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2800000031

第31章 蕺山学派(4)

观点之争以及由此导致的人格之争是蕺山学派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先看陈确的《大学辨》。

如前所述,《大学辨》挑明了师学和《大学》的矛盾,也因此引来了激烈的辩论。陈确开始将《大学辨》送给同门师兄弟看,是希望得到肯定的回应,但结果恰恰相反,引来了同门师兄弟的激烈批评。而陈确并未退却,摆开舌战群儒的架势,其中以他和张履祥的辩论最为激烈,致使双方和气受伤。

张履祥对陈确的批评大约集中在下面三点:第一、陈确宗王氏之学,信心不信理;第二、由于信王氏导致的信心,使得陈确“傲然自以为是”,目无古人;第三、陈确的《大学辨》似乎在辟禅,然而却不知不觉走向了禅学。他在给陈确的一封信中对陈确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

盖兄于王氏之书,读之熟而信之深,故一种傲然自以为是,前无往圣,后无来哲,目前侪辈皆可弟子视之之意,有不自知其然而发见者,固非可以口舌急卒争也。仁兄于洛、闽之书,岂云不读?只是以先入为主,而操我见以权衡之,未尝逊心抑气,而奉之以为规矩准绳,如弟子之于先师也,子弟之于父兄也,故多见其可议耳。

在给陈确的另一封信中,张履祥又说:

徒信礼义之生于心,而不知气拘物蔽以后之心,所知所觉已非礼义之本然。据其一时私见,目为礼义而执持之,孰知所执之礼义者,非礼之礼,非义之义。久而渐将有闻,揆以古昔圣贤至当之矩,则已蹈终身之悔耻而莫可如何。此“学于古训,乃有获”之一言,为百世学者不易之矩法。而后儒单挈心宗,动夸精一者,其弊适足以张异帜,彝伦,率斯人于无所忌惮而已。张履祥还在给陈确的一封信中借着自我批评,批评了陈确:

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无所进步,是以故步不离耳。张履祥自己的确也有“信心”的经历,但后来发现自己心中所得、身上所行多有质之先贤而不符之处,所以他对“自信其心”的学风进行了批判。他后来在给《问目》中的“苟能自信,则可直行而不阿,特立而不惧”一条加的案语是:“信之义理则可,信之心则不可。”这表明,他已经转变了初见刘宗周时的心学路数,由信心转变为信理。

除了和陈确的直接辩论,张履祥也在其他场合的一些言论中表达了自己对陈确的批评。他在给同门吴仲木的两封信中说:

乾兄《大学辨》,执之方坚,似难以口舌争。吾人自审所学不及乾兄,应难得其心折,或者乾兄更历岁月,所见又将不同。

大凡人之见地,各随其学之所至而迁,如登山者步步换形。信道不可不笃,自信不可过深。乾兄书后一语,诚如兄之所言,《大学》孔氏之遗书,可以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愚谓此书即不出自孔氏之徒,亦自可尊可信,又况非孔氏之徒不能作乎? “君子无易由言”,乾兄尚且宜敬之慎之,勿蹈后儒喜新立异之习也。即曰“信诸心者不可夺也”,然心何尝之有?高者见其过,卑者见其不及。惟理不可损也,不可益也,信诸此而已。在《备忘》二,张履祥说:

乾初主张心学,每事必信诸心,而执行在知先之见,坚不可破。虽不学禅,而不自知已入于禅。盖乾初所服膺者,良知之说,而姚江实禅学之深者也。在《训门人语》三记载:

六月九日,先生训(姚)琏曰:“学术之际不可不慎。始之不慎,则自谓辟异端,不知深入其中,而终身有不觉者。如乾初立论辟禅,而其学的是禅学;季心立意排斥良知,而其议论正是良知衣钵。此皆由不尊信程朱故也。”从张履祥对陈确的批评看,确如王汎森所说,当时越来越多的思想家对“心即理”的命题产生了怀疑,不再向心求理了。张履祥便是一个代表,他和陈确的争论也正反映了这种变化。其实,这种不越雷池一步的学风,看似稳健笃实,其实是把学术引向死路。由于对心的怀疑,心的生机便得不到展现,也就难有什么鸢飞鱼跃的活泼气象。

