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秋,长征中的红二方面军在同心和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经下马关向陕北开进。红军进了地主家的深宅大院,地主一家早就卷起细软跑了,院里只有一个小长工和他放牧的牛羊。红军战士和小长工聊天,知道了他叫王福海,苦大仇深,就给他饭吃,并且动员他参军。王福海自打出生,就没吃过一顿饱饭,没穿过一件好衣,他心里恨透了地主老财,现在听说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军队,满心欢喜,就改名王如东,报名参军,并且把放牧的一群牛羊都献给了红军。那时他13岁,长征还没有结束,所以他入伍后,大家说他是小战士,老红军。
王如东是原东华乡洼路村人,幼时家贫,衣食不给,10岁时给舟塔乡殷姓地主家放牛,只管吃饭,不挣工钱。一天,地主婆给家里长工发后饷,别的长工都是白面馍,认为他是孩子,就给了个黑的。娃娃嘴馋,王如东心里老大不快,没吃。到了河滩,把黑馍插在牛角尖上,自己就和小伙伴玩耍。牛吃饱了草,往家里跑,穿街过巷,于是殷家的黑馍在左邻右舍面前曝了光,地主婆丢了面子,愤怒异常,大骂:“天杀的,干出这等事来,等晚上回来,老娘再和他算账!”一个好心的长工怕他晚上回来吃亏,偷偷地给他报了信,吓得他不敢回去,从此离开了殷家。后来他流落到同心县下马关,给这家地主放牛放羊。
入伍后,王如东立场坚定,工作努力,战斗勇敢。1937年入了团,不久又入了党。1939年部队保送他到陕甘宁边区党校学习,归队后先后任班长、排长、连长。后来转业地方工作,先后任豫旺县、镇原县儿童团书记、县委宣传部部长和陇东军分区解放大队队长、甘肃省警备三团副政委、政委。1950年任甘肃省正宁县县长,后调任省委统战部民族处处长。
1952年,王如东随中共中央西北局访问团赴甘南地区检查工作后,被留在甘南地区工作。1954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成立,王如东任常务副州长兼党组书记(州长黄正清是民主人士)。1958年春,极少数反动分子勾结美蒋特务,在夏河、卓尼、碌曲、玛曲4县局部地区发动了反革命武装叛乱。他们破坏公路,砍断电杆,赶走工作组,围攻区、乡人民政府。中共甘南州委和州人民委员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坚定地依靠各族群众,团结拥护社会主义的进步力量,在部分民族中上层人士的密切配合下,以政治斗争为主,协调配合解放军和民兵开展必要的军事打击,坚决镇压极少数顽固不化的反革命分子,在短期内平息了反革命叛乱。王如东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且表现突出。事后,周恩来总理来甘肃视察工作时,专门通知王如东来兰州汇报深谈,并合影留念。这张珍贵的照片,王如东生前一直挂在自己的卧室。
1977年王如东任武威地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当时镍都金昌的金川公司生产下滑,镍产量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组织上派王如东前去整顿。金昌市成立后,他改任金昌市委书记。1983年当选甘肃省顾问委员会委员,1985年任顾问委员会秘书长。
王如东小时候没有读过书,但他聪明好学,记忆力超群,凭着工作中的揣摩锻炼,具备了极高的文化素养,兼任过《甘南日报》总编辑,发表过文章,撰写过社论,还写过剧本和电视剧脚本。他的书法造诣也很高,并且爱好文物收藏。所藏古字画、古砚、古铜镜、藏挂毯等90多件,经专家鉴定无一赝品。1994年王如东临终时,将这些藏品捐赠给甘肃书画院。1994年11月8日,甘肃书画院举行王如东书画捐赠仪式暨展览,曾任甘肃省委书记的李子奇等数百人出席并参观。王如东生前文友杨炳文赋诗留念:
物是人非情未休,漂泊明志书画酬。魂寄黄河万里波,胆照寒菊千载秋。孩提从戎辟荆莽,古稀不怠砥浊流。清风两袖堪典范,无愧此生于陇州。
王如东是中宁人的骄傲。和王如东一样,红军战士彭吉仁也经历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话说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宁夏时,六军团十七师一位叫彭吉仁的红军战士负伤后掉队,后来流落中宁,艰难度日,解放后方获新生。
