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0000000012

第12章 在羊毛和蓝天之间

——读契诃夫《草原》

谁顺这条路旅行?谁需要这么的辽阔?

——契诃夫

俄国风景

一个奉命求学的孩子,为了母亲眼中的“出息”,和一群商人结伴上路了。

躺在颠簸的羊毛堆上,眼里只有晃悠的蓝天、草原。他是惆怅的,也是喜悦的。惆怅是因为家越来越远,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喜悦是因为好奇,9岁,草一样嫩,生命尚未被套上货物和鞍子。

除了童年,他没有行李,那些沉重的羊毛归成人。

他关心的只有景色,从早到晚的景色。儿童的快乐很纯粹、很本能,尤其遇到了大草原,就像水在水中行走。

刚割下来的黑麦,预备着再开花的野麻、催奶草……北极的海燕飞过大道,土拨鼠在青草里互相打招呼……不知什么地方,田凫发出悲凉的鸣叫……炎阳之下仿佛正在死亡的村子……一只鹰贴近地面飞翔,平匀地煽动翅膀,忽然在空中停住,仿佛在默想生活的空洞无聊……夜草丛里升起的一种快活而年轻的唧唧声……突然传来一只醒着的鸟的激动叫唤,同时又有另一只鸟在笑,或忽然变成歇斯底里的尖细哭泣声——是猫头鹰。它们究竟为谁而叫,在这平原上究竟有谁听它们唱,那就只有上帝才知道了,不过它们的叫声含着深刻的悲伤和哀悼……空气中有一股禾杆、枯草和迟开的花的香气……白嘴鸦闲散地在青草上空盘旋,它们长得一模一样,使得草原愈发单调了。

我印象里,只有俄国作家才会如此动情、如此绵密琐碎地——用工笔描画眼中的风景。这些泛滥的细致,这种丰裕的铺张,换在别国作家身上,早招来读者的怨声了,俄国文学却是例外,不仅合情合理,且珍贵无比。在它那儿,人和自然那种如胶似漆的血缘感、那种深入骨髓的亲密、那种前世今生的默契和感应、那种宗教般的寄宿情怀——吸引你仔细地一匙匙品咂,如同一盘美好的果锦,摄取多了也不觉腹胀。大自然只一个,但在俄国作家笔下却从不重复(像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和契诃夫的《草原》),各自有着私人的风景,原因是:他们的心灵不重复。

一位风景画家有言:大自然就是我的宗教。这话更像契诃夫们说出来的,尤其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那几代俄国作家,都有着守林人、旅行家、流浪汉的气质,他们描绘的不是纯物理景色,而是与人之命运相匹配的心灵自然、精神地理。

广袤而深沉的俄罗斯大地,天然有一股史诗般的忧郁和神圣感,与这个苦难民族的气质和品格有着极大呼应。无论天际、风雪、冰河、山体、森林、原野,还是复苏的花草和鸟兽,都分泌着一种坚硬、严峻、凛冽的冷调,一种动荡、悲凉、肃穆的宗教意绪……使你不由想到“母亲”“上帝”“命运”这些词。有了这种“物语”,其风景即始终长在灵魂的泥土上,有了民族生涯和身世的象征性。而画面中人,即使褴褛的纤夫、跛足的乞丐、驼背的老人,无不饱含一种刚直、虔诚、高尚的气息,卑弱而不委琐,贫苦却无病态。

这种对自然的沉溺,与其说是一种审美,不如说是一种信仰。在他们的景色中,有那么多召唤生命注意力的细节,大自然的悲怆特征和人的命运内涵结合得那么紧密、牢固,建立在血缘和脐带之上。在他们心目中:大地就是宗教,就是生活和命运本身;大地是须仰望的,就像仰望上帝和星辰。

