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2600000007

第7章 胡同里的大师(3)

韩瀚告诉我,这是黄永玉先生的手笔。我知道黄永玉是版画家,很欣赏他刻的《阿诗玛》彩色版画,从报刊上剪了一直珍藏着,却没见过他这种手法新颖的水墨画。

韩瀚说这幅画就是在这间屋里画的。那是去年秋天,他向黄永玉表示有求画的意思。

黄先生答应星期天来我家里为我画画。那天他来得很早,背着的旅行袋里装着画具和颜料,他说要给我画一幅荷花,尺幅是一整张高丽纸。就是这间书房,找来一张门板支在桌子上,正好当画案。他画荷花时可谓大笔挥洒,连板刷都用上了,而且染了正面又染反面,只有在画花瓣时,用单线勾勒,一丝不苟,笔笔到位。

正画着时,陆续来了几位朋友:李準、萧马、张锲、韩美林,还有范曾。

我这间房子,被称作黑暗中的一片光明土地。因为偏僻,还有老娘在院子里游动放哨,所以,朋友相聚,任你激昂慷慨,针砭时弊,甚至捶胸顿足,怒挥老拳,绝对没有被人告密逮个正着之虞。何况聚会的友人,更多是谈论文艺,交流切磋。有时是陶瓷界的朋友,便大谈陶瓷,戏剧界的朋友,便哼几段二黄,兴尽而散。

那天到场的有三位画家,可是韩美林和范曾在黄永玉面前是后生晚辈,不敢动笔,只好站在案边看老师挥毫。

永玉兄一张荷花画了两个小时,收拾完毕又加上一只红蜻蜓,挂在墙上。大家寻找着适当的词汇赞美着。

范曾和黄永玉有师生之谊,对老师的尊敬近乎崇拜。他把画家分为四级:画家、名家、大家、大师。“黄永玉是当之无愧的大家!”他竖起拇指说。

这时,他让我找出启功先生所赠的乾隆罗纹宣请黄永玉画幅白描人物。他说:“黄先生的线条中国没有人能比得上。”

我当即把纸拿出来,永玉兄一边裁纸一边说:“我给你画一幅《山鬼》!”

画《山鬼》时,他使一支叶筋笔,细细地勾描着,用单线勾勒,显示出白描的功力。他仿佛在写一篇蝇头小楷,山石、树木、花草、身披薜荔头戴女萝的裸女,裸女座下的赤豹,随从的文狸,全部用春茧吐丝般的线条写出。那曲直、长短、疾徐、刚柔不同的线,写出来的不仅是生动传神的物象,更是韵律,是诗……

精于鉴赏的萧马大声叫好,而且表现出要收藏的强烈愿望,但是,他没有争过范曾,只好抱憾不已。

“看来你和黄先生交情非同一般。那场黑画风潮到底是咋回事呀?”我很想知道黄永玉的处境,便不知轻重地打听起来。

韩瀚吸着大烟斗,讲给我听--

批“黑画”时我不在北京。我是从报纸文章里得知黄永玉受到批判的。文章说他画了一只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表现了“敌视社会主义的阴暗心理”,我很为他的遭遇着急。

后来,我听朋友说起,猫头鹰白天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是休息。到了夜里才睁开双眼,捕捉食物。董永玉这么画,说明他熟悉生活。所以,我又为他庆幸。恰好朋友收藏了一件汉代枭形陶瓶,我向他讨来带回了北京。

那一阵黄家小屋人满为患,从早到晚来客不绝,都是知道了黑画事件特地来安慰永玉兄的。有的来打个照面就匆匆走了,因为那小屋没有立足之地。

我把那个汉朝人用灰陶烘成的猫头鹰带去送给黄永玉,他看了什么也没说,收了起来。他送我一个自制的烟斗,上面镶了一个白色的有机玻璃扣子,还刻了一个睁只眼闭只眼的猫头鹰。

