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8900000018

第18章 史迹之论次(2)

天下古今,从无同铸一型的史迹读史者于同中观异,异中观同,则往往得新理解焉。此《春秋》之教所以贵“比事”也。同中观异者,例如周末之战国与唐末之藩镇,其四分五裂,日寻干戈也同;其仍戴一守府之天子,多历年所也同。然而有大不同者:战国蜕自封建,各有历史深厚之国家组织,其统治者确为当时之优秀阶级,各国各为充实的内部发展,其性质与近世欧洲列国近,故于历史上文化贡献甚大;藩镇则蜕自蕃将降贼,统治者全属下流阶级,酷肖现代千夫所指之军阀,故对于文化,只有破坏,更无贡献。例如中世之五胡与近世之元清,虽同为外族蹂躏中夏。然而五胡之酋,皆久已杂居内地,半同化于吾族;彼辈盖皆以一身或一家族——规模较大之家族,乘时倡乱,而裹胁中国多数莠民以张其势,其性质与陈涉吴广辈相去无几;其中尤有受中国教育极深之人如刘渊苻坚等,其佐命者或为中国杰出之才士如张方王猛等;故虽云扰鼎沸,而于中国社会根本精神,不生大变动;其恶影响所及,不过等于累朝季叶之扰乱或稍加甚而已。元清等不然,彼等本为中国以外的一部落,渐次扩大,南向与中国为敌国者多年,最后乃一举而灭之,其性质纯然为外来征服的,与五胡之内乱割据的绝异。且五胡时代,中原虽沦,而江南无恙,吾族文化嫡系,迄未中断。元清不然,全中国隶彼统治之下百年或二三百年,彼熟知吾人耻愤之深,而力谋所以固位之术,故其摧残吾国民性也至阴险而狠毒;而吾族又更无与彼对立之统治机关,得以息肩而自庇,故元气所伤实多,而先民美质,日就凋落。又元清两代,其相同之点既如前述;然亦自有其相异之点。蒙古人始终不肯同化于中国人,又不愿利用中国人以统治中国:故元代政治之好坏,中国人几乎不能负责任。因此其控驭之术,不甚巧妙,其统治力不能持久;然因此之故,彼虽见摈出塞,犹能保持其特性,至今不灭。满洲人初时亦力求不同化,然而不能自持;其固有之民族性逐渐澌灭,至亡时殆一无复存。彼辈利用中国人统治中国之政策,始终一贯,其操术较巧妙,故其享祚较长久;然政权一坠,种性随沦,今后世界上应更无复满洲人矣。异中观同者,例如北魏女真皆仅割据中原,满洲则统一全国,此其所异也;然皆入据后逐渐同化,驯至尽丧其民族以融入我族,此其所同也。而彼三族者皆同东胡,吾侪因可以得一假说,谓东胡民族之被同化性,较他民族为多也。又如元代剧曲最发达,清代考证学最发达,两者之方向,可谓绝异;然其对于政治问题之冷淡则同,较诸汉、唐、宋、明四代之士风截然矣。吾侪因此可得一假说,谓在异族统治之下,人民必惮谈政治也。又如儒教佛教,千余年间轧轹不绝,其教理亦确多根本不同之处。然考其学发达之顺序,则儒家当汉初,专务抱残守缺,传经典之文句而已;后汉以降,经师成一家言者渐多;六朝隋唐则义疏解释讲授之风甚盛;入宋以后,便力求刊落糟粕,建设一种内观的新哲学。佛家亦然,输入初期,专务翻译,所译率皆短篇经典;六朝隋唐,则大部经论,陆续译成,佛徒多各专一经以名家(如毗昙宗,俱舍宗,成实宗,三论宗,法华宗,涅槃宗,地论宗,摄论宗等,皆专宗一经或一论),而注疏解释讲授之风亦极盛;其后则渐渐自创新宗(如天台,贤首,慈因诸宗),入宋以后,则不立文字之禅宗独盛,而他宗殆皆废。两家学术之发展,并不相谋;然而所历方向,乃恰如两平行线,千余年间相与骈进。吾侪必比而观之,然后所谓时代精神者乃得见。凡此皆异中观同之例也。

