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0200000005

第5章 不执著:活在当下,享受自由生命

)第一节 知足常乐,宁静淡泊以致远

弘一法师的被面,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还有一把洋伞,也是一九一一年买的。弘一法师总是说,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可以使用。事能知足心常惬,弘一法师正是以他的那颗容易满足的心,获得了常人难以获得的坦然和宁静。

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就如同宇宙中的黑洞一般,是无法填满的。如果任其膨胀,必将后患无穷。

有一个人,偶然在地上捡到一张大钞,他得到这笔意外之财以后,总是低着头走路,希望还能有这样的运气。

久而久之,低头走路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若干年后,据他自己统计,总共拾到纽扣近四万颗,针四万多根,钱则仅有几百块。可是他却成了一个严重驼背的人,而且在过去的岁月中,他没能好好地去欣赏落日的绮丽、幼童的欢颜、大地的鸟语花香,把青春都荒废在低头看路上了。

人有了贪欲就永远都不会满足,当然也就无从获得快乐,要想真正地享受人生的乐趣,我们就应该做到知足常乐。因为知足是根,常乐是果,知足弥深,常乐的果才会丰硕而甜美。只有知足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开心、快乐。

有一张名字叫作《知足常乐》的画,上面的内容是关于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骑高头大马的人昂首走在前面,一个骑毛驴的人悠闲地走在中间,走在后面的是满头大汗推着小木车的老汉。上面还有这么几行诗:世人纷纷说不平,他骑骏马我骑驴。回头看到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常乐是一种释然的情怀。知足常乐,贵在调节。知足之人可以从纷纭世事中解放出来,独享个人妙趣融融的空间,对内发现自己内心的快乐因素,对外发现人间真爱与秀美自然,把烦恼与压力抛到九霄云外。知足常乐,对事,坦然面对,欣然接受;对情,琴瑟和鸣,相濡以沫;对物,能透过下里巴人的作品,品出阳春白雪的高雅。做到知足常乐,待人处世中便充满和谐、平静、适意、真诚。知足常乐是一种人生底色,当我们都在忙于追求、拼搏而找不到方向的时候,知足常乐,这种在平凡中渲染的人生底色所孕育的宁静与温馨,对于风雨兼程的我们是一个避风的港口。真正做到知足常乐,人生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

古人的“布衣桑饭,可乐终身”可谓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典范。“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中蕴含着诸葛亮知足常乐的清高雅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尽显陶渊明知足常乐的悠然;沈复所言“老天待我至为厚矣”表达着知足常乐的真情实感。更多的时候,知足常乐融合在“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意境中。知足常乐,是一种人性的本真,正如在孩童时代,我们会为拥有自己梦想得到的东西而喜上眉梢、笑逐颜开。无论行至何方、所处何位,知足常乐永远都是我们应该奉行的人生准则。

心灵悟语

知足可以让我们对内发现自己心底的快乐因素,对外发现人间真爱与秀美自然。

)第二节 得失相依,欲取之应先予之

弘一法师在谈到善恶果报时,认为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事,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是因为这个人以前做过很多好事,也帮助过别人。因此,若想得到好的果报,必须先有所付出。这正如农夫种地,想有好的收成却不先辛勤种地,愿望自然不可能实现。所以,我们若想事情有好的结果,就应该先付出,这样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每个人都想成为一名杰出人士,但人并非生下来就是天才或废物,天才也需要后天的磨练,所有的才能都是辛苦付出换来的,只有肯付出,才可以换来累累硕果。

有一个商人遇到难处,他的生意越做越小,于是,他去请教智尚禅师。

禅师说:“后面禅院有一口压水井,你去给我打一桶水来!”

半晌,商人汗流浃背地跑来,说:“那是一口枯井,压不出水。”

禅师说:“那你就到山下给我买一桶水来吧!”

商人去了,回来后仅仅拎了半桶水。禅师说:“我不是让你买一桶水吗?怎么才拎回半桶水呢?”

