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3400000007

第7章 “本际”义与《本际经》(5)

敦煌本《太极左仙公请问经》中,表现了道教早期灵宝派经典对佛教因缘学说的吸纳。该经撰人不详,约出于东晋,原为上、下二卷,然《道藏》未存。陈垣先生在《敦煌劫余录》道书类中,著录了S1351号唐写本《太极左仙公请问经》。经陈国符先生研究指出,这就是《无上秘要》中多次征引的《仙公请问经》见《道藏源流考》第206页,中华书局,1963年。日本学者大渊忍尔先生研究指出,该经属于古灵宝经,并辨识出《道藏》所收《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就是它的下卷。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上卷称,太上太极高上老子无上法师为太极左仙公所说。“太上太极高上老子无上法师”就是早期灵宝经所神话的老子,“太极左仙公”即葛玄。其下卷托称太极真人高上法师为葛玄所说,“太极真人高上法师”即徐来勒,是早期灵宝派为自神其说而虚构的一个人物见姜伯勤先生《〈本际经〉与敦煌道教》,《敦煌研究》1994年第3期。“本行宿缘”是这部经典的核心思想,高上老子说:“人根各有因缘,种种相生,悉从愿来,非愿不成,小乘之学故与大乘乖,不为因缘妙绝玄流也。”《中华道藏》第4册,第120页。显而易见道教对佛教有关概念的借鉴,已经把是否借因缘说明人生本源,看做区别大、小乘道教的关键。在其下卷,太极真人高上法师徐来勒说:“夫人生各有本行宿缘命根,种种相因,愿愿相随,以类相从,辗转相生,福祸相引。是以世世不绝,玩好不同,用心各异,皆由先愿也。”《中华道藏》第4册,第121页。“命根”一词源出佛教,后为道教所用。如陆修静《灵宝经目》中的《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恶恶相缘,善善相因,是曰命根。”《道藏》第9册,第872页。徐来勒还说:“恶恶相缘,善善相因,其罪福难说。罪福之报,如日月之垂光,大海之朝宗,必至之期,万无一失也。罪福之不灭,若影之随行。转轮之对,若车之轮矣。”《中华道藏》第4册,第122页。可见,该经完全吸纳了佛教的轮回报应说。

道教传统学说本身也讲报应,只不过将其称为“承负”。道教的承负思想根植于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与佛教强调善恶的因果报应、轮回理论是完全不同的思想观念。《太平经》中充分体现了承负思想内涵,盖谓祖宗作业之善恶,皆影响于子孙。先人流恶,子孙受承负之灾。帝王三万岁相统,臣承负三千岁,民三百岁,皆承负相及,一伏一起,随人政盛衰不绝。承负之最大则至绝嗣王明:《〈太平经〉合校》第22页,中华书局,1960年。佛教的因缘论、因果学说,显然比“承负”说更具系统性,也更有说服力。《太极左仙公请问经》中虽然仍有承负观念的痕迹,但由于借鉴了佛教的缘起思想,其关于善恶报应论的核心,已经完全是佛教因果轮回说的翻版了。

