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5400000043

第43章 结语(2)

《后汉书》中绝大多数语义场的代表词都是处在更替变化阶段,如“皮”对“肤”、“肉”对“肌”的替换中,“皮”、“肉”在适用于人时已开始对“肤、肌”进行全面融合。“油”对“膏、脂”的替换,“油”虽用法较为有限,但在口语中非常活跃。“羽”语义场中,“毛”已经进入了“羽”的语义场,有义域扩大的趋势。“目”语义场中,“目”虽较“眼”占优势,但“眼”开始表现出相当的活跃性,并逐步对“目”的用法进行渗透。“牙”语义场中,“牙”已经在数量上占优势,“牙”替代“齿”的趋势明显。“脚”语义场中,“脚”在语义范围和搭配能力上充分显示了其生命力,且泛指人体及动物下肢的倾向进一步发展。“颈”语义场中,虽然《后汉书》中“领”仍有着相当的比例,但与先秦相比,“领”表颈部的使用频率正逐渐减少。“黑”语义场中,《后汉书》中“黑”在使用频率上已高于“玄”,且“黑”的语法功能也更为全面。“给”语义场中,虽然《后汉书》中“与”仍是最基本的授予动词,但“给”较之秦汉有所发展,已具备授与动词最为明显的句法特征。“睡”语义场中,“眠”迅速发展。“说”语义场中,“说”较之先秦正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较之“言、曰”,“说”的功能大为拓展,有后来居上之势。“干”语义场中,《后汉书》中“干”、“燥”出现次数的比例为4∶5,使用频率大致相当,二者词义已无太大差别。其它诸如“路”对“道”、“红”对“赤”、“绿”对“青”、“烧”对“焚、燔”、“满”对“盈”的更替都正在进行中。

对于发生更替的代表词,其更替方式是不一样的。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一次线性替换,这种情况是核心义场代表词最常见的替换方式,如“树”替代“木”、“眼”替代“目”、“站”替代“立”、“干”替代“燥”等。还有经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线性替换的,如“元→首→头”之间的替换,“领→颈→脖子”之间的替换,“饮→吃→喝”之间的替换,“寝→卧→眠→睡”之间的替换等。此外,还有一对多的替换方式,如“脂、膏→油”、“言、曰→说”、“焚、燔→烧”、“名、命→叫”、“良、善→好”等,这一类替换经历的时间相对更长。值得注意的是,动词语义场中有5个代表词的替换都属于较为复杂的模式,占其自身1/4的比例,而名词、代词、形容词语义场中多是简单的线性替换。

3.从语义场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同一语义场中的成员相互连用的现象普遍。多是各子语义场中的成员相互组合,如“丰盛、旷远、长久、纤微、幼冲、燕雀、羽毛、胡髯、脂油、眄睨、晓识、夷踞、趋奔、赗遗、言语、谓曰、街衢、新鲜、干燥、暑热、寒凉”等;或是子语义场中的具体所指的词与上义位泛指的词连用,如“鲤鱼、凤鸟、槐树、玉石、田地、烽火、巷路、省视、翰飞、徒行、答曰”等。虽然单看各成员之间有着细微的差异,但当其连用时,这种差异不再明显,而是表示了一种更宽泛的类义,且增强了语势;同时也顺应了中古时期双音化的发展趋势。

复音词的大量涌现可以说是中古时期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核心词作为词汇的核心和基础,必然对这一显著变化有所反映。但是从核心词的角度看,尽管义场成员连用的现象普遍,但真正称得上是固定的复音词并不多。因为如此连用产生的复音词多是在原有的单音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和相同意义的单音词相比,无论在使用频率上、稳定性上还是活跃程度上,都稍逊一筹,同时成员之间的结合具有随意性,同素异序的现象多见,如“长久/久长”、“民庶/庶民”、“人众/众人”、“羽毛/毛羽”、“瞻仰/仰瞻”、“踞蹲/踞蹲”、“土田/田土”、“尘埃/埃尘”等。尽管这样,但不可否认的是,核心义场中由成员相互连用构成的复音词具有重大意义:一般情况下,义场成员越是常用越是占主导地位,其构成复合词的几率就越高。《后汉书》中这些复音词往往是两个常用同义成员组合的并列式复音词,从这一点上看,为中古复音词的产生提供了基础,这也体现出了核心词的构词能力强的特点。

同时,不同语义场的成员有交叉的情况,同一个词可以横跨几个语义场,如“吃”兼属“吃”、“喝”两个语义场,“卧”兼属“睡”、“躺”两个语义场,“热”兼属“烧”、“热”两个语义场,“谓、曰”同属“说”、“名”两个语义场,“鲜”兼属“鱼”、“新”两个语义场,“都”兼属“都”、“大”两个语义场,“炎”兼属“火”、“烧”、“热”三个语义场,“介”兼属“一”、“小”、“大”三个语义场,“元”兼属“大”、“头”、“好”三个语义场等。也有的子义场成员在同一语义场内部横跨几个子义场,核心词“看”语义场比较典型,如“观”兼属“观看”、“察看”两个子场,“瞰”兼属“远视”、“俯视”两个子场,“瞻”兼属“向上看”、“远看”两个子场等。

