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2300000028

第28章 先秦哲学:中国古代睿智之光(2)

2.“五伦”“十义”。先秦儒家哲人重视维系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保持各种不同人际关系的稳定,重视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地位、价值、权利与责任,重视不同社会角色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孟子继承前人的思想,就“人伦”作了界说:“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长幼”包括兄弟一伦在内。这是对人伦关系的权威性定论,确定了社会的五种人际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五个原则。“父子有亲”,是说父对子应当慈爱,子对父当孝顺;“君臣有义”,是说君主对臣子应当仁爱,臣子对君主应当尽忠;“夫妇有别”,是说夫主外,妇主内,有不同的分工;“长幼有序”,是说年长在前,年幼在后;“朋友有信”,是说朋友之间要诚实守信。《大学》也有与孟子相近的论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里讲的国人的范围要大于朋友,而道德准则同是“信”。汉代以后所讲的人伦基本上是继承和绍述孟子的说法,以“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为社会的五种基本关系,后也称为“五伦”。

对于五伦关系中十种角色所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礼记·礼运》有“十义”说:“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这是规定五伦每一方各自应当遵守的准则,强调父与子、兄与弟、夫与妇、长与幼、君与臣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并非像汉代以后那样要求一方绝对服从另一方。

先秦儒家基于等差之爱的思想所提出的“五伦”“十义”,确立了古代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和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并经过权威化、制度化而成为传统礼教的核心。

3.“知礼以立”。“礼”是古代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通常包含政治制度、法律准则和道德规范三方面内容。孔子重视礼,他说:“不知礼,无以立”(《论语·尧曰》),认为必须知礼,才能自立,自立然后才能立人。由此,孔子又把礼和仁联系起来,说:“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强调要克制自己的视听言动,使之符合“礼”,以达到仁的境界。孔子认为,对人以礼相待,尊敬他人,是爱人的表现。礼是仁的表现形式,仁是礼的实质内容。这也就是说,知礼是为仁的必要前提,是自立立人的基础。

荀子作《礼论》,系统地总结并发展了先秦时代礼的学说,强调礼在调节人际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礼的具体内涵是不断因革损益的,而礼的原则是不变的,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变而不乱。荀子还提倡礼法兼用,宣扬“治之经,礼与刑(即法),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荀子·成相》),“隆礼至法则国有常”(《荀子·君道》)。认为治国既要用礼义教化,又要采用必要的刑罚。荀子的这一主张,对尔后统治阶级治理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4.以“和”为贵。“和”,原意为相应,引申为和谐。经过西周末年至春秋时代的“和同”之辨和儒家的大力提倡,“和”成为当时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普遍渴求和共同理想、价值诉求和价值标准。“和同”之辨的“同”指简单的同一,“和”是多样不同事物的统一。据《国语·郑语》载,西周末年史伯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并解释“和”的意义说:“以他平他谓之和”。“和”就是会聚不同事物而使之得以平衡、统一。史伯认为,多样事物的平衡、统一,会产生新的事物,相同事物的同一、重复,并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这一深邃的哲学思想影响极大。孔子也主张“和而不同”。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把追求和谐视为君子区别于小人的思想分野。进而孔子又把“和”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准则:“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强调整个社会的大和谐。孔子弟子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更加鲜明地肯定了“和”的价值。孟子提倡“人和”,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人和”即齐心协力,团结合作。认为“人和”比天时、地利更加重要,强调“人和”是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荀子·王制》还提出“群居和一”说:“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又说:“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分”,职分。“义”,道义。荀子认为,人类只有合群,才能避免争斗,才能协调一致,并产生巨大的凝聚力。群居生活要以道义来确定职分,明确了各自的职分,人们就会各守职分而彼此和谐。这样,万众一心,多力而强大,就能战胜一切。

以“和”为价值取向,是基于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洞察而提出的。现实生活里,充满了个人与个人、集团与集团、社群和社群、阶层与阶层、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对立、矛盾和斗争。斗争的结果或是两方同归于尽,或是一方压倒另一方,或是双方和解而两利。以“和”为贵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为了使斗争的双方不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而是通过互相协调,良性互动,化干戈为玉帛,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以上从人道思想、人伦关系、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实践方式和价值观念诸方面论述了先秦哲学的人际和谐说,这是先秦哲学,尤其是先秦儒家哲学的重要内容。

(三)“自强不息”

先秦哲学重视为人道,强调人格的尊严价值。什么是有崇高价值的人?怎样才能达到和保持理想的人格?这是当时思想家们所热心讨论的又一个重大问题。先秦时代的人格价值学说,主要阐述的是学会如何做人,也就是要正确地对待自己,要妥善处理个体与群体、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道德与生命、人格与生命、死亡与不朽等关系,以求实现人格的完善。

