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8900000024

第24章 附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4)

甲 人的专史

自从太史公作《史记》,以本纪列传为主要部分差不多占全书十分之七,而本纪列传又以人为主。以后二千余年,历史所谓正史,皆踵其例。老实讲起来,正史就是以人为主的历史。

专以人为主的历史,用最新的史学眼光去观察他,自然缺点甚多,几乎变成专门表彰一个人的工具。许多人以为中国史的最大缺点,就在此处。这句话,我们可以相当的承认:因为偏于个人的历史,精神多注重彰善惩恶,差不多变成为修身教科书,失了历史性质了。但是近人以为人的历史毫无益处,那又未免太过。历史与旁的科学不同,是专门记载人类的活动的。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伟大活动可以使历史起很大变化。若把几千年来,中外历史上活动、力最强的人抽去,历史倒底还是这样与否,恐怕生问题了。譬如欧洲大战,若无威廉第二、威尔逊、路易乔治、克里孟梭几个人,历史当然会另变一个样子。欧洲大战或者打不成,就打成也不是那样结果。又如近三十年来的中国历史,若把西太后、袁世凯、孙文、吴佩孚等人,甚至于连我梁启超,没有了去,或把这几个人抽出来,现代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谁也不能预料。但无论如何,和现在的状况一定不同。这就可见个人与历史的关系和人的历史不可轻视了。

一个人的性格兴趣及其做事的步骤,皆与全部历史有关。太史公作《史记》,最看重这点。后来的正史,立传猥杂而繁多,几成为家谱墓志铭的丛编,所以受人诟病。其实《史记》并不如此,《史记》每一篇列传,必代表某一方面的重要人物。如《孔子世家》、《孟荀列传》、《仲尼弟子列传》代表学术思想界最要的人物,《苏秦张仪列传》代表造成战国局面的游说之士,《田单乐毅列传》代表有名将帅,四公子《平原、孟尝、信陵、春申列传》代表那时新贵族的势力,《货殖列传》代表当时经济变化,《游侠列传》、《刺客列传》代表当时社会上一种特殊风尚。每篇都有深意,大都从全社会着眼,用人物来做一种现象的反影,并不是专替一个人作起居注。

在现代欧美史学界,历史与传记分科所有好的历史,都是把人的动作藏在事里头;书中为一人作专传的很少。但是传记体仍不失为历史中很重要的部分,一人的专传,如《林肯传》、《格兰斯顿传》,文章都很美丽,读起来异常动人。多人的列传如布达鲁奇的《英雄传》,专门记载希腊的伟人豪杰,在欧洲史上有不朽的价值。所以传记体以人为主,不特中国很重视,各国亦不看轻。因此,我们作专史,尽可以个人为对象,考察某一个人在历史上有何等关系。凡真能创造历史的人,就要仔细研究他,替他作很详尽的传。而且不但要留心他的大事,即小事亦当注意。大事看环境,社会,风俗,时代;小事看性格,家世,地方,嗜好,平常的言语行动,乃至小端末节,概不放松。最要紧的是看历史人物为什么有那种力量。

每一时代中须寻出代表的人物,把种种有关的事变都归纳到他身上。一方面看时势及环境如何影响到他的行为,一方面看他的行为又如何使时势及环境变化。在政治上有大影响的人如此,在学术界开新发明的人亦然。先于各种学术中求出代表的人物,然后以人为中心,把这个学问的过去未来及当时工作都归纳到本人身上。这种作法,有两种好处:第一,可以拿着历史主眼。历史不外若干伟大人物集合而成。以人作标准,可以把所有的要点看得清清楚楚。第二,可以培养自己的人格。知道过去能造历史的人物,素养如何,可以随他学去,使志气日益提高。所谓“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不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乙 事的专史

