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9000000042

第42章 君臣上第三十(1)

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为人臣者,比①官中之事而不言其外。君道不明,则受令者疑;权度不一,则修义者惑。民有疑惑贰豫②之心而上不能匡,则百姓之与间,犹揭表而令之止也。是故能象其道于国家,加之于百姓,而足以饰官化下者,明君也。能上尽言于主,下致力于民,而足以修义从令者,忠臣也。上惠其道,下敦其业,上下相希,若望参表,则邪者可知也。吏啬夫任事,人啬夫任教。教在百姓,论在不挠。赏在信诚,体之以君臣,其诚也以守战。如此,则人啬夫之事究矣。吏啬夫尽有訾程事律,论法辟、衡权、斗斛、文劾③,不以私论,而以事为正。如此,则吏啬夫之事究矣。人啬夫成教、吏啬夫成律之后,则虽有敦悫忠信者不得善也,而戏豫怠傲者不得败也。如此,则人君之事究矣。是故为人君者,因其业,乘其事,而稽之以度。有善者,赏之以列爵之尊、田地之厚,而民不慕也。有过者,罚之以废亡之辱、僇死之刑,而民不疾也。杀生不违,而民莫遗其亲者,此唯上有明法,而下有常事也。

[注释]

①比:通“疕”,处理,治理。②贰豫:犹豫。③文劾:根据律令弹劾。

[译文]

身为君主,领导官员要注重方法,而不要干预官员职责以内的事情;身为人臣,应该处置分内之事,而不要过问职责以外的事情。君道不分,接纳命令的人就有疑问;权责法度不一致,遵从道义的人就会感到困惑。民众心中疑虑犹豫而国君不将其除去的话,那样百姓与君主就发生隔膜了,就如君主用高标某种事情的方法来禁止它一样不能有效果。因此,能为国家建立为君之道,并在百姓中推行,因而可以领导官员教育民众的,那即是明君。对上能对君主尽言,对下能为民众尽力做事,因而能够严明道义遵从命令的,那就是忠臣。君上实行君道,臣下尽职尽责,上下相互呼应,就如同观测日影的标竿一样,就能够查明奸邪之人了。

吏啬夫掌控督察职事,民啬夫掌控教育百姓。教化应向百姓推行,定罪不应该徇私枉法,行赏应该信诚,显示出君臣之道,做得好的足以防卫征战。这样的话民啬夫的职责就实现了。吏啬夫充实掌控着计量的章程和办事的法令,审查刑法、权衡、斗斛、文告与劾奏,不徇私定论,而是诚恳老实。如此的话,吏啬夫的职责也实现了。民啬夫实现教化、吏啬夫制定律令之后,那么尽管是老实忠信的人也不准增益,玩忽懈怠的人更不准破坏。如此的话,君主的职责就实现了。因此,身为君主要依赖前二者的职事,依靠他们的努力,并且依照法度加以考查。表现较好的,就奖赏给高贵的爵位和丰富的田产,民众也不会对此有追攀眼馋的心理。有过错的,就用撤职的羞耻和杀害的重刑以示惩罚,民众也不会有怨恨埋怨的情绪。生与杀不违反法度,民众也就没有遗弃父母的,这唯有当君上有确定的法制、臣下有固定的职事的时候才可以做得到。

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一设①而不更,此谓三常。兼而一之,人君之道也;分而职之,人臣之事也。君失其道,无以有其国,臣失其事,无以有其位。然则上之畜下不妄,而下之事上不虚矣。上之畜下不妄,则出法制度者,明也;下之事上不虚,则循义从令者,审也。上明下审,上下同德,代相序也。君不失其威,下不旷其产,而莫相德也。是以上之人务德,而下之人守节。义礼成形于上,而善下通于民,则百姓上归亲于主,而下尽力于农矣。故曰:君明、相信、五官肃、士廉、农愚、商工愿,则上下体而外内别也;民性因②,而三族③制也。

夫为人君者,荫德于人者也;为人臣者,仰生于上者也。为人上者,量功而食之以足;为人臣者,受任而处之以敬。布政有均,民足于产,则国家丰矣。以劳受禄,则民不幸生。刑罚不颇,则下无怨心。名正分明,则民不惑于道。道也者,上之所以导民也。是故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事业程于官,百姓之力也,胥令而动者也。

是故君人也者,无贵如其言;人臣也者,无爱如其力。言下力上,而臣主之道毕矣,是故主画之,相守之;相画之,官守之;官画之,民役之;则又有符节、印玺、典法、策籍以相揆也④。此明公道而灭奸伪之术也。

[注释]

①一设:一经设立。②因,依赖,依靠。③三族:指农、工、商三类人。

④揆:考核的凭据。

[译文]

