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成立后,为了宣传党的抗战主张,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招收、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壮大革命力量,同时,采购、转运抗战物质到前线,支援抗战,党中央随即决定相继在西安、南京、重庆、武汉、太原、兰州等地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八月底,林伯渠奉命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党代表见涂绍钧著《林伯渠》第331页,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5月第1版。。林伯渠出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党代表后,工作十分繁忙,其中心任务是进一步发展、充实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蒋介石就确定了一系列“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政策,并加派主力部队严密封锁陕甘宁边区。如何突破国民党的封锁,将采购来的大量生产、生活必需品运往陕甘宁边区,成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时,林伯渠和办事处的同志们一道,人人出主意,想办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广泛接触同情革命、主张抗战的各界人士,争取他们为我们办事。因此,即使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里,我们急需的各种物质仍源源不断运进了陕甘宁边区。在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的一次又一次反共高潮中,西安一直是国民党在西北地区的反共堡垒。林伯渠领导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们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斗争十分尖锐复杂。对于顽固派挑起的一次次摩擦事件,大家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予以坚决的揭发斗争。
1940年10月一个晴朗的秋日,林伯渠奉命离开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行走在返回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归途上。最近,由于日寇对解放区不断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严密包围和封锁,加上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自1940年以来,华北解放区以及陕甘宁边区处境极端困难。怎样和边区军民一道尽快战胜困境,度过难关?林伯渠感到自己身为边区政府主席,肩头上责任重大。
林伯渠回到陕甘宁边区不久,即参加了党中央部署的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林伯渠和边区军民一道,为发展边区生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4年春节,墙报上刊登着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我的生产节约计划》。1944年4月29日,林伯渠受中共中央委派,和王若飞等工作人员一道离开延安前往重庆和国民党进行谈判见涂钧著《林伯渠》第347页,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5月第1版。1944年11月,国共两党谈判搁浅了。这时,赫尔利作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来到中国,表示愿意调停两党争端,于是,双方便决定开始继续面谈。11月7日,林伯渠陪赫尔利由重庆飞赴延安继续谈判。1945年4月23日,林伯渠在延安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4月23日的开幕典礼上,林伯渠继毛主席报告之后,作了极其重要的讲话。在这次大会上,林伯渠以全票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并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8月28日早晨,林伯渠和任弼时等中央机关领导同志以及延安各界代表,前往机场欢送毛泽东、周恩来等谈判代表赴重庆,前来迎接的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美国特使赫尔利也同机飞往重庆。解放战争打响后,他率领中央机关辗转战斗在祖国的西北。1947年底,西北战场上保卫延安的战斗已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在沙家店大捷之后,我军由内线防御转入内线反攻,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胡宗南被迫将主力调头南下,在陕北战场上采取消极防御。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西柏坡召开的全国土地工作会议精神,正确执行《中国土地法大纲》,把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推向高潮,林伯渠率领政府机关返回河西。1948年4月,革命圣地延安,终于又回到了人民手中。5月10日,林伯渠回到了他那半山坡上的窑洞。他的工作比以前更忙了,除了领导边区人民医治战争的创伤,还要动员群众支援前线作战。至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淮海战役此时也胜利在望,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全线崩溃。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11月3日,林伯渠奉命调党中央工作,于年底前到河北西柏坡报到见涂绍钧著《林伯渠》第347页,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5月第1版。。此刻,林伯渠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自从中央红军长征来到陕北,他和这里的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整整战斗了十三个春秋。他怎能忘记陕北憨厚的老乡,喷香的小米,战斗的岁月,真有点舍不得离开革命圣地——延安。
1949年2月14日,林伯渠带着韩念成等人又离开西柏坡前往东北,因为北平还没解放,去东北只好经石家庄,深县,取道天津北上。但林伯渠像个年轻人一样精神饱满,马不停蹄直往东北而去。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949年这个不平凡的春天。随着我军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大获全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主力部队已被歼灭殆尽,我解放大军席卷江北,饮马长江,隆隆炮声,使南京总统府的要员们心惊肉跳。
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漫漫长夜将永远过去,满怀着胜利喜悦的人们正为着筹建新中国而忙碌着。林伯渠将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谭平山等各方民主人士接回北平后,又于3月1日匆匆赶至河北平山西柏坡参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不久,党中央迁往北平。4月,林伯渠移住中南海。4月1日晚7时,林伯渠又参与了与国民党的谈判,他同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前往六国饭店宴请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等人。当晚,双方代表便就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此后一连十来天,完全由双方代表个别交换意见,或是广泛地谈,或是具体地谈,但都不作任何结论。4月2日上午,林伯渠来到国民党代表下榻的六国饭店与张治中、邵力子等交谈见涂绍钧著《林伯渠》第413页,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5月第1版。。
