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2800000006

第6章 大师谈人生解脱——最是自在得解脱

)第一节 不辨不争的智慧

有些人总是让生命承载太多的负荷,这个舍不得丢掉,那个舍不得丢掉,最终被压弯了腰。所以不妨停下来整理一下行囊,丢掉一些不必要的东西,轻装前行,解脱得自在。

禅心如灯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弘一大师

佛陀曾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佛法本身是广大的、无量的,没有语言可以表达出来或传授,一切只有靠自己去觉悟,所以是不可说、不能说的。而且,佛理认为,人的语言是有局限的,它不能表达出所有感悟到的东西,尤其是高深的哲理,一旦付诸语言便失去了它的真相,也就着了相,也就没有了真相。这也就是为什么禅宗主张“言语道断,不立文字”的根源所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口舌之交是人际沟通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在这个沟通过程中,言来言去,自难免有失真之语。诽谤就是失真言语中的一种攻击性恶意伤害行为了。俗语云:“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在很多时候,诽谤与流言并非我们能够制止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流言,因而我们对待流言的态度则显得尤为重要,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如果证明我是对的,那么人家怎么说我就无关紧要;如果证明我是错的,那么即使花十倍的力气来说我是对的,也没有什么用。”

用沉默来应对诽谤,让浊者自浊、清者自清,诽谤最终会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的。在现实生活中,拥有“不辩”的胸襟,就不会与他人针尖对麦芒,睚眦必报;拥有“不辩”的情操,宽恕永远多于怨恨。

有位道行很深的禅师叫白隐,无论别人怎样评价他,他都会淡淡地说一句:“就是这样吗?”

在白隐禅师所住的寺庙旁,一对夫妇开了一家小店,他们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有一天,夫妇俩发现尚未出嫁的女儿竟然怀孕了,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夫妇俩异常震怒。在夫妇俩的一再逼问下,他们的女儿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二字。

夫妇俩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禅师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是若无其事地说道:“就是这样吗?”于是孩子出生后,就被送给白隐禅师,此时,白隐禅师的名誉也已扫地,但他并不在意,而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遭受白眼,但他总是泰然处之。

事隔一年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夫妇俩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住在附近的一位青年。

夫妇俩立即将她带到白隐禅师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白隐禅师仍然是淡然如水,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风吹过耳畔,霎时即逝!

白隐禅师为给邻居女儿以生存的机会和空间,毅然放弃了为自己洗刷清白的机会,纵使受到人们的冷嘲热讽,他也始终泰然处之,只有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就是这样吗?”

环视芸芸众生,能做到遭误解、毁谤,不仅不辩解、报复,反而默默承受,还甘心为此奉献付出、受苦受难者有几?这与弘一法师对待诽谤的态度——遇谤不辩——如出一辙。

当诽谤已经发生,一味地争辩往往会适得其反,不是越抹越黑,便是欲盖弥彰。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沉默是金。”的确,对付诽谤最好的方法便是保持沉默,让清者自清而浊者自浊,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心灵寄语

弘一大师认为,面对他人的诽谤,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持一种不辩的态度;面对他人的怨恨,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持一种不争论的胸怀。不辨不争,有时并不是懦弱,相反,它是一种智慧。

)第二节 身心皆需解脱

禅心如灯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慧律法师

生命短暂,快乐有尽而苦难无穷。在佛教的四圣谛中,苦谛是最关键的一谛,也是佛教人生观的理论基础。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一个人从出生后发出第一声啼哭,到去世时留下最后一抹微笑,几十年都无法逃避人生的重重劫难。因此,人们寄希望于修行,希望在修行中得到解脱,而佛教的解脱之道就是灭苦之道。

解脱分为身体的解脱和心的解脱,也就是肉体的自由与心灵的自在,其中心的解脱比身体的解脱更为重要。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人抱怨学业不顺利、生活节奏太快、工作太累……这些人身在牢笼之外,却将自己的心困在牢笼之内。

古人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确,大多数烦恼其实都是人们自找的。

禅宗二祖慧可为了表示自己求佛的诚心,挥刀断臂,拜达摩为师。

有一次,他对达摩说道:“请师父为我安心。”

达摩当即说:“把心拿来。”

二祖慧可不得不说:“弟子无法找到。”

达摩开导他说:“如能找到了,那就不是你的心了!我已经帮你安好心了,你看到了吗?”

