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8900000038

第38章 附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18)

第一旁系的发生,很重要。佛教到底应摆在宗教史还应摆在道术史,很费斟酌。单作《佛教史》,当然可以详说;但作道术史,则仍以摆在道术中为是。在中国的佛教,惟净土宗及西藏、蒙古的喇嘛教应摆在宗教方面。因为纵使他们有相当的哲理,而在中国本部文化上的影响很少;即西藏、蒙古人之信仰喇嘛,也并不因他有哲理,所以应该收入宗教里。此外,自隋唐以来,最初的毗昙宗到三论宗、摄论宗、小乘的毗昙宗、大乘的教下三家——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乃至禅宗,都关于哲理方面。大多数的佛教徒,信宗教的成分,不如研究哲理的成分多。简单讲,除密宗在蒙藏应列入宗教史以外,其他都应收入道术史。这部分工作,颇不容易。第一、要说明原始佛教何如?印度佛教的分化发展何如?因为要想了解新妇的性情,非先了解她的娘家不可。所以先应忠实的看佛教起原及其分化发展,然后可叙中国的佛教。第二、东汉、三国、西晋、南北朝是翻译时期,但能吞纳,不能消化。所以应该叙述那时输入的情况何如?输入了些什么东西?那些译本是否能得原本真相,没有错误。第三、最主要的唐朝教下三家,要集中精神去说明。法相宗从印度由玄奘带来。玄奘以前,只是印度人讲。到玄奘译著《成唯识论》,才开这个宗派。但《成唯识论》是玄奘及其弟子窥基把释迦牟尼以后十家的道术汇合翻译,参以己意,才作成的。此种译著,为功为罪,尚不分明。十家的内容,很难分别;其中以护法为主,而其余九家,不易看出。十家的道术,经过玄奘、窥基的整理,去取之间,很有选择。虽说原是印度人的思想,但其中实参加了中国几个大师的成分。天台宗是智者大师所创,后来印度来的许多大师都很佩服他。认真看起来,天台宗的确和印度各宗不同。许多人攻击他,以为不是真佛教;其实这种不纯粹的洋货,我们治学术史的人尤其要注意。华严宗不是纯粹出自中国,也不是纯粹出自印度,乃出自现在新疆省的于阗。佛教到于阗才发生华严宗,华严宗到中国本部才成熟,至少不是印度的。所以所谓教下三家,可说完全都是中国的;此外教外别传,如禅宗,神话说是达摩自印度传来的,我们研究的结果,不肯相信。他所谓西方二十八祖,全是撑门面的;实在只有五祖和慧能,纯是中国的学派。所以禅宗的学风,也纯是中国的创作,应该和教下三家同样的用力叙述。

佛教虽是旁系,但做起来的时候,应该用做主系的方法去研究。因为起初虽自外来,但经过中国人消化一次,也含有半创作性。所以除了简单讲印度佛教的起原和变迁以后,主要各宗派,在中国的,应该用研究先秦各家的方法去研究。看他不同之点何在?主要之点何在?这是作中国道术史比较的困难所在。其实也并不困难。因为书籍尽管多,要点只是这几个,不过我们没有研究,心惊便是了。只要经过一番研究,得着纲领,作起史来,实在容易。

旁系之中,附带有他的闰系。讲亦可,不讲亦可。若是顺便讲的话,佛教的创作至唐开元而止,中唐以后及五代,便是佛教的闰系。后来法相宗的消灭,华严宗的衰微,天台宗的分裂为山内山外,禅宗的分为五派,自来讲中国佛教掌故的最喜欢讲这些东西,实在这都是闰系的话,旁系的主要点全在内容的说明。

现在有许多人感觉作中国道术史的困难,以为三国到隋唐实在没有资料。其实,那有一个这么长的时代而没有道术之理?他们把这时代省去,中间缺了一部分还那里成为道术史?再则,这部分工作如果落空,宋明哲学——第二主系思想的渊源如何看得出来?所以认真做中国道术史的人,应当对于第一旁系佛教加以特别的研究。

