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48300000005

第5章 西行随笔(节选)

冯并

黄河、长城与根

初秋,塞外已经金风送爽。循着包兰线西去,一路斜风细雨,涤去了炎热,洗掉了尘沙,视野也开阔起来。

转向南行,第一眼望见的便是黄河。正是汛期,河水陡涨,湍急的浪花泛着金黄色,从桥下飞旋而过,令人感奋,也令人遐思。这里是黄河由南转向东流的河曲,下行300公里,就是大西北的北门户石嘴山。石嘴山南边不远,昔日的明长城历历在目。长城向西南沿着贺兰山通巡而去,向东横渡大河插向三边,按照传统的说法,越过这段长城就算进人了“西口里”。所以,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在内的大部分西北地区,与其说是边疆,莫若说是祖国的腹地。

其实,塞上是个不很确定的历史地理概念。塞上和边疆也不是一回事。王维的《使至塞上》云:“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诗中把“边”和“塞”区别得清清楚楚。在汉代,长城在阴山之北,塞上当然也在那里。在盛唐,“边”过居延海,“塞”却可以在远距边疆数千里之南的萧关。因此王昌龄也有“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人塞,处处黄芦草”的诗句。这样,那句脍炙人口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多半是出于艺术联想。在萧关,他是无法看到黄河的,更何言大漠!

倒是“黄河远上白云间”更使人动情。顺着流泻不断的河面远望,雨后的轻云飘来飘去,宛若一只只巨大的天鹅,其翼垂天,载着人的思维飞向河源。是的,从这里可以飞向西北内地,领略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美以及她带来的生机的勃发。这是黄河的黄金河段,所谓“黄河百害”,从来与这一段无关,在铁路未通之前,她曾是交通的血脉,如今,她的众多的长峡短谷又将提供上千亿度电力。她是能源之河,也是开发西北的活力所在。

缅怀历史,她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河,母亲之河。有哪个中华的古代民族没受过她的恩惠?又有哪个炎黄子孙的部落祖先没受过黄河乳汁的哺育?黄河见过生离死别和兄弟姊妹间的龃龉,更见过团聚、开拓和共同文明的发祥。倘若要寻根,我们的根便在她的干流、支流和黄水流经的地方。

在银川,我就遇见了一个寻根者。他是中央美术学院的讲师张秉尧同志,骑着自行车,背着画夹,迢迢万里,从黄河人海口走到了黄河的源头。如今,又从源头返回,沿着大河向大海走去。他说:“黄河万里行,既是为了艺术探索,也是为了回顾一下人生道路。”他的话是有所指的。14岁那年,他参军当了卫生员,随十九兵团转战西北,驻守在黄河边上,在银川南边不远的望远桥下种过稻,在黄河的仁存渡口画过第一张画。从此以后,他一直没有忘怀黄河,那是他生命的转折和艺术的起点。他希望穷尽黄河之源,穷尽艺术之源,便毅然踏上了新的旅程。在源头,“河尽天亦近”,他痛哭了。这是新的冲动与剧烈的感受。从地隙涌出的泉流正是从蛮荒中起步,走向了文明。他探索到的不仅是艺术与人生,也是民族兴衰的历史道路。在历史上,西北的发展与繁荣,是民族兴旺与国力昌盛的标志;而西北的衰败也伴同着民族的灾难。我们不搞闭关自守,但偌大一个中华崛起,最终还要靠西北、东南乃至东北的经济发展与平衡。有了这三个立足点,我们就可以鼎立于世,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明。

黄河的子孙们怎么能忘记曾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的土地,怎么能忘记自己的母亲呵!