待到朋友散去,他讲了那张惹了祸的猫头鹰是怎样画出来的。

他到老朋友许麟庐先生家去串门,许先生拿出一本册页,说是宋文治留下的,想请朋友们在上面画点好玩的东西。他便随手画了一幅猫头鹰。这本册页没有马上送还宋文治,仍然在北京的画家中传递着。后来传到一位美术界颇有影响的人士手中,出事了,这位人士敏感地发现猫头鹰是一张“黑画”!于是,便报告了上峰,继而一场大张旗鼓的批“黑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

黄永玉说,有趣的是不久前他曾在这位人士家里画过一张同样的猫头鹰,他却没有交出去,画仍旧被他收藏着。

那一段时间,报刊上批“黑画”的文章可谓连篇累牍。有一篇文章,不仅批黄永玉的“黑画”,还批他的“黑诗”--

请接受我们的教训吧,

不要把一盏小油灯当作太阳。

--《飞蛾》

我向永玉兄问起“黑诗”的事。他说1964年到农村搞“四清”运动时,随便写了一些,大约有几十首,都是写动物的,题名《动物篇》。

我表示很感兴趣,他随口又吟了两首--

歌颂历程的庄严,

我们在天空写出“人”这个字。

--《大雁》

我们谨小慎微,

只因为怕碰破老爷们的皮袄。

--《绵羊》

这时我才知道,黄永玉是一位哲理诗人。后来我也写过一些类似的小诗,诸如“主人喜欢我们,因为我们舌头灵巧,又从不说主人没教过的话(《鹦鹉》)”等,都是仿黄之作。

我已经记不清永玉兄为我画过多少幅画,也记不清他应我的请求为我的朋友画过多少幅画了。有一次我外出,他竟把几张没有题上款的画给我,让我带着应付不时之需。

过两日,韩瀚带我造访黄永玉,是个夜晚,晚饭后一同骑车前往。记得在北京火车站附近,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胡同里,记不得名字,只记得那胡同又黑又难走。一进三门的四合院,也是黑漆漆的,没有光。

韩瀚凭着记忆领着我摸着黑长驱直入。有一个冷漠的声音从黑暗中响起:“找谁?”我们并不答话也不理睬,只顾往里走。身后又传来恶言恶语,韩瀚拉拉我,并不予理会,小声对我说:“只管走!这些人不是东西,暗地里监视黄先生!”

走到院子纵深处,在一个十分狭窄的墙旮旯处,韩瀚敲了门。转瞬,门错开一条缝,射出一束灯火,一个身材不高、形容憔悴的妇人探出头来。她认出了韩瀚,便缩回身子,一连声说:“请进请进……”

韩瀚告诉我,这是黄夫人。他还拽住我,叮嘱道:“你学着我的姿势,进这道门要讲点方法!”

只见他侧着身子,还将腆起的肚皮缩了缩,才把身躯挪进房门。然后才让我进,我也是侧起身子进去的。进门后,再车转身,才看到一间斗室,不足十平方米,被一张小木桌和一张破沙发占满了。人要在小桌与沙发的夹道内就地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身,才能坐在沙发上。然后,主人再车转身来,把门关上,在门后的空间安放身子,这就是黄永玉先生的会客室!里面,布帘子隔着一张床,是他们的卧室,住着他和妻子梅溪,还有黑蛮、黑妮一双儿女。黄先生说,睡觉时需从沙发上爬过去,别无他法!

--这就是大画家黄永玉的家。

韩瀚告诉我:黄先生的房子原来在前院,可那里被造反派占用了,他被赶到这个旮旯里。

他向黄先生介绍说:“我给你带来位朋友,太行侯!我带给你的猫头鹰就是他帮忙搞到的。”

黄永玉一直叼着大肚子烟斗在抽烟。他青瘦、苍白、沉郁的面孔上,开初并没有多少表情,且又被浓重的烟雾笼罩着,看不出庐山真面目。听到韩瀚介绍,他赶忙站起,伸出双手,用带有湘味的普通话连声说道:“啊,啊,失敬,失敬!你看,你们的礼物我放在最显赫的地位!”

