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鉴》上记载:宋恭宗时,柳岳出使回来,陈宜中又上奏再派遣宗正少卿陆秀夫、吕师孟等同囊加歹一起出使元军,请求宋皇帝向元主称侄儿,并年年赠送银子,如果对方不同意,那么称侄孙也行。陆秀夫等在平江拜见了元军统师伯颜,诉说了意图,伯颜不同意。陈宜中就上书太后,准备表文向元军求封为小国,太后同意。学士院当值的高应松不愿意起草这份辱国表文,于是陈宜中就改命京局官刘裒然起草。之后柳岳等带着表文出发,到了高邮嵇家庄,被义民嵇耸所杀。而那嵇耸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百姓,没想到竟那么忠愤,这么英勇敢作敢为!我的故乡,天长县北乡临近大湖有城门乡,当地人说这就是宋代的天长关,至今人们还称之为小关,城墙公署的地基还在。隔湖三四里,大概在水中央的位置,有块地方,几百家人生活在那里,就是嵇家庄。里面住着许多姓嵇的人,都是嵇耸的子孙。这就能够证明宋代时候到嵇家庄还有陆路可通,一定是柳岳过了长江,由真州至天长,由天长通往高邮,路过嵇家庄,才被嵇耸所杀。
最为奇异的是前明枢密院罗万象,为人清廉耿直,刚正不阿,秉公办事,宽厚大度,曾任天长县令。政绩卓越,受到本县人的称赞,都爱他像慈母。明清换代后,他隐居在城门乡,给自己取号叫湖滨旅客,以卖黄帽草鞋为生,走在团埂小路上,泥腿子农夫见了他,早已忘记他是旧县令了。罗公依然劝人种桩农桑,在义学教人子弟读书。
忽然有一晚,他梦见一个青衣人来招邀说:“主人传话,特派我来迎接您大驾光临。”罗万象就跟着青衣人走,走进一家红漆大门,只见里面宫殿雄伟壮丽。主人出殿迎接,作揖后各自坐下。看主人的相貌像是王者,绿袍珠鞋,长须飘飘。主人对罗公说:“我在此地受祭祀血食,庙中求签的签诗实在是粗俗鄙恶,像是牧童小儿的无知语言。敬知先生是一代才人,屈原、宋玉都比不上你,特请你赐教一番,替寺庙增添光辉。”罗公谦逊地答应,起身拜辞,正跨过门槛时一下子被惊醒。认为是梦幻没有凭证,就没当回事。第二天晚上又入梦,那位王者又出现并恳切地再次请托,罗公醒后觉得很奇怪。
一次,罗公去城里的城隍庙游览,庭院台阶曲折,好像在梦中到过似的,看墙上的签诗果然俚俗不堪。可是罗公一向仰慕王阳明的理学,并不把诗当一回事。当夜打瞌睡时,梦见两个侍者到来,样貌和古时的虞侯一样,向罗公招手说:“快去,快去,主人已经等候你很长时间了!”罗公赶紧在他们身后跟上他们的脚步,看宫殿上仍是先前那位王者,满面怒气,说:“先生为什么这么吝惜文采?这不过是区区几首诗,难道还要效仿《东都赋》《西都赋》,要费尽心思花上十年时间吗?”言语严肃犀利。罗公再拜说:“实在是鄙人笨拙迟钝,心中充满忧患,在战乱中逃命,哪还有闲情舞文弄墨?可是既然承蒙隆重委托,我又怎么敢再忌讳自己的笨拙呢?还请容我马上拟稿求教。”王者的脸色依然怒气未消。旁边有个冠带济楚的客人,长胡子,白面孔,像是幕僚,也在旁替罗公殷切说情,王者的脸色才稍微缓和一些。王者就让这位客人送罗公出殿,拱手作别。罗公问客人籍贯和姓名。客人说:“不知先生还记得在宋代杀掉拿着投降表文的柳岳那个人吗?正是在下。湖对面大村庄里的读书人,都是我的子孙。”罗公惊讶地又问:“那这王者是何许人?”客人说:“嘘,小点声!”用手指在罗公手腕上书写道:“信国公文天祥。”罗公更是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
罗公被惊醒后,赶紧梳洗沐浴,挥笔写了三十首签诗,签词清丽缠绵,温柔敦厚,把诗稿工整缮写后在雕像前焚烧,然后在木板上书写好,挂在城隍庙的大殿墙上,其中还详细讲述了自己得梦的经历。并说文山先生和他的门客杜浒等人逃亡到真州,苗再成设计骗他出真州,然后他们连夜逃到扬州,而此时已是四更天。听到等候在扬州城门外的义士说:“制台下令捕捉文丞相!”文山先生无计可施,素来听说嵇耸的好名声,于是掉转马头访问嵇家。嵇耸把他们安置在家中,侍奉得十分细心周到,文山先生十分感动,不禁落泪。之后嵇耸变卖所有家产,招募健儿,又派遣他儿子和客人一起把文山先生送到泰州,接着乘船航海到达福建。因为文丞相生前路经此地,而死后就成了此乡的神明,按常理来说,是很难解释得通的。至于嵇公死后,成了文山先生的幕僚,这难道不是建立了生死之交吗?
我曾游览过我县的城隍庙,进入恭敬瞻仰,只见信国公文丞相像在殿中央塑着,旁边穿着儒生衣冠,正襟危坐,英风侠骨凛凛如生的塑像,就是嵇公的像。听当地人说:罗公死在此乡,葬在长事下,被孤坟包围,一个一个矮而平像浮在水上的野鸭子。我听闻后,曾经打算出钱替罗公的坟墓加土种树,竖立巨碑,记载他的事迹,并且把塑像树在信国公的右边,正好和嵇公像对峙,千秋受祭祀血食。但无奈,囊中一直羞涩,无钱可筹,哎,还能有什么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