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道德败坏,纲纪废弛,从长时段的历史来看,是晚清政治颓败的演变结果,平心而论,风气转移,固然难以委诸一人,风气败坏,恐也非一人造孽。在袁的父辈一代人中,还有一大批以天下为己任、勤恳为国的士大夫官员,但到李鸿章就已经不免“公私兼顾”了,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时收受俄国上百万卢布贿赂,已有铁证。袁世凯当政,金钱开道,“承其余绪”,但收钱“卖国”的事,现在还没有史料支持。相反,有很多材料可证明,袁世凯在对外交涉中,为维护国家利益,不惜得罪同僚。如兴办启新洋灰公司(水泥厂)时,鉴于开滦煤矿为中英合办,侵害中国权益甚多,袁世凯力主可以借重德国人技术,购置德国机器,但绝对不许德国人入股。当时的两江总督周馥说情,袁也婉拒。有的学者论及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说“恶政是一面筛子”,将清官筛掉,贪官留下,此言极有见地,但此种情况,也是世易时移的结果。袁世凯就是经过这“筛子”千淘万选留下的“精华”,他不遵循这样的筛选规则,在晚清的政局中就不可能矗登高位。但袁世凯绝对不是一个爱钱的人。他几十年高官大宦的仕途经历中,并没有积攒巨额钱财(李鸿章、盛宣怀却在官宦生涯中积累下富可敌国的家财),死时竟然连丧事还要故旧和手下捐钱才能打点得风光一点。
他花钱如流水,气派雄阔,手面豪华,但都是为了结交笼络部下同僚和上级,自己并不怎么醉心于奢靡挥霍。
钱和刀,就是恩威并重。但要真正做到这一条,则非得有天赋不行。
恩从何来,威又何恃?还不都得靠着点天生的威仪和手腕?袁世凯五短身材,圆颅圆脸,腿短身长,实在谈不上仪表堂堂,但他双目炯炯有神,精光四射,尤其发怒的时候,虎目圆睁,的确有让人肝胆俱裂的气派。但他很少发怒,平时一脸威严,不苟言笑,纵是笑了,那笑容也是转瞬即逝,绝不会有袅袅余波。加上中年以后开始蓄起两撇大胡须(据说是学德皇做派),有事没事往两边抚溜着这两抹“虎须”,坐在椅子沙发上,从来都是背直腰挺,双腿叉开,作骑马姿势,像足了关云长夜读春秋时的那一副做派。所以无论是行止还是言谈,袁世凯的确是威严不可轻犯的姿态。
对他看中的人才,除了市恩示好,袁世凯也使出流氓手段。他就是用无赖手段逼迫熊希龄当上总理的。
民国初年,自唐绍仪去职之后,袁世凯揽权越来越厉害,赵秉钧因宋教仁案辞职后,谁都不愿当总理了,因为这总理难当。袁想请张謇出山,张謇极力推荐财政专家熊希龄,但熊也不愿趟这浑水,坚辞不就。袁这时候声称要组成天下第一的“人才内阁”,对熊是势在必得。熊希龄当时在热河都统任内,管着承德避暑山庄这一藏宝之地。那时候对文物管理不是很严格,避暑山庄的管理人员往往拿山庄里的零碎文物做晋升之资贿赂上级,熊希龄视察避暑山庄的时候,大概不免从中拿了几件文物。袁世凯算准熊在这事上面不会一尘不染,所以特派人去避暑山庄秘密调查,将熊中饱的文物造册上报。于是袁再请熊到京来“叙旧”。会见时,“恰巧”有重要外宾来见,所以袁世凯请熊希龄暂避里间办公室,熊希龄进去就看到桌上随意摊开的文件,参劾他“贪污文物”的密报赫然在目!这一下,熊惊惶失色,手足无措。不一会儿,袁进来拍着他的肩膀,温勉有加,若无其事地和他商谈组阁的事,熊如坐针毡,汗如泉涌。左思右想,不得不从,不然,一生名节就毁了。用吴稚晖讽刺汪精卫投日的话来说,“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这么个向有令名的大人物居然小偷小摸,说出去太丢人。这人丢不起。此后,袁世凯就是拿着这把柄挟制熊希龄解散了国民党,解散了国会。
