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3000000015

第15章 朱子论“曾点气象”考(2)

朱子最早编辑的书籍就是谢的语录,而他也说过“熹自少年妄意为学,既赖先生之言以发其趣”《文集》,卷八十,《德安府应城县上蔡谢先生祠记》。的话。朱子还多次提到他早年间苦读谢的《论语解》的情况:

某自二十时,看道理便要看那里面。尝看上蔡论语,其初将红笔抹出,后又用青笔抹出,又用黄笔抹出,三四番后又用墨笔抹出,是要寻那精底。(黄义刚录)《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朱子十七·训门人八》。

某少时为学,十六岁便好理学,十七岁便有如今学者见识,后得谢显道《论语》,甚喜,乃熟读。先将朱笔抹出语意好处,又熟读得趣,觉见朱抹处太烦,再用墨抹出,又熟读得趣,别用青笔抹出,又熟读得其要领,乃用黄笔抹出,至此,自见所得处甚约。只是一两句上,却日夜就此一两句上用意玩味,胸中自是洒落。(林恪录)同上,卷一百一十五,《朱子十二·训门人三》。

某二十年前得《上蔡语录》观之,初用银朱画出合处;及再观,则不同矣。乃用粉笔;三观,则又用墨笔。数过之后,则全与元(原)看时不同矣。(余大雅录)《朱子语类》,卷一百零四,《朱子一·自论为学工夫》。据束景南考证,朱子阅读《上蔡语录》的时间,当在其二十六岁左右。

事实上,虽然朱子在二十岁前后曾遍读二程弟子们的著作,但其用功最勤,受益最大的,还是谢良佐的《论语解》和《上蔡语录》,而在二程诸弟子中对朱子影响最大的,也还属谢良佐。此诚如束景南先生所言,“盖朱熹早年以上蔡谢良佐之论语学为入二程理学之门”。这是因为,二程除了《易传》外,并没有其他系统的著述,其《论语》思想也很零散。事实上,无论是朱子的早年引路人还是他自己,都把二程及其弟子们看成一个整体,也都把阅读二程后学的著述,看成是把握的广义程氏学,即道学的有效途径。他们都希望由二程弟子上窥二程之学,再由二程上窥孔孟之学。而朱子之所以对谢良佐之学情有独钟,应该是受到了胡宪以及李延平的影响胡宪属湖湘学派,与谢良佐有直接关系。朱松师从龟山杨氏门人。朱子对谢良佐发生兴趣,最大的可能是来自胡宪和胡寅的影响。李延平认为谢专就日用间做工夫,劝朱子读上蔡著作,见《延平答问》,《四库全书》本,下同。这也说明,后人过分渲染朱子的道南学统,是不恰当的。就本文而言,朱子此时对谢氏之学的留恋,也是他日后对谢的思想如“曾点说”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

二、从学延平阶段

朱子寻求为学之方的第二个阶段,指其从学于李延平的时期。由于朱子对延平有一个从“父执”到“师事”的发展过程赵师夏《延平答问跋》提到:始,我文公朱先生之先人吏部公,与延平先生俱事罗先生,为道义之交。故文公先生于延平为通家子。文公幼孤,从屏山刘公学问。及壮,以“父执”事延平而已。至于论学,盖未之契,而文公毎诵其所闻,延平亦莫之许也。文公领簿同安,反复延平之言,若有所得者,于是尽弃所学而师事焉。转引自清人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五,《四库全书》本,下同。因此这一阶段与第一个阶段在时间上必然会有些重叠。在这一阶段,朱子在寻求为学工夫上实现了巨大的飞跃:一是从泛滥佛老向一意归本二程之学的转变;二是从“泥书册”,“为道理所缚”向开始即吾身而求之的转变;其三是确立了理一分殊、强调虚实之辩的为学宗旨。这都与李延平对他的影响有关。当然,李侗也曾向朱子介绍过他的主静涵养、求洒落的为学工夫,但朱子对此没有契合。

