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96300000017

第17章 易碎的提线木偶

在散文诗之父、法国作家路易·贝尔特朗留下的唯一一本书《夜之卡斯帕尔》译序的开头,译者黄建华先生这样写道:

“1841年4月29日,一名默默无闻的诗人在巴黎辞世了,他的葬礼不像同时代的雨果那样赢得全国举哀,万人空巷;跟随灵柩的只有孤零零的一位友人。当时风雨交加,在墓地上念祷文的神甫不等棺材抬到便径自离去。这位寂寞的诗人只活了34岁。他的传世之作《夜之卡斯帕尔》在友人的帮助下于死后次年才得以出版。”

读到《夜之卡斯帕尔》这本书时,我简直被震撼了——原来,文章可以这样写,原来,生活可以这样度过,薄薄一册文字竟几乎是作者生命痕迹的全部。

在《夜之卡斯帕尔》中,处处充满对文学和艺术在黑暗中的呼喊与探索,它的每一个标点都用血与生命凝结而成。这样的说法也许并不过分,随便看几行文字就可以明白这一点。贝尔特朗竟然用全部生命,一生只写一本书。他像一个易碎的提线木偶,在命运之神操纵下,用文字演完属于自己的角色就匆匆而去,仿佛生来与那个时代无关,与人类无关,与整个世界无关,在一场风之中走得如此决绝和纯粹——如果说他对这个世界尚有唯一一点牵挂的话,那就是他这本书,他想要回书稿再做修改:

“……如果我一个星期之后还活着,请把我的手稿交回给我。要是那时我已离开人世,我就把手稿、把整本书遗赠给你,同时也献给仁慈的圣佩夫,他认为怎样合适就怎样删削改动吧。”

但是,命运连让他再看一眼自己手稿的时间也没有给他留下,他孑然离去,留下这本惊世骇俗的遗作。而它为此后的文学发展奠定了一座高山的高度——一个人离去,留给世界的是一座用生命筑成的高山。

黄建华先生在再版序里说:由于性格孤傲,贝尔特朗曾主动辞去世交勒德雷尔男爵秘书的职务,后来甚至拒绝友人向他施以援手。这位苦命的诗人,可以说终其一生,并未享受过人间的欢乐……《夜之卡斯帕尔》,仿佛是贝尔特朗来人间的唯一任务。这个提线木偶似的生命在最后的人生演出中,流下最后一滴深夜之泪,甚至来不及谢幕,便悄然离去。他未来得及体验一下这个舞台的温度,更未等到剧终谢幕后热烈的掌声及鲜花。这样的方式似乎更加符合《夜之卡斯帕尔》所有文字所具有的一种在黑暗中写作的性质特点,深刻地描绘出一个生命在黑夜里挣扎过的轨迹。在最深的人生之夜中,他把自己对黎明的渴望与心中在黑暗中珍存的一丝光明,悉数放在一遍遍抚摸过的文字之中。他为这个世界提供了面对黑暗的经验。

但是,《夜之卡斯帕尔》的出版,从1828年至1842年,一册薄薄诗集的面世,竟被拖延了14年之久。

贝尔特朗仿佛再也等不及了,或许在另一个世界有着更重要的任务,等这位苦命的诗人去完成。世界在风雨交加中,葬送了自己的诗人。我们则像一批批看客,轮番经受这场生命悲剧的打击和拷问。这是一些让整个时代无地自容的文字。

舞台的血泪对于麻木的看客来说,几乎形同虚设,黑暗与冰冷的世界是由人类自己组成的。

和众多的书有所不同,这本书几乎充满了灵魂黑暗和饥饿的光泽,死亡的气息像一层黑色透明的云雾一样弥漫其中。诗人像影子一样穿过一道道黑暗与死亡的幽谷。

这本奇特的探索艺术之书,奇特之处在于它是在法国文学艺术浪漫主义高涨时期激情汹涌、尽力铺陈的背景下,尝试了一种冷静与诗性的文体——散文诗体写法的创造。仿佛在举世喧嚣之中,唯有一个冷静的头脑在为艺术思考着另一个出路。这种创造甚至可以被认为是对上帝创造世界的模仿,艺术是对上帝创造的机械模仿,这一观点在贝尔特朗最后的生命感悟中生动地揭示出来。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这一观点。只不过上帝创造的是人类世界,而他创造的是一册书。

