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1300000017

第17章 袁世凯:路过民主共和的门口(7)

袁世凯在朝鲜,先是参与设置鸿门宴,将大院君逮捕,押送到国内保定关押,后又马不停蹄返回朝鲜,随军将日本人赶出朝鲜。事毕,袁世凯留驻汉城,主动向高宗提出要帮朝鲜练兵自强。袁世凯用英德近代方法帮助朝鲜组建了几千人的禁卫军,军容整齐、战斗力强,受到了高宗李熙的赞扬。两年后,袁世凯指挥庆军一半人马留驻朝鲜,成为了清朝势力在朝鲜的实质代表。袁世凯的主要敌人就是日本势力。日本人一直都处心积虑要吞并朝鲜。1884年12月,日本人趁中法战争爆发之际,怂恿部分朝鲜官员叛乱和日本军队一起发动“甲申政变”,入宫劫持高宗,又矫诏杀害了许多大臣。局势不明,敌我力量悬殊,袁世凯当机立断,认为事情的关键是高宗皇帝被日本势力劫持,首先要夺回皇帝。袁世凯不顾部下反对,先斩后奏,集合所有清军攻进皇宫,迅速击溃日军,救出高宗,粉碎了政变。为了有效控制朝鲜,袁世凯卷起铺盖住到高宗皇帝的隔壁,和皇帝一起听取大臣的汇报,处理朝鲜政务,指挥文武官员,成为了事实上的“监国”。日本人对袁世凯恨得牙痒,“憾之刺骨,百般排陷之”,多次照会清廷,指责袁世凯挑衅多事,要求清朝查办。1885年,伊藤博文亲自与李鸿章交涉,要求惩办袁世凯。袁世凯一度心灰意冷,离开朝鲜。半年后,袁世凯再次受命护送大院君回朝鲜主政,第二次踏上朝鲜的土地,出任驻朝商务委员。袁世凯入朝后强力恢复“监国”地位。而此次,朝鲜局势更加复杂,亲日势力高涨,部分势力则借助西方列强力量希望制约清朝。袁世凯在清朝投入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在礼仪、外交等方面勉力维持中国和朝鲜传统的宗藩关系。1894年,日军借口镇压东学党起义增兵朝鲜与清军对峙。中日战争一触即发,袁世凯处境恶化。一方面是朝鲜国内的反清势力敌视他,一方面是日本人到处扬言要杀掉他。日军甚至把大炮瞄准了袁世凯的官署。袁世凯依然尽职地拜访日本公使,奉劝日本撤军,遭到日本拒绝。未几,朝鲜在日军的逼迫下宣布为独立国。袁世凯的工作正式失败,悲壮地致电李鸿章:“倘若朝廷决定对日作战,则请先撤回在朝鲜的使署人员,世凯以一身报国,无所畏惧,但恐有辱使命,有损国威。”1894年6月15日,袁世凯黯然回国。6天后,日军掳去高宗,朝鲜停止向中国进贡。朝鲜局势滑向了战争。

袁世凯编练北洋新军时,明确不招收日本军校毕业生,宁愿舍近求远进口德国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也对低廉方便的日本军火不屑一顾。看着袁世凯在晚清和民国政坛的崛起,仇视袁世凯的日本政府如鲠在喉。袁世凯出任清朝内阁总理时,日本人策划了截车炸车、袭击官邸的计划,企图暗杀袁世凯,没有成功。辛亥革命时,日本又伙同沙俄趁火打劫,出兵满蒙,一个要殖民东北,一个策划蒙古独立。袁世凯派人去蒙古查办,镇压叛乱,还查获了日本向喀喇沁王提供的军火。民国初年,北京政府缺钱缺人,但袁世凯四处向英国、法国等欧洲列强寻求援助,就是不对跃跃欲试的日本伸出橄榄枝。

日本政府此次要求一贯仇日的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的过分要求,实在是居心叵测。如果袁世凯接受了,日本可以全面控制北京政府,掠夺中国的资源,而袁世凯将承担卖国的千古罪名;如果袁世凯不接受,日本可以把破坏和谈的罪名贴在袁世凯身上,继续赖在胶州湾不走。日本人就等着看袁世凯处理“二十一条”这个烫手山芋时,手忙脚乱的样子了。

