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9900000008

第8章 大地的忧郁(2)

今天的少年人真够不幸的。父辈师长把祖先的文学遗产交其手上,却没法把诞生那份遗产的风物现场一并予之,当孩子动情地吟哦那些佳句时,还能找到多少与之匹配的诗境和画境?如果说,今日中年人,还能使出吃奶的劲去想象“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话(毕竟在其童年记忆里,大自然还尚存一点朴素原色),那其孩子们,恐怕连享用残羮的福份都没了。

或许不久后,这般猜测语文课的尴尬亦不为过罢——

一边是秃山童岭、雀兽绝迹,一边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脆声朗朗;一边是泉涸池干、枯禾赤野,一边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遍遍抄写;一边是霾尘浊日、黄沙漫漶,一边却勒令孩子体味“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幽境……这是何等遥迢之追想、何等费力之翘望啊。明明“现场”早已荡然无存,找不到任何参照与对应,却还要晚生们硬硬地抒情和陶醉一番——这不荒唐、不悲怆么?

古典场景的缺席,不仅意味着风物之夭折,更意味着众多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的流失。不久的未来,那些对大自然原色丧失记忆和想象力的孩子,最终将对那些古典美学元素和人文体验——彻底不明就里,如坠雾中。

温习一下这随手撷来的句子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那样的户外,那样的四季——若荷尔德林之“诗意栖息”成立的话,至少这天地洁净乃必须罢。可,它们今天又在哪儿呢?那“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清澈、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寂静……今安在?

从自然审美上讲,古人世界要比今人富饶的多,朴素而优雅的多。地球自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共有5亿种生物栖居过,如今大多已绝。在地质时代,物种的自然消亡极缓——鸟类平均三百年一种、兽类平均八千年一种。如今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说:上世纪末,每分钟至少一种植物灭绝,每天至少一种动物灭绝。这是高于自然节奏上千倍的“工业速度”——“屠杀速率”!

多少珍贵的动植物永远地沦为了标本?多少生态活页从我们的视野中被硬硬撕掉?多少诗词风光如“广陵散”般成了遥远的绝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河水清且涟漪”……每每抚摸这些《诗经》句子,除了对美的隐隐动容,我内心总有一股颤栗的冰凉。因为这份荡人心魄的上古风情,已无法再走出纸张——永远!人类生活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人与自然最相爱的蜜月时光,已挥兹远去。或者说,她已遇难。

阅读竟成了挽歌,竟成了永诀和追悼。难道不应为此哭泣吗?

语文教材中的众多游记,无论赏三峡、登黄山,还是临赤壁、游褒禅,及徐霞客的足迹文章……除了传递水墨画般的自然意绪,更有着“遗址”的凭吊含义,更有着“黄鹤杳去”的祭奠意味。而我们在对之阐释时,难道就只会停留在汉语字解上?(比如“蒹葭”“雎鸠”,除了“某植物”“某水鸟”,就再也领略不出别的?)除了挖掘莫须有的政治伦理,就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满含敬畏和感激?除了匆匆的愉情怡性,就涤荡不出“挥别”的忧愤来?

我想建议老师:为什么不问问孩子,那些美丽的“雎鸠”“鹿鸣”哪儿去了?为何再不见它们的身影?甚至促之去想,假若诗人闯入当代,他又会作何感?有何遇?发何吟?这难道不会在孩子心里掀起一场风暴吗?

或许有人忍不住了:社会总得变迁吧,古老的元素难免在光阴中遗失。是啊,是太遥远了,但问题是,即使遗失乃必然,那遗失之速度和规模是否也太惊人?即使变迁乃合理,那变迁之方向、节奏和进程是否值得怀疑?

远的不谈了,且说那国人争诵的《荷塘月色》吧。那可仅仅是1927年的遍地风景呵。今天都市的孩子谁有缘重温清华园里的那场夜游呢?即使荷塘犹存,即使不乏“田田”的甚至被喂养得更“田田”的叶子,但“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呢?如今的城市,连一处真正的泥土都难觅了,地面早已被水泥、柏油、沥青和钢化砖砌得奄奄一息,一丝气缝都不剩(蝉幼虫要在地下襁褓里睡数年呢),无穴可居,无枝可栖,何来蝉声?还有,那“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之月色呢?想要“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空气要清洁到何几?再者,在市声鼎沸、霓灯狂欢的不夜城里,那养耳的寂静、养眼的清疏,又何处寻?连“孤独”做起来都不容易。

