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1700000050

第50章 人震惊的“叛国”案,晚年的孤独与思索(1)

民盟中的“小集团”,令人震惊的“叛国”案

民盟是一个代表中间阶层利益的政治联盟,它内部本来就存在着不少矛盾。1947年10月民盟被迫解散后,沈均儒、章伯均、周新民、邓初民等人在香港秘密活动,于1948年1月召开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三中全会紧急声明》、《三中全会宣言》和《政治报告》。宣布不接受民盟总部被迫发表的“辞职”、“解散总部”及“停止盟员活动”等声明,宣布重新建立民盟领导机构恢复活动;会议决定放弃“中间路线”并对它进行了批判,表示要与中共“密切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这是民盟历史上政治态度和观点发生重大转变的会议,而民盟内部对于这样的政治转变存在着一定分歧;同时,围绕着解散民盟总部的责任,民盟领导内部也存在着一定误会。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资产阶级本身的狭隘性,民盟中央内部罗隆基与章伯均的政治分歧和矛盾也日益突出。罗隆基因感到自己在盟内受到了排挤,开始形成以他为中心的小集团,排挤救国会的沈均儒、史良及第三党的章伯均等人。到1949年秋,这个小集团主要包括:张东荪、曾昭伦、潘光旦、刘王立明、周鲸文、范朴斋、叶笃义等人,经常在刘王立明家、罗隆基家中聚会。张东荪平时都住在城外燕京大学,而一旦进城开会,不便赶回,就住在外交部街1号长子张宗柄家。每当此时,罗隆基等在城里住的民盟领袖便在这里聚会,这里俨然也成了“罗隆基小集团”的活动据点。

张东荪由于与罗隆基、叶笃义等人历史关系,自然也属于这一集团的重要成员,但实际上他的态度是非常消极的,他对盟内的名利也不感兴趣,即使对政府中的名位都无所谓。对此,与他相知甚深的叶笃义说:“罗隆基注视人事安排,而张东荪却不感兴趣。他对政府和国家中的名位都无所谓,而想的是可能变天和第三次世界大战。”

民盟内部“罗隆基小集团”与章伯均等人的矛盾,在1949年底到1950年初召开的民盟一届四中全会时便公开化。

一届四中全会前夕,罗隆基虽然想排斥救国会,但沈均儒在盟内外威信很高,罗只好将矛头对准了章伯均。对于当时的矛盾,四十多年后,楚图南回忆说:“当时民盟内也确有一些争论,而且对某些问题,特别是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责任,以及有些民盟领导人想走中间路线的政治倾向问题,意见相当不一致。此外,罗隆基当时还力图在民盟领导层中排斥救国会的同志。”这样,在民盟一届四中全会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当时一批盟内一些领导,如刘王立明等都想撂挑子。“由于对这些问题争论得十分激烈,这当然会引起中共领导的关心。当时李维汉同志,特别是周恩来同志对民盟内部出现的意见分歧十分重视,”他们出面调解章伯均与罗隆基的矛盾。12月中旬,周恩来陪毛赴苏前夕,罗隆基和张东荪请周恩来“在中南海办公地点约集民盟领导人谈盟内团结问题”。由于有人从中挑拨,张东荪与罗隆基却没有到会。周恩来对张东荪和罗隆基进行了严肃批评,并表示:“你们的团结问题解决不好,我出国都不放心”。

除了周恩来曾对罗隆基做了规劝外,毛泽东还在他第一次访问苏联临行的前夕,邀请参加民盟四中全会的负责同志谈话。据楚图南回忆:“毛主席在谈话中十分幽默,很有风趣地讲了《三国演义》上古城会的故事。毛主席微笑着说,当时在古城的三弟张飞,看见从敌人营垒回来的二哥关羽,对他提出种种疑问,是张飞有警惕性的表现,是完全正确的。但关羽一旦斩了蔡阳,有行动表示了与敌人划清了界限,张飞于是向关羽开门迎接,又兄弟团结共同对敌。毛主席就是用这样通俗的故事,化解了民盟内部的争论。”

由于中共的调解,民盟一届四中全会很快转变为到对罗隆基亲美路线的批评上。在新成立的民盟中央机构中,张澜为主席,沈均儒为副主席,张东荪与章伯钧、罗隆基、黄炎培、马叙论、史良、彭泽民、周新民等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民盟实现了以张澜、沈钧儒为核心的团结,内部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

