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8900000021

第21章 附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1)

§§§绪论

此次所讲的《历史研究法》,与几年前所讲的《历史研究法》迥然不同。一则因为本人性情,已经讲过的东西不愿再讲;再则用旧的著作做讲演稿,有什么意思。诸君不要以为此次所讲的就是前次讲过的!我那旧作《中国历史研究法》只可供参考而已。此次讲演实为旧作的一种补充。凡《中国历史研究法》书中已经说过的,此次都不详细再讲。所以本篇可名之为《补中国历史研究法》或《广中国历史研究法》。

本演讲全部组织,可以分为“总论”“分论”两部。总论注重理论的说明。分论注重专史的研究。其宗旨在使有研究历史兴味的人,对于各种专史知道应该研究并且知道如何研究。旧作所述,极为简单,不过说明一部通史应如何作法而已。此次讲演,较为详细,偏重研究专史如何下手。因为作通史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专史没有作好,通史更作不好。若是各人各作专史的一部分,大家合起来,便成一部顶好的通史了。此次讲演,既然注重专史,所以又可叫做《各种专史研究法》。总论的部分,因为是补充《中国历史研究法》所不足,所以很零乱,没有甚么系统。分论的部分,因为注重各种专史的作法,所以较复杂,更丰富;其内容又可分为五项:

(一)人的专史 即旧史的传记体、年谱体,专以一个人为主。例如《孔子传》、《玄奘传》、《曾国藩年谱》等。

(二)事的专史 即旧史的记事本末体,专以重大事情为主。例如晚明流寇、复社本末、洪杨之乱、辛亥革命等。

(三)文物的专史 即旧史的书志体,专以文物典章社会状况为主。如我去年在本校(清华)所讲《文化史》即属此项性质,此在专史中最为重要。

(四)地方的专史 即旧史之方志体;因中国幅员太广;各地发展之经过多所悬殊,旧史专以帝都所在为中心,实不能提挈全部文化之真相,所以应该分为若干区域,以观其各时代发达之迹。其边地如滇、黔、西域、关东……等,尤当特别研究。

(五)断代的专史 即旧史的断代史体,专以一个时代为主,但不必以一姓兴亡划分。例如《春秋史》、《战国史》、《晚唐藩镇及五代十国史》、《宋辽金夏时代史》等。

虽然专史并不只此五种,然粗略分类,所有专史大都可以包括了。例如人的传记,一人如何作,多人如何作,年谱如何作;又如事的本末,战争如何作,变革如何作,兴亡如何作;其他文物的考据,断代的划分,应该如何;这类问题,以后每次讲一项;仔细研究,具体讨论,每项举一个例,将各种专史的做法,分门别类,讲演一番,于诸君日后自己研究上,或者较有益处。

总论之部,计分三章,其目如下:

§§§第一章 史之目的

§§§第二章 史家之四长

§§§第三章 五种专史概论

此三章,不伦不类,没有什么系统与组织。其原因,一则因为有许多方法,旧作已经讲过,此外不必细述;再则因为此次讲演,专重专史的研究,那些空空洞洞的理论也没有细说的必要。这样一来,所以总论三章不得不极其简略了。

§§§总论

§§§第一章 史之目的

无论研究何种学问,都要有目的。什么是历史的目的?简单一句话,历史的目的在将过去的真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假如不是有此种目的,则过去的历史如此之多已经足够了,在中国他种书籍尚不敢说,若说历史书籍,除《二十四史》以外,还有《九通》及《九种记事本末》等,真是汗牛充栋,吾人作新历史而无新目的,大大可以不作。历史所以要常常去研究,历史所以值得研究,就是因为要不断的予以新意义及新价值以供吾人活动的资鉴。譬如电影,由许多呆板的影片凑合成一个活动的电影,一定有他的意义及价值,合拢看,是活的,分开看,是死的,吾人将许多死的影片组织好,通上电流,使之活动,活动的结果,就是使人感动。研究历史也同做电影一样:吾人将许多死的事实组织好,予以意义及价值,使之活动,活动的结果,就是供给现代人应用。再把这个目的分段细细解释,必定要先有真事实,才能说到意义,有意义才能说到价值,有意义及价值才可说到活动。