说明事实之原因结果,为史家诸种职责中之最重要者近世治斯学之人,多能言之;虽然,兹事未易言也。宇宙之因果律,往往为复的而非单的,为曲的而非直的,为隔的伏的而非连的显的,故得其真也甚难。自然界之现象且有然,而历史现象其尤甚也。严格论之,若欲以因果律绝对的适用于历史,或竞为不可能的而且有害的,亦未可知何则?历史为人类心力所造成,而人类心力之动,乃极自由而不可方物心力既非物理的或数理的因果律所能完全支配,则其所产生之历史,自亦与之同一性质今必强悬此律以驭历史,其道将有时而穷,故日不可能;不可能而强应用之,将反失历史之真相,故日有害也。然则吾侪竞不谈因果可乎?曰,断断不可。不谈因果,则无量数繁赜变幻之史迹,不能寻.出一系统,而整理之术穷;不谈因果,则无以为鉴往知来之资,而史学之目的消灭故吾侪常须以炯眼观察因果关系;但其所适用之因果律,与自然科学之因果律不能同视耳。

请言自然科学与历史之别:

其一,自然科学的事项,常为反复的完成的;历史事项反是,常为一度的,不完成的——自然科学,常在必然的法则支配之下,缫演再缫演;同样条件,必产同样结果:且其性质皆属于可以远元。其研究对象之原子分子或生殖质,皆属完成的决定的。历史不然:如吾前文所屡言,天下从无同铸一型的史迹;凡史迹皆庄子所谓“新发于硎”,未有缫演乎其旧者也。不惟极活跃之西洋史,节节翻新;即极凝滞之中国史,前后亦未尝相袭。不宁惟是,每一段史迹,殆皆在前进之半途中作若行若止之态,常将其未竞之绪之一部分贻诸方来。欲求如自然科学之截然表示一已完成之定形定态以供人研究者,殆不可得。故自然科学可以有万人公认之纯客观的因果律,而历史盖难言之矣。

其二,自然科学的事项,常为普遍的;历史事项反是,常为个性的——自然科学的事项,如二加二必为四,氢氧二合必为水。数学上无不同质之“二”;化学上无不同质之“氢”与“氧”。故二加二之法则,得应用于一切之四;氢氧二合之法则,得应用于一切之水。历史不然:历史由人类所造。人类只有一个孔子,更无第二个孔子;只有一个基督,更无第二个基督。拿破仑虽极力摹仿该撒,然拿破仑自是拿破仑,不是该撒;吾侪不妨以明太祖比汉高祖,然不能谓吾知汉祖,同时即已知明祖。盖历史纯为个性发挥之制造品,而个性直可谓之无一从同又不惟个人为然耳。历史上只有一个文艺复兴时代,更无绝对与彼相同之第二个时代;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华民族,更无绝对与我相同之第二个民族。凡成为历史事实之一单位者,无一不各有其个别之特性。此种个性,不惟数量上复杂不可偻指,且性质上亦幻变不可方物。而最奇异者,则合无量数互相矛盾的个性,互相分歧或反对的愿望与努力,而在若有意若无意之间,乃各率其职以共赴一鹄,以组成此极广大极复杂极致密之“史纲”,人类之不可思议,莫过是矣。史家之职责,则在此种极散漫极复杂的个性中,而觑见其实体,描出其总相,然后因果之推验乃可得施。此其所以为难也。

其三,自然科学的事项,为超时间空间的;历史事项反是,恒以时间空间关系为主要基件——二加二为四,氢氧二合为水,亿万年前如是,亿万年后亦有然,中国如是,他国他洲有然,乃至他星球亦有然。历史反是:某时代关系极重要之事项,移诸他时代或成为绝无意义;不宁惟是,同一事件,早一年发生与迟一年发生,乃至早一日一刻发生与迟一日一刻发生,其价值可以相去悬绝。空间方面亦复如是,甲处所发生事件,假令以同型的——其无绝对同型的不俟论——移诸乙处,其所取得历史上之意义与价值,迥乎不相侔。质而言之,史迹之为物,必与“当时”“此地”之两观念相结合,然后有评价之可言。故史学推论的方式,比诸自然科学,益复杂而难理也。