他用手一指,我才看到沙发背后的小窗台上,果然敬奉着一只“鸡巴泥”的猫头鹰--我惊叹韩瀚鬼精灵,竟然神鬼不知地偷偷把物件带回了北京,还送了朋友!

这时,黄先生竟然恭恭敬敬向我鞠了一躬!

我惶恐不已,不知所措地作揖还礼。

他感激地说:“韩先生说,你们那里叫它鸡巴泥,我很喜欢。特别是这种时候,你能送我一只老祖宗传下来的猫头鹰,是对我的支持,对我的激励,对我的声援!太感谢了!”

我不知该说什么,只能以笑应对。

“该送点什么答谢呢?画,此刻没有现成的,现在也摆不开画具。以后我一定补!先送你个烟斗吧,你自己挑,喜欢哪个随你意!”

他顺手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大把烟斗--雕花烟斗!全是用奇形怪状的树根雕成的,好精美的工艺品,就是放到博览会上也不逊色。

韩瀚说过,黄先生在干校,闲来无事就刨树根,雕刻烟斗。在西方,尤其在英国,高雅人士专以玫瑰花的老根制作烟斗。黄先生雕的烟斗,有红荆的,有葡萄根的,有枣树根的,也有玫瑰根的。大家都帮他收集树根,供他雕刻。他为自己的技艺骄傲,朋友们以得到他雕的烟斗为荣。

韩瀚很有眼力,挑出一只玫瑰花根的烟斗说:“黄先生对你是另眼看待,你就要这个吧!”

黄先生说:“家里实在狭窄,招待不起。要不是自由受限制,实在应该请你们到饭庄一聚!”

我说:“不必了,看到您心里就高兴了!”

“你别见笑。我住得狭窄,又是穷光蛋。不过,你是来看黄永玉,不是来看我的房子家具来的!”黄永玉笑着,话说得很风趣。

韩瀚说:“我听说上面安排你接待外国人啦?你的情况会有好转的。”

黄永玉淡淡一笑,忽又愤然:“确有此事。不过,他们在北京饭店给我布置了一套会客室,让我到那里会见外国人,我不去!也是这话,他们想看黄永玉,就到我这儿来。”

“唉,你们都是茅厕的石头,又臭又硬!放着有福不享,非在这里活受罪!”

黄夫人默然坐在角落里,不停地给大家倒茶,此刻插了一句。夫人叫梅溪,少儿出版社的编辑,本身是儿童文学作家,写过不少好作品。她这句话是冲韩瀚说的。

韩瀚接起话头说:“因为臭味相投,这里才聚了一堆硬石头!”

黄永玉说:“好!说得好!”言罢,哈哈大笑起来。

黄家经常高朋满座,大家坐在狭窄的小屋里没有局促和黑暗之感。这里说话不必设防,可以任意评论国事,臧否人物,甚至可以对那些祸国殃民的败类破口大骂。每个人都是从容的。从容使人感到天宽地阔,感到温暖和光明。这是严寒中的温暖,暗夜里的光明,极为难得。

两管大烟斗把小屋吞吐得云遮雾罩,我建议打开窗户透透气。西墙上有个窗户,并没有遮挡窗帘,勇敢地敞开着,任凭窗外阳光灿烂,迎春盛开。

我的建议让大家略微一怔,旋即大家哄然大笑。

韩瀚擦擦眼镜,用手掌拍那窗户,笑道:“这窗户是黄先生画的!他为自己,也是为朋友们造出来了一片光明!哈哈,把侯专员也蒙住了!”

我也笑了,笑自己唐突,笑黄永玉苦中作乐的旷达。

我听韩瀚讲过,黄家在南洋经营着大片橡胶园,当年黄永玉为了报效国家,才远涉重洋回到国内,把青春热血和智慧才华献给华夏神州。他的艺术已经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和骄傲,可是现在却被用污水涂抹得面目全非。他愤怒,他悲哀,他从不妥协,常在家里怒骂,甚至当着朋友面破口大骂,骂过了,他会开怀大笑。

国外的亲友看到他在国内生活艰难,动员他到国外定居。他倔强地说:“我不走,我是中国人,这里有我的根。我要做主人,不愿做别人的侨民。我要守在这里,让人们看看,黄永玉的心是红的还是黑的。”

黄永玉对韩瀚说:“我拗不过他们,可能会成光杆司令的。黑蛮、黑妮到了国外,写信动员我、指责我,说我愚昧、保守,待在国内等于消磨岁月,等于自杀!你们看,我的老伴也想走了!”