再往下就是第二主系宋明道术。宋儒自称直接孔孟心传,不承认与佛教有关系,而且还排斥佛教。另一方面对他们反动的人攻击他们,以为完全偷窃佛教唾余,自己没有东西。清代的颜元、戴震和近代的人,连我自己少时也曾有这种见解。其实正反两方都不对:说宋明道术完全没有受佛教的影响固然非是,说宋明道术自己没有立脚点也是误解。简单讲,儒家、道家、先秦、两汉,本有的思想,和印度佛教思想结婚,所产生的儿子,就是宋明道术。他含有两方的血统,说他偏向何方都不对。思想的高下虽可批评,然实在是创作的。先秦主系都是鞭辟近里,把学术应用到社会上去。两汉闰系专门整理解释,离实际生活太远了。宋明学者以汉唐的破碎支离的学问,繁琐无谓的礼节,与人生无关,乃大声疾呼的,说要找到一种人生发动力,才算真学问,所以超越闰系,追求主系本来面目如何,其与社会有如何的关系。宋明道术所以有价值,就在这一点。但他们所谓回到本来面目,是否达到,却不敢说。不过,以古人的话启发他自己的思想,实在得力于旁系的影响。当宋朝的时候,佛教旁系已成了闰系,派别很多。法相宗、华严宗虽已消灭,天台宗、禅宗却分为好几派,和两汉今古文之争一样,互相攻击,对于社会人心倒没有多大关系。但一般学者,因苦于汉唐经学之茫无头绪,总想在佛经上求点心得。如二程、朱子之流,少年皆浮沉于佛教者苦干年,想在那方解决人生的究竟。但始终无从满足这种欲望,所以又返而求之于先秦。研究佛经时虽未能解决人生问题,但已受有很深的影响;以后看先秦书籍时,就如戴了望远镜,没有东西的地方也变成有东西了。一方面,整个社会经过佛教数百年的熏炙,人人心里都受了感染。所以一二学者新创所谓道学,社会上云起峰涌的,就有许多人共同研究,而成为灿烂发皇的学派。

我们研究这个主系,家数虽多,但方面不如第一主系的复杂。第一主系,儒、道、墨三家分野很清楚。第二主系,许多家数所讨论的不过小问题,不可多分派别。依普通的讲法,可分程朱、陆王二派。其余各小派,可以附带择要叙述,如北宋的邵雍、欧阳修、王安石。南宋的张拭、吕祖谦、陈亮、叶适等。这样比较的可以容易说明,免去许多麻烦。

再下去是第二闰系。就是清朝道术。但清朝一方面虽是宋明的闰系,一方面又是作未来主系的旁系。所谓第二闰系,即清朝的宋学家。他们一方面作宋明的解释,一方面即作先秦的解释。清朝主要的思想家有影响的真不多。其中有许多大学者,如高邮王氏父子,不能说是思想家;不过工作得还好而已,对于道术史全部分,无大影响。

统观清代诸家,考证家可以补第一闰系的不足,理学家可以做宋明的闰系;中间又有旁系的发生,无形中受了外来的影响,就是颜元、戴震一派。颜戴并不奉信基督教,也许未读西文译本书,但康熙朝基督教很盛,往后教虽少衰而思想不泯,学者处这种空气中,自然感受影响,也想往自然科学方面走,不过没有成功就是。

现在往后,要把欧美思想,尽量的全部输入,要了解,要消化,然后一面感觉从前学术不足以解决我们的问题,一面又感觉他们的学术也不足以解决他们的问题,然后交感而生变化作用,才可以构成一种新东西。作道术史到最后一章,要叙述现在这个时代,是如何的时代:闰系的工作过去了,旁系的工作还没有组织的进行,发生主系的时间还早,给后人以一种努力的方向。

理想的中国道术史,大概分这几个时代,抓着几个纲领作去,并不困难,或全部作,或分部作,都可以。

丑 史学史的做法

史学,若严格的分类,应是社会科学的一种。但在中国,史学的发达,比其他学问更利害,有如附庸蔚为大国,很有独立作史的资格。中国史学史,最简单也要有一二十万字才能说明个大概,所以很可以独立著作了。

史学的书,在《七略》和《汉书·艺文志》,并未独立成一门类,不过《六艺略》中《春秋》家附属之一。《隋书·经籍志》依魏苟勖《新簿》之例,分书籍为经、史、子、集四部,史占四分之一,著作的书有八百六十七部,一万三千二百卷,比较《汉志》大大的不同,可见从东汉到唐初,这门学问已很发达了。

这还不过依目录家言,实则中国书籍,十之七八,可以归在史部。分部的标准,各目录不概同,《隋志》的四部和《四库全书》的四部,名同而实异,范围很不一致。单就史部本身的范围而论,可大可小;若通盘考察,严格而论,经、子、集三部,最少有一半可编入史部或和史部有密切的关系。

如经部诸书,王阳明、章实斋都主张《六经》皆史之说,经部简直消灭了。宽一点,《易经》、《诗经》,可以不算史;《尚书》、《春秋》,当然属史部;礼讲典章制度风俗,依《隋志》的分法,应归入史部:《尚书》、《春秋》、《礼》既已入史部,三传二记也跟了去,经部剩的还有多少?

