登陆注册
2125800000007

第7章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认为未来社会中,社会主义制度将为社会建设提供条件和保障。“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决定了其他社会关系的性质和内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将是生产力发达和巨大增长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社会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这种优越的社会制度,将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建设提供条件和保障。马克思、恩格斯还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认为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然重新开始争夺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未来社会中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无产阶级追求的公平,是要消灭、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最终是要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提出未来理想社会中,社会主义应该也能够为社会提供充分的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济、社会风险、社会福利等等,并指出社会保障对于社会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毛泽东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描绘新社会的蓝图和领导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实践时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了一系列社会建设的理论思想,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三)列宁的社会建设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由于历史的原因,并没有经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他们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只是推论,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方向,而列宁则领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转变为实践,并且领导了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时间很短,但留下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思想,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更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列宁指出,共产党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根据科学原则进行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

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具体实际出发,提出并完善了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引导广大农民、私人资本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列宁还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必须学会管理国家,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管理的主体,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他指出:“只有比先前多十倍百倍的群众亲自参加国家建设、新经济生活建设的时候,社会主义才能建成。”列宁还特别强调是要以农民对个人利益的关心为基础。他提出应该帮助农民,消除城乡对立,采取合作社的组织形式,让农民走社会主义,把农民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

列宁强调,社会建设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发扬民主精神,改革国家机关,精简机构,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列宁反复强调,“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列宁重视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对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

列宁领导了第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创立,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许多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思想,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

任何思想、理论的形成都是一个过程,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同样如此。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和建设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是从实践中得来的,1964年,毛泽东在讲到自己时说:“我原来是个封建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社会推动我转入革命”。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从“过程”的视角看,大体经历了对理想社会建设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观的形成、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过程。

(一)对理想社会模式的探索

1920年之前。毛泽东作为一个无产阶级的理想主义革命家,他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社会建设理论表现为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和追求。1920年前,毛泽东在日本的新村主义、俄国的无政府共产主义、泛劳动主义以及欧美的工读主义的影响下,头脑中逐渐形成一种无政府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混合的“大杂烩”式的理想社会模式。新村主义与工读主义,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它们的观点曾流行在五四时期,反映了在当时黑暗的社会背景下,广大知识分子对美好理想社会的追求。毛泽东当时受到了这一思潮的深刻影响,并想通过亲身的实践来达到对理想社会模式的探索。

1918年6月,毛泽东从第一师范毕业后,曾在岳麓山与朋友共同学习生活,受当时流行的社会改良主义思想影响,他先是提倡人人做工、人人读书、人人平等的工读同志会,后又醉心于人人平等、个个自由、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的新村主义,并且试图在岳麓山试验这种理想社会新生活。在岳麓山,制定了“半耕半读”的村庄计划。边学习,边劳动,过了一段自给自足的生活。

1919年12月,毛泽东从北京回到湖南后,他写了《学生之工作》一文,参考俄国的民粹主义、日本的“新村”、美国和菲律宾的“工读主义”,提出了在岳麓山建设“以新家庭新学校及新社会连成一块的根本理想”的新村设想。在那里学生一边进行农业劳动一边学习,学生创造新家庭,新家庭聚集而成为新社会,并建设公共的育儿院、学校、图书馆、银行、农场、工厂、剧院、病院、公园、博物馆等等。这个对理论社会的具体描绘,成为毛泽东晚年对理想社会建设思想实践的一次思想上的准备。

毛泽东这个建设新村的梦想还没有来得及尝试付诸实施,就被现实生活中极其紧迫的驱逐张敬尧的斗争打断了。战争暴力结束了和平无血的理想。实践证明,毛泽东热衷的“新村”理想,同五四运动前后许多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者所作的尝试一样,都不免归于失败。毛泽东认识到,这一切都是“理论上说得好听,事实上是做不到的”。毛泽东通过社会实践,特别是当他接受与掌握马克思主义以后,也逐渐认识到要想在现实社会的条件下来试验“新村”生活,是根本办不到的。“要改造社会,须从根本上谋全体的改造,枝枝节节地一部分改造是不中用的。”经历了种种尝试的失败之后,毛泽东最终从众多主义、学说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

(二)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观的形成

1920年,毛泽东在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后,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社会观,这就是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

