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4900000009

第9章 君臣之间的荒唐事

君臣之间的事儿说不清也理不清。诸多朝代的君王、臣子总是展现着一种另类的关系,有些不容他们选择,有些是他们心甘情愿所为。

领导者与臣子之间,有着微妙而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的最终落点在于双方的性格。如果性格和谐,则君臣和睦,国家安定;否则,则君臣猜忌,国家动荡。可见君臣关系不是普通的关系,它能影响国家的局势,甚至是历史的走向。

孟子曾经对齐宣王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璟。”(《孟子·离娄下》)这段名言的要义是告诫君主,他们对臣下的态度,将直接决定臣下对他们的态度,不尊重臣下势必造成灾难性后果。汉文帝时期的政论家贾谊,曾经谈到春秋战国之际的著名刺客豫让:豫让原本侍奉中行氏,等到智伯攻灭中行氏,他未曾犹豫就改奉智伯为君主。可是后来赵氏灭智伯,豫让却一再为智伯复仇,到了不择手段的程度。有人追问豫让为何对先后两位主子的态度反差如此之大时,豫让回答:“中行众人畜我,我故众人事之;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贾谊就此评论说,同一个豫让,先是“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后来“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君主待人的态度不同。

断送前途的一顿饭

廉颇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其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而未尝败绩,真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勇有谋。为人亦襟怀坦荡,知错就改。他的一生,正如司马光所言:“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之鉴矣。”

《负荆请罪》的故事是《将相和》这个故事中一部分,在《负荆请罪》的前面还有《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这两个小故事。《完璧归赵》前面讲,蔺相如出使秦国,最后不辱使命,既完成了出使的任务,同时也把和氏璧完整地送回了赵国。《渑池相会》就是赵王和秦王的一次会面,在会面中秦王百般刁难,但蔺相如用他的智慧为赵王挽回了颜面。

在蔺相如为赵王立了两件大功以后,赵国的武将廉颇看不顺眼了。廉颇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大将,立了多少汗马功劳。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我见到蔺相如,总要给他点儿颜色看看。”

于是蔺相如每次遇到廉颇都绕着走。后来廉颇终于知道原因了,蔺相如是为了赵国的团结才这样做的。于是他就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他见了蔺相如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容让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

还有一个故事能够说明廉颇之勇。有一次,秦、赵激战,赵军溃败像激流一样在廉颇的身边向后败退,秦军乘机掩杀过来。如果廉颇一逃,赵军休矣。廉颇拍马就向前冲,越过自己溃逃的队伍,越过秦军冲杀的队伍,只奔秦军的主帅。所向披靡,锐不可当。他所经之处,秦军就闪出了一条道,廉颇直奔秦军主帅。赵军也停止了奔逃,回头和秦军厮杀。秦军主帅被惊呆了。就在廉颇即将冲杀到他们面前的时候,秦军主帅慌忙逃跑,秦军随之溃逃,赵军就由败退变成了掩杀。那真是一次勇气的较量啊!岂止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从此以后廉颇勇冠诸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就是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赵王却没有充分信任他,竟然剥夺了他带兵的权力,最终导致了赵国的覆灭。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璟(音hé)围住上党。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

王璟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璟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璟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富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放在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一下。如今来的是王璟,他不过只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来,问她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做儿戏,谈起兵法来,夸夸其谈,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只好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军,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措施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

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此次战争,秦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赵国的孝成王去世,(他的)儿子悼襄王接替成为赵王,派乐乘代替廉颇之职。

新的赵王即位之后,念廉颇已老,起用了乐乘。位置在廉颇之上。这叫廉颇恼火。他来到乐乘处辱骂乐乘。乐乘大怒命手下轰出廉颇。力大无比的廉颇连伤数人离去。离去之后的廉颇就知道自己闯了祸。心想,赵王若不惩治他何以向他人交代?于是,跑到了魏国。这各诸侯国中比较起来赵国和魏国还算友好。潜意识中廉颇也是给自己留了后路的。

赵王有发奋图强的意思。他一执政就想出现些新的气象。主要体现在起用年轻将领。老骥伏枥固然可贵,然而终究是老骥伏枥。在起用乐乘的同时赵王还看好了李牧。廉颇闹起的风波拖延了赵王的决定。廉颇的往事触动着赵王的心。廉颇只身逃往魏国,可见并无反心。而且,魏国也并没有任用廉颇。说明廉颇也并没有为魏国做事的想法。廉颇已经客居魏国一年了,于是赵王就决定召回廉颇。赵王让丞相郭开办这事。郭开与廉颇不睦。他眼珠转了转,说:“如果廉颇像老夫一样老而朽,召回之后大王岂不难以处置?那时大王将会很尴尬的。”郭开的话一下子就说到了赵王的心里。但是赵王没有一下子死心。“那么就派人去察看一下廉颇是否老而不朽吧。可以以寡人的名义去看望他。如果他真的不行了,而且又主动回国,寡人可叫他在赵国颐养天年。”赵王说。

使者来见廉颇,传达了赵王的意思。廉颇听了精神振奋,当着使者的面一连吃了好几大碗饭,还吃了十斤肉,说明自己身体仍然强壮。吃完饭,廉颇披挂上阵,当真是威风凛凛,傲视群雄。

使者回去以后去见郭开。使者对郭开说:“廉颇老将军很想念赵国。”“廉颇老将军精神很好。”使者接着说。“廉颇老将军对你的招待怎么样?”郭开问。“很是热情。廉颇老将军的酒量很是惊人。胃口也是。这些给在下的印象很是深刻,非常深刻。他的食量顶得上三个平常人的食量。”“可是却拉了三回屎。”郭开打断使者的话。使者愕然。郭开面带微笑地望着使者,强调:“一饭三遗屎。”使者为廉颇感到寒心。

“廉颇老矣,一饭三遗屎。”郭开跟赵王说。

从此赵王再没有提起廉颇。

此事在《史记》中这样记载:“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终使秦国“虏赵王迁”,“遂灭赵”。

后来楚王听到了廉颇的消息,派人来请廉颇。廉颇在对赵王的失望中去了楚国。虽然在那个时候许多有才能的人都被各诸侯国争相聘用,但是廉颇只想效力于赵国。赵王伤了廉颇的心,所以出现在楚王面前的廉颇是一个委靡的的廉颇。楚王对廉颇很失望,没有重用他,不久,廉颇在抑郁中死去。

听了廉颇的故事我们不得不感叹廉颇的智勇和他的拳拳报国之心,可是赵王错就错在对廉颇没有给予足够的信任和充分的使用。最后那一次人事考核更是草率得离谱,郭开贿赂了使者就轻易使赵王放弃了廉颇,是赵王的不幸,廉颇的不幸?还是赵国的不幸?郭开毁了廉颇,最终也毁了赵国,毁了自己。这样看来,小人的眼界永远是短浅的,心胸永远是狭窄的,所以小人在与君子的博弈中,虽然能够依靠阴谋诡计取得一时的胜利,但是最终仍将自取灭亡。

大凡聪明的领导,都要充分相信他人,放手给予他人做事的自主性。

有效授权是一种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信任,正是这种信任推动着整个部门,整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向前、再向前。

这就是我们从这些故事里所学到的。

斗富:骄奢的病态表演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比较落后,所以社会的财富总量是比较少的,遇到天灾人祸,普通老百姓甚至连基本的生计都要面临很大的问题。在这种条件下,富人是不受欢迎的,因为一个人的富裕,可能会导致十个人的贫穷,所以开明的封建统治者,总是把节俭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即使不这样,也很少有皇帝公然鼓励大家奢侈浪费。但是很少并不等于没有,西晋武帝和北魏孝明帝这两个皇帝便是著名的两个例外。