子部,本来就分得很勉强。《七略》、《汉志》以思想家自成家之言的归子部,分九流十家,比较还算分得好。但那些子书和史部可很有关系。如《管子》和《晏子春秋》、《韩非子》讲的史事极多,几乎成为史部著作。汉后思想家很少,综核名实,配不上称子而入史部的最少有一半;那些子书所以存在,全因他记载了史事。即如《史记》记载史事,司马迁当初称他《太史公书》,自以为成一家之言,若依规例,自然应归子部。可见子部、史部本来难分,前人强分只是随意所欲,并没有严格的分野。

集部,《汉志·诗赋略》所载诸书,纯是文学的。后来的集,章实斋以为即是子因其同是表示一人的思想。如《朱子全集》、《王阳明全集》虽没有子的名称,但已包举本人全部思想,又并不含文学的性质,为什么又入集部,不入子部呢?如《杜甫集》、《李白集》纯是文学的,犹可说。若《朱子集》、《阳明集》以及《陆象山集》、《戴东原集》,绝对不含文学的性质的,拿来比附《汉志》的《诗赋略》,简直一点理由也没有,我们是绝对不认可的。集部之所以宝贵,只是因为他包含史料,如记载某事、某人、某地、某学派、集部里实在有三分之二带史部性质。就是纯文学的作品包含史料也不必少,如《杜甫集》,向来称做诗史。凡研究唐玄宗、代宗、肃宗诸朝的情形的,无不以《杜甫集》做参考。这还可说特别一点,其余无论那一部集,或看字句,或看题目,可以宝贵的史料仍旧到处都是。不必远征,前年我讲《中国文化史社会组织篇》,在各家文集诗句里得了多少史料,诸君当能知道。以此言之,纯文学的作品也和史部有关。

所以中国传下来的书籍,若问哪部分多,还是史部。中国和外国不同。外国史书固不少,但与全部书籍比较,不如中国。中国至少占十之七八。外国不过三分之一。自然科学书,外国多,中国少。纯文学书,外国也多,中国也少。哲学宗教的书,外国更多,中国更少。

此何以故?中国全个国民性,对于过去的事情,看得重。这是好是坏,另一问题。但中国人“回头看”的性质很强。当以过去经验做个人行为的标准,这是无疑的。所以史部的书特别多。

中国史书既然这么多,几千年的成绩,应该有专史去叙述。它可是到现在还没有,也没有人打算做,真是很奇怪的一种现象(名达案:民国十四年九月,名达初到清华研究院受业于先生,即有著《中国史学史》之志,曾向先生陈述;至今二年,积稿颇富,惟一时尚不欲草率成书耳)。