塞上江南旧有名

在银川古城小憩二日,忍不住到处走走。出旧城西门便是唐徕古渠,渠柳依依,流水潺潺。沿渠北去,唐徕公园正在破土兴建。这是一桩胜事。银川原来只有一座公园,不乏荷塘水榭,毕竟有些少了。新修的公园把唐徕渠作为主景,扩大了绿化面积,也有历史意义。

唐徕也即唐来,这古雅的渠名使人想到它的历史。这渠确乎是盛唐留给我们的遗产,越千年而不废,世所罕有。银川平原的渠流大多是有来头的。河出青铜峡,渠网如织,从名字就可以判定它们的资历。如秦渠、汉伯渠、汉延渠、大清渠乃至惠农、昌润、七星、美利等。它们的命名好像是特意提醒人们,古渠若是头尾相接,不仅能使河水流1800公里远,亦已流过了2100多个年头。

唐人有诗:“贺兰山下果园成,塞上江南旧有名。”塞上江南的称谓早于唐代以前就出现了。这怕不算夸张,江南鱼米乡的“鱼米”这里是不缺的,仅稻田就有二三百万亩之多,所以古代一位无名氏诗人自豪地吟道:“鱼游浅碧戏东风,花涨渠水浴红雨;千顷良田凭富足,万家编篱获安居。”

然而,当我由宁夏进人陕北,又从陕西直趋青海,便添了一个新的印象:西北到处果园成,塞上江南新有名。我惊讶于陕北无定河畔的稻田,最高单产可以达到800公斤。路经一座水库,一斤鲤鱼只卖四角钱。我也惊讶于洛川、黄陵的苹果园,动辄上百亩的一片。我更惊讶于青海的小麦,亩产近千斤;而打破全国小麦单产记录的竟是柴达木的香日德农场。对着叉在田里的密密麻麻的麦子,你不能不信,这不是神话。在这里,我再次感到了黄河和她的支流哺育子女的能力,感到开拓的力量和创造的信念。我不知道如何看待黄河“惟富一套”的历史格言,或者说它应该改为“富了一带”甚至“一片”吧。

事实上,即或是“惟富一套”中的宁夏灌区,也是今非昔比。遥想秦渠初开,良田不过数万亩。解放初期也不过百万亩,而今扩大到四百余万亩。宁夏的同志还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一个正待研究的宏伟计划:开发黑山峡。他们规划了一个109亿立方容积的水库,可以发电,可以中期开发700亩土地,仅粮食就可以增产35亿斤。他们说,这不是宁夏一个自治区的小算盘,是关系西北开发的大账。他们的想像力和战略目光使我感到,也使我想起一桩史实:宋金时代,银川曾经是赫赫有名的西夏王朝的都城。西夏鼎盛之时,北起内蒙古居延海,南到青海积石山,西出甘肃玉门关,东到陕北无定河。其农业基地除无定河边的“歇头仓”以及兰州地区的质孤、胜如二堡,主要是河西走廊和银川平原。而《金史》所言“国人赖以为生者,河南膏腆之地”,指的便是宁夏灌区。它们是西夏立国的基石。所以西夏“土境虽小,能以富强”,与宋金三足鼎立200年,演出了一本新的《三国志》。

封建割据的成败当然不能和我们开发大西北相提并论。但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受地理的限制。我们搞过北煤南运,南粮北调,不得已而大吃运输的苦头。设若建设重心转向青海,东粮西调的运输负荷是深重的。充分发挥西北的农业资源优势,大循环中建立中小循环,是上上之策。把旧有名的“塞上江南”扩大开来,巩固发展新有名的大大小小的“塞上江南”,这无疑为开发西北创造了物质条件。

尤使人兴奋的是,这些地区的潜力是综合的,宜林、宜牧、宜种植,是发展大农业的最有前途的地区。从长远来看,这些大大小小的“塞上江南”的意义也许还会超出开发西北本身。

清水河边拘祀园

从银川向南,进入灌区平原。稻子结实,麦子完场,沿途的农家洋溢着一股喜气。听说,这一带水稻亩产千斤并不稀罕,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万斤粮户愈来愈多。

翻过牛头山,就进人了宁夏的第二大灌区卫宁平原。这其实是黄河两岸的淤积地带,古称鸣沙州。过去有“金张掖银武威秦十万”的说法,也有“金张掖银武威,打点不着坐中卫”的说法,可见旧时宦海中人是把中卫县当作肥缺的。中宁县本是中卫的一部分,后来由中卫县分出来,其塞上江南的景象不让银川平原。到中宁县鸣沙粮站小憩片刻,看到农民果粮,大院里人来车往,十几部风车呼呼作响。顺手抓一把麦子,籽粒饱满。粜粮的多是全家老小一块来的,形同赶集。粮站主任说,购粮刚入高峰期,已经超额了200多万斤。他管的这一片,出现了六个交售万斤粮户。这是了不起的事情。听说,也有耍小聪明的,为了得到奖励,向邻居借粮,凑够万斤。但这是个别的。再说,承包多少田,能打多少麦子,人们心中有数,差得太多,再借也不易凑到万斤,因此,货真价实的万斤户也还大有人在。