黑蛮、黑妮是黄先生的一双儿女,忍受不了因父亲的问题牵累的委屈,已经到国外上学去了。女儿说:“现在祖国不需要我们爱她。等到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自然会不惜一切去爱她、忠于她!”

梅溪不甘于在国内过这种沉闷、压抑、罪囚似的生活,动员黄永玉出走,说服不了他,便用自己要走的话要挟他。但黄永玉稳如泰山。

“走吧,你们都走吧,剩下我一个,也要坚持到底!”他沉重地吐出一串烟雾,苦苦一笑。

梅溪说:“不走,待在这里有啥用?我是搞文学的,这里不需要文学,整天受批判。我不愿当罪犯,想做个自由人!”

她的眼角湿漉漉的,有泪珠掉下来。

黄永玉放下烟斗,站起身来,说:“我坚守自己的阵地。你们看,我可是一天也没有停止我的工作啊!”

他从墙角翻出一大卷纸,一点点抻开,一边卷着让我们看。这是一幅长卷,丈二匹的宣纸,这间小屋根本展不开。他兴致勃勃地抖开,让大家帮着一点点展开--啊,水仙长卷图!

卷首是光秃秃的水仙疙瘩,没有叶片,没有花朵,如一块块沉默孤寂的没有生命的石头疙瘩,却有了浓密的根须;往下看,疙瘩上拱出了嫩的尖芽,如锋利的铁刺,又似难以扼制的春笋,鼓暴出生命的萌发;接下去,叶片慢慢长大,如利刃出鞘,闪烁生命的光华,刀丛林立,剑锋排列;继而,叶片丛中抽出挺拔的茎,玉柱一般,暴出花苞,炸开花瓣,一朵朵,一丛丛,一团团, 冰清玉洁,翠寒凝香。这是大自然经过艺术家之手生出的造化,这是画家心灵和情操的自我展示。

长长的画卷从那头展开,又从这头卷起,抻一点,看一点,卷一点--我想,黄永玉或许也是这样画一点,卷一点,一点点往前画,一点点卷起来的吧?

丈二匹的长卷水仙图,在画史上堪称罕见。画家采用白描画法,用一根根刚劲的线条,组合成了自然奇观,这本身就是与生命的搏斗。

我直接问黄先生,丈二匹的宣纸这间小屋铺不下,他是怎么画出来的呀?

黄先生看到我茫然惶惑的神情,指了指墙上那个不过二尺的小窗户(真窗户),告诉我,长卷就是在那里完成的。

原来,他用半张三合板挡住窗户,墙面上就有了两平方的一片空间,他把宣纸固定在上面。如同我们看画时一样,画一点,卷一点,再抻开一点,再画,再卷……丈二匹的水仙长卷,就是这样完成的。

听韩瀚讲过黄永玉和弘一法师的一段佛缘--40年代初,弘一法师住泉州开元寺,寺内有株高大的玉兰树,满树繁花,锦绣一片。弘一法师在玉兰树下打坐,半日纹丝不动。

这玉兰胜观引来一位少年,他匆匆跑来树下,抱着个小本子,在树下描摹,一朵花画上好一会儿。后来,他摘了一枝玉兰,想带回去描摹。摘花行动被弘一发现,弘一法师上前问明情由后说:玉兰开在树上,是鲜活的,又经风霜雨露,有四时变化。你折下的花朵,还有生命吗?

