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经过顺治、康熙两朝的经营,到雍正三年(1725年),军事化的卫所制度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在全国范围内裁卫所、设府县,以加强行政管理。宁夏卫裁后设宁夏府,西路中卫裁后设中卫县,中卫县隶属宁夏府。
中卫县的疆界,据《乾隆中卫县志》记载:东南至大岚沟灵州界200里,西南至柴薪梁靖远界200里,南至白崖口灵州界135里,北至边墙十里,西至营盘水皋兰界120里,东至广武分守岭朔县界220里。从这个疆界范围看,当时的中卫县囊括了如今中宁县的全部川区地域。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卫县县令黄恩锡外出巡查,从东边的广武分守岭走到西边的营盘水,全程420里,骑马走了七八天。如果坐轿,费时将会更多,他感到这个县范围太大,政令难于畅达,民情不易反馈,于是呈请上宪,要求在县境东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设立巡检司,以便分理其事。
黄恩锡的要求很快得到批准。当年,巡检司就成立了。新成立的巡检司叫渠宁巡检司。渠指渠口堡,宁指宁安堡,也就是说,这个巡检司管辖的范围地跨黄河两岸,包括河北的渠口及其附近的铁桶、枣园、张易、石空、永兴,即胜金关以东。宁指宁安堡,包括河南的宁安堡及其附近的恩和、鸣沙、白马和张恩,即泉眼山以东,这个范围也就是今天中宁县的南部川区。渠宁巡检司的办事机构叫巡检署,巡检署设在宁安堡城内北街东六道巷。巡检司设在宁安堡,使宁安堡的地位得以提升,高于附近的其他各堡。1934年中宁县成立之后,巡检署曾经作为县政府使用。
巡检司设巡检一员,差役若干。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初设时首任巡检舒采愿,从九品,江西南昌人。其后数任巡检分别是:马致达,直隶祁州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任;丁惟善,浙江会稽县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任;葛崇仁,四川温江县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任;王鹤鸣,江苏阳湖县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任;张炯,浙江钱塘县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任;余林,顺天宛平县人,嘉庆元年(1796年)任;方立功,安徽桐城县人,嘉庆五年(1800年)任;陆泳祺,浙江嘉善县人,嘉庆七年(1802年)任;王世琳,陕西褒城县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任;王吉士,顺天大兴县人,嘉庆十三年任;朱礼,陕西紫阳县人,嘉庆十五年(1810年)任;王守勤,顺天宛平县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沈承业,浙江山阴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任;钟英,浙江会稽县人,道光十四年(1834年)任;夏云辉,江西新建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年)任;张钰,浙江余姚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任;俞仁育,顺天大兴县人,道光十九年(1839年)任;童爱忠,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任。
渠宁巡检司存在时间很长,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一直到清朝末年。没与清朝同始,却与清朝同终。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发生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朝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此后又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甲午战争等,割地赔款,国势日衰,农民不胜负担,揭竿而起,反抗清朝的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光绪十一年(1886年),中宁县也发生了赵神仙宁安堡中秋节暴动。
