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观察别人需要什么,然后满足他
在做一件事情时,首先设法了解与此事相关的人的意见与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抓住他人的目的。
大卫·奥格威是美国知名广告大师,他就是用一种换位思考的策略成就了他的事业。他在自己的办公桌上陈列了各种人的照片,以代表他所要应付的几种典型人物。这样,他的思想才会常常集中在别人的种种兴趣和需求上,而不致拘泥于自己的意向上。
《华盛顿邮报》的著名发行人斯特朗曾经说过,他将所有的读者作为一个“横截面”,依照其收入的多寡分为四级,然后派几个人分别与四个级别的男女进行个别交谈,征询他们的意见。比如《华盛顿邮报》应注意哪些方面的材料,以及他们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等。将这些人所谈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作结论,然后依照结论去采访和写作。
“如果我们不这么做,我们印出来的报纸也许只适合我们自己,那这份报纸永远也得不到公众的欢迎。”他这样说。
从需求找市场
一位研究者评价布鲁斯说:“他对各种各样人物心理状态的感知,他对各种典型人物的了解,他驾驭众人的策略,他与下属融为一体的才能,可以说与他的伟大的军事才能不相上下。”
另一种获取别人意见的方法就是深入公众之中。普利策,这位早年的新闻记者,后来成为《纽约世界报》的创始人,就是利用这种方式成功的。
在普利策担任《快邮报》的编辑时,他常常混杂在市区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或者漫步在石阶旁,或者驻足稍息在旅店、商场的大厅里,敏锐地静听人们的谈话,了解读者的心理和嗜好,并以此确定他的编辑方针。
大凡成功的人,都是这样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他所要影响的一些人,然后反过来按照他们的心理需求去满足他们。
克拉司雷没成功之前,只是一家零售店里的普通伙计,后来拥有了自己的克拉司雷汽车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他究竟用什么方法使全国人民都青睐他的汽车呢?
克拉司雷说:“像我这样依靠千万个主顾的满意而得到事业上成功的人,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将千万个主顾看成一个主顾。如果某个人的建议和意见与我们的事业有关,那么我们就应认真听取、谨慎从事,尽量使他得到满意。长期坚持这样做,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对我们满意。将整个营业对象设想成一个人,这一点没有更深奥的意义,而在当时却能决定你事业上的成功。”
从需求找市场,看清楚所服务对象的需要,那么做起事来就会得心应手,成功的几率也会提高很多。
没有人喜欢被轻易说服
在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在职场中,要学会以诚相待。当别人向你提出一个问题,而你一时答不上来,你大可坦言相告:“很抱歉,这个问题我也不甚了解。这样吧,让我思考一下,然后再告诉你。”接着,再去寻找答案,或找一个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
对待别人的求助,要耐心倾听,尽力而为。“你究竟在担心什么”“和我谈谈好吗”或“现在我明白了,难怪你会感到这么沮丧”。而不要粗暴地拒绝别人的求助:“喂,你没看见我正忙着吗?”或者“这是某某人的错,关我什么事呀?”草草结束谈话、颐指气使或者给人脸色,这都是不可取的行为,它将直接影响到交际的质量。
在对待某些问题上,不必非得持某种极端立场,完全可以采取中立的态度。“我知道了”或“我明白了”或“你能不能把整个事情的前前后后跟我说说呢”,而最好不要说,“噢,我知道你的言下之意了”或者“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该知道,有的人并不关心你是否与他们持相同的观点,相反,他们只是想找个人倾诉衷肠。
为了表示你的确是在认真地听他们说话,不妨使用下述几种关注方式:1.你究竟在担心什么?能说得更详细一点吗?
2.你为什么对这件事特别担心呢?
3.如果你和某某友好相处的话,那结果又会是如何呢?
