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9600000027

第27章 司马迁发愤修史

(西汉)司马迁

【导读】

本文选自《史记》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

周公姬旦家族受封于鲁,周王室将祭司、史官等王室官员赐予鲁国,以为褒奖。春秋之世,宗法秩序和封国政治日渐崩坏,王室仅仅维持“共主”名义。但就身份而言,各国诸侯的史官依旧是周王室官员, 与诸侯保持对等的独立地位。此外,在周宗法政治之中,官职往往由贵族家族世袭继承,史官之官位亦不例外。诸侯和贵族的反叛渐渐瓦解了宗法政治,可是史官制度平时并不见重于争权夺利的政治,故而幸运地在内乱之中得以保全。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史官,犹如在内乱之中坚持古典宗法秩序的孤岛。史官既然为周王室官员,在情感上自然亲近王室,厌恶飞扬跋扈的诸侯和贵族。这种态度使其超然于诸侯国内部的政治纠纷,并且在撰写历史时,留下了保守、固执却相当可信的记载。

春秋中期,齐国权臣崔杼专擅国政,拥立齐庄公。齐庄公后来迷恋崔杼的妻子,并与之私通。崔杼得知后,恼羞成怒。他迫使妻子将齐庄公诱入家中,庄公中计,被崔杼布置的伏兵杀死。齐国太史就此事写道:“崔杼弑其君”,这位固执的太史遂被崔杼处死。太史的弟弟接替了太史官位,照旧直书其事,同样遇害。但是太史的第二位弟弟继承官位后,依然坚持如实记载。崔杼对此无可奈何,唯有听之任之。

历史超然于政治,本是一种宗法政治的残余。经过战国、秦代的变革,君主专制对宗法政治的胜利早已毋庸置疑。但晚至汉代,古代史官制度的遗产依然可见。司马迁继承了父亲司马谈的太史令官位,以及编撰古代和当代历史的理想。司马迁借此完成的《史记》,可谓周秦历史撰述的余音。从此以后,朝廷发现这种宗法秩序的残余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一个伤口,朝廷自此渐渐对编撰官方历史有了兴趣。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龙门:在今陕西韩城县北五十里。河山之阳:黄河以北,龙门山以南。]。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乡射:古代的射礼。邹:今山东邹县,县内有峄山。];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汉家之封:指汉武帝于公元前110年行封禅典礼。],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 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之祖。王季:周文王之父。公刘:周的始祖。后稷:公刘的曾祖,相传为尧的稷官。]。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获麟:相传鲁哀公十四年,猎获一只麒麟,孔子绝笔不再写《春秋》。],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予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缀集。石室金匮:国家收藏图书档案的处所。]。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于明堂,诸神受纪[天历始改:汉初沿用秦历,至此改用夏历。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武帝也建明堂,宣布新历法。诸神受纪:颁布历法,意味着所有神道都有了祭祀时间,受到祭祀。]。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作《春秋》哉?”太史公曰: “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人事:人世间的各种事情。纪:秩序。],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 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 《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 《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 《春秋》辩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 《乐》以发和, 《书》以道事, 《诗》以达意, 《易》以道化, 《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意谓《春秋》文字有数万,义例有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不敢辞[“其实”至此:意谓他们的本心都以为是件好事,但是由于不知道如何去做,以致不能避免舆论的指责。]。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犯:侵犯,指为君者被臣下侵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垂空文”至此:意谓流传下空洞的说教用来裁断礼义,把它当成一种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 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伏羲: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作《易·八卦》。尧舜之盛, 《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 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已来,至明天子,获符瑞, 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 “受命于”至此:意谓受命于天,德泽流布,无所止界。穆清:指上天。罔极:无止境。],海外殊俗,重译款塞[ “海外”至此:意谓海外不同风俗习惯的国家,通过几次翻译,前来叩关求见。],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 谬矣。”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累绁:拘系犯人的绳索,此处指监狱。]。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 是余之罪也夫! 身毁不用矣[身毁不用矣:司马迁为写史记,忍辱受腐刑,故有此言。]。”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深惟:深思。隐约:意义隐微,文字简约。],欲遂其志之思也。……”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麟止:汉武帝曾获得白麟, 《史记》仿《春秋》,上起黄帝, 止于获麟。],自黄帝始。

【延伸阅读】

《报任安书》及任安

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年少家贫,为大将军卫青门客。后来得到卫青的荐举,被选为郎中,迁为益州刺史。朝中发生巫蛊案时,武帝的宠臣江充借机诬陷太子刘据。刘据被迫发兵反抗,诛杀江充等人。武帝得知太子起兵后,命令丞相率军镇压。太子假托诏书赦免囚徒,宣布武帝病危,奸臣作乱,自己奉命讨伐。两军在长安交战数日,死数万人。太子战败逃亡,在河南自杀。太子生母卫皇后受此牵连,自杀。

太子起兵时,任安是京城禁卫军将领。他接到了太子命其发兵的命令,但是按兵不动。叛乱平息后,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 “怀诈, 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入狱后,写信向时任武帝近侍官的司马迁求助,请他搭救自己。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报任安书》回复。《报任安书》虽是回信,却是司马迁的言志之作。