绍兴二十三年,朱子时年二十四岁,在赴任同安途中,顺路拜访李延平。学界对于这次访问都非常重视,朱子日后回忆到:

某年十五六时,亦尝留心于此(禅)。一日在病翁所会一僧,与之语,其僧只相应和了说,也不说是不是,却与刘说某也理会得个昭昭灵灵底禅。刘后说与某,某遂疑此僧更有要妙处在,遂去扣问他,见他说得也煞好。及去赴试时,便用他意思去胡说。是时文字不似而今细密,由人粗说,试官为某说动了,遂得举(时年十九)。后赴同安任,时年二十四五矣,始见李先生。与他说,李先生只说不是,某却倒疑李先生理会此未得。再三质问,李先生为人简重,却是不甚会说,只教看圣贤言语。某遂将那禅来权倚阁起,意中道:禅亦自在,且将圣人书来读。读来读去,一日复一日,觉得圣贤言语渐渐有味,却回头看释氏之说,渐渐破绽罅漏百出。(辅广录)《朱子语类》,卷一百零四,《朱子一·自论为学工夫》。

朱子初见延平,向他提到了自己宣扬“儒佛一理”的“禅说”,但是他的这些“侗宏阔之言”,并没有得到延平的首肯。延平所批评朱子的焦点,是认为他的这一说法“疑似乱真”,“不是”儒家的正理。因此,延平才会让他看“圣贤言语”来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若延平认为朱子所说的禅法“不是”正宗禅法,却让他去看圣贤言语,这显然有些不合情理)。但是,朱子对此并不服气。他认为李侗没有理会“儒释彼此两不相妨、可以并进”,(而不是怀疑李侗不懂禅学)的道理,疑心延平主张辨析儒佛之异同,是“多事”之举。李延平才告诉他,儒学的真精神不在于其语佛老相通之处,而在于其和佛老相异的一面,在日常之殊理上,而不是在悬空的一理上陈来先生在《朱子思想研究》中两次提到朱子初见李延平的情况,一曰:朱子见延平,说学禅所得,延平只说不是,朱子反怀疑李侗不懂禅学;二曰:朱熹见延平之初,是用“天下之理一而已”调和儒释,这显然说受了刘子翚“以儒佛合”的思想影响,而李侗用以引导朱熹辨别儒释的方式,则是提起程门“理一分殊”的话头。并且,李延平还基于虚实之辨的立场,告诫朱子要真正在儒学本身上用力,在“在日用间着实做工夫处理会”《朱子语类》,卷一百零一,《程氏门人》。对于这一点,赵师夏(字致道,号远庵,为朱熹长孙女婿)也有清楚的说明:文公先生尝谓师夏曰:“余之始学,亦务为侗宏阔之言,好同而恶异,喜大而耻于小,于延平之言,则以为何为多事若是,天下之理一而已。心疑而不服……盖延平之言曰:吾儒之学,所以异于异端者,理一分殊也。理不患其不一,所难者分殊耳,此其要也。

刘承相先生已经指出:“延平所言,‘吾儒之学,所以异于异端者,理一分殊也。理不患其不一,所难者分殊耳’一语,朱子称为‘此其要也’,则可知该语乃朱子后来对延平所教之总体的概括性提法。”《朱子早年思想研究》,第151 页。刘的这一说法还是恰当的。上述这句话的确不是李延平当时所说的原话。而到了金履祥(初名祥,更名开祥,后以开祥非学者名,又改,字吉父,学者称仁山先生,1232—1303)那里,李延平训导朱子的话就变成了:

李侗云:天下理一而分殊,今君于何处腾空处理会得一个大道理,更不去分殊上体认?这段话显然是杂糅赵师夏的《延平答问跋》和朱子后来所作的《延平先生李公行状》而成,完全是老师训导学生的口气。这就更是以讹传讹了,不足置信。