天象有常法,地形有常态,人礼有常制,它们一旦建立就不会改变,这称为“三常”。兼领而团结百官,这是君主的职责;分工而各守其职,这是臣子的职责。君主违反了责任,就不能占有他的国家;臣子耽搁了职事,就不能保持他的职位。君上对待臣下真诚,臣下事奉君上就恭敬。君上对待臣下真诚,因而公布法令、制订法度就贤明;臣下事奉君上实在,因而遵从法度、服从政令就谨慎。君上贤明,臣下谨慎,上下协同一心,相互间构成一种特殊的关系。君上不失去威严,臣下不荒废产业,相互就不必视为向对方施德。因而在上的君主务必要立德,在下的臣子坚守节义,礼仪在上面产生,善德下通于百姓,这样,百姓就会亲近君主,尽力农事。所以说:君主聪明,宰相忠诚,五官严肃,士人正直,农夫淳朴,商人、工匠老实谨慎,这样,上下各得其所,内外各有所别,民生都有依赖,三族都有规则。

作为君主,就是要用德泽来庇荫臣下的;身为人臣,就是要依靠君主生存的。作为君主的,要考察功绩而给予充足的俸禄;身为人臣,接受任务要尽力地完成。行政注重保持公平,民众的产业能够自给,国家也就富足了。按功劳给予俸禄,民众就不会有幸为生;刑罚不会偏斜,臣下就不会埋怨;名正言顺,职责确定,民众就不会对道义感到疑虑了。所谓“道”,是君主用来指导人民的方式。因此,道与德来自于君主,法制和命令由辅相公布,各种事务由官吏处置,百姓是等候命令而行动的。因此,作为君主,再没有比言语更要紧的了;身为人臣,再没有比才能更令人珍惜的了。君主的言语下通到臣民,臣民的才能上报于君主,君臣之道就算完善了。因此,君主谋划,宰相遵从执行;宰相谋划,官吏遵从执行;官吏谋划,民众去执行;又有符节、印玺、典章、律法、文书和书籍,加以考察管理。这都是用来区分公道、除去奸伪的方法。

论材、量能、谋德而举之,上之道也;专意一心,守职而不劳①,下之事也。为人君者,下及②官中之事,则有司不任;为人臣者,上共专于上,则人主失威。是故有道之君,正其德以莅民,而不言智能聪明。智能聪明者,下之职也;所以用智能聪明者,上之道也。上之人明其道,下之人守其职,上下之分不同任,而复合为一体。

是故知善,人君也。身善,人役也。君身善,则不公矣。人君不公,常惠于赏,而不忍于刑,是国无法也。治国无法,则民朋党而下比,饰巧以成其私。法制有常,则民不散而上合,竭情以纳其忠。是以不言智能,而顺事治,国患解,大臣之任也。不言于聪明,而善人举,奸伪诛,视听者众也。

是以为人君者,坐万物之原,而官诸生之职者也。选贤论材,而待之以法。举而得其人,坐而收,其福不可胜收也。官不胜任,奔走而奉,其败事不可胜救也。而国未尝乏于胜任之士,上之明适不足以知之。是以明君审知胜任之臣者也。故曰:主道得,贤材遂,百姓治。治乱在主而已矣。

故曰:主身者,正德之本也;官治者,耳目之制也。身立而民化,德正而官治。治官化民,其要在上。是故君子不求于民。是以上及下之事谓之矫,下及上之事谓之胜。为上而矫,悖也;为下而胜,逆也。国家有悖逆反迕之行,有土主民者,失其纪也。是故别交正分之谓理,顺理而不失之谓道。道德定而民有轨矣。有道之君者,善明设法而不以私防者也。而无道之君,既已设法,则舍法而行私者也。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为人臣者援私以为公。公道不违,则是私道不违者也。行公道而托其私焉,寖久而不知,奸心得无积乎?奸心之积也,其大者有侵偪杀上之祸,其小者有比周内争之乱。此其所以然者,由主德不立,而国无常法也。主德不立,则妇人能食其意③;国无常法,则大臣敢侵其势。大臣假于女之能,以规主情④;妇人嬖宠,假于男之知,以援外权。于是乎外夫人而危太子,兵乱内作,以召外寇。此危君之征也。

[注释]

①不劳:不畏劳苦。②下及:指对下干预。③食其意:窥伺其意图。食,通“伺”。④以规主情:以刺探君主意图。

[译文]