少年知道不该折花,却并不懂弘一的启发。弘一鼓励他画下去,还说要他不必担心吃饭问题,他可以在寺内用斋。于是那少年有了兴致,第二天又来到玉兰树下,对花描摹。一连数日,坚持不懈。

弘一看在眼里,一日,他来到少年面前说:“你随我来,这里还有一棵,你认得是什么树吗?”

少年随法师进入净室,迎面一墙,开有亮窗,一枝玉兰探过墙头,掠过窗口,正开得满枝繁花,有只黄鹂落在枝上,翘首鸣唱。

少年惊呼:“哟,这不是玉兰吗?竟和院里开得一模一样!”他跑上前去,却被生硬的墙壁碰住,一摸一瞅,竟是画在墙头的一幅画!

法师轻轻一笑:“学画是件艰苦的事情,不仅要描摹其外形,更要领略其自然精神。如果你心中有一株玉兰,便能画出千姿百态。如果你只会画一花一蕾,又如何画出一株玉兰树呢?”

少年霎时醒悟,赶忙伏地叩头:“愿听法师教诲,愿拜法师为师!”

弘一带着少年在玉兰树下徘徊,从四面八方观察玉兰的姿态,从早到晚去体会枝头的微妙变化。法师点拨他:“玉树凌风而立,铁干虬枝,经一岁寒暑,绽万朵繁花;无一片绿叶相衬,更无半点朱颜点缀,却千娇百媚,引万人仰视,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做人不是更应如此吗?临危难而不折,处浊世而不染,有此心志,事竟成也!”

少年听了教诲,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可是,他并不知道这位高僧就是弘一法师。

后来,弘一法师在开元寺圆寂,少年顿足捶胸,懊悔不已。他赶往寺中悼念,竟发现在弘一法师的遗物中,留有给他的法书……

同类推荐
  • 访谈的艺术(第10版)

    访谈的艺术(第10版)

    行销美国30年的经典教材,一本关于“职业谈话”的必备手册。作为人际传播与交往的重要手段,本书对访谈实现了两个层次的构架:第一层次着眼于访谈的一般规律(第1章到第4章),从宏观方面对访谈所涉及的重要问题——访谈的基本理论、人际传播过程、提问的设计和应用、访谈构架作了简练深刻的论述。从第五章开始.八种主要访谈类型.包括探查性访谈、调查性访谈、招聘式访谈、面试访谈、绩效访谈、说服访谈、咨询性访谈、医患交谈,都在书中得到了切实而生动的阐释。
  • 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必做的数学游戏

    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必做的数学游戏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是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在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的一门学科。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一些同学却视为畏途,兴趣淡漠,这使一些教师、家长乃至专家、学者大伤脑筋。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物,只要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学习钻研的冲动,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中小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体会到蕴含于数学之中的奇趣和美妙。
  •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青年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紧密联系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努力体现新世纪新阶段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思想道德要求。
  • 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甘肃省陇南市是2008年我国重大地震的一个重要区域,在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人口迁移和异地搬迁安置,是重建工作的一个重点。陇南市又是我国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地区之一,也是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研究这个区域的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对策问题,有着非常现实
  •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本书是对中华民族积淀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的深度总结提炼,涉及到修身、养性、学习、处世、心态等诸多方而,在每条经典诗句后均附有出处、释义及延伸阅读,以期在帮助读者了解每一句经典之作的来源及现代解释外,引导读者向更深的层次去探寻、去思考。好的诗句会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中华句源(超值金版)》能为每一位读者带来缕缕春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热门推荐
  • 魔帝记

    魔帝记

    卡赞的诅咒在血液里流淌,祷告之书的能量冲击着灵魂。少年手握魔剑,将世界劈成两半,一半是服从,一半是死亡。
  • 我本倾城:妖妃驯冷帝

    我本倾城:妖妃驯冷帝

    作为一名弱国进贡的和亲之妃,她小心翼翼,亦步亦趋。她本以为,人心是能够感化的,他终会对她心存一丝怜惜。统一江山后的他,面对她的质问,却只冷冷说道:“赵舒窈,你不过是我的一颗棋子!”三尺白绫,就是她侍君的凄惨归宿……红颜尽,江山改,她图谋复国,华丽转身,铩羽归来,她对自己发誓:这一次,她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 尸仙扑克经