甲 求得真事实

(一)钩沉法 想要球碍真事实,有五种用功的方法:己经沉没了的实事,应该重新寻出。此类事实,愈古愈多。譬如欧洲当中世纪的时候,作罗马史的人,专靠书本上的记载,所以记载的事情有许多靠不住的。后来罗马邦渒等处发现很多古代的遗迹实物,然后罗马史的真相才能逐渐明白。此类事实,不专限于古代;即在近代亦有许多事实没去了,要把他钩出来,例子亦很不少。如俾士麦死了以后,他的日记才流传出来;那日记上面所记的与前此各种记录所传的大不相同,于是当时历史上欧洲诸国的关系因而有许多改观的地方。此种例子,在中国尤其繁多:在光绪二十六七年间,有一次,德皇威廉第二发起组织中俄德联盟,相传结有密约。关于欧洲方面的史料虽略有发现,关于中国方面的史料一点也没有。要知道这件事的真相,非设法问当时的当事人不可。慈禧太后死了;庆亲王奕勖当时掌握朝政,想来很了然,可惜没有法子去问。此外,孙宝琦当时为驻德公使,在理应该清楚,但他并没有记载下来。若不趁这时问个明白,此项史料便如沉落大海了;我们若把他钩起来,岂非最有趣味最关紧要的事情。

(二)正误法 有许多事实,从前人记错了,我们不特不可盲从,而且应当改正。此类事实,古代史固然不少,近代史尤其多。比如现在平汉路上的战争,北平报上所载的就完全不是事实。吾人研究近代史,若把所有报纸,所有官电,逐日仔细批阅抄录,用功可谓极勤,但结果毫无用处。在今日尚如此,在古代亦是一样。而且还要错误得更利害些。

以上两种方法,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上讲得很详,此处用不着细说了。其实吾人研究历史,不单在做麻烦工作及寻难得资料,有许多资料并不难觅,工作亦不麻烦的题目,吾人尤其应该注意。近人考据,喜欢专门研究一个难题,这种精神固然可取,但专门考校尚非主要工作;没有问题的资料应当如何整理,极其平常的工作应当如何进行,实为重要问题。上述二项,讲的是含有特别性的事实的处理方法。下面三项,专讲含有普通性的事实的处理方法。

(三)新注意 有许多向来史家不大注意的材料,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它。例如诗歌的搜集,故事的采访,可因以获得许多带历史成分的材料,前人不甚注意,现在北京大学有人在那里研究了。还有许多普通现象,普通事务,极有研究的价值的。例如用统计的方法研究任何史料,都可有发明;从地理上的分配及年代的分配考求某种现象在何代或何地最为发达,也就是其中的一种。又如西域的文化,从前人看得很轻,普通提到甘肃新疆,常与一般蛮夷平等看待,以为绝对没有什么文化。但据最近的研究,尤其是法国人德国人的研究,发见西域地方在古代不特文化很高,而且与中国本部有密切的关系,许多西方文化皆从西域输入。此外,有许多小事情,前人不注意,看不出他的重要,若是我们予以一种新解释,立刻便重要起来。往往因为眼前问题引出很远的问题,因为小的范围扩张到大的范围。我们研究历史,要将注意力集中,要另具只眼,把历史上平常人所不注意的事情,作为发端,追根研究下去,可以引出许多新事实,寻得许多新意义。

(四)搜集排比法 有许多历史上的事情,原来是一件件的分开着,看不出什么道理;若是一件件的排比起来,意义就很大了。例如扫帚草是一株极平常的植物,栽花栽到扫帚草,一点也不值得注意,但是若把它排成行例,植成文字,那就很好看了。所谓“属辞比事,春秋之教”,正是这个意思。我们研究历史,要把许多似乎很不要紧的事情联合起来,加以研究。又如中国人过节,是一件极普通的事情,一年之中要过许多的节;单过中秋,觉得没有什么意义;若把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节排比起来,加以比较,然后研究为什么要过节,过节如何过法,就可以从这里边看出许多重要的意义,或者是纪念前哲,或者娱乐自己;国民心理的一部分,胥可由此看出。诸如此类的事实很多,散落零乱时,似无价值,一经搜集排比,意义便极其重大。所以历史家的责任,就在会搜集,会排比。