世上没有神仙,赵神仙不是真正的神仙,他的真名叫赵良才。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民间取火多用火石与火镰相撞,以火绳引火。那时,虽然有火柴,但因价格很贵,只有城市富有人家才使用得起。当时人们称它为“洋火”,所以六七十岁的老年人至今还习惯称它为“洋火”。
早期的火柴含磷量高,用火柴头擦在皮肤上,暗处即可闪出磷光,这种火柴,毒性大,据说掐取一盒火柴头服后会致人于死地。正是这样一种火柴造出了一个“神仙”。
宁夏宁灵人赵良才是哥老会的“山主”,他不甘寂寞,颇有政治野心,平时以开粉坊、货店作掩护,暗地里打卜算卦,秘密发展会众。常以相面、占卜为人断吉凶、治病。他发现含磷火柴涂在皮肤上能闪闪发光,自诩为“神仙”,信众亦称其“神仙”。这种伎俩实在谈不上高明,却在一时间沸沸扬扬,远近相传,一时间信众颇多,称赵良才是身生龙磷的“真龙”下凡。
光绪十一年(1885年)赵良才往来于韦州、金积、灵武一带发展会众,暗购枪械,准备进行反清活动。同年六月起,他在金积、灵武地区串联了五六百人,自称“西烈王”,准备攻打宁灵厅城金积堡,后因走漏风声,事情被宁灵厅知县郭昌猷得知,官府严令各乡搜捕参加起义会众,赵良才于十一月九日逃回原籍躲避,其会众也散了。
赵良才不甘失败,又来到宁安堡疃卜郎滴水崖一带招集了数百人,以山区为根据地,到处张贴反对官府的揭帖,号召百姓反清,准备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10月1日(中秋节)攻打宁安堡,却又为中卫县知县匡翼之得知。除飞报陕甘总督谭锺麟派马队驰援外,宁夏镇总兵冯南斌、宁夏道福裕、知府黄自元等均派兵协剿,匡翼之率兵勇在宁安堡防守。
在强大兵力剿抚兼施下,赵良才拒不投降,直至战死。其他首领张永邦、王恩美、任继堂等均被俘杀害,起义终告失败。
此事《清实录》卷236记载如下:
光绪十三年十二月戊辰
谭锺麟奏:拿办谋逆首犯,请将出力人员奖励一折。甘肃省中卫县滴水崖地方有匪首赵神仙即赵进(良)才,胆敢纠集党羽,约期起事,谋为不轨。署知县匡翼之访闻发现后,当即传集绅团,克期会剿,谭锺麟复派拨官兵协同追捕,当将该匪首击毙,并拿获伙犯多名,分别正法惩办。此案起事仓猝,该地方文武临机应变,歼擒要逆,俾燎原之势急就扑灭,自应破格优奖,以示鼓励。团绅游击张新铭、着以参将尽先补用。把总张得胜,署以千总尽先补用。仍着该督檄饬该营、县搜拿余匪,务获究办,毋任漏网。
被杀害的王恩美,是清朝咸丰年间生于宁安堡舟塔乡上桥村王家营子的一名汉族男青年。家贫,从小给地主放羊,羊圈在天景山东麓的疃卜郎。那时宁安堡归中卫县管辖,同治元年(1862年)宁夏地区爆发回民反清起义,义军与清军多次在宁安堡激战,当地农业生产受到影响。战争创伤尚未恢复,天灾又接踵而至。光绪六年(1880年)陇南发生严重蝗灾,六月,大批巨蝗由兰州侵入宁夏,遮天蔽日,防不胜防,造成农业减产,田园荒芜,民生凋敝,盗匪蜂起。但是皇粮不免,徭赋依旧,有些农民走投无路,于是铤而走险,揭竿起义。赵良才当时被信众称为赵神仙。他说经过他的掐算,清朝当亡,新主当立,并自称西烈王,暗中发展成员,预备器械,准备起事。
王恩美没读过书,是个淳朴厚道的人,了解农民的痛苦,最恨官府的压迫,认同了赵良才的主张。于是他和张永邦、任积堂先后赴宣和、宁安、恩和、鸣沙等地发展起义队伍数百余人。准备妥当后,定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即中秋节晚上举事。八月十四日,他们在疃卜郎西边的滴水崖举行誓师大会,赵良才指定王恩美为先行官,给起义队伍举火,这火就是讯号,大家看见火,立即向宁安堡城发动进攻。誓师大会上,王恩美慷慨激昂地向大家表态:“倘若火堆放不欢,我死也不上天景山;倘若火堆放不红,我死也不见众弟兄!”誓师后众人即暗藏武器,化妆来到宁安堡城外边埋伏。他们哪里知道,中卫县代理知县匡翼之已经得到密报,于八月十四日急调当地团绅张新铭率领民团、石空守备和把总张得胜率领官兵进入堡城防守。而八月十五当天又下起雨来,至晚不停,柴湿雨大,王恩美举火不成。等得久了,有的起义者看不见火,便仓促动手。你先我后,行动不一,很快被官兵和民团杀散,只得朝南向疃卜郎方向逃跑。官军一直追到平远县(今同心县)境内,陕甘总督谭锺麟又从固原发来官兵堵截。赵良才腹背受敌,被当场击毙。王恩美被俘,押回宁安堡。到宁安堡后,王恩美自知不能幸免,便把身上穿的一件新褂子脱下送给一位熟人,说:“我用不着了,你拿去穿吧!”临刑前,他昂首阔步,视死如归,最后英勇就义。此后一百多年来,他的事迹一直在中宁县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