毛泽东毕生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目标就是“砸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一直把建立一个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新中国,作为革命的一个根本目标。早在1938年7月,他在接见英、美、加拿大的世界学生协会代表团的学生代表时的谈话中就说过:“抗日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在自由和平等的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共和国。在这个共和国里,经济、农业、工业和商业都将大踏步地发展,一切企业由政府和人民所有,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农民将得到自己的土地,一切税收按累进制缴纳,对外贸易将大大发展,并将签订互利的协定。”在这里,他指出了要建立一个共和国的理想。

随后,毛泽东根据当时社会情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行了精心描画、构思和实践。他设想了理想社会应分三步来实现: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并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对新社会有了很好的阐述。他强调,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当然要由工人阶级领导,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达到胜利,但实现社会主义也应有一个过程,要分两步走:“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毛泽东指出了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是个长期的过程,并指出在中国要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使新民主义的经济和文化得到发展,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并在共产党领导下基础上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还在科学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他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在土地问题上,主张耕者有其田,经济上,重视工业的发展。与经济纲领相配套,毛泽东还提出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政治纲领和文化纲领,他们共同成为了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现代化纲领。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对一个新社会的设想,说明了毛泽东新的理想社会观的形成。

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毛泽东指出:“中国现阶段的历史将形成中国现阶段的制度,在一个长时期中,将产生一个对于我们是完全必要和完全合理同时又区别于俄国制度的特殊形态,即几个民主阶级联盟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形态和政权形态。”这样,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就有了更全面准确的思想,即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集中制的共和国。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强调建设现代化的中国,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毛泽东重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并已经基本形成了关于中国工业化的思想。他以鸦片战争以来的105年的历史告诫全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因而“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947年12月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他说:“中国人民的任务,是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帝国主义被打倒以后,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完成新民主主义的改革,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对一个新政府性质、目标、任务的确定,使毛泽东社会建设的思想更进了一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毛泽东理想社会的第一步目标已经实现,随后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事业。

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取得了理论和实践上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及《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标志性着作中。

(一)《论十大关系》中的社会建设理论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一个崭新的社会,这个新社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称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在这一时期,初步实践了毛泽东新民主义主义的建国大纲,提出了完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这一总路线,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展开。到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实现了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社会管理和经济建设借鉴了苏联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取得的成绩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很快就暴露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高度集权的社会管理模式的弊端,最主要的是与我国基本国情不相适应,限制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毛泽东领导我党开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56年3.4月,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召集34个经济部门负责人来汇报工作、讨论问题,为中共八大召开做准备。毛泽东在听取各部门情况后,认真分析思考,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针对各部门的意见及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形成了《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论文,并于4月25日和5月2日先后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做了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包括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重大理论成果。

《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许多重要思想和理论,对当时社会主义建设起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1.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方针

在建国初,毛泽东就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他要求必须处理好各阶级、政党、民族各方面的关系,以便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而不应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的不利局面。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总结社会建设中的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并且围绕这个基本方针讲了正确处理十个方面的关系,即十种矛盾。

2.提出了正确处理我国社会重大关系的原则

同类推荐
  • MPA教学案例汇编(一)

    MPA教学案例汇编(一)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适应了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性和多样化人才的迫切需求,从1991年我国第一个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试办,到目前为止,经过近16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有了16种专业学位。
  • 像铁人一样工作

    像铁人一样工作

    铁人追求完美、苛求细节。用最高、最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拥有最优秀的品质和素质,他热情、踏实、自律;他精业、乐业、敬业:他忠诚、知恩图报,是当代员工的典范。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典型化的体现和人格化的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具有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魅力。铁人精神推动了石油大会战走向胜利。推动了中国石油的发展。同样。伟大的企业必然要有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精神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全体人员活力的集中体现,是激发员工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通过它,在企业内部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使每个人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激发起高昂的士气,提高工作激情。
  •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气质是邓小平重要的品质之一。邓小平是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典范。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正在于他用批判性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批判性思维在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发展是在批判性思维中实现的,可以说没有批判性思维,就不可能有邓小平理论。因此,对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 论利益与政治