(五)联络法 第四种方法可以适用于同时的材料,第五种方法可以适用于先后的材料。许多历史上的事情,顺看平看似无意义,亦没有什么结果,但是细细的把长时间的历史通盘联络起来,就有意义,有结果了。比如晚明时代,许多士大夫排斥满清,或死或亡,不与合作,看去似很消极,死者自死,亡者自亡,满清仍然做他的皇帝,而且做得很好,这种死亡,岂不是白死亡了吗,这种不合作,岂不是毫无意义吗?若把全部历史综合来看,自明室衰亡看起,至辛亥革命止,原因结果,极明白了;意义价值,亦很显然。假如没有晚明那些学者义士仗节不辱,把民族精神唤起,那末辛亥革命能否产生,还是问题呢。历史上有许多事情是这样:若是不联络看,没有什么意义可言;假如仔细研究,关系极其重要。

上述对于事实的五种用功方法,若研究过去事实,此五种方法都有用,或全用,或用一二种,不等。以下再讲予以新意义及新价值。

乙 予以新意义

所谓予以新意义,有几种解释。或者从前的活动,本来很有意义,后人没有觅察出来,须得把它从新复活。所谓“发潜阐幽”,就是这个意思。或者从前的活动,被后人看错了,须得把它从新改正。此种工作,亦极重要。前一项例子比较的少,后一项例子比较的多。譬如研究周公的封建制度,追求本来用意究竟何在;有人说封建是社会上最好的制度,最有益的制度,到底周公采用封建,就是因为它是最有益的制度吗?其实周公意思并非认封建对于全体社会有何益处,不过对于周朝那个时代较为适用较为有益而已。又如研究王荆公的新法,追求他本来用意究竟何在。从前大家都把他看错了,都认为一个聚敛之臣。到底荆公采用新法,完全以聚敛为目的吗?其实荆公种种举动,都有深意。他的青苗、保甲、保马、市易诸法,在当时确是一种富国强兵之要术。到了后来,仍然常常采用呢。还有一种,本来的活动完全没有意义,经过多少年以后,忽然看出意义来了。因为吾人的动作一部分是有意识的动作,一部分是无意识的动作,心理学上或称潜意识,或称下意识。如像说梦话或受催眠术等,都是。一人如此,一团体一社会的多数活动亦然。许多事本来无意义,后人读历史才能把意义看出,总括起来说,吾人悬拟一个目的,把种种无意义的事实追求出一个新意义,本来有意义而看错了的,给他改正,本有意义而没觉察的,给他看出来。所谓予以新意义,就是这样解释。

丙 予以新价值

所谓予以新价值,就是把过去的事实,从新的估价。价值有两种:有一时的价值,过时而价顿减;有永久的价值,时间愈久,价值愈见加增。研究历史的人,两种都得注意,不可有所忽视。什么是一时的价值?有许多事实,在现在毫无价值,在当时价值很大。即如封建制度,确是周公的强本固基的方法。周朝八百多年的天下,全靠这种制度维持。吾人不能因为封建制度在今日没有用处,连他过去的价值,亦完全抹杀。历史上此类事实很多,要用公平眼光从当时环境看出他的价值来。什么是永久的价值?有许多事实,在当时价值甚微,在后代价值极为显著。即如晚明士大夫之抗满清,在当时确是一种消极的无效果的抵制法,于满清之统治中国丝毫无损;但在辛亥革命时,才知道从前的排满是有价值的;而且在永久的民族活动上,从前的排满也是极有价值。历史家的责任,贵在把种种事实摆出来,从新估定一番。总括起来说:就是从前有价值,现在无价值的,不要把它轻轻抹杀了;从前无价值,现在有价值的,不要把它轻轻放过了。

丁 供吾人活动之资鉴

新意义与新价值之解释既明,兹再进而研究供吾人活动之资鉴。所谓活动,亦有二种解释,即社会活动方面与个人活动方面。研究两方面的活动,都要求出一种用处。现在人很喜欢唱“为学问而学问”的高调。其实“学以致用”四字也不能看轻。为甚么要看历史?希望自己得点东西。为什么要作历史?希望读者得点益处。学问是拿来致用的,不单是为学问而学问而已。

先言社会活动方面:社会是继续有机体,个人是此有机体的一个细胞。吾人不论如何活动,对于全盘历史,整个社会,总受相当束缚。看历史要看他的变迁,这种变迁就是社会活动。又分二目:

(一)转变的活动 因为经过一番活动,由这种社会变成他种社会,或者由一种活动生出他种活动,无论变久变暂,变好变坏,最少有一大部分可以备现代参考。通常说一治一乱,我们要问如何社会会治,如何社会会乱;并且看各部分各方面的活动,如像君主专制之下,君主宰相的活动,以及人民的活动,如何结果,如何转变:这样看出来的成败得失,可以供吾人一部分的参考。

(二)增益的活动 政治的治乱,不过一时的冲动;全部文化才是人类活动的成绩。人类活动好像一条很长的路,全部文化好像一个很高的山。吾人要知道自己的立足点,自己的责任,须得常常设法走上九百级的高山上添上一把土。因是之故,第一要知道文化遗产之多少。若不知而创作,那是白费气力。第二要知道添土的方法。我是中国一分子,中国是世界一分子,旁人添一把土,我亦添一把土,全部文化自然增高了。

次述个人活动方面。严格说起来,中国过去的历史,差不多以历史为个人活动的模范,此种特色,不可看轻。看历史要看他的影响,首当其冲者就是个活动。亦可分为二目:

(一)外的方面 司马光作《资治通鉴》,其本来目的就是拿给个人作模范的。自从朱子以后,读此书的人都说他“最能益人神智”。什么叫益人神智?就是告诉人对于种种事情如何应付的方法,此即历史家真实本领所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可以益人神智之处甚多,毕秋帆的《续资治通鉴》可以益人神智之处就少了。因为毕书注重死的方面,光书注重活的方面。光书有好几处记载史事,不看下面,想不出应付的方法,再看下面,居然应付得很好。这种地方,益人神智不少。

(二)内的方面 我们看一个伟人的传记,看他能够成功的原因,往往有许多在很小的地方。所以自己对于小事末节,也当特别注意。但不单要看他的成功,还要看他的失败,如何会好,如何会坏,两面看到,择善而从。读史,外的益处,固然很多,内的益处,亦复不少。

史家有社会个人两方俱顾虑到的,好像一幅影片,能教人哭,能教人笑。影片而不能使人哭,使人笑,犹之历史不能增长知识,锻炼精神,便没有价值一样。

戊 读史的方式

附带要说几句:关于读历史的方法,本来可以不在这儿讲。不过稍为略说几句,对于自己研究上亦有很大的益处。如何读历史,才能变死为活,才能使人得益,依我的经验,可以说有两种:一种是鸟瞰式;一种是解剖式。

同类推荐
  • 败类师爷

    败类师爷

    不怕败类,只怕败类有了智商;不怕师爷,只怕师爷太阴险;他既是师爷又是败类,既有智商又阴险,冒充别人的儿子,夺了人家的妻子,却把别人的国家弄得惨不人睹,四分五裂;当上太子的幕后师爷,却叫他让出太子的位置;请看他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纵横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朋友的书,很不错的,大家可以去看看!《玄龙怒》125640《异界当老师》131100《异界之酒刀仙》130475《重生之异临天下》132534
  • 驭唐

    驭唐

    治病,最根本的方法莫过于掐死病根,从源头上消灭疾病,所以何玄道穿越了。突厥,阻碍我华夏发展,驭之;高句丽,七百多年的历史,老而不死是为贼,驭之;百济、新罗,高丽棒子的祖先,“韩流”荼毒我华夏,驭之;吐蕃,染指西域,夺我河山,驭之;回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驭之;日本,呵呵,驭之;靺鞨,已入凤喉,焉能不驭之?欧洲,正处于中世纪黑暗时期,来自东方的老子将带给尔等光明!美洲大陆,不不不,她现在叫华夏洲大陆。
  • 唐朝定居指南

    唐朝定居指南

    《唐朝定居指南》以浅显风趣的笔调,介绍唐人衣、食、住、行、语言、娱乐、宗教、节庆、社会制度等多个方面,从细节出发,展现唐代(主要是初唐时期的长安)社会图景。这并不是一本穿越小说,书名中的“穿越”,是因为作者写作此书的初衷,是难以忍受时下流行的古代穿越剧中错漏百出的历史细节,以“穿越指南”作反讽调侃之意。作者假定一种情境,即作为现代人的读者,如果穿越到了唐朝,他们亲眼所见的真实唐人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文中提供的大量历史细节,源自古籍、出土文物,敦煌壁画以及该领域的学术专著、专业论文等,虽语言诙谐,但调侃适度,引经据典,内容严谨,是一本唐代风俗史方面的极佳入门读物。
  • 计统江山