在中宁泉眼山下,参观了固海扬水工程。这是中央决定的重点工程。一泵站已经安装完毕,沿山踞河,颇有气势。站在平台上,黄河汹涌流过,恍如置身舰艇的甲板上。河水将要通过七台巨大的水泵,扬上数十米的台地,沿着渠道一级一级地奔向山区。也许,在内地人看来,这算不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然而,当你知道,渠流所向是一片罕见的干早的土地,它的最大控制面积近百万亩,就不能不为之动容。从这里,我将进人另一个世界,那里有着对水的渴望以及人们在生态平衡破坏之后作的巨大努力。而我们的渠水也正像一只输液管,将大自然的“生理盐水”输人脱水的土地。

水渠向着清水河流域铺去。清水河是黄河上游的支流,与甘肃境内的祖厉河、挑河、大夏河、庄浪河以及青海境内的涅水齐名。但是,清水河虽清并不可爱,水质咸苦,含盐量颇高。放,眼望去,河岸两旁一片厚厚的白霜。这水既不能饮用也不能灌溉。有水等于无水。这里的干早也有代表性。清水河流域地处从河西走廊至陕北的干旱带的中心,年降雨量只有10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是降雨量的10倍。按照一般的说法,应当属于无农业区。

这里,约有15万人依靠水窖储水维持日常生活。万一储水告罄,就只好远出百里,用毛驴驮水。旧时聘妇嫁女,水窖的多少往往是缔结姻缘的主要因素。群众有句口歌:“有雨,盛粮食的窝;无雨,炒粮食的锅。”那是很形象的。

但是,一般所说的无农业,其实主要是指粮食种植业发展困难,并不意味着永远没有绿色。今年雨量略为偏多,牧草也就丛生起来。如果考虑到这里降雨量集中的特点,拦洪蓄水,搞好天然水的再分配,还是有可为的。在清水河下游的中宁长山头渡槽附近,我看见了,水库已被山洪挟带的泥沙淤平。那正是植被稀薄所带来的恶性结果。要想改变这种状态,还得从生态环境改起。近几年,人们找到了许多好办法,如林带、草带、农田“三三制”配置,蓄水保墒,防止沙化。

然而,清水河呢?离开同心县城,我蓦地想起那股苦涩的水。下游水苦,源头未必苦,人们查访了它的支流,把苦水闸起来,让甜水去浇地。可苦水闸得多了,总归还要放掉,哪里又是它的出路?答案出现在清水河灌区的终点固原七营。在这个很平常的村落里,竟然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树,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万不会料到这里会有枸杞。

路过中宁时,我曾特意到路边的一方构祀园看了看,夏果早已收获,秋果也已摘过,那火苗儿一样鲜亮的果儿已是无缘看到了!然而,“它乡遇故知”,那修剪得团团如盖的构祀树竟然奇迹般地出现在宁南山区。村前村后到处有她的身影。一个最大的园子的主人年过70,叫贾元兴,老家在甘肃镇原,年轻时并没有种过构祀。1969年,他的三儿子从林校毕业回来说起构祀,他动了心。这是有心插柳柳成荫。当年买来五株树,活了;后来又从中宁买来150株,左邻右舍分去种了一些。第二年收了1000斤,单产达到400斤,超过了中宁产区的一般水平。从此,构祀树在这一带多了起来。

宁南山区得构祀使人感慨:这世界上其实并没有废物,令人头疼的苦水恰恰是构祀的生命水。没有苦水的浇灌,就没有构祀。如此看来,清水河川的林业和多种经营又多了一宝,这里将是构祀潜在的名牌产地。这件事也使人进一步想到,只要辩证地认识资源,辩证地把握优势,辩证地看待劣势,就不会有所谓的穷乡僻壤。