1月27日,为了迎战即将到来的中日谈判,袁世凯改任外交总长孙宝琦为审计院院长,以外交经验丰富的陆征祥为外长。2月2日,中日代表举行第一次二十一条交涉会议,中方代表为外交总长陆征祥、次长曹汝霖、秘书施履本,日本方面是日置益公使、小幡参赞、高尾参赞。旷日持久的中日“二十一条”交涉正式开始。

交涉一开始,袁世凯就正色告诉日本代表:“可让者自可谈判,不可让者,如第五号诸条,则绝不能让。”外交次长曹汝霖是著名亲日分子,“平素喜怒不形诸颜色”,在会谈时“激愤之情溢于言表”、“竟亦吐露慷慨的言辞”。日本公使日置益认为“对中国尤其袁政府立场而言,却颇感严峻”,向国内报告称,要袁世凯全盘接受要求非常困难。

日本代表于是在会谈中抛出了一系列的“诱饵”,希望中国代表能够接受要求。这些引诱除了归还胶州湾外,主要是支持袁世凯政府、保障袁世凯的个人安全(这从反面证明了日本之前不支持袁世凯政府,一心谋害袁世凯)。二次革命后,许多革命党人流亡日本,集合留日学生和部分日本人,进行反袁活动。日本代表承诺一旦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日本政府将严格取缔在日本的反袁活动(这也反证了日本政府之前支持反袁势力)。

在谈判桌上,陆征祥遵从袁世凯的指示,一味周旋,就做一件事:拖。

日本人也知道“二十一条”所要求的内容是狼子野心见不得光,因此希望尽快结束交涉,以免夜长梦多,引起国际干预。在谈判时间上,日置益要求双方天天谈判,全天不停地谈。陆征祥借口自己事务繁忙、身体不好,坚持每周就“二十一条”商谈三次,谈判时间为下午二时至五时,每次三个小时。日置益被迫答应。每次谈判开始时,陆征祥先请双方代表入座寒暄,说些天气、吃饭等无关话题,同时让侍从们上茶献烟,然后就桌子上的茶和烟再发一番评论。他安排的那些侍从们也特意稳步慢走,慢慢地点烟,又是鞠躬又是作揖,拖延时间。等寒暄品茶完毕,谈判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在剩下的两个小时谈判过程中,不管日方代表如何危言厉色,陆征祥都和颜悦色,对提问未置可否,常常抓住一些细节发表鸿篇大论。陆征祥在外交界摸爬滚打几十年,外交技巧高超。他的外文说得比中文好,加上是上海人,说的官话中夹着上海口音和外国语法,让人听起来特别别扭。最神奇的是,陆征祥的说话拖沓是出了名的。比如,袁世凯曾一度提名陆征祥继唐绍仪后出任内阁总理,陆征祥去参议院发表见面演说时,竟然就家常话题和客套话讲了一个小时,让参议员们大跌眼镜,竟然因此没有通过提名。可以想象,日置益遇到这样的对手,既要费力理解,琢磨语句,感觉不对劲的时候又抓不到陆征祥的把柄,不好发作。

对日置益来说,谈判是桩苦差使。对陆征祥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件苦差使。他这是在示弱,是在苦撑待变、以拖待变,实属万般无奈之举。但凡有强大的后盾,外交官是不会在谈判桌上不着边际地拖延的。袁世凯也很无奈,国家贫弱多事,强敌逼上门来。怎么办呢?

袁世凯不能直接拒绝“二十一条”,他必须借助外力来抵抗日本的压力,进而击退日本的侵略。横在他面前的首要障碍是,日本要求“二十一条”谈判秘密进行,绝对保密,不能向外界泄露只言片语。日本政府之前推测袁世凯可能的对策就是中国传统的以夷制夷,借助西方列强的力量遏制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所以他们一开始就提出了“绝密”的谈判要求。

可是在1月19日,日本人自己就在中国办的《顺天时报》刊登了日本公使与袁世凯谈话并提交重要文件的消息。22日,日本《朝日新闻》又印发号外,刊载了日本对华四条要求:一是关东租借期限和南满铁路期限均延至99年;二是德国在山东省的全部利益悉让与日本;三是开放中国最重要的一些地点作为商埠;四是日本在华享有建筑铁路和内河航行之权利。虽然日本政府马上就以“有害两国国交”为由,禁止日文报纸转载和评论此等消息,禁止《朝日新闻》发行号外。然而同日,中文的《亚细亚日报》、英文的《北京日报》均以《日本又向外交部提新要求》为题报道了中日正在进行谈判。此后,零零星星的刊登上,中日新谈判消息的报纸越来越多。消息又是怎么泄露的呢?

