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2100000013

第13章 拓展:己意与平心的诠释之路(4)

可以说,在反对私意的立场上,建构平心以待的诠释观念,宋代论者出现了对以意逆志命题的新诠释。“中国经典诠释学,自古以来就有古文与今文,汉学与宋学两大家。就诠释思想和方法而言,前者关注名物训诂,后者注重义理阐发,这是从经典诠释的指导思想的主旨说。”从诠释对象的角度看,宋代经典诠释学以义理为主;另一方面,宋代形成的诠释方法也是以义理为主。其讲究的是排除私意、人欲,把握公理、天理。因此,在理解过程中把握圣人之志不仅要突破文辞的障碍,还要摆脱人欲、私意的干扰。

整体上看,在人情不远、人圣相通的观念基础上,感受文辞障碍,是赵岐己意以求以意逆志诠释的知识背景。以这种儒家思想为基础的经学诠释观念的延续使得历代都注意到文辞距离,也纷纷主张以意逆志解决难题,实现理解的可能性。(参见第三章第一节。)但在这种过程中宋人接受人情不远的观念同时,又提出新问题,产生新的认识观念。

在意私志公的观念立场上,提出的解决理解问题的方案就是平心以待。平心以待既认同己意以求的理解可能性,又进一步提出理解的有效性问题。宋代意私志公的知识背景中生成解决理解问题的方案是建构心本体论,解决理解的有效性问题。在意私志公的观念立场上,意志的差异与距离统一在心上。心统性情的心体用论观念使得朱熹诠释以意逆志命题凸现其平心以待的思想内涵。

孟子命题中的意-志关系形式,在宋代意私志公的观念视野中生成平心以待的理解思想。一方面,平心以待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在理学视野中生成,理学视野是宋代平心以待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前提;另一方面,宋代经典诠释思想在平心以待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中呈现,平心以待以意逆志诠释是宋代经典诠释思想的重要组成。

整体上看,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差异来源于汉宋的不同知识背景与学术立场上提出问题与解决方式的不同。汉人人情不远的时代观念中,立足经学立场形成己意以求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宋代意私志公的时代观念背景中,立足理学立场形成平心以待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

三、汉宋之争与理解方法、诠释伦理

汉宋论者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是其自身问题的解决,也是孟子以意逆志命题本身问题意识的拓展。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呈现出己意以求与平心以待两种不同理解方法选择的同时,凸现了心本体立场上建构诠释伦理的孟学特色。

汉宋论者以扩展运用、语义注释的方式建构以意逆志命题的经典意义空间。由于知识背景的不同,面临时代问题的差异,汉宋论者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呈现出不同理解方法观念。从外在历史因素来看,汉宋论者的不同以意逆志诠释是在其经学诠释背景与时代知识谱系中所作的一种应对,人情不远与意私志公的不同时代观念影响了其诠释。因此,汉宋论者以意逆志诠释就是以《诗》人之志为目标,以己意以求或平心以待的方式实现《诗》的经典意义。可以说汉宋论者的以意逆志诠释,是时代与个人交互作用的产物。

但在现实语境与知识谱系中,之所以呈现己意以求与平心以待的不同经学诠释方法建构,是经学诠释方法不同层次问题的解决。从经学诠释方法的内在问题看,己意以求与平心以待的不同经学诠释方法建构解决了不同层次的理解问题。己意以求的以意逆志诠释所解决的是理解可能性问题,平心以待的以意逆志诠释解决的是理解现实性问题。在人情不远的前提下己意以求使得理解成为可能,突破文本带来的隔离。在私意存在的现实中,平心以待使得学者与圣人、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得以超越。也就是说,文本、读者、作者等要素组成的理解事件中,汉宋诠释者解决语言之蔽、主体之蔽建构以意逆志诠释方法。