1951年后,先是反苏的刘王立明受到批判,接着张东荪“勾结美国特务叛国事件”揭发出来。这样,以罗隆基、张东荪为首的民盟内部小集团便无形中瓦解了。

张东荪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后,然想保持其独立的思想和自由。为了工作方便,中央专门政府决定给他一些较优厚的待遇,他基本上拒绝了。他坚决表示不再担任其它行政职务,但仍然保留燕京大学教授;他仍住在城外燕京大学朗润园178号,不搬进中南海居住;考虑到既要在燕京大学上课,又要经常参加在城内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他同意中央给配备小车和司机,但拒绝中央派给他的秘书和警卫人员。所以,有一次毛泽东宴请张东荪和张溪若,又劝他们说:“中南海里盖了房子,是不是搬进来住?”二人均辞谢。毛泽东开玩笑说:“你们是要自力更生呀。”

建国初年,民盟与其它民主党派走上了与中共合作、共同建设新中国的道路。而张东荪的思想却逐步消极起来,他不满意民盟内一些人对中共的亲近态度,经常私下里发些牢骚,认为国家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还很不民主和不自由。1951年7月中共建党30周年大庆时,民主党派的领袖们都欢欣鼓舞地在报上发表一些回忆和庆祝文章。而张东荪解放后从来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此时更是拒绝写这种“庆贺”性的官样文章。叶笃义劝他在这个机会写一篇,表示自己对中共拥护的态度。但张东荪声称要保持自己的“沉默的自由”。他又说:“燕京大学里骂司徒雷登的所有东西,司徒雷登都会知道的。”在叶笃义的再三相劝下,他才勉强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四句七言打油诗来搪塞:“卅年艰苦忆长征,抗暴援邻举世惊;今日万方齐颂祷,献辞我亦为苍生。”

但无论如何消极,张东荪在内政方针上与中共并没有很大的矛盾。而他与中共的最大分歧,就在于根本不赞同中共执行的“一边倒”外交方针。

建国后的张东荪,主要关注的是国际上美苏冲突及对中国的影响问题。由于他具有强烈的“亲美”和“恐美”思想,所以极力避免中国与美国直接对抗。中国与苏联结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并以和平相号召,但张东荪仍却认为事实只会导致中国与美国的对抗,引起战争。他认为,世界大战一旦爆发,世界大半毁灭,人类前途极为危险,中国受到的灾难更大。根据他的分析,世界大战结果可能有三:一是苏联、中国等和平阵营全胜,张东荪认为此种可能性很小;二是帝国主义阵营全胜,这是张东荪所害怕的,但这种可能性也不大,因为苏联的力量也相当强大;三是两败俱伤,这是最有可能的。所以,他始终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反美亲苏、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自1949年初与毛泽东因为“一边倒”问题发生争论以来,张东荪已经感到不可能说服中共改变外交方针,便本着其一惯坚持的中间路线思路,企图冒险向美国方面表示,中国并不想与美国对抗,希望美国不要将战火烧到中国来。张东荪认为,假如真的如此,张东荪等中间人士或许有活动的余地,他所倡导的“中间路线”也有复活的希望。如果能与美国先拉上关系,劝说美国不要进攻中国,这是对中国有利的;万一不幸中国与美国发生冲突,则张东荪还可以保持中立立场,以“调人”资格调解中共政权与美国政府的关系。正是靠着这种调和立场和主张,他在和平解放北平过程中立了大功,为什么就不能在国际上再次运用,调解中美关系呢?假如不幸而成功了,这岂非是自己晚年政治上的一大成就?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东荪与碰到了与美国方面有联系的王志奇,希望通过王志奇来建立与美国的联系。

在抗战时期,张东荪曾与他的学生姚克殷同坐监狱,姚介绍一个叫王志奇的给张东荪,说王与苏联方面有关系,可以合作。1945年张东荪所办的《正报》,就是由他出资。《正报》被迫停刊后,两人便很少见面。后来王来看望张东荪时说,自己本和苏联方面有关系,但现在又与美国方面也取得了联系。大概在此时,王志奇又秘密做了美国特务。北平解放后,王在天津成立了一个进出口公司。1950年初,他从天津来告诉张东荪:美国决心打第三次大战,并正在进行计划。张东荪听后,认为自己对世界形势的分析是正确的,惧怕世界大战果真要起来了,便对他说,“我想多知道一些,以后如有重大的消息,你能不能告诉我一些呢?”随后,王又向张东荪强调:仗是绝对打了,美帝正在加紧准备,半年后随时可以发动。张东荪听后,感到世界大战必起,战争一起,中国便是牺牲品。这样,张东荪从其一贯坚持的中间道路立场出发,便想充当调解中共政权与美国冲突的中间人。他对王说:“能不能把一个意见传达给美国,就是打起仗来千万不要打中国,留着中国,且看将来。”王志奇表示同意。

