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4500000009

第9章 王道兼霸道——荀子的管理智慧(2)

孔子也讲分,倡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孔子之“分”,更多的属于道德含义,且没能探究“分”的深刻社会原因。荀子则分析了“分”的社会根据。就是人的恶的本性。他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无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也。”

就是说,人的本性需求是无限的,而能满足需求的物质财富是有限的,不加节制势必发生混乱和冲突。为了解决欲望和财富的矛盾,圣王们就建立了社会的等级制度,将有限的财富以不同的数额分配到各个等级的人们身上,使欲望和财富达到平衡。

欲望和财富之间的平衡,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存在状态。社会是物质利益的集合体,是物质利益的平衡关系。所以,在另外的地方,荀子也论证了分的必要性。他说:

“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之用,何也?日: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人就本性是不能群的,那为什么能群?荀子继续说到:“人何以能群?日:分。分何以能行?日: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就是说,将人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放在不同组织的各个部位,就形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使人自立于动物之林,役使万物。

荀子的分,也就是礼的实质和主要内容。这是社会政治管理制度。孔子也讲礼,但他更多的是强调其道德规范的含义,而荀子则强调礼的法的意义。到了荀子这里,礼和法互为表里,相互渗透,已经难以分清了。荀子的礼之分,有社会等级的划分:“贵贱有等,长幼有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等级贵贱之分同财富占有多寡互为表里:“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所说的礼之分也表现为职业分工:“农农,士士,工工商商,一也。”也包括劳心劳力的分别:“君子以德,小人以力。”荀子的礼之分是强迫性的法的制度,是衡量是非功过的标准,人们长期遵循守持,就可以牢固确立每个人的身份地位,进而解决欲望无限和财富有限的矛盾。荀子说:“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

改造本恶之性的另一个办法,是赏和罚,也就是法的办法。如上所述,荀子的礼也是法,但这个法,主要指政治制度。荀子经常礼和法并提,与礼并提的法,含义较多,有的指政治传统和经验,有的指政策或法术,有的指法律政令,其核心是赏和罚。荀子认为,改造人的本性必须借助强迫的力量:“立君上之势以临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其中的“法正”,就是赏庆和刑罚,中心是刑罚。君主要利用强大的政治权力,运用罚和赏的两手,迫使官吏不敢为非做歹。荀子说:“正法以齐官”,要使“百吏畏法循绳”,还说:“夫尚贤使能,赏有功,罚有罪……彼先王之道也。”他主张对那些有罪的官吏,要“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反之,对那些有功之臣要富之贵之。这样,通过软和硬两手,胡萝卜加大棒,便会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等级规范。让各个官吏的欲求都只能通过为君主效力的一个途径而得到实现,从而,使之绝对地效忠君主,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荀子还主张,行赏加罚不可随心所欲,要掌握适度原则。他说:“赏不欲僭,刑不欲滥;赏僭则利及小人,刑滥则害及君子”。庆赏不要过度,刑罚也不要过度。庆赏过度则使小人占到便宜,刑罚过度,则使正人君子受到伤害。《君子》篇说:“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古者刑不过罪。”就是说,刑罚与罪行相符合就有威力,否则,就失去威信。因此,古人量刑总是罪刑相当。但荀子又主张在不同时代同一种罪的量刑可以不同,主张“治则刑重,乱则刑轻”,在安定时代犯罪,刑罚要重,混乱时代刑罚要轻。就这个意义说,荀子又倡重刑之说。此外,荀子还主张赏罚有信,说到做到。通过赏罚使臣属百姓清醒地认识到,偷盗不能致富,犯上作乱不能安宁无事;按君主意志行事,可以得到好处,不效忠君主便会得到惩罚。