4.能说得详细一点吗?我还是不太明白。
不要总是想着去说服别人。当对方固执己见而且明显把自己的观点视为最佳方案时,交谈很可能会不欢而散。你可以用一些试探性的问题来掩饰自己的不满,并尝试着让他改变初衷:“可以看得出来,您对这种方法十分满意。您认为这种方法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呢?”还可以这样说:“如果您不得不采取另一种策略的话,那么您会怎么做呢?”
与人交往中最忌一味要去说服别人,因为这其中可能夹杂着过多的个人喜好。相反,你不妨把重心放在你所采取的步骤以及它可能对事情的结果产生的作用上(这是深入交谈的一种更为切实可行的方法)。
当人们(包括你自己)固执己见时,交际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为对方很可能觉得你对他的观点不够重视。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要发号施令。谦恭的语言、谦逊的态度,都可能唤起别人的合作热情与好感。所以,你不妨说,“一种可能的做法是……”,或“这种方法可能行之有效……”。
“对我来说,该项目最好的结果是X、Y、Z。”“你能否告诉我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让我如愿以偿吗?”或者“换了是我,我可能会这么做……”,而不要说“你一定要做到X、Y、Z”或者“你应该这么做”。
对于许多人而言,话题转换过快将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在瞬息万变的语境中,许多人可能觉得无所适从、无能为力。你应该明确地告诉他们,你需要什么,什么时候要。
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告诉同事你所采取的方法可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别让同事一个劲儿地猜测你究竟需要什么,也别让他们一个劲儿地猜测你的行为可能对他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只要我们随时保持一种积极、开放、宽容的心态,我们就能走进他人的心里面,成为他人的朋友。
先备个台阶比直接攻击的效果好得多
下班后,会娜约了一群朋友去吃饭。一个朋友在吃完最后一道茶点后,顺手把精美的景泰蓝食筷悄悄“插入”了自己的口袋里。过了一会儿,服务员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捧着一个装有一双景泰蓝食筷的绸面小匣子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我店的景泰蓝食筷颇有爱不释手之意。非常感谢你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喜爱。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餐厅主管批准,我代表酒店,将这双图案最为精美并且经过严格消毒处理的景泰蓝食筷送给你,并按照酒店的‘优惠价格’记在你的账簿上,你看好吗?”
朋友当然明白这些话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谢意之后,说自己多喝了两杯“白兰地”,脑袋有点发晕,误将食筷插入了口袋里,并且聪明地借此“台阶”说:“既然这种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旧换新’吧!哈哈哈。”说着取出口袋里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接过服务员给他的小匣,不失风度地向付账处走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谁都不愿让自己的错处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曝光,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因此,在交际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就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避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委婉地暗示对方你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对他造成一定的压力,但不可过分,只需“点到为止”。既能使当事者体面地“下台阶”,又尽量不使在场的旁人觉察到,这才是最巧妙的处理方法。
批评别人之前找好台阶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而不接受批评,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可见,批评在工作中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领导的批评言辞不当,不注意批评的技巧和方法,就会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因此,要想收到良好的批评效果,就需要掌握批评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在批评别人之前先把自己当靶子批斗一下。
毛泽东在1962年的一次发言中一方面严厉批评党内压制民主的恶劣现象,一方面坦率地对近几年工作中的错误反省自己。他说:“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其他同志也有责任,但是第一个负责的应当是我。”在毛泽东的带动下,其他主要的中央领导也在会上诚恳地做了自我批评,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种先自我批评的方法,能够减轻下属的心理负担和抗拒心理,使他们能够接受批评,冷静地审视自己的错误。
其次,先给一个糖果再给棒子。
某领导发现秘书写的总结有不妥之处。他是这样批评秘书的:“小张,这份总结总的来说写得不错,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几处写得很有见地,看来你下了工夫。只是有几个地方提法不妥,有些言过其实,有的地方尚缺定量分析,麻烦你再修改一下。你的文笔不错,过去几次写总结也是越修改越好,相信你这次也一定能修改出一个更好的总结来。”这样说,秘书会感到领导对自己很公正、很器重,充满期望和信任,因而会很卖力地把总结修改好。
在批评别人时,先找出对方的长处称赞一番,然后再提出批评,最后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这种方法使人认为你的批评是公正客观的,自己既有过失,也有成绩,这样就减少了因批评所带来的抵触情绪。
最后,不要一棍子打死,运用明褒暗贬的方法。
某位领导碰到全厂有名的后进青年,主动打招呼:“小唐,你好!”对方不冷不热地冒一句:“不敢说好,我是厂里有名的坏蛋。”领导忙接过话头说:“你一不偷,二不抢,三不搞腐化,怎么会是坏蛋呢?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你不是坏蛋,说你不可救药,不仅否定了你,也否定了教育者自己。”这番话首先稳定了对方情绪,满足了对方的自尊心,同时又促使对方反思,为什么不偷不抢,名声却不好呢?