商人红了脸解释:“不是我怕花钱,山高路远,拎水实在不容易。”

“可是我需要的是一桶水,你再跑一趟吧!”禅师坚持说。

商人又到山下买了半桶水回来。禅师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解决难处的办法了。”他带商人来到压水井旁边,说:“你把半桶水倒进去。”商人非常疑惑,犹豫着。

“倒进去!”禅师命令道。

商人将半桶水倒进压水井里,禅师让他压水。商人压水,可是只听到那喷口呼呼作响,但没有一滴水出来,那半桶水全部让压水井吞进去了。商人恍然大悟,又拎起另外的半桶水全部倒进去,再压,清澈的水果然喷涌而出。

人际交往中,人们总是想得到而不想付出,但实际上,世界上没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当你需要别人帮忙时,或者说需要别人在未来帮你忙时,你也应该给予别人帮助,这才真正地体现了互惠互利的原则。

有人和上帝谈论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上帝对这个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屋里一群人正围着一大锅肉汤。每个人看起来都营养不良,一脸的绝望。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把可以伸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他们没法把汤送到自己嘴里,他们看上去是那样的悲哀。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

上帝把这个人领入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上一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在快乐地歌唱。

“我不懂,”这个人说,“为什么一样的待遇与条件,他们快乐,而另一个房间的人们却很悲哀呢?”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天堂里的人懂得喂别人。”

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其实很简单:生活在天堂的人知道“欲取先予”,而生活在地狱的人只懂得“各取所需”。助人才能助己,生存就是生活,一个不懂得与他人合作的人就等于把自己送进了地狱。

心灵悟语

我们若想事情有好的结果,就应该先付出,这样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第三节 贪欲如海,酒色财气终归土

从前,在普陀山下有个樵夫,世代以打柴为生,他整日早出晚归,但家中仍然常常揭不开锅。于是他老婆天天在佛前烧香,祈求佛祖慈悲,让他们脱离苦海。

有一天,樵夫在大树底下挖出了一个金罗汉,转眼间他就成了个大富翁!于是他买房置地,宴请宾朋,一时间好不热闹。

按理说,樵夫总算知道了荣华富贵的滋味,应该非常满足了。可他只高兴了一阵子,就又犯起愁来,吃睡不香,坐卧不安。他的老婆看在眼里,不禁上前劝道:“现在吃穿不缺,又有良田美宅,就是贼偷,一时半会儿也偷不完。你为什么还发愁?你这个丧气鬼!天生受穷的命!”

樵夫听到这里,不耐烦地呵斥道:“你这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怕人偷只不过是小事,关键是十八个金罗汉我才得到了其中一个,那十七个我还不知道埋在哪里呢,我怎么能安心?”结果这个樵夫得到金罗汉后仍旧整日愁眉不展,落得疾病缠身。

说到底,这位拥有金子的暴富樵夫,精神上还是一个乞丐。哪个乞丐都不是天生的,贪婪也并非是遗传所致,它是个人在后天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而出现的不正常行为。贪婪的人没有满足的时候,越试图获得满足,胃口就越大。不控制好贪欲,终会导致欲火焚身。

有个富商碰见了一个乞丐,那个乞丐对他说:“你我是以前的旧相识,能给我一些钱吗?”那个富商仔细看了看那个人说:“我认出你了,你家里不是挺富裕的吗?怎么沦落到这种地步?”

那个乞丐说:“唉!去年一场大火将我的全部财产都夺去了。”

富商问道:“你为什么要当乞丐?”

乞丐说:“为了要钱来买酒呀!”

“那你为什么要喝酒呢?”

“喝了酒,才有勇气乞讨呀!”

富商脑中轰然一声,似乎看见了愚痴人间的愚痴众生。

他感叹道:“世人谁不是这样愚痴一生呢?为了酒、色、财、气耗尽了一生,最终还是尘归尘、土归土,这又何必呢?”