不过,这次会面还是对朱子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使他不得不认真考虑“天下理一而已”这一说法的正确性。不过,朱子当时对佛老的迷恋并没有马上被扭转。他对李延平的说法由疑到信,大致经过了一两年的时间。而其产生转变的内因正是李延平劝导他的“读圣贤言语”——典型者就是朱子之彻悟《论语》中的“子夏之门人小子章”。对于这个问题,朱子后来有详细的说明,学者们也有细致的考察。可看钱穆、束景南、刘承相的相关论述,综合上述资料,朱子此前认为此章在强调“理无大小”,“本末无二道”。但他对此看法又始终心存疑问,认为这似乎与《论语》原文不符。在知同安时,他受李延平的教导,以及明道“君子教人有序”说法的引导,经反复思考,认识到“理无大小”指的是“(理)无乎不在,本末精粗,皆要从头坐起,不可拣择,此所以为教人有序也”《朱子语类》,卷四十九,《论语三十一·子张》,吴雉录。这也就是说,朱子认为“理无大小”强调的是本末大小都是理的体现,因此必须“从头做起,不可拣择”。应该说,朱子此刻的所悟还只是在为“理无大小”一句做注解,至于朱子在此后进一步推导出“事有大小,而理无大小”,那已经不是同安时的观点了。不过,“从头做起”实际就是李侗所说的“在日用间着实做工夫处理会”,这也透露出了他对儒学与佛老思想异同的最初觉醒。

随着朱子在阅读儒学经典中逐渐感到“渐渐有味”,他对李延平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由通书问讯逐渐发展到了师事延平。朱子的正式师事延平,也是他结束泛滥佛老阶段而一意归本儒学的标志。

朱子师事延平后的思想交流情况,在他亲手编辑的《延平答问》中有详细的记录。当代学者也有所总结。本文则从其对朱子探求为学之方的影响这一角度,略做归纳。

其一,由泥书册到既重书册,同时也做涵养身心、体验天理之工夫的转变。上文已经指出,苦读是朱子此前阶段为学的基本宗旨。在师事李延平之后,朱子一开始主要是在就儒学的章句训诂问题向他求教:《论语》是朱子问讯的主要话题,其他则广泛涉及到了以下书籍:

胡文定,(胡安国,字康候,谥文定,1074—1138)《春秋解》,伊川《春秋传》,《横渠语解》,《二程语解》,上蔡《论语说》,《二程语录》,《遗书》,《二苏语孟》,《濂溪遗文》(作者注:濂溪遗文不应该是书名),《颍滨语孟》,吕与叔,(吕大临,字与叔,1044—1091)《中庸解》,《龟山语解》,《和靖语解》,胡明仲,(胡宏,字仁仲,1106—1161,作者注:明仲实为胡寅的字朱子在《延平答问》中讨论的是胡宏还是胡寅的著作?检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和《宋史·艺文志》中都没有作过《论语解》。在《延平答问》中,朱子三次提到胡明仲非难苏轼的观点。据此,朱李二人所讨论的,应该是胡寅的《致堂论语详说》。)《论语解》,《太极图说》,《上蔡语录》,《通书》以及《二程文集》等。

朱子在苦读儒学经典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泥于章句训诂、悬空说理、颇为道理所缚、内外离绝不相赅贯等诸弊端。而李延平从一开始就希望扭转朱子的这一弊端,让他把用力的重点转移到反身而求,涵养本源上。《延平答问》首载李延平于绍兴二十七年给朱子的复信中,就指出:

于涵养用力处,正是学者之要,若不如此存养,终不为己物也。《延平答问·丁丑六月二十日书》。

这里,延平显然是在把涵养和为己之学联系了起来。朱子此前已与李侗有过书信往来,而他之所以选择此信作为《延平答问》一书的开篇,也是要有意突出这一、精神的意思。其实,类似的文字在李延平给朱子的复信中比比皆是,如:

尝爱黄鲁直(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1045-1105)作濂溪诗序云:“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此句形容有道者气象绝佳,胸中洒落即作为尽洒落矣。学者至此,虽甚远,亦不可不常存此体段在胸中,庶几遇事廓然,于道理方少进,愿更存养如此。