这样,张东荪以后又与王志奇会过几次面。张东荪曾问他是不是已经将自己的话传达给美国国务院,而王只回答保证传达到。这样,张东荪便很轻易地相信了王志奇,也引起了他的在外交上走“中间路线”的政治希望。当王志奇问民主人士的态度如何时,张东荪为自抬身价,也想让王知道自己的神通广大、有前途,便拿出一个政协名单给他,其中可以与张东荪合作的若干人用笔勾出。有一次谈到国家建设,张东荪说:“在国家预算的收入总数中,工商税占百分之三十几,你们的商业还有前途。农业税占百分之四十几,可见国营企业还不行。”

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与美国特务接触本身就是不允许的;而张东荪却幻想依靠他作为媒介,打开与美国的联系,为将来自己再次充当“调人”来缓解美苏关系,化解中国与美国的冲突,现在看来是何等的幼稚与可笑。数十年来一直没有直接干政治的张东荪,即使再没有行政经验,也会明白,他所讲的这些情况在当时应该是国家的机密,它出自一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之口,可能会被王志奇收集起来,作为情报送给美国的。但张东荪在调和美国与中国关系、避免中国受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灾难的思想指导下,看来并没有想这么多。他根本就不认为自己的活动是“叛国”,更不会认为自己是“美国特务”。后来,张东荪因这些罪证被指控为“叛国”、“美国特务”时,虽然他对自己表示对无意中泄露国家机密负责任,并请求处分,但却从不承认自己真的叛国,更不承认自己充当美国特务。

1950年7月,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国际形势正如张东荪所预料的那样严重起来。中国也在酝酿出兵参战问题。张东荪坚决反对中国参战,并表示要力劝毛泽东放弃这种打算。对此,叶笃义回忆说:“1950年8月里,美帝发动侵朝战争之后,我偶尔一次看到梁漱溟,梁对我说,‘东荪先生准备面见毛主席,在外交上有所进言。’我马上跑到张东荪那里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现在还不准备去见他,等到大战打起来以后,打一个时期打不下去的时候,我才去说。’他的这个所谓‘进言’,就是建议放弃‘一面倒’的外交方针。我当时极力阻止他,我说那是绝对不能谈的。”这说明,在新中国的外交方针问题上,张东荪与中共之间产生了巨大分歧。当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援助朝鲜,直接与美国对抗时,张东荪感到此时没有调解中美关系的希望,便劝王志奇:“时局紧了,我劝你离开此地,从此不再干这种事,还是只在政治方面努力,设法使美国不毁灭中国,则我们大家都有前途。”这样,王志奇便离开北京到香港去了。张东荪感觉到王可能是个骗子,此后,便断绝了与他的联系。

然而,张东荪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与王志奇这几次谈话,不仅没有达到利用王打开与美国关系的目的,反而被王利用:王将张东荪的话作为难得的“情报”,提供给美国。这些此后给张东荪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1952年1月,全国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对官僚主义运动,北京各高校也展开了思想改造运动。作为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民主同盟中央政治局委员,张东荪参加了在燕京大学的思想改造活动。当时,燕京大学重点批判的对象,是校长陆志韦、宗教学院院长赵紫宸和哲学系主任张东荪。

对于这场运动,张东荪开始便存在着一个错误认识:他从旧民主的观点,对于检讨很有反感,以为这是中共控制思想、破坏人权的运动。所以,他对运动采取了消极抵抗的态度,也有蒙混过关的想法。2月8日,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师生大会上,张东荪开始作第一次公开检讨,一方面检讨了建国前自己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同时也讲了自己与中共的合作关系。检讨后,便有人指责他检讨不老实,企图欺骗群众,向他提出了许多意见。这样,张东荪被迫在燕京全校师生大会上,又作第二次、第三次公开检讨,检讨的内容主要是历史上反苏、反共、反马克思主义的事实与思想动机;亲美思想及抗战时期在北平与日伪、解放战争时期与司徒雷登的关系;同时也讲述了自己支持革命、与中共联系的事实,但每次检讨后,他的态度都被指责为不老实、不诚恳,批评他隐瞒了自己反革命活动。