这本书另一个奇特之处是它创造了一个强有力的意象。贝尔特朗为了表达需要几乎凭空塑造了一个叫作夜之卡斯帕尔的形象,这是一种诡谲的想象力和超人与超现实的思想力所致。作者在书的开头说,某一天自己在火枪公园遇到了一个叫作夜之卡斯帕尔的人,并与他有过一番深刻的发人深思而激情澎湃的交谈,之后他交给作者一部手稿——《夜之卡斯帕尔——伦勃朗与卡洛式的奇想》,并说自己“要回去关起门来写遗嘱了,晚安”。此后,无论作者怎样寻找,都无法再见到夜之帕斯卡尔先生的身影。有人告诉他,这是一本魔书。于是作者决定把这本魔鬼之书印出来,加上自己的说明,便是这本书眼前的样子。

贝尔特朗的这种形式及其意象,可以在后来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上找到一些形式上的雷同。只不过鲁迅先生是在叙事的向度上构筑一个血泪世界,而贝尔特朗则是在诗的本质向度上向艺术空间的延展与想象,加之文体上的突破——散文诗体的创造,《夜之卡斯帕尔》影响了其后的几代作家和诗人。他是第一个在文学与艺术的荒原拓展出散文诗这一体裁空间的人,一生未被承认的贝尔特朗,后来波德莱尔使他获得了通行证。相对于贝尔特朗在书中的形象而言,他塑造的夜之卡斯帕尔更加酷似他本人。富有神秘主义特色的夜之卡斯帕尔先生穷其一生追求艺术,一生只留下薄薄一册没有出版的手稿,然后关起门来写遗嘱去了。两个人的谈话内容既可以看作一份文学艺术宣言,亦可视为一份贝尔特朗关于文学艺术的思辨之书,仿佛他的两个自我在为艺术苦苦辩论,一个追着另一个逼问:

——“那么,艺术呢?”我问道。

——“可艺术呢?”我问道。

——“艺术呢?”我问道。

——“艺术呢?”

这是贝尔特朗对夜之卡斯帕尔先生关于艺术的四次经典追问,一句比一句急促而紧迫,最后一句追问本身竟淹没了追问主体,可以说这是最后贝尔特朗被艺术追求所淹没的一生的写照。贝尔特朗之所以对艺术有着如此执着的力量,也许这份“说明”的开头部分已经为其做了充分的表述:

“我爱第戎,像孩子爱喂奶的乳母,像诗人爱撩起情思的姑娘——童年与诗歌!前者是那么短促,后者是那么虚幻!童年是只蝴蝶,匆匆地在青春的火焰中焚烧自己洁白的双翅;诗歌好比是杏树:花吐芳香,而果实苦涩。”

贝尔特朗7岁随父母迁居法国的第戎,在那里生活、成长。这段文字说明了他人生的两个基点:童年与诗歌。他的一生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别的兴奋点。还有一点就是生活的贫困,而这个点是因为他为艺术的孤傲所致,也就是说他为了艺术而宁肯舍去人间生活的世俗幸福。从这一点上,可以说贝尔特朗的一生是为艺术的一生,艺术是他生活的唯一标准和生命的全部。这一点也可以从他的另一个自我——夜之卡斯帕尔先生的口中得知,他含着眼泪说出了艺术的真谛:

“——‘在上帝的体内!’——他含着泪水的眼睛探索着天堂。‘我们这些人不过是造物主的模仿者。我们那些转瞬即逝的作品,哪怕最出色、最成功、最光辉的,那也只是不值一提的赝品,无非是他不朽之作的微末部分已逝的光芒。任何独创性都是一只鹰雏,它只有在西奈山电闪雷鸣的壮丽高空才能破壳翱翔——是的,先生,我探索纯艺术已经多时。啊,真是如醉如狂!瞧,这额上的皱纹,是苦难的铁冠压出来的!已经30年了!而我花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苦苦追求秘方,我为之扼杀了自己的青春、爱情、欢乐和财运的秘方,却像一块毫无价值的小石子,在我幻想的灰烬中,一直埋藏着,寂然不动,无知无觉。虚无绝不会给虚无注进生命。’”