对于李延平的上述教诲,朱子很快就有所领悟:

讲学近见延平李先生,始略窥门户……大概此事以涵养本原为先,讲论经旨特以辅此而已。向来泛滥出入无所适从,名为学问,而实何有?亦可笑耳……(作于绍兴三十年十二月间,1160年)。《文集》,《别集》,卷三,《答程钦国(允夫)》。

我们从《延平答问》所收录的信件中发现,朱李二人答问的内容也在逐渐从章句训诂为主,向逐渐讨论涵养心性为主转变:二人六年间的通信共计二十四封信。就篇幅而论,其中后三年的十六封信在篇幅上反而不如前三年的八封信。就内容而论,朱子后三年书信中,李延平告诫朱子注意在日用间做工夫的话语,则明显在增多。在朱子后来所做的《延平行状》中,他再次把这一点概括为:

(李侗)盖尝曰:读书者,知其所言莫非吾事,而即吾身以求之,则凡圣贤所至,而吾所未至者,皆可勉而进矣。若直以文字求之,悦其词义以资诵说,其不为玩物丧志者几希。《文集》,卷九十七,《延平先生李公行状》。

若徒记诵而已,则亦奚以为哉?必也体之于身,实见是理,若颜子之叹,卓然见其为一物而不违乎心目之间也。同上。

李延平这里所强调的,是要让人明确读书与其个人道德修养的关系,注意用尊德性这个本来统摄道问学,实现二者之间的贯通。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己物”,进而展开为主体自觉的道德贱履工夫,最终臻至洒落、融释之境。而从朱子后来在《文集》和《朱子语类》中对此反复强调,以及他在李延平末后随即对已发未发问题刻苦参究的这一事实来看,朱子确实已经认定《中庸》的已发未发问题是探求为学之方上的关键,并把李延平的这一教导视为自己的基本人生信条。那种认为朱子偏于“道问学”的指责,实不足以服朱子之心。

不过,前贤多已指出,李延平非常希望朱子能在做涵养本源的工夫中实现“洒落”。其所说的“涵养”,指的就是“静中体认大本未发时气象”的“龟山门下相传指诀”《文集》,卷四十,《答何叔京·熹孤陋如昨》。;而其所说的“洒落”,实指一种“有道者气象”。正如后文中所指出的,在李侗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朱子都在把“洒落”当成为一个正面的词汇,其对“洒落”的理解也不仅仅限于“对义理的玩味至融会贯通、无所滞碍” 的层面,而是包涵了相当程度的境界论成分。

但是,朱子毕生对“洒落”的理解,始终带有浓厚的理性色彩,而与李延平对“洒落”颇具神秘色彩的理解不尽相同。同时,正是由于“洒落”具有多义性,这也使得朱子对于“洒落”的态度也非常复杂:既有对于世人所宣扬的那种流于放荡的“洒落”的严词批判,也有对他所理解那种正面的“洒落”的高度赞扬。朱子对于“洒落”的微妙态度也集中地反映在了他对于“曾点气象”的评论上。

我们知道,自宋代理学兴起之初,是否有“贱履工夫”,已经成为区别传统的儒生(文章、训诂)与理学人士的重要标准,而朱子从儒学角度对“贱履工夫”的自觉追求与实践,也标志着他此时已经完全归本于理学系统。

同类推荐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列子原来这样说

    列子原来这样说

    本书阐述列子在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被称作“有道之士”列子主张顺从自然之道,内外相应,物我两忘,淡然生死,观行闻声,至言无言,安时顺命。不要太执着于当下“我”的生命,而要从宇宙自然地永恒生命的背景中去体验个体生命的永恒。
  •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本书既可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专业人员研讨使用。它广泛适用于新闻工作者、广告人员、公关人员及娱乐圈,对于培养分析技巧,提高对伦理学的认识,颇有助益。
  • 魏晋玄学会要