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差异不仅存在汉代论者与宋代论者之间,也存在汉学与宋学不同的学术立场之间。己意以求与平心以待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差异,以汉宋历史语境的时代知识差异为前提,以汉宋学术立场与学术范式为基础。因此,宋代汉学立场吕祖谦理解的以意逆志,接受的是:“张氏曰:知诗,莫如孟子以意逆志读诗之法也。又曰:凡观书不可以类而泥文,不尔,则字字相梗,当观其文势上下意。”清代宋学立场的陆陇其认同的是:“徐渭川曰:‘意非意想之意。逆非億逆之逆。朱子所谓将自己的意思前面去等候是也。或置身于异代以俯仰其景概,或移事于今日而想象其情怀;或于言之中探计其所已述,或于言之外推广其所未发。乃是一段真精神黙相迎处。大全辨芑山张氏曰:‘以意逆志,意字不是意见之意,其要先在穷理。’苏子瞻云:‘幽居默处,观万物之变。尽其自然之理而断之于中。其所不然者,虽古之所谓贤人之说亦有所不取。’陆象山曰:‘读书须明物理。揣事情论事势,且如读史。须看所以成败所以是非。处优游涵泳自得力。’愚谓知此则知以意逆志之法。按苏陆之说虽佳,然却只解得意字。若逆字,则必如朱子是不以先入之说为主之谓。”

在经学背景中,强调理解可能性的汉学立场上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突出的是己意以求,而关注理解有效性的宋学立场上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凸现的是平心以待。在现代学术背景下讨论理解可能性论题中,诠释以意逆志命题凸现的是己意以求;而论说理解有效性问题时,诠释以意逆志命题显示为平心以待。

理解的可能性与有效性问题是诠释的基本问题,因此,从文学思想史角度看,己意以求的以意逆志诠释,其强调理解意识性、精神性的思想观念,解决文辞问题,论说了理解的可能性;平心以待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解决理解现实问题,论说了理解的有效性。可以说,论者解决其面临的语言之蔽、主体之蔽,建构以意逆志诠释方法是文学诠释思想的自觉。

具体来说,其解决语言之蔽、主体之蔽建构以意逆志诠释方法,具有推动《诗经》诠释文学化、诗歌诠释伦理化的文学思想史意义。赵岐诠释突出了以意逆志说《诗》孟子之学的儒家教化色彩、心与心互动的伦理认同特征,其在传统学术体系中文学批评经学视野的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宋代学者所作孟子平心以待以意逆志诠释,不仅成为《诗经》接受经学化建构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成为《诗经》接受历史中解构经学视野,形成审美立场文学化与疑古立场历史化的《诗经》现代接受视野的观念来源。(参见第二章第三节。)

从文论学术史的角度看,汉宋论者是以传统命题的诠释解决现实问题,其命题运用、语义拓展为特色的经典建构方法成为文论学术的基本形式。

汉宋论者以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建构经学诠释方法,某种程度上是自身问题的解决。但同时其命题诠释也是对以意逆志命题本身所提问题的拓展。从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来看,己意以求与平心以待的不同诠释是孟子以意逆志命题开拓论域的具体化。

以意逆志命题所蕴含的诠释观念反映了中国学术传统中天人合一视野中的心本体认识,蕴含着中国学术传统中的以心求心理解方法观念,还有自我修身的观念,并派生出伦理认同的行为规范。汉宋论者命题诠释是从本体、方法与实践层面上实现孟子以意逆志意义空间。

己意以求与平心以待的以意逆志诠释是孟子命题开创的以心求心方法的具体化。己意以求与平心以待是所处不同语境、面临不同问题,实现以心求心的具体理解方法。更重要的是两种不同理解方法诠释凸现了心本体视野中诠释伦理建构的孟学特色。也就是说,虽然从方法角度显示两种诠释的差异,但从孟子以意逆志命题内在意义空间角度看,二者统一在孟子以意逆志命题具有的心本体建构与诠释伦理建构。