而《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在敦煌道教遗书P2256号陆修静《灵宝经目》中称《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属于“元始旧经”)则反映了早期灵宝派在吸收佛教“缘起”、“三世说”后所面临的困惑,在古灵宝经系对“承负”与“因果轮回”关系阐述中具有典型意义。经中太上道君请问元始天尊,“功德轻重,拔度阶级,高下次第,何者为先?先世负重责,为止一身?为流及子孙?己身行恶,为身自受报对?为上误先亡?如今所见,百姓子男女人,见世生身,充受涂炭,百苦备婴,不能自解。又见死者,行魂忧恼,流曳三途五苦之中,长河寒庭,风刀万劫,不得解脱。经传或云先身行恶,殃流子孙。或云己身罪重,上误先亡。或云善恶各有缘对,生死罪福,各有命根。如此报应,善恶缘对,则各归一身,不应复有延误之言。又云自非功德,拔度先世谪魂,则无由解脱,功德既建,则生死开泰,若各有缘对。行恶之者,死则长沦万劫,长系幽夜,何缘复得建此大功,以自拔赎。若子孙建功,上为亡者,则于延误,理无复异。愚情浅狭,所未能了。……天尊欢喜答曰:善哉、善哉。子之所问,要乎深矣……天地运转,如车之轮。人之生灭,如影随形,故难终也。气气相续,种种生缘,善恶祸福,各有命根。非天非地,亦又非人,正由心也。 心则神也,形非我有也。我所以得生者,从虚无自然中来。因缘寄胎,受化而生也。我受胎父母,亦非我始生父母也。我真父母不在此也。父母爱重,尊高无上,今所生父母,是我寄附因缘,禀受养育之恩,故以礼报而称为父母焉。故我受形,亦非我形也,寄之为屋宅,因之为营室,以舍我也。附之以为形,示之以有无,故得道者,无复有形也。及我无身,我有何患?所以有患者,为我有身耳。有身则百患生,无身则入自然。立行合道,则身神一也。身神并一,则为真身,归于始生父母,而成道也。无复患也,终不死也。纵使灭度,则神往而行不灰也,终身归其本,不相去也。身犯百恶,罪竟而死,名曰死也。死则灭坏,归于寄胎父母。罪缘未尽,不得归于真父母也。神充涂役,形成灰尘,灰尘飞化,而成爽也。魂神解脱,则与爽混合,故魂爽变化,合成一也,而得更生,还为人也。形神相随,终不相去也。如此善恶,身各有对。岂可咎于先亡及后子孙乎?龙汉之前,逮至赤明,旧文生死,各由一身,亦不上延,亦不下流,罪福止一,各以身当。赤明以后,逮及上皇,人心破坏,男女不纯,嫉害争竟,更相残伤,心不自固,上引祖父,下引子孙,以为证誓,质告神明,竟不自信。负违誓约,致三官结簿,身没鬼官,上误先亡,下流子孙,致有殃逮,大小相牵,终天无解,祸及一宗。此罪恶之人,自求大殃。至法明言,永不得同。达士积行,当取诸身,无求乎人。明真旧典,岂虚言哉。”《道藏》第6册,第883-884页。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否定了宗族“承负”观念赖以生存的基础,认为在汉至赤明时代本来是罪福生死各由一身,只是在赤明以后到上皇时代由于人心破坏、心不自固,遂讲承负,并上引祖父,下及子孙,终天无解,祸及一宗。完全是罪恶之人为了减轻自身罪责而进行的辩解。

然而,是否存在因果报应却成为东晋时护教与反佛教斗争的焦点问题,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毕竟存在大量显而易见的和因果报应理论相矛盾的客观事实。

庐山慧远“因俗人疑善恶无现验”而作《三报论》,并撰《明报应论》、《形尽神不灭》等论文,明确、系统地阐述了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他提出报应有三种,即:“现报”,“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来生便受”;“后报”,“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三报论》见《弘明集》卷五,《大正藏》第52册,第34页。“生报”与“后报”说,弥补了反佛阵营所诟病的“现世受报”说的理论缺陷。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明显吸收了慧远的思想,该经卷下中说:“夫人见世行恶而不报者,是其先世余福未尽,福尽而祸至。见世行善而不报者,是其先世余殃未尽,殃尽而福至。或后生受报,不必在今世也。人能见世大建善功,必以功过相补,乃可免先世殃对。施恩望报则不报,阴阳必然矣。”“愿定,无不报也。其报喻如影响之应,四时之节矣。但罪福不俱报,其相差次,功过推移,或在来生,或在见世。罪福由人本行所习,盖非道德之悠诞也。而人民皆欲交报为有验,推移后世,谓之无灵。愚夫因兹快情极欲,轻忽天网,而遭遇八难,履触十苦。当斯之时,莫晓所由。不亦悲哉!不亦悲哉!”《中华道藏》第4册,第122、124页。

在此思想基础上,《太玄真一本际经》卷二《咐嘱品》中,天尊专门说:“若人劝言,人生受报,任命自然,数尽则终,非关习业……凡圣愚智,贵贱富贵,谁作之者?但当守分,达其所禀,从容自足,何须苦行求学善法,矫性自伤,劳而无获,尚无现益,何道之有?作此说者,名恶知识,不可亲近,宜即远离;若有说言,一切果报由业缘来,肉眼不睹三世业相,谓言自然。此非实义,汝勿信之,当发善志,寻师问道,修行正教,为来生缘,转入信根,成无上道。如是说者,名善知识。如是之人,常应亲近。何以故?是能生成法身惠(慧)命故,能生三世福利故。”可见,到了南北朝末、隋唐早期的时候,佛教三世因果、轮回报应的理念,早已融入道教基本教义之中。