西晋武帝时石崇和王恺两个人的斗富可谓尽人皆知。石崇是晋朝的首富,王恺是司马炎的舅舅。石崇本身的政治背景并不如王恺深厚,不过石崇敛财有道,在他担任荆州刺史的时候,靠打劫过往的商人发了横财,从此一跃成为全国第一富豪。王恺的钱财估计是靠皇帝的赏赐和贪污、受贿得来的,他想和石崇来争一争这首富的位置。

如何斗富?王恺家先开始用糖水洗锅,石崇听说了就开始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家用紫丝布往外铺四十里作为迎客的通道,石崇听说后就用锦(比紫丝布高级)铺了五十里。石崇家用香椒泥来涂屋子,王恺听说以后就用赤石脂(比香椒泥高级)涂墙。

王恺又请他的外甥晋武帝司马炎来帮忙。司马炎听了这事的反应竟然是觉得有趣,便把宫里收藏的一颗两尺多高的珊瑚赐给王恺,让他拿着去和石崇比。王恺得到宫里的宝贝,心里自然是底气十足。在一次宴会的时候就把这个珊瑚树搬出来让石崇看,用意也就是想馋馋石崇。没想到石崇看完以后,随手就拿起一个铁如意就把那株珊瑚砸了。这下王恺急了,暴跳如雷,大骂石崇,没想石崇微微一笑,说:“这种小东西没什么可惜的,我赔你个大的。”于是让人把家里的珊瑚树都搬来让王恺挑。只见石崇家的珊瑚树高三四尺的就有七八株,并且色泽鲜亮,比司马炎给王恺的那棵好多了。这下单论比富,石崇就彻底地把王恺比下去了。

石崇因为显摆出了名,成了首富,也因为显摆掉了脑袋,成了刀下冤魂。

事情的起因缘于石崇家的一个叫绿珠的歌伎。石崇的家里除了钱财多,还有美女也很多。在石崇举行宴会的时候,每个客人的身边都有一个美女劝酒,假如不能劝到客人尽兴,那美女就要被拉出去杀头。而宴会上也常常会安排一些石崇珍藏的绝色歌伎来表演。当中就有那个叫绿珠的。

史书上说绿珠“美而艳,善吹笛”,是石崇的最爱。因为石崇把绿珠拿出来炫耀,于是绿珠就被一个叫孙秀的官员看上了。

在石崇当权的时候,孙秀并不能拿他怎么样。不过后来石崇的靠山贾谧倒台了,石崇也就跟着失了势。这时孙秀一看机会来了,立马派人去石崇那里索要日思夜想的美人。使者到了石崇家里,正好石崇带着十几个美女在家里的后花园观赏假山。听到使者的来意后就指着十几个美女说道:“没问题,随便挑一个带走吧。”使者说:“我家主人想要的是绿珠,不知道这些美人中哪一个是?”石崇听完使者这句话以后勃然大怒,喊道:“绿珠吾所爱,不能给别人。”使者劝说道:“君侯你是博古通今的人,应该想得远一点儿,请你三思。”石崇大喝道:“不可能!”说完就请使者出门。使者出门以后还想回来再劝一下石崇,最后还是没有成功,只能回去向孙秀如实禀报。

孙秀听到使者的回报后也大怒。他连夜就跑到他的主子赵王司马亮家里,要劝说司马亮把石崇杀掉。在孙秀跑到司马伦家的时候,石崇也去了另外一个诸侯王汝南王司马亮家里,劝司马亮除掉司马伦。但是最后还是孙秀快了一步,司马伦先动手了。

当司马伦派出士兵到石崇家的时候,他正和绿珠在家里的楼上喝酒。看到士兵以后,他对绿珠说:“我今为尔得罪。”绿珠听完哭着说:“那就让我用死来报答你吧!”说完从楼上跳下自杀了。片刻,赵王司马伦的士兵冲上楼,把石崇和他一家老小送上了押往刑场的囚车。悲哀间,他对押送他的士兵叹道:“小人们是窥视我的钱财,才想要害我的命啊。”然后士兵对他说了一句相当经典的话:“早知道这样,当初你为什么不早点儿把家财散了呢?”一代首富石崇就这样被满门抄斩了。

这种斗富的行为已经形成了一种病态。记得有人说过,因为人的生命过于短暂,所以有些错误便会再犯。到了北魏孝明帝期间,历史上演了轮回,发生了高阳王元雍和河间王元琛斗富事件,据说元琛对另一宗室章武王元融说:“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可怜的元融见了元琛和元雍富可敌国的财产,又羡慕又嫉妒竟然生了病,导致三天没下床,而元融自己家的财物其实也不少,只是自己不满足而已。而最能体现这帮贵族丑态的一件事情是,有一次孝明帝的母亲胡太后把他们带到朝廷绢库门前,开玩笑地说,你们愿意拿多少就尽管拿。于是大家无不争先恐后,你追我赶,“锐意进取”,其中元融和大官僚李崇拿的东西实在太多,没考虑到自己酒囊饭袋般的身躯根本承受不起,结果一个跌伤了脚,一个扭伤了腰,估计拿出去的绢还不够给自己看病的呢。

骄奢淫逸的富人们互相之间一旦开始那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斗富,往往也就预示着所处的朝代马上就要垮台了:石崇和王恺斗富后,西晋短短二十余年后而亡;而元雍和元琛的攀比,则在十几年后葬送了北魏近一百五十年的基业。而在国破家亡后,那些财富只不过又成了别人的战利品罢了。

昏聩之君的下场

流传百世的昏君有很多,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野蛮至极的典型。但是下面要说的这两位实在是野蛮到登峰造极式的人物。我们先来看一看辽穆宗的事迹。

公元942年,石敬瑭死后,他的侄子石崇贵继承了皇位和随之而来的“孙皇帝”称号。耶律德光听到消息后,非常高兴,认为自己虽然死了儿子,但是毕竟又抱了个孙子,孙子肯定比儿子要更为孝顺,于是他下诏承认了宝贝“孙子”的帝位。然而过了不久,自作多情的“爷爷”却恼怒地发现,石崇贵压根儿没有孝敬他的意思,他不但逐渐削减了岁贡的数额,还要求取消臣属关系。耶律德光这下脸上挂不住了,觉得古今中外、上下千年,都找不到这样不孝的坏孙子,真是家门不幸啊。公元944年,耶律德光终于忍无可忍,兴兵攻打“忘恩负义”的石崇贵。

战争进行了三年,一开始后晋军队在中原百姓的大力支持下,数次击败契丹,其中一次打得耶律德光狼狈不堪地夺了头母骆驼落荒而逃。不过好景不长,到了公元947年,后晋统兵大将杜重威、张彦泽在契丹的利诱下临阵倒戈,厚颜无耻的张彦泽马上恶狠狠地掉过头来,会合契丹兵猛烈进攻后晋首都开封。石崇贵抵挡不住,终于城破被俘,短命的后晋仅仅历经两帝而亡。

耶律德光趾高气扬地进入开封后,宣布吞并后晋,并改国号为辽,还准备以开封为首都。不过他显然低估了中原百姓的斗争精神,不久以后,各地辽军便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耶律德光见势不妙,无奈地撤出开封北返,在途中染病,不幸死于河北栾城。

耶律德光死后,他的帝位由随行的侄儿耶律兀欲继承。过了五年,耶律兀欲死于军事政变,耶律德光的儿子寿安王耶律璟即位,这就是辽朝历史上著名的辽穆宗。

说辽穆宗是著名的皇帝,那是一点儿都不掺假。凡出名之人必有异于常人之处,耶律璟也不例外。他的看家本领之一是睡觉,这位皇帝非常注重养生之道,喜欢蒙头大睡,还可以倒头便睡,据说他的睡觉造诣甚至达到了见床就睡的高度,睡功真是炉火纯青,深不可测。由于在辽穆宗的皇帝生涯里,他的白天基本上都是在睡梦中度过的,所以自叹不如的群臣们给他上尊号曰“睡王”。