一个世纪过去了,如此富饶而鲜美的大自然笔录,在今人看来,已显多么奢侈和遥远。每次重读《草原》,我都会意识到,眼下是个大自然多么匮乏的年代:为遇见一片浩瀚草木,人要搭乘几千里的路途;面对一棵古老大树,我们会感动得潸然泪下……19世纪的俄罗斯,那片承接过普希金、托尔斯泰脚步的土地,那片神性的辽阔风光,足以令每一个活在物理城市和水泥缝隙中的现代人——感到敬畏和惊羡,喟叹自身的平庸和粗糙。

生活又苦又残酷

我一直觉得,好小说的叙事风格,应是近乎散文的那种:自由、流畅、松弛,犹如野外散步,没有路,即遍地是路。

《草原》即如此。它本身并无复杂的结构,自始至终由“旅行”占据着,由一个9岁孩子的视觉和心理记录控制着。它不靠事件矛盾和多个主体的冲突来建立故事,而是借巨大的美景与人的生存渺小之间的对比和落差——以呈现主题:作为生命母腹的草原如此令人陶醉,然而其孵化的人之命运,竟如此艰辛、酸楚、乖张。

小说中,你几乎找不到人物对立,没有,打扫得很干净。但人生的挣扎感、无力感、被掠夺感、控诉感……却时时刻刻像阴雨笼罩着草原,让人疼痛,让人压抑。比如忠厚笨拙的车夫简尼斯卡,被主人允许取食时的惶恐——

他忸忸怩怩走到垫子这儿来,拿起5根又粗又黄的黄瓜(他不敢拿小一点、新鲜的黄瓜),和两个煮硬的、颜色发黑的、开了绽的鸡蛋,然后犹疑地、仿佛担心伸出去的手会挨打似的……随着一阵响亮的咀嚼声,连马也转过头来怀疑地瞧着他。

再比如小客栈主莫伊塞维奇:“我有6个子女,一个要上学,一个要看病,一个要人抱,等他们大了,麻烦就更多……《圣经》里也是这样,雅各有了小孩子的时候,尽是哭,等到孩子长大,他哭得更伤心了。”还有抱病的老车夫潘台莱:“我把自己看作一个失败的人……你,叶果鲁希卡,现在还小,可是你会长大,养活你爹,你娘……我自己也有儿女,可是他们烧死了。主显节那天晚上,草屋着火了,我不在家,我在奥辽尔赶车……玛丽亚跑到街上,想起小孩还睡在屋里,就跑回去,跟孩子们一起烧死了……第2天没找到别的,只找着些骨头。”

还有路边沉睡的坟墓,寒冷的十字架,杀人越货的传说。

人感到了坟墓的沉静,感到眼前有一个身世不详的人的灵魂,那人躺在十字架底下。那个灵魂在草原上觉得太平吗?它在月光里悲伤吗?靠近坟墓的一带草原也显得忧郁、寂寞、凄凉,青草好像更愁苦些……没有一个过路人不记得那孤独的灵魂,一个劲地回头看那座坟,直到它远远地落在后面。

较之儿童的轻盈和纯净,成年世界是阴郁、繁重、焦虑的,每天有数不清的骚动和忧愁。正如那个脾气暴烈、一路上对草原骂骂咧咧的伙计戴莫夫,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心里好烦啊!这生活又苦又残酷!”

郁闷中的亮色

小说中的草原,笼罩着一股巨大的宗教苦难气息和宿命感,倘若这氛围得不到舒展和稀释,那草原就始终是磐重、沉闷的苦海,而不会诞生美。契诃夫的功劳即在于在黑夜中点起一堆篝火,给悲苦的空气投放一缕歌声,一朵朵梦游般的萤光……

这光亮源自几个人物的出场,他们代表着恶劣命运下的另一类人,显示着苦难的另一种活法。正是他们,给草原和小主人公带来了惊喜——

最难忘的是那个因爱情而激动得失眠——不得不深夜起身、游荡着四处找过客搭话的新郎倌:“他们第一眼看见的,不是他的脸,不是衣服,却是他的笑容。那是一种非常善意的、爽朗的、带有传染性的笑,叫人很难不用笑容去回报他。”康司坦丁,一个健壮的被命运眷顾的幸运儿,一个让穷青年妒羡不已的家伙,他急于向每个路人推销自己那中了头彩的幸福。