二祖慧可恍然大悟。

几十年以后,僧璨前去拜谒二祖慧可,他对二祖慧可说:“请求师父为弟子赎罪。”

二祖慧可想起了当初达摩启发自己的情景,微笑着对僧璨说:“把罪过拿来。”

僧璨说道:“我找不到罪过。”

二祖慧可便点化他说:“现在我已经为你赎罪了!你看到了吗?”

僧璨恍然大悟。

又过了许多年,一个小和尚向僧璨求教:“如何能解除束缚?”

僧璨当即反问:“谁在束缚你呢?”

小和尚脱口而出:“没有谁来束缚我呀!”

僧璨微微一笑,说道:“那你何必再求解脱呢?”

小和尚豁然领悟。他就是后来的四祖道信。

禅宗祖师们告诉我们,只有解脱所有束缚,扫除所有名利的浮云,才能自由安心地徜徉在禅的天空下。

醉心于功利,便被名缰利锁缚住;对褒贬毁誉斤斤计较,必会患得患失。野心勃勃、贪得无厌、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人,哪一个不是伴随烦恼焦虑、忧愁惊恐、嫉妒猜疑度过人生中的每一天呢?

希迁禅师住在湖南,有一次他问一位新来参学的学僧:“你从什么地方来?”

学僧恭敬地回答:“从江西来。”

希迁禅师问:“那你见过马祖禅师吗?”

学僧回答:“见过。”

希迁禅师随意用手指着一堆木柴问道:“马祖禅师像一堆木柴吗?”

学僧无言以对。

在希迁禅师处无法契入(体会佛法真意),这位学僧在回到江西后对马祖禅师讲述了他与希迁禅师的对话。马祖禅师听完后,安详一笑,问学僧道:“你看那一堆木柴大约有多重?”

“我没仔细打量。”学僧回答。

马祖哈哈大笑:“你的力量实在太大了。”

学僧很惊讶,问:“为什么呢?”

马祖说:“你从湖南那么远的地方,背了一堆柴来,还不够有力气?”

马祖禅师用诙谐的语言点出了学僧的心态:放不下他人对自己的毁誉,一点小小的烦恼便时时放在心上,不能释怀。只要自己放得下,一切烦恼便都在身外,不会对自己产生丝毫影响。

心灵寄语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古人的诗句一语道出了人生苦恼的境地。人只要活着,便会有无尽的烦恼,是纠结其中,还是超脱其外,全在于自己。

)第三节 接受痛苦,才能走出痛苦

禅心如灯

所谓放下,就应该要征服自己,千万不要做心的奴隶,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做了心的奴隶。不要让我们的心成为我们的敌人,如果你的内心里面充满了欲望,充满了恨,你每天会过得很痛苦。

——海涛法师

生活中,有人为贫困而痛苦;有人为寂寞而痛苦;有人为一事无成而痛苦;有人为烦琐的生活而痛苦;有人为人情冷暖而痛苦;有人为爱人的离去而痛苦……没有人喜欢痛苦,也没有人能够拒绝痛苦。那么面对这些痛苦,我们应该怎么办?有些人喜欢用酒来麻醉自己,以为自己喝醉了,就什么都忘记了,也就摆脱了痛苦。其实,第二天醒来,睁开疲惫的双眼,还是能清晰地感到那铭心的疼痛。

李白曾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这里的“愁更愁”就是酒难消愁的真实写照。

面对痛苦时,要学会接受痛苦,只有接受了痛苦,才能真正走出痛苦。

下面有这样一则故事:

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作为领袖,她为国家作出了杰山贡献;作为一个母亲,她是孩子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有一次,甘地夫人12岁的大儿子拉吉夫生病了,要做一次手术。面对紧张恐惧的拉吉夫,医生打算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安慰孩子:“手术并不痛苦。”然而,甘地夫人却阻止了医生。她来到儿子床边,非常平静地对儿子说:“手术后有几天会很痛苦,谁也不能代替你受苦,因此你必须要有精神上的准备,哭泣和喊叫都不能减轻痛苦,可能还会引起头痛。所以,你必须学会接受痛苦。”