历史的事实,若泛泛看去,觉得很散漫,一件件的摆着,没有什么关系,但眼光锐敏的历史家,把历史过去的事实看成为史迹的集团,彼此便互相联络了。好像天上的星辰,我们看去是分散的;天文家看去,可以分出十二宫。无论何种事物,必把破碎的当作集团,才有着眼的地方。研究历史,必把一件件的史迹看为集团,才有下手的地方。把史迹看作集团研究,就是记事本末体。现代欧美史家,大体工作,全都在此。记事本末体是历史的正宗方法。不过中国从前的记事本末,从袁枢起,直到现在,我都嫌他们对于集团的分合未能十分圆满。即如《通鉴记事本末》把《资治通鉴》所有事实,由编年体改为记事本末体,中间就有些地方分得太琐碎,有些地方不免遗漏。也因为《资治通鉴》本身偏于中央政治,地方政治异常简略,政治以外的事实更不用提。所以过去的记事本末体,其共同的毛病,就是范围太窄。我们所希望的记事本末体,要从新把每朝种种事实作为集团,搜集资料,研究清楚。大集团固然要研究,再分小点,亦可以研究。凡集团事迹于一时代有重大影响的,须特别加以注意。

比如晚明时代的东林复社,他们的举动,可以作为一个集团来研究,把明朝许多事实都归纳到里边,一方面可以看,类似政治团体的活动,以学术团体兼为政治团体,实由东林起,至复社而色彩愈显。这是中国史上一大事实,很值得研究。研究东林复社始末,方面很多。本来是学术机关,为什么又有团体的政治运动?一方面可以看出学术的渊源及学风的趋势。另一方面,可以看在野的智识阶级的主张。每逢政治腐败的时候,许多在野学者,本打算闭户读书;然而时势所迫,又不能不出头说话。这种情形,全由政治酝酿而成。非全部异常明了,一部很难了解。至于复社,本来是一个团体的别名,同时的其他团体尚多,不过以复社为领袖,成为一个联合会社的性质。我们研究创社人的姓名,及各社员的籍贯,或作小传,或作统计,可以看出复社的势力在于何都,明亡以后,复社的活动于当时政治有何影响,满洲入关,复社人物采取若何态度。从这些地方着手,明末清初的情形可以了如指掌了。

又如清世宗(雍正)的篡位前后情形,可以作为一个集团来研究。把那时候许多事实都归纳到里边。这件事情,比较复社始末,材料难找得多。因事涉宫闱,外人很难知道。但是这件事情,关系很大,是清史主要的部分。假使没有雍正,就不会有乾隆,道咸光宣更不用说了。内容真相若何,牵涉的方面很多。有关于外国的,如喇嘛教与天主教争权,因为世宗成了功,后来喇嘛教得势,天主教衰落。有关于学术的,如西洋科学之输入,因天主教被排斥,亦连带的大受影响,几乎中绝。有关于藩属的,如清代之羁縻蒙古、西藏,亦以喇嘛教为媒介;即经营青海,还是要借重他。这种事情,蒙古、西藏文中稍微有点资料,可以明了一部分;中国文字资料就很少。即如年羹尧的事迹,当然和清史,很有关系,我们看《东华录》及《雍正上谕》的记载,极其含糊,得不着一个明了的概念。若把所有资料,完全搜出,可以牵连清朝全部历史的关系。所以研究历史的人,应当挑出一极大之事,作为集团,把旁的事实,都归纳到里面,再看他们的关系影响。研究一个集团,就专心把这个集团弄明白了。能得若干人分头作去,把所有事的集团都弄清楚,那末全部历史的主要脉络就可一目了然了。