汉宋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呈现出不同理解方法,但共同指向的心本体建构与诠释伦理建构。在汉代经学运动建构儒家知识合法性背景中,“就其阐释模式而言,既有政治的诠释(美刺),神学的附会(谶纬),也有文字的注解(训诂),哲理的发挥(义理)”。正是面对多种确立儒家知识合法性的阐释经验,赵岐建构以意逆志解文之法;正是认同儒家“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人情不远”等观念,赵岐凸现己意以求的以意逆志。面对汉儒学的神化等诠释模式,赵岐选择人情伦理诠释。面对宋儒学的佛化背景,朱熹提出“儒释之异,正为吾以心与理为一,而彼以心与理为二耳”,宣扬主体心性,强调心理同一。汉宋论者在不同语境与知识背景中建构心性本体的共同意识。在心性本体立场上,己意以求与平心而待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形成了诠释伦理观念,这种诠释理论观念强调理解是求道成圣的伦理行为。

以意逆志诠释显示的理解方法从属于成圣论题。在传统学术背景中存在理解不是以求知为根本目的,而是以成圣为终极目标。赵岐、朱熹等人己意以求与平心而待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本身的意向性是一种诠释伦理的呈现。他们是寻找一种理解圣人并与圣人交往的恰当方式。在人情不远、意私志公的不同知识背景解决理解问题,所形成的己意以求与平心而待理解观念来源于赵岐、朱熹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具有的共同成圣意识。二者显示中国诠释传统观念统一在诠释伦理视野的建构上。

所谓诠释伦理视野就是把诠释作为一种伦理行为来认识与践行的观念。在这种视野中理解就是一种认同、同情的伦理活动。孟子首先提出以心求心的以意逆志奠定了诠释伦理的起点。他把诠释作为一个处理人与人关系的伦理行为,而不是人与对象的认知行为。赵岐己意以求强调了诠释行为的伦理性前提:人情不远基础;朱熹突出了诠释行为的伦理性特征:平心以待的修身。从己意以求到平心而论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是解决理解的可能性到论说理解的现实性,建构了诠释伦理视野。

对于文本理解,在诠释伦理视野中是以处理伦理问题的基本方式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因此,孟子以意逆志命题以志为理解目标,开启以心求心的理解路向,后世以意逆志命题诠释中赵岐把意、志统一为人情,朱熹把意、志统一为心;意、志词语在心统性情说中确立了其心性本体论域的概念内涵。可以说,诠释以意逆志命题,从汉学路向到宋学路向凸现从己意以求到平心而论的理解观念,是以意逆志命题的孟子视野中应有之意。

在人情不远与意私志公的时代知识背景中,赵岐与朱熹的以意逆志诠释是不同语境中的历史选择。而从诠释伦理的内在问题来看,是主体性价值宣扬在经学视野中的呈现,更是伦理认同的一种选择。赵岐、朱熹显示的诠释伦理,不仅是在命题诠释的理论观念中形成自觉,而且其自身诠释行为本身显示的也是这种伦理性。赵岐是把“人情不远,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的以意逆志方法作为其理解孟子、对话《孟子》的行为规范。也就是说,己意以求是赵岐处理《孟子》文本形成的理解伦理规范。因此,他更强调“深求”,其《孟子章句》更突出孟学的“人情”。而朱熹是以平心以待的行为规范来处理理解问题,其更讲究的是虚心涵泳、不先入为主、敬等等理解方式。赵岐在人情基础上诠释《孟子》,朱熹在理学基础上整合儒家经典;他们以命题语义拓展的方式追求对孟子之学的认同。

可以说,赵岐的解《孟》之法的以意逆志,是诠释伦理建构在汉代经学语境中的一种反应;朱熹的读书之法是诠释伦理在宋代理学语境中的一种建构。他们认同理解行为的伦理性特征与修身成圣的终极目标,显示出了在不同语境中选择不同的理解技艺,共同追求以意逆志命题开启的心本体建构、理解之伦理性展现与理解之成圣目标。

$第三节 朱熹与以意逆志诠释

朱熹被视为集儒学之大成者,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在其思想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在新的论题中拓展以意逆志命题意义空间,是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中重要的关节点。同时,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呈现的方式与过程具有丰富的文论学术史意义。