在这激动人心的日子里,满头银发的林伯渠精神矍铄,仿佛青春的血液又在他胸中奔涌。几个月来,他不分昼夜地忙碌着,为新的人民政权的建立,倾注着自己全部的心血。6月15日,他参加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郭沫若等21人被推选为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如拟定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及代表名额,起草新政协的组织条例及共同纲领,拟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方案,起草宣言,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等。至8月份,林伯渠代理常委会秘书长,因此,各项组织联络工作便由他担任。历史迈进新的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更显得重要。而林伯渠将他所负责的这项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为推动新的人民政府迅速建成,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鲜为人知的是,林伯渠在从事新政协紧张的筹备工作的同时,对争取他过去的旧友程潜脱离反动营垒、率部起义,促成湖南和平解放,也倾注了大量心血,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经过三个月的紧张筹备,新中国的开国盛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隆重举行。作为大会秘书长的林伯渠和主席团成员毛泽东、刘少奇等一道登上主席台后,会场上欢声雷动。接着,大会主席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会议期间,林伯渠除了主持秘书长的日常工作,还兼任政协六个分组委员会的第一组政协组织草案整理委员会负责人,和委员们一起审议了大会三大文件之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并提交大会通过。自从开始筹备这次大会以来,林伯渠一直是十分繁忙的。22日的会议上,林伯渠代表筹备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的报告》,他的报告,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会上,林伯渠等56人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1949年10月1日,是全中国人民狂欢的日子。林伯渠和他千千万万的战友们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终于迎来了这个将永载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伟大节日。当毛泽东等人登上了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时,林伯渠用他那洪亮的声音激越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开始!”见涂绍钧著《林伯渠》第422页,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5月第1版。
林伯渠1949年出席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委,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七届一中全会和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60年5月29日因病逝世。
【作者点评】
自从孙中山先生举起反清的大旗,林伯渠就毅然地加入了孙中山先生发起的中国同盟会。从此,在辛亥革命的风云里,有他激越的呼喊;在护国护法的战火中,有他英勇的搏击;在北伐战争的烽烟里,有他矫健的身影;在南昌起义的史册上,有他光辉的名字;在中央苏区的土地上,有他辛勤的汗水;在雪山草地的征途中有他拄杖艰难前行的背影;在延安窑洞里有他筹划边区经济建设的深夜灯光;在八路军办事处,有他犀利睿智的斗争锋芒;在新中国成立的欢乐日子里,有他筹划奔忙的脚步;新中国的建设有他日理万机的汗水。几十年的漫漫征程中,林伯渠始终没有因为失败而颓唐,也没有因为胜利而忘乎所以,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始终站在代表着光明、正确的立场上,始终是那样勤勤恳恳、默默地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一切……。
在辛亥革命前后,由于革命斗争和实际工作的考验,林伯渠的思想日臻成熟。在其妻子不幸去世的时候,他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斗岗位,丧事是由族中几位本家人代为料理的。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他和妻子伍崇贤分别六年,一直音讯隔绝,思念、痛苦没有让他离开革命队伍。长征开始时,他抛下妻子和刚刚生下的小儿子,舍家为革命毅然走上了长征路。这种深明大义,以革命利益为重的举动,充分体现了他立志救国救民的高尚情操和他反帝爱国,追求民主,努力实践,不断进取的革命精神。
在“二次革命”中,因为林伯渠在反袁世凯斗争中是有功之臣,他被委任为湖南省公署秘书兼总务科长,不久,又改任政务厅长。林伯渠并不迷恋既得的官场地位和社会声望,而是继续组织革命力量,探求革命道路。这种精神在一个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前的资产阶级民主战士身上体现出来是何等难能可贵。
林伯渠自幼受父亲影响,极重个人人品修养。无论是对待同事还是对普通的老百姓,他都能真诚相待。在红军长征撤离瑞金前,在毛泽东主持召开的撤离动员会上,年近半百、头发灰白、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林伯渠讲话时,感情尤为激动:“几年来,我们和根据地的人民一起,同甘共苦,经受了一次次严峻的考验,他们支持了我们,养育了我们。现在,我们就要离开这块地方了,苏区的人民一定会遭到白匪的摧残和屠杀,会吃更大的苦头……”寥寥数言,倾注了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林伯渠是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和革命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财能手。林伯渠的一生,正处于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统治者同劳动人民的矛盾日益激化。当他年少时,澧水流域时有农民起义斗争发生。林伯渠8岁那年,正逢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堂堂大清,竟被一个弹丸小国打得落花流水。皇帝整日忙着割地和赔款,甘心妥协投降。消息慢慢传到乡下,老百姓愤愤不平,暗地里大骂皇上老儿丢了国丑。这些事,对少年林伯渠震动很大。使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救国救民的理想。辛亥革命前后,他积极追随孙中山,投身于反对清政府、北洋政府的革命活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奔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他阅读了大量革命进步刊物、书籍,并且写出了许多时评、政论等,这些理论文章,成为国民革命中的重要理论纲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写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文章,根据实际斗争的需要和现实状况,撰写了许多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文章,成为我党著名的革命理论家。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期,红军和八路军遭到敌人的围困、封锁,经济异常困难,林伯渠每到一个地方,总是带领同志们深入到群众中去,周密地调查研究,征集粮秣,保证部队的供给。林伯渠作为一名主管财政的领导干部,及时地提出了建立地方财政的主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强调保持红军刻苦节省的传统作风,防止党内、军队内浪费腐化的习气侵入;同时他能够健全各种制度。这一时期,林伯渠的理财本领得到了充分的施展。
作为“五老”之一的林伯渠战斗一生,革命一生,鞠躬尽瘁,不以老资格傲视人民,不以功勋高轻视他人,而以一颗火热的心对待人民和他衷心爱戴的中国共产党,他的精神风貌是我们每一个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孙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