这段文字不但说明了贝尔特朗对于艺术的极端自我化的阐释和主张,而且在这里也透露了一个关于他自我的秘密:这是一个宁愿活在幻想中的人。他的世界与现实世界就像诗与世俗一样格格不入,他本能地为艺术而主动放弃了现实世界的权力和利益,一生过着一种类似苦行僧的生活。这或许是某一类艺术家所必然的遭遇,他们的果实由苦难凝结而成,苦难的质量决定了果实的质量。而有所不同的是,这位运气糟糕的艺术家还搭上了生命的成本——仅仅34岁便离开了世界——和夜之卡斯帕尔先生一样,他们都活在30这个数字的宿命与定数里——或许这可视为艺术的黑色极限数字,比如莫扎特等。艺术的成本之所以如此之高,在于如贝尔特朗所说“我们这些人不过是造物主的模仿者”,在于人类对于上帝职业的僭越。可以说,艺术是一种最消耗人性的职业,而这种消耗之于人类是一种被动选择,如果事先知道结果的话,怕是很少人会去主动选择这个职业的。这种职业选择往往始于某种诱惑,然后被这副枷锁套牢一生,而且一旦被套牢很少有人能够半途脱身逃出。这些夜间的歌唱者品尝着最黑暗的滋味,为世间迎来黎明而率先被抛弃,犹如贝尔特朗风雨交加中的离去。和那些长寿作家或诗人的书有所不同,《夜之卡斯帕尔》几乎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或标点符号,它以这种方式来提升一个短暂生命的长度、密度、质量与层次。也许每一个苦心孤诣的艺术者,都会或多或少在贝尔特朗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夜之卡斯帕尔》文字有着比黑夜更深的浓度,里面充满大量幻想、梦幻、呓语、谵语。这些短小的篇章几乎很少有超过1000字的,但它们浓缩的信息量和精神密度却几乎可以说是没有止境的。它们更像黑夜之剑刺向夜空,是现实的绝境让它产生无穷的力量——艺术在绝境中诞生,这又一次印证了艺术是对上帝在虚无中创造世界万物和人类的模仿——也许只能在黑暗的终极与核心才会产生艺术之剑的锋刃:

“这荒漠听不到施洗约翰的声音;这荒漠隐士不住,连鸽子也不栖息!”

贝尔特朗这个被苦难淹没一生的人,最后找到了对付苦难的方法,那些文字在每一个寒夜给他力量与支撑——人间的唯一慰藉与烛火与他同行,如同苦难一样如影随形。这是一种深入深渊底部而获得的一种上升的力,这种力又被苦难所封锁和左右,以至于有一种下坠与压抑感,灵魂会感到一种窒息。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力量之中,贝尔特朗艰难前行,最终达到一种艺术的顶峰。这是一种苦难本身所赋予的力量,也许就是在此意义上,凡高曾说:厄运助成功一臂之力。但这样的成功的确太让人感到惊心动魄了——它需要一个生命拿在世的一切作为成本。

但《夜之卡斯帕尔》并没有流于情绪宣泄,而是以高度冷静的理性与诗性作为支撑和超越,像一座座古城堡和哥特式建筑一样矗立在人类的精神视野之中。这种理性与高度,除了苦难赋予贝尔特朗的力量之外,还来自他对人类文化的研习,至少他熟知欧洲文化、历史,与其背后掩藏的一切。比如他对佛拉派绘画艺术灵魂的把握,寥寥数笔便勾勒出它的基本面貌、轮廓与精神实质,而且让这些文字带出一个时代的精神背景及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渊源。比如他对于古老巴黎的描绘,短短几章仿佛一幅幅高度凝练的画卷使古老的精神实质跃然纸上,像生动的肖像画一样勾勒出古老巴黎的性格特点及其诗意,而且富有影像艺术的立体感与时空交叉感。他更像一位身怀绝技的西方画家,没有多余的笔触,而直指事物本质,所谓力透纸背——这种深厚的功力若没有生命与生活功课的双向磨炼,简直是不可能获得的。贝尔特朗有着诗歌与绘画的双重运用才能,这一点比中国的王维有过之而无不及,王维高在意境之上,而在生命体验与艺术生命力上则显得有些略输于贝尔特朗。贝尔特朗有着超理性支撑的画面感——这同样与生命苦难的历练有关。对于历史、思想、文化和绘画艺术与技法的借鉴为他的文字添上一对飞翔的翅膀。

《夜之卡斯帕尔》有着诡谲的想象力。它们像屹立于人类山峰或绝顶的古松柏,上面是飘荡着白云与飞鸟的天空,中间是呈现于人们眼前的粗壮树干和如云的树冠,下面则是支撑着贝尔特朗整个艺术穹庐的山峰作为基座。然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为这种穿透时空的想象力带上时代、文化、思维、历史的重量,借助这种想象力,他可以随意往来于现实、历史与未来的时空之中,让自己的文字具有不同性质与时期的质地。像把各种颜料调和以适应更加丰富的表达需要一样,他将时空各种特点糅合在一起,使它们具有一种雕塑感,让文字产生一种凝固艺术的特征,具有一种沉重的形象感。所以,它们读起来沉重而飘逸、固态而流动,像魔鬼的艺术一样捉摸不定,难怪说它是一本魔书,它的确具有那种魔鬼般的属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奇瑰的想象力造成的——它们直达精神和灵魂的高处。