拉吉夫听了母亲的话,认真地点了点头。果然,手术前后,拉吉夫都没有哭,也没有喊,他勇敢地忍受了这—切。

甘地夫人深知如果孩子没有接受痛苦的意识,那么面对痛苦时,可能会无法承受痛苦。

因此,她为了减轻孩子的痛苦,首先就让孩子学会接受痛苦。果然不出她所料,大儿子拉吉夫在做手术时,已经作好了面对痛苦的准备。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痛苦,换句话说,人其实就是在痛苦中成熟和长大的。在人生的道路上,痛苦与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早一点儿学会接受痛苦,便会早一点儿坚强与成熟起来。

那么如何学会接受痛苦呢?下面有三点建议:

1.相信因果

所有的果(痛苦的经历)都是有因的,而这些因又都与我们相关连。这就是说,我们在年轻时,因为无知、思想尚不成熟而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种下了因),后来,导致了痛苦的出现(结下了果)。所以,痛苦来源于我们自己。

2.人生无常

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好的、坏的都是无常的。放下执著,随时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来待人、待境。因为执著越多,痛苦就越深。

3.培养耐心、容忍心

没有耐心、容忍心的表现就是易生气。人会生气是因为别人侵犯了自己定义中的快乐,所以用生气来保障自己的快乐。但是生气的结果只有坏处,而不会有好处。所以,我们要培养耐心和容忍心。

心灵寄语

学会接受痛苦,才能一步步地走向坚强,一步步地走向成熟,最终迎来幸福的生活。看破人生无常,就不会事事挂怀。

)第四节 提放自如是大解脱

禅心如灯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忿怨、不躁进、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海涛法师

世上人,无论学佛还是不学佛都深知“放下”的重要性,可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却不多。“放下”二字,诸多禅味,人生在世,想要做到提放自如,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提起需要承担责任的勇气,放下也需要斩断妄念的魄力。提得起的人,是慈悲的人,是负责的人,是奉献的人;而能够放下的人,是有智慧的人,是自在的人,是解脱的人。

有一次,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在玩耍时,看到收藏架上摆放着一个花瓶。在一种好奇心理的驱使下,他把手伸进了那个花瓶里。那不是一个普通的花瓶,而是一个印着精美青花的古董。然而,糟糕的是,当小男孩想把手收回来时,却怎么也拔不出来了,用股市的话来说就是“不小心被套住了”。

小男孩的父母知道后,十分着急。父亲试着帮他拔了好几次,但都无济于事。无奈之下,便想到了“司马光砸缸”的应急智举,想把瓶子砸碎,好把儿子的手拔出来。可是,花瓶太稀有、太名贵了,父亲难以取舍。

过了好一会儿,小男孩的父亲决定再试最后一次,实在不行,就只能忍痛砸瓶。

于是,父亲对小男孩说:“儿子,你把手伸直,五指并拢,使劲往外拔,就像我这样。”父亲一边说,一边给儿子作示范。不料,小男孩却在这时大声叫了起来:“不行,爸爸,我不能那样做。如果我松开手,那枚硬币就会掉进瓶里。”父亲哑然失笑,终于明白了儿子的手拔不出来的真正原因。

故事中的小男孩正是因为舍不得那枚微不足道的硬币,差点儿毁了一个名贵的藏品。所谓舍得,就是有舍才有得。可是,生活中的我们大多像故事中的小男孩那样,由于不能舍弃一些小的东西,结果却失去了更美好、更宝贵的东西。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学问。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在舍之前,总要先取,才有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

心灵寄语

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做到提放自如,才能达到放下荣辱、自在解脱的大境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连自己拥有什么、缺少什么都分辨不清,又何谈提起与放下?

)第五节 不为外物所役

禅心如灯

不能说我们有好的房子住了,有好的生存环境了,我们的心就懈怠了。一个好的物质生活环境是福报,我们要把外在的福报变成我们生命中永恒的财富,因为外在的财富是带不走的。所以好的外在物质我们要珍惜,要把它们变成心灵的财富,变成生命中永恒的财富。

——传喜法师

佛祖在一次法会上说:“人生一世,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不要为外物所拘,心安理得处,就可明心见性,参悟佛法。”

要做到不依赖于外物,就必须有大舍弃。倘若一个人,只顾在富贵功名里钻营,心被外物桎梏,就没有机会停下来思索自己的人生。

“身外物,不奢恋”,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遇事想得开,放得下。烦恼与欣喜,成功与失败,仅系于一念之间。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句话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