一、读书之法,以意逆志

朱熹著作丰富,其论著中引用、解释以意逆志命题共计16条。其中《论孟精义》中4条,《四书章句集注》中1条,《晦庵集》中3条,《朱子语类》中8条。朱熹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整体上表现为认同他人论说,再到自我阐释与创造性运用不同阶段。

完成于乾道八年(1172年)的《论语精义》二十卷与《孟子精义》十四卷是朱熹接受他人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启发期。在《论语精义》中有两条引以意逆志命题论《诗》。

游曰:“仁者,诚而已矣,无伪也,何有于巧言?仁者,敬而已矣,无谄也,何有于令色?巧言入于伪,令色归于谄,其资与木讷反矣,宜其鲜于仁也。使斯人之志在于巧言令色而已,则孔子所谓‘朽木粪墙’,孟子所谓‘乡原终不可以入德’。使其人之志在于善,而失其所习,则犹可以自反,此圣人所以不绝其为仁,而止言其鲜也。然则仲尼之恶令色也如此,而诗人以美仲山甫何也?盖诗人之所谓‘令色’者,与仲尼之意异。善观《诗》者,以意逆志可也。”

尹曰:“贫能无谄,富能无骄,安分而已。至于贫而乐,富而好礼,非自修者不能也。切磋琢磨,自修之谓也。告以乐与好礼,而能知自修之道,告往知来者也,赐也。能以意逆志而得之,故曰可与言《诗》也。”

游酢、尹焞在观《诗》、言《诗》的论题中引用以意逆志命题。“告往知来者也。赐也,能以意逆志而得之,故曰可与言《诗》也。”显示了论者视野中孔子命题与孟子命题的统一;而且其孔孟论题的统一是以孟子以意逆志命题为基础。他们在认同以意逆志观《诗》、言《诗》之法的同时,也扩展以意逆志命题的用法。游酢在《游廌山集》中记录“师语”有“学《孟子》者以意逆志可也”。朱熹也把这一条引入《孟子精义》。

(伊川)又曰:“孟子言舜完廪浚井之说,恐未必有此事,论其理而已矣。尧在上,而使百官事舜于畎亩之中,岂容象得以杀兄而使二嫂治其栖乎?学《孟子》者,以意逆志可也。”

朱熹认同“学《孟子》者,以意逆志可也”之说,把以意逆志命题的适用对象从《诗》扩展到《孟子》;朱熹还在《论语精义》中引用以意逆志命题1条,显示其适用于解读《论语》。

谢曰:“三月不知肉味,以意逆志读之。方其感时,不知肉味也则宜。然三月之间,无一日之忘,则以几于固矣。盖志于累月之久,尚时有感于心者,不忘至于逾时,则泊然矣。”

同类推荐
  • 晏子原来这样说

    晏子原来这样说

    走近晏子的心灵——去感受他的仁爱无边,躬亲示范……晏子是思想的圣者,行动的巨人,后世的尊崇。走近晏子的学说——去品读他的治国良策,忠君为民……晏子是旷世的贤臣,万民的榜样,永恒的丰碑。
  •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的根本任务是,立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实践,忠实于经典著作的原意,科学地、完整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基本观点;结合新的实际,通过理论创新,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引导干部群众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本册为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丛书第1辑,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

    1733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智慧书》首次问世。这本书以历书形式出版,因此也被称作《穷理查年鉴》或《穷理查历书》。富兰克林持续25年出版此书。平均每年销量都超过一万册,成为当时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几乎家家书架上都有一本。他们从《穷理查的智慧书》中收获智慧与成功: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全球首富沃伦·巴菲特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人师查理·芒格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推销人师弗兰克·贝特格台湾人师李敖。《穷理查智慧书》问世两百多年,在美、英、法、德、西、日、韩等多国发行,经久不衰。
  •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是20世纪最伟大的灵修大师,他一生致力引导人们点亮自性之光:认识自我,旨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自由境界。在本书中,我们撷取克里希那穆提思想中的精粹,在其的引导下深入探讨与心灵成长息息相关的问题,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心灵送去一星火种,点亮人类的自性之光。
热门推荐
  • 傲绝苍然