关于个体与群体关系,先秦哲人一方面主张高扬个体独立意志,一方面又强调社会责任意识。孔子说:“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认为平民也有不可强夺的独立的意志。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所谓大丈夫的人格标准,就是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丧失原则。《礼记·儒行》还宣扬“士可杀而不可辱”,表达了儒者宁死不屈的钢铁意志和对独立人格的强烈坚持。《周易大传·乾卦·象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提倡自强不息的精神。高扬独立意志、人格价值、自强原则,就是高扬个体独立意识。与此同时,先秦哲人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孔子面对隐者的讥讽而叹息道:“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论语·微子》)说人既然不可与鸟兽合群共处,那么若不同人群打交道,又同什么打交道呢?意思是说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之中,天天与人交往,这就应当对他人、对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孟子具有“平治天下”的抱负,主张“兼善天下”,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大学》更提出八条目,即实现天下大治的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系统而完整地表述了“内圣外王”的思想,这实是先秦儒家文化理想的总纲,影响深远。以“天下为己任”的庄严情操,成为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

先秦哲学家对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即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的关系也很重视。《管子》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肯定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儒家也承认物质生活的重要性,同时又认为“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强调精神生活比起物质生活来更有价值。孔子自我表述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又赞扬弟子颜渊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孔子赞美在物质生活匮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乐观情绪的高尚精神境界,认为精神生活是第一位的,精神价值高于物质价值。

重视精神生活,自然也就重视追求精神境界。对此,儒道两家的孔、孟和老、庄都有较多的论述。如孔子自述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他以情感、认知完全符合道德准则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庄子以超越自我,与天地合一的自由逍遥为最高精神境界。古代先哲重视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价值,提倡求真、行善、崇美(高尚的精神愉悦),表现出人格价值的丰富内涵。

先秦儒家认为,一个人要塑造崇高人格,最关键的是要正确对待生命与道德、生命与人格的关系。儒家重视人的生命,认为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有实体的,且在天地之间有重要的地位,所以主张“保生命”。同时又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与道德价值、人格价值相比较,道德价值和人格价值更为重要。孔子的“杀身成仁”之说和孟子的“舍生取义”之语,就是儒家为了保全仁义道德价值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典型表述。《孟子·告子上》有两句话:“所欲有甚于生者”,是说人格尊严比生命更为可贵;“所恶有甚于死者”,是说人格屈辱比死亡更令人厌恶。这都是强调一个人的人格价值比生命更为宝贵,人格价值超过了生命价值。

死亡与不朽也是先秦思想家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自然的存在物,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死亡是人的大限;而人作为理性的存在,又都渴望、向往冲破有限,达到无限,追求永生。生命短暂与追求永恒是人的最根本的悖论。据《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当时曾讨论“死而不朽”的问题,称:“大(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说德、功、言都有价值,三者的价值是“死而不朽”、“虽久不废”的,而其中的立德价值更高,是第一位的。若能做到“三立”,实现“三不朽”,也就能超越死亡,达到永恒了。

(四)整体·变易·对待·中庸

与精湛深邃的哲学内容相应,先秦时代的思维方式也是多姿多彩而富有特色的,既有直观思维、形象思维,也有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而丰富的辩证思维正是先秦哲学思维的一大特色,思维方式是人们自觉不自觉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而形成的思想惯性、思维定势。辩证思维是从对象的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中,从其各个方面的互相联系中进行考察,从整体上、本质上完整地认识和把握对象。先秦哲人观察、思考、研究和处理问题的辩证思维方式,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一面镜子,具有方法论的重要学术价值。

先秦哲学辩证思维的主要内涵是:整体思维、变易思维、对待思维与中庸思维。

1.整体思维。先秦时代儒、道、名、阴阳诸家都强调整体观点,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人和物也都各是一个整体。整体由互相联系的各部分组成,而要了解各部分,又必须了解整体,从整体的视角去把握部分的实质。先秦名家代表人物惠施很注重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和研究,据《庄子·天下》载,他提出了这样的著名命题:“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对宇宙万物的大小两个向度作出高度的概括,并肯定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庄子·知北游》提出“通天下一气”的命题,认为物的生灭即气的聚散,全宇宙只是一气而已。庄子的《齐物论》,宣扬齐是非、齐彼此、齐物我的相对主义理论,强调从“道”的观点来看,一切事物都是平等无差别的,是一体的。庄子的《大宗师》还宣扬“死生存亡之一体”的观点,认为由生而壮、而老、而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死生是为一体,也就是动态性的整体。如前所述,《周易大传》的天人协调说,就是认定人类是依靠自然界而生存,自然界也有待于人类的调整、辅助,天地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相互统一的关系。阴阳家在总结早期阴阳、五行的观念基础上,以阴阳、五行的思维模式来解释宇宙间的一切现象,认为阴阳为事物的两大属性、层次,五行为事物的五大元素、类型,并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的相互关系,说明自然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战国末期的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约公元前305—前240),还提出“大九州说”,认为全世界有八十一州,中国是其中一州(也称为“赤县神州”)。每九州为一集合单位,称“大九州”,其外有小海环绕。九个“大九州”外,另有大海环绕,大海外为天地的边际。这是试图将世界大地、海洋连贯为一体,并给以整体性的说明。