辽穆宗另一个著名之处在于:他不近女色(也不近男色),他后宫只有皇后一人,不但从来不搭理她,死后也不许陪葬。当然了,不近女色也不能说是个缺点,但是耶律璟要求臣下“见贤思齐”,以他为榜样,违者处以死刑,这就有点儿恐怖了。有一次,他的一个随从因为私自回家,被耶律璟知道后,竟然“以近侍私归,杀其妻”。

辽穆宗第三个异于常人之处是,他以杀人作为自己的首选娱乐活动,并且“嗜杀不已”。据史书记载,他采取的杀人手段有刺面、腰斩、炮烙、铁梳等,“手刃剌之、斩击射燎、断手足、烂肩股、折腰胫、划口碎齿、弃尸于野”。杀人理由更是千奇百怪,有因养宠物被杀,有因动作慢被杀,有因酒醉后被杀,杀的他身边的人个个胆战心惊。

公元969年2月,辽穆宗去黑山游猎。夜里醒来想要吃饭,结果叫人没答应,耶律璟大怒,又准备杀那些卫士和厨师。那些人知道难免一死,于是干脆借送饭之名杀死了耶律璟,“睡王”这次终于真正地长眠了,从此再也没有醒来。

辽国在辽穆宗耶律璟十九年的统治下,朝政不修,国力不振。要不是当时宋太祖制定的是先南后北的战争方针,恐怕以“睡王”的能力,根本保不住燕云十六州。由此看来,他在三十九岁被杀,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和幸福。穆宗死后,辽世宗的次子耶律贤即皇帝位,这就是辽景宗,辽朝也由此开始进入了全盛时期。

辽穆宗的所作所为已经够令人瞠目结舌,可是和刘子业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

刘子业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六位皇帝。小字法师,宋孝武帝刘骏长子。公元464年即位,年号“永光”、“景和”。

刘子业即位时只有十六岁,但登基当天就给了大臣们一个下马威:他在父亲的灵柩前接受传国玉玺时,表现得非常镇定,不但毫无悲戚之色,而且差一点儿就要眉开眼笑了。吏部尚书蔡兴宗亲自奉上皇帝的玺绶,刘子业就懒洋洋地接在手中,毫无庄重之态。于是蔡兴宗忧心忡忡,私下对人说:“看今日的情景,国家之祸不远了。”

其实刘子业后来的所作所为也都是有来由的。刘子业的父亲宋孝武帝刘骏,生前奢侈无度。他大修宫室,极尽奢华之能事;任意赏赐,把国库掏光了也在所不惜。他拆毁了祖父刘裕简朴的宫殿,在原址上修建了豪华的玉烛殿。新宫未盖之前,刘骏和群臣一起去观看刘裕生前住的宫殿,只见床头土砌屏障,墙上挂着纸糊的灯笼和麻绳搓的拂尘。于是大臣们在他面前盛赞刘裕的俭朴美德,他却认为祖父本来就是个“田舍公”,能混到这步,就算不错了,住那样的房屋已是过分。至于他自己,这个“田舍公”的孙子,可不打算再那么寒碜下去了。他对自己的祖父都这么无礼,他儿子刘子业也就对他十分不恭,在他的丧礼上毫无哀戚之容。

刘子业即位之后,有一次前往太庙,发现庙里只单单供着祖宗牌位,没有画像,便传召画工进来,自宋武帝刘裕以下的遗容,一一画来。等到画完,刘子业到太庙观看,一边看一边还品头论足。先用手指武帝刘裕的像说:“他算是个大英雄,能活擒数天子。”接着指文帝刘义隆的像说:“他容貌也不差,可惜到了晚年,被儿子砍了脑袋。”后来看到他老爸的画像,就指着说:“这家伙是个酒糟鼻子,你们怎么没有画出来?”立即召来画工,给刘骏增画了酒糟鼻子,他这才满意回宫。

一天,刘子业下令召集诸王的妃嫔、公主入宫,等她们都来了,就下令左右侍卫、幸臣一起脱去衣服,当下和她们“共赴巫山”。这些女子都吓得花容失色,四散奔逃,却哪里能跑得过那些如狼似虎的侍卫,顿时响起一片惨叫之声。南平王刘铄的王妃江氏,说什么也不肯做这样淫乱的事情,指责刘子业:“这些女眷都是陛下的亲戚,怎么能如此凌辱!”刘子业大怒,就威胁她要是再不从,就把她的三个儿子杀掉。江氏仍然不依,于是刘子业就打了她一百鞭子,当即派人到江氏家中,把她的三个儿子都抓来,当着她的面全部杀死了。

刘子业还将他的亲姐姐山阴公主召入宫中,公然同宿。他还瞄上了新蔡公主,新蔡公主是他的亲姑母,因为生得千娇百媚,刘子业借故召入宫后占为己有,并册封新蔡公主为贵妃,改姓谢,人称谢娘娘。

刘子业的母亲王太后病重将死,派宫女去叫刘子业,刘子业一口拒绝道:“病人房中多鬼,我不能去。”气得王太后怒不可遏:“取刀剖我腹,看看为何生这样的儿子!”不久气愤死去。

刘子业淫乱,且嗜杀。刘子业却觉得不杀有能耐的大臣似乎就对不住祖宗的基业,于是大臣之中如柳元景、颜师伯、沈庆之等名臣宿将,或杀或鸩,一天死一个,两天亡一双,令朝臣惶惶不可终日。因为刘子业的父亲刘骏喜爱刘子鸾而不喜爱刘子业,几次三番想废立太子,所以刘子业一直怀恨在心。于是他刚一登基,就立刻派人去赐死了年仅七岁的新安王刘子鸾。可怜的孩子临死前对左右说:“愿后身不再生帝王家。”除去了刘子鸾,刘子业又迁怒于刘子鸾的母亲殷淑仪,下令把她的坟挖了。他还觉得不解恨,又想把自己父亲的景宁陵也一起挖了,只是太史说掘景宁陵对他不利,他才罢休。但这口恶气还是要出,于是指使手下到景宁陵倾倒粪便,自己也亲临现场,肆意辱骂。

殷淑仪死后,谢庄为其写悼文,其中有“赞轨尧门”的字句。据传说,当年尧的母亲怀他怀了十四个月,后来汉武帝的妃子钩弋夫人也怀孕了十四个月,生下了刘弗陵。汉武帝十分高兴,觉得这正和尧的故事相合,于是宣布将刘弗陵所出生的宫殿的宫门改名为“尧母门”,立刘弗陵为太子,即是汉昭帝。刘子业就认为这是谢庄故意将殷淑仪比为钩弋夫人,那她的儿子岂不就相当于汉昭帝刘弗陵?这么一来,这个谢庄就是在暗示刘子鸾应当即位为帝,真是其心可诛,于是就下令将谢庄斩首。有大臣劝他,说:“人人都要死,即使痛苦,也不过就是一会儿的事。像谢庄这样享尽天下荣华富贵的人,就这么死了岂不是便宜了他。应该把他关到监狱里去,让他受尽天下之苦,然后再杀了他也不迟。”刘子业深以为然,就把谢庄关进了监狱。就这样,这个大才子才留得一条性命,直到刘子业被杀才给放了出来。