这样,用不着严刑酷法,便可“威行如流”。荀子的赏罚思想,是其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对儒家“分”的思想的发展。这一思想,通过李斯、韩非等学生,对后期法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巩固“分”的长期适用的另一个办法,是法治教化,“明礼义而化之。”荀子化性起伪的过程,固然需要强制力量的作用,但最终还要转化为道德自觉,由他律转化到自律。荀子认为圣王之教的作用非常之大,“必将求贤师而事之”,“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圣王的道德教育可以启发人的道德自觉。荀子还强调道德教育要注意循序渐进,积小成多,“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最终从心灵深处认同于“分”,“化性而起伪”。荀子的“分”的理论,同孔子以来的儒家和法家都不相同,既讲法,又讲德,同前述的王霸并用之说,异曲同工。但荀子明分的中心思路还是德治教化。《荀子》一书开章第一篇文章就是劝学,绝不是偶然的。

君道

荀子对君主的职责、治国艺术、品质修养等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阐发了极其丰富的思想。先秦时期最早给出领导定义的是荀子。他说:

“君者,善群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

君主的职责就在于把单个的人结合成为群体并治理这一群体,在聪明君主治理下,社会中的人和物都能各得其所、各得其用。

“善群”也就是领导。荀子又讲:

“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人主得使人为之,匹夫则无所移之。……今以一人兼听天下,日有余而治不足者,使人为之也”。“君者,论一相,陈一法,明一指,以兼服之,兼火召之,以观其盛也。”

“官人”即管人、用人,荀子认为君主的根本职责是用人,选择一个称职的宰相,公布统一的法令,明确一个主要的原则,以此统帅照耀一切,用今人的话说,就是定政策,用干部,这对二千多年前的荀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实施“善群”、“官人”之道的君主,必须具有高超的能力和大智大勇。荀子说:

“天下者,至大也,非圣人莫之能有也。”

“天下者,至重也,非至强莫之能任;至大也,非至辨莫之能分;至众也,非至明莫之能和;此三者,非圣人莫之能尽。故非圣人莫之能王。”

君主面对的是整个天下,而天下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治理天下的地位又极其重要,必须具备高超的领导能力,方能把人们分别开来建立起组织,采取各种办法使大家彼此和谐统一在一起,从而维持社会的长治久安。

荀子还以齐桓公为例说君主领导能力的重要性。他说:

“于乎!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使然见管仲之能足托国也,是天下之大知也。安忘其怒,出忘其仇。遂立以为仲父,是天下之大决也。立以为仲父,而贵戚莫之敢女石也;与之高国之位,而本朝之臣莫之敢恶也;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贵贱长少,秩秩焉,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是天下之大节也。”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治理下的齐国有诸多问题,但能够不亡而霸,荀子认为是齐桓公具有君主的根本素质,即用人的大智大勇。他说,齐桓公毫不怀疑地发现管仲具有治国才能,把整个国家托付给他,这是天下的大智。齐桓公能够忘记管仲曾帮助公子纠箭射过自己的仇恨和愤怒,毅然决然地起用他,这是天下的大勇。

齐桓公立管仲为仲父,近亲们没人敢嫉妒,给与高氏、国氏这样上卿的地位,大臣们没人表现不满;封给管仲七千五百户的人家,富人不敢抗拒;贵贱长少都秩序井然地随同齐桓公尊敬管仲,这是君主的最根本的素质和能力。正是这种能力素质,使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霸主。

荀子认为,君主的能力素质,最关键的在于领导艺术。领导艺术之一,“治要不治详”。治理一个国家,事情多而杂,繁而乱,君主不能事事都管,样样插手。君主的任务是抓住主要的东西。因为,决定政治局面的东西,有主要和次要之分,只有抓住主要的东西,才能控制全局。“守至约而详,事至佚而功。”“明主好要暗主好详,主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如果不懂得抓主要东西,整日沉醉在小事上,那就把领导者降低到了百姓的水平。“为之者,役夫之道也”,这是失职。能够抓住主要东西,懂得治国之道的君主,并不显得怎么紧张忙碌,“垂衣裳不下簟席之上,而海内之人莫不愿得以为帝王”。荀子所谓“至约”的东西,就是择相、定法。