司马迁在信首提及自己先前为李陵说情,因此获罪于武帝。其时司马迁必须在死刑和腐刑之间两者择一,他选择了后者,保全了生命但是遭受了奇耻大辱。司马迁自述宁愿舍生取义而死,但遭此横祸时, 《史记》已经开始写作,尚未完稿。因为耻于默默无闻而死,司马迁选择忍辱含垢,苟且偷生。自己忍受耻辱完成《史记》后,要将其藏之于名山,传给同道中人,流传于世间,从而补偿自己前番所受的侮辱。不难发现,《报任安书》与《史记》中司马迁的自述前后相洽,但是前者的情绪更加激愤,也更加深沉。

同类推荐
  • 饮酒与行令

    饮酒与行令

    中国人喜饮酒,有事没事喝两盅,家里来了客,有朋自远方来,都不免要备上一壶好酒,推杯换盏一番,似乎不喝酒就不算吃饭,不喝酒就不能尽地主之谊,不喝酒就不能尽兴。于是,酒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饮酒行令好处多,可以调节气氛、增进交流,雕俗共赏、老少皆宜,陶冶性情、激发才智。从诗到小说,酒令无处不在,为文学色彩拓宽了体裁,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朱领略酒令文化的魅力。
  • 世界文化生活百科

    世界文化生活百科

    智慧创造着文明,知识丰富着社会,好像太阳和月亮,照亮我们绿色的地球。
  • 嘉典

    嘉典

    本书由十三章组成,分别介绍了我国各大节日的庆典的由来,风俗习惯,以及如何策划和操作。
  • 援疆干部看哈密

    援疆干部看哈密

    如同候鸟,如同大雁,在共和国的版图上,以哈密为原点,一批批广东、河南援疆干部从南方,从中原,落脚在东天山脚下。从1998年开始,十五年间,换了无数的队员,但以哈密为终点的雁行,从未中断;以哈密发展为己任的援疆工作,接力向前。人过留名。如今的哈密大地,随处可见援疆的丰碑;哈密的各族群众,正在品尝着援疆事业结出的硕果。雁过留声。结集在这本散文集中的文章,是援疆干部在援疆事业之余,写下的喜怒哀乐,唱出的游子心声。援疆干部的散文,或高亢,或婉转;或热情澎湃,或哲思缜密,所倾诉的对象只有一个——哈密!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颜氏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颜氏家训)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热门推荐
  • 装满健康的菜篮子

    装满健康的菜篮子

    本书收录多种食材与饮品,分别从性味功效、宜忌事项、营养成分等方面作出详细的描述,以传统中医药理指导日常餐饮之道,既经济又快捷且易于操作。读者从中不仅对食疗可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又能轻松掌握简易的食疗方法。丰富的内容、简单易懂的文字表述、精美的图片及系统化的编排,使本书成为最实用的食物疗效手册。
  • 巫地传说

    巫地传说

    《巫地传说》正是一部湘西南农村的现代异闻录,其中令人咋舌的异人、通灵的师公、让很多女子甘愿委身的“洞神”等异端,还有鲁班术、梅山法等这些湘西南人历代崇奉的巫术,无不让人惊异、惑乱。世代相传的与自然神灵紧密连通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模式在现代文明的激荡下渐趋化甚至消亡……
  • 道士特工

    道士特工

    道观长大的林致远被自己的无良师傅“卖”给了华国的一个秘密部门,于是身无分文的他只能做一些“兼职”来糊口。什么?你家闹鬼?等着,马上过来!流年不利,诸事不顺?来来来,我给你看看。
  • 人体健康手册

    人体健康手册

    身体拥有大量复杂、精确而有效的反馈机制和修复能力,常常足以应会疾病的侵袭。学会利用人体的这种能力,同时学会分辩何时需要医疗手段的帮助是极其重要的。一旦掌握和利用了人体自身的力量,你将发现,自己正享受着它所带来的自由——否则,你就失去了这样的健康机会! 学会利用身体的这种能力,同时学会分辩何时需要医疗手段的帮助是极其重要的。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本客观而科学的人体使用手册,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了体各器官的日常保养,让读者知道能够按照人体的规律去保养维护自己的身体。
  • 尸气

    尸气

    在我刚出生的时候,祖奶奶就死了,据说最后一口气被我吸了。传说临死前的人,最后一口叫尸气,吸入之后霉运不断,从次……各种鬼怪,僵尸不断浮现!
  • 九霄紫雷王

    九霄紫雷王

    睡了一觉就穿越到修真世界!既然穿越,就当不负此生,踏仙魔之骨,铸我九天王座!
  • 狼性总裁,别乱来

    狼性总裁,别乱来

    结婚前夕,夏婉宁收到一份‘大礼’——一百张高清艳照。照片女主角正是准新娘夏婉宁!神圣的婚礼现场,突然闯入俊美如神诋般的男子,带着个小翻版,指着夏婉宁——“想抛夫弃子跟别人结婚?”他冷峻如斯,黑眸深沉,嘴角噙着玩味儿的笑意。
  • 神路覆仙道

    神路覆仙道

    来此寻找成仙的途径,却被害的困在此地。脱困之时,就是成神覆仙的开始。
  • Myths and Myth-Makers

    Myths and Myth-Mak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宝贝发飙:误惹极品总裁

    宝贝发飙:误惹极品总裁

    总裁爱上了宝贝妈,这是真的?天才宝宝恶斗极品总裁了开始,新的序幕拉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