陈确的个性和张履祥截然相反,所以他们虽是同门,学风却大相径庭。陈确不是一个四平八稳的学者,他的天性本是充满活力的,然而蕺山的门风却异常收敛,他也因此走上了自我抑制之路。其实,这条路并不适合他。由于自我抑制,他内在的激情很难得到充分表达,所以但凡可能,这种激情都会伺机宣泄,变相表达,甚至会带有攻击性。陈确内心充满了自我肯定的愿望,因此张履祥的批评,尤其是对他绕着圈子的讽刺,令陈确不可忍受。张履祥的批评遭到了陈确猛烈的回击,这种回击不止是理论上的,而且是人格上的。

陈确说:

凡兄言事,皆不直捷。如兄之爱弟忧弟,发于至诚,弟心知之,亦心感之。然既知弟《大学辨》之非,则必有所以非之者,宜明明白白,条析至道,解其狂惑,乃可也。而往往含糊缴绕,旁见侧出,如托诲翼儿之类,不一而足。弟窃以吾兄之言不直,而意微伤于薄也。从这封信看,陈确将自己的《大学辨》送给张履祥之后,张履祥开始并没有给陈确明确的答复,认为陈确有“挟贤挟长之心”,陈确对这个批评很不服,说:

来书乃云,弟前往数书,皆有挟贤挟长之心,故从未条答一字。嗟乎!弟虽不肖,窃奉教于君子矣,何遽狂悖至此,而重为同门之贤者所摈绝乎!在陈确看来,张履祥“挟贤挟长”的批评其实是自比孟子,将他比作滕更。这本身就更是“挟贤挟长”,陈确回击道:“今不肖弟之愚即过滕更,而吾兄之贤或犹逊孟子,乃遽以次申明不答之意,以滕更处弟,而以孟子自居,意者吾兄之挟,又在贤、长之上者乎?”在后来的信中,张履祥还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开始表达得并不直接,陈确认为张履祥并不诚恳,尤其是像“托诲翼儿”之类的事情更是让陈确觉得张履祥在拐弯骂他。翼儿是陈确之子,张履祥曾在信的最后说:“令郎气貌昂昂,具见不可一世之意,少年若无此种,固易入于流俗。但已逾三旬,窃意英气已宜敛藏,古人所谓‘尽收湖海气’者是也。”看来陈确的恼怒也并非毫无道理。

此外,陈确还批评张履祥通过《困勉斋记》“借题骂人”。盖张履祥在给吴裒仲写的《困勉斋记》中不点名地批评了陈确:

百余年来,学者惑于直捷径省之说,以多闻多见为知之次,而肆焉自居于生而知之。其见之行事,则以我心自有天则,而不必循乎古人途辙。于是将废所谓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者,而致其良知,以为是即一日而圣人矣……今之世非无好学之士也,一入其说,老死而不知悔,又将断断焉执其一偏之闻见,以为圣人复起不能吾易。及徐而考其言行,则与小人之无忌惮者同科。是则可知恃其良知之不如困而知之,恃其良能之不若勉而能之也已。这段文字的确是对陈确而发。求理于心、废《大学》、自比孟子说“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的正是陈确。然而张履祥又说“及徐而考其言行,则与小人之无忌惮者同科”这样的话,的确让陈确无法忍受。

双方说到如此地步,已无继续讨论的气氛了,关系的冷淡也就在所难免。蕺山弟子间的不合,多少带有些晚明世人好争胜负的习气。

其实,抛开二人的义气之争,他们的争吵更多是因为程朱和陆王的分歧而起,考夫宗程朱,乾初宗陆王,各执己见,不肯让步。

陈确曾说:

尊意谆谆以弟之妄言累归狱于王氏,益为冤枉。来教云弟“于王氏之书,诵之熟而信之深,故一种傲然自以为是,前无往圣,后无来哲,目前侪辈皆可弟子视之之意,有不自知其然而发现者。”嗟乎!弟于王氏之学,正愧诵之未熟,信之未深耳。

果诵之熟而信之深,则必不敢自以为是。果自以为是,则正其未得王氏之毫末者。阳明岂教人自是耶?弟于象山之说,未许者十之三四,于阳明之说,未许者十之一二,正不敢效时贤各护门户,是则全掩其非者。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们二人的分歧是根本性的。由于清初程朱之学重新抬头,渐成风尚,加之陈确所攻击的是一部传统的经典,本人的性格又不够收敛,这使他在同学中间非常孤立。不少人对他的批评都集中在他的“狂”上,除了张履祥之外,还有吴蕃昌。

陈确在吴蕃昌那里也是竭力申辩:

至责弟“不能发明师说,而又忽为新论,以驾出其上”,语尤痛切。弟真非人,而忍出此!……君子之听言也,惟当别其可否而已。故有今人之言万不及前人者,亦有狂夫之言而圣人择焉者。非以狂夫之遂能驾乎圣人之上也。若概以“驾出”二字遏制之,则前人之已言固不必言,而其所未言者,又万不敢言,学者直无可开口处矣。弟又何敢以此而遂不复申辩也哉!由于吴蕃昌和张履祥一样,都是走程朱一系的学者,学路根本不同,所以陈确的申辩不可能被认同。他显然认为陈确的学说使得蕺山学派处于危险境地。相对而言,只有学路和陈确比较相近的黄宗羲对陈确尚比较宽容。他在给陈确写的第一篇墓志铭中称那些反对陈确的人为“小儒”,说他们“入耳出口”,“嚣然为彼此之是非”,不过也认为陈确“未免信心太过”。

黄宗羲对陈确的《大学辨》也有一些评论,在《思旧录》中他说:

乾初以《大学》层累之学,不出于孔子,为学者所哗,不知慈湖已有是言。古人力行所至,自信其心不须沿门乞火,即以《图书》为怪妄,《大学》为别传,言之过当,亦不相妨,与剿袭成说者相去远矣。又在给陈确写的墓志铭之第四稿中说:

乾初论学,虽不合于诸儒,顾未尝背师门之旨。先师亦谓之疑团而已。其论《大学》,以后来改本,牵合不归于一,并其文本而疑之。即同门之友,龂龂为难,而乾初执说欲坚,无不怪之者,此非创自乾初也。慈湖亦谓《大学》非圣经,亦有言《大学》层累,非圣人一贯之学。虽未必皆为定论,然吾人为学工夫自有得力。意见无不偏至,惟其悟入,无有不可,奚必抱此龃龉不合者,自窒其灵明乎?是书也,二程不以汉儒不疑而不敢更定,朱子不以二程已定而不敢复改,亦各求其心之所安而已矣。夫更改之与废置,相去亦不甚相远也。黄宗羲肯定了陈确的学术独立精神,但也并不同意陈确将《大学》全部否定。黄宗羲在给陈确写的第二篇墓志铭里对陈确的哲学思想做了介绍,说自己以前并未读过陈确的著作,后来,他“详玩遗稿,方识指归,有负良友多矣。因理其序言,以识前过”,所以才有了第二篇墓志铭。不过从黄宗羲在陈确去世前一年写的《与陈乾初论学书》这封现今所见黄宗羲给陈确写的唯一一封信件来看,说给陈确写第一篇墓志铭时没有详读陈确的著作恐非实情。不过,这封信倒是可以给黄宗羲写的第二篇墓志铭做注脚,可以看出黄宗羲对陈确学术观点的基本看法。黄宗羲云:

夫性之为善,合下如是,到底如是,扩充尽才而非有所增也,即不加扩充尽才而非有所灭也。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若必扩充尽才始见其善,不扩充尽才未可为善,焉知不是荀子之性恶,全凭矫揉之力而后至于善乎?老兄虽言“惟其为善而无不能,此知其性之无不善也”;然亦可曰“惟其为不善而无不能,此知其性之有不善也”。是老兄之言性善反得半而失半矣。