上世纪初美国芝加哥黑手党首领艾尔·卡朋有句名言:“一句好话加上一把枪,比单用一句好话顶用得多。”袁世凯的“钱与刀”之论,和西奥多·罗斯福总统(1858 -1919年,和袁世凯同一时代)著名的“胡萝卜加大棒”说,讲的都是一个道理。政治中总是有共通的人性,因而有共通的规律。人或怀德,或畏威,或兼而有之。既不怀德,又不畏威,这样的人,只好去当帝王或领袖了。
5.真与假袁世凯对于自己手下的人,除了恩宠、威压之外,贯穿始终的还是权术。
《容庵弟子记》中记袁世凯在朝鲜治军时的智计:“有营役入民家食鸦片者,公执而诛之。诸役纠五百余人,咸称有瘾罢工,请资遗内渡,将见公,公戒卫卒多备刀索,至则缚而诛之,诸役旋散去。吴公闻之谓公曰:果能尽杀之乎?公曰,惟田横之徒能同死,乌可律诸役,示怯必来,示威必散,果来,拟尽缚之,按名讯问,认瘾者立诛,不认者释之,不过戮一二人,余皆不必认矣。吴公叹服曰:真应变良材也。”因为他对这些人的心理摸得熟透,知道他们的弱点,所以他能利用他们的弱点震慑之。
庚子事变之后,宫中器物陈设大多被毁,袁世凯陛见的时候,慈禧太后念念不忘的就是这事,要他赶紧筹款来置办宫中物品。袁世凯当时也是财困民穷,因为庚子赔款直隶摊到的份额是各省中第二多的。但他硬着头皮答应下来,这正是讨好那拉氏的好机会。回到直隶,库中实在无钱,他就召集藩、臬、司、道等官前来商议,说是要暂时借用一下他们的私人款项垫办,以后再陆续归还,这些人当然一个个哭穷。袁世凯一时作罢,但他不动声色地派人去天津票号里,想办法把这些人的存款数目全套了出来,一共约有一百余万两。过两天,袁世凯把原班人马再召集起来,和他们说了大致经过,然后说:“这些票号的掌柜太可恶,竟敢冒用诸公名义来招摇撞骗。为了惩戒这些混蛋,我已经把这些冒名顶替的存款暂时借用了。”
说罢抚须,看着那些面面相觑的官员,止不住的得意。
袁世凯利用然后抛弃熊希龄一事,更可见袁世凯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的表演天才。解散国民党之后,熊希龄内阁的利用价值已无,袁就图谋换个更好使唤的人。某天,袁约总统府秘书长张国淦谈话,希望张国淦去劝熊希龄辞职,理由是“(国务院)只说话不做事,财政更无办法,总理应该辞职。或他先辞财政总长,再辞总理一职。你与总理是旧交,可以去劝说他一下。我不是强迫他下台,是他办不了!”张国淦推脱道:“这等大事,如何轮得到我这局外人来置喙?”话未落音,国务院陈秘书长来了,袁不经意地问,“这些天总理都办了些什么事?”秘书长说,总理颇有退意。
此时,袁居然作张皇不安状,连忙说,“总理如何能退?我意中无别人,总理务要安心办事。”一旁的张国淦只觉毛骨悚然。袁想推倒熊内阁,但决不想给人一个他抛弃熊内阁的看法,而希望别人以为是熊希龄自己做不下去了。
袁世凯就是靠着这等神出鬼没的权术,将周围的人摆布得服服帖帖。
他实际上不知不觉玩弄手段已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这种手法使得多了,他周围的人每天不免战战兢兢,人人自危,只好看在金钱、权势的诱惑上去跟随他,对他的厉害越来越怕,对他的感情就日渐消融了。
他的爱将冯国璋就是被袁世凯的权术耍得害怕了,不敢再跟他玩下去。
冯国璋是不赞成袁世凯称帝的。1915年5月,他特意从南京到北京来探问袁是否有称帝的意思。袁世凯一眼看穿冯的来意不善,整肃面容说:
“华甫(冯国璋字),你我共事多年,情同一家,我不妨向你讲明我的心思。我决没有做皇帝的打算。我袁家向来没有活过六十的人,我今年已经五十八,即便做皇帝,还能做几年?何况我现在的权力、荣耀比皇帝还大。
做皇帝无非是为子孙打算,但是你看,我大儿子是个瘸子,二儿子是个名士,整天与一帮荒唐文人混在一起,三儿子是个土匪样的,不通时务。其余的子孙这样小,有谁能当此重任?你尽管放心,我不当皇帝!”可是,袁世凯当晚回内室,气咻咻连声说:“冯华甫岂有此理!冯华甫岂有此理!”