有一个男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房子、车子在他的生活中样样齐全,而投身商海这么多年,没日没夜地奔波操劳的他,有一天终于感觉累了,疲倦了,看着渐渐发福的太太,不由得感叹道:“太太,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也算小富有余了,我想好好休整一年,然后去找个简单的工作。”

太太不满:“作为男人,要有远大志向,不能稍富即安,我们离真正的富裕还差得太远。”太太的话像针般又一次深深地扎进男人的心中,男人在那一刻激灵了一下,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就为那些花花绿绿的钞票?他头一次迷茫了。

然而未等他再展宏图,他却轰然倒下了,莫名其妙的消瘦,胸部长时间的憋闷,让他不得不去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让他头晕目眩,诊断书上清晰地写着两个字——肺癌。他差点儿跌坐在椅子上,医生握着他的手,安慰他:“慢慢调养,保持快乐的心情。”

回到家中,他感觉房子突然间变小了,太太也变得陌生起来,他整天一句话也不说,常常面对着窗外的小鸟发呆,自己再也飞不高了,什么创业,什么人生,什么追求,此刻都失去了意义。于是他扔下一张纸条:我走了,是贪婪毁了我,毁了这个家。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财物,无论是房子、车子……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属于你自己的。那些东西不过是暂时寄存于你这里,有的让你暂时使用,有的让你暂时保管而已,到了最后,物归何主,都不可知。

对外物的追求和执著,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其实,人生在世,赤条条而来,离开时也不过两手空空,在生命的过程中,一切拥有都是暂时的,都是身外物,没有什么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既然如此,就不应该执著于外物,也不应该甘愿被外物所役。

心灵寄语

“身外物,不奢恋”,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慧,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

)第六节 释怀的幸福,简单而沉重

禅心如灯

什么叫清净心?息念除妄,就是清净心。这不好懂,那么,无念,一念不生,就是清净心,就这么简单。一念现前,现前一念,这个“一念”,是刹那心,也是烦恼心,当然不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无念,就是一念不生。我们的妄念太多,也就是心灵的束缚太多。佛的智慧,就是帮助我们得到心灵的解放,让我们从黑暗中见到光明,从混乱中得到有序,从迷茫中找到方向,从困惑中得到开悟。

——觉真法师

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与周围的人发生磕磕碰碰,沉溺于这些小事中不能自拔,不仅自己的情绪会钻进死胡同,影响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因此减少很多快乐。倘若整颗心满满地装着这些怨恨和怒气,就不会有幸福的空间。

天刚破晓,朱友峰便抱着一束鲜花和一些供果兴冲冲地赶到大佛寺,原来他想参加寺院的早课。谁知刚一踏进大殿,左侧突然跑出一个人,正好与他撞了个满怀,将他的鲜花和水果撞翻在地。朱友峰看着满地的水果忍不住叫道:“你怎么这么鲁莽,把我的供品全部撞翻了,你怎么给我交代?”

撞上朱友峰的人叫李南山,他非常不满地答道:“撞已经撞了,我说一声‘对不起’就行了,你干吗那么凶?”

朱友峰一听更生气:“你这是什么态度?自己错了还理直气壮!”接着,互相指责、彼此咒骂的声音就此起彼落。

这时广圄禅师正好从此经过,就将两人带到一旁,问明了原委,开示道:“莽撞行走是不应该的,但是不肯接受别人的道歉也是不对的,这都是愚蠢的行为,能坦诚地承认自己过失及接受别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举止。”

广圄禅师接着又说道:“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协调的层面太多了,例如:在社会上,如何与同事、朋友取得协调;在学习上,如何与师长们更好沟通;在经济上,如何量入为出;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夫妻、亲子间的感情;在健康上,如何使身体强壮……想想看,为了一点儿小事,一大早就破坏了一颗虔诚的心,值得吗?”

李南山说道:“禅师!我错了,我实在太冒失了!”说着便转身向朱友峰道:“请接受我至诚的道歉!我实在太愚痴了!”朱友峰也由衷地说道:“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该为一点儿小事就发脾气,实在太幼稚了!”