早期道教灵宝派对佛教“因缘”、“轮回”、“因果”、“三世”说的吸收,意味着此时的道教教义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来,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是道教根本教义之一,接受、承认轮回、三世等观念,也就等于接受、承认了人的形体都会死亡,不灭的只是人的“神性”。如《太极左仙公请问经》所云:“人身假借暂会耳,因炁而生。炁散人死,神真各去,身亦分离,变虫而食之灰土,为一切鬼,受苦毒,殊于生时。岂不哀哉!岂不哀哉!”虽然也讲成仙,但已经不是肉体成仙,而是轮回成仙,同时特别强调把成仙与得道紧密结合在一起。“惟得道体真,身常安全。得道之由,积德行善,轮身炼神,故致成真身焉。”此道又称“玄”、“无为”、“灭度”等。《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又说:“善古之时,人民纯朴,各怀道德,虚心玄寂。无为为事。此风既散,百兢烟起,万流分析,奸巧互攻,愚智相凌,鬼神执威,众圣并出,制作教化,惟令民修善自守。是以有五经儒俗之业,道仙各教,其大归善也。仙之言亦同于大梵天人语耳,仙者弥罗无上天人语也。玄宗无异,故分化天人,广开法门,使同入无为之堂也。”“夫人修善精进,慈心触物,奉受大经于家,礼拜专心不怠,亦必获灭度,得无为之道,会当升仙,世世生王侯家,是谓转轮圣王家,终入真仙之道也。” 《中华道藏》第4册,第124、119、120页。

“灭度”一词本源于佛教,如《涅槃经》云:“灭生死故名为灭度。”《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七,《大正藏》第12册,第781页。即“涅槃”之古译,亦名“寂灭”、“无为”等。汤用彤先生指出,安士高、支谦等俱以“无为”译涅槃,佛之涅槃寂灭,又可比于《老》《庄》之无为见《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172页,中华书局,1983年。《太上洞玄灵宝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是古灵宝经,在陆修静《灵宝经目》中称《太上消魔宝真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为“元始旧经”之一。经中太极真人徐来勒说:“夫为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君臣、师保、朋友、借前世所念,愿为因缘,辗转相生也。莫不有对者哉,故曰倚伏难穷矣。唯学仙道士,当兼忘因缘,绝灭生死,同归乎玄,以入妙门。能如是者,始可与言学道之夫也。”《道藏》第6册,第156页。由此可知,早期灵宝派受到大乘佛教的影响,这里的“玄”基本上已经等同于佛教的“涅槃”之义。

四《本际经》中的“因果”与“因缘”

早期道教灵宝派的思想特征与理论成果,成为《太玄真一本际经》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理论素材。在《本际经》中非常重视辨析“因果”意蕴,高度警觉它对道教义理的瓦解破坏作用,反而接受了“因缘”。

在卷八《最胜品》中,太上命太极真人为大众“示因缘道,随顺世间说假名义,深畅元始天尊正果不因因相,为今来生得法眼净,无所有性”,“元始正身非因非果,非修非得,等道界性,同虚空相”。“夫因生法,名之为果,本无今有,有必还无,是破坏相,非常住法。元始身者,非造作法,非生因生,亦非生果,无始无终,无生无灭,是常是实。以是义故,非因非果。”“演说身相非因非果清净妙法。又闻太极都教法师开因缘义,不动实际而示假名,巧辩因果,微妙方便。”

《本际经》借“元始正身”这个概念,意在突出强调道教的理论特性(“道”的特质),可以归结为“常”、“本”、“源”、“根”的特点。而这正是和佛教“因果”意蕴相悖的,如同沙门法琳在《辩正论》中所云:“纵使有道,不能自生,从自然出。道本自然,则道有所待。既因他有,即是无常。”但是,如果说“道”非“他有”而是“今有”,则“本无今有,有必还无,是破坏相,非常住法”,对于“元始正身”从何而来的问题无法自圆其说。故《本际经》所谓“天尊正果不因因相”,即“道”自因,也就是“无造无作,名曰无为”(卷四《道性品》)。“所言道者,通达无碍,犹如虚空,非有非无,非愚非智,非因非果,非凡非圣,非色非心,非相非非相,即一切法,亦无所即。”“是故正道非从因生,亦非无因,体非是果,亦非非果,非常非非常,非灭非非灭。”(卷九《开演秘密藏品》)这是对《庄子·大宗师》中“(道)自本自根”描述的继承发挥。这样一来,既然“元始身者,非造作法”,那么,也就和“因果”推论毫不相干了。

同类推荐
  • 红烛·死水

    红烛·死水

    《红烛》中的诗多创作于闻一多留美期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表达在异国他乡的孤寂,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死水》中,诗人更加注重以精巧的构思来凸显诗的神韵,同时他还十分注重新诗的格律化,这一点对后起诗人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 三十年散文观止

    三十年散文观止

    本书分为八个部分:“历史拐点”是对既往历史的回忆、反思和叩问,在一场灾难之后,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在改革开放之初,打破思想的枷锁,必须有“思想盛宴”;在“文化问诘”中,表述的是记住我们优秀的历史传统,摒弃落后腐朽的一面,褒扬那民族脊梁般高尚的灵魂;“时代留痕”记录了历史方方面的巨变,社会的,政治的,物质的,精神的,以及生存的大大小小的方面,市场经济对人的心灵带来的冲击,城市高速发展和乡村逐步萎缩,底层弱势群体的贫困与不幸……等
  • 温暖的石头