然后他去拜访智封禅师,请示道:“我的未来会怎样呢?”

智封禅师笑着说:“太阳从西边升起,照在树上没有一点儿影子!”

“太阳怎么会从西边升起,照在树上又怎么会没有影子呢?”

智封禅师笑而不语。

人的未来如同太阳西升,是没影子的事。贪欲如海水,越喝越渴,越渴越喝,欲望过多,不加节制,便成了贪婪。为什么要贪得无厌?生活本来就太辛苦,烦恼、顾虑、忧伤、痛苦,如果整日计较这些,只能苦上加苦,如同一个疯狂旋转的陀螺。

贪婪的人每天都生活在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的算计中,更有甚者可能会不择手段、走极端。而贪婪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是无法知道贪婪的结果的,因为贪欲早已迷惑了他的心、遮住了他的眼,他不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候停下来,他就像一只转磨的驴,只顾一个劲地往前走。

贪欲是魔鬼免费赠送的一剂穿肠毒药,谁能免疫?饮鸩不能止渴,快快从这乌烟瘴气的泥潭中脱身吧。只有祛除贪欲,怀抱善良、慈悲、包容、仁爱,无争执、无仇恨,人间才能充满和谐与公义。

心灵悟语

贪婪的人没有满足的时候,越试图满足,胃口就越大。不控制好贪欲,终会欲火焚身。

)第四节 抛却虚荣,嚼破虚名无滋味

弘一大师从不是一个看重虚名的人,即使在以李叔同扬名天下、而后作为法师再度出名的情况之下,他也依旧对“法师”、“老法师”、“大师”等诸如此类的名目十分反感,总是要求别人在写书或称呼他时除掉那些称呼。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学者就应该是踏踏实实地做学问的,不应该沽名钓誉,因为虚名只会让我们骄傲自满,而学问则是实实在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

有真才实学的人是用不着以所谓的“虚名”来证明自己的学问或者是优秀之处的。放眼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名人、伟人,他们大都是对虚名抱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的。

恩格斯一直都极其反感别人称他为“导师”,他在给普列汉诺夫的复信中,第一句话便是:“请您不要称我为导师,我的名字叫恩格斯。”

曾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金质奖章给孩子当作玩具,并且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

虚名者,有名无实,“或要其名而不要其实之谓也”。然而,总是有很多的人对此贪恋不已。比如,已经是财大气粗的老板、总裁,却偏要花钱买个教授、研究员的头衔;已经官至县长、市长,却还一心求一个硕士、博士文凭……

其实,虚名是祸。宋襄公为虚名而祸国,西太后为虚名而殃民;一些人为虚名滥建项目,使得数亿、数十亿资金付诸东流;一些人为虚名投机钻营,损人利己……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人们鄙视虚名,视虚名为国之敌、人之敌、己之敌,无论先贤今圣,无一不告诫世人不要贪图虚名。

在中国学术史上鼎鼎有名的钱锺书先生拥有实学而非浪得虚名,他对待虚名的态度较之其他排斥虚名的伟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于现代青年来说,钱锺书无疑是一个谜一样神秘而富于魅力的人物。钱锺书的照相机式的记忆力,淹贯中西古今的博学,滔滔不绝的口才,誉满海内外。

有外国记者如是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锺书”,简直把他看作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一些人不远万里,从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地来“朝圣”,然而,钱先生却常常闭门谢客,避之唯恐不及。曾有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来到中国,给钱锺书打电话说想拜见他,钱锺书在锺电话中回答道:“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他越是避客,便越是有人想见他。于是,他或是客客气气地辞谢,或是称病推托,或是毫不客气地拒绝。记者们偶尔采用“突然袭击”的办法直闯上门,他便或是立在门口,小谈片刻,时刻作出“送客”的姿态;或放进客人,又缄口不言,绝不谈自己,更不透露自己的生活、创作情况,常常让记者们空手而返,很难有什么收获。

名人对待虚名的态度不禁让我们想到人们对煤的赞言:“煤,从不披上华丽的外衣,称它黑子,它毫不介意;赞它乌金,也不沾沾自喜。为了把光和热能贡献给人类,心甘情愿地化为灰烬、尘泥。”做人也应该像煤一样,正如郑板桥先生词云:“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多风雨几晴和,愁风愁雨愁不尽,总是南柯。”一个人的一生太短暂了,而要去做的实事又那么多,何必机关算尽为虚名而累呢?