广圄禅师的一番话,感化了这两位争强好斗之人。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为生活中的琐事大发雷霆。归根到底,都是我们的心不够沉静,就像一杯浑浊的水,随便一件事情都能触发心底的不满。

沉下心来,想想我们周遭还有多少事以待改进,还有多少事情需要奋斗,哪有时间在这些小事上消耗精力,为这些小事恼怒、生气啊。要知道,每一次生气,都会让幸福离我们远一些。不想让一些小事情影响我们一天的好心情的话,不妨宽容一些,让宽容来造就我们的幸福。

“宽容”两字包含着人生的大道至理。一个人的心中如果装不下宽容,就如同在刀锋上行走,注定不会幸福。宽容不仅是一种雅量和胸怀,更是一种处世的态度。

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不拘小节的洒脱,是一种难得的仁慈。宽容也是一种幸福,饶恕别人,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取得了别人的尊敬,使自己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

心灵寄语

人之所以有痛苦和烦恼,是因为放不下执著心。放下不是放弃一切,而是放下让自己感到沉重的东西,放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放下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宽容,是一种坦然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命的境界。

)第七节 远离“我执”的怪圈

禅心如灯

我们想把心量打开,在修行上就要把“我”放下。把“我”放下,从哪个地方放呢?因为这个“我”往往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和名的基础上的。所以要想把“我”放下,首先得破名和利。我们可能一下子放不掉,比如说有人在批评我们的时候,感觉到脸红。别人表扬我们的时候,感觉很高兴、很兴奋。这就是知见,这就是无明,这就是心量。心量小就从这开始入手,首先不要名,不计较名利。而专门找什么呢?找能把我们的名给毁掉的这种方式来锻炼自己,把心量打开。

——妙祥法师

《菩提心论》里曾对“执著”作过这样的解释:执著是一种对自我的过分坚持。人总是趋向于保护自我、相信自我、供养自我、信赖自我,凭自己旧有的经验行事。

庸人自扰,自寻烦恼;愚人自缚,自绑天足。为了能够突显自己,而用各种办法诋毁他人,甚至踩在别人头上往上爬,其实是在给自己编织蚕茧,慢慢使别人远离我们的世界,直到有一天别人再也进不来,自己永远也出不去的时候,就会被生活拒绝,成为幸福的绝缘体。

人生在世,执著是大可不必的,因为世间的事大多有自己运行的规律,许多事由不得我们做主,越执著就越错,也就越不可解脱。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是好朋友,他们习惯拿对方开玩笑。有一天,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一块打坐参禅。半晌,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于是便问佛印禅师:“禅师!你看我打坐的样子如何?”

“好庄严,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

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学士!你看我的坐姿怎么样?”

苏东坡从来不错过任何嘲弄佛印禅师的机会,马上回答:“像一堆牛粪!”

佛印禅师听了也很高兴!

佛印禅师被人喻为牛粪,竟无以为答,苏东坡心中暗自得意,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佛印禅师!”

这个消息传到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的耳中,苏小妹就问苏东坡:“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苏东坡眉飞色舞地叙述了一遍他与佛印禅师的对话。

苏小妹天资聪颖,才华出众,她听了苏东坡得意的叙述之后,说道:“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有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的心中有‘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

苏东坡哑然,方知自己的禅功远不及佛印禅师。

苏东坡为什么会输给佛印禅师呢?原因就在于他心中还有一个执著于“我”的虚荣心,说自己是佛就高兴,说别人是牛粪就沾沾自喜,如果别人说自己是牛粪,可能就会眼中冒火了,这正是一个人执著于自我的表现。

一个人之所以会执著于自我,究其根底,那就是一切为了一个“我”,最放不下的也是这个“我”。

于是便拼尽一生,去赚取这个“我”所需要的物质,最终衍生出无穷无尽的痛苦。

如果一个人能够放弃“我执”,那么他的心境就会柔和清净,万事万物在他的眼里也都是美好的,令人愉悦的,这样的人才能怀抱幸福,笑对人生。

心灵寄语

抛开自己的执著,是指放下身心世界,当我们能把自我身心世界全都放下以后,再认识和再投入我们的身心世界,作进一步的认识和改善之时,就会觉察到净土离我们并不太远。

)第八节 放下,是一种有智慧的选择

禅心如灯

能够放下的人,是有智慧的人,是自在的人,是解脱的人。

——圣严法师

人在世上,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外界的诱惑,留下什么?舍弃什么?这时选择将变得尤为重要。稍有不慎,幸福就会从身边溜走。

有位中年人觉得自己活得很累,生活压力太大,想要寻求解脱的方法,因此去向一位禅师求教。

禅师给了他一个篓子,要他背在肩上,指着前方一条坎坷的道路说:“每当你向前走一步,就弯下腰来捡一颗石子放到篓子里,然后看看会有什么感受。”

中年人照着禅师的指示去做了,等他背上的篓子装满石头后,禅师问:“你这一路走来有什么感受?”