老兄云:“周子无欲之教,不禅而禅,吾儒之言寡欲耳。人心本无所谓天理,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好处,即天理也。

向无人欲,则亦无天理之可言矣。”老兄此言从先师“道心即人心之本心,义理之性即气质之本性,离气质无所谓性”而来。

然以之言气质人心则可,以之言人欲则不可。气质人心是浑然流行之体,公共之物也;人欲是落在方所,一人之私也。天理人欲,正是相反,此盈则彼绌,彼盈则此绌。故寡之又寡,至于无欲,而后纯乎天理。若人心气质,乌可言寡也? “枨也欲,焉得刚”,子言之谓何?“无欲故静”,孔安国注《论语》“仁者静”句,不自濂溪始也。以次而禅濂溪,濂溪不受也。

大抵老兄不喜言未发,故于宋儒所言近于未发者,一切抹去,以为禅障。独于居敬存养,则未黜为非。夫既离却未发而为居敬存养,则所从事者当在发用处矣,于本源(《黄宗羲全集》中此后有“全体”二字)不加涵养之功也。老兄与伯绳书,引朱子“初由察识端倪入,久之无所得,终归涵养一路”,以澄察识端倪之非。弟细观之,老兄之居敬存养,正是朱子之察识端倪也、乃无自相矛盾乎?则知未发中和之体不可谓之禅,而老兄之一切从事为立脚者,反是佛家作用见性之旨也。

老兄之学,可谓安且成矣。弟之所言,未必有当。然以同门之谊,稍呈管见,当不与随声者一例拒之也。

梨洲行文娓娓,文风老辣。从黄宗羲的这段议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宗羲与陈确的不同。虽然黄宗羲和陈确都认为人之气质之性本善,并且要“继善成性”、“扩充尽才”,注重后天的培养之功,但黄宗羲并不认为“成性”、“尽性”之后善会有所增加,只是性体全了而已,所以黄宗羲说的“成性”、“尽性”其实就是“复性”。可见,虽然二人都重视后天用功,但他们工夫的指向不同:陈确不关心什么本体之说,也就会着眼于后天;黄宗羲并不否定本体,也就会着眼于先天。着眼于后天,先天性善之旨就会有危险,这正是黄宗羲所担忧的,所以他说陈确“得失各半”。黄宗羲后面对周敦颐的维护,其根基其实也是落在“先天”这里。他在《孟子师说》里对“养心莫善于寡欲”有一段议论:

《太极图说》曰:“主静立人极”。此之静,与动静之动判然不同,故自注云“无欲故静”。本是赵岐《论语》“仁者静”之注,移之于此。然濂溪言无欲,而孟子言寡欲者,周子先天之学,动而有不动者存,著不得一欲字,孟子养心,是学者工夫,离不得欲字。也就是说,周敦颐的“无欲”是先天之学,而孟子的“寡欲”是后天之学,若后天返先天,必是“寡之又寡,至于无欲,而后纯乎天理”。先天的“是浑然流行之体,公共之物也”;后天的“是落在方所,一人之私也”。所以后天工夫重在寡欲。这个“先天”是指“人生而静”的气质,“后天”是指习染的人欲。因为只有无欲才是天理流行,所以天理和人欲是对立的。可见,在黄宗羲眼里,“无欲”并不就是禅,反倒是人先天的本然状态,而“人欲”和“天理”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陈确这里,人欲的恰到好处(寡)就是天理,他是着眼于后天的。虽然陈确认为,以气质为善堵住了人将不善推到气质那里的可能,但在黄宗羲看来,人欲如果便是天理就难免会推导出人欲就是善来,如此又会放出人心中的洪水猛兽,“寡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而陈确则看到了饮食男女的自然之道,如果“天理人欲分别太严,使人欲无躲闪处,而身心之害百出”,一味克制会导致弊端。

