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9000000008

第8章 本旨與功用(4)

我們知道“文章以意爲主”的提法出自杜牧《答莊充書》,杜牧謂:“凡爲文以意爲主,以氣爲輔,以辭彩章句爲之兵衛”,他以“意”代“道”本爲糾韓愈一派以“道”爲文而導致文章少作者創見的弊端而發。但這一提法也會産生另一種弊端,即逕以己意爲文,而使文失去對道的歸依,而缺乏對真善的關懷。李衡以“誠”來對“意”進行限定,是有意識地對意進行規範。我們知道宋儒的“誠”往往具有“道”的地位,“以誠爲主”已經暗含了“意”與道相合。與道相合,則自然無所偏倚,也就是中和了。

另外樓鑰(1137-1213)《攻媿集》卷七五《跋舊答李希岳啟》謂:“文章,精神之發也。學問既充,精神有養,故老而日進。”認爲文章爲精神之外發,與詩言志相類似,他也對精神進行了限定,“學問既充,精神有養”即要求以學問修養來對精神進行充實,這裏的充養也是與德行修養相關的。

(二)詩者,心之聲,心正而後聲正

這種觀念來源於《樂記》的"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揚雄《法言》的"言者,心之聲"。《詩大序》的"在心為志",則指明了心與志的關係。志是心的一種表現形態,而心可謂為志的載體。宋人認為心是較志更為本質的東西,所以在談詩之本質時,多有以心為本的。

宋代認爲詩與天地同構,但必須經過人這一中介,這就是心,前面引到的黃震《書劉拙逸詩後》提到:“一太極之妙,流行發見於萬物,而人得其至精以爲心,其機一觸,森然胥會,發於聲音,自然而然,其名曰詩。”{《黃氏日鈔》卷九一}即謂人以心承天命而爲詩,所以就直接而言,可謂詩原乎心,這幾乎爲有宋一代的共識。

歐陽修(1007-1072)曰:“詩原乎心者也,富貴愁怨,見乎所處。” {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富貴》引。}即認爲詩以心爲原,所以作者的處境及情緒可以由詩而知。趙孟堅《彜齋文編》卷三《趙竹潭詩集序》謂:“詩非一藝也,德之章,心之聲也。”顯系將揚雄的“言者,心之聲”與“足言足容,德之藻也”變化而用來直指詩歌。這樣的看法比較常見。

詩之起,由人心生也。心感物而動,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詩。(何夢桂(1229-?)《潛齋集》卷五《文勿齋詩序》)

夫詩也者,心之動也。(鄭思肖(1241-1318)《鄭思肖集》《中興集自序》)

或問詩以何爲宗,予曰:心爲宗。苟得其宗矣,可以晉魏,可以唐,可以宋,可以江西,投之所向,無不如意。有本者如是,難與專門曲學、泥紙上死語者論也。 (道璨《柳塘外集》卷三《送然松麓歸南嶽序》)

但宋代對詩原乎心的觀念意義不僅在於對漢代的因襲與重倡,而在於他們對原有觀念的改造,他們所謂的“心”往往具有本性的地位,心正即爲本性之正,本性正,則詩自正。

陳師道(1053-1102)《答江端禮書》謂:

言以述志,文以成言。約之以義,行之以信,則致其用,是致其傳,文之質也;大以爲小,小以爲大,簡而不約,盈而不餘,文之用也。正心完氣,廣之以學,斯至也。{王正德《餘師錄》卷一引}

他認爲詩以言志,志爲本質,而技法爲用。但他所謂的“質”,也即是詩歌的內容,是指符合“信義”的志,對於這樣的“質”,須以“正心完氣,廣之以學”,培植其本,才能達到,其意在於得本性之正,本性之正自然合於“信義”。何夢桂《錢肯堂詩集序》:“心形於聲,心正而後聲正,故知聲可以觀心。”{《潛齋集》卷七}其謂“心正而後聲正”,將對心的規範作爲詩歌學習的前提,認爲只有心歸於正,才得詩之正。更爲明確地表示出這一看法的是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三“陵陽發明思無邪之義”謂:“詩言志,當先正其心志,心志正,則道德仁義之語、高雅淳厚之義自具。三百篇中有美有刺,所謂思無邪也,先具此質,卻論工拙。”這裏認爲正心爲作詩之先,即以心爲本,而詩爲末,修得本性之正,則自然“發而皆中節”,所以“道德仁義之語、高雅淳厚之義自具”。“先具此質,卻論工拙”,即謂先修得本性之中,再談詩之技巧等末技。鄭思肖《鄭思肖集》《心史*自序》

凡人之一言一動,皆此心之形見者也。果能先立其大者,何往不可,豈止文之與詩也耶?蓋心之爲心,廣大於天地,光明於日月,不可以小狹之,不可以物犯之,惟始終養之以正,則庶幾乎!