选举人才,权衡能力,考察德行,然后加以任用,这是做君主的王道。专心致志,坚守职务而不以之为辛劳,这是做人臣的责任。为人君的,假如向下干涉官吏责任以内的事务,那么主管官吏将会无法担负责任;为人臣的,假如向上专横跋扈君主的权力,那么君主就会失去威信。所以有道之君,总是使自己的道德端正来管理人民,而不注重才智和聪明。才智和聪明之类,是臣下的职务所要考虑的;因此怎样去任用臣下的才智聪明,才属于为君之道。在上的人要使君道明确,在下的坚守他们的职务,上下的职务,在任务上是有区别的,而它们又结合为一体。因此,知人善任的是人君,总是亲身做事的是被人管理的人。君主也总亲身做事,就不可以公平了。君主不公平,就经常喜爱行赏,而不忍使用刑罚,这样,国家就没有法律了。治国没有法律,人民就会结帮派而在下面相私通,搞虚伪巧诈来实现他自己的私利。假如法制行之有素,人民就不会结帮派而能够向上集合,尽心尽责奉献他们的诚心。因此,君主不注重才智能力,但能使朝中之事得到管理,国家之患得以解散,这是由于任用大臣的原因。君主不注重聪明,却能使善人得以任用,奸诈之人被消灭,这是因为替国家监督观察的人很多的原因。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第六卷)

    中华家训(第六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弗洛依德谈自我意识

    弗洛依德谈自我意识

    人类对其环境所作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作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有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菜根谭(第六卷)

    菜根谭(第六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识人三经:人物志

    识人三经:人物志

    中国数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就是人的智力不断提高、智慧不断扩充的历史,是一部人才发展史。可以说,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是一个亘古不朽的话题。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都明白,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尚书》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周书》中说:“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吕氏春秋》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唐太宗李世民说:“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明太祖朱元璋说:“贤才,国之宝也。”所以,古人十分重视人才,讲究用人之道,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概括用人方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学理论。
热门推荐
  • 冥战九天

    冥战九天

    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面各种嗜血妖兽、风云门派、万年王朝、古老宗族共同演绎天地间生存法则。少年唐风,一个不甘于向命运低头的卑微生灵,在面对家族将灭的危机,他凭借脑海中的一本神秘金书,毅然决然地将振兴家族的使命担负起来。从此开始了清理家族毒瘤、毁灭凶狠敌族、踏平强势宗门、覆灭古老王朝、轰杀各路天才的逆天之路!武技、宝器、阵法、练功升级、感动、爱情、亲情、热血……,一样都不能少!“爱你只是借口,守护你才是我的使命!”
  • 名门婚宠

    名门婚宠

    为躲避追捕,她误入狼房,招惹了不该招惹的人!“你以为你长得帅我就要嫁给你,告诉你:没门!”她暴躁狂骂,他淡定不语,一挥手直接把她拎到了婚礼现场。婚后,她顽劣难训,每天乐不思蜀的事情就是闯祸让老公给收拾烂摊子。反正老公地位高,背景厚,权利大,有什么他解决不了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镜子人间八荒

    镜子人间八荒

    历史也是有坟墓的,历史的坟墓中有太过多的秘密,于是就衍生出了“他”,从最原本的“他”到现在的他。西周到清,三千年过去,1900年,有第一个人发现了场的秘密……
  • 纨绔杀手妃:王爷你太妖孽

    纨绔杀手妃:王爷你太妖孽

    叶雨薇,代号雨,本是世界顶级女杀手,其威名使各国人民闻风丧胆,其悬赏金额达到史上之最,可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却在一次车祸中丧生,重生于圣月王朝左相之独女,什么婚约,什么皇后,姑娘我都不在乎,皇帝你既然喜欢,就请你纡尊降贵来追,温雅的右相爷,收起您那副小白兔似的表情,喜欢就直说,我亲爱的王爷,若你再惹桃花,那么姑娘我就将你人道毁灭……...
  • 家有恶霸

    家有恶霸

    “你、你想干什么?”许世豪没说话,很严肃地看着方澄,像在思考什么哲学问题,下一秒却探头啄了一下她的唇。方澄懵了,是她有错觉吗?她还没反应过来,许世豪又探头再啄了一下。然后又啄了一下。再啄了一下。“方澄,我决定了。”方澄眨了眨眼,茫然地抬头,耳边响起许世豪斩钉截铁的宣告──“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女人!”
  • 科学发明家

    科学发明家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虐恋帝王:盛宠伊人

    虐恋帝王:盛宠伊人

    在她18岁的时候,她就被他欺负。为了家族的振兴她忍辱负重,受他欺凌。最后她失踪了,他又把她抢回来,逼她和他生宝宝。”喂,南宫龙骞,你最好给我放尊重!“她这一辈子还是被这个不尊重她的男人毁了,同时,她又很庆幸她认识了她。但是!每天吵着要孕育宝宝的这个男人,她很不爽啊!(本书纯属虚构,里面所有的事情与现实无任何关系,大家只是看看就好,请勿与现实挂钩。)
  • 傲世凤女

    傲世凤女

    女主是拥有强大精神力的实验体,在海岛上被关押数十年之久,后因报仇而死去,穿越至异世大陆开始新的征程,女主腹黑强大,重视身边的每一个朋友且有绝世天赋,成为世间至强!
  • 左手随笔

    左手随笔

    小时候的一些经历片段、听别人讲过的故事、自己所亲身的经历、与亲眼所见并被深深折服故事,汇总一下。
  • 所欲致患经

    所欲致患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