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极力劝说张温杀董卓,似乎他是一个无限忠于汉室的大忠臣。但他又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呢?
据史料记载,在关东义兵讨董卓的时候,孙坚先杀荆州刺史王叡,再杀南阳太守张咨。磨刀霍霍,完全是一个冷血杀手的模样。要知道这二人,都是朝廷命官,孙坚只是因为一点小事情就手起刀落。
是哪个人赋予他这种随便杀人的权力了?
又有哪个人对此表示过异议呢?
孙坚的举止,正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最好诠释!幸好张温清楚自己的斤两,明白董卓“素著威名于陇蜀之间,今日杀之西行无依。”
杀了董卓,难道要车骑将军张温亲自上沙场冲锋陷阵不成?临敌斩将,是行军打仗的大忌。这样做,只能是亲者痛、仇者快。
历史证明,张温不杀董卓是正确的。离开董卓这个独头蒜,东汉政府在西北地方还真是没办法搞定叛乱分子。此次西征,朝廷共派遣六路大军,其中“五军败绩,卓独全众而还”。——(《三国志-董卓传》)董卓因功拜前将军,封斄(音TAI,今陕西武功县)乡侯。张温的确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不杀董卓,他还有些自知之明。
中平六年(189年),面对着新一代武人在西北边陲的强势崛起,朝堂之上立即众议喧腾。众怒难犯,灵帝这一次集思广益了一回:即刻颁下圣旨,征董卓入京出任少府。
“虎兕出于柙”会伤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它装入笼中,圈养起来。
东汉的少府之职位列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合称九卿,二千石官员)是负责管理皇室经济的。灵帝为了安抚董卓,居然肯将自己的小金库钥匙放心的交给他,实在是圣眷优渥。担任少府之职,就属于皇帝身边的近臣了。
但董卓根本不为所动,他不愿意步前辈武人后尘,借口部众“牵挽臣车、使不得行”——(《后汉书-董卓传》)公然抗旨不遵。(董卓自编自导自演这样一出闹剧,应该难不倒他)对此,朝堂上君臣只好王八瞅绿豆——大眼瞪小眼了!
一计不成、一计又生,有机灵的皇帝就有聪明的臣子,很快就有大臣提议:既然董卓不愿意做京官,那干脆给他挪个窝好了。
新的圣旨接踵而至,任命董卓为并州牧,前往并州征讨匈奴于扶罗。所部兵马移交皇甫嵩,即日起程赴任。
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并州牧属于封疆大吏,朝廷为了消除隐患,不惜抛出了大饵。为此,灵帝君臣煞费苦心。
见朝廷奈何不得他,董卓变本加厉的和灵帝谈起了条件——他话里有话的郑重告知当局:“臣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乐为国家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州,效力边陲。”——(《后汉书-董卓传》)这样的绝妙好辞,相信董卓一介武夫是作不出的。不知是出于何人手笔?)
去作并州牧可以,但必须带领三千亲兵赴任!
否则,免开尊口!
作臣下的居然和天子明目张胆的做起了交易! 是可忍,孰不可忍?
董卓的无礼要求,在两汉数百年间也是闻所未闻之事。然而,帝国这时候,实在是拿他没辙了。
拿董卓下狱问罪?
圣明天子这时已经是病体支离,苟延残喘。他明白,武夫的忠君思想从来没有士人那样顽固。士人可以当成狗一样的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急眼了最多只是跳墙、跳槽,折腾不出什么大动静的;而武夫是喂不熟的狼,惹急了会反噬主人的,他们心中是没有道德底线的。
唯其如此,所以笔者在此郑重友情提示——动物凶猛,请勿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