“她不在家,她回娘家去住3天!她走了,于是我觉得仿佛没结婚似的……她是个那么好、那么体面的姑娘,那么爱笑,爱唱,一团烈火!她在家的时候,你的脑筋就给弄得迷迷糊糊,现在她一走,我就跟傻瓜似的在草原上逛荡,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我吃完中饭就出来了……我不能呆在家里,我受不了。”

康司坦丁笨拙地把脚从身子底下抽出,在地上躺平,脑袋枕着拳头,然后站起来,又坐下。这时人人都透彻地明白他在恋爱,他幸福,幸福得过火……他坐立不安,不知该取何姿势才不给那无数愉快的念头压倒……看见这个幸福的人,大家觉得心里发闷,也渴望着幸福,便空想起来。

当大家都被折腾累了,他意犹未尽地起身:“再会,伙计们!谢谢你们的款待,我要再上那边火光去一趟,我仍受不了。”一个幸福得让自己和大伙都受不了的夜游郎,真难以置信!这个草原的幽灵,这个萤火虫般的使者,大家不知他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偌大草原尚不足平息他体内的澎湃,像一个浑身着火的醉汉,踩着露水跳舞,踩着夜的高潮行走。谁都明白,这幸福无法分享,只能仰望和妒羡,每被妒羡一回,那幸福就壮大一轮,就激动地膨胀和咆哮一次,而他的新娘,那被唤作“喜鹊”的女人,便成了深夜草原上最肥沃、浑圆和风情的意象,她高高挂在天际,如大众情人,如灿烂熟透的桃子,如开满鲜花的月亮……

苦难被升华了。泥土升为月光。

他排遣了夜的寂寞和沉重。整个故事里,他的闪现,是最耀眼的一次,犹如慧星,犹如痴人说梦。

这个年轻人,不仅活得简单、明亮,且身体里自酿酒精和蜂蜜。换句话说,他活得像成年儿童。他的快乐值得现代人思考。

亮度的再次燃起须感谢神秘的公爵夫人——

忽然,十分意外的,叶果鲁希卡看见离自己眼睛半寸的地方,有两道丝绒样的黑眉毛,一对棕色大眼睛,娇嫩的女性脸蛋儿,微笑正从酒窝那儿放射出来,像阳光布满全脸,还有一股好闻的香气。“好一个漂亮孩子!”女人说。“这是谁的孩子?瞧,多好玩的孩子啊!天啊,他睡着了!”女人热烈地吻叶果鲁希卡的脸蛋儿。他微笑着,可是想到自己是在睡觉,就闭紧眼睛……

无疑,这是草原上最柔情最优雅的人了。她身份高贵,住在宝石、御像、丝绸、音乐编织起来的庄园里,但又纯洁、简单、慷慨好施,世俗眼里的她,“又年青又傻,脑袋里满是胡思乱想”。

美貌、温存、善良,加上“胡思乱想”,还有比这更令人难忘的妇人吗?她匆匆的裙裾,像一场夜风,像一阵青春荡漾的雨,使冗长旅行中困乏褥热的空气为之一颤,变得清爽怡人,读者的心也空前活跃起来,尤其在小男孩脸上印下的那个吻,更令人鼓舞和回味。

她长得多漂亮啊……不知什么缘故,叶果鲁希卡不愿意想别的,他那昏昏沉沉的大脑根本拒绝想平凡的事情。他瞧着天空,想到幸福的康司坦丁和他的妻子。为什么人要结婚?……他又想起了公爵夫人,跟那样一个女人一块儿生活,大概很幸福快乐吧;要不是那个想法使他非常难为情,他也许很愿意跟她结婚了。