中年人回答说:“感到越走越沉重。”

禅师于是说:“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时,都背负着一个空篓子,我们往前走一步,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因此才会越来越累。”

中年人又问:“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负重呢?”

禅师反问他:“你是否愿意将名声、财富、虚荣、权力等拿出来舍弃呢?”那人答不出来。

禅师又说:“每个人的篓子里所装的,都是自己从这个世上寻来的东西,但是你拾得太多,如果不能放弃一些,你的生命将承受不起,现在知道应丢下什么和留下什么了吗?”

中年人反问禅师:“这一路上,您又丢下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呢?”

禅师大笑道:“丢下身外之物,留下心灵之物。”

功名利禄就好像是背篓里的石子,得到的越多,步履越沉,反倒是心灵之物装得越多,越有智慧,看待事物越简单而幸福。就像故事里的禅师一样,身无一物,却智慧满怀。

抚州石巩寺的慧藏禅师,出家前是个猎人,他最讨厌见到和尚。

有一天他追赶一只猎物时,被马祖拦住。这位讨厌和尚的猎人,见有个和尚干扰他打猎,就抡起胳膊,要与马祖动武。

马祖问他:“你是什么人?”

慧藏说:“我是打猎的人。”

马祖问:“那,你会射箭吗?”

慧藏说:“当然会。”

马祖说:“你一箭能射几个?”

慧藏说:“我一箭能射一个。”

马祖哈哈大笑:“你实在不懂射箭之法。”

慧藏很生气:“那么,和尚你可懂得射箭之法?”

马祖回答:“我当然懂得。”

慧藏问:“你一箭又能射几个?”

马祖回答:“我一箭能射一群。”

慧藏叫道:“那都是生命,你怎么会忍心射杀一群?猎人虽以打猎为本,但杀取有道,这叫不失本心。”

马祖语含机锋地问:“哦,看来你也懂一箭一群的真义,怎么不去照一箭一群的法则去射呢?”

慧藏说:“我知道你说的一箭一群的意思,可要让我自己去射,真不知道如何下手!”

马祖高兴地说:“你这汉子旷劫以来的烦恼,今日算是断除了。”

于是,慧藏便扔掉弓箭,出家拜马祖为师。

慧藏禅师真可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慧根,是机缘,其中的因果妙不可言。杀生的猎人,转眼就成了和尚。放下,不在明天,不在后天,就在此刻。

放不下,是因为没看破。不看破这虚幻、迷惑的人生,我们人生的价值是永远不会显现出来的。看得破就能放下,放下了也就看破了,也就不再执著于小我,这样就能步入离苦得乐的解脱之道。

心灵寄语

佛法在分析人生的基础上更是看破人生,这实际上是对于人生价值的肯定,因为我们只有看透醉生梦死的虚幻人生,看破功名利禄是过眼云烟,把人生的恶习一点一点克服掉,才能够实现人生价值。

同类推荐
  • 品质与修养(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品质与修养(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俗话说:美色好看,美德感人。所以品质与修养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优秀的品质加良好的修养就等于美德。《品质与修养》针对在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底蕴、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加以研究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很具现实指导意义。全书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材料丰富翔实,经验之谈让读者感悟,适当的理论化又让读者得以升华。
  • 向哲人学为人处世

    向哲人学为人处世

    本书从历史哲人为人处世的种种故事出发,总结了为人处世三大重要方面的经验。内容包括:培养强者心态、培养助人成功的品德和修身养性享受生活。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88种黄金心态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88种黄金心态

    积极、健康如同太阳般充满光辉的心态正是世界500强企业员工成就事业辉煌、拥有高品质人生的秘密。本书总结了88种黄金心态,帮助员工培养良好的职业心态。并简单生活、乐观接受挑战,快乐高效工作,从而提高个人职业“含金量”,用智慧与坚韧将工作中的“不能”变成“能”,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金牌员工。
  • 高效能人士的成功法则