明乎此三异点,始可以语于史界之因果矣。

史界因果之劈头一大问题,则英雄造时势耶?时势造英雄耶?换言之,则所谓“历史为少数伟大人物之产儿“英雄传即历史”者,其说然耶否耶?罗素曾言:“一部世界史,试将其中十余人抽出,恐局面或将全变”。此论吾侪不能不认为确含一部分真理。试思中国全部历史如失一孔子,失一秦始皇,失一汉武帝,……其局面当何如?佛学界失一道安,失一智,失一玄奘,失一慧能;宋明思想界失一朱熹,失一陆九渊,失一王守仁;清代思想界失一顾炎武,失一戴震,其局面又当何如?其他政治界,文学界,艺术界,盖莫不有然。此等人得名之日“历史的人格者”。何以谓之“历史的人格者”?则以当时此地所演生之一群史实。此等人实为主动——最少亦一部分的主动——而其人面影之扩大,几于掩覆其社会也。

文化愈低度,则“历史的人格者”之位置,愈为少数所垄断;愈进化则其数量愈扩大。其在古代,政治之汙隆,系于一帝王,教学之兴废,系于一宗师,则常以一人为“历史的人格者”。及其渐进,而重心移于少数阶级或宗派,则常以若干人之首领为“历史的人格者”。及其益进,而重心益扩于社会之各方面,则常以大规模的团体之组织分子为“历史的人格者”。例如波斯、马基顿、罗马帝国、阿剌伯诸史之全舞台,几为各该时代二三英雄所独占;十九世纪欧洲诸国之历史,常以贵族或中等阶级各派之十数首领为主体,今后之历史,殆将以大多数之劳动者或全民为主体,此其显证也。由此言之,历史的大势,可谓为由首出的“人格者”以递趋于群众的“人格者”,愈演进愈成为“凡庸化”,而英雄之权威愈减杀。故“历史即英雄传”之观念,愈古代则愈适用,愈近代则愈不适用也。

虽然,有两义当注意焉:(其一)所谓“首出的人格者”,表面上虽若一切史迹纯为彼一人或数人活动之结果;然不能谓无多数人的意识在其背后。实则此一人或数人之个性,渐次浸入或镌入于全社会而易其形与质社会多数人或为积极的同感,或为消极的盲从,而个人之特性,浸假遂变为当时此地之民众特性——亦得名之日集团性或时代性,非有集团性或时代性之根柢而能表现出一史迹,未之前闻。例如二千年来之中国,最少可谓为有一部分属于孔子个性之集团化。而战国之政治界,可谓为商鞅个性之时代化;晚明之思想界可谓为王守仁个性之时代化也。如是,故谓“首出的人格者”能离群众而存在,殆不可。(其二)所谓“群众的人格者”,论理上固为群中各分子各自个性发展之结果,固宜各自以平等的方式表显其个性。然实际上其所表显者,已另为一之集团性或时代性,而与各自之个性非同物且尤必有所谓“领袖”者以指导其趋向执行其意思,然后此群众人格乃得实现。例如吾侪既承认彼信奉共产主义之人人为一个合成的“人格者”,则同时不能不承认马克思之个人与此“人格者”之关系,又不能不承认列宁之个人与此“人格者”之关系。如是,故谓“群众的人格者”,能离首出者而存在,殆亦不可。

吾曷为向研究历史之人哓哓陈此义耶?吾以为历史之一大秘密,乃在一个人之个性,何以能扩充为一时代一集团之共性?与夫一时代一集团之共性,何以能寄现于一个人之个性?申言之:则有所谓民族心理或社会心理者,其物实为个人心理之扩大化合品,而复借个人之行动以为之表现。史家最要之职务,在觑出此社会心理之实体,观其若何而蕴积,若何而发动,若何而变化,而更精察夫个人心理之所以作成之表出之者,其道何由能致力于此,则史的因果之秘密藏,其可以略睹矣。

欧美自近世以来,民众意识亢进,故社会心理之表现于史者甚鲜明,而史家之觑出之也较易。虽然,亦由彼中史学革新之结果,治史者能专注重此点,其间接促起民众意识之自觉力,抑非细也。中国过去之史,无论政治界思想界,皆为独裁式,所谓积极的民众意识者甚缺乏,无庸讳言。治史者常以少数大人物为全史骨干,亦属不得已之事。但有一义须常目在之者:无论何种政治何种思想,皆建设在当时此地之社会心理的基础之上。而所谓大人物之言动,必与此社会心理发生因果关系者,始能成为史迹大人物之言动,非以其个人的资格而有价值,乃以其为一阶级或一党派一民族之一员的资格而有价值耳。

