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狼跑到牧羊人的农场,想逮一只小羊来吃,牧羊人的猎犬追了过来,这只猎犬非常高大凶猛,狼见打不过也跑不掉,便趴在地上流着眼泪哀求,发誓它再也不会来打这些羊的主意。猎狗听了它的话语,看了它的眼泪,感到非常不忍,便放了这只狼,想不到这只狼在猎犬回身的时候,纵身咬住了猎犬的脖子,幸亏主人及时赶来,才救了猎犬一命,但猎犬流了很多血,它伤心地说:“我原不应该被狼的话感动的!”
一个人的恶行也许会因为“妇人之仁”获得宽恕,但有时“妇人之仁”不但没有感动他,反而让他有另外的机会犯下更多恶行,对别人造成更多的伤害。有时“妇人之仁”会成为一个人的弱点,成为人人想利用的目标,在眼泪、温情、请求、孩子似的无辜与可怜之下,抱有“妇人之仁”的人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攻打郑国,作为郑国盟国的楚国当然不会袖手旁观,楚王派成得臣为大将,斗勃为副将向宋国杀去。
宋襄公与司马子鱼紧急研究对策,司马子鱼问宋襄公靠什么取胜,宋襄公回答说:“楚国虽然兵甲不足,但仁义有余。从前武王只有三千猛士,却战胜了殷纣王的上万军队,靠的完全是仁义。”
于是,宋襄公在战书的末尾批上十一月初一,双方在泓阳交战,又命令制作一面大旗插在大车上,旗上写着“仁义”二个大字。司马子鱼暗暗叫苦不迭,私下里说:“战争本来就是谋略运用与厮杀,如今却说仁义,我不知道我们国君的仁义在什么地方?上天夺去了主君的灵魂,我认为已经很危险了!我们一定要小心行事,不使国家灭亡就万幸了。”
楚军成得臣在泓水北岸驻扎,大将斗勃请令说:“我军应五更时渡河,以防宋兵布好战阵攻击我军。”成得臣一笑说:“宋襄公做事迂腐至极,一点也不懂兵法。我军早渡河早交战,晚渡河晚交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天亮以后,楚军才陆续开始渡河。司马子鱼请宋襄公下令出击,并说:“楚军在天亮才渡河,过于轻敌。我们应该乘他们没渡完,冲上前去厮杀,以我们全军攻击他们的部分,如果让他们全部渡过河来,楚兵多我军少,恐怕不能得胜,您看怎样?”宋襄公指着那面“仁义”大旗说:“你看见‘仁义’二个字了吗?我堂堂仁义之师,岂有趁敌军渡一半而出击的道理?”司马子鱼又暗暗叫苦。一会儿功夫,楚兵全都渡过了河。成得臣戴着精美的帽子,上面扎着玉缨,上身绣袍,外着软甲,腰挂雕弓,手执长鞭,指挥士兵东西布阵,气宇轩昂,旁若无人。司马子鱼又对宋襄公说:“楚军正在布阵尚未形成队列,现在立即击鼓进攻,楚军一定会大乱。”宋襄公往他脸上吐了一口唾沫呵斥道:“呸!你贪图一次冲锋获得的小利,就不怕不配千秋万代的仁义之名吗?我堂堂仁义之师,岂有趁敌人没列成阵就进攻的道理?”司马子鱼只能再次暗暗叫苦。楚兵摆好阵势,只见人强马壮,漫山遍野,宋军人人面带惧色。此时,宋襄公才下令击鼓,楚军中也响起战鼓声,宋襄公自己举着长矛和护卫的官兵催马向楚阵冲来。
成得臣见宋兵来攻,暗自传下号令,打开阵门,只放宋襄公一阵车马进阵。经过一阵冲杀,宋军大败,那面“仁义”大旗也被楚军夺走。宋襄公身上受了许多伤,右腿中箭,折断了膝中之箭,已站不起身来。幸好司马子鱼赶来,把他扶到自己车上,并且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前面,奋勇向外冲出。等到冲出楚阵,护卫的官兵已没有一个活着。成得臣乘胜追击,宋军大败。司马子鱼与宋襄公连夜逃回都城,不久,宋襄公伤重而亡。宋兵死的人很多,他们的父母妻子都聚在一起讥讽宋襄公,埋怨他不听司马子鱼的话,以致有此大败。令人可笑的是,宋襄公至死不悟,对于国人的埋怨感叹道:“君子不伤别人,不擒拿头发黑白相杂年纪大的人。我要用仁义带兵,岂能仿效这种乘人之危而行动的事情?”简直迂腐到了极点。凡是敌人,能俘虏的就应该俘虏,还分什么年纪大年纪小?受了伤的敌人而不放下武器,你不杀他他也不杀你吗?何况当时宋军正被楚军打得落花流水,哪里还谈得上杀楚军的伤兵和俘虏楚军呢?举国上下,没有不讥笑他的。
忍让在有的时候,它能化解矛盾,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是在有的时候,若把忍让的对象搞错了,只会陷自己于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