心灵悟语

有真才实学的人是用不着以所谓的“虚名”来证明自己的学问或者是优秀之处的。

)第五节 舍弃名利,霁月光风应得失

名是缰,利是锁,尘世的诱惑如绳索一般牵绊着众人,一切烦恼、忧愁、痛苦皆由此来。若想摆脱,首先要舍弃名利。

名利这只拦路之虎,它美丽耀眼的毛发确实诱人,当你骑上去的时候,感觉轻捷舒畅、飘飘欲仙,可你没办法使它停下脚步,它会将你摔下万丈深渊。

庄子在《徐无鬼》篇中说:“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大意是说,追求钱财的人因钱财积累不多而忧愁,贪心者永不满足;追求地位的人常因职位还不高而暗自悲伤;迷恋权势的人,特别喜欢社会动荡,以便借之扩大自己的权势。

很多人都在攀爬财利这块绝壁,好像自己都有免疫力似的。怎样才能突破这虚名浮利的大关呢?

洞山禅师即将离开人世,消息传出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洞山禅师脸上洋溢着净莲般的微笑,他看着满院的僧众,大声说:“我在世间沾了一点闲名,如今躯壳即将败坏,闲名也该去除。你们之中有谁能够替我除去闲名?”

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院子里一片沉静。

忽然,一个上山不久的小和尚走到禅师面前,恭敬地顶礼之后,高声说道:“请问和尚法号是什么?”

话刚一出口,所有的人都向小和尚投去埋怨的目光,有的人低声斥责小和尚对禅师不敬,有的人埋怨小和尚无知,院子里闹哄哄的。

洞山禅师听了小和尚的问话,却大声笑着说:“好啊!现在我没有闲名了,还是小和尚聪明呀!”于是坐下来闭目合什,就此离去。

有多少人为了名利而追逐一生,世上能做到舍弃名利的人又有几个呢?烦恼和羁绊都是由于自己的不能舍弃或是看得太重而引起的,尤其是名利二字,人人都离不开,谁能完全撇开这两个字去为人处事呢?人生于世,君子圣贤雅士也好,小人俗人凡人也好,谁也不能无所谓的舍弃。俗人爱财,君子就不需要么?圣贤若是没了一日三餐,也要去赚钱糊口。只是圣贤并不执著于此,而是懂得舍弃,做到了俗世的淡泊。

有些人可能贪婪于名利,不顾其他;有些人于名利则很淡漠,名利之外还有更高雅的追求。于名利,君子可取之有道,小人则可能不择手段。所以求名利者未必就不淡泊,要看将名利置于人生的何种位置,名利之外还有什么,更要看用什么方法手段去求取名利。名利远去时能淡然处之,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有所收获当然也快乐。既不想贪婪于名利,也不须刻意地强求淡泊,任其自然便罢。

与世俗之人“讨名”、“买名”相反,真正的“名人”却是“逃名”的,他们往往都视浮名为粪土,并且弃之如敝屣。德国哲学家康德非常厌恶沽名钓誉的行径,他幽默地说:“伟人只有在远处才发光,即使是王子或国王,也常会在自己的仆人面前大失颜面。”也许,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份淡泊的心境,世界的角落才又多了几丝温暖,几分快乐;也许正是少了几分对名利的追逐,世界的角落才又多了几分自在,几般快慰。

心灵悟语

有些人贪婪于名利,不顾其他;有些人淡漠于名利,名利之外还有更高雅的追求。

)第六节 悯物悲天,世间万物皆自由

1924年,兵荒马乱的时代,弘一法师搭褡于宁波七塔寺。他的挚友夏尊邀他到白马湖小住,他所带的铺盖只是一床破席,衲衣为枕;洗脸的毛巾虽破旧但洁白。夏先生要替他换掉这些所携之物,弘一法师婉言坚拒。

他淡然地说:“还可以用,好好的,不需换了。”

夏先生带来的饭菜咸了些,弘一法师微笑着说:“这样蛮好的,咸有咸的滋味嘛!”