所谓大人物者,不问其为善人恶人,其所作事业为功为罪,要之其人总为当时此地一社会——最少该社会中一有力之阶级或党派中之最能深入社会阃奥,而与该社会中人人之心理最易互相了解者如是,故其暗示反射之感应作用,极紧张而迅速。例如曾国藩确能深入咸同间士大夫社会之阃奥,而最适于与此辈心理起感应作用;袁世凯确能深入清季官僚武人社会之阃奥,而最适于与彼辈心理起感应作用。而其效果收获之丰啬,一方面视各该社会凭藉之根柢何如,一方面又视所谓大人物者心理亢进之程度何如。据事实所昭示,则曾国藩之收获,乃远不逮袁世凯。袁世凯能于革命之后,将其所属之腐恶垂死的旧社会,扩大之几于掩覆全国;曾国藩事业之范围愈大,而其所属之贤士大夫的社会,其领土乃反日蹙也。此其故,固由近六十年间之中国,其环境宜于养育袁世凯的社会,不宜于养育曾国藩的社会,两者所凭藉之势,优劣悬殊;然而袁世凯执著力之强,始终以一贯精神,绝无反顾,效死以扶植其所属之恶社会,此种积极的心理,殆非曾国藩所能及也。然则岂惟如罗素言:“将历史上若干人物抽出,则局面将大变”而已,此若干人者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恐不惟独裁式的社会为然,即德谟克拉西式的社会亦未始不然也。

社会倘永为一种势力——一种心理之所支配,则将成为静的,僵的,而无复历史之可言。然而社会断非尔尔。(其一)由人类心理之本身,有突变的可能性心理之发动,极自由不可方物。无论若何固定之社会,殊不能预料或制限其中之任何时任何人忽然起一奇异之感想;此感想一度爆发,视其人心力之强度如何,可以蔓延及于全社会。(其二)由于环境之本质为蕃变的,而人类不能不求与之顺应,无论若何固定之社会,其内界之物质的基件,终不能不有所蜕变;变焉而影响遂必波及于心理。即内界不变,或所变甚微,不足以生影响;然而外来之浸迫或突袭,亦时所难免,有之,而内部之反应作用,遂不得不起。凡史迹所以日孳而日新,皆此之由。而社会组成分子较复杂,及传统的权威较脆弱者,则其突变的可能性较大;其社会内部物质的供给较艰啬,且与他社会接触之机缘较多者,则其环境之变迁较剧且繁,过去之中国史,不能如西洋史之原层叠,波澜壮阔,其所积者不同,其所受者亦不同也。

同类推荐
  • 三国之龙贯九天

    三国之龙贯九天

    “被赵云的师公收为义子,习得一身绝世武学,镇压黄巾之乱,娶了公主,代替当朝大将军何进成为外戚,刘大耳,曹阿瞒都要听我的,猛将、名士、美人、都是我的,这是我的三国,我是王烨,我为自己代言。”王烨重生东汉,且看他如何奉天子以令不臣,争霸天下。这正是:烽火焚东汉,群雄欲换颜,谁能震寰宇,苍龙贯九天。
  • 中国历史50大谜团

    中国历史50大谜团

    中国历史悠久,人物众多。既有英雄壮士的慨慷悲歌,又有帝王将相的传奇经历。而有些故事,就像谜一样牵动史学家和大家的兴趣,至今仍有很多人为此废寝忘食的进行考证和研究。
  • 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

    本书站在科学的立场,以考古发掘为依据,以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为分界点,对世界考古的重大发现进行生动传神的解说,力求重新再现历史文明,再次演绎古老传说,帮助人们揭开了地下沉睡千年的秘密。阅读本书,读者即可重读先人的思想,透视发达的古代文明,又可收获到心灵的愉悦与知识的富足。
  • 遗唐

    遗唐

    企业家林跃在一次慈善活动中,因为一颗枣核被噎死,到了地府后,才知他三世行善,共救助一万人,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应聘鬼差的机会,却不料被两个与其竞争的夜叉所骗,将他遗失到了大唐贞观年间,从此开始了不平凡的一生……
  • 大明中兴实录