须弥随想

行至固原三营,向南十几里便是黄铎堡;再向西南,经过一个古断层带,就到了名气不大的须弥山石窟。

名气是相对的,不为人所共知,并不就是毫无价值。须弥山的颜色整个是猜红的。太阳西斜,火烧一般的峭壁扑面而来,托出一尊巨大的释加牟尼的露天坐像。这座造像足有五层楼高,比著名的云岗十九窟坐佛还要高出六七米。更难得的是,石像体态完美,刻工细腻,左边还有石刻题字:“大中三年吕中万”,当是唐宣宗时代的作品。步上侧面的缓坡,峭壁上有几处方形洞窟,攀援而上,见到洞中的方形塔柱和四壁的浮雕。这种带石柱的方形窟颇有印度古窟风格,造像也是宽袍大袖、文雅清秀,具有北魏人的风貌。遗憾的是,有些石像凿痕累累,甚至头部已被“造反”,令人一无可想。不知哪位有心者,忽发奇想,用红泥补塑了一下,更使人哭笑不得。

绕过魏窟,又是悬崖。小心地踏着石窝,攀上崖头,望向对面山腰,有一平台,是园光寺遗址,后面便是一组隋窟。隋代石像造型又不一样,方面短颈,五短身材,浑不似前面的石窟风格。风格的变化,源于世俗生活对美的观念的变化。使我长思的是,须弥石窟的由来及其产生的必然性。

在现今的都市人看来,这里是落后的山区,何来如此精美的艺术品?殊不知,这里正是古代久盛不衰的名邑大郡的远郊。此去东南,是著名的固原城,此去西北,尚有唐代西安州的遗址。在北魏和西魏,这儿显然是各民族文化的撞击点与交流点。听说,考古者在这里挖出了白种人的墓葬,并知其为史姓望族,是为佐证。在盛唐,这里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咽喉。丝路东段,素来有两条支线:一条沿渭河流域上行,经陇县、渭源、临挑、兰州抵武威;一条沿径河上溯,穿越六盘山,西去武威。须弥山石窟实在是当时的热闹去处,是不亚于敦煌的艺术宝库。在须弥山的公路上,人们至今能看到“左公柳”,这也是当年范长江寻访中国西北角的所经之地。开发西北,交通干系重大,中宝铁路正在计划,西兰公路也重新修过,将会发挥重大的作用。

由于赶路急,无暇细数须弥山石窟的确切数量。东边的石峡里,青松掩映,尚有俗称“桃花洞”的唐代石窟,其间的菩萨高髻袒胸,披巾拂地,衣似轻罗,质感很强,颇有唐代宫女的风范。这使人想起当地流传的文成公主进藏经过这一带的传说,更使人想到古代文化的习染与流布。

然而,方兴未艾的旅游业,什么时候才能光顾这里呢?

潜在的玫瑰山谷

在固原住了一天,一览古城山色。固原的内外城尚完整,古朴的大钟楼高踞在圆柱形的土台上,好似蒙满征尘的将军,使人生出遗世独立之感。固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安史之乱,玄宗逃至四川,李享在灵武即位,凭借的就是固原之险。成吉思汗出征青海,也假道固原,南出萧关,最后病死六盘山。固原的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古代遗址,如秦长城,如唐太宗巡行的瓦亭城等。大约是因为这儿直控陇东,接连八百里秦川,山上曾经立过一柱,曰:“陇干锁钥”。即使是现在,它的战略地位仍旧不减。

固原素有粮仓之称,这当然和它稀少的人口、广大的土地有关系。现在,固原县的人口有53万之多,耕地成倍地增长。但是人口增长吃掉了有限的生产递增,土地的增长与土地的生产力也成反比。这种失调并不比气候、植被、土壤肥力的失调问题小。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把节制人口和整治国土当作两大国策。固原有一种代表性,代表了尚未进人无可挽回的恶性循环的大部分西北地区的生态特征,只要断然根绝“以粮为纲”的做法,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情况便会缓解。