如前所言,黄宗羲的后天工夫其实是指向先天的,所以他不会将先天所存一概抹去,但陈确把一切向前讨消息的都视为禅,所以他后天的工夫就是用“居敬存养”来扩充,是指向后天的,也就是黄宗羲指出的“所从事者当在发用处”。可是陈确却反对“察识端倪”,这在黄宗羲看来是矛盾的,因为陈确居敬存养的正是这个“端倪”。

不过,黄宗羲的这封信并没有对《大学辨》直接表态,他似乎对陈确的这部著作的态度比较复杂。他信中所说的“随声者”当指张履祥等人,可见他和张履祥是不合的。

张、黄二人似乎从不交往,而且彼此都对对方怀有敌意,曾与黄宗羲绝交的吕留良便是张履祥的密友。张履祥曾评价黄宗羲“此名士,非儒者也”。他的门人姚琏也曾记载这样一件事:

同类推荐
  • 重读《周易》智慧

    重读《周易》智慧

    解读周易古经,开发先贤智慧!继承优秀传统,光大中华文化!《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周易》的认识入手,集中介绍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彰往察来、循序渐进、革故鼎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哲理。《重读周易智慧》作者刘明武从微小处入手,阐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是当今人们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经典时的入门之书。
  •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主要内容:《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一般人或许会想,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有什么好看的。圣人嘛,一定一天到晚道貌岸然,玩深沉,装伟大,其一言一行也必定乏味之极。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错了。看完《论语》,你会发现孔子与一般人也没有什么两样,其一言一行也是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
  • 让你的斗篷镶满星辰:跟雪莱学成功学

    让你的斗篷镶满星辰:跟雪莱学成功学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成功都需要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希望。不管际遇如何,不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更好,不去为自己的人生打拼,则基本与成功无缘。雪莱的诗句有禅思,而本册书将精选出雪莱赞美希望、赞美新生的诗句,管中窥豹,使读者能够在诗意的语言中获得振奋的力量,实现自我激励。当你掌握了这些,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之时,内心就不会被一时的逆境所打垮,而是在品味雪莱的诗句中,用哲学从源头解决问题,锤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比以前更自信、更乐观、更强大!
  • 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老子》一书文约义丰,人誉为哲学诗,可谓博大精深。它涉及面很广,有时讲到政治经济,有时又讲到教育,还有时讲军事等,不过都体现着它的哲学思想。当然不仅包含哲学,还涉及美学、历史、文学、宇宙学、人体科学等,就总体上讲是“道家哲学思想”。本书采取“化整为零”分章简介,以便读者理解原著。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热门推荐
  • 晚宋

    晚宋

    宋蒙联合灭金是南宋王朝所犯下的最大战略错误,如果宋蒙当时谈判失败,历史之路又该如何走?本书就假设了一个偶然的因素导致了宋蒙联合灭金的谈判失败后,历史从此改变的故事。本书主人翁李思业是唐朝一支没落宗室的后裔,城破后十四岁的他被掳到金国成为奴隶,几经波折,他重获自由身后回到故国的都城临安,并渐成商贾。一个偶然的发现,他毒杀了前来谈判联合灭金的蒙古副使导致谈判失败,历史从此走错,李思业本人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本书描述一个少年从奴隶到开国皇帝的传奇故事。本书为架空历史小说,请勿和史实对号入座
  • 你根本不是我的谁

    你根本不是我的谁

    父母双亡跟着奶奶来北京借读的岑喜禾,是班里人人看不起,谁都能踩一脚的土包子,而他边上坐的却是附高顶顶大名的男神陈舆,两个人莫名其妙地纠葛在一起,纠葛出了感情?不对,陈舆不承认,陈舆怎么也不承认,自己会喜欢这个不起眼没情调的土锤,但是他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脑子里总是有个低眉顺眼不起眼的影子,晃来晃去,十几年都散不去,他也搞不懂,究竟,你是我的谁呢?
  • 生活课