鄭思肖將正心爲作詩之必要條件提升爲充分條件,認爲“先立其大”,“何往不可”。 鄭思肖的思想受佛學影響,{其書題封有云“大宋世界無窮無極”、“德祐九年佛生日封”,可以推想。參見祝尚書《宋人別集敘錄》P1442。}即以心爲本體,“心即理”,心既具有道的地位,則自然無所偏倚,也就是中和,“先立其大”,即“心”中和,則“何往不可”,情自然發而中節。他提出對於心應“始終養之以正”,正是緣於對心的修養。由以上材料可見宋人對於心的要求是“正”,要求通過“養之以正”“正心完氣”以達到“心志正”的目的。只有“心正”才能達到“聲正”(也就是詩正)。本性得正,則情發而無不中,所以宋儒每每要求“養之以正”。

(三)思無邪,無邪者誠

“心之官則思”, {《孟子·告子上》} “心”既然要“養之以正”,思作爲心的機能,當然也應該受到限定,孔子的“思無邪”成爲宋人論詩的至理名言。袁燮(1144-1224)《絜齋毛詩經筵講義》卷一《詩序一》謂:

詩三百篇,不爲不多矣,而孔子蔽之以一言曰:思無邪。蓋取其直已而發,粹然一出於正。風雅雖變,而思之無邪則一而已矣。

即認爲風雅雖有不同,但其思之無邪則一。他們對思的理解雖有時段的不同,有認爲“發乎情故有思”的,唐仲友《詩解鈔》卷一《四始六義》:

夫詩者,有感而作,心之發也。先王之民雖甚卑賤而僻陋者,其言猶若是也。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夫子刪詩之法也。發乎情故有思,止乎禮義故無邪。詩非必聖人之所作,而聖人斷之者也。

即認爲思爲已發,相當於“情”。也有認爲是“未發之際”的,相當於“性”,如家鉉翁《志堂說》謂:

無邪之思,在心之志,皆端本於未發之際,存誠於幾微之間。迨夫情動而言形,爲雅、爲頌、爲風、爲賦、爲比、爲興,皆思之所發,志之所存,心之精神實在於是,非外襲而取之也。{《則堂集》卷三}

這裏的“無邪之思”,“端本於未發之際”,指將發而未發的一瞬間。“未發”,即相當於“性”,“無邪之思”也就相當於“未發之中”。家鉉翁認爲“六義”皆爲思之所發,也即性之所發,本性所有,所以說“非外襲而取之”,正由“未發之中”,才得“已發之和”。

盡管他們對無邪的理解不同,有認爲是“未發”的“無邪”,有“已發”的“無邪”,但不管是已發之思,還是未發之思,都要求無邪,也即是中和。

由於對思之“無邪”尚兼有已發與未發而言,仍不能明確找到本性之中,所以對於“無邪”還有一種理解就是“誠”。這裏我們需要先清理一下“誠”的涵義。《中庸》有謂:

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天地之道,可壹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

張岱年指出“誠即‘不貳‘,亦即‘不已’。‘不貳’即前後一致,‘不已’即永無間斷”。 {張岱年著《中國古典哲學概念范疇要論》P100}其實不妨說“不貳”表示空間上的一致,而“不已”表示時間上的一致。所謂的“誠”也就是一致的意思。根據朱熹的解釋,“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天理之本然也”; {《中庸章句》} “誠者,至實而無妄之謂,天所賦,物所受之正理也”, {《通書解》}朱熹將“誠”解作真實無妄,可謂得之。如果將此“真實無妄”抽象爲實體,並將之上升到本體的地位,就成了“誠者,天之道”,也就是所謂的“正理”、“天理”,當“誠”用於心性時則意味著此心之與天理之一致。這樣“思誠”就可理解爲“思”與“天理”一致了,這就與“性與道俱”說的一回事了。“未發”就獲得了道的依據,自然爲中了。所以陳藻《樂軒集》卷五《綿亭楊氏子名字序》有謂:“詩三百,思無邪,無邪者誠,誠者中,中者仁,此詩之至也。”認爲思之無邪即爲與誠道合一,而誠道“至誠無息”,生物不測,無所偏倚,自然中和,所以說“誠者中”,而這樣的中和也因爲兼容萬物,而仁愛萬物,所以說“中者仁”,只有詩之情合乎“性與天道”,才爲詩之極致。