这里的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属于半阴湿地区,不乏良田,也不乏宜林地,又有多种经营的潜在资源与人力,重获粮仓称号有望。在这里,搞种植业要适度,主要是地势较高,早农作物单产大幅度提高不容易,需要进一步调整农、林、草的结构,退耕部分土地,改良品种。腾出的土地多种一些如花椒一类的经济林,收人同样会提高。长期以来,人们似乎已经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一讲农业,就以粮为主角,林草畜牧业为配角,养殖业跑龙套,也不管不同戏文里由谁担纲更合情合理。

固原盛产药材,花蜜资源丰富。听说,这一带放养的蜂群曾经过万。沿途见到不少放蜂人,以江浙人居多。再如养兔,由于无农药污染,固原的兔肉是有国际声誉的。但养兔的命运操在外贸手里,供销部门变成了外贸部门的代理,常常置专业户的利益于不顾,使许多刚刚翻身的多种经营大起大落毁于一旦。我想,农民要想发展多种经营,自身也要参与流通,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沿途还看到了许多零零星星的野玫瑰。在六盘山区,玫瑰花开得艳丽,使人嗅到贵如黄金的玫瑰油的香气。玫瑰是灌木,既防水土流失,又有效益,为什么不能出现新的玫瑰山谷?据说,当地的群众有零星种植玫瑰的习惯,主要是用来制作玫瑰丝,过年过节时做一些点心之类。如今,有些地方已开始打玫瑰油的主意,这是一个万世流芳的好事。

风雨蝗恫山

从固原起身,到六盘山下的什字乡已近正午。同行的老刘是水文专家,萧关附近的径河水文站离此不远,我们便到萧关去“打尖”。

萧关赫赫有名,唐诗中屡见,名字也颇传神。虽然昔日的雄关荡然无存,并不妨碍我们凭借想像凭吊昔日的胜迹。这儿河床极窄,壁立危岩,真是只有一箭之地。

上学时念唐诗,看到“塞上曲”、“塞下曲”乃至“出塞”的字样,总不知“塞”之上下的界限在哪儿。后来知道,其实就是以萧关为界,北上固原以至河套,统称为“塞上”,犹如明清时代以山海关为界,划分关里关外,以张家口为界,划分口里口外。

在唐诗里,萧关的景色也还不俗,桑树与芦草一直是咏唱对象。如今望去,似乎有些令人失望:桑树不见了,芦草也难见着,峭壁上生有野花杂树,并不算繁茂。看来,从那时到现在,植被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自然同古代连续不断的战争有关,如卢纶诗中就有“猎惯夜烧山”以及“军移”方使“草木闲”的感叹。但从另一方面说,人类的无计划的垦殖活动,同时也产生了自己的对立物,而后者的破坏更彻底,更有害于正常的生态循环。

从萧关向南40公里是崆峒山。听说山后有一条路抵径源,这是一条吸引人的路线,可以一览名山而后横穿六盘。我们议了一下,决定顺着公路南下崆峒,绕道北上。

果然不虚此行,崆峒山别有洞天。远远望去,奇石拔地而起,犹如天外飞来的陨石,使人不禁想起杜甫的“崆峒地无轴,青海天轩辊。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有讴歌崆峒的诗歌,而独以杜甫为多,这大约同他追随唐肃宗流亡,后来被贬,多次游历崆峒有关。崆峒山前尚有一山,叫做望驾山。传说黄帝两次驾临崆峒,一次是所谓“问道”,一次是乘“龙”飞升。显然是神话。望驾山的传说同黄帝葬于桥山的传说一脉相联,说明这一带是先民的重要活动区域。望驾山下原来还有横在峡口的巨石,明万历年间凿成人工涵洞,变作天然的一座石桥,现在是崆峒水库的坝基。

我们经过大坝,沿山而行,直抵崆峒山下,过王母宫、问道官、月石峡和中台直上绝顶。沿路古木参天,杂草野花蒙盖着山壁。偶向来路望去,似乎在绿色的波峰浪谷中浮游,不见一丝山石的颜色。