    生活课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精选了杜怀超的散文、随笔、小品文等数十篇。作者丰富的个人经历,使得他的作品展示了人生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景。生活处处是风景,人间百态皆成文。阅读这些文章,让学生学会生活,领悟人生。
  • 鬼故1

    鬼故1

    恐怖于悬疑的故事,发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而且在是发生在人类世界里的一些离奇事件!每一章故事都是以5000字以上的鬼故事每一章一个故事!希望各位观众们能够喜欢,同样希望大家给我多多打下赏金与赏票加入评论不好的地方给点意见作者本人加以修改!
  • 阅遍繁华的经典生活美文

    阅遍繁华的经典生活美文

    邓秀珍编著的《阅遍繁华的经典生活美文》收录了近两百篇20世纪100年中成就较高、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美文,所选作品都是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中外名家名作。这些作品或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或思想深刻,耐人寻味;或以情动人,感人肺腑;或立意隽永,笔法不凡。这些作品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参考、学习、研究美文的范本,还能使读者领略到文学艺术的神奇魅力,从中汲取文学大师们的人生智慧。《阅遍繁华的经典生活美文》分为“思考”“诠释”“性结”“探索”“对话”五个大的篇目,并分别从“人性与生命”“心意与关爱”“乡土与自然”“世界与宇宙”及“精神与物质”等角度进行了归纳。
  • 佳妻有约

    佳妻有约

    一个大集团的千金,意外爱上一个穷屌丝,为了追到心中的男神,她从零开始,一步步奋斗,最终能否得偿所愿?神转折是,所谓的穷屌丝,竟然是大家族的年轻总裁,年少多金,比女主还有钱……受到欺骗,伤心流泪的女主,最终会与爱情擦肩而过,还是喜结良缘?
  • 华夏商魂

    华夏商魂

    说史自省,读古明今。商帮是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不仅对中国近代商业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而且对现代中国工商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借鉴古商经营之魂,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解读中国经济历史。为了弘扬先人的创业精神、借鉴古商的经营之道、传承传统的中华文化、解读中国的经济历史,本书从中国春秋至清末的2500年历史、八个朝代、十大商帮中,精选了著名的大富商和理财家,用传记的形式,记述了他们的理财故事、做人之道、人生传奇。一部讲述中国商业,悠久灿烂与曲折辉煌的历史典籍,一幅展现中国商人,博大深厚与智勇坚毅的恢弘画卷。
  • 阴阳掘墓人

    阴阳掘墓人

    所谓灵异,也就是某些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甚至超出人类本身认知范围的事物,那么这方面的事情是否真的解释不通呢?答案也许非也。
  • 重生之鸡飞狗跳

    重生之鸡飞狗跳

    林夕断断没有想到昔日的好闺蜜居然爱自己的老公,鼓动她去爬墙,给她介绍了各色各样的男人,婚是离了,她忘不了她的前夫最后看着她的眼神,语气还是一样的冷酷“林夕,你自由了。”她的老公是一位上校,他才三十二岁,年纪轻轻的便当上了上校,这在Z国是前所未闻的。她是一名军嫂,不及格的军嫂,他们相差10岁。她对不起他,而他默默的承受。听到他的那句话,她瞬间就在质疑自己到底做得对不对,他过段时间又要升迁了,因为他们离婚这件事,让他止步于这个位置,这个也是她在他们离婚的十后才听昔日的一些交好的军嫂们说的。包括昔日的好闺蜜是如何的安慰,关怀自己的老公的,最后又怎么修成正果的。
  • 《一封休书何值君昭天下》

    《一封休书何值君昭天下》

    “落儿,朕希望,有一天你会明白朕。”凤帝看着杀进来的敖父,拔剑自刎。这是他作为一个帝王,最后的尊严。“皇上,我有了心爱之人,你休了我吧!”落后倔强的看着凤帝,凤帝挣扎,将落后囚禁。“敖洛,你不会爱上落璃的对吧?”陆吟雪小心翼翼的问着。“传朕旨意,落皇后祸国妖妃,九日后,火焚。”傲凰帝不认去看落璃凄惨的样子,头也不回的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