    尸仙扑克经

    ———【这是一个关于丧尸与扑克的传奇故事】———柯尔伦大陆,人类与丧尸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惨烈较量根据进化,丧尸分为A、2、3···9、10、J、Q、K这13个等级丧尸群族分为《方片》、《梅花》、《红桃》、《黑桃》这4大类型在丧尸与扑克牌之间存在着一个无人知晓的传奇秘密三带一:捕杀三种不同花色的丧尸便可以救活一名感染者四带二:集齐四类花色的丧尸各一只便可提升两点功力值四个二:同一等级、不同花色的四名斩尸者组成一枚炸弹顺子:不同等级的斩尸者们组成一条巨大宽广的捕尸网王炸:我为大王,君为小王,二者齐炸,雄霸天下!【PS】:更多有趣斩尸方式见本书中,求推荐票,求收藏啊!!
  • 都市血影

    都市血影

    一刻豪情千古,一刀问鼎天下,千古霸业论英雄。血雨腥风,人不倒;挺身横刀,红颜手足,这一生,不弯腰。一个征战无数、杀名赫赫的神秘少年重返都市,掀开万里千层浪。
  • 无上星魂

    无上星魂

    地府破损,自成一器,得少年李生开启,重塑星魂,力战天魔,换我此生辉煌,傲立于世。
  • 夏离歌的快穿人生

    夏离歌的快穿人生

    夏离歌,一个幸运的女人,她的灵魂绑定了一个主神系统;夏离歌,一个倒霉的女人,她的灵魂绑定了一个主神系统。她是幸运的,只要完成主神指定的任务,她可以用所得酬劳和系统换取任何她想要的东西,无论这些东西的存在是否合理,金钱、外貌、灵丹、秘籍、异宝、奇珍甚至长生。她是倒霉的,她不能违抗主神的意志,她必须完成主神提供的任务,她不停的穿梭于各个时空之中,不知道尽头在哪里……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略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略故事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流传下众多的谋略故事,犹如璀璨的群星,熠熠闪耀。在那些过往的岁月中,中国式的谋略无处不在,涵盖了政治……
  • 邪妃妖娆:废材大小姐

    邪妃妖娆:废材大小姐

    她21世纪神偷,一朝穿越成了北冥国人人皆知的苏家废材大小姐,废材?笑话。他是东陵送与北冥的质子王爷,一道圣旨将毫不相干的俩人绑在了一起。大婚夜,某女对着某男道:“王爷,隔壁小花生了。”某男满额黑线:“关我何事”某女继续:“王爷,其实我喜欢女人。”某男淡定的起身朝门外吩咐:“追影,去把皇后带来。”某女:“……”
  • 读《中庸全书》学生活

    读《中庸全书》学生活

    人的禀赋是自然形成的,这就是含有道德内容的性。人人遵循各自的性,在日常生活中,就知道当做什么,不当做什么,这就有了常规,这就是道。从道入手,修饰品节,这就是教化。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慎其独”的话题,要求人们加强道德自觉,谨慎地修养自己,并特别提出了“中和”这一范畴。“中和”是儒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历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的,不偏不倚的,所以叫做“中”。喜怒哀乐总是要发露出来的,但发出来要有节制,无过不及,这就叫做“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整个社会大家都心平气和,社会和自然界很和谐。
  • 穿越之贵妃倾城

    穿越之贵妃倾城

    前世困苦无依,在孤儿院长大,受尽凌辱,逃出孤儿院后又被拐卖,负伤逃回,身上留下许多疤痕,在一家工厂上班。岁月流逝二十八岁的她温饱勉强解决,未来会是如何?一场穿越,改变了她的命运,庶妹陷害吗?让你知道什么是自掘坟墓!姨娘算计吗?让你明白自己是不是好欺负得主。进宫之后,嫔妃之间,勾心斗角,一步步走上贵妃的位置。但这一生荣华,真是她想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