这是一次生理抚摸,也是一次精神访问。一次隆重的异性来访。

契诃夫最感人的故事、最神奇的对话,多是在儿童和老人或妇女间展开。似乎他们天性里有某种彼此向往和吸引的品质:妇女给予儿童以温情的滋养、母爱的浸润,促进其生理和情感的发育;老人则像辽阔的秋天,使孩子的额头走向成熟,学会远见和思索。契诃夫仿佛有种本领:总能为自己的儿童邀请到最令人尊敬的老人和妇女,无论智慧和美德,其表现都令人难忘。

简练、纯净、明快、散文式的结构、元素充足并注意了节约——这一切使《草原》如一部干净的叙事诗,苦难中闪烁着童话的美德和宗教的纯洁。

草原领袖和灵魂天敌

法尔拉莫夫——

一个传奇人物。冷漠、高傲、怪戾,凭着惊人的商业才能赢得了整个草原的敬畏。他征服了所有垂涎财富的人,就物质而言,他是当之无愧的领袖,他牢牢威慑着世俗之心,成为一个让人梦萦魂绕的名字。大家对他的膜拜俨然对待圣人与英雄,几乎所有人都在赞颂他,恭候他,巴结他,以为找到了他便找到了一切。小说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看见法尔拉莫夫了没有?”可以说,他把人们的魂勾走了。

但他是神秘的,来无影去无踪。

老是在这一带转来转去……这个人啊,就是那个人人都在找他,那个永远在转圈子,那个比德兰尼兹基公爵夫人还要有钱的人……这个矮小的灰色的人穿着大靴子,骑着一匹难看的小马……“很了不起的一位老爷……世界靠的就是这类人!”

“了不起的老爷”却对一个人不顶用,甚至说毫无意义,那就是索罗蒙——小客栈主莫伊塞维奇的弟弟。我认为,这是契诃夫在草原上安插的一个最富深意和个性的角色。索罗蒙的性情、信仰和价值观,完全不同于他人,他洞察一切,蔑视一切,嘲笑所有世俗价值。

他仿佛正在想着什么可笑的蠢事,正在觉着轻蔑而厌恶,正在看中一样东西,等个有利的机会把它弄成可笑,然后自己哈哈的笑一阵似的。

在世俗眼里,这是个古怪、孤僻、不可理喻之人,其兄如此介绍他——

“上帝剥夺了他的神智……他晚上不睡觉,老是想心事,究竟在想什么,只有上帝晓得了。他什么也不要!先父去世时,给我们每人留下六千卢布。我为自己买下一个客栈,结了婚,现在我有了子女;他呢,把钱丢进炉子烧掉了。真是可惜!可惜!他把钱送给我啊!”

他脑子里藏着什么呢?得出了哪些重要结论?他不屑示人,但面对神甫的挑衅和疑问,他还是泄露了一点儿:

“你看,我是奴婢,我是我哥哥的佣人;我哥哥是客人的佣人;客人是法尔拉莫夫的佣人……要是我有一千万卢布,法尔拉莫夫就成了我的佣人。”

当兄长狠狠责骂“你怎么能拿自己跟法尔拉莫夫相比”时,他答道:

“我还不至于傻到把自己跟法尔拉莫夫看成一路人……他活着是为了金钱和获利;我呢,却把钱扔进炉子里!我不要钱,不要土地,也不要羊,人家用不着怕我,也用不着脱帽子,所以我比法尔拉莫夫更聪明,更像一个人!”