丙 文物的专史

最古的文物史,要算《史记》的八书。《史记》于本纪列传之外,另作《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等书。后来班固作《汉书》,改称为志,不以人为主,而以某制度或某事物为主。凡所叙述,皆当代的文物典章。自太史公创此例后,后代历史,除小者外,如二十四史,皆同此例。而杜佑所作《通典》,纯以制度为主,上起三代,下至隋唐,一一加以考核。马端临仿其体裁作《文献通考》,范围更大,蕴义更博。《通典》所述,限于一代朝制;《通考》所述,则于朝制之外,兼及社会状况。此种著作,中国从前颇为发达,就是我们所说的文物的历史。《通典》、《通考》可谓各种制度的总史,不是各种制度的专史。在杜佑马端临那个时候,有《通典》、《通考》一类著作,便已满足了。此刻学问分科,日趋精密,我们却要分别部居,一门一门的作去。一个人要作经济史,同时又要作学术史,目录学,一定作不出有价值的著述来。要作经济史,顶好就专门研究经济。要作学术史,顶好就专门研究学术。要治目录学,顶好就研究《艺文志》、《经籍志》等。不惟分大类而已,还要分小类。即如研究经济史,可以看历代食货志。食货中包含财政及经济两大部分,财政经济又各有若干的细目。我们不妨各摘其一项,分担研究,愈分得细愈好。既分担这一项,便须上下千古,贯彻融通。例如专研究食货中的财政的,在财政中又专研究租税,在租税中又专研究关税;那末中国外国及关于关税的资料都要把他搜集起来,看关税如何起源,如何变迁,如何发展,关税不平等的原因事实影响如何,乃至现在的关税会议如何召集,如何进行,关税自主的要求如何运动,一一记载,解释明白。这种的工作,比泛泛然作《通典》、《通考》要切实得多,有意思得多,有价值得多。因为整部的文物,很笼统,很含混,无从下手,亦不容易研究明白。所以我主张一部分一部分的研究;先分一个大纲,如经济文艺学术民族宗教……等,一二十条;再于每条之下,分为若干类,如经济之分为财政租税,文艺之分为文学美术,学术之分为经史,民族之分为原始迁徙同化,宗教之分为道佛等。择其最热悉,最相近者,一令时候作一类,或者一个人作一类。久而久之,集少成多,全部文物不难完全畅晓了。

丁 地方的专史

地方的专史就是方志的变相。最古的方志要算《华阳国志》了。以后方志愈演愈多,省有省志,县有县志。近代大史家章实斋把方志看得极重;他的著作,研究正史的与研究方志的各得其半。方志,从前人不认为史;自经章氏提倡后,地位才逐渐增高。治中国史,分地研究,极为重要。因为版图太大,各地的发展,前后相差悬殊。前人作史,专以中央政府为中心,只有几个分裂时代以各国政府所在地为中心,但中心地亦不过几个;三国有三个,十六国有十六个,究未能平均分配。研究中国史,实际上不应如此。普通所谓某个时代到某个程度,乃指都会言之;全国十之七八全不是那样一回事。我们试看分述研究的必要。比如一向称为本部十八省的云南,在三国以前,与中国完全无关;自诸葛渡泸以后,这才发生交涉。然而云南向来的发展,仍不与全部历史的发展相同。唐时的南诏,宋时的大理,都是半独立的国家。清初吴三桂据云南,亦取半独立的态度。三藩之乱既平,设置巡抚,始与本部关系较密。然民国十五年来,云南直接受中央辖制者不过二三年,其余诸年仍然各自为政。自古及今,云南自身如何发展;中原发达的时候,云南又受何等影响,有何种变化,这都是应当划分出来,单独研究的事情。又如广东,是次偏的省份,其文化的发达,亦不与中原同。自明以前:广东的人物及事实,不能影响到中原的历史,亦于中原的历史上没有相当的地位。再如安南、朝鲜,现在不属中国,然与中国历史关系很深。安南作中国郡县较广东为早,在黎氏莫氏独立尚未终了时,欧人东来,遂被割去。若云南当南诏、大理或吴三桂独立未终时,外人适来,恐亦将被割去啊。所以我们对于安南、朝鲜这一类地方,也应当特别研究,不能因为现在已经失掉而置之不理。上面所说的,还是边远省份。说近一点,如中原几省,最初居住的是什么人?河南、山东如何变成为中华民族的中心?后经匈奴、东胡民族的蹂躏,又起了多大变化?这些都是应当特别研究的事情。如欲彻底的了解全国,非一地一地分开来研究不可。普通说中国如何如何,不过政治中心的状况,不是全国一致的状况。所以有作分地的专史之必要。广博点分,可以分为几大区,每区之中,看他发达的次第;精细点分,可以分省分县分都市,每县每市,看他进展的情形。破下工夫,仔细研究,各人把乡土的历史风俗事故人情考察明白。用力甚小,而成效极大。