这种明褒暗贬的批评法运用得当,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进行精神沟通,驾驭其思想
每个人都只相信自己眼见的事实,所以硬要让人去接受你的意志、观念,这似乎不太可能。但是用启发的方法,先进行精神沟通,让自己的意见成为别人的参考,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威尔逊在一家服装图样设计公司当推销员,他是一名不太合格的推销员,经常与佣金擦肩而过,损失不少。有一回,他几乎每星期都去拜访一位名设计家,希望能向那位设计家推销一些设计图样。设计家每次都没有回拒威尔逊的拜访,但也从未向他购买过图样。他常常一面很专心地看图样,一面又说:“威尔逊先生,我俩还是不能沟通啊!”
后来威尔逊参加了戴尔·卡耐基的讲习班,收获颇丰。不久之后,他又拿了几张未完成的图样,去找那位设计师。他向那位设计师说:“这里有几张未完成的设计图样,麻烦请你指点指点,看看如何修改一下才能合你的意呢?”
那位设计师把图看了一下,说:“你暂时将图样放在这,过些日子再来拿。”几天后,那位设计家叫威尔逊把图样取回,依他的建议修改后,这笔生意就成交了。以后这位设计师又陆陆续续地订了十多张完全依他的建议而设计的图样。
威尔逊说:“我明白了,以前失败的原因,是要他购买我认为他需要的画。而我现在的改正方法,就是先请他提供建议,使他认为那些图样是他自己设计的。这样,不用我去求他,他自己就会来向我订购。”
罗斯福做纽约州长时,不仅和政党间的重要人物相处甚欢,也常使他们改变原意而附和他。每次若有重要职位缺额的话,他便会请那些要人提名推荐别人去替补。
罗斯福说:“刚开始,他们所推荐的人都是党内不受欢迎的人物。于是,我告诉他们,你们推荐的人,可能无法提升或改善政治,那时也许会遭到民众的攻击。后来,他们又推选另一位。虽然那人没有什么地方好批评的,但也没有任何可以使人钦佩的优点。我就告诉他们,希望他们能推荐一位不负众望的人。经过多次的寻求,总算找到我自己所需要的真正人选。而对他们的协助,我表示感激。”
有一位汽车经销商,同样地运用这个方法,将两辆旧车卖给了一对苏格兰夫妇。
汽车经销商是这样做的,他给那对苏格兰人打电话说:“我知道你在购买东西上相当的精明……你能否帮我估价这部汽车,大概可值多少钱,以便在交换汽车的时候,有个参考。”
那位苏格兰人听了后,满脸笑容……有人向他讨教,这是抬举他。于是,他驾着这部车,转了一圈后,说:“如果你花1300美元将这部车买进,那你便是捡到便宜了。”
汽车商又问他:“我若是依你所估的价码,将车转卖给你,要不要?”当然,1300美元的价码可是他估的,这笔生意立刻成交了。
总统威尔逊还在白宫时,相当依赖郝斯上校,以至于在内政及外交政策上,都受到郝斯的影响。郝斯是用什么法子使威尔逊那么信任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