法尔拉莫夫是草原生存规则的制订者,是财富游戏的洗牌人,是世俗人生的最高榜样。“好几万亩田,十几万只羊。”但这只对认同该法则和参与该游戏的人有用,对“局外人”索罗蒙却等于零,他是法尔拉莫夫唯一的灵魂天敌、价值克星。

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生存关系恰恰是最紧密、最邻近的——像一个事物的两半。正是这种对集体尺度和世俗契约的叛逆性,让索罗蒙在草原上显得醒目而孤独。

契诃夫感

巴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里谈契诃夫,用了一个私人体验的词:“契诃夫感”。以示对这位前辈的爱戴。“对契诃夫的爱,已超过了我国丰富的语汇所能胜任的程度。对他的爱,如一切巨大的爱一样,很快耗尽了语言中最好的词句。”

在我的阅读经验里,契诃夫第一次将中短篇小说带入了这样的境界:简明、流畅、高效、结实、举重若轻;充满童年的纯真和晨光,充满妇女和老人的温情与高尚,充满宗教的忧郁、圣洁和拯救感;将人间的苦难与梦想、精神的负重与升华——并挽得这般有力、有机、大气磅礴;追求一种饱含诗意的写实,追求一种准确而有定力的浪漫,追求一种坚硬的柔情和湿软;那种对底层命运的关怀和沉痛的“同感”(远不是“同情”了),那种对庞杂人性的细致分类、对流动情绪作速记和连续照相的能力,那种永远平静地讲故事的心态、对整齐的小说形状的把握……

在以上诸方面,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们都做得很好,但他们用的是鸿篇巨制。在高效和节俭上,契诃夫属于极少数。

“多么伟大的理解力!他从来没写过多余的一节,每一节都是或者有用、或者美丽。”列夫·托尔斯泰这样赞叹自己的朋友。

在打量文学史的时候,我们会蓦然发现,无论古典还是现代的各种流派、各种术语,都无法将契诃夫覆盖住(陀思妥耶夫斯基亦如此)。后世那些很优秀的中短篇作家,只是偶尔完成了他的一个方面、一个局部。

“契诃夫感”——它应尽快进入教材。

2000年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

(1918—2008)

俄罗斯流亡作家。1941年毕业于罗斯托夫大学物理数学系,苏德战争爆发后入伍,曾任炮兵连长,获两枚勋章。1945年因在信中指责斯大林而入狱8年,后流放哈萨克斯坦。出狱后定居梁赞省,在中学教书并开始写作。1962年,经赫鲁晓夫批准,描写集中营生活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发表,引起轰动。1967年5月,向苏联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散发公开信,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1968年,《癌病房》和《第一圈》在海外发表,受到当局严厉批判。1969年,被苏联作家协会开除会籍。1970年,鉴于“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1974年2月12日,当局宣布剥夺其国籍,押上飞机驱逐出境。曾流亡西德和瑞士,后移居美国。

1973年至1976年,三卷本的披露苏联专制和劳改营内幕的《古拉格群岛》在巴黎出版。另著有自传《牛犊顶橡树》、长篇小说三部曲《1914年8月》《1916年10月》《1917年3月》等。

1994年5月,应叶利钦之邀,流亡海外20年的索尔仁尼琴第一次返回祖国,他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登岸,坐火车向西横穿全俄,沿途受到英雄般的礼遇。1997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2006年国庆节,总统普京主持典礼,向其颁发俄罗斯国家奖。

2008年8月3日,被誉为“俄罗斯良知”的索尔仁尼琴在莫斯科家中逝世,享年90岁。至此,他比“苏联”——这个剥夺他公民资格的政体,多活了17年。

“一句真话的分量比整个世界还重。”他说。

同类推荐
  • “老鬼”话新疆

    “老鬼”话新疆

    不错,凡是来过新疆并游过新疆的各方人士都说新疆是个好地方,但是我却说,新疆是个“鬼”地方!新疆广袤的土地上,地势跌宕起伏,地貌奇异瑰伟。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和海拔-154.43米的世界第二洼地——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俯仰相瞩,而它们的高度差,竟然是8765.43米!“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曾是一句形象、贴切地反映新疆气候特点的名言,几乎家喻户晓。
  • 最经典的探险故事