但是他仿佛更加注重艺术的平衡原则,即使自己在苦难中几乎无法承受生命之重,仍然没有把这种一己的苦难感带入艺术表达之中,他注意一种调和方法——既没有像伦勃朗一样使文字完全陷入沉重的哲思之中,也没有像卡洛一样放浪形骸和夸夸其谈,甚至可以说他对自己的文字超过对生命本身的珍爱,他不能容忍自己的文字有任何倾斜感和失衡感。他在手稿序言里明确阐述了自己的艺术观点,尽管高度浓缩并采用象征、暗喻或隐喻式的表达,用绘画艺术本质的特点给这种艺术观及其表达原则披上一层迷人而扑朔迷离的外衣,但它的内核依然坚硬而不容置疑:

“艺术犹如一枚像章,总有正反两个方面:比方,正面酷似P.伦勃朗,反面则像J.卡洛——伦勃朗是个白胡子的哲学家,他蜗居在自己的陋室之中,闭目凝神,独自与美、科学、智慧、爱情的精灵交谈,为探索自然的神秘象征意义而日渐憔悴;而卡洛却恰恰相反,他是个放浪形骸,夸夸其谈的士兵,在广场上招摇,在酒馆里闹嚷,抚弄波希米亚的姑娘,凭长剑与火枪起誓,唯一操心的事情,是把小胡子梳理得油光可鉴。”

唯一让人感到可惜的是,贝尔特朗只留下这样薄薄一册手稿,便像他的另一自我——夜之卡斯帕尔先生一样,神秘消失于一场命运的风雨之中。有时,甚至让人感到这样一种错觉:他留下的这本书仿佛也好像与他没有关系一样。这不只由于他使用了一种间接式的写作方法——他已经习惯于在苦难与现实中隐藏自己,让人觉得仿佛不是他本人在说话,说话的另有其人。另一个原因是,他消失得太过于突然,人们甚至还来不及记住他——虽然人们当时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记住他,但他们最后还是错过了与苦难天才相遇的机会——或许人们把过多的激情与注意力集中在同时代的雨果身上了。但从此意义上,他是一个走得最为干净而纯粹的人——连自己的文字也没有来得及带走。不过,让人稍感宽慰的是,在他合上双目的那一刻,一场人生苦役总算结束了。

贝尔特朗曾这样怀有敬意地对与他同时代的法国作家雨果说:……我题赠给你的这本小书却会遭受举凡衰朽之物必遇的命运……而这一发现对于他也相当珍贵,不亚于我们发现用哥特字体写成的传奇故事,内中还画上一头独角兽或两只野鹳。

当初,雨果也曾动过为他写一些文字的念头,但他最终错过了一个使自己再一次伟大的机会。

这个苦命的诗人对后来那位唯一为自己送葬的朋友——雕塑家大卫先生曾做过一段如此决绝的告白:

“我是个穷困、受苦的诗人,我祈祷过,爱过,唱过!我的内心充满信念、爱情、才思也是徒然!

“因为我是流产生下的小雄鹰!我的命运之蛋从不被温暖的翅膀孵育成功。它就像埃及人的金色胡桃那样干瘪、中空!

“啊!人,不过是脆弱的玩物,挂在情欲的线上跳跳蹦蹦,人啊!如果你知道的话,请告诉我:人是受生命磨损,被死亡粉碎的提线木偶,仅此而已,是吗?”