领导艺术之二,“治近不治远”。近,是指君主身边的事情,也即经常和君主发生关系的臣属、近臣等人的事情。这些人的行为是否规范,风气是否正派,对下层臣属百姓有极大的制约影响作用。他们的事情治理好了,基层自然仿效实行,其结果“主能治近则远者理”。荀子这一领导艺术,对今天的指导意义是十分明显的。“上梁不正下梁歪”。目前社会上风气不正,管理不佳的现象与领导层自身约束不严、党风不正、胡作非为有密切关系。我们整顿政风,加强廉政勤政,其目的就是用进一步完善领导层形象的办法,号召群众,引导下属。

领导艺术之三,“治明不治幽”。明是指明显的,大家熟知的事情;幽,是指不明显的、鲜为人知的事情。广为关注的、明显的事情治理得如何,对人们的影响比较广泛和迅速,直接关系到社会行为趋向,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潮流。因此,应该成为首先治理、疏导的目标。如果明显的事情治理好了,那么,那些不明显的事情也就自然会发生变化,“主能治明则幽者化”。荀子这一领导艺术的现代意义在于,要善于抓住那些引人注目、关系重大的事件,抓住不放,一抓到底,以鲜明的态度巨大的决心和众人皆知的结果,给出一个正确的导向,以达到规范社会行为的目的。

荀子极为重视君主自身的建设,他把君主自身建设作为治国的关键。《君道》篇载:

“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荀子把君比做日晷,把民比做日晷的影子;把君比做水源,把民比做水流,十分清楚地说明了君对民的影响和感召作用。荀子大声疾呼,君主要率先垂范,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荀子认为,君主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是:

亲爱臣属和百姓。君主爱其下,要象对待自己亲生的子女一样,“如保赤子”,一切政令制度都要以爱民保民为宗旨。

不可唯利是求。《王霸》说:“大国之主也,而好见小利,是伤国”。君主的根本利益、大利在于一国的长治久安。有些君主不懂得大利的重要,一味迷恋于小惠小利,见利忘义,“唯利是求”,“常欲人之有”,这势必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身死国亡。

荀子还告诫君主不可唯乐是求,沉溺在享乐之中,乐不知返。

他说:

“今君人者,急逐乐而缓治国,岂不过甚也哉!

譬之是由好声色而恬无目身也,岂不哀哉!”

急于享受而不用心治国,是值得悲哀的,这等于追求声色的人失去耳朵和眼睛。因为君主的享乐条件是国家的安全和富强,“缓治国”的结果是失去国家,又有什么享乐可谈!荀子又说:

“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乐者也。故明君者,必将先治其国,然后百乐得其中。暗君者,必将急逐乐而缓治国,故忧患不可胜校也,必至于身死国亡然后止也,岂不哀哉!将以为乐,乃得忧焉;将以为安,乃得危焉;将以为福,乃得死亡焉,岂不哀哉!”

不可妒贤。有的君主,“武大郎开店”,不懂得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并且总以为自己是最高明的,一定比臣下强。戴着这样的有色眼镜去看人,就没有贤人,也没有进善言的。荀子说:“愚而自专事不治,主忌苟胜,群臣莫谏必逢灾。”

信任下属。领导者最大的错误在于不信任下属,既授与权力又不信任,这不可能充分发挥下属的积极性。他说:

“今人主有六患,使贤者为之,则不肖者规之,使知者虑之,则与愚者论之,使修士行之,则与污邪之人疑之,虽欲成功得乎哉!”

不敢放手大胆地让下属独立行动,总是安插一些低德浅能的人去限制他,这种作法是极为愚蠢的。因为,贤者是凭自己的思虑和计划办事的,对于不贤者说来不可理解。以后者的议论和观点去限制前者,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非但不能有助反而有害事务治理。人们之间还有着极为复杂的利害关系,受其影响,人对人的评价,难免带有偏见。荀子说:

“好女之色,恶者之孽也,公正之士,众人之痤也,循道之人,污邪之贼也,今使污邪之人论其怨贼而求无偏,得乎哉!”