    论利益与政治

    本书运用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理论和方法,从改革、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出发,研究利益与政治这一人们时刻关注和敏感的问题。本书以利益是主体在实现其需要的活动中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所体现的价值,政治是特定社会中各权力主体在以政权为核心的条件下围绕着对利益的权威性调控而结成的一定关系和所展开的活动等基本观点,研究了中西方关于利益与政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利益和政治的本质及其形式,实现利益的活动规律和进行政治的活动规律,利益与政治的基本关系,利益关系与政治格局,利益效用与政治效应,利益秩序与政治控制,政治控制中的权威与服从、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 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

    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巨大发展。2008年12月18日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日,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省社会保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行了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论坛。
热门推荐
  • 红蛇天香

    红蛇天香

    千年修行的赤炼王蛇天香意外修成人形,见到崇拜的天界大将奇诺却已奄奄一息,被奇诺认作魔族美女淡魂的她。怎么办,天,自小住在魔洞的人界小王爷来凑什么热闹。和魔界墨轩魔王与上古八大神器的恩恩怨怨,情节跌宕起伏。回味无穷。尽在red。。snake。。heaven。。incense。。
  • 新世纪法师

    新世纪法师

    霍云舟可以是君子,也可以是流氓。是做受人敬仰的谦谦君子,还是做被人爱戴的臭流氓,这是一个很艰难的抉择。
  • 拽公主vs酷王子

    拽公主vs酷王子

    小时的阴谋,让她亲眼目睹母亲被杀。长大的冰冷,让她经历了常人无法承受的一切。他们穿越世界她们为了变成强者不顾一切,这个竟然不是她们的世界,自己就要让他成为自己的世界。他们要站在世界的顶端,俯目敢世界!身为皇室公主的她,身为弑魅杀手的她,身为迷失董事长的她。到底该如何选择未来的命运?
  • 5分钟丰胸

    5分钟丰胸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当今社会,文明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乳房的美被人们高度重视,成为女性美不可缺少的条件。这使得女性开始关注乳房的美感。不论乳房的审美如何变迁,自古以来女性都在追求乳房的健美。当今人们认为丰满、坚挺、有弹性的乳房是美丽的象征,从而现代女性开始痴迷的追求丰满的乳房。因此,丰胸成为女性极为关注的话题,尤其是胸部不太丰满的女性。
  • 亿界为尊

    亿界为尊

    万界陨落,众圣归墟。。人界崛起的天才杨颢,如何能证道再创辉煌??
  • 天命棋局

    天命棋局

    一生都在逆天改命,最后却得知自己不过是别人的一颗棋子,主角他该如何在这条路还是那个走下去?
  • 索尼法则(世界500强企业发展丛书)

    索尼法则(世界500强企业发展丛书)

    在20世纪经济发展史上,崛起了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群体——“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500强”企业从事和控制着全球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一,国际直接投资的70%。这些跨国企业不仅促进了整个世纪的工业革命与技术创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且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了卓越的企业文化,成为全球企业的可资借鉴的范例。
  • 召唤拽殿下

    召唤拽殿下

    “你是什么人?太不知廉耻了!为何不穿衣服?”神奇的法阵中,她召唤出了一个一丝不挂的俊美男子。“哦?那,借你的衣服一穿如何?”俊美男子笑眯眯地盯着她。她捂住鼻子,脑海中幻想眼前这个美男穿女装的模样,谁料不但被吃了豆腐,还被夺了初吻。她跟他的关系注定是纠缠不清!
  • 边伯贤情不自禁的爱上你

    边伯贤情不自禁的爱上你

    一件件精心安排的事情,让一个17岁的少女感到不安。车祸、迷药、抢劫、强奸……这是人为还是以外?无人皆知。一天,女孩终于知道这是谁做的时候却哭得昏倒了。她原本以为,以为自己很坚强,可心里的那道防御墙却在渐渐崩塌......直到有一天,一个悄悄的住进她的心里,她才有了依靠,有了前进的动力!她为了他,为了她自己必须坚强的活着......
  • 重生西游做唐僧

    重生西游做唐僧

    是否看惯了一贯的废材穿越玄幻小说?是否还在为找不到一本新颖的小说阅读而发愁?那还在犹豫什么,赶紧点击本书吧,看另类唐僧的另类西游取经,给您不一样的感受……如果您喜欢穿越类玄幻小说,不看本书,您将遗憾终生;如果您不喜欢穿越类玄幻小说,不看本书,您将终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