我不知道老师们在沉醉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当儿,有没有升起过一丝隐隐伤感?有没有把一份疼痛悄悄传递给台下的孩子?如果有,如果能把这粒“痛”埋种进孩子的心里,那我要替我们的教育和家长感到庆幸,要为这位老师鼓掌——感谢他为孩子接种了一枝珍贵的“精神疫苗”!因为在未来,这粒小小的“痛”或许会生出郁郁葱葱的良知来……

谁拥有孩子,谁就拥有未来。

我相信,携带这枝疫苗的孩子,多少年后,当面对一片将被伐倒的森林、一条将被铲机推平的古街时,至少一丝心痛和迟疑总会有吧?这就有救了,最终阻止粗鲁的,或许正是那丝迟疑和心痛——而它的源头,或许正是当年那一堂课,那一枝无声的“疫苗”。

其实,又何止语文课,地理、音乐、美术、生物、历史、哲学……哪个不包含着丰饶的自然信息和生命审美?哪个不蕴藏着比辞条、年代、人名、因果、正谬、逻辑、谱系……更辽阔的人文资源和精神风光?关键看有无感受到它们,是否深情地领略并分享它们。

如果连最日常最初级的课堂都无法让孩子矗起“敬仰自然”“尊重生灵”“热爱绿色”的精神路标,当他们进入成人序列后,那些坚硬的环保口号又有何用呢?影响一个人终生价值观的,一定是童年的记忆和生命印象——那些最早深深感动过其心灵的细节!

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大多停留在了逻辑说教和结论灌输上,而在最重要的“审美”和“感动”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我们的教育似乎太实用,太缺乏审美习惯和情怀热量了,读解上偷工减料,目光也往往只有尺牍之长……所以,当被“吃猫”的新闻(刚从网上看到:广州餐桌上日均“吃猫”一万只)惊讶得目瞪口呆时,我突然想到:这些食客曾经也是孩子,曾经也是学生,可谁告诉过他们人不是什么都可以吃的呢?我又想起了那个用硫酸泼熊的清华学生……

我曾看过两则报道,都和“树”有关——

一位叫朱丽娅?希尔的少女,为保护北美一株巨大的被称为“月亮”的红杉树,从1997年12月10日起,竟然在这棵18层楼高的树上栖居了738天,直到树的所有者——太平洋木材公司承诺不砍伐该树。

在瑞典的语文教材和旅游手册中载有这样一件事:1971年,首都斯德哥尔摩,当市政工程的铲车朝古树参天的“国王花园”逼近时,一群年轻人站了出来,他们高喊着“拯救斯德哥尔摩”,用身体组成人墙,挡在那些美丽的古树前面……终于,政府作出了让步,将地铁线绕道而行。多么幸运的树们啊,而其给新一代的瑞典人,也撑起了更加盛大的精神荫凉。几十年来,那些护树的青年,一直被瑞典公民视为心目中的英雄。

读这些故事时,我深深被打动了。一群多么天然和童话的心灵啊,其力量源于健康的生命常识,源于对世间美学元素的珍惜。我深信,他们之所以有这样奋然的举动,一定与其童年启蒙有关,与早年那些围绕树的种种审美记忆和生命情结有关——正是那些印象和情结深深刺激并召唤着他们,才使之这般不顾一切地去行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想,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树”不出这样的人来呢?

像“树”一样郁郁葱葱、根深叶茂的“人”。

(2002年)

白衣人:当一个痛苦的人来见你——对现代医学的人文透视

“我愿尽我力之所能与判断力之所及,无论至于何处,遇男遇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

——(希腊)希波克拉底誓言

角色体验

患病,乃一种特殊境遇。无论肉体、意志和灵魂,皆一改常貌而坠入一种孤立、紊乱、虚弱、消耗极大的低迷状态。一个生病的人,心理体积会缩小,会变异,会生出很多尖锐细碎的东西,像老人那样警觉多疑,像婴儿那样容易自伤……他对身体失去了昔日那种亲密无间的熨贴和温馨的感觉,俨然侵入了异质,一个人的肉体被辟作了两瓣——污染的和清洁的,有毒的和安全的,忠实的与背叛的……他和自己的敌人睡在一起,俨然一个分裂着的祖国。