二、从核心词看《后汉书》语言状况

任何时代都存在着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和词与词之间的替换,但并不是所有词的变化都对语言的发展存在影响。核心词是语言的核心和基础,核心词的发展和变化往往和语言内部的深层变化密切相关,因此,以《后汉书》中核心词的具体使用情况为依据来分析《后汉书》的语言状况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说服力。

1.《后汉书》的语言具有继承性和渐变性,是在上古汉语基础上的发展。通过对《后汉书》中核心词进行系统研究,并比较西汉、魏晋汉语核心词的使用情况后,我们发现在我们所考察的《后汉书》核心概念义场中,每一个语义场中都有从上古继承下来的成员,同时这些延续下来的词又在语义、使用频率、适用范围、搭配能力、活跃程度等方面逐渐发生变化。如《后汉书》“头”语义场中,作为先秦代表词的“首”此时多用为其它引申义,在表示头时功能上出现萎缩。“羽”语义场中,“毛”的适用范围由先秦时期只指人兽毛发扩大到可以表示鸟羽。“睡”语义场中,“寝、眠、睡”较之先秦文献已有变化,“寝”在语义场中地位降低,多作为语言的遗存,使用渐趋僵化;“眠”迅速发展,使用频率大为提高;“睡”则由表示“坐着打瞌睡”开始语义泛化表示“睡觉”。

2.《后汉书》作为一部史书,在语言上不可避免地带有滞后和文言性的特点,但《后汉书》的编纂写作年代毕竟处于汉语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汉魏六朝时期,从《后汉书》核心词中我们也能看出时代的烙印。

(1)《后汉书》核心义场中成员之间的普遍连用现象,是中古时期复音化的体现。有些义场中的复音词有着明显的优势,如“人”语义场中表示百姓的词,单音词只有6个,而复音词多达44个。相关内容我们在上节已详细分析过,这里不再赘述。

(2)尽管《后汉书》的词汇系统相对比较保守,但也可看出中古时期汉语词汇语法化的端倪。如“看”语义场中的“见”的词缀化,《后汉书》中“见”常用在“目、望、察、览”等表示“看”义的动词后面,除了表示“看”的意义外,更侧重于对目、望的结果的提示,此时“见”毫无疑问为实语素;但《后汉书》中也有“见”用为动词词缀的例子,如《袁张韩周列传》“臣闻功有难图,不可豫见”中的“豫见”,“见”的“看见”义实际上已不复存在,它更倾向于是一个提示动作结果的构词成分。另如“来”语义场中的“复(復)”的虚化,“复”的本指“往来”,《后汉书》中“复”的意义渐渐虚化,多用于否定词“不、非、勿、无”之后,如《朱乐何列传》:“因掠陈留、颍川诸县,杀略男女,所过无复遗类。”

(3)汉魏六朝时期是量词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时期,从《后汉书》核心词中可以看出量词广泛发展的趋势。首先,从数量上看,仅在《后汉书》核心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有量词用法的就有14个:其中有度量量词“日、月、夜、石”,个体名量词“株、口、头、种、只、人、介、领、餐”,集体名量词“双”。虽然这些量词有的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是《后汉书》中可看出其用法已迅速发展。如“头”,我们从收集到的语料以及前人的研究来看,“头”的量词义最晚在西汉中期已经产生,在《史记》中只有两例,且都是计量“羊”的,可视为“头”用作量词的萌芽;而《后汉书》中“头”作为量词的使用频率有了极大的提高,计量对象也扩展得更为丰富,可以是“羊、牛、马、驴、骡、骆驼、鹿”等,如《西羌传》:“七年夏,骑都尉马贤与侯霸掩击零昌别部牢羌于安定,首虏千人,得驴、骡、骆驼、马、牛、羊二万余头,以畀得者。”其中“马”本有专门量词“匹”,这一时期“头”作为量词的发展态势从以“头”量马中可见一斑。其次,从数量表示法上看,《后汉书》中除了上古事物数量的三种表示法“数+名”、“名+数”、“名+数+量”。外,这一时期呈增长趋势的“数+量+名”的用法在《后汉书》中也常可见,如《方术列传》:“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