刘子业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他的叔叔们要抢他的皇帝位子,于是对他那些叔叔产生了猜忌之心。于是,他趁着这些叔父们入朝的时候,把他们统统扣留在宫中。刘子业还给他们都起了绰号:因为湘东王刘璟体形肥壮,所以被他叫做“猪王”,建安王刘休仁叫做“杀王”,山阳王刘休佑叫做“贼王”。刘子业对“猪王”刘璟最感兴趣。他曾命人脱光刘璟的衣服,命令他裸体站在猪圈里,四肢着地,爬到木槽前面像猪一样吃食,他自己则在旁边哈哈大笑。有一次他兴致来了,就脱了刘璟的衣服,让左右缚住他的手足,用木杖抬着进御厨,说是今天杀猪。刘休仁一看刘璟命在旦夕,就在一边傻笑着说:“猪不该死。”刘子业问他问什么,他就说:“这猪现在杀了太可惜,等陛下过生日再杀了他取出肝肺,岂不是更好?”刘子业就大笑道:“好,那就改日杀猪。”后来刘子业多次打算杀死刘璟,都多亏了刘休仁装疯卖傻,插科打诨,才混了过去。刘子业的种种变态、荒唐行为令人瞠目,他的叔祖江夏王刘义恭曾经看不惯他的荒淫,打算起兵将他废掉,结果被手下告发。皇帝就率兵冲入他的府第,把他和四个儿子统统杀死,还觉得不解恨,又把他的尸体大卸八块,开膛破肚,还挖下了他的两只眼睛,浸泡在蜜汁里,号称“鬼目棕”。

有一天晚上他在梦中见一女子披发大叫:“皇帝这么荒淫无道,马上就该死了。”醒来之后,刘子业很不高兴,就在宫女中搜寻,找到一个看上去和他梦中女子相貌相似的杀掉了。可没想到晚上又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个被他杀掉的女子骂他:“你枉杀了我,你逃不掉的。”刘子业这回感到有点儿害怕,就找了几个巫师来给看看,巫师们看了以后,说:“陛下的后花园里有鬼啊。”于是刘子业就组织了一支捉鬼部队,浩浩荡荡地去竹林堂里捉鬼。可是皇帝拿着长弓大箭,前后左右地四处转悠,转悠了半天依然一无所获。皇帝很不高兴,可觉得又不能这么白来,就命令那些巫师们用稻草扎成人形,高高地挂起来,然后皇帝向这个稻草人连放数箭,就算是把鬼射死了。射死了鬼,皇帝很有成就感,当然要好好庆祝一下,于是在竹林堂大摆宴席,左拥右抱,饮酒听歌,玩得不亦乐乎。这时,突然有一群人持刀闯入,为首的就是寿寂之。他是皇帝的亲信,可是为什么要持刀闯入呢?

原来刘璟想自己几次三番地差点儿被皇帝做成烤猪,都多亏了“杀王”刘休仁在一旁帮忙,才混了过去。现在小皇帝真的动了杀心,自己恐怕也性命难保了。正在这个时候,小皇帝准备去抓鬼,带上了“杀王”刘休仁和“贼王”刘休佑,却唯独留下了他。那意思已经是十分明确,杀完鬼之后,就要来杀“猪”。到了这个时候,刘璟就不得不想个办法来保命了。于是他买通了皇帝的亲信侍卫寿寂之等人,这些人跟着这个喜怒无常的主子,整天战战兢兢,不知道什么时候脖子上的脑袋就不是自己的了,早就对他十分不满。于是他们就密谋暗杀小皇帝,让“猪王”取而代之。

小皇帝看到寿寂之等人闯入,虽然是自己的亲信,可也觉察出来势有些不对,便拿出弓箭来打算射他。也不知道是他过于慌乱,还是真有鬼在作祟,他一连放了好几箭都没有射中。此时他身边的宫女们早就吓得四散奔逃,于是小皇帝也开始逃跑。皇帝一跑,寿寂之就开始追,皇帝没想到自己的亲信会来杀他,一边跑,一边惊恐地叫着:“寂……寂……”但寿寂之却不管那么多,追来追去,终于追上了皇帝,于是手起刀落,十七岁的小皇帝就“驾崩”了。此时距他即位,不过短短的一年。

刘子业在位不到一年便被政变杀死,但的淫暴荒唐却已是罄竹难书,环顾整个中国历史,像他这样登峰造极式的昏庸、暴虐实在没有人能和他相比。

老爹多了路好走

后唐庄宗李存勖惨死后,李嗣源即皇帝位,这就是后唐明宗。明宗是个比较开明、节俭的皇帝,他即位后,在力所能及的领域作了些有限的改革,百姓基本上处于安居乐业的状态。但是明宗以六旬高龄即位,精力实在有限,再加上他出身贫苦,没有受到多少的教育,所以学识有限,拿不出系统的治国方略。国家只能维持在“天下粗安”的光景下。明宗在其晚年,越来越对自己的执政能力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持悲观态度。有一次在祭祀活动中,他仰天长叹道:“某本胡人,因天下扰乱,权居此位,未足安民,愿天早生圣人,让某卸下重担,乃是四海之福。”

公元933年,六十八岁的李嗣源驾崩。过了不久,他的养子李从珂杀掉其亲子李从厚,自立为帝。这下可就引起了李嗣源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的不满。于是他便暗暗作好了武装反叛的准备。而这边李从珂也知道他这个皇帝位子的确是有点儿来路不正,心里发虚,于是为了讨好部下,把自己老婆的嫁妆都拿去给军队发军饷了。在这种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情况下,双方的战略准备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公元935年,迫不及待的石敬瑭首先发难,在晋阳起兵叛乱,不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军队在开战后竟然连战连败,根本打不过士气高昂的后唐部队。几个月下来,后唐军队直逼晋阳,石敬瑭处境岌岌可危。

正当石敬瑭在晋阳急得团团乱转的时候,一个手下参谋向他献计,让他请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派兵相救。石敬瑭听了马上让人写了封鸡毛信向契丹求救。为了打动耶律德光,石敬瑭在信中表示要认耶律德光为干爹,同时割让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耶律德光接到信后,马上召集群臣开会。会上皇帝慷慨陈词:不救援自己的孝顺儿子实为罔顾亲情,不接收肥沃的燕云十六州实为罔顾孝心,我契丹血性男儿怎会做出见死不救,见礼不收这样的事情来?于是会后契丹君臣一致通过了关于救援晋阳的紧急决议,耶律德光亲率五万铁骑从雁门入关,把措手不及的后唐军队打得丢盔弃甲,损失惨重。

耶律德光率军大摇大摆地进入晋阳,石敬瑭亲自出城迎接,拉着耶律德光的手一个劲儿地喊爹。耶律德光慈祥地看着这位比自己大十岁的儿子,以无比关怀的语气对他说:“你老爹我奔波了三千里来救你们,总算没白跑一趟。我看你外貌和气度不凡,够得上做个中原的主人,我就封你做皇帝吧。”

石敬瑭听了喜出望外,假惺惺推辞了一番后,也就不再谦让。于是耶律德光正式宣布立石敬瑭为皇帝,石敬瑭称帝后,立刻把燕云十六州送给了契丹。

得到“慈父”支持的石敬瑭肝胆俱壮,他把部队修整了一段时间后,便会合契丹兵南下攻打洛阳。李从珂抵挡不住,连打了几个败仗,变得意志消沉起来,成天借酒浇愁。公元937年,石敬瑭的兵还没进洛阳,李从珂便在宫里烧起一把火,带着石敬瑭的丈母娘曹太后投在火里自杀了。石敬瑭攻下洛阳后,终于正式做了中原的皇帝,改国号为晋,建都开封。

如愿以偿当了皇帝的石敬瑭对耶律德光自然是感恩戴德,他把契丹国主称做“父皇帝”,称自己为“儿皇帝”。逢年过节,孝敬无数,朝廷上下都觉得丢脸,只有“气度不凡”的石敬瑭毫不在乎。公元943年,石敬瑭病死,他的侄儿石重贵即位。石重贵登上皇位后,在舆论的压力下,对契丹做出了不妥协的姿态,于是耶律德光认为这是对他的不敬,干脆出兵打进开封,灭了后晋。

石敬瑭不顾尊严,到处认爹,结果成也老爹,败也老爹。他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勾结外族,割让大片土地,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尤其是他拱手把河北、山西北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燕云十六州让给契丹,一方面促使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兴盛,另一方面导致了中原王朝北方藩篱尽失,军事上处于极端被动的地位。割让燕云十六州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并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王夫之曾经这样评论石敬瑭:“德不可恃恃其功,功不可恃恃其权,权不可恃恃其力,俱无可恃,……自谓为天子,唯契丹之虚声以恐喝臣民耳。”