夏先生说:“你在这里安心住好了,每天我会差人送饭来的。”

“不必了,出家人化缘是本分。”弘一法师还是婉拒。

“那么,下雨天就让人送饭来吧!”夏先生还是请求说。

“不用了,我到你家去好了,下雨天也不要紧,我有木屐,可走潮地,这可是我的法宝呢!”

后来,夏尊先生说到弘一法师,总是赞叹不已:“在他心目中,凡这个世界上的东西,都看成是宝,很是珍惜。小旅店、大统舱、破席子、旧毛巾,白菜也好,萝卜也好,走路也好,木屐也好,他都觉得好得不得了。人家说,这太苦了,他却说这是一种享受,是真正的享乐!”

弘一法师的前半生在俗,一身正气凛然,生命可谓灿烂辉煌。他自号“二一老人”以自谦自勉,这“二一”取意古诗“一事无成人渐老”以及吴梅村的诗句“一钱不值何消说”。他的后半生出家为僧,修行境界清疏阔达,看破红尘,放下万缘,六根清净,甘守枯寂,过着一种苦行僧式的清苦生活。

弘一法师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真正懂得并且做到了悯物的人,他对任何一件事物都是珍惜至极,并且时刻怀有着一种博大的悲天悯物的情怀。悯物的本质一方面是珍惜,而另一方面则是对自由的一种尊重。万事万物在大自然界原本都是应该享有自由的,这与佛教中的“放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佛法的世界里,世间万物都是拥有生命的,所谓大千世界,一花一草皆有佛性,大自然原本就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一草一木皆为生命。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在彼此的因缘际会中生生不息地存在着,存在即为合理,即使我们人类成为自然界的最高生命体,但我们依然不能去主宰大自然,因为我们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且也要依赖大自然而生存。

佛说一切事物都是有其佛性的,这便将所有的事物都放在了一个平等的台阶之上。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本着一颗悲悯之心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而悲悯的前提便是平等,也就是同情。何为同情?顾名思义,同情即是同样的感情,只有当我们将自身与其他事物放在了同一高度,我们才能感他物之所感、痛他物之所痛,才能拥有与其他事物一样的感情。

千万不要认为没有生命的事物就不值得去悲悯和珍惜,一个人如何对待生命以外的东西直接关系到他如何对待生命本身。因此,悯物之心的第一步便是学会去珍惜身边的一切事物,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

长存一颗悯物的心,不仅仅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更是我们对人生与自然的一种理解和顿悟。我们原本就是与周围的事物和自然融于一体的,对它们进行关怀,实际上也是在关怀我们自身。

心灵悟语

存一颗悯物的心,不仅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更是对人生与自然的理解和顿悟。

)第七节 无欲则刚,人到无求品自高

弘一大师生平不求虚名,别人写文章赞扬他的师德,他却对此进行斥责。而且弘一大师一生都不曾贪蓄财物,他人供养的众多钱财,大师都用在了弘扬佛法或救济灾难方面。大师一生都没有剃度弟子,而全国僧众多钦服他的教化;大师一生中也不曾任寺中住持、监院等职,而全国寺院多蒙其护法。综观弘一大师的一生,他不求名利恭敬,却令无数人获得了莫大的裨益。

“无欲则刚”,这是弘一大师一生的真实写照,这一警句可以作为我们立身行事的指南。意思是说,人若没有私欲,品格自然高峻清洁、不染尘泥。一个人倘若觉得自己的生命已经满溢着各种各样的人世知识,哪还有继续追求的可能。因此,一个人要想使自己能够吸纳更多的智慧,必须先放下一切,使自己真正空起来,才能拥有无止境追求的可能。

宋朝的雪窦禅师喜欢云游四方访学,这天,禅师在淮水旁遇到了曾会学士。

曾会问到:“禅师,您要到哪里去?”