荀子反对道听途说和胡乱评价贤者,主张既任之,则信之,象成王对周公、桓公对管仲一样,“无所往而不听”,“国事无所往而不用”,以高度的信任,鼓励下属去努力治政。

公道。这是领导者最要紧的品格。领导者办事公道,对所有的人都能平等对待,一视同仁,那么,人们就能“轻职业让贤”,即不看重职位,把职位让给有本事的人;反过来,“入主不公,人臣不忠”,“人主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人主排斥贤士而任用自己偏爱的人,臣属就彼此争夺职位、嫉妒贤者。荀子认为,要想成就霸王之大业,必须养成公平待人待事的品格,“无恤亲疏,无偏贵贱,唯诚能之求”,做一个能“公”的入主。

用人之道

翻开一部《荀子》,几乎到处可以看到荀子对用人之道的强调。

他认为,人主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职能就是管人用人,“人主者,以官(管理)人为能者也”。在荀子看来,君主面对的是整个社会,而社会是人群的集合体。人的力气不如牛大,跑起来不如马快,而牛和马反倒为人所用,原因就在于人是一个群体。人类群体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划分为不同等级。君主、臣属以及农人、工匠、商贾分别处在不同的等级之上。君主站在等级宝塔的最顶端,治理着成千上万的群众。管理活动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和精力。由于时间和空间各种因素的制约,君主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治理社会,必须借助于他人。他说: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之所司,运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便嬖左右者,人主之所以窥远、收众之门户牖向也,不可不早具也。”

君主有了臣属,就象长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一样,可以克服自身能力的局限,及时观察了解社会。从人与礼法的关系上看,人是更加重要的。固然,礼法,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规范体系,是使个人服从社会,维持社会生活秩序的客观物质力量。但与人的作用比较起来,还是次要的。《致土》篇说:

“君子者,道法之总要也,不可少顷旷也。得之则治,失之则乱;得之则安,失之则危;得之则存,失之则亡。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也,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也。”

同类推荐
  • 高科技产业的十大条件

    高科技产业的十大条件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犹如大河奔流,一日千里。高新技术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世界各国的竞争有政治、经济、文化、人才等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竞争,但其最终的支撑点都取决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的状况和水平。
  • 世界著名经营管理法则(下)

    世界著名经营管理法则(下)

    本书所选的管理学家,都是名垂青史的管理学大师。他们要么是某个非常有影响的学派的开山鼻祖,要么是某个著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在西方乃至全世界管理界都有着很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在西方,如果有哪位成功的管理者和企业家对本书人物的著作或思想感到陌生的话,那将是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本书中所选的管理学大师,同时又是管理大师,一般都是成功企业家的导师或先驱。一切管理教课书的母体和发源西方所有成功企业家信奉的“宗教”欧美各大商学院MBA(工商管理硕士)和DBA(工商管理博士)的必读书
  • 沙子?金子!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案例精选

    沙子?金子!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案例精选

    全书内容分为六部分,按照项目处置特点划分为“打包处置篇”、“债务重组篇”、“债权转让篇”、“股权转让篇”、“资产管理篇”、“综合处置篇”。
  • 销售的智慧与禁忌

    销售的智慧与禁忌

    《销售的智慧与禁忌》就是要告诉你,如何远离那些说话的禁忌,用正确的方法获得更大的成功。
  • 巴菲特金牌投资

    巴菲特金牌投资

    本书的写作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投资方法、投资原则、投资技巧的全面剖析来为读者揭开心中的迷雾,进而为读者展现一个真实而全面的巴菲特。使读者能够在书中去体味巴菲特的投资真谛,去领略巴菲特作为一代“股神”的无穷魅力。
热门推荐
  • 最强刺客

    最强刺客

    前世杀手今生刺客,一人一匕首,再创刺客辉煌。刺客之道,以寡敌众,是勇气;刺客之道,杀身成仁,是勇气;刺客之道,三尺直剑,五步之内,血染金殿,皇者畏惧,是为勇气。勇者之道,愿天下之人,都有勇者之心!则上位者为之惴惴,不敢胡为!皇者为之顾忌,不敢鱼肉!肉食者为之寝食难安,不敢胡作非为!此则天下无不公之事。转世少年偶得上古刺客荆轲教导,且看他如何独行三千世界,成刺客巅峰。…………新书《魔踏仙途》12月2日上传,求支持,求笼罩~
  • 穿越异世小娘子