捕风捉影也能自毁长城

君臣之间关系和谐可以成为历史的佳话,成就历史,但是君臣之间互相猜忌,甚至残酷迫害,也可以成为历史的拐点。

明朝的崇祯皇帝是一个亡国之君。但是想做一个亡国之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正像开国之君一样,世代只能有一个。那么崇祯是怎么当上这个亡国之君的呢?关键在于他对一个大臣起了疑心,尤其是当别人利用了他的这种疑心以后,就上演了一场自毁长城的戏码儿,最终断送了大明江山。

这个臣子不是别人,正是明末历史上一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袁崇焕。

平心而论,与疏于朝政的昏庸万历皇帝和无能天启皇帝相比,崇祯是一个勤于政务、事必躬亲的认真做事的好皇帝,但是他缺乏执政经验和耐性,而且生性多疑,史载“帝刻忌”。“刻忌”即为人猜忌和嫉妒,而袁崇焕则无疑是那个大厦将倾的晚明为数不多的头脑清醒者和罕见的军事奇才。他们君臣二人如果齐心协力的话,是完全可以珠联璧合,开创明朝振兴的新气象。可惜,事与愿违,因为崇祯与生俱来的多疑而又偏执的性格缺陷和袁崇焕刚正不阿的炽烈秉性,外加上皇太极精心设计的反间毒计,以及大明朝廷内部阉党与东林党之间的门户之隙和党争之烈,竟葬送了这一切美好的可能,最终酿成了后来袁崇焕被冤杀这一曲悲歌和最后崇祯走投无路而自杀这一壶苦酒。

明熹宗在位期间,魏忠贤专权。袁崇焕生性刚直,不肯向魏忠贤屈服,一直遭到魏忠贤的打压,但是因为当时努尔哈赤对明朝虎视眈眈,不断进行骚扰,明熹宗还要仰仗袁崇焕这样的将领来保卫领土,所以袁崇焕也没有遭到大的贬黜。公元1622年(天启二年),文人出身的袁崇焕单骑出关考察,还京后自请守卫辽东。

公元1626年(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率领大军攻打宁远城,袁崇焕亲自指挥宁远保卫战。面对努尔哈赤率领的来势汹汹的十三万八旗铁骑的进犯,小小的宁远城被包围得像铁桶一样密不透风,城墙外面是黑压压一片,漫山遍野的后金虎狼之兵,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袁崇焕率领军民誓死守城,他在宁远的城楼上声嘶力竭地为守城的一万余名将士激励斗志、鼓舞士气,他大声告谕全城军民:置之死地而后生,誓与城池共存亡!

惨烈的守城血战整整持续了几个昼夜,同仇敌忾的守城将士竟把曾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十几万大军打得丢盔卸甲、死伤枕藉、大败而归,传说中连努尔哈赤本人也被宁远城中红夷大炮发射的弹片击伤,最终死亡。这是在晚明历史上明朝对后金的战争中绝无仅有的大获全胜的军事奇迹,史称宁远大捷。袁崇焕从此也威镇边关。

这一场大胜之后,作为主帅的袁崇焕只是升了一级官。魏忠贤见袁崇焕声望日隆,百般指使同党攻击袁崇焕,袁崇焕只好辞职,回到广东老家去了。

明熹宗死了以后,他的弟弟朱由检即位,改年号崇祯。崇祯皇帝不动声色地铲除了魏忠贤及其党羽,随后在朝中大臣的强烈要求下,召袁崇焕回京。袁崇焕以为自己终于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谁知道这一去,等待他的是屠刀和酷刑。

袁崇焕到京以后,崇祯与他进行了一番深谈。经过这番谈话,崇祯对袁崇焕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佩服得五体投地。崇祯对袁崇焕提出的诸如“保证粮草供给、排除干扰”等要求,都一口答应,对他表现了充分的信赖和支持,让他去总督宁远防务。

可是袁崇焕还没有到达宁远,那里就发生了兵变,原因是军队没有粮饷。当时朝廷无力、国库空虚,再加上各级官员层层盘剥,所以粮饷少之又少,激发了兵变。袁崇焕出于大局考虑,建议崇祯用宫中的钱来发放军饷,以解除燃眉之急,但是崇祯是一个爱财如命的人,他听了袁崇焕的建议后十分生气,从此对袁崇焕有了看法,对他的信任也动摇了。

可见,君臣之间的信任建立起来非常难,毁灭却很容易,尤其是遇到这种生性多疑的君主,做臣子的一味精忠报国,连什么时候得罪了主子都不知道。

不久以后,袁崇焕诛杀皮岛大将毛文龙的事情又引起了崇祯的疑忌。皮岛是辽东南部海中的一个岛屿,位置十分重要。皮岛守将毛文龙以前抗击后金曾有功劳,但是他后来依附了魏忠贤,成了魏忠贤的干儿子,在皮岛横行不法。他曾经给皇太极写信说:“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袁崇焕得知此事后,为了安定形势,消除隐患,便请出崇祯赐给自己的尚方宝剑,宣布了毛文龙的十二条罪状,将他诛杀。

袁崇焕向崇祯报告了诛杀毛文龙的原因和经过,崇祯十分惊讶,认为他擅自诛杀大将,别有用心。但是因为当时正依靠袁崇焕来抗击后金,于是没有深加追究。但是在崇祯的心里,已经对袁崇焕没有了丝毫信任,取而代之的都是疑忌和不满。

公元1629年,皇太极率兵十余万,绕开了袁崇焕驻守的宁远城,从西路直奔北京,一路上所遇明军纷纷溃退,后金军队攻进长城,直逼遵化(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巡抚王元雅自杀,山海关总兵赵率教战死在遵化城下。后金军队攻克遵化后,直扑京师,这时袁崇焕率兵,火速来救,并沿途留下军队以截断后金军队退路。

后金军队的猛烈进攻吓得崇祯魂飞魄散,京师也一片混乱。袁崇焕以两昼夜三百余里的速度长途奔袭,驰援京城勤王护驾。沿途人未解甲、马未歇鞍,昼夜急驰,终于抢在后金大军之前匆匆赶到北京城下。在敌众我寡的不利情势下,在广渠门外仓促摆开战场,以一当十,拼死鏖战,与满洲大军展开了阵地对攻、白刃厮杀,击退了后金军队发动的首轮进攻,与围城后金军队形成了对峙之态,初步化解了京城之围。此战袁崇焕身穿铠甲,冲锋陷阵,两肋下受了多处箭伤。后金军队最终不支,退到南海子边休整,这才算确保了京城的安全。而袁崇焕率领的将士们也已经拼尽了全力,人困马乏,临阵伤亡很大,部队已趋强弩之末。袁崇焕认为部队疲劳,要求入城休息,但崇祯心中十分疑忌,借故推托不许其部队入城。袁崇焕又要求屯兵城外,崇祯见后金军队没有退远,只是一个劲儿急不可耐地催促袁崇焕追击敌人。

袁崇焕认为此时决战时机还不成熟,万一进行决战,有可能逼迫后金军队以置之死地而后生与明军拼命,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北京城就非常危险,因此袁崇焕一直坚守,没有进行决战。

后金军队在城外大肆烧杀抢掠,使得京郊的百姓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崇祯身边的很多太监都在京郊置有田产,他们把这次破财都归咎到袁崇焕身上,纷纷向崇祯告状,说他“名为入援,却听任敌骑劫掠焚烧民舍,不敢一矢相加,城外戚畹、中贵园亭庄舍被敌骑蹂躏殆尽。”