民盟燕京大学分部将张东荪的历史问题定为“一亲四反”,即亲美,反苏、反共、反人民、反马列主义,结论是封建买办、投机的政客。他们收集许多张东荪在解放前及建国后思想上、经济上、行动上的历史材料,如他给人题书面引用西方一位作家的话“如果在共产主义与绞刑之间,叫我有所选择,我宁愿选择绞刑”之类,并在《燕京校刊》出版专号,公布于众,供人们批判时参考。

在这种情况下,民盟燕京大学区分部委员会决定:通告全盟揭发张的罪行,并与其进行斗争。随后,北京市支部、燕京大学区分部全体盟员,致函北京市支部,转报总部,要求撤销张东荪一切职务,并责令其认真反省,向人民低头认罪。1952年4月,张东荪致函张澜和沈均儒,表示自己已经在检讨思想问题,如果群众不满意,愿意再作一次更深刻的交代。随后,张东荪在张澜家与沈均儒、章伯均及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及徐冰等人进行了一次谈话。张东荪表示深自悔悟,认为燕大发表材料也有不是事实,如单独见魏德迈等。沈均儒同意张东荪请假反省。这样,民盟中央召开第25次中央常委会议,决定停止张东荪盟内一切职务,认真反省,彻底检讨问题。

同类推荐
  • 人生当自强

    人生当自强

    本书是五年前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生当自强》的第二辑。由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在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征集优秀中职毕业生的事迹,组织评选出“职教之星”,并将每位获得“职教之星”称号毕业生的创业与奋斗故事编写成案例。本书就是“职教之星”毕业生创业案例的汇编。
  • 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浙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95年5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原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更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江泽民主席为之题写了馆名。2011年,上海交大也建成钱学森图书馆。同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钱学森》由童苏平、邢娓娓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
  • 裴艳玲传

    裴艳玲传

    她是裴艳玲,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五岁登台、九岁挑梁、十三岁唱红。她转艺多师,戏路宽广,文武皆备,唱、念、做、打俱佳,京、梆、昆、乱不挡。娇娇女儿身,却擅演一身正气、铁骨铮铮的血性男儿。高亢嘹亮的嗓音,行云流水的行腔,干净利落的动作令人拍案叫绝。有人说,梅兰芳演女人演得最好,而裴艳玲,演男人演得最好!如果你知道梅兰芳,那你同样应该知道裴艳玲。她与共和国共同经历了梨园的风雨飘摇,她悲欣交集的多半生亦歌亦泣。尽管传统艺术的式微和京剧的沦落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有裴艳玲在,有裴艳玲这样一代卓越的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就有继续顶天立地地留存人间。她,注定是一个传奇。
  •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秦始皇传

    秦始皇传

    对于嬴政的一生,后人又是如何评价,此时躺在皇陵的嬴政已经一无所知了。而只有本书的作者还以曲折的文笔演绎着他的一生,与他有关的谜一般的一切!
热门推荐
  • 无限聊斋

    无限聊斋

    陷入聊斋世界,方石无法挣脱这场可怕的梦魇束缚。一个个凶险万分,暗藏杀机的聊斋故事接连上演,他如何才能解脱?
  • 末世之外星人

    末世之外星人

    当丧尸病毒被投放到三十世纪科技极度发达的人类社会,人们依然束手无策;当末日的恐怖只是一个外星人一场策划好的精准到连救世主也一并设计好的复仇游戏;当机器人再次掀起生存革命,将整个地球的局势划割为三方势力的对峙——哪里,才是人类未来的出路?又究竟哪一方才是真正的外星人?
  • 想了一下就真了

    想了一下就真了

    闭上眼就会陷入另一个人世界。魑魅,妖魔,精怪都会成为梦里的主角。看着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爱情他们的痛苦…每一个女人都那么执着,哪怕遍体鳞伤,哪怕最后得到的是不好的结局。她们却从未后悔过,活着不过是为了得到和失去,既然她们不想失去,必定要花更多的代价去得到。关于这些女人的故事,痛心或是许必不可少的…
  • 都市无敌仙尊