(4)《后汉书》核心义场中偶尔包括的少量新词,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发展对语言发展的影响。汉魏六朝时期,是历史上极为动荡的年代,同时也是各种思想大碰撞、民族大融合、社会大发展的时代。《后汉书》核心词中也有一些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词,如“女”语义场中的“乳母”反映了当时的亲属称呼,“人”语义场中的“方士、道士”反映了当时道教的影响,“毛”语义场的“毡、毞、毲、羧”反映了当时的民族融合,“火”语义场中“火”的组合形式“火浣布”反映了当时的生产技术等;同时也有一些新词新义产生,如“你”语义场的“卿”,“都”语义场中的“都”,“夜”语义场中的“宿”等,都是各自语义场中的新成员。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语言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由核心词反映出的《后汉书》的语言状况,不仅是在上古汉语基础上的发展,而且还显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考虑到《后汉书》的成书特点(材料是东汉的,作者却是南朝宋人),再结合《后汉书》中体现出的东汉乃至六朝的语言特点,我们认为对《后汉书》语料的年代确定不应强为分别,《后汉书》的语料不仅应属于东汉,而是反映了汉魏六朝这一时段的语言面貌。因此,我们可以说对《后汉书》核心词的研究不仅仅是一本专书语言研究,也可以看作是断代语言研究。

汉魏六朝时期是汉语发展变化的转折时期,语言正经历着从上古到中古汉语过渡过程中新旧交替的变化。《后汉书》作为该时期的重要文献,内容丰富广泛,含有大量体现该时期时代特征的语言信息,反映了汉魏六朝时期的语言词汇面貌。我们对《后汉书》的研究,有别于其它着眼于复音词、同义词、反义词、常用词等的研究,而选择以核心词作为切入点,从核心词的角度来看《后汉书》词汇的概貌,看中古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趋势。因为核心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界面,我们可以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观察整个词汇系统,发现一些影响词汇系统的内在机制。

由于核心词的稳固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核心词都有较为稳定的语音形式和较为准确的含义,可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各个核心概念的具体的词才会有些变化。这样看来,对于核心词的研究似乎应以某一时代为研究单位,专书核心词研究似乎没有价值和意义。事实上专书核心词的研究作用是非常大的,我们对《后汉书》核心词的研究,价值不仅体现在《后汉书》这一本书,更为核心词研究提供了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材料和证据,通过对《后汉书》的穷尽性分析描写,为汉魏六朝时期的汉语核心词研究提供了详尽可靠的语言资料。

同类推荐
  • 道德经(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道德经(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六韬

    六韬

    《六韬》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是以周文王、武王和姜太公对话的形式写成的一部兵书。《《六韬》是一部卓有价值的军事经典著作,在战国和秦汉时即已广泛流传,具有很大的影响,深受刘备、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重视。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

    《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热门推荐
  • 斗神

    斗神

    妙人轩窗,宣纸青墨残痕。隐龙青麟,踏破神魔法阵。聆听古刹梵音,化身青石镇神。魑魅魍魉叹一缕清魂。笑我一世轻狂,但凭三尺青刃。千年相守看秋雨纷纷。
  • 异世九天

    异世九天

    踏遍九天,凌驾无上,痴情眷侣,为爱成狂。
  •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组织(绝密行动)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组织(绝密行动)

    它是世界情报组织的开山鼻祖。破解超级机密,使盟军反败为胜;“月亮女神”一纸密码改变二战进程;风靡世界的007詹姆斯·邦德就是它的代名词; 它是“鼹鼠”最活跃的谍报机构,叛徒层出不穷;它也是最笨拙的情报组织,北极行动损失惨重,黄金计划成为世人笑柄。迷雾重重,鲜花与阴影相伴,揭秘世界情报机构的开闪鼻祖。
  • 龙骑天尊

    龙骑天尊

    我不会写玄幻,这本书已经废了,大家还是看我写的历史吧!
  • 异变世界生存

    异变世界生存

    第一本书,写的不好,请多多包涵。(后面的是凑字数的).......
  • 回到古代说相声

    回到古代说相声

    老天给他关了一扇门,又给他开了另一扇门。大家好,我是非者名相声演员,苏先生。我有一个梦,我想让相声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门艺术。友情提示:阅读此书,请勿喝水。如要喝水,你会挨打。
  • 情深意动:总裁高攀不起

    情深意动:总裁高攀不起

    为了父亲岌岌可危的事业,叶漾牺牲了自己,把幸福埋葬在一段无爱婚姻。婚假过后叶漾回到公司,殊不知老板已换作他人,公司大堂,她一眼认出那个一身矜贵的男人,那个早晨她醒来后狼狈的模样,如今,历历在目。
  • 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精选了林肯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苏州评弹(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苏州评弹(阅读中华国粹)

    苏州评弹之滥觞,大概在明代的嘉靖年间。当时,以吴歌为基调的南曲开始流行。南曲在苏州开花结果,讲究声腔的一路进入贵族阶级,演化成昆曲;讲究叙事的一路进入平民阶级,成为评弹。
  • Worldly Ways and Byways

    Worldly Ways and Bywa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