    穿越异世小娘子

    云秋水和冯静依是一对闺蜜,一次意外穿越,两个人来到了异世。两人性格迥异,所以在异世也选择了不同的生活道路,一个闯荡江湖,一个入宫为妃。当然,最后的结局是美好的,两个闺蜜自始至终互相扶持,最终在异世闯出一片新天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时间”法则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时间”法则

    本书主要以“工作时间”为关键词,讲述了如何高效利用工作时间的方法和建议。
  • 一心难求

    一心难求

    他是无疆大陆上最杰出的异能者:“你能帮我一个忙吗?”她是市重点中学高二的学生:“力所能及,全力以赴!”他拥有一张比都敏俊还要俊逸的脸庞:“谁要你多管闲事,知道多事的代价是什么吗?难道你真的想死在这里?”她终于发现有些忙是帮不了的:“……我其实只想要回家!”此文由于一次错误的点击被冠上了都市生活的头衔,实则是异界玄幻言情,不喜勿进!
  • 腹黑鬼少萌萌哒

    腹黑鬼少萌萌哒

    她一不小心误闯了误会,招惹了不能招惹的男人,他腹黑,霸道,他温柔,情深,他狂魅,冷酷,看哪个都不像好人!无奈沦为小小女仆,混在总裁身边,看似风光无限,其实有苦说不出,他时时色诱,还假装无辜!她纯情白痴,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早已经被他吃干抹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总裁爱上哥哥

    总裁爱上哥哥

    当豪门千金大小姐夏晴因家庭斗争本算计抛弃,22年后,以世界私企前五的骄傲出现在媒体眼前,让庞大家族南宫家族南宫问天想要找回丢失的大孙女,经历5万元资金白手起家的夏晴,有一个一直对她好的学长南宫允玹
  • 遮天神道

    遮天神道

    远古众神陨落,万年来再无人踏足巅峰。少年轩尘枫,修为被废,爱人背叛,家人疏远,尝遍世间寒冷。搅乱婚礼,关入地牢,他发现一个不为人知的阴谋,与一段尘封往事。宿命降临,得神秘玉珠,里面竟是上古神帝,灵魂结晶。解封神帝灵魂,传承最强规则。笑傲九天十地,八方虚空。大天神体,战神之剑,从此神道,唯我遮天。
  • 星星的尾巴

    星星的尾巴

    小时候的流星梦,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在离流星梦越来越近之际,一段恋情慢慢的绽放,让自己变得更坚强,追上梦想的脚步。当要展开心扉,展望未来的同时,从小的青梅竹马进入了我的生活中。我是要继续追逐梦想的脚步迎接自己的未来?还是为了难以割舍的情感而左右为难?是未来?还是过去?
  • 似水流年之梦起

    似水流年之梦起

    一个质朴、羞涩的少年,一场变故,多重劫难,又曾经历过怎样的爱恨情仇,直至走向不归?一个残缺、创伤的家庭,风风雨雨,绊绊磕磕,踉踉跄跄前行中缘何家破人亡,一切似天倾,恍忽如梦醒?可叹迟晚!一个淳朴、归真的时代,风云变化,潮落潮起,世间百态、芸芸众生奈何变得错综复杂,几多真情?他,曾经怀有梦想,迷茫过、徘徊过,最终还是选择了上路……峰回路转,怅然若失间,路在何方?……飘摇的人物,飘摇的群体,飘摇的命运……一部立足当下、回顾百十年世事的写实文学,百千人物尽情展现这个时代的恢宏画卷!故事中有你,故事中有我……本书为“三部曲”之第一部分“梦起篇”,也即“乡土篇”——城市迷离……
  • 迷道

    迷道

    他,为何还未成年却惨遭被判刑入狱,入狱后为何刚开始不愿越狱出逃,最后却成为越狱七人组的首领,为何在准备越狱的时候,又阴差阳错地当上监狱之王。扑朔迷离的案情,迷一样的地下通道,神秘的宝盒,与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交织在一起。他能否挣脱束缚,为自己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