    最经典的探险故事

    阅读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的经典探险故事,能够扩大我们的眼界,鼓舞我们的斗志,激励我们的精神,启迪我们的人生。为此我们编写了这本集故事性和纪实性于一体的《最经典的探险故事》。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探险家和探险故事数不尽数,我们尽量选取在人类探险史有重大影响的探险家或探险故事来向大家介绍。
  • 那些冒险的梦,我陪你去疯

    那些冒险的梦,我陪你去疯

    《那些冒险的梦,我陪你去疯》讲述:我不信邪,带着血脉贲张的冲动,开始用脚去丈量这个地球!冒险,穷游,那些花花世界,还有很多我没去过的地方,当身未动的时候,带着那些美好的梦,灵魂已先行。年少时,我一直梦想着环游世界,可是在经历了懵懂的青春岁月和现实的磨砺后,却发现迷失了自己,丢失了欢乐,忘记了心底的那个蓝色梦想。觉醒后,自己其实已经不再年轻,工作就像一只糯米鸡,前途无量更像一句冷笑话。不能再迷茫了,好的人生,其实就在脚下,在路上,我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坚信世界会因我而改变。幸好,我已起步;你也来,那些冒险的梦,我陪你去疯。
  • 导游业务

    导游业务

    《导游业务》本书共分五篇:自我认知篇、规范服务篇、服务技能篇、危机应变篇、个性服务篇。重视技能和实务,可作为高等学在困税管理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导游员的参考用书。
  • 逃逸的引力

    逃逸的引力

    赤道南纬5度、马埃岛,一条鱼的距离、游荡在东部高地、踏入世界马都的心脏、神与人立约的记号、赞比西河的落日和琴声、波本酒、KFC、猛犸洞的尖叫、ITSFIJITIME!慢慢来、这一次,“我的肯塔基故乡”、圣经中的五月谷、站岗的男人穿裙子、在黑色的光辉里欢喜……
热门推荐
  • 圣诞夜惊魂

    圣诞夜惊魂

    选自狄更斯的恐怖小说,包括《圣诞夜惊魂》和《我的鬼屋经历》等两篇小说,这些故事都是狄更斯最受赞扬的作品,读者可以从中一窥狄更斯恐怖小说的天份。尽管有些故事读来让人不寒而栗,但也有些故事带有喜剧色彩。狄更斯在故事中插入代表性的诡异喜剧情节,安排最难忘的角色登场,包括人和鬼,让这些故事跃然纸上,成为一幅幅独具诙谐风格的浮世绘。
  • 处世之道

    处世之道

    本书主要包括孔子提出中庸学说、子思不断深化发展、朱熹让理论更加升华、舜执其两端不行偏执、中都宰顺民意行仁政、顺“道”者行事必昌、行仁义者畅行于天下、以诚赢得天道和人道、慎独自修以完善自我、为人行事低调不张扬、讲求中庸须循序渐进、德行高尚方可致和谐、执两用中防物极必反、学会变通而不偏执、讲究巧取巧胜的方式、上不居功,下不欺凌、顺情顺理办事而顺畅、不性刚行偏方可安身、端正心态方能成事业等内容。
  • 浴血焚天

    浴血焚天

    一场旷世大战过后,刚刚晋级的修罗神不抵八名神的围攻,最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自爆一途,却意外的被一道灰色能量保护住最后一丝灵魂,进入到了一个未知大陆。本以为可以获得重生的他却悲惨的发现自己竟然成了一名婴儿的手中玩物。而获得了神力的赵飞羽,身在异界,又会有什么样神奇的遭遇呢?
  • 最幽默的诗赋故事