中国史学史,最少应对于下列各部分特别注意:一、史官;二、史家;三、史学的成立及发展;四、最近史学的趋势。

最先要叙史官。史官在外国并不是没有,但不很看重;中国则设置得很早,看待得很尊。依神话说,黄帝时,造文字的仓颉,就是史官,这且不管;至迟到周初,便已看重史官的地位。据金文(钟鼎文)的记载,天子赐钟鼎给公卿诸侯,往往派史官做代表,去行给奖礼。周公时代的史佚见于钟鼎文就不下数十次,可见他的地位很高。他一人如此,可见他那时和他以前,史官已不是轻微的官了。殷墟甲骨文,时代在史佚之前,已有许多史官名字,可知殷代初有文字,已有史官,《尚书》的《王命》、《顾命》两篇,有史官的事实,这是见于书籍的纪元。《左传》记载晋董狐、齐北史氏的直笔,称道史官的遗烈,可见在孔子以前,列国都有史官,不独天子。孟子说:“晋之《乘》、楚之《檮杌》、鲁之《春秋》、其实一也。”墨子说曾见百国《春秋》。《左传》记晋韩宣子聘鲁,观书于太史氏,得《鲁易象》与《春秋》,可见春秋战国时代,列国都有《春秋》一体的史书,而且都是史官记的,所以后来司马迁叫他“诸侯史记”。晋太康三年,汲郡发掘晋襄王冢,得到的许多书中,有一部似《春秋》,记载黄帝以来的事实,自晋未列为诸侯以前,以周纪年,自魏未为诸侯以前,以晋纪年,自魏为诸侯以迄襄王,以魏纪年,而且称襄王为今王。这部书,当时人叫他《竹书纪年》,后来佚了,现在通行的是假书,王静安先生所辑的略为可靠。据《晋书》所载《竹书纪年》的体裁,《竹书纪年》当然是魏史官所记,和鲁史记的《春秋》一例。其余各国史官所记,给秦火焚毁了,想来大概都是《竹书纪年》一体,而且各国都有史官职掌这事的。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竹书纪年》的记载从黄帝尧舜一直到战国,虽未必全真,由后人追述的也有,但亦必有所本,不能凭空杜撰。其中所载和儒家传说矛盾的,如启杀伯益、伊尹杀太甲,夏年多于殷,亦必别有所本。他又并不瞎造谣言,有许多记载已给甲骨文钟鼎文证明是事实。这可见魏史官以前有晋史官,晋史官以前有周史官,周史官以前有殷史官,……一代根据一代,所以才能把远古史事留传下来。虽然所记不必全真全精,即此粗忽的记载,在未能证明其为全伪以前,可以断定中国史官的设置是很早很早的。最低限度,周初是确无可疑的已有史官了。稍为放松一点,夏商就有,亦可以说。中国史学之所以发达,史官设置之早是一个主要原因。

其次,史官地位的尊严,也是一个主要原因。现在人喜欢讲司法独立,从前人喜欢讲史官独立。《左传》里有好几处,记载史官独立的实迹。如晋董狐在晋灵公被杀以后,书“赵盾弑君”,赵盾不服,跟他辩,他说,你逃不出境,入不讨贼,君不是你弑的是谁?赵盾心虚,只好让他记在史册。又如崔杼杀齐庄公,北史氏要书“崔杼弑君”,崔杼把他杀了,他的二弟又要书,崔杼把他的二弟杀了,他的三弟不怕死,又跑去要书,崔杼气短,不敢再杀,只好让他。同时,南史氏听见崔杼杀了几个史官,赶紧跑去要书,看见北史氏的三弟已经成功了,才回去。这种史官是何等精神!不怕你奸臣炙手可热,他单要捋虎须。这自然是国家法律尊重史官独立,或社会意识维持史官尊严,所以好的政治家不愿侵犯,坏的政治家不敢侵犯,侵犯也侵犯不了。这种好制度不知从何时起,但从《春秋》以后,一般人暗中都很尊重这无形的纪律,历代史官都主张直笔,史书作成也不让皇帝看。固然,什么制度,行与不行,都存乎其人,况且史官独立半是无形的法典?譬如从前的御史,本来也是独立,但是每到末世就变皇帝大臣的走狗。又如民国国会的猪仔,只晓得要钱,哪懂得维持立法独立!就是司法独立也不过名义上的,实际上还不是给军阀阔人支配?但是只要-有这种史官独立的精神,遇有好史官便可以行其志,别人把他没有法子,差不多的史官也不局限性恣意曲笔。

同类推荐
  •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八卷)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八卷)

    历史知识的普及向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读物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其中尤以世界史读物为甚。我们用百万字,千幅图片,翔实地再现了五千年间人类共同的实践经验、创造的文明,为今天提供丰富的借鉴和启迪!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展现五千年世界风貌,以形象明快的语言描述一个个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事件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
  •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

    本书内容包括:霸王出世、项羽入关、鸿门宴、西楚霸王、生死决战、荥阳会战等。
  • 大明霸主

    大明霸主

    万历十五年。这年是神宗皇帝即位的第十五年,平静如水的大明朝,却在这年悄然发生着变化。东林党的雏形,魏忠贤的崛起,一场倾覆大明朝的危机。却在一只小蝴蝶的煽动下,偏离了它原本的方向。——————————————最爱萌物,其次傲娇,再次黑直—————————————————————176212033书友群————————
  • 霸宋