    傲绝苍然

    当人类将自然法则打破,新的物种开始替代,更强大,更理性。当然,人类的劣性根永不会变,他们普遍贪婪,无情,只有改变,才能求存。这是一场自然的净化,也是一次人类的进化……
  • 灵动永生

    灵动永生

    苍穹之鼎乃是炼丹最强之鼎,不仅成功率高的离谱,最珍贵之处就是此鼎所炼丹药没有任何的抗性。玄天混沌瓶乃最强催熟瓶,只要能采集到混沌真气就能催生出无数的灵草。两器在手,天下我有!平凡的杨天,在得到这两件无上之宝后,成就了一段不平凡的永生传奇!突破乾坤之灵力,达到永生之境界!——————————————————————————————————————《灵动永生》.七品盗梦师.已领取封面图,感谢<一山十只狐>!【保证完本,放心收藏,恳请诸位轻轻一点,将本文加入书架,谢谢!】
  • 夜幕剑仙

    夜幕剑仙

    苍天泣,黎民苦。妖魔现,乱乾坤。嗜血出,扰天地。大道现,升至仙。
  • 乱世英雄之霸尊计

    乱世英雄之霸尊计

    在封建这个兵荒马乱的时期,唯有强者才能在这个暴力的江湖生存下去,弱者将会死亡。这是一个杀人不偿命的江湖,这是一个没有民主、没有自由、没有王法的江湖。世间有一种人,叫做影太人,有一种怨恨叫做影太,当某个人埋下了深仇大恨,就会生出影太的种子,影太是因为有一些埋恨在心的人死后仍然死不瞑目,就会形成影太,出现影太的种子后表面没什么事,如果影太一旦发作被影太附体的人就会功力大增,成为任由影太摆布的傀儡,这种人叫做影太人,影太人的使命就是要完成前世死人没能完成的遗怨完成。有一个门派叫做圣元殿,神秘而又隐秘,江湖之事从之不管,他们的使命则是消灭影太人。
  • 癸巳年下山游记

    癸巳年下山游记

    赵甲一,癸巳年奉师命下山泡妞。一个小道士,融入滚滚红尘,见惯人间风月。追美只追奇女子。
  • 生如夏花之再恋校园

    生如夏花之再恋校园

    女主李筱玥初中时因为打架被强迫退学,退学后她进入了社会圈子,年仅16岁的她已是青龙帮老大,为人仗义,由于外部原因她不得不再次回到校园,,这一次她又开始了她的一次新的旅行
  • 炼鬼人事

    炼鬼人事

    这一切的故事,都是从我师傅舍命救我而死之后开始的。回想着师傅曾经说的那些话,我认为炼鬼炼的不是恶,而是那未泯灭的人心。
  • 二十几岁男人的秘密

    二十几岁男人的秘密

    本书内容包括:“创业的秘密:让自己拥有老板的雄心和雇员的姿态”、“成功本质的秘密:要读懂成功的内涵”、“成就未来的秘密:让自信成为一种习惯”等10个部分。
  • 南唐后主李煜传

    南唐后主李煜传

    本书全面评说了南唐后主李煜秉性任意纵情声色、以亡国的措施图存、落魄投降的故事。
  • 都市逍遥之盖伦

    都市逍遥之盖伦

    在众所周知的扭曲丛林中作战,盖伦一直都是自信而又强大的英雄,一直按部就班的大战,谁知道草丛中的王者居然有一天会见证扭曲丛林的崩溃,而且还将自己传送到了遥远的陌生星球上,幸亏还保留了各种能力,在陌生的世界上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Q群||创世丶读书会①:155485780关注我的腾讯微博【潇洒科少】,或者新浪微博【孤鼠八拜】第一时间看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