可以说,此时诗人已经对人间不怀任何希望,但他的确给我们留下了足够对付黑暗的经验。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一份珍贵遗嘱。

易碎的提线木偶,我们每个人都是,但唯有贝尔特朗这个木偶的眼泪最令人触目惊心……在人声喧哗的今天,人们似乎已经把他完全忘记了。

同类推荐
  • 晚风集(卷四)

    晚风集(卷四)

    殷谦散文作品精品合集。其中不乏犀利的批评,怡人的观点,明智的思想。这五部作品从人生的各方面都有所涉及,或者通过故事,或者通过评论,形式各种,但可见作者独特的心境,让我们受益匪浅。
  • 字纸

    字纸

    具有斑斑土的硬,他的悲世悯人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摸鼻涕可以带来的,而是来自对一种生存的透彻把握。
  • 被风吹干了的冬季

    被风吹干了的冬季

    这是作者出版的一部作品集,全书分带刺玫瑰、社会万象、感悟生活、爱海泛舟、诗词选录共五辑,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部分小小说、散文及诗词作品。
  • 感悟亲情:感人肺腑的106个回忆

    感悟亲情:感人肺腑的106个回忆

    用诚挚的心拥抱这个世界,用生命的画笔为世界添上一笔色彩,世界会因为你而变得更加迷人、美丽!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文化百科丛书:古文观止(图文版)(套装共4卷)》行文曲折,波澜起伏,结构严密,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同时,体现的思想,闪烁着进步思想的光芒,对今仍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热门推荐
  • 穿越使者的混沌之路

    穿越使者的混沌之路

    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自己竟是穿越使者。她的命运,是如何的难解,穿越使者的使命,把所有穿越到异界的少女全部带回21世纪,一次次的失败,使她遇到了他,是命运的邂逅,使她拥有了这一次爱情,通往异界的大门向她敞开。你若不离,我就不弃,上天入地,生死相依!忻府大小姐,出生就被视为异类,不过,就在此刻之后,她的命运会被彻底改变,她是穿越使者,异能?这是不是帮助了她?却为何一步步深陷,手掌心融汇出的冰冷,是否冰冻了她的心,迷雾一重重揭开,穿越使者比穿越少女的经历更离奇,身份更离谱。她发誓,与这世人水火不容,冰尖相向。
  • 墨染情天

    墨染情天

    穿越时空而来的超级强悍剩女遇上了超级无敌腹黑男,在一次次的阴谋阳谋中女主被算计赖上了温柔男主。但是请别忘记女主也是很腹黑的哦。看女主如何步步为营的走出女王范。。。
  • 儿童骨与关节损伤

    儿童骨与关节损伤

    《儿童骨与关节损伤》全面涵盖了儿童骨关节损伤的特征与处理原则、儿童骨折的生物学与生物力学等内容。
  • Messer Marco Polo

    Messer Marco Pol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少了一味药

    中国,少了一味药

    慕容雪村命悬一线,23天惊险卧底,只留遗书一封,孤身暗访混沌传销界,那里只有残酷无情的生存法则,只有暗无天日的权色统治、只有烈性的洗脑毒药和触目惊心的噩梦。传销黑手深藏于重重帷幕之后,正在制造着罪恶与咒怨。“无间道”真实再现,没有剧本,没有重来,惊天骗局摧残无数人生。揭露黑暗传销的无知与疯狂!且看笔者如何全身而退。
  • 天谕之成长史

    天谕之成长史

    从6.19天谕公测第一次注册账号。用此记录我的天谕成长史,是登顶还是扑街,这里有你和我的精彩。《天谕》
  • 青春过站直达未来

    青春过站直达未来

    发小?青梅竹马?这些人世间最纯真美好不过的情感却在骚动的青春期渐渐发酵。但也许我们之间本就有秒针和时针的差别吧,即使起点相同,终也是会错过……不过谢谢你,教会了我什么是担当,怎么去面对,错过的就让他错过吧,只做对方一辈子的挚友、交给对方一人生的陪伴,就够了!也最好了……没有那么多缥缈的浪漫,大概只有最真实的青春爱恋、遗憾和成长O(∩_∩)O献给所有正处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们,献给所有曾经青春过的人。
  • 云起风兮

    云起风兮

    世界真的是我们看到的这样吗?两个人真的只是今生第一次相见吗?顺着时光的影子,回顾过往的时空,也许我们早就见过、爱过、哭过、等过……
  • 嗜宠兽妃:狼性王爷太凶猛

    嗜宠兽妃:狼性王爷太凶猛

    苏云祺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前脚刚穿越,后脚就被塞进了和亲的大红花轿。传说中的沙场战神?传说中的冷面王爷?传说中全天下女人都为之疯狂的俊美男人?听上去还不错……然而见了真人,苏云祺只有一个想法:逃!只是——王爷欺身紧压住某人的小身板:“吃了本王的豆腐,想往哪里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品仙医

    绝品仙医

    吴岩身怀绝世医术,虽天生阴脉,他却好运不断,和女医生住一块也就罢了,连女记者也不放过他,哇塞,后面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