    温暖的石头

    《染布》、《难忘那双大头鞋》、《倒小肠》、《乡戏》、《偷粪》、《卖豆腐的男孩》、《吃鱼》、《剃头》、《一块旧表》……《温暖的石头》再现作者相裕亭亲历的、看到的、听到的事与物,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尘埃飞舞里的几多喜悦、悲伤、欢乐、情恋,历经作者精心打磨,跃然纸上,读来温馨、雅趣,回味无穷。回忆,真是很奇妙!久留心底的往事,可以在回忆里让其情景再现。消逝的童年、远去的故乡,甚至是自己至亲至爱的故人,都能在回忆中一一找回。《温暖的石头》再现作者亲历的、看到的、听到的事与物,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尘埃飞舞里的几多喜悦、悲伤、欢乐、情恋,历经作者精心打磨,跃然纸上,读来温馨、雅趣,回味无穷。
  • 神秘的海洋生物

    神秘的海洋生物

    本套美绘青少版系列图书旨在培养青少年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拓展青少年的阅读面,知识面,从而提升青少年的整体综合素质,使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图书配有精美手绘插图,使阅读不在乏味,给孩子带来阅读的愉悦,并从中体味到生命的快乐和意义。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
  • 雪地上的脚印

    雪地上的脚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走向辉煌、在沙漠腹地的日子、故乡情思、冬梅、雪花白 雪花美、梨花在寒风中绽放、海 海风 海滩等。
热门推荐
  •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科学魔术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科学魔术

    本书内容包括:魔术中的物理原理、魔术中的化学表演、数学魔术的魅力体验、当魔术遭遇心理学。
  • 中医补肾养生法

    中医补肾养生法

    概述了中医有关肾与肾虚基本知识,详细介绍了补肾养生的各种中药、食品及配方。其中单昧中药和食品69种,包括其性味、归经、成分、功效作用和应用等;各种补肾靓汤、药膳、药酒及中药配方600余首,按中医辨证分类,详述其组成、制作、功效和用法等。同时介绍了熏洗、拔罐、敷脐、按摩、刮痧、药枕、药浴等中医补肾法。内容通俗易懂,方法简明实用,养生保健与治病效果确切,适于广大群众、特别是肾虚体弱的中老年朋友阅读参考。
  • Poems of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Poems of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下医绝

    天下医绝

    身怀绝世医术的许天,一朝出山来到都市,本没有追逐名利的心思,却不曾想他的到来竟在都市里惹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风暴。
  • 都市盗梦行

    都市盗梦行

    一个念头可以改变世界,那不是上帝,是造梦。大一学生叶南,无意间得到了盗梦人的传承,开始了一段盗梦之行。盗美女的梦,盗各界大佬的梦,甚至是盗死人的梦,那都不在话下。
  • 我的霓裳玉影们

    我的霓裳玉影们

    最极品的都市设计师,纵横都市,完美人生。..............................
  • 伊人叹

    伊人叹

    金牌杀手变身金牌宫女,没想到杀手改行伺候人了。若人和冷月彬本来以为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就以为可平静的度过一生,只可惜造化弄人,偏偏将她二人卷进一场宫廷斗争,不愿意做,却又不得不做,为了喜欢的人,为了好朋友...结识新朋友,智斗皇子,看一个小丫鬟如何斗智斗勇。
  • 浮生回眸

    浮生回眸

    在这世上每个人都有浮生,人生短暂,月老不会每次都给一根绑好的红绳给你牵而丘比特也不可能每次射中的都是你爱的人。许歌浮对唐显生说过一句话:“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你我相遇便是缘。”
  • 狄仁杰之凉州迷雾

    狄仁杰之凉州迷雾

    大周武则天豢养男宠,男宠中以张氏二兄弟最为得宠。张氏二兄弟依仗武则天而骄横跋扈,扰乱朝纲。与此同时凉州军队大营巨变,凉州卫大将军涉嫌谋杀并失踪,但千丝万缕的线索都指向了张氏二兄弟。权利、‘遇’望、金钱、女人、爱情、仇恨使得本来安详的边陲凉州迷雾重重。求鲜花~求收藏~各位大神呐,可怜我这推理冷门吧~~各位大神呐。狄大人让您给我送鲜花和打赏啊。你要是不同意,好,我就让凉州刺史邱羽庭晚上去找你。什么?你是男的,那武则天会去找你的!
  • 魔族战争:英雄转生

    魔族战争:英雄转生

    灭魔族、平天下的五英雄之一,盗贼之王李察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是还是被其他四位英雄强行送到了两千年后的未来。因为按照五英雄之光明王的预言,两千年后魔族再起,危机更胜如今,那时的人类需要李察王的帮助。两千年后,魔族果然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