彭吉仁,1918年出生在湖南省龙山县店房村,土家族。父亲以制售香为生。8岁时天大旱,香卖不出去,度日艰难,他便出外讨饭两年。10岁至13岁给地主放牛,只管吃饭不挣工钱。1931年,红军六军团十七师四十九团来到店房,宣传穷人翻身闹革命的道理,他参加了红军,在该团三营七连当通信员。1935年,所在部队开始长征。在鸡公山打了一仗,消灭敌人一个团。接着在滇西大名府、贵州毕节府又打了胜仗,之后便到云南。渡金沙江后部队快速向北挺进,一路上又打了3个胜仗。1936年9月到达天水,马家军倾巢出动,骑兵追,飞机炸,战争十分激烈。在天水某地,彭吉仁的头被弹片炸伤。
彭吉仁负伤后昏昏沉沉,口渴加之疼痛难忍,说话走路都很困难。同志们给他包扎后用担架将他抬进一个空羊圈窑洞内,身上盖张羊皮就紧急撤退了。次日隐约听见远处炮声不断,也没有人回羊圈来救他,饥渴疼痛加剧。第三天他鼓足勇气,挣扎着站起来,找了一个木棒拄着,循着炮声一步步向北走。在寻找部队的途中,一个好心人见他头部包扎,满身是血,面黄肌瘦,衣服褴褛,知是红军,就给他水喝,又给他3个糜面馍馍,指点着方向让他去找部队。一路上,他讨饭宿窑,走走缓缓,走了39天才到海城(现海原县城)南的西华山。忽见山脚下有一泉水,就滚下去捧水喝。水泉距城约10里,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城边。这时天已黑,城门已关,他不敢前进,便在附近求宿,走了3家均遭拒绝。无奈他就悄悄窜到一户人家的驴槽内休息。主人半夜添草时他就躲藏起来,走后再上槽休息,天不亮就离开,所以未被主人发现。早晨见西城门有站岗未敢进去,当绕至城东南角时被一站岗的哨兵挡住带到营部审讯。问他是否是红军时他矢口否认。他们不相信,便把他送到中宁南营房关押。这里是马鸿宾三十五师司令部所在地。他们4天不给他吃饭也不审问,他从窗缝又见到那个在海城门上挡他的哨兵,这个哨兵见他饿坏了,就偷偷送来两个馍馍和一碗水,救了他的命。他问那个哨兵为什么天不审问他,哨兵说可能是当官的忘了。两人于是就随便攀谈起来,哨兵叫黄有贵,中宁白家桥人,他对马鸿宾打红军很不满,决心放他走。第5天夜深人静,正值黄有贵站岗,黄将牢门撬开放他逃走,并指给他逃走的方向,还约定次日在白家桥相会。第二天吃早饭时,黄有贵果然来了,把他领到家里,想收下他为家里干活,但其兄黄兆林坚决不同意。他只得另寻雇主,去了几家,却无一家要他。后来他又返回黄家,有幸见到了黄有贵的奶奶,黄奶奶见他一副可怜相,便慈心大发,硬要儿子把他收下干活,这才有了着落。以后又在地主安本初家干活,一干就是9年。安家在南河子桥盖有两座水磨和一座油房,让他一边干活一边看守,后来水磨拆了,就到黄土坡煤窑去背煤。窑上虽说苦些,但工钱多,一个月40-50元,可抵3个短工的工钱,这时他有了积蓄。1947年,他已经29岁,通过友人说合娶妻成家。
1949年9月14日中宁解放,彭吉仁重见了光明。三区(恩和)区政府成立伊始,他就主动去找书记常邦全、区长李希文说明流落中宁的经过,在他们的关怀下,指派他担任了二乡(张家上庄子)副乡长。由于在支前、征粮等各项工作中成绩显著,次年元月,在他俩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1年,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他正确执行土地改革相关法规,立场坚定,办事公道,与其他同志一道把二乡的土改搞得很好,受到县区领导的奖励。土改中他家定为贫农成分,分得了4亩3分好田和3间房屋,从此再不给地主干活受剥削了。这年12月,民政科调查红军流落人员,给他发了70万元(旧人民币)困难补助费。1956年撤区并乡大搞合作社,他又担任了二乡高级社的副主任。1957年第2次调查登记红军流落人员时,他也领到了补助费。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县上分配他到县园艺场工作。1961年回南桥大队当书记,以后又当大队长直到1976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3年县上给他落实了政策,恢复了公职,办理退休手续,安排住在园艺场,不久家属子女的户口和就业问题也陆续得到了解决。这年冬,他到北京找到了老首长肖克,肖克勉励他发挥余热,努力为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