    都市无敌仙尊

    莫云,曾经仙界最强的雷云战尊,叱咤仙界,所向无敌。未曾想,在一次修炼时被人偷袭,重生到一个胆小怕事,性格懦弱的私生子身上。“骚年,就让本尊纠正你错误的人生吧!”无敌仙尊驰骋都市,重启牛逼闪闪的人生!财富手中握,美人怀里揉,敌人脚下踩!“待本尊重回仙界,搅你个天翻地覆!”
  • 大秦谋略

    大秦谋略

    月下灯客所著的《大秦谋略》是一部历史小说,还原真实的战国。韩赵魏楚燕齐七国是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排除了周王室,这七国统治着华夏大地大部分的土地,虽然还有一些如卫国、陈国这样的小诸侯国,但是却无法与这七颗璀璨的明珠相比。本书以战国时期为背景,写那时候的人物与战国故事,让读者更好地学习那段时期的历史。
  • 绝色狂妃狠倾城

    绝色狂妃狠倾城

    流水葬落花,更凭添牵挂。粉面含笑微不露,嘴角衔颗相思泪。一朝穿越,竟变成废物,崛起之路正慢慢向她走来。一切都很美好,她是冥神,他是魔君他们一心杀敌,就在那一战,他负伤,消失,渺无音讯,相传,他带着一个女子走了。十年之后,他又重现她身旁然而,她带着她的哥哥径直从他的身边走过————————————————“既然你走了,为什么还要回来折磨我?你知道我有多心痛吗!莫要再说多余的,你现在立马走开,我不想再见你!”他的难言之隐又是什么?——————————————一滴泪,从他们的眼角滴落他们谁都放不下谁!
  • 青蛙鱼

    青蛙鱼

    我理想中的鱼,非常怪异,上身是鱼,下身是蛤蟆。既能在水中漫游,又能在陆地生存的两栖动物,是蝗虫的克星。然而,青蛙鱼在蛤蟆湖遭到非议,甚至是追杀,以黄头顶为首的鱼家族,竟然不承认他们是鱼。一旦庄稼遭到了蝗虫袭击,他们忍辱负重,欲血奋战,打退以黄霸天为首的蝗虫进攻,保护了湖畔庄稼,立下赫赫战功。千年不遇的干旱,湖水趋于干涸,青蛙鱼舍小家顾大家,把老祖宗留下的食物,分给湖中的鱼儿。
  • 斩灭青天

    斩灭青天

    这是一片神话世界,这里有生而强大,毁天灭地的神魔。有不堕轮回的恶兽,有以十万年为春,十万年为秋的神树,更有神石孕育的妖猴,天地都能搅得地覆天翻。少年得到地藏传承,六道梵眸掌握地府轮回,地藏本愿经度化厉鬼,从厉鬼那里得以报酬,最强的功法道术,神兽的强大体质,毁天灭地的神通……都能通过度化厉鬼得到,黑暗中他征服无边地府,阳光下他带着一手创立的铁血兄弟会君临世间。当站在天地之巅,少年嘶声大吼:“挥刀斩青天,江山此夜寂。吴名李青寂!”
  • 巴盐淖尔湖

    巴盐淖尔湖

    《巴盐淖尔湖》是继发表多篇中短篇小说之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深沉而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画卷,一个展示的真实的自然与一个不展示的幻化的自然互为映衬,互为呼应,时而相悖相离,时而相即相融,从两个不同层面演绎出一个纷繁复杂而又变幻莫测的世界。小说既不掩饰生活中的龌龊,又发掘了现实社会中许多闪光的东西,同时又真诚地向读者敞开心扉,倾诉追求生命真谛的梦想。这样的追求无论是否值得肯定,但这种不倦的探索精神至少反映了当代某一社会群体的思想境界。
  • 春秋传奇故亊

    春秋传奇故亊

    有一个朝代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无论是文化还是道德,无论是治国还是军事-----这就是春秋。本文将以戏谑的笔法将你带回到那段众说风云,乱世而有趣的上古年代。春秋离我们久远,然而,它留给我们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所蕴藏的不可抹去的基因,后世的汉文明永远有着春秋时的影子,而这种抹不去的基因在我们今天的文化中,无时不在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