    高效能人士的成功法则

    具有高效能成功素质的人,到哪里都是人才,到任何岗位上都会受到重用本书综合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的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人才学、成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出了高效能人士成功背后的黄金法则,这些法则会帮你发现成功的真相,更深刻的理解社会、人性和竞争的本质,合理运用它们,成功会越来越近...
  • 每天懂点幸福心理学

    每天懂点幸福心理学

    是什么让我们幸福?钱、汽车、房子?还是某些虚无缥缈、不可控制的事情?幸福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吗?要维持永恒的幸福是不可能的,我们可能很难改变自己性格、身份,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相对地改变我们的“幸福观点”。 本书作者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心理学知识,从影响幸福感的各个因素,如性格、心态、爱情、金钱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上的阐述,详细介绍了许多提高幸福感的实用策略,并在每一篇文章的最后介绍了一个经典的幸福心理学定律。相信在阅读本书后,读者会获得更多的幸福快乐。
热门推荐
  • 炼丹高手在都市

    炼丹高手在都市

    神秘少年只身从乡村来到大都市闯荡,凭借炼丹之术在都市中从无到有,混得风生水起……
  • 网游之王者归来

    网游之王者归来

    一个落魄的游戏高手,一个迟来的超级玩家,一个变态的百连环任务,造就了一个让全世界玩家胆颤的隐藏职业!当你看见战士装备法师武器的时候,千万不要惊讶,因为王者回归!群雄逐鹿,巅峰对决,王者归来,延续不灭神话!
  • 刀剑天凌

    刀剑天凌

    “我的命运,由我自己主宰!”当他拾起屠刀,毅然踏上一条不归之路时,月还是那般澄澈。而当无尽尸骨在他脚下化为灰烬,满天神魔因他的存在而颤栗之时,月,如血一般红。那时的他,是否还能记得那抹澄澈?……眼生邪魔,身怀噬天。天刀凌剑,绝代神王!这是一个无数天才与妖孽碰撞的热血时代。这是一个少年逆天崛起的传奇。
  • 云顶

    云顶

    云恒侯府庶女凌子君女扮男装顶替兄长凌子悦成为云顶王朝九皇子云澈的伴读。从那一日起,她陪他历经宫廷波云诡谲,看尽朝堂权起权落。“子悦,为君者宛若置身云顶,看尽风起云涌,而你是朕一生一次的坠落。”
  • 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

    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河邪尊

    星河邪尊

    雷电交加的夜晚,星河深处闪耀过一道凌历的蓝光……天使医院的秘密实验室此刻正在进行超级试管婴儿实验……蓝光闪耀穿透秘密实验室,上百根试管婴儿细管几乎粉碎,然而却留下了…………罗豪带着弟弟罗杰逃出罗家……地球上,罗氏集团疯狂追杀……星河上,各种黑暗种族虎视眈眈……
  • 苍生之上

    苍生之上

    苍穹之下万物存,苍生之上有鬼神!什么?你说主角是俗人?没错!他是俗!但他能通过“借鉴”(抄袭)写出一本赚金币赚到不要不要的小说出来;你说主角他不够成熟?放心!会有激励磨练他的虐心情节;你说主角不够强大?没事!我保证他奇遇连连!什么?你说这本书不够强大?放心!打怪升级,奇遇夺宝,扮猪吃虎,萝莉御姐,爱的,不爱的,统统都有!本人够卖力了吧!嗯,那就安心看书吧,啊,顺带收藏推荐下,哈哈。
  • 开店赚钱有门道

    开店赚钱有门道

    本书从13个方面100个门道入手,细致的回答了开店不吃亏的问题。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述了开店的一些需要注意的事宜;下篇列举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行业。
  • EXO之我们的相遇,注定了结局

    EXO之我们的相遇,注定了结局

    为什么?为什么?鹿晗为什么拒绝我,我知道你是爱我的,你不会像伯贤那样骗我的。“吴亦凡我只把你当做哥哥"~~~~~我会让你们后悔一辈子,千可樱,你这个贱人,LAY护在可樱的面前,说:“忆雪,我不允许你再次伤害可樱,她已经这么惨了,你知道对于一个明星来说毁容意味着什么吗?”当他们看到~~~~~~他们后悔了。她该何去何从?忆雪到底做出了什么让他们后悔呢?
  • 圣宇苍天

    圣宇苍天

    寡母受辱自缢,乡村少年持刀而起,屠尽仇人骨!杀!杀!杀!杀!杀!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