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诸葛亮的择偶标准也是卓然不群——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诸葛亮帅呆、酷毙的名声在外,有人亲自登门提亲——沔阳名士黄承彥听说诸葛亮到了适婚年纪,主动登门替自己的女儿作冰人:“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襄阳记》)
黄承彥虽然将自己的女儿说得十分的不堪,怎耐这诸葛亮非常人也,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他只爱我所爱,一听“才堪相配”立即点头应允。荆州地方最帅的帅哥居然娶了一个远近闻名的“丑女”,“时人以为笑”,于是荆州地方有一俗谚流传于后世:“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
仔细审视,其实诸葛亮做出这样的选择正是他远超侪辈的过人之处——与其说诸葛亮娶妇是为了攀附权贵,(蔡瑁有两个姐姐,大的嫁给了黄承彥,小的嫁给刘表做了继室,诸葛亮与刘表有姻亲。)不如说他的婚姻是种门当户对。名士之女嫁名士,也是应有之义。(从诸葛亮并没有在刘表那里谋求一官半职来分析,攀附之说似乎又不成立。或者,诸葛亮根本就是不屑于与刘表合作也未可知。)
情人眼里出西施,众人看来是丑女,但诸葛亮却只喜欢阿丑。(诸葛亮没有种族歧视、审美意识穿越千余年,黄发正是他喜欢的颜色。或者黄承彥之女本来并不丑,只是因为那些妒妇们吃不到葡萄,就此编排诸葛亮也未可知。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怕丑!)
醉心于实现人生理想的人,是不会依靠政治婚姻以求出人头地的。从诸葛亮胸襟抱负来看,这些蝇营狗苟的事情,他是不屑做的。
东汉士人主流的婚恋观仍承袭传统儒家思想观念,但在传统礼教之下也产生了新的爱情婚姻观。旧有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逐渐解禁,婚姻之事有了自主意识的觉醒。
东汉章帝一朝有梁鸿者,道德高尚,“势家慕其高节,多****之,鸿并绝不娶。”一来二去,梁鸿变成了剩男。——(《后汉书-逸民传》)
无独有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家里人为她选择的她没有一个中意的,所以婚姻大事就耽搁了。
眼见的孟氏女年已三十,成了东汉年间的“灭绝师太”。父母也十分无奈,只好征求她的个人意见。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同上)
孟氏女竟然是非梁鸿不嫁。消息传至梁鸿耳中,“鸿闻而娉之”。
婚后二人相敬如宾,梁鸿“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同上)
梁鸿、孟光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夫唱妇随之事,成为世人美谈。
严格讲来,诸葛亮不完全是儒家人物。他心中也不会受“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的传统教条束缚。“幸福的婚姻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则各有各的不幸。”!
前贤娶丑妇举案齐眉的传奇,诸葛亮心下向往之,他也希望步梁鸿后尘“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贤者择妇,重在品行,而非色相。
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
古人所言“丑妻近地家中宝”,诚哉斯言!
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荆州士民再次领教了诸葛亮的特立独行,既然这个年轻人会选择一个众人认为是丑女的人为妻,那么追随一个所有人不看好的刘备出山也就不足为奇了;既然他会和丑妻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共度风雨人生,他也将会选择无怨无悔的从一而终追随刘备。
诸葛亮表现出来与年龄阅历不相符的高瞻远瞩令年长的刘备既汗颜不已又大呼意外,刘备心中油然而生久旱逢甘霖之感。
然而,就是在他被面前这个年轻人折服的同时,刘备仍保持着难得的清醒: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小伙子即便再说的舌绽莲花、地涌金泉,但说到不如做到,是骡子是马得牵出来遛遛才知道!
诸葛亮跟随刘备回到新野,开始了他的试工期。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白天夜晚的腻在一起形影不离。(“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三国志-诸葛亮传》)
刘备这样做,却忽视了关羽、张飞等旧人的感觉。关、张二人被冷落,婉转的向刘备表达了“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的意思,刘备不得已解释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同上)
史称“羽、飞乃止”,知道了诸葛亮在刘备的心中地位,再多说什么就是自找无趣了。在领导身边久了,什么时候应该说,什么时候应该选择闭嘴,关羽张飞二人还是拎的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