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处处神龙教
几年前,我在一家万人规模的民营企业担任内部商学院的负责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策划和组织每周一次的前100名中高级管理人员学习例会。有一天,我们邀请了一位当时非常著名的领导力培训专家到企业演讲,两个半小时的授课行云流水、非常精彩,连董事长都听得入神。培训接近尾声,这位专家发表了一番很有说服力的结束语,然后,潇洒地鞠躬致谢。
接着,就出事儿了。因为,在他无数次的培训经验里,这个必定有“彩儿”的地方,此刻台下却鸦雀无声。专家尚未从鞠躬的动作中完全恢复过来,就僵在台上了。每一厘米的身体语言都在无声询问:“怎么了?怎么了!”
说实话,当时我的脑子里也是“轰”的一声,因为我发觉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事先忘记向这位专家说明企业的一个特殊规定:不—许—鼓—掌。
没等我站起来主持后续的讨论,董事长一个箭步蹿上了台,发表了这样一番讲话:
欧老师,非常抱歉,刚刚的经历可能给您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不过,请您原谅,我们公司有一个严格的规定,那就是“不许给台上的人鼓掌”。因为,在创业之前,我自己给别人当下属十几年,我深知台下的所谓“掌声如雷”、“交口称赞”是怎么回事,这不过是一种精神贿赂罢了,大领导就认真鼓掌,小领导就意思意思。久而久之,大家也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但是,这种精神贿赂给管理者的腐蚀,甚至比物质贿赂还要严重,因为它会给管理者造成严重的自我认识的错觉,分不清自己何德何能何优何劣,盲目自负。而这种被精神贿赂所培养起来的自大症不仅仅会影响管理者自己,让他自视过高、被捧得不能承受生活和职业上的起起落落,更要命的是会影响他做决策和领导的方式,被人利用和误导,我们的企业早晚断送在一群自大症患者手里。欧老师,您是外人,又是专门做领导力研究的,我知道您会觉得我们的这个规定太不近人情,但是,我的想法是:“为了永远能看清真相,保持彼此间的真实,我们矫枉必须过正,为此在所不惜!”不过,今天我们的主持人没有事先向您说明这个情况,非常抱歉,而且您的课程确实精彩,因此,我提议,我们破例一次,让大家共同为您鼓掌,向您表示感谢!
在我的管理专业学习中,这段话,秒杀一切。这就是在管理上实践了乔布斯所说的“虚怀若谷,不忘初心”。多年后,我与欧老师偶然相遇,我问他对这家公司的印象是什么,他从牙缝里挤出来一个字:牛!
遗憾的是,随着这位董事长的退休,近年来我发现这条规定慢慢被淡化了。虽然没有任何人敢于站出来说取消这个制度,不过,现任的领导者们也不太会公开阻止人们的“精神贿赂”。同期,这家公司的江湖地位也慢慢地萎缩了。不能说这两者之间是绝对相关的,但依然值得深思。
《鹿鼎记》里面的神龙教主夫妇心狠手辣,唯一过不去的坎儿就是韦小宝说“每天早晚都要把敬祝教主和夫人仙福永享、寿与天齐的口号喊上几遍,不喊就不舒服”。看时哈哈一笑,扭头发现,神州处处神龙教,大多数组织里都充斥着韦小宝这样的投机高手和洪教主这样的自大症患者。
以下都是我曾经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公司成员之间的语言交流:
场景一:某知识型公司的例会。“我不知道应该怎么描述和表达我对总裁的感激之情,如果没有总裁,绝对不会有我的今天,总裁改变了我的命运。”
场景二:某传统制造企业的年会。“老板今天的发言太振奋人心了,高瞻远瞩,布局缜密,只要我们不折不扣照着去做,我们就会所向披靡!”
场景三:某媒体单位的研讨会。“总编,我觉得现在您的操作思路和对新媒体的理解已经超过了国内所有同行的想法,参加今天的会我觉得特别开阔思路,特别能学到东西!”