有中台便有其他东南西北四台,这倒同五台山有些相似。台上各有寺观,尤以中台为多,唐代滹陀寺、法轮寺的遗址和明代的凌空塔组成了庞大的建筑群。此外尚有三百多级的所谓“天梯”。“天梯”近于直上直下,下临深渊,上是绝顶。绝顶向南伸出一座雷声峰,是个更好的去处,它三面临渊,宛若悬在空中的一个半岛,俯谷临崖,险要处一律用铁链拦了起来,以免游人失足。据说,云雾四起时回望绝顶,巨树古庙隐约不可捉摸,空谷里风声水声相应,惊心动魄。我无缘见到崆峒雾景,却遇着了一阵疏雨,风起云来,巨大的雨滴洒落,不时传来几声闷雷,倒也领略了“雷声峰”的雷声。片刻间云散雨收,对面山石的真面目露了出来:崆峒之奇奇在石,玲珑一体,像一座巨大的墨玉的雕刻,险峻中见细腻,毫无山的尖利破碎之感。山壁上还有一些洞穴,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如朝阳洞、钻羊洞、归云洞、仙鹤洞等。这些洞使人想起了神奇的传说,也引起了对崆峒这个奇异的山名的思索。崆峒素以仙山著称,后来也是剑侠小说中的门派居地。何之谓仙?怕还是《庄子》中的一句话引起的。所谓“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广成子其人,当然子虚,即使有这么个黄帝的同时代人,未必是仙。道是事理、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抽象思维。后来的道学家把黄帝当成了他们的始祖,多半是借名创造自身的品牌。在上天梯的时候,偶见道观中有香火残迹,看来还是有人在信。至于“崆峒”一词的来源,我倒觉得直观的理解更有兴味。“崆峒”便是“空洞”,崆峒之奇奇在石,也奇在石壁上的洞啊。

从雷声峰向下望,水库碧波万顷。极目远处,山川尽收眼底。这是夏收后的景象。梯田坝地层次分明地向前延伸,使人看到了生命的绿色,感到了开拓的力量,但也感到了一些什么不足。我努力地思索着,蓦地想起萧华同志几年前写的《崆峒远望》:“登高极远目,锦绣铺径川。风光未尽美,绿采间荒山。崆峒独何青,当绿千山原。能赢寸寸翠,农业过大关。”

径河的翻案文章

到六盘山林区一游,那里有著名的径河的源头。在神话传说里,《柳毅传书》中的径河龙住在源头的老龙潭,径河龙的形象也就是径河的历史形象。它素来以泥沙多著称,《汉白渠歌》:“径水一石,其泥数斗”,似已成为铁案。当年乾隆皇帝忽发奇想,旨着平凉知府胡记漠探察径河源,刻意去翻“径渭分明”这句成语的案。胡到老龙潭,写了一首七绝交差:“鼎峙泉飞大小珠,老龙潭底贮冰壶;汪洋十顷无尘滓,不到高陵不受诬。”这位胡公可谓聪明,判定径河源清澈无尘,得出的结论是:“不到高陵不受诬。”径河流到高陵为什么浑浊,他是管不着的。乾隆据此作出径水清渭水浑的结论,其实还是形而上学,不知沿途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的厉害。

然而,径河源毕竟是清澈可爱的。它像一个活泼的少女游戏在绿色的森林里,忽而在藏身处轻笑,忽而在曲折的山径间歌唱,忽而飞身深峡浅涧里,尽兴嬉戏。她想走出森林,看看林外开阔的天地;她又眷恋着森林,留下了弯弯曲曲的一路足迹。而那清冽的石潭与小湖,分明是她明亮的眸子。径河的留恋徘徊,是因为曲折的长峡谷里有生命的绿色,有山杨、山柳、白桦、栋树和青青的秀竹、金色的野菊。人世间,谁不喜欢花与草、树与竹呢?