心中对冯的逼问愤恨不已。他大概以为自己待冯不薄,他怎么不帮自己做皇帝,反而劝自己不做皇帝呢?冯国璋倒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回去就向报界谈话,说众人对于袁帝制一事皆是误解。
可是后来帝制风声越传越紧,冯又不放心了,他力邀梁启超一起去新华宫探问兼劝说袁世凯。冯对梁说:“我辩说之辞远不如你,你的实力不如我,一定要你我同去,你反复开导,我隐示以实力为后盾,这样恐怕千钧一发的危机可以得免!”梁启超正求之不得,于是花一天一夜功夫,秘密起草了谏说的纲要,绞尽脑汁想出来总有几十条,凡是还算一个理由的都列上了。等到二人联袂到了新华宫,袁世凯听到二人到了,喜于颜色。
酒过三巡,梁正要起立陈说自己的“谏说大纲”,袁世凯摆摆手笑着说:
“二公此来之意,我非常了解,是想谏我不要做皇帝。”顿了一顿,“我反问二公,袁某欲做皇帝的话,究竟是想做一代皇帝而后绝种呢,还是想做万代皇帝而绵延无穷?” 梁启超和冯国璋都愣在那里,接不上话来。袁世凯又笑着说:“除非傻瓜,自然要做万代天子!”说完,面上忽有戚色,喟然长叹一声说:“我有豚犬(指子女)二十余人,我将他们尽数喊出来,列于二公面前,任公(梁启超),你最善知人,我就托任公代我选择一子,可以继立为皇帝的,可以不败我帝业,不致连累掘我祖坟的——任公,等你选出来后,我再决定称帝。这样的话,或许可以称帝两代!”梁启超与冯国璋四目相对,嗒然若丧,怀中千言万语,竟一字都说不出。这时候袁世凯诸子环立在侧侍宴,小的还要奶妈抱着。袁世凯忽然变悲痛之色,说:“我这些儿子,没有一个象我的,没有一个不是庸懦纨绔,然而哪个父亲不疼爱儿子,我虽然怒他们不争气,然而还是不愿因我造孽害得他们以后给别人做鱼烹杀啊!我百年之后,敬托您二位好好护持他们!”袁世凯都说出“托孤”的话了,梁启超和冯国璋还有什么好说的?到他们辞出的时候,连“帝制”一词都没有说出口。
可是几个月之后,袁世凯竟然宣布接受帝制了。闻得这一消息,冯国璋内心羞怒交加:自己枉为一世英雄,被袁世凯耍得团团转还蒙在鼓里!
而且以袁之为人,既然对自己这样讳莫如深,一旦帝制成功,自己恐怕难以立足。所以对袁再也没有亲近敬爱之心,只有憎恶、害怕之感了。袁世凯称帝,竟先把自己赖以成事的左膀右臂冯国璋、段祺瑞都得罪了,他怎么能够成功呢?
古书记:吴王阖闾使干将铸剑,铁汁不下。干将妻莫邪问计,干将曰:“先师欧冶子铸剑,曾以女子配炉神,即得。”莫邪闻言即投入炉中,铁汁出,铸成雌雄两剑,雄为干将,雌为莫邪。 权力就是一把剑,权力越大,则剑锋越利。袁世凯手握天下权柄,他耍权弄权的技艺,已达炉火纯青的境地,当最终他无力自制,无力再挥舞这锋利宝剑的时候,他自己就不得不为这权力之剑殉葬。
4747北洋新军手枪和大刀的单兵武器搭配。
北洋军身兼新与旧两重性,新在武器装备、操练方式和战略战术,旧在兵员思想上,士兵来源多为贫苦农民子弟,老实憨厚,服从权威,易于用金钱笼络,且不会像武昌新军那样,受民权思想影响,使袁世凯在军中树立了极高的权威,军中甚至摆设其长生牌位,每日供奉。与曾国藩招募湘军多使用子弟兵相比,北洋新军更加落后,但极易统领。这是袁世凯的统兵之道,而在操练方式上则借鉴德日等国,治军严整,所以这支袁氏私家军,能打但是不会叛。
可以说袁世凯是北洋系历来统兵最高明的,这支军队是他问鼎民国的后盾和资本。
北洋军操练场景485049515249▲49时任外交次长的曹汝霖,50为外交总长陆徵祥,51为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底图为日置益递交给袁世凯的“二十一条”原本,跟原本相比,可以说,袁签订的“二十一条”已经是洁本了,但是历史往往就如这一张张脸孔,人们只看到死板的一面,却往往忽视了真性情的一面。
52“二十一条”签订现场。1915年5月25日,“二十一条”签订,左起为北洋政府外交次长曹汝霖,外交总长陆徵祥,秘书施履本;日方人员包括参赞小幡酉吉,驻华公使日置益,书记官参赞高尾。当历史定格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在这张合影背后交杂着多少针锋相对和国恨家仇,而后人却只给这张合影赋予一个意义,那就是——丧权辱国。
53最终签订的“二十一条”文本,54袁世凯批准二十一条的文书。“二十一条”成为袁世凯政府最大的污点之一,在外交上遭遇重大挫折,然而,这只是权力这柄利刃在袁世凯身上切下的一道伤痕而已,权力之锋所及,不仅有毁和誉,更会有血与火。
535455赵秉钧,56熊希龄,57张国淦,58杨以德,59徐世昌,60唐绍仪。
袁世凯精于政治,更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袁世凯一生都在不断地发掘人才,巩固幕府。在朝鲜有唐绍仪等归国留学生辅佑,在天津,有赵秉钧、杨以德、徐世昌、詹天佑这类出色人才,在总统位上,他更懂得了笼络熊希龄、张国淦等各方人才,为己所用。这些人在今天看来,无论哪一个,都是实实在在的干才。
60595857565561京张铁路通车典礼62詹天佑63646563黄远庸,64张振武,65宋教仁遇刺后的照片。
关于这几起人命事件,黄兴曾以一副挽联“破了案”: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政治的刀锋上永远血迹斑斑,受伤的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对手,权力之锋不认亲,黄远庸案就是一个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