场景四:某女性老板请下属吃饭。“老板,您对我们太关心、太体贴了,我们无以为报,您能允许我叫您一声妈妈吗?”
……
说实话,如果不是恰恰在场,我会认为写剧本的人太瞎扯了。但是,这样的“神龙教”戏码却是每天都在我们的管理环境中不断真实上演着。我总是很怀疑,难道“教主”们真的乐在其中?他们多年的道行真的分辨不出这劣质的虚伪吗?久而久之,我也学会了“听音辨人”,两个凡是:凡是能张口管老板叫爹叫妈叫哥叫姐的,必成叛徒;凡是说没有某某某就没有我今天的,必是小人。
如果你作为一名领导者,还有残存的一丝理性和上进心,那么,请出手拆毁任何可能滋生“神龙教”的窠臼吧:
自己首先不说违心话,不做过头的奉迎;
当众制止你的下属对自己的夸赞和表白,明确告诉他,要和你一起工作,就永远不要当面奉迎,以此警示其他人;
留心你的下属是否有洪教主情结,务必在第一时间,在私密的环境中一对一地指出,自大症的早期治疗是很简单的,不过,如果不及时纠偏,进了三期则必败无疑。
切记:面对精神贿赂,“受贿”才是人类本能的选择,是贪、嗔、痴和理性之间三打一的暗战,大多数管理者都无法和本性对抗。那么,你呢?
红色警戒
据说讲笑话和点歌一样,最容易暴露当事人的真实年龄。不过,窃以为有些古老的笑料放到今天来依然可以焕发青春,比如出自20世纪80年代某《小学生笑话选》:为什么诗人是“人”,而作家却是“家”呢?答案大抵是诗人太浪漫了所以没法子成家之类的。那么,姑且不论对小朋友们谈“浪漫、成家”等究竟是否符合儿童心理学的原理,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请听题:为什么职业经理人是“人”,而企业家却是“家”呢?
之所以有上述区别,主要是由于职业经理人只需对自己负责,管好自己即是最大的交代,别管再高的级别,有好处时是一人盛名一人享,即使出了什么纰漏也是一人做事一人当,属于真正的“有限责任”。而企业家则需对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一大家子负责,稍有不慎,就殃及池鱼,各界友好、麾下员工甚至一家妻小(有几房算几房),统统拉出来陪绑。史玉柱当年重出江湖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为前巨人集团的楼花债务埋单,只有了断了这段恩仇,才具备再次开香堂立码头的某种资格。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想当老大,首先必须做好承担“无限责任”的心理准备,才当得起这一个“家”字。
企业家既然有此重任在肩,照理说,更应当修身养性、善自珍重才是。而当下怪现象在于,财经媒体已经恨不得纷纷要开娱乐版,企业家们则拿出了抛头颅洒热血般的决绝用来四处抛头露面。这就使得这个群体逐渐变成了公众人物,一举一动都暴露在观众面前。除了不断制造和传播一个个“中国梦”的财富故事会之外,企业家自己则面临着聚光灯下的自我塑造、当众整形的新挑战。
近距离观察那些喜爱把自己“明星化”的企业家们,不难看出两种心态交织产生的驱动力:一曰弱者心态,二曰投机心态。
首先,所有乐于此道的企业家,基本上分布在三种状态里:苦、牛、傻。因此分别受到三个欲望小鬼儿的支配:表白欲、表达欲、表演欲。一万小时的苦之后如果未如期见到牛×闪闪,人本能地需要找到宣泄情绪、推卸责任的出口,晒伤口、拉垫背、诉冤情是常见戏码。这时人往往变身祥林嫂,表白,没完没了地表白,试图给人们的观察“纠偏、翻案”,倘若再辅之以当众“哽咽”甚或“落泪”,就是一个绝佳的封面报道。如果幸运地走上了牛×的道路,那么不禁意气风发起来,觉得自己的经验教训简直已经炼出了一部九阴真经,岂可埋没在一家公司里,必须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对兄弟企业、公共事务、社会热点充满了表达的热情,凡事都忍不住侃侃而谈,指点一二,“民主正义、绝对理性、普世价值”等大词儿是成建制使用,有了微博之后表态和站队更是实现了零成本扩张。