太监们还到处散播传言,说后金军队是袁崇焕引来的,是想要挟皇上与后金军队议和。一时之间,舆论漫天而起,很多人不明就里,都大骂袁崇焕是汉奸。这一次,崇祯对袁崇焕动了杀机。

皇太极探知了京城里的传言,他深知崇祯多疑,于是使用了一招“反间计”。正巧后金军队抓到了两名明朝派在城外负责养马的太监,在回撤的途中,皇太极派副将看守这两名太监。到了晚上,副将依照皇太极所教的方法,在两个太监的帐外“密语”道:“咱们与敌军中的人已经商量好了,事情不久即可成功。今天你没看到吗?敌军中过来两个军官,那就是袁崇焕派来与咱们皇上商定密约的。”第二天,皇太极起兵回撤,在撤退的过程中假意十分仓皇,故意使其中的一个太监逃脱。

这个太监逃奔而归,并马上将这些话报告了崇祯。崇祯听了这话,以他多疑的个性当然是立刻就相信了。他马上召袁崇焕进宫,在宫中将袁崇焕逮捕入狱。袁崇焕的部将祖大寿等人惊慌失措,只好在城外等候。三天之后,他们等到了崇祯的圣旨,说袁崇焕通敌,以反叛罪被捕。将士们闻讯大哭,还有的将士破口大骂,顿足号啕。祖大寿极为悲愤,立刻率军离开北京,折回锦州,沿途遇到的援军得知了袁崇焕的情况,也都与祖大寿一起拨马而回。

皇太极听说袁崇焕下狱,大喜过望,他立刻回师卢沟桥,破了所谓的“车军”,又大破明军四万多人,擒获和斩杀了明军的很多高级将领。崇祯胆战心惊,赶紧让袁崇焕给祖大寿写信,让祖大寿回北京来。袁崇焕以国家大局为重,写信给祖大寿,召他回来。祖大寿本把崇祯的使者看成敌人,但是当他看到了袁崇焕的亲笔书信,决定回师北京。祖大寿沿途还攻陷了后金占领的两座城池,断了后金军队的两条归路。

皇太极听说祖大寿率兵返回,担心归路被截,于是领兵从山海关缓缓撤退。

皇太极一撤,崇祯就以“反叛罪”将袁崇焕处以“磔刑”。明朝的刑法有五种:一为笞(chī)刑,如鞭笞;二为杖刑,如廷杖;三为徒刑,如监禁;四为流刑,就是流放;五为死刑,就是处死。死刑有两种:一是绞死,二是斩首。凌迟、磔死都是五刑中死刑之外的酷刑。

袁崇焕所受的就是惨无人道的酷刑——磔刑。他死时的惨烈,张岱的《石匮书后集》记载:“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

就是说袁崇焕受刑的时候,从镇抚司的监狱被捆绑着押到西市(相当于今北京西四丁字街一带),然后由刽子手用刑,将袁崇焕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地割下来,鲜血淋漓,惨不忍睹。围观的百姓由于受到传言的误导,对袁崇焕恨之入骨,他们争相从刽子手手里买袁崇焕的肉,顷刻间刽子手就将袁崇焕的肉卖光了。百姓们抢到袁崇焕的一块肉就直接用嘴咬,就这样还嫌不解恨。袁崇焕的肉被割光以后,刽子手又割内脏,很多百姓争抢刚开膛取出的肠胃就着烧酒直接吃,鲜血从齿颊之间流下,一边吃还一边唾骂不已。还有的没有抢到或买到肉而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最后骨肉俱尽。袁崇焕的部下佘义士深明大义,“夜窃督师尸”,将他仅存的一点儿尸骨葬于北京崇文门东花市斜街,并世代守墓至今,已传十七世。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真相始大白于天下,千古奇冤得以昭雪。

崇祯皇帝杀死了袁崇焕,可以说是自毁长城,而袁崇焕的悲剧,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旷世悲剧。

袁崇焕死后,众将士心胆俱寒,对崇祯失望至极。后来皇太极再次攻来,祖大寿在锦州降清。而李自成攻打北京城时,赶来救援的吴三桂也因为对崇祯心存疑虑,所以故意迟缓行军,最终紫禁城被攻破,崇祯的皇后上吊而死。

崇祯想砍死自己最喜爱的女儿长平公主,却没能下手,只砍断了她的一条胳膊。长平公主晕死,崇祯随后赶到昭仁殿砍死了女儿昭仁公主,又砍死了妃嫔数人,最后这才换了平民衣服,带着大太监王承恩出中南门,摸黑来到成国公朱纯臣的府邸避难。此时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已经到了北京城下,李自成一旦进城,第一件事就是进紫禁城,所以皇宫已经成了天下最不安全的地方。

但无论王承恩如何叫门,如何狐假虎威地摆出天子驾临的威风,朱纯臣命人坚决不开门。成国公朱纯臣不肯开门接纳皇帝,诚然有惧祸的心理;但从另一方面说,崇祯皇帝生性多疑,对待手下大臣刻薄无情,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前车之鉴,后车之覆,明朝的大臣们自然不肯出死力为皇帝所用,平时都是得过且过,自保为上。所以崇祯皇帝到了最后关头,他最信任的太监曹化淳打开城门投降,最亲信的大臣朱纯臣闭门不纳,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崇祯知道无论如何已经逃不出去了,这才在大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回到皇宫换了衣服,来到煤山(现在的景山)的寿皇亭,叹息道:“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然后才无可奈何地自缢于一棵树下,年仅三十五岁。崇祯皇帝死后,王承恩也上吊自杀,总算没有让崇祯皇帝孤独上路,顾全了他一点儿皇帝面子。

正是崇祯的刚愎自用和猜忌多疑,造成了袁崇焕的冤死,也敲响了大明朝的丧钟。

君、王的死法

中国历史上发生的稀奇古怪的事情实在太多,在读史的过程中经常使人有拍案称奇的感觉。就以帝王的死法为例,真是稀奇古怪,无所不有:有自欺欺人而死的、有因重金属中毒而死的、甚至还有失足跌进茅坑里淹死的……真可谓: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历史长了什么样的事情都有。

自欺欺人而死:陈后主是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他喜爱诗词,热衷文艺,不理朝政,认为“我不犯人,别人也不会犯我”。结果这种自欺欺人的态度使他成了亡国之君。

满腹经纶的陈后主喜欢开盛大的宴会,而且是有品味、有情调的宴会。宴会开始通常会先让美女载歌载舞烘托一下气氛,然后他左拥右抱搂着自己宠爱的八个贵妃缓缓坐上主位。当然,为了体现自己的诗词功底,宰相江总、尚书孔范这样的文学泰斗是一定要陪坐的。宴会正式开始后,大家便通宵达旦地喝酒赋诗,你唱他和,飞觞醉月,靡靡的曼词艳语雪片一样地飞出,然后交给歌女现场演唱,余音绕梁绵绵不绝,整个朝廷真是歌舞升平、前途似锦。

陈后主深居高阁,整日花天酒地,不闻外事。不久隋文帝悍然下诏力数后主二十大罪,散写诏书二十万份,遍谕江外。陈后主接报后哭笑不得,心想我在自己国内怎么花钱,怎么玩乐,关你什么事情,真是多管闲事,于是置之不理。过了一段时间,志在统一的隋文帝派出五十一万大军,兵分七路杀奔江南而来,陈后主得知后哈哈大笑,对群臣说:“东南是个福地,从前北齐来攻过三次,北周也来了两次,都失败了。这次隋兵来,还不是一样来送死,没有什么可怕的”。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根本不把隋兵进攻当做一回事,笑话了一阵后,又照样叫歌女奏乐,喝起酒来。两个月后,隋军攻入建康,自欺欺人的陈后主终于做了阶下之囚。