同类推荐
  • 尼采谈人生权力意识(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尼采谈人生权力意识(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文章篇目包括《从苦恼到爱》、《歌颂神灵》、《人类与绳索》、《收获生活》、《阅读历史》、《基督与基督教》、《我们对艺术的感谢》、《勇气论》等。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 老夫子品评墨子

    老夫子品评墨子

    墨子(约前468年—前376年),名翟,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墨子天子聪颖、博学多才,甚至在科技领域也有一定成就,如在宇宙论、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墨子一生的活动、事迹、思想和科技成就,集中体现在《墨子》一书中。据《汉书·艺文志》载,《墨子》原有71篇,而流传至今的只有15卷53篇,流失18篇。学术界一般认为,《墨子》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编纂而成,反映了前期墨家和后期墨家的思想。
  • 马斯洛谈自我超越

    马斯洛谈自我超越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是客观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和正统弗洛伊德学派以外的,最受学术界、工商界、宗教界欢迎的心理学大师,有心理学领域“第三势力”之称。他的人格以及人的多层次需求的理论,是近20年来对当代社会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理论。“自我实现”与“追求卓越”,更是成为当代人最推崇的口号和追求的信念。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热门推荐
  • 资本大明

    资本大明

    悲催的政治系学生朱小辉,意外穿越到了晚明时期,还未登基的朱由检身上,一过来,就要被魏忠贤谋害。好不容易解决掉魏忠贤,又要解决后金还有那个该死的李闯王。在这个群雄并起,乱世枭雄的年代,朱小辉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要想将大明变得强大,小辉没有高科技武装,没有飞机大炮,也没有强大的逆天系统,唯一有的就是大脑中一系列的国家体系。因为他觉得不解决掉大明的政治体系根本,是不能真正做到强国强军的,只有体系变了,国家才会真正的变强,他日大明的铁骑才能称霸世界。看现代的学生朱小辉,如何将封建下的大明国家制度,改造成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社会体系,一切精彩在此开始。
  • 仙人在都市

    仙人在都市

    倒霉的仙人刘世道,在飞升的最后紧要关头被人暗算,灵魂穿越附体到了一个现代少年的身体上。从此,这个农村出来的少年,变得不再平凡,权位、财富、美色,都随之而来......刘大仙人是蛮横的、霸道的,对于凡是敢打他女人主意的男人,统统都要轰杀至渣,哪怕你地位再高,权势再大!本书属于11文、爽文,卫道士请远离。收藏、推荐、点击,能给什么就给什么,我都要。
  • 家有悍妻:娘子威武

    家有悍妻:娘子威武

    纳尼?她堂堂吸血鬼竟穿越成弃妇!还是被放干了血的?这还了得,抄上家伙,舔着小尖牙,血债她就让他血偿!什么?对方是天启国霸气十足的酷王爷?哇哦!!王爷呢!!照样压着咬!什么?王爷要休了她?那她就看看他有没有那个能耐,暗夜里,某王爷扭着脖子仰天长啸:“秦沫沫,你个母夜叉,老子一定要休了你……”
  • 蒲公英的约定十年约

    蒲公英的约定十年约

    一个灵界女孩对凡界很好奇,一天她逃了出来,后来又喜欢上了一个人类,她抛弃了灵界接班人的职位,宁愿和那个男孩在一起。一直有报复心的姐姐就把她抓了回来,打入幽冥地域。"季修赫,是你吗,是你来救我了吗?"她期待着??????
  • 铁城书剑录

    铁城书剑录

    本书由铁山退休教师盛海源以鄂东南方言创作的长篇方言小说。小说的主人公黄金龙是一名读过私塾的农民,在铁山当一名铁工,一日在龙洞获得兵书宝剑后,被迫怒杀铁冶官兵,逐步走上农民战争的道路。
  • 荒神特警队

    荒神特警队

    魔兽入侵,末日降临,地球陷入一片危机和恐慌之中。荒神特局挺身而出,拯救万民与水火,而他们,身负救世的责任。
  • 我欲开天传

    我欲开天传

    蒙蒙苍天,混混大地,苍穹一片,我欲开天!
  • 网游之幽域

    网游之幽域

    在未来,人们发明了超智能电脑。十七岁少年与朋友进入神秘游戏。开始自己的人生理想。游戏中得到神秘身份,霸道技能。。。创造游戏奇迹。
  • tfboys之校园趣事

    tfboys之校园趣事

    她们和他们从相识、相知再到相爱,三小只和三少女在校园发生了很有趣的事,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 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

    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