    最幽默的诗赋故事

    “语林趣话”这一系列中的对联、谜语、幽默诗赋、奇趣妙语,既像笔记,又像小说,但又是可以触摸的历史,其中集纳了大量的历史细节,这些细节丰润、真切、逼真地再现了过去的种种情境,或引人发笑,或让人辛酸,或悲伤,或动人。其中有些发人一噱的笑语,内中却包含着深刻的诘究。在以讽刺幽默的手法描绘丑恶社会现象的同时,肯定了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从中可以领略到古人独特优美的人格,带给读者别样的惊奇!
  • 离婚有效,前夫请签字

    离婚有效,前夫请签字

    在她对爱失望透顶之时,遇见沐子睿,这个用纨绔掩盖真实的腹黑公子,成为一对有婚前协议的真实夫妻。没想到的是自己提出的婚姻不过是一场为他人做嫁衣的路。一年后,另一女子的回归,他给她的只有三个字“对不起”。她留下离婚协议,淡然一笑:“我们本是契约,你们却是爱情,我愿意成全!”她转身,潇洒离去。当她想要开启自己新的生活的时候,那个给她带来伤害的男人,再次出现,并且纠缠不休!这一次她不愿意妥协,“我们已经离婚了,请你滚远点!”他却邪魅的道:“你是法盲吗?只有离婚协议,没有办离婚证是不算离婚的。”
  • 大唐魂

    大唐魂

    盛极而衰的中唐,安史之乱已经结束,饱经战火荼毒的中原大地仍然暗流涌动,各种割据势力与朝廷各派系明争暗斗,一时群雄并起,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丑书生陆羽浪迹天涯,在江南歌会上巧遇儿时知己李季兰,季兰已成为名噪天下的青楼诗妓。二人相认,再续前缘。此时江南怪事迭出,事涉民族团结,引起北方义士的注意,并派出剑道高手公孙玉娘一路追查。陆羽一心钻研茶道,却身不由己卷入江湖纷争,多次犯险均为公孙玉娘所救。玉娘对丑书生一见倾心,引起季兰猜忌。世俗的压力使季兰被迫出家为冠。
  • 浪漫花语

    浪漫花语

    樱花树下是她家,"我走咯,爸.妈!"女孩骑车出了家里.嗨你好明天她笑了-眼睛眯成一条线,嘴唇微微上扬.没错这就是叶灵蕊,一个乐观,活泼的女孩.今年上高三,在凌云高中就读.这所学校没人不知道她的大名,因为她出演过百合情缘,这可是难的校园剧,当时海选女主,可是校花都没选上的呀!可是叶灵蕊选到了!出演的还有gys组合.
  • 薄情老公好霸道

    薄情老公好霸道

    她第一次看到他。他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带着职业化的微笑看着她。她鼓起勇气把稿子交给他,迎来的却是残酷的击打;她第二次看到他,他正浏览与女人花丛之中,玩世不恭,手指指着她的额头吐出令人羞愤的话语。每一次见到他,他总会给她带来各种不幸和折磨,可是怎么办,在见到他的一刹那,她整颗心都开始沦陷了……
  • 剑道至圣

    剑道至圣

    这是一个剑修者掌控天地之灵气的天下。神器在手,剑可无影,刀亦屠戮,义气盖天下。秘诀暗修,无神焚心,幻影神功,密令压群雄。身随肝胆照,一心为家仇,杀尽妖魔无数,浊酒一杯难解千仇。心伴儿女情,豪气亦冲天,穿刺幻影刀剑,神剑一挥思忧国难。一位灭门遗孤,为护剑生死逃亡,误入上古遗迹,携绝世好剑,苦练剑术密令,踏上了至圣之道。
  • 帅总裁,站住给姐亲!

    帅总裁,站住给姐亲!

    即将成为C国特工的特别刑侦队优秀女刑警夏当当在一次行动中,误抓了萧氏集团的少总裁,从此欠下了滔天大债,被迫丢官弃职;幸得神秘人暗中相助,接了特殊任务,女扮男装潜入萧宅当管家,侍候少总裁的起居生活,负责他的人身安全及相亲事宜,由此而引发了一连窜惊险有趣的爱情故事……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