消息是袁世凯政府有意泄露的。困守秘密外交的要求无异于作茧自缚,袁世凯自然不会迂腐地遵从日本要求。只有让外人知道了日本的强盗要求,中国才有可能争取到援助、抗击日本。时任袁世凯秘书的顾维钧回忆外交总长每次与日使会晤后,都要化妆去见美国公使芮恩施和英国公使朱尔典,秘密通报谈判内容。北京城里最早获悉“二十一条”谈判的外国人之一芮恩施也回忆说:“中国的一些高级官员几乎每天都来同我就他们的困难进行商谈”,磋商“对付日本提出的这些要求的最好的办法”。《芝加哥日报》、《纽约时报》就从美国驻华公使馆辗转获悉了部分谈判内容,分别在1月25日、27日介绍给了美国舆论。

日本方面见状,借口报纸登载了日本公使与中国外长的谈论内容,消息“系来自北京通讯”,强烈诘责中国方面泄露消息。袁世凯政府自然是矢口否认,并在交涉正式开始的2月2日发出关于严禁外交人员向新闻媒体泄漏消息的通告。

暗地里,袁世凯则采取了进一步行动。2月5日下午,他邀请政治顾问、英国人莫理循来谈话。袁世凯将日本的要求和盘托出。他首先向莫理循介绍了第五号文件的内容。袁世凯特别提到了日本要垄断中国沿海和岛屿;日本有权修造四条从南昌起始的铁路,袁世凯强调造的是日本人的铁路,而不是日本人为中国人建造的铁路;有关合办汉冶萍公司的要求,意味着所有长江流域煤矿、铁矿的开采都受制于日本。这些要求都强烈侵犯了以长江流域为势力范围的英国利益。袁世凯认为日本要控制中国政府,最后说日本公使日置益在谈判过程中态度傲慢,坚持要中国政府全盘接受“二十一条”。

“总统向我保证,决不同意那些条款,即使日军打到新华门也不同意。”曾长期担任《泰晤士报》驻华记者的莫理循意识到巨大的新闻价值,回去后立即整理了一份与袁世凯的谈话的备忘录。他认为,将材料公之于众、让西方对日本施加压力是中国免除日本要求压迫的主要办法。2月9日,莫理循主动与老东家《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端纳联络。第二天,端纳赶来了。莫理循把整理出来的消息给他、托付他在《泰晤士报》上发表。2月11日,《泰晤士报》收到了端纳拍发的长达318个字的电讯。

不想,日本方面早就预料到了袁世凯会走媒体渠道、争取外援,事先让日本驻英大使出面向《泰晤士报》“解释”了日本政府的要求。而西方政府知道中日开始新的秘密谈判后,美、俄、英各国纷纷向日本外务部要求获知具体内容,尤其是日方的条款。日本政府已经选择其中最为平缓的11条以正式文书通知各国(没有一条涉及关键的第五号文件)。由于日本公布的11条要求都是对日本原有权益的必然扩大,并没有直接损害西方列强的在华利益,所以并没有引起西方政府和媒体的关注。于是,2月12日《泰晤士报》只是以《二十一条要求大纲》为题刊发了特稿,谈了东北局势和与英国有关的长江流域的情况,并没有报道日本第五号要求有关内容。虽然莫理循在11日还把消息告诉了美联社驻北京通讯员摩尔,后者转告了美联社,但美联社把摩尔的消息扣了下来,要求告知消息来源,因为摩尔的消息和日本使馆“证实”的消息不符。

清末民初时期,来自中国的消息鱼龙混杂,夹杂着扩大和渲染的成分,所以西方媒体对披露“二十一条”内容的消息持怀疑态度。而对日本公布的“十一条”要求,许多媒体(包括《泰晤士报》)甚至认为是合理的,中国应该接受。