求医,正是冲此“统一大业”而来。

相对白衣人的优越与从容,患者的弱势一开始即注定了。他扮演的是一被动的羔羊角色,对自身近乎无知,束手无策,被肉体的秘密蒙在鼓里——而底细和真相却攥在人家手中。身体的“过失”使之像所有得咎者那样陷入欲罢不能的自卑与焦虑,其意志和力量天然地被削弱了,连人格都被贬谪了。他敬畏地看着那些威风凛凛的白衣人——除了尊重与虔诚,还混含着类似巴结、讨好、恭维、攀附等意味。他变了,变得认不出自己,唯唯诺诺,凄凄惶惶,对白衣人的每道指令、每一抹表情都奉若神明。那是些多有力量的人啊,与自个完全不同,他们代表医学,操控着生命的方程和密码,仅凭那身洁白,无形中就匹配了某种能量与威严。

每个患者都心存侥幸,奢盼遇及一位最好的白衣人,有时出于心理需要,不得不逼迫自己相信:眼前正是这样一位!(你不信?那是你的损失。)由于专业隔膜和信息不对等,白衣人——作为现代医学的唯一权力代表,已成为患者心目中最显赫的精神砥柱和图腾。而且,这种不对称的心理关系几成了一种天然契约,作为医治的精神前提而矗立。

但是,我们必须关注接下来的发生,即白衣人的态度。

对于患者的种种弱势表现,他是习以为常、乐然漠然受之,还是引为不安、勿敢怠慢?在一名优秀的白衣人那里,患者应首先被视作一个“合格”的生命,而非一个被贬低了的客体(无论对方怎样自我放逐,但自贬与遭贬是两码事)。甚至相反,患者更应作为一位“重要人物”来看待,赢得的应是超常之重视——而非轻视、歧视、蔑视。一名有良知的医生,他一定会意识到:再去贬低一个已经贬低了自己的人,于心于职都是有罪的。同时,他也一定能谙悟:正是在患者这种可怜兮兮的表象下却潜伏着一股惊人的力量——一股让人难以抗拒的莫大的道义期冀和神圣诉求,它是如此震撼人心、亟需回报,容不得犹豫和躲闪,你必须照单领受并倾力以赴,不辜负之。不知现代医学教程中有无关于“弱势”心理的描述?我以为它是珍贵而必须的,每个白衣人都应熟悉并思考如何善待它。

“弱势”在良知一方总能激起高尚的同情和超量回报。但在另一类那里,情势就不妙了——

走进挂有门诊牌号的格子,随时可见这样的两位“交谈者”:一方正努力陈述痛苦,显露出求助的不安,同时不忘递上恭维;一方则满脸冷漠,皱着眉头,一副轻描淡写、厌倦不耐的样子……这真是一种奇怪的“接见”,如贵族之于乞丐,官宦之于芥民。更要命的是,很多时候,这涉关“生死大计”的接见维持不了几分钟即草草收场了,更像是个照面。若患者对轻易挥就的那寸小纸片不放心,还巴望着多磨蹭会儿,白衣人便道:“先试试看,再说……”其实,这话大有端倪,也就是说,此次诊断只是个演习,乃试验性的,他已提前透支了一道权力——一次允许犯错误的机会。俨然一马虎士兵,从未要求自个“一枪命中”,竟打算连射下去,直到命中为止(或者不命中也为止,搂空了弹匣即玩完)。多么荒诞的规则,几乎连最正常的逻辑都忘了:既然射技实在欠佳,何不趴准星上多瞄一会儿呢?哪怕耽延几分钟也好啊,说不定,用不上几章“下回分解”,就把人家性命给误掉了。

细想一下那些粗鲁的医学行为,若稍加警觉,许多细节皆令人不寒而悚。其实在心理上,患者对白衣人的吁求有多么卑微啊,假若能与自个多聊片刻,对自个的身体多指摘几句,也就心满意足、感恩涕零了。

一名正实习或上岗伊始的医生常有这样的体会:当病人径直朝自己走来——一点亦不嫌弃自己的年轻、在冷冷清清的案前坐下时,自己的内心会激起多么大的亢奋和感动啊,他定会比前辈们表现出更大的热忱与细致,会倾其所有、使尽浑身解数以答谢这位可敬的病人……遗憾的是,随着光阴流逝,随着日复一日的积习,这份珍贵的精神印象便和其他青春记忆一起,在其脑海中褪色了……当一个白衣人终于持有了梦寐以求的工龄和资历之际,他究竟比年轻时多出了些什么呢?

尊敬的白衣人,一定有过这样的的事吧:冷不丁,您的衣襟突然被患者家属给紧紧拽住了——就像溺水者抱住一根浮秸,急迫而笨拙,绝望而不假思索……这时,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敌视、憎厌、恼怒其“无礼”?还是沉痛与悲悯?是冷冷打掉那双手还是高尚地将之握住呢?