    大明中兴实录

    明太祖朱元璋说:《大明中兴实录》是本好书。好就好在他让我在天上看到了大明的中兴。。。。。。开一读者群,群号:68756812.对明末史感兴趣的可以加了讨论
热门推荐
  • 我与你的八年抗战时光

    我与你的八年抗战时光

    校园青春,八年漫漫时光,开启青春撕裂式疼痛。敬往事一杯酒,再爱也不回头。
  • 虚城

    虚城

    《虚城》是作者结集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收录十多年来作者在业余时间创作的诗歌一百余首,题材涉及乡愁、爱情、文化、历史等多领域。全书作品力求回归传统,注重韵律和节奏,用字古朴典雅,但也不抱残守旧,意象精彩纷呈,风格变化多样。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内生技术进步模式
  • 冷情女警:无爱侧福晋

    冷情女警:无爱侧福晋

    前世的王娇,是一个冷情的女警。这一世的王娇,则是个侧福晋。何为侧福晋?嫡福晋之下,庶福晋之上,一穿越过来,就在给别人生孩子,亦没有见到孩子的面,也没有见到那个所谓的丈夫九阿哥‘胤禟’!等终于见面时,一句话,把她赏给了同母的五阿哥‘胤祺’,她干脆抱着孩子逃了出去,种猪们,再见!五年后再次相见,她孩子的父亲又让她去服侍四阿哥!她可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 霸天神皇

    霸天神皇

    一团混沌气体,造就一个吞噬天下五行的逆天少年,被世人称为尊神,他的名字,叫萧宇天!
  • 追女神器

    追女神器

    我是李子轩,外表冷漠但是内心狂热,身边也从来不乏莺莺燕燕,可我始终都学不会如何追求她们。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了追女36计。一招鲜吃遍天,感觉就是这样的奇妙,每天都有所期待,在36计的帮助下,我终于踏上了艰难的追女旅程。
  • 立地成佛

    立地成佛

    师傅说:“双蛇命格,这红绳陪你一世,下一世便可立地成佛。”净七说:“化身枷锁,锁你一世,清洗你九世罪孽。”黄谷说:“十世轮回,成佛成魔,不看造化,皆随自我。”我说:“我不是和尚,我叫王蛇。”
  • 重生之静候锦年(全本)

    重生之静候锦年(全本)

    【全本完结!继续精彩,请移步至《桃婚记》,甜蜜继续!】总之,我穿越了从三十岁遭遇负心汉的黄脸婆变成了十岁的高干女那时候的我,就读于实验小学三年二班于是,我开始战战兢兢地重新活过我说,我要清华北大,结果我没去成。我说,我要貌美如花,结果晒黑了一层皮。我说,我要极品老公,结果遭遇腹黑,阵亡了。我说,我要身家过亿,这就更不要提了!我费尽心机,却不曾想,高干们也有潜规则于是,我华丽丽被潜了……
  • 剧本合欢树

    剧本合欢树

    本剧本讲述在某大学中的一个寝室的女生入学时在合欢树下许愿,并在毕业之前对自己的归宿问题进行合理的思考以及行动,同时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出了学习上以及情感上的一系列决定。之后五位女生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有参加考研的冰冰,有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赵岩,有毕业之后就业的李飒,有选择出国并且在国外定居的王汐,还有最后成为家庭主妇的如如,五位女生摇身一变,变成了五个不同的角色,填充到社会这个大家庭当中,必然有着不同的结果。之后她们中的四个聚集在合欢树下,可是合欢树合欢树只剩下一棵树桩,那树叶和花都无影无踪了。
  • 仙妻乃灵药

    仙妻乃灵药

    得百年天地滋养,一朝化为人形。原以为有哥哥疼姐姐爱,有天下第一仙山做靠山,随水流年肆意挥霍。却没想到,给予她的疼爱竟是因为从头至尾的愧疚;她给予的保护竟成至亲摆脱不掉的噩梦;在世人眼中,她是世间独一无二的珍宝,可她心中却嘲笑自己是万恶的源泉。她不甘心,想要掌控命运,却屡屡受命运摆布。最后的最后,她倾城一笑,不过一抹执念而已。既然我生来为你,那便用命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