我們注意到理學所謂的誠是真善合一的,真實無妄就是真,而其所說的“天理”、“正理”卻又是仁義禮智,而這些就屬於善的範疇了,這就是所謂的真善合一。袁燮《絜齋集》卷八《題魏丞相詩》謂:

古人之作詩猶天籟之自鳴爾,志之所至,詩亦至焉。直已而發,不知其所以然,又何暇求夫語言之工哉?故聖人斷之曰:思無邪。心無邪思,一言一句,自然精純,此所以垂百世之典刑也。

天籟自鳴,直己而發,就是“真”的意思。所以不必求語言之工,只須將無邪之思自然發露,則詩自然精純。但“心無邪思”,則已經對“思”進行了規定,即性情之正。上引袁燮《絜齋毛詩經筵講義》卷一《詩序一》所謂:“粹然一出於正”,思無邪即無邪思,也就是“止乎禮義”,也就是“誠”,這些當然合符善的要求。他們的善本來就包括了真,由“真”出,可得表達的自然;由“善”出,可得表達的溫和。可見詩之思無邪自然會提出詩歌流露性情真善合一的要求。

正由此思無邪論出發,所以宋代中和詩觀並不要求不怨不怒,而是要求怨而合於理,體現一種動態的中,正是孟子所謂的“執中而知權”的表現。林景熙《霽山文集》卷五《王修竹詩集序》:

古者,閭巷小夫,閨門賤妾,其詩往往根性情而作,後之士大夫反異焉。何也?詩,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無邪者,誠之發,當喜而喜,當怒而怒,當哀而哀,當樂而樂。《匪風》、《下泉》之思是也。《大序》曰: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不變者猶於變見之,謂非豐鎬遺澤可乎?

所謂“無邪者,誠之發”,“誠”也就是心中之天理,將此真實無妄之天理表現出來,當然是“當喜而喜,當怒而怒,當哀而哀,當樂而樂”。這並不是說情感可以隨便發瀉,關鍵還有一個“當”字上,什麽才是“當”呢?也就儒家的“義”。義者,宜也。就是於理爲合,才能算是“當”。其後更謂“《大序》曰: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不變者猶於變見之,謂非豐鎬遺澤可乎?”這裏的變指政之變,而不變者謂禮義、天理,所以“誠”指真實無妄,無妄也就是無邪,也就是真善合一。我們發現思之無邪的真善合一,正是來源於誠道本身所具有真善合一。詩中之情由於有了這樣的誠道的依據,自然也就合於中和的原則了。

事實上“詩者,吟詠情性”的傳統命題到宋代則被改造成了“詩本源於情性之正”;{陳普《石堂遺集》《郭麟孫祥卿集序》} “夫文以氣爲主”到宋代則被改造成了“文章以氣爲主,氣以誠爲主。”{惠洪《冷齋夜話》卷三}這些都源於宋人心性學興起,人們習慣將情、氣、志、意、皆找尋一個“性與天道”的依據。關於詩與情性、詩與氣的關係將在第三章有詳細的討論,此略提過。

二、詩與德行

“詩言志”,“詩者,心之聲”“詩原於心”,“詩以心爲宗”,“文章以氣爲主”等命題說的其實是同一個問題,即詩與人之心的關係問題。詩本於心、志、思、意、精神、性情、氣等,但宋代認爲必須在將心、志、思、意、精神、性情找到“性與天道”的依據之後,才能流露於詩歌。當然這樣的依據尋找往往使之受到了相應的規範。這種規範主要是止乎禮義、誠、正、和,這時我們發現,規範之後的心、志、思、意、精神、性情等,其實也就是人的德了。因爲所謂的誠、禮義、中正、仁義、溫柔敦厚等正是從道德角度來談的。

最初的儒學無疑是重德而輕文,即使重文,文也是因德而重,所以德本而文末的觀念是儒家的經典看法。《左傳*襄公二十四年》的“三不朽”與《論語·先進》的四科之序皆表現出這一觀念。而文又對於德有著彰顯的作用,《易*乾*·文言》的修辭立誠與《禮記·樂記》的“樂者,德之藻也”皆表現出文爲德之藻的觀念。《法言*吾子》有謂“足言足容,德之藻矣”,這裏就是說與事相稱的辭當爲德之藻。總起來說則是德爲詩之本,詩爲德之藻,這本爲一對互補的命題。這一對命題成爲中國文學理論關於德與文關係的經典看法,只是在不同的時代,側重不同罷了。