常闻病人家属向大夫送“红包”之事,亦曾目睹有人在医生面前苦苦央求乃至下跪一幕,那时我想,我们的医职人员何以让患者“弱”到了此等不堪呢?那“包”和“跪”里装的是什么?是人家对你的恐惧,是对你人格的不信任,是走投无路的灵魂跌撞与挣扎……“包”何以“红”?那皱巴巴的币纸分明是喂过血和泪的啊!从精神意义上讲,窝藏这包之人已不再有白衣人的属性,那丝丝缕缕的“红”已把他披覆的“白”给弄脏了。一个冒牌的赝品。

托马斯宣言

美国医学家刘易斯?托马斯在其自传《最年轻的科学——观察科学札记》中,毫不隐讳地说:他对医生本人不患重症感到“遗憾”。因为如果那样,医生本人就无法体会患者的恶劣处境,无法真切地感受一个人面临生命危难时的悲伤与恐惧,亦即无法“如同己出”“感同身受”地去呵护、体恤对方。

读至此,我欷嘘不已,除了感动,还有感激,更有敬意。难道不是么?没有比这种“角色亲历性”更能于蒙昧的医学现实有所帮助了。体会做病人的感觉——这对履行医职乃多么重要的精神启示!它提醒我们,一名优秀的白衣人永远不能绕过患者的痛苦而直接楔入其躯体,他须在对方的感觉里找到自己的感觉,在对方的生命里照见自己的生命,于对方的痛苦中认出自己的那份——尔后,才能以最彻底和刻不容缓的方式祛除这痛苦。

托马斯的假定并无恶意,更非诅咒。他只是给自己的岗位设定了一种积极的难度,一份严厉的心灵纪律,进而从人文的角度更近地帮助医学,提升其关怀质量。

医学是“保卫生命”的事业。它催促我们的白衣人:以生命的名义,以全部的激情和庄严努力工作吧!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吧!因为,拯救别人就是拯救自己,病人之现实亦即我们之现实(至少也是明天之现实),个体之命运即人类之命运。

“托马斯宣言”无疑是理想的、奢侈的,甚至不具科学及“合法”的操作性,但它却包含着诱人的信息,预示了一种高贵、纯洁的医学伦理前景——从中我们看到了白衣精神的良知、力量和希望。

同类推荐
  • 唐前史传文学研究

    唐前史传文学研究

    本书包括:史官文化与唐前史传文学、唐前史传文学的嬗变轨迹、唐前史传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建立、唐前史传文学中人性的展现、唐前史传与民间文学等内容。
  • 在十三个月的国度里:一个援外医疗队员在埃塞俄比亚

    在十三个月的国度里:一个援外医疗队员在埃塞俄比亚

    这本书显示了仵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他的散文,读起来轻松流畅,娓娓动人;他的诗词虽不很规整,但真情感人。他还尝试不同的文体,如文言游记《游阿尔巴门奇国家公园》、赋体散文《乐以忘苦,图卢布卢》。他还翻译了一些文章,如《提露内丝·迪巴巴前传》《咖啡的故事》,反映了他的英文水平。虽然本书中有些文章还不十分完美,但作为一名医生,文字功力和英语水平能达到这种程度是难能可贵的。
  • 火如何灼痛它自己

    火如何灼痛它自己

    塞巴斯蒂安·荣格尔自创了一门专业,他复活了自然的戏剧与人类的本性。很少有作家到过地球上如此迥乎不同且求生艰难的角落。没有人提供过对于极端事件的更触目惊心的思考线索。从美国西部闷烧的雷电山火,加勒比海惊心动魄的鲸鱼捕捞,克什米尔危机四伏的旅行,到科索沃腐烂发臭的集体坟墓、塞拉利昂无情无义的钻石交易,再到阿富汗无止无休的炮火硝烟,《火如何灼痛它自己》一书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一些地方和局势中的细枝末节。
  • 让我糊涂一回

    让我糊涂一回

    本书收录了“女孩”、“世界是由不安分的人创造的”、“让我糊涂一回”、“生活向你提供信息”等20余篇文章。
  • 风里情怀

    风里情怀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种一粒诗的种子;我喜欢;给我一个空间;给我一把伞;新雪;雪的洗礼·雪的情怀等。
热门推荐
  • 韩生你好