戊 断代的专史

在整部历史中,可以划分为若干时代,如两汉、六朝、隋、唐、宋、元、明、清;每一个时代中,可以又划分为若干部分,如人的、事的、文物的、地方的。含着若干部分,成为一个时代;含着若干时代,成为一部总史。总史横集前述四种材料,纵集上下几千年的时间。因为总史不易研究,才分为若干时代,时代的专史就是从前所谓断代为史,起自班固,后世因之,少所更改。不过旧时的断代,以一姓兴亡作标准,殊不合宜。历史含继续性,本不可分。为研究便利起见,挑出几样重大的变迁,作为根据勉强分期,尚还可以。若不根据重大变迁,而根据一姓兴亡,那便毫无意义了。皇帝尽管常换,而社会变迁什微,虽属几代,仍当合为一个时期。皇帝尽管不换,而社会变迁极烈,虽属一代,仍当分为几个时期。比如南北朝,总共不过百六十七年,而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代,北朝有北魏、北齐、北周三代。若以一姓兴亡分,应当分为四个或三个时期了。然此百六十七年间,社会上实无多大变化。所以我们仍当作为一个时期研究。其次述五代,五代不过五十二年,有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若以一姓兴亡分,应当分为五个时期;然此五十二年间,社会上亦没有多大变化,所以我们应当作为一个时期研究。上面是说皇帝换姓而社会不变的。虽然是分,应当合拢来研究。又有皇帝姓氏不换而社会变迁剧烈的,虽然是合,应当分开来研究。比如有清一代,道咸而后,思想学术政治外交经济生活,无一不变。不特是清代历史的大变迁,并且是全部历史的大变迁。我们尽可以把道咸以前,划分为一个时期。道咸以后,另划为一个时期。不必拘于成例,以一姓兴亡作为标准,笼统含糊下去。果尔,一定有许多不便利的地方。历史是不可分的,分期是勉强的。一方面不当太呆板,以一姓兴亡作根据,像从前一样;换一方面,又不当太笼统,粗枝大叶的,分上古中古近世三个时期。比较妥当一点的,还是划春秋为一个时期,战国为一个时期,两汉为一个时期(或分或合均可),三国、两晋、南北朝为一个时期,隋、唐为一个时期,宋、辽、金、元、明为一个时期,清分为两个时期。这种分法,全以社会变迁作标准。在一个时期当中,可以看出思想学术政治经济改换的大势,比较容易下手,材料亦易搜集。不管时期的长短,横的方面,各种事实要把它弄清楚。时代的专史,为全通史的模型。专史做得好,通史就做得好,此种专史,亦可分每人担任一项,分别做去。

以上讲五种专史的概说,以下就要讲五种专史如何作法。按照现在这个次序,一种一种地讲去。同学中有兴趣的,或者有志作史家的,于五种之中,认定一项,自己搜集,自己研究,自己著述,试试看。果能聚得三五十个同志,埋头用功,只须十年功夫,可以把一部顶好的中国全史作出来。人数多,固然好;若不然,能得一半的同志,甚至于十个同志,亦可以把整部历史完全作出。我担任这门功课,就有这种野心。但是能否成功,那就看大家的努力如何了。

分论一 人的专史

§§§第一章 人的专史总说

人的专史,是专以人物作本位所编的专史,大概可分为五种形式:

(一)列传

(二)年谱

同类推荐
  • 后宫大总管

    后宫大总管

    穷屌丝穿越宫廷当太监,不仅没有挨那断根一刀,还要游皇宫,泡美妃……
  • 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

    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

    本书针对历史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属于教科书性质的著作,对于了解与学习历史文献学的读者很有帮助。
  • 日本平安时代的社会与信仰

    日本平安时代的社会与信仰

    平安时代之前的时代是奈良时代,它之后的时代是鎌仓时代。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发展的顶峰。平安时代日本与中国有非常紧密的交往,在日本儒学得到推崇,同时佛教得到发展。本书详细论述了日本平安时代的社会结构和信仰状况,深刻剖析了当时日本社会阶层的各个方面,对研究日本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 华夏帝国征服史