六盘山林区有绿岛之称。这是美誉,但也夹有几丝遗憾。因为岛毕竟是孤立的一块。听林区的同志讲,在清同治以前,这里的森林是很可观的,整个径原县密林覆盖,可以横截成木车轮的大树随处可见。左宗棠镇压陕西回民起义,把许多人驱赶人林。无以为生的人们,烧木炭,伐大木,森林渐次凋蔽。再往远追溯到秦、汉,“大山乔木连跨数郡”,大致包括径河乃至渭河流域一线。战乱破坏了森林,这可以从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诗中获得佐证:“战多春人塞,猎惯夜烧山;陈合龙蛇动,军移草木闲。”此外,原始的农业开发也给自然界打上了“印痕”。因为他们不仅变更了植物和动物的位置,而且也改变了居住地的面貌、气候,甚至改变了植物和动物本身。合理的改变会带来繁荣与崛起,不合理的改变会带来繁荣的对立物。这个教训不仅可以从“以粮为纲”的恶果中引出来,还可以从远古时期便开始刀耕火种的径河流域看出一二:那儿有周部落的原始农业遗迹,开垦伊始的处女地使部落强盛,肥沃的地力造成了巨大的文明;然而,漫长的岁月和与日俱增地向森林草原要粮,使大地走向了衰老。当她失去了活力,连土壤的机质都不能自保的时候,她的待哺的儿女又能巴望些什么呢?

这并非苛求祖先,倒该提醒后人,文明只有在科学中发展,那才算龙的祖先的真正传人。倘如旧时西北流行的“压砂地”的做法,求得眼前的利益,“累死爷爷,吃死儿子,饿死孙子”,土地破坏了,账是算不过的。而自作聪明如乾隆者哪里知道,不恢复生态平衡,径河的翻案文章是永远做不出来的。

使人焦急的是,“径渭分明”这句成语也已经渐失其附丽。经过陕西高陵径、渭河交汇口,径渭几乎是同一个色调,浑似黄河。那么,从陇西流向陇东,横贯八百里秦川的渭河,不也思念着渐次失去的森林吗?

是的,六盘人渴望着林区的扩大,不再是一个岛,而是一条连接黄河上游与中游的生命系带。他们是翻案文章真正的作者。在六盘主峰西去百里的西吉县,我看到了,种树种草已经成为农民新的有希望有生气的事业。他们绿化了相当于六盘山林区现有面积的土地,其中退耕造林82万亩,占原来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我到土窝子、黄二岔等几个林场看了看,巧度以上的坡地种满了杨树和油松,树高过人,草已覆盖了坡面,远远望去,犹如初春的新绿绿遍了山峦。和我同行的老张搞过畜牧,也搞过林业,是个“爱草爱树爱生命”的人,对他们亲手种起来的草与树有特殊的感情。他说,过几年你来看,它们长高了,叫你认不得。他还讲起柠条和野玫瑰,那是引人兴味的。玫瑰在这里长得茂盛,将来出现几条野玫瑰的山谷,也未可知。但更动人心弦的话是:我这后半辈子是和树根连在一起了。

望着他,望着绿绿的山峦,心中升起了敬意。我仿佛看见,绿色正在延伸,和六盘林区的绿融合,又向四周扩展,而那条少女般纯洁的径河正在绵绵不绝地流淌,闪着明净的波光。

同类推荐
  • 宝珠

    宝珠

    《宝珠》辑选了古代小说中胡人识宝的故事,及现代流传的回回采宝的民间传说故事26篇,透过这些故事可以追朔回回先民的活动足迹,多角度地体察回回民族的独特气质。
  • 萧红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萧红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

    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

    20世纪,随着近代外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学开始被迫与外来文化、文学进行对话。这种对话从本来弱者被侮时一种本能的话语反应渐渐转变为主动应对,并在主动应对中开始积极吸纳、调整与创造,然后这种调整开始了中国文学自身的对话,包括文学与政治、文学与存在,20世纪文学与古代文学的对话。本书从不同角度对这些复杂的对话关系进行了研究,一定程度地揭示出20世纪中国文学不同于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的现代性品格。
  • 潇洒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潇洒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晚风集(卷二)

    晚风集(卷二)

    殷谦散文作品精品合集。其中不乏犀利的批评,怡人的观点,明智的思想。这五部作品从人生的各方面都有所涉及,或者通过故事,或者通过评论,形式各种,但可见作者独特的心境,让我们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冥想,是放松的开始