    计统江山

    一朝痴傻,十年一梦,醒来了,他是谁?身处乱世,他一颗看客的心终究还是要英雄逐鹿。天下乱,群雄起。一计平盗匪二计得富贵三计英雄从......计计得江山。(注:本文为完全架空历史,与历史人物无关)
  • 一品国士

    一品国士

    那是一个刚刚经过战争重役的时代.那是一个北驱匈奴,南慑山越的伟大君王辞世后的时代。那是一个看似清平安乐,实则为风气云涌的动荡时代。那是一个当朝皇帝年幼多病,朝中大将掌权,各处藩王枕戈待旦的时代。那是一个君王更换频频,皇家大势未明的时代。就是在那样的一个多姿多彩的背景下,偶然之间,主角重生在了一位刚刚下定“绝心”的堕落子弟身上......苏真:“兄弟,我怎么感觉这里这么阴啊?凉飕飕的.....”室友:“唉,又是一个被吓傻了的。”苏真:“谁傻啊,我只是一时没拗过劲来而已。”室友:“吹牛吧你,主动到这来准备当内宦的,有几个是不傻的。”“内宦?宦官?.....”苏真闭上眼睛仔细的搜索了一下朦胧的记忆,恍然道:“这身体的原主竟然要去当太监么?!....吃饱了撑的!”
热门推荐
  • 台湾雾峰林氏族谱

    台湾雾峰林氏族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将军住手

    将军住手

    赛尔号互换梗,动画电影游戏三梗互换w讲述三个世界迪恩卡朋的故事
  • 傲世天行

    傲世天行

    古人云,龙有逆鳞,触之则怒。生矣、死矣,快意恩仇,此生傲行天下,怎奈悲失佳人,今生若此,弗复何求?
  • 妖之恋:魔影仙踪

    妖之恋:魔影仙踪

    我的故事里,你是唯一的男主角。可是在你的世界里,却只有她。而她的心,却又住着另一个人。我们不断的追逐着,却没有人肯回头看看身后的守护者。直到有一天,我的守护者离开了我,我才发现了我的辜负。相爱的人,请互相珍惜,因为千万人群中,互相看上彼此的几率是那么的小,遇上了,就不要放手······
  • 对不起我其实很爱你

    对不起我其实很爱你

    一个女孩暗恋了一个男生两年。在这两年里,女生为了男生做了很多事情,可男生对女生似乎没什么,其实他们彼此相爱,只需说出口,他们就可以在一起了。可是彼此都不肯说出口。一个女孩追爱的全过程。这期间,朋友的背叛,小三的出现,男生的反悔。。。。。女生爱情的路上,布满了荆棘,最后,女生和男生将会怎么样?
  • 末世无畏

    末世无畏

    许岩因过二十岁生日而喝醉,当他酒醒之后却发现自己的出租屋变了,而自己也变了。曾经的老师、同学、和朋友都不见了。全球爆发了一种未知病毒,人类面临了最严重的危机!荒凉、腐朽、破败充斥着整个世界,一切都变得和他的认知不同,最为恐怖的是天上多了一个太阳,一个黑色的太阳!
  • 美人无计

    美人无计

    她是个历史盲、地理盲、政治盲外加路痴、花痴……但这并不影响她致力于穿越事业的热度与激情。终于,奇迹感应到了她的呼唤,她穿了,她真的穿了。可是,可是,不是每个穿过来的都会变成倾国倾城人见人爱的美女吗?靠,为什么她这么另类!原来情劫也不是那么难度,或者她会因此而修练成仙?都怪那个迷糊小仙,唉……
  • 云念微风处

    云念微风处

    这是一个JQ四起的故事,当纯洁冷漠的小护士遇到热情似火的霸道总裁,会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呢?
  • 我们在路上热泪盈眶

    我们在路上热泪盈眶

    旅行是个好东西。只有在离得最远的时候,才能把曾经走过的那段日子、经历过的那段情,看得最清楚。更重要的是,在路途中,我学会了如何去面对生活。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智慧故事(五)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智慧故事(五)

    智慧具有传承性,本套图书精选智慧故事、内容丰富、故事精彩,为广大学生增加智慧提供了一条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