    华夏帝国征服史

    排队枪毙的春秋战国,17世纪的华夏征服史。一个理科男来到一个奇怪17世纪,一个燧发枪时代的后战国时代,一个与白种人争夺话语权的时代,一个殖民与征服的时代。民族的荣耀并不全在残酷的战争,靠一场战争而崛起的只能是野蛮的游牧民,那种崛起是一种顷乎即灭的虚荣,如狂风掀起的巨浪。剑匣与枪炮之外,科学与文明才是坚韧的山石。他所追求的,是从堪察加的冰原到黑非洲的荒漠、从椰林苍翠的吕宋到海盗横行的加勒比、从遍地黄金的恒河畔到浩瀚苍茫的五大湖,到处都能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服章之美谓华,礼仪之大谓夏!他所盼望的,是从测量世界的尺规到计算弹道的函数,从认知宇宙的物理到改变世界的化学,每一个用起这些公式的人都会想到中国人的名字。他所欣慰的,是启蒙与愚昧的交锋,是人权与皇权的争斗,是主义与思想的辩论。
  • 国士

    国士

    一次意外的穿越却成了婴儿,熟悉而又陌生的历史,看罗宇一步步成长,如何使用现代知识和古人斗智斗勇。
热门推荐
  • 谁是谁的牛鬼蛇神

    谁是谁的牛鬼蛇神

    在他很小的时候便亲眼见到她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躲在墙角哭泣,那一次的经历让他念念不忘。后来,他一直在关注着她的一切,直到发现了他们两家的秘密,他才发现自己的祖辈父辈对她家的伤害真得是不可原谅的。可是,那时候的他早已经不可救药的爱上了她。
  • 最强葬神系统

    最强葬神系统

    修行之路,逆天而行,踏破苍穹之道,一路之上走出星辰困阻,踏遍万里星空,直杀上九天仙界,埋葬诸天神灵!葬神空间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我苏休也要只手拨云见青天!
  • 微笑的天使

    微笑的天使

    她是一个很爱笑的女孩,特别是那种没心没肺的笑!但自从那件事发生以后,女孩的脸上不再有笑容。反而多了一层寒冷的冰!让人觉得难以靠近,眼神也显得无限的空洞,给人一种琢磨不透的感觉!直到他的出现。。。
  • 时之修真

    时之修真

    历经古时未来,最终发现,所谓修真,不过骗局
  • 我要娶个白富美

    我要娶个白富美

    当那个身影消失在霓虹闪烁里的时候,我知道我的爱情死掉了。
  • 丫鬟不受宠:四王爷的殇妻

    丫鬟不受宠:四王爷的殇妻

    她是府中不受宠的三小姐,却才艺出色,在二姐婚宴上表演,只因皇后一夸奖,她成为众矢之矢地,被夫家退了婚,最终成了北王府里一个人人都可以欺负的丫鬟。只因她撞破了他的好事,她就成他的人,怀了他的孩子却被他狠心扼杀,拿孩子的尸骸喂狗,从此,她的心死了!
  • 后宫谋

    后宫谋

    一个现代胎穿女在架空古代如履薄冰的生存史,帝皇对相府的恶厌,其他妃嫔的虎视眈眈,让她每走一步都如过万丈深渊上的独木桥,一不小心就会摔得粉身碎骨,可她却坚毅的往前走,小心的谋算着每一步,凭借着天时地利的东风,飞上青天。小白版简介: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奸相的女儿,为了不被抄家灭族,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在后宫拼命的刷副本,却一不小心把副本刷残了的的故事。
  • 御风百里

    御风百里

    “看,孩子,阳光所照到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国度,一个王者的统治期就如同太阳的起落一样,总有一天太阳将会跟我一样慢慢下沉,并且在你成为新王的时候和你一同上升。”“阳光能照到的所有的东西!那有阴影的地方呢?”“那在我们的国度之外,你永远不可去那个地方。”“我以为王者就可以随心所欲呢。”“王者也不能凡事随心所欲。”“但总有一个人能随心所欲的。”“噢,哪一个人?”“那就是我。”
  • 捕鬼师

    捕鬼师

    沉寂于大陆中的秘法修行者,统治了秘法大陆的人群,他们,有着一个很是平凡的名称——捕鬼师。虽然这群人的名称有些俗气,但却也正是他们,才能在鬼怪盛行的异界,为人类打下了强者这一称呼。
  • 嫡女谋后

    嫡女谋后

    裔长乐被亲生母亲和哥哥一晚毒药害死。只因传闻她是灾星!死后被弃后山荒坟,结果阴差阳错裔长乐的前世女侯骊姬记忆苏醒,助她一臂之力,她得以重生。这一次,她带着偶然闪现的惊人预知力,定要让那些人千百倍偿还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