雪窦禅师回答说:“不一定,也许去往钱塘,也许会到天台那里去看看。”

曾会建议道:“灵隐寺的住持珊禅师和我交情甚笃,我给您写封介绍信,您带去交给他,他一定会好好招待您的。”

于是雪窦禅师来到了灵隐寺,但他并没有把曾会的介绍信拿出来,而是潜身于普通僧众之中过了三年。

三年后,曾会奉令出使浙江,便到灵隐寺去找雪窦禅师,但寺僧告诉他说并不知道这个人。曾会不信,便自己到云水僧所住的僧房内,在一千多位僧众中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雪窦禅师。曾会不解地问:“为什么您不去见住持而隐藏在这里呢?是我为您写的介绍信丢了吗?”

雪窦禅师微笑着回答道:“我只是一个云水僧,一无所有,所以我不会做您的邮差的!”说完拿出介绍信,原封不动地交给曾会,两人相视而笑。

曾会随即将雪窦引荐给住持珊禅师,珊禅师甚惜其才。

后来,苏州翠峰寺缺少住持,珊禅师就推荐雪窦禅师去任职。在那里,雪窦终成一代名僧。

一个人做到无欲的时候,就是放弃了心中的杂念,就是清空了心灵里面的世俗生活积存下来的枯枝败叶。清空了心灵,才能收获未来的光荣与辉煌;清空了心灵,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命的自由、独立;清空了心灵,才能拥有让生命一次次远行的条件。人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能超出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

《赵州禅师语录》中有这样一则:

问:“白云自在时如何?”

师云:“争似春风处处闲!”

能够放下世间的一切假象,不为虚妄所动,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一个人才能体会到自己的真正本性,看清本来的自己。凡追求人格高尚者都信仰“人到无求品自高”,因此,他们能够遵循人格的要求,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心灵悟语

人若没有私欲,清空了心灵里的世俗种种,品格自然高峻清洁,不染尘泥。

同类推荐
  • 20岁学黛玉,30岁做宝钗

    20岁学黛玉,30岁做宝钗

    从20岁到30岁,是个主动求变的阶段,我们要变美丽、变豁达、变睿智、变强忍。从20岁到30岁,是个学着取舍的阶段,很多东西不论多久都不会改变,相信爱,相信感情,相信自己,相信天道酬勤。不管你像林妹妹多一些还是像宝姐姐多一些,总会有这个阶段。让我们一同经历,一同见证,这本书就是你最铁杆、最贴心的“闺蜜”,帮你走过每一个纠结的岔路口,帮你做出每一个左右为难的选择。
  • 引发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

    引发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

    本书精心挑选了100个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创新故事,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以及生活中的新观念、新方法。每个故事皆充满智慧,体现创意,给人启迪;每个故事配有精彩独到的点评,挖掘故事深层的智慧,揭示创新的内涵和方法。
  • 聪明女人要懂得的攻心术:从零开始学攻心术

    聪明女人要懂得的攻心术:从零开始学攻心术

    本书详细介绍了身为职场女人,居家女人,生活中的女人,在与领导接触,与老公接触,与同事接触等等的过程中,要怎样博得他人欢心,参透别人的意思,识别一个人的真伪。对广大女人可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 一生做好一件事

    一生做好一件事

    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前人们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那么,到底什么是情商呢?
  • 无戏言:写给中国玩家的人生逆袭指南