重金属中毒而死:自从中华第一任皇帝秦始皇派出了五百童男童女往东海求取长生不老仙药开始,历朝历代帝王便一直幻想能得道成仙。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唐朝自然也不例外,唐太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五位皇帝为了研究长生不老的仙术,甚至不惜丢掉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戎马,身体强健。在盛年即位之后,励精图治,从善如流,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这时候的他,对求仙问道并不是很热衷,甚至比较反感,还曾经嘲笑过秦皇、汉武晚年追求长生不老的伪科学行为。但是到了他统治后期,随着年岁的增长和身体的衰弱,李世民也渐渐地迷上了炼丹延命之术,特别是645年(贞观十九年)时他亲征高句丽的时候不幸受了箭伤,导致自己健康状况急转直下,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大吃起道教的丹药来,希望借此延长寿命。结果公元649年5月,李世民在艰难地吃完最后一粒由水银、硫磺、砒霜等物质炼成的长生药后,终因慢性中毒不治身亡,享年仅仅五十岁。

李世民后世子孙纷纷向李世民学习。唐宪宗晚年因服丹药致使脾气喜怒无常,左右侍候的人动辄得咎,于是被心怀怨恨的宦官杀死;唐穆宗、唐武宗都在三十几岁的年龄因服药导致元气大耗而亡;号称“小太宗”的晚唐最后一位英名君主唐宣宗也吃药吃得背上烂了一个大洞而死。

在古代,人们认为金、水银等重金属不易腐烂变质,假如人体吸收了它们的精华,那肯定可以永生不老;而权位愈高,欲望愈大的人,就越想长生不老。于是唐朝的皇帝们怀着美好的个人愿望,不惜以身涉险,大量吞服未经临床试验的药物,并最终个个因重金属中毒而英年早逝。在唐朝服药死亡的五个皇帝中,除了唐穆宗是个昏君外,其他的几个都是英明有为的杰出帝王,但是最终他们都在追求永生的过程中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几粒小小的丹药,实际上起到了加速唐朝的腐朽和灭亡的作用。反而是一直体弱多病的唐高宗却对丹药不屑一顾,当有人敬献丹药时,他说:“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看来在这件事情上倒是唐高宗李治最明白。

被兴趣害死的皇帝:当二十三岁的后主李煜登上南唐皇位的那一瞬间,他的悲剧命运就已经注定。善于喝酒作乐,赋诗填词的李煜对政治根本不感兴趣,在五代十国的动乱时期,这样的君主即位既是个人的不幸,也是国家的悲哀。

公元960年,正当后周君臣还沉浸在春节七天乐的祥和气氛中时,朝廷意外地接到了契丹大规模军事入侵的警报。七岁的小皇帝顿时吓得六神无主,躲到太后怀里不出来了,太后自己也哭哭啼啼。见过大世面的宰相范质稳定住局面,在和同僚紧急磋商后,决定向太后保举禁军统领赵匡胤为帅,领兵抵抗。

赵匡胤接到通知后不敢怠慢,在第一时间内便集合起后周精锐的禁卫军开拔。当晚,大军行进到开封以北的陈桥驿宿营。夜里,赵匡胤在中军大帐似睡非睡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乱糟糟的声音,赵匡胤出门一看,只见外面一片灯火通明,将士们在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谋士赵普的带领下,齐刷刷地跪在大帐外面。赵普高声叫道:“兄弟们过年还要上战场辛辛苦苦杀敌,如今皇上只是个吃奶的小孩,将来咱们立下战功,谁会记得我们拼死拼活的功劳。我看不如拥立赵官家为皇帝,大家是福是祸绝无怨言。”话声刚落,赵光义就如变魔术般拿出一件黄袍强行披到了他哥哥的身上。赵匡胤数次辞让不得,只好“被迫”当了皇帝。过了几天,精神抖擞的“赵大皇帝”率领军队兵不血刃地进入开封,夺了柴小皇帝的天下,改国号为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宋王朝在后周孤儿寡母的哭声中成立了。

赵匡胤即位后,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生产;对外积极进行统一全国的兼并战争。经过十几年东征西讨后,赵匡胤依次平定了南平、后蜀、南汉,这时候的南方割据政权,只剩下了吴越和李煜领导下的南唐了。

南唐是唐末藩镇割据的产物,在国力最盛时有三十五个州,不过在李煜父亲李璟统治后期,非常倒霉地碰上了一代英主周世宗柴荣。柴荣就像是讨债一样一个劲儿地进攻南唐,李璟根本抵挡不住,被迫拿出长江以北的十四个州割让给了柴荣,这才暂时过上了安静的日子。

公元961年,李璟离世,他的儿子李煜即位,继续对中原的北宋王朝称臣,并且逢年过节准时进贡。在李煜的大力支持下,赵匡胤基本完成了对南唐的战略包围。这时李煜也感到了局势不妙,于是上表北宋,宣布取消自己的皇帝称号,改称江南国主。志在统一的赵匡胤根本不理会李煜玩文字游戏这一套,仍然积极作着战争准备。

公元974年,赵匡胤征召李煜入朝议事,李煜自然不会上当。于是赵匡胤找到了战争的借口,派大将曹彬、潘美带领十万大军水、陆两路分进合击,攻打南唐。其中潘美一路一直打到长江北岸,准备搭建浮桥继续进军。

得知宋军进攻的消息后,对诗词、音乐、书画都十分精通的李煜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慌,反而和三百多年前的陈后主一样镇静。他乐呵呵地对大臣们说:“我从来没听说过长江上能搭浮桥,我早说他们是小孩子闹着玩儿罢了。”说完君臣相顾而笑,于是李煜又钻进书房里去加工、修改自己的诗词去了。过了三天,宋军搭好浮桥,越过长江,把南唐都城金陵围了个水泄不通。李煜由于近期一直在宫里跟一批和尚、道士研究佛学和道家思想的不同之处,所以并不知情。有一天,他去城头看蓝天、白云,准备酝酿下一首诗词的意境,这才发现怎么城外都是宋军的旗帜?回过神来的李煜赶忙回宫派大臣徐铉到开封去求和。徐铉见到赵匡胤后说:“李煜侍奉陛下,就像儿子待父亲一样,为什么您还要讨伐呢?”赵匡胤反驳到:“难道儿子、父亲还得分两家吗?”徐铉又苦苦哀求,这下赵匡胤急了,手握宝剑厉声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听了徐铉的汇报,李煜知道求和是不可能了,便派人冒死出城调动上江的南唐部队来救援。南唐军行到皖口,遭到宋军的拦截,南唐统帅想也不想便用火攻,结果因为风向不对,反而烧了自己,十五万南唐军在大火反噬和宋军围攻下全军覆没。李煜的最后一张牌戏剧性地宣告破产。

公元975年11月,李煜投降,被押解到开封,赵匡胤恨他早不觉悟归顺,封他为“违命侯”以示羞辱。李煜从此过上了屈辱不堪、朝不保夕的俘虏生活。公元978年(建初三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李煜的兴趣根本就不在治理国家上,他也没有将心思用在这方面,他只喜欢诗词、歌赋,他只愿意做一个吟诗咏词的人。可是历史赋予了他一个国家的责任,他没能将这个责任承担起来,这是他的不幸,也是百姓的不幸。不过值得李煜庆幸的是,他的诗词造诣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最窝囊的死法: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这位司马曜跟大多数皇帝一样,沉迷于声色,成天搂着嫔妃喝酒。一次喝醉了,跟宠妃张贵人吵架,俩人你一言我一语吵了半天,最后把司马曜给惹急了,甩出一句赌气的话:“不理你了,那么多妃子,回头找别人去。”说完,倒头呼呼大睡了。

张贵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心里琢磨开了:现在我这么年轻美貌,你就不理我了,那将来等我老了,还有好日子过吗?她越想越气,越想越不妙,最后钻进了牛角尖。她一咬牙,一狠心,招来几个宫女,搬了几床大被子,三下五除二,把还在香甜睡梦中的司马曜给活活闷死了。可怜的司马曜,因为小两口儿拌嘴的这么一句气话,丢了几辈子才修来的一条皇帝命。