    韩生你好

    HE~当吃货遇上神探大厨又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韩生对闵乐‘壁咚’说“快,说爱我”闵乐流着说“摔你...”“说,爱,我,”“摔..你..”“下次我可以考虑用吃过臭豆腐的嘴吻你”“我爱你,好爱你,爱你!”闵乐抓住韩生的肩狂晃,然后....然后被反扑到了呗~。
  • 汉末刍狗

    汉末刍狗

    大汉统治时期出现了二条大蛇:白蛇现(汉高祖斩),汉兴;青蛇现(汉灵帝逃),汉亡。东汉末期到三国动乱,消耗了我大汉民族多少人力、物力。而这段时间外族养金蓄锐,偷偷迁移到关内,等待机会,挥兵南下攻占我大汉族人民之地。八王之乱,给予异族人机会,五胡乱华,汉族人口损失了二分之一,几乎将要被灭族。一个平凡的现代人带你们去经历那些惨痛的历史,如何抉择?是为生存放弃尊严?还是为尊严而抛弃生命?本书主要以描写小人物为主,存在一些夸大的事实。新书新人,里面有些为了剧情需要而进行小幅度的历史改动,希望各位看官不要见怪。作者在这里还征集三国不为人知的故事,或者人物,然后征集一些不为人知的三国人物人名。
  • 废柴公主闯荡江湖

    废柴公主闯荡江湖

    她是亡国公主,古墓里沉睡千年,被一场大水送上地面,衣不蔽体狂奔逃难的路上有小妖相伴,有仙人指路,前方是坑,请慢行……
  • 废女修灵记

    废女修灵记

    洁癖毒舌的大师兄、自恋骚包的二师兄、花痴好色的三师姐外加看似弱柳扶贫内心极度猥琐的四师姐,花雨柔扶额哀叹身旁总是被各种不靠谱的极品环绕,整日过着鸡飞蛋打的闹腾人生,说实在的她真的很为自己门派的未来捉急啊......既然如此,发家致富、振兴门派的千秋大业她只好默默扛上肩,幸得苍天开眼,允她符文入门,从此一技傍手,天下我有,且看她以废灵之体绝地反击,开启另类的修灵之旅。
  • 绝世凤穹:腹黑妖女很猖狂

    绝世凤穹:腹黑妖女很猖狂

    三百年前,混沌初开,异象降临,黑暗笼罩大地,魔灵群出,光明指领前进,重见光明……三百年之后,天降异象,暗示再次来袭,逆天凭空出世,在大陆上重新展开一场血腥风史!!想得到我的力量?哼哼!!铲除掉!!想得到我的魔宠?哼哼!!群殴掉!!想再一次欺骗我?哼哼!!反袭掉!!想窥视我的男人?哼哼!!先废掉!!再杀掉!!几百年的痛苦回忆,他的心早已麻木,冰冷的心早已没有感情,嗜血如魔!!杀人如魔!!强大如魔!!为达到目的不择一切手段!!却在那一刻,遇见了她………
  • In the Cage

    In the C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妇女百科全书

    妇女百科全书

    妇女,是成年女子的统称。广大妇女在现今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她们有勤劳的双手,有谋生的技能,有独立的意识,有母亲的胸怀,有动人的微笑,有精彩的人生。她们勤劳善良、耐心细致,她们顶起了半边天。 然而,不可否认,在妇女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夫妻生活、生儿育女、自我保健等方面。为了给广大的妇女们提供一套全面的知识读本,我们编写了这本《妇女百科全书》,本书必将帮助你成为一个快乐而完美的女人,拥有幸福而舒心的生活!
  • 透视神眼

    透视神眼

    透视之下,面红心跳,神眼之下,世间百态。逆境孤子,偶遇善缘,终成神医圣手、古武宗匠、一代道子,自此逍遥长乐,享尽天下繁“花”。“姑娘,请自重!”林笑如是说。
  • 50种最有益于净化空气的室内植物

    50种最有益于净化空气的室内植物

    你离植物越近,你得到的好处越多,你种的植物越多,净化空气的效果越明显,你种的植物品种越多,净化空气的能力就越强大本书在适合家庭环境栽培的众多植物中根据植物的净化空气的能力、易养程度、室内观赏价值、增加空气湿度方面的综合排名,精选出50种最适合室内栽培的植物,并从植物科普知识,外观形态,养护方法等方面对这些植物加以详细介绍。特点是每种植物配以多张精美图片。
  • 情深缘尽不离不弃

    情深缘尽不离不弃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