    冥想,是放松的开始

    忙碌的节奏成为生活的主旋律,我们的肩头承受重压,心里紧绷了弦,因身心的疲惫苦不堪言。紧张而浮躁的世界,怎样有效地让思想和情绪安宁下来,给心灵一个休憩的时空?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找到对策。跟我一起冥想吧, 给疲惫的身心一条放松的路,沿着它,我们能找到心中的桃花源。据医学研究显示,养生关键在于放松。本书为忙碌的现代陀螺们,找到创造生命幸福的解决之道!每天20分钟冥想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感冒,抗老化,重整脑细胞,打通脑内阻塞的的通路,改善神经协调,缓和情绪、提高快乐能量,让内分泌循环处于更深层次,增强同理心;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预防癌症及慢性病,减少身体耗氧量、瘦身及治疗不孕,是身体放松的开始。
  • 娇龙傲游天下

    娇龙傲游天下

    一次意外,她穿越成了一个粉雕玉砌的娃娃,长大后的她一笑倾城再笑倾国,并身怀绝技。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西夏太子,遭人暗算后两人相遇在凤凰山下,并擦出爱的火花,她为了他奔走在四国之间,他亦为了她倾尽一生所爱,“爱”就一个字,不需要任何理由!(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二战史·揭露骗局

    二战史·揭露骗局

    1939年8月15日晚上8点,德国驻苏联菲斯科大使舒伦堡求见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向他转达了希特勒的旨意,称德国外交部将到莫斯科谈判,以解决苏德关系紧张的局势,此时的苏联已经注意到德国在欧洲的侵略意图,并十分着急地想和其他几个欧洲大国,像英国、法国等建立同盟,以阻止德国继续扩张,确保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但是英法两国仇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苏联几次提出的建立同盟的建议,都碰了“软钉子”……本书带你详细解读。
  • 重生之名媛再嫁

    重生之名媛再嫁

    这是一篇,“伪”弃妇往死里忽悠折腾人的故事!她原是古玩界宗师级的人物,一朝梦醒,竟然变成了一枚“弃”妇,还是空有骨气脾气但没有EQ和手段的可怜虫。她深谙人情世故,在与人斗上,曾经独孤求败,现在竟然重生到一个如此憋屈的人物身上!——爱我之人,必倾心相报,害我之人,必十倍以还之。
  • 仙迹荣耀

    仙迹荣耀

    一只上古灵宠,机缘巧合下得到自由,诞出灵智,开启了自己的修仙生涯;为了自由,他勤勉修炼。为了爱情,他奋不顾身。
  • 转世魔帝

    转世魔帝

    开天神魔战天地,后纪何人统九霄?若想傲世天寰宇,来世轮回转为人。上古大战,神魔尽数陨落,唯有傲世魔帝保住神元,转世为人。战天伐地,傲立人间,欲统寰宇……
  • 胎刀

    胎刀

    他是从千年来大陆之上的觉醒,是书写大陆历史的传奇!看他一路走来,辗转八方九地,睥睨百合,在中土巨城中顶天立地!
  • 夭枫学院:狐妖公主已上线

    夭枫学院:狐妖公主已上线

    媚子卿从未想过自己会倒霉的降落在人界,并且一时半会儿还会不去了。罢了罢了,其实人界也不错,本公主就勉强在这待几天。回到妖界还有收集灵石,最关键的是灵石为什么聚集在贵族学院里?为了回到妖界,本公主看来是必须来这什么夭枫学院了。只是,灵石为什么是在这些大家族子弟的体内?你让本公主怎么取?要剥皮抽筋?算了算了,本公主不计较这些......谁能给本公主解释一下,什么叫得到他的心才能得到他体内的灵石!为了回妖界,本公主就勉为其难演演戏,只要骗这人爱上她,拿到灵石就行了。公主你完全错了,你以为你能摆脱得了气势汹汹而来的那位美男么?
  • 重生洪荒之吸血王朝

    重生洪荒之吸血王朝

    身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好青年,莫名其妙地被僵尸咬了,还莫名其妙地回到了混沌。.什么?不能修道成圣?我修炼的是九天僵尸,一样强过圣人准圣;什么?不能祭炼法宝?法宝这种东西我是不用的,我用的是神器!在这洪荒之中,我是该携美逍遥?还是该称王天下?而什么原因使我回到混沌?终有一天,会找到答案……
  • 心灵体操自助训练(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心灵体操自助训练(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