同类推荐
  • 苦菜花,甘蔗芽

    苦菜花,甘蔗芽

    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出来以后,在北京开了个读者见面会。有个女孩想问俺啥,她叫了声奶奶就哭了,一边哭一边说,说的啥俺没听清。她这么难过,俺觉得对不起她,就说:“孩子,看俺的书不要哭,不要流泪,事都过去了。要是没有这么多苦难,俺也写不出这本书来。”俺这辈子跟弹花锤子似的,两头粗,中间细,经历的事太多了。
  • 走在路上

    走在路上

    《走在路上》该书遴录了杜永胜近年来创作的一百余篇散文,描述了作者细腻的人生感悟。
  • 笔墨相拥

    笔墨相拥

    本书以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抒写成长心路历程的点点滴滴,既有日记节选,又有大段的心灵独白,既是对成长的守望,又是飞扬青春的宣言。全书以成长时间为脉络,抒写成长中感悟的自然美、人性美、文学美,语言充满灵动美,并提出自己的思想,给人带去感动与共鸣,引发读者对自己青春年华的加快和思考。
  • 中国经典神话

    中国经典神话

    神话产生于文字之前,是经典前的经典、历史前的历史、文化前的文化、艺术前的艺术。近三十年来,中原神话经过学者们的努力搜集和不懈研究,已经蔚为大观,被国际上称作中原神话学派。神话是民族文化的源头,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民族意识的根脉所在,是当之无愧的精神瑰宝,也是我们应该保存和发扬的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所选,既不是作者的原创,也不是某人的灵感,它们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和创造的产物。既重古籍可考,尤重口碑有传,是古史却比古史丰富、鲜活,是口传却又焕发出精金美玉般的色泽和质感!
  • 吴哥之美

    吴哥之美

    吴哥,位于柬埔寨西北部,以建筑雄峻和浮雕精细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庙建筑群,是印度教与佛教信仰的艺术极致。这里曾是一座辉煌繁荣的王城,却饱受战争病疫的无情吞噬,在热带丛林里面湮没成一片废墟,而今,文明重现。20封蒋勋写给林怀民的信,娓娓诉说吴哥王朝诸寺遗址、雕刻、美学、仪式空间最细腻美妙的景致,触动你我最本质的生命底层,那样深刻,又如此宁静。
热门推荐
  • 夙愿难勉

    夙愿难勉

    逝去的岁月尚且一去不再复返,失去的人又哪里寻的回来?是非成败转头空,不如转世重新再来!
  • 轮回之往生天谴

    轮回之往生天谴

    当冰雪般的女子踏入青阳学院,莫南的一生因此改变。——天谴轮回,往生之始。
  • 变形金刚异界游

    变形金刚异界游

    平凡的高中生苏阳,在一次探险的过程中,意外地吸收并融合了来自遥远的塞伯坦星球的领导模块,并成了塞伯坦星球上的变形金刚们的王者,而且自己也得到了成为机器人,变形的能力。可是,苏阳和他的变形金刚们,又被传送到了一个剑与魔法的异界。在这里,苏阳被误认为了威力强大的上古傀儡炼金师,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本书设定,主角原来的世界没有《变形金刚》这部动画片。
  • 观自在大悲成就瑜伽莲华部念诵法门

    观自在大悲成就瑜伽莲华部念诵法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俊凯:那个她

    王俊凯:那个她

    身份特殊的林雪遇上国内当红偶像TFBOYS队长王俊凯,为了他违背自己必须完成的宿命,失去一切。亲情,友情,爱情全都都没有。
  • 禁忌

    禁忌

    永恒新书《阴仙儿》已经上传,欢迎大家收藏订阅-------------------------书友群:40748222
  • 混之从零开始

    混之从零开始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江湖大风暴,老社会、新生代粉墨登场,是新生代崛起,还是老社会雄霸江湖?旧日法则遭到从所未有挑战,都市野狼横行,今日新规则又由谁来定?一个学生因遭遇勒索开始了他的混混生涯,一切从零开始,只为财富、权势,一代枭雄的精彩人生!
  • 傲世苍穹之弑魔神帝

    傲世苍穹之弑魔神帝

    修武者,破乾坤,统苍穹,震六界。修灵者,定乾坤,天智者,唯我尊。
  • 战队

    战队

    战队--------------------------------------------
  • 神魔语录

    神魔语录

    简介:一个经常被欺负的普通高中生陈昊,阴差阳错得到一本《神魔语录》,为营救书中神仙姐姐穿越到了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在异世界里,纵横驰骋,征服强敌、睡服顶级的美女的魔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