    魏晋玄学会要

    本书采用传统史书会要(主题)的体例,对存世的魏晋玄学史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搜集、归类和整理,这些史料见于正史、文集、笔记等各类文献中,经过作者长时期地收集和整理,本书成为魏晋玄学文献的渊薮,为研究者和读者了解魏晋玄学的面貌提供了方便,因而具有显著的学术意义。
  •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本书的内容是从鬼谷子《纵横经》中摘选有关立身处事,修身养性的奇言妙语进行译释,再通过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地妙语点拨,使古老的思想焕发时代的光辉。
热门推荐
  • 考古文集

    考古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神猎杀师

    妖神猎杀师

    齐天偶然一次发现自己的世界存在着妖魔鬼怪因此也被一个神秘少女所救,从此踏上杀妖之路,
  • 重生之盲妃将军

    重生之盲妃将军

    她是瞎子杀手,代号盲杀,清冷傲然,嗜血孤寂,却死于一场唯美的樱花丧,结束了一个世纪的传奇。今生,她是炎朝不得宠的三王妃,本性纯良,胆小懦弱。当她成为她,看她如何巧妙休夫,一朝王爷被休了?全朝哗然!一身男装奔赴沙场,再创当世传奇。
  • 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

    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桃花尽染一世安

    桃花尽染一世安

    她是天下间最美的女子,誉有(天下第一美女)的称号。但为了某渣男她入宫为妃为他登基铺路。为了渣男她打掉她那还未出生的孩儿。为了渣男她还甘愿自毁容颜,却不料上一世竟被他骗了整整十五年!一朝称帝,万人敬仰。誓言终究是食言!重生!她要报仇!誓要把渣男碎尸万段!为她那未出生的孩儿讨一个公道!
  • 不会飞的千纸鹤

    不会飞的千纸鹤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无论我走了多远也不管我在干什么这个故事都一直在我心里躁动,所以我想讲出来给大家听。很多年过去了,彼时那个乡村的角角落落里的每一个场景都让我魂牵梦绕。在消失的古朴村落里,我认识那里的每一个人,在夕阳下看过没一家的炊烟,清楚那里的每一棵树开什么样的花。只要你愿意,那么,我讲给你听。
  • 冷面特工:冰冷太子妃

    冷面特工:冰冷太子妃

    异世重生,冷面特工变身废物,废物突变高手。看她如何逆转乾坤!她狠毒,能杀兄弑父,能灭门屠村。他残忍,杀人不见血是他的宗旨。谁说两个性格相像的人不能在一起,当她遇上他,结局偏偏不一样。两个同样冰冷霸气的人,故事又该如何发展?“我和你合作!”冰雨蝶像是下来一个极大的决定似的。“为什么?”“因为我喜欢上他了,如果爱上他,那么他就是我致命的弱点。在我爱上他之前,我让他消失在我的世界里!"然,另一边,“杀掉冰雨蝶!”一个戴半脸面具的男人说道......
  • 启新纪

    启新纪

    一场陨石雨过后地球上的人莫名其妙地陷入沉睡,醒来时地球已经面目全非。动物植物都有可能以人类为食,人类所依仗的高科技都化为乌有,无法再造。人类再不能站在食物链的顶端,那么人类是否才能活下去?又是否能够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法。
  • 重生之创世传奇

    重生之创世传奇

    地球上资源缺乏?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物种大量消失?创世来解决!吃不起饭?上不起学?买不起房?找不到媳妇?出门没有安全感?创世来帮你!且看少年谭天如何在一款超级游戏的帮助下,走上人生的巅峰,走出一条传奇之路......
  • 末日神罚

    末日神罚

    公元2060年,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地球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人类文明已经汲汲可危,南屿岛上,一场激烈的战斗,突然天空出现一片耀眼白光,人类的军事力量在一瞬间消失。海怪肆虐,异人以人类为食,异兽横冲直撞,强者一出,一统洪荒,文明是重生还是毁灭?在此一战!对作品有兴趣的书友,想吐槽的朋友,到群里一聚。本书作者向广大书友发出最诚挚的邀请!醉月狂歌书友阁群号:4232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