    霸宋

    一次不经意的时空之旅,让他来到了北宋末年。一连串的生活,让他成了奸臣的女婿,步入了朝堂,感受到了大宋的腐败,萌发了心中志向。一次围剿,让他不费一兵一卒收服了梁山好汉,从而渐渐地步入了危机之中。一次战争,让他成为了替罪羊,不能返回大宋,在绝境中求生存,他毅然带领着少许的部下横穿西夏国境到达中亚。
  • 大明倒爷

    大明倒爷

    文不能提笔安天下,武不能上马定乾坤。但是,做为一个现代人,他有他自己的优势。崇祯是他的拜把子兄弟。李自成是他的小弟。皇太极?懒得搭理那个鞑子。他的财富足够改变整个帝国的国运。
热门推荐
  • 经商三绝

    经商三绝

    善于借力的经商狐道,敢于冒险的经商鹰道,放眼长远的经商人道。经商是一种搏钱游戏,成功者往往是那些集智慧,勇气,度量于一身的高明玩家。修练三绝功夫,就是将狐性、鹰性、人性中的最优势成分融合成一种无往不利的“商性”,成为纵横商场、做大做强的杀手锏。本书力图集二者之长,总结出这三条屡屡被验证但尚未被发掘的经商绝学。用心领会之,用心实践之,你会发现,经商并不深奥,成功可以复制。让我们勇敢地以“三绝”武装自己,去成功之顶接受财富光环的照耀吧。
  • 血武止戈

    血武止戈

    武林一直存在,江湖从未消失,还原真实的近现代武林。以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加以渲染,讲述边陲小城几代人的恩怨情仇。文中几乎所有武术招式的介绍,修炼方式,以及使用方法都是有证可查的。另外,本文中会提到几种几近失传,但又极有传承价值的拳法,资料极少,都是作者幸苦收集而来,缺失部分加以合理想象,写入本书,实为难得。由于作者本人从小在武术世家长大,虽未练成一招半式,但亦耳听目染了不少武林界奇闻轶事,都将在本书中一一呈现。作者希望将此书写成武术爱好者不可多得的佳作,望读者多提意见。精彩尽在——武为止戈!!!
  • 西山群仙会真记

    西山群仙会真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药性歌括四百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尽丹药

    无尽丹药

    落魄大学生陈宇意外获得‘开心炼丹系统’各种各样神奇的丹药让他重新走上人生巅峰……钱?权利?修真?……天空飘过五个字‘这都不是事!”
  • 传说小白龙的爱情

    传说小白龙的爱情

    某一天,白龙被父亲龙王逼着和他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白龙为了躲避来到了人间,却意外的碰上了自己的真命天女,于是跨越种族的恋情就此展开。
  • 爱上你:从未想过失去你

    爱上你:从未想过失去你

    年少的时候,总以为在一起就是永远。熬过了三年时光的孤独相望,陈佳若以为自己终于等到了最好的时光。她舍弃一切,只为奔向梁言的怀抱,终究没想到,她抱着最好的期待而来,却以最仓皇的姿态逃离。相伴着度过美好的青春岁月的朋友,和用尽全身力气深爱着的恋人同时背叛,狠狠地在陈佳若的心上留下一道难以磨灭的创伤。是不是那些从未想过失去的人,最终都会失散在再也看不见的地方?很久以后,陈佳若才明白当初的背叛不过是有心人的故意设计,而真正相爱的人,是不会分开的。世界那么大,她终究再遇不到一个他。
  • 郎侠探险记

    郎侠探险记

    一起探险撒哈拉大沙漠,感受不一样的世界。
  • 大佛皇

    大佛皇

    集三千世界之愿力,悟无尽轮回之因果,法天地万物之规则!佛魔道妖争雄的世界,各路修者逆天而上,那一层无形却强大的桎梏……破!
  • 塔楼之夜

    塔楼之夜

    当年甄城闹荒灾,有一家人不愿离开自己的家乡,和逃灾大队分别之后,躲进塔楼里,······多年后,一队探险的人马来到甄城,结果,意外发生了。。。。。(天黑下来之后,小李燃起了火篝,熊熊的火苗映着自己的脸,让他觉得脸上发烫,他不自觉的把手伸向脸上。“不要动!”张靖历远远地伸出手制止他。小李觉得后背飘来吹来阵阵的冷风,他很清楚的听到了张靖历的话,可是他还是来不及收手,一抹之下,脸上的肉掉下来一大块。“啊!”小李看向自己的手,红色的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