新闻战的第一回合,袁世凯政府出师不利,期望中的列强干预并没有出现。北京政府还“深恐公众舆论默然同意这个受到较少谴责的文本,从而鼓励日本更强硬地迫使中国接受全部要求”。莫理循和端纳等人意识到,日本政府在有目的地蒙蔽世界舆论,于是建议中国政府公布日本要求的全文译本。2月15日,莫理循终于得到了官方拍照复制的“二十一条”全文英文译本。袁世凯终于决定公开日本的要求。

一石激起千层浪,“二十一条”曝光后,各国新闻哗然。列强政府纷纷抗议日本的有意蒙蔽。日本国内部分报刊也表示不满。迫于舆论和国际压力,日本政府不得不在2月底将“二十一条”全文秘密通告了美英法俄各国。不过,它辩称第五号要求是对中国提出的“希望”,目的是增加中日友好。

恼羞成怒的日本政府在2月5日、22日、28日三次由日置益专门提出交涉内容“泄密”的问题,指责中国政府“大用新闻策略”,“如每次会议后外国记者即将内容通告英美”,以致“群言尤杂,人心摇动”。日本要求中国严禁媒体报道中日交涉,甚至要求中国取缔报道相关新闻的报纸。北京政府反复声明“本国政府绝无利用报纸之事”。那么消息是怎么传出去的呢?袁世凯就指责日本自己没有做好保密工作,把内容泄漏给了日本报纸,“致中外报章纷纷注意,时为袒中袒日之论,以惹世界之揣测”!

袁世凯披露日本无理要求的目的达到了,然而期望中的外力援助能够适时到来吗?

借力打力,力从何来呢?袁世凯期望的外力首先是列强的同情和向日本施加压力。日本在列强忙于欧洲厮杀的时候,趁火打劫,想排挤列强、独霸中国,侵犯了各国的既得利益。所以袁世凯对于列强的干预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让顾维钧等人与美英政府保持密切联系。可他也没把所有期望都寄托在列强身上,同时也积极开始对日外交,希望利用日本内部分歧化解中国外交压力,如果能够釜底抽薪,让“二十一条”消失于无形就更好了。为此,袁世凯向日本派出密使,甚至还向日本专家请教日本的政治体制问题,看日本政府是否能独立发动对华战争、天皇能否约束内阁的强硬要求。

袁世凯没有想到的是:消息披露后,国内民众救亡抗日的情绪高涨,成了期望之外的依靠力量。

中日交涉消息一经披露,中国各地一片愤慨之声,国内反日浪潮迭起。上海、北京、天津、杭州各地,商家、学生和华侨各界,一致要求抗日——这在政治纷争的民国初年极少见。十九省将军由冯国璋、段芝贵领衔致电政府,表示强烈反日,“有图破坏中国之完全者,必以死力拒之”;贩夫走卒、挑水卖茶的,闲暇时也聚集在街头巷尾,“聚议中日交涉中之是非及华人如何救国之道,其状亦极迫切”。全国上下“茶坊酒肆公共会集之处皆有华人团坐桌间,攒首聚议最近之谈判消息,并悬拟日本将有何举动,声虽不扬,然颇激昂”。从2月2日到21日,总统府接到数百起有关中日谈判的文书,其中总统府顾问厅21件,洋务处14件,外交部23件;部员以个人名义递呈者117件,巡按使6件,将军43件,道尹30件,县知事200多件,普通百姓递呈者75件。

同类推荐
  • 列夫·托尔斯泰(名人传记丛书)

    列夫·托尔斯泰(名人传记丛书)

    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巨大影响。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本书客观叙述了托尔斯泰辉煌灿烂的一生,他童年时的家庭经历,他致力于农民教育事业的过程,他笔耕不辍的创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走近这位文学巨匠的世界,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思想。
  •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对世界历代一百余位各类名人,包括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君王、领导人。影视歌舞明星……隐秘、经典、曲折、具有代表性的情感历程与影响进行了真实、准确、生动、细致的披露、展示和解读。《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重在揭秘,对这些世界历史上的名人,对于他们在情感等方面的精彩故事,有许多最新的、最近的发现、看法或消息,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认识更真实的他们,他们的期待与追逐,他们的欲望与挣扎……
  • 家世