最离奇的死法:一向以文笔简洁有力著称的《左传》,曾用一句话描写了一位皇帝的离奇死法:“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春秋时晋国国君景公,是真正掌握生杀大权的一代国君。他上了年纪,多少有点儿老年病。晋国的一位算命先生,给国君算命,对国君说:“您啊,活不过今年吃新麦子的时候了。”晋景公一听当然不痛快了,到了当年新麦子下来的时候,大宴群臣,把算命的召来,捧着饭碗说:“你看,你说我活不到吃新麦子,我这就吃给你看,不过,得先杀了你,谁叫你算得不准。”说罢叫人把算命的推出去砍了。

晋景公端起饭碗,刚要吃,突然觉得肚子不舒服,跟左右说:“不成,我得先去上趟茅房”,说着放下碗出去了。左右侍从左等右等,饭都凉了,还不见国君回来。私下分头去找,宫里哪儿都找不到,最后,在茅房发现了晋景公,原来掉进了粪坑里,已经死了。

最无聊的死法:秦国的君王秦武王嬴荡。他十七岁即位,年轻有为,秦国也国势鼎盛,诸侯皆惧。可是他喜欢跟人家比力气,总是觉得自己力大无比。二十三岁那年外出,他看见洛阳的大鼎,就较上劲儿了。听说姓孟的大力士能举起来,非说自己也能举起来,结果他还真举起来了,可是没抗住,掉下来砸断了大腿,没过两天就死在洛阳了。

最变态的死法:汉武帝的儿子广陵王刘胥。他也是天生的身强体壮,勇猛过人。可是他不爱金银、美女,就喜欢跟狗熊打架。据说他在自己的封地里有一个很大的熊苑,里面养着棕熊、灰熊、黑熊、马来熊、白熊……总之,刘胥成天啥也不干,就琢磨着怎么跟熊打架,还为此请了老师。隔三差五地进熊苑去揪出一只熊来一顿狠揍。

不过,英雄也有失手的时候,终于有一天,刘胥遇见一头厉害的熊,打着打着,被狗熊给挠死了……

同类推荐
  • 美人膝下

    美人膝下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作为一名穿越者,赵星拱很成功,文武双全不说,还勾搭上了皇帝的私生女,但就在他以为自己可以走向人生巅峰的时候,忽然听说皇帝要挂了,这是什么鬼?!
  • 郑成功

    郑成功

    《郑成功》全书共五部一百五十回,每部三十回。郑成功一生曲折,亦官亦商亦侠:在政治上,他是明朝的延平郡王,享受驸马待遇,割据东南数省,与清廷对抗数十年,成就帝王霸业。在经济上,他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商人,垄断了东亚和东南亚商品贸易。在文化上,他一手创立的秘密组织天地会,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帮会文化的基础。他重视商业文化,极力倡导海洋文明,引领了下南洋的时代潮流,成为海外华人华侨共同敬仰的圣祖。《郑成功》全书涉及数十个重大历史事件和数百个重要历史人物,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内容涵盖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学等方方面面。
  • 回到三国当驸马

    回到三国当驸马

    穿越来到东汉末年,陆浪发现自己成为驸马都尉,而且他保护的对象,正是刚刚经历了十常侍之乱的长公主刘静以及后来的献帝刘协!那个时候,典韦还是土匪,赵子龙还是无名之辈,郭嘉还是一个翩翩少年,天下诸侯还在勾心斗角。在大好机会面前,蛰伏许久的陆浪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位纵横天下匡扶汉室的超级驸马!
  • 重生三国之西凉马超

    重生三国之西凉马超

    他本是黑道枭雄,却死后重生……他无意中成为了马超,在西凉生活了十八个春秋。他竭力和这个世界融合同化,适应古人的一切……当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那颗永不泯灭的枭雄之心跳动不停,欲与古人一争高下!他不做人臣,只为一步步登上高峰,享受刹那间的喜悦……当中原征战不休,他却在西凉励兵秣马!当曹操刚刚战胜平生敌手袁绍之时,他却率数十万铁骑,马踏长安!没有别的要求,求各位大大在看书的同时,能把我的书收藏一下,或者有富裕的给一张推票……
  • 乱世小相

    乱世小相

    我叫田明,田地的田,明天的明。这是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田要被人踩,也要被马啃,为了活下去,我唯有奋起。后唐很短,契丹很坏,西域很狂,蜀地很美,后晋很乱。我来自布衣,却也昌盛布衣。我不是相爷,却胜过相爷。
热门推荐
  • 无限生路

    无限生路

    无意中进入主神空间,所接的任务基本九死一生。在这里你不止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怪物,还必须找出电影中的生路才能活着度过整部影片。危机与奇遇并存,所面临的的挑战越难,得到的回报自然越多。
  • 重游17岁

    重游17岁

    终于知道,原来老天开了i一个玩笑,让我们误会下去了。。。。。。
  • 黑天使的绝美爱恋

    黑天使的绝美爱恋

    十一岁的一场意外,让她的记忆永远不得长驻,当她遇上冷漠的他,看鱼的七秒记忆,如何缔造一段铭心之恋。
  • 爱上绯闻小娇妻

    爱上绯闻小娇妻

    南悦兮跟着大明星的男朋友私奔,前脚才踏进娱乐圈,后脚男友就劈了腿。更倒霉的是她还……“帅哥,一万卖不卖?”帅哥高贵冷艳,“滚出去!”她怒,“滚什么滚!你给我滚吗?”后来她才知道,她惹上的那个陌生男人,竟是买下整个娱乐帝国的大BOSS——言厉行!面对四面楚歌的各种黑,她势单力薄,无依无靠,只得自曝猛料,“对,我是潜了,不过我潜的是我们言总。”夜里,被拖下水的言厉行捏起她的下巴,“黑锅我背了,不把罪名坐实,我岂不是很亏?”
  • 佛说大乘百福相经

    佛说大乘百福相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做人要小心

    做人要小心

    在本书中,我们尽全力为你提供那些应该加倍小心,而又常被忽略的“小心”故事,在细致的评析和点拨中,深入浅出地为你展示一个新的世界。
  • 恒界

    恒界

    主角自地球末日年,穿越了无尽岁月,看尽了天地造化。其后,一个世界,犹如一扇尘封已久的古窗,蓦然打开间,眼前惊现一派广袤沃野、繁盛的修仙世界,主角的命运,又该何去何从?情节一气呵成,人物关系明了复杂,世界体系完善,修真秘籍、宝物如滔天狼烟,惊世骇俗。
  • 谁偷吻了谁

    谁偷吻了谁

    女人爱上女人,和女人爱上男人的区别在于~不需要谁故意娇弱,却总有一方要做到足够坚强。男人爱上男人,和男人爱上女人的区别在于~谁都可以独当一面,但总有一方要学会温柔。
  • 魔指棋圣

    魔指棋圣

    棋分黑白,始定一尊!十年前,天下第一宗派棋宗。居然一夜之间,土崩瓦解。此事堪称天下第一悬案,其中真相,至今无人知晓。十年后,拥有"棋魔指"的棋宗遗孤聂无双,横空出世。一手“棋魔指”,压尽天下各路天才!天元、棋手、棋士、棋王、国手、圣国手、小棋圣、官帝、棋圣。这是这个时代划分武功等级的标准,是所有武者公认的武学标尺!振兴棋宗,戎马江湖!这,是他的宿命!“棋魔指”,棋圣之路的开始……十年前的一场惊天阴谋,也将随之揭开……新书开张,求点击,收藏,推荐。
  • 童话树

    童话树

    她是善良温柔的富家千金,他是内敛孝顺的穷家小子。当爱情遭遇身份悬殊的时候,他们被迫分离,却又难舍难惜,用生命诠释的爱情,谁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