若是真相信了自己的牛×,那么必遭雷劈,不出一年就会变成舆论生态中的傻子,表演欲望越来越强,表演痕迹越来越重,俨然成为抢戏的戏霸,让人忍不住温言相劝:戏过了,戏过了嘿!不论是表白、表达还是表演,说白了还是一个士农工商忝陪末座的弱势心态,周身充满了不自信,急吼吼地要向谁证明自己是一个比自己更好的自己。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实在的投机心态在驱动着人们,也就是经营运作手法里所谓“抄近道儿、干俏活儿”的公关技巧。短时间内捧红一个具体真实的领军人物,当然比塑造培育一个理性抽象的企业品牌要容易得多,成本也低得多。把企业家人格化(甚至神格化)的个人品牌作为支点,让企业由此大力撬动外界资源,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无形资产经营杠杆。当年曾经有一位企业大佬传授秘笈:一寸新闻超过一丈广告。因此这位大佬多年来亲自抓公关,曾经炮制过上到新闻联播下到盗版书摊的各种新闻热点,多少次在危急关头凭借“四两拨千斤”的PR技巧将舆论焦点转向,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金光闪闪的“中国好榜样”。不过,持刀杀人者必将死于刀下,当你像孔雀一样美丽开屏的同时也就把丑陋的屁股暴露在人前,不到三年时间,这家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最臭名昭著的公司之一,大佬也变成了公司背负的最大的品牌负资产,留给后来者的信誉修复难度简直令人绝望。
让我们更有建设性一些。不论从在中国做商人天生的弱势心态,还是现实中“多快好省”的投机心态出发,倘若企业家的公众化、明星化趋势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必须时时默念一句明哲保身的符咒:十分红处变成灰。烈火烹油,繁花似锦,且莫喜大红灯笼高高挂,岂不闻古今中外老少咸宜的普世性真理一句:红灯停,绿灯行?前方红色警戒,敬请小心绕行。
如果我是一名在中国做生意且希望善始善终的企业家,那么我会对五种红色保持高度的敬畏和敏感:
顶子红
一位高层领导曾私下善意地忠告某位大佬说:政府里最讨厌三种企业家:一是被扶持起来之后,当组织希望你有所回报的时候,你表现得很小气;二是被扶持起来之后,想要“捞过界”,自以为是“胡雪岩”瞎掺和官场上的事,自营保护伞、培植代言人;三是被扶持起来之后,四处当教父,指指点点,妄图输出意识形态。看到没有,他们看企业的唯一共同前提都是——“你们”是被“我们”扶持起来的。此一前提,回味无穷。上述三种人,年年都有倒霉蛋,大家可以自行对号入座。此路凶险,山高风疾,行不得也哥哥。
小桃红
过去香港的八卦杂志经常会爆出某某董事局主席、某某企业太子爷密会女明星的新闻,想不到如今内地企业圈也蔚然成风。说到底这档子桃红色的事儿,属于极度个人隐私,但是一放到企业家身上,就不一样了。除了对个人声誉的影响之外,过去一段时间,因为小桃红闹大最终搞成了“血染的风采”的也不在少数。就原配夫人们来说,内地的女权主义思想可比其他华人地区普及多了,彩旗一飘,红旗就倒,夫妻反目、子女喧闹、财产分割、股权战争、资产冻结、股票下跌,搞到法庭甚至刀兵相见的比比皆是。最坚固的堡垒总是从内部被突破,这事儿谁也别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守好裤腰带比什么都重要。当然成功男士们是重灾区,女企业家也难说就躲过一劫,香港小甜甜龚如心的身后龌龊,难道还需要再次提醒吗?