    无戏言:写给中国玩家的人生逆袭指南

    本书通过讲述11位中国游戏界大佬的人生逆袭故事,向正以各种状态生存着的中国玩家们展示出另一片天地——如果你想,玩转人生并非只能online。
热门推荐
  • 小相公追妻记

    小相公追妻记

    他和她,青梅竹马。小时候的他,总是受她保护。情窦初开,他去追大家闺秀,她搞破坏,顺便史无前例的纠缠他。后来,迫于压力,她远嫁南方,他才发现,没有她的生活,陷入了混乱。于是,他认真学习做生意,考虑举家迁往南方。再相遇,他已进化成狼,势必要扑到她这个小白兔!
  • 人生每日忠告

    人生每日忠告

    本书内容包括:你拥有了梦想,就拥有了全部、走向梦想的天堂、追求的彼岸,是什么、做情海里那一朵依恋的白云等。
  • 蹈海

    蹈海

    低调是王道,嘴甜腹黑小伴读江海天奇遇连连,在地火水风空的五行世界混得风声水起,从海盗手中抢了座漂亮的浮动小岛,小岛神奇,山水、石堡、房屋可以像树木那样成长。化身鱼鸟,海阔天空,小伴读练功升级,先把自己弄得强悍不是?妖兽噬天,武修强横,鳞人修罗,美人如玉刀如虹,小伴读成为大贼头,步步邪气凛然!驾鲸拉岛,畅游四海,招摇地几个美人儿相伴,小伴读彪悍风流人生从浮岛起步……小日子爽得,给个神仙也不换!新书上传,存稿也多,收藏,推荐,会员周点击多多,随时爆发!口蜜腹剑派:96442306欢迎书友加群讨论。
  • 独家专利

    独家专利

    当恶魔王子遇上冷酷的绝色公主,命运的战争已经打响。这段姻缘真的持续不下去吗?
  • 逆天魔凰

    逆天魔凰

    我不知道什么叫年少轻狂,我只知道什么叫胜者为王!————————————————————————凤言绝,21世纪的黑道金牌杀手,却因家族而无奈坠落,身怀祖传异书却也同归于尽,奈何身死之际一声夺神者的召唤魂降异世,新的人生,新的身份,各种美男,看她如何傲游神州,成为千年轮回乱世之际的霸世女神!重重疑团,层层身份,各种迷惑,心情迷茫,异世的她,身处从来没有接触的大陆。家人的宠爱,师傅的无迹,学院的九塔,前途的渺茫,何处才是她尘埃落定的地方。“或许,他才是我真正的救赎。”———————(作者插话:简介有点低沉,可能读者觉得这是虐文,但这绝对是宠文,女主腹黑,调皮,可爱←_←咳咳,无视……)
  •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广播影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们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产品。坚持导向和面向市场并不矛盾,受众就是市场,占领市场就能够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
  • 《拓辛长公主传》

    《拓辛长公主传》

    一个架空的异世界中,小小公主坐拥国家至宝,在别国吃喝玩乐的故事
  • 一本书读懂销售心理学

    一本书读懂销售心理学

    本书正是从心理学角度解读销售活动,涉及心理学和营销学两个学科的内容,以销售活动为主线,配合相关的心理学术语,系统而科学地讲述了心理学在销售活动中的应用。对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消费者的不同心理,以及销售人员应该怎样去面对客户等方面都作了详细介绍,相信会对销售人员的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销售就是一场心理战!销售就是心与心的较量!本书融合多年销售实战经验,透过案例分析解读销售心理的种种玄机,并提供行动建议,帮助销售新手成为销售老手,帮助销售老手成为销售高手。
  • 爱上了不该爱的人

    爱上了不该爱的人

    我本是世界排名第一偷排名第一的特工—斩月,却因为一次盗取东西失败爱上了不该爱的人,这一段感情会不会遭到别人的阻拦????
  • 斩魔英雄传

    斩魔英雄传

    脚行圣泽山川润,踩节东行是旧游。八苦字人酬帝力,卦翻贝叶有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