    家世

    本书从“家风家教之于当下”的视角撰写了中国家族的传奇经历。每一家家教自有特点,如林同济家是要培养专门人才,以适应中国的现代化;宋耀如家是要出伟大人才;卢作孚家是让孩子不要当败家子;黄兴家是无我、笃实;聂云台家有家庭会议……阅读者称,读本书最大的收获是联想到自家、自身,自己要传承什么,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
  •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精选了毕加索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尼采大传

    尼采大传

    法国作家丹尼尔·哈列维,通过对尼采和亲友们的大量往来信件以及亲友们对尼采的回忆进行整理,于1909年创作出了《尼采大传》一书,全书以时间为线索,对尼采自出生到去世的整个生命过程进行了细致而又精准的描述。本书所依据的大多为第一手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是一本较为权威的尼采传记,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听从内心召唤的真正思想者特立独行的一生。
热门推荐
  • 紫晶戒之爱在为你穿越千年

    紫晶戒之爱在为你穿越千年

    意外获得紫晶戒,修炼绝世武功,带着情人来穿越,储存势力闯江湖,谈完恋爱回现代……男女主角魂穿古代,相爱成亲斗小三,灭掉敌人回现代……男主角腹黑、聪明,女主角富有爱心、机智、腹黑
  • 邱少云

    邱少云

    浴火永生,精神长存。《邱少云》讲述了革命烈士邱少云的英勇事迹,主要内容包括家破人亡、世态炎凉、颠沛流离、绝地反抗、光荣参军、军旅生活、忆苦思甜、立志援朝、满目疮痍、死守阵地、殊死搏斗、英勇反击等。
  • 琉璃汐裳

    琉璃汐裳

    三年前,父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改变了伊流川韩夕贝的三年。三年里伊流川满世界的找着她,原以为这一生也就这这样了,不会再碰到自己所心爱的人。没想到手下的人一通电话再次改变了他们的一生。暗处,一个女人的声音:我要摧毁她的意志,让她生不如死。这个疯狂的女人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的人一直在操纵着这一切。
  • 圣者凌天

    圣者凌天

    一个山村走出来的质朴少年楚擎,因为身怀逆天血脉遭受各方势力追杀。曾名震大陆的至尊圣体,如此被世人仇视?全天下都想要我灭亡,我却在逆境中求得圣者之道,天欲亡我,我便逆天!
  • 三界笙歌

    三界笙歌

    武动乾坤,魂念一传万里。妖族和人族同处一个位面,魔族动乱,引动三界,带来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的故事
  • 空楼琴诗

    空楼琴诗

    一个16岁少女经历了宫中的种种残斗,历练成了一个“霸王”。
  • 步步莲华

    步步莲华

    红莲重生之后真的有认真考虑过复仇这件事。她觉得自己的复仇之路应该是披荆斩棘,浴血奋战的。如果没有嘴欠救了那个人的话。结果现在师父为老不尊,师伯阴晴不定,师姑唯恐天下不乱,师兄无斗不欢……复仇之路,愈见渺茫……本文又名《八一八长洲大陆的那些逗比》温馨提示:本文已崩坏为嘲讽吐槽高级黑向,欢迎一起玩梗。更新时间每晚八点。
  • 我遇见的那个他

    我遇见的那个他

    那个人想梦一般的在我心里,但是我又觉得不太真实。有一段时间,他又突然不在;又有一段时间,他又好像天天在我身边。有的时候他就像一个大哥一样,又有时候他又像一个严厉的老师,又有的时候像个体贴的男朋友一样。。。从小就被他照顾,可是又有的时候嫌弃他,像个老妈子一样唠唠叨叨的。本以为会一直被他这样照顾下去的,可是突然发现他的突然离开,让我。。。。。。。
  • 镇杀天下

    镇杀天下

    任你草根变凤凰,我也依然不惧任你天资超等,我也统统镇杀!看我杨影以杀入神,以武称帝!
  • 剑与情歌

    剑与情歌

    这是一个由剑开始的故事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属于剑的时代。承影、湛卢····哪一把能够剑指苍穹。百家争鸣,道、儒、法、兵、墨····又有哪一家能够笑傲天下。诸侯四起,天地肃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秦王嬴政,雄才伟略,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这个天下,究竟属于谁?欢迎来到T.M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