狗血红
我曾经好奇地去问一位企业高层: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媒体的话,在你心目中是什么颜色?这位高层沉默良久,咬牙切齿地说:红,那种嘈杂的、混乱的红,就是狗血的颜色!今天谈媒体,已经不是电视、报纸、杂志,这是一个“自媒体”盛行的时代,媒体的功力简直无处不在、无远弗届。企业当然要和媒体保持良好的合作,这里所说的警惕狗血红,是指超越了合作的界限,企业内心深处那种想要利用媒体、操纵媒体的欲望小火苗。是的,也许媒体正在越来越被商业化的利益安排所影响,但是要知道它始终是不可驯服的野兽,媒体最爱的是收视率、收听率、点击量、发行数,从这一点上来说,就像鲨鱼见血,谁都有可能是操盘者,下一分钟谁也都可能变成被消费的对象。因此,建立一个清晰的边界就变得非常迫切,要想清楚在一个什么样的范围之内与媒体积极互动,超出了边界就要守口如瓶。
钞票红
商人趋利,钞票就是商人的选票,是企业成功与否的第一个标志。但是钞票的红色也往往会遮蔽理性。国有企业不论,仅就民营企业来说,企业里的亲人部属甚至企业家本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搞什么利益输送、利润转移,借用企业平台大搞体外循环的,比比皆是。特别是当企业股权结构开放以后,想一想凭什么所有的钱都要和别人一起分享,难道大爷我不能先独吞一块儿?因此,自己变成了自己的蛀虫,什么设个关联公司啊,组个洗钱机构啊,变戏法左兜儿揣到右兜儿啊,都成了令投资人心惊肉跳的噩梦。再进一步,因为戏法变得出神入化,空手套白狼也能玩儿转了,所以野心更大,干脆再拉几个投行界的野心家一起玩儿,大家抱团打天下,于是,霹雳一声震天响,中概股来到您身旁。
朱砂红
旧社会刑场上杀人,是要拿朱砂批的。踩红线过了界,违法犯罪,就要批朱砂。企业家手里有了钱、有了势力,最要紧的是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说狠话。因为围绕着你有一个利益群体,这个群体甚至是会为了你的一句狠话去搞桌面下的事情的。走多夜路终遇鬼,吃天大的亏也比吃牢饭容易下咽。特别是如今我们的立法执法弹性还是颇为可观,在你的计划里,也许只是踩踩红线玩玩儿灰色地带,但是千万记住此一时彼一时,朱砂红是你hold不住的,弹性系数随时会变,灰色地带一秒钟变黑色,而且保管你一点都幽默不起来。
说到底,原来,企业家,最怕见红。
合伙达人
“其实,他们都挺怕我的。”威廉张远远地瞥了一眼宴会厅里四处转桌敬酒的副总们,意味深长地轻声对我说。
此刻我正坐在威廉张旁边,参加该公司年报发布后的内部高管聚餐。只有自信的威廉张不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坐在这个主位上。也许下个月,董事会就会解除他的总裁职位。就在前两周,董事会的专门委员会秘密访谈了这些“怕他”的人,请他们分别对公司总裁威廉张的领导力作评价,得到的总体反馈是:他们绝不认为他会是带领这家过于早衰的“创业英雄”公司重回巅峰的那个人。
威廉张其实算是这家公司的创业成员之一,手腕强硬、精于业务。但也许是创始人太善于团结各路人马反而掩盖了威廉张不擅与人合作的问题,当公司IPO取得巨大成功、创始人迫切想要“急流勇退”的时候,推出的这位接班人在短短几年间就失去了大部分班底的支持和信任,元老们接连退休,新人们一方面对上过度依赖一方面私下各行其是,公司业绩数字尚可,但公众形象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