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9600000017

第17章 功败垂成的变法(3)

当时的司马光和王安石同样都是翰林院的学士,两个人就暗暗斗起法来,这种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事情在庙堂之上,似乎是最常上演的戏码之一。他们之间第一场较量,主要是因为一个叫做阿云的女子,当然,这个女人和两位政治家之间并无直接关系,主要是因为一起发生在登州的案子。

阿云本来是登州的一名普通的农家女子,如果说她有何过人之处,那就是她长得很漂亮。在古代,一个无父无母、没有任何势力、又不想流落在烟花之地的美女,处境非常凄惨,而且麻烦不断。在阿云的父母刚刚过世不久,她就被自己的叔叔卖给了老光棍韦大宝。注意,这里出现的是一个又老又猥琐的中年大叔,绝非是《鹿鼎记》中桃花不断的韦小宝,阿云姑娘心里不乐意这门亲事是常理之中、意料之内的事情。

阿云虽然是一个农家少女,但是性格却非常倔犟,她心里暗暗下定了决心,死都不要嫁给这样一个丈夫。于是她选择了最直接、也是最不理智的方法,去杀死韦大宝。不过一个女子能有多大的力气呢?再加上是第一次犯案,韦大宝并没有死,只是失去了一根手指。

很快,阿云就落入了法网。按理说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案子,用现在的法律来说,这叫做故意杀人未遂。不过在宋朝,这可是非常严重的罪行。因为在古代,男人的地位比女子高出许多,正所谓是“夫为妻纲、君为臣纲”,阿云姑娘只能在大牢中等死了。但是这件案子却引起了司马光和王安石两个人的激烈争论。

正方王安石,他的辩论观点是,此女子身世可怜,事出有因,应当给予她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如就从轻办了吧。反方自然就是司马光,他的观点就比较“传统”,认为这已经触犯了“夫为妻纲”,虽然阿云并未嫁给韦大宝,但两个人之间是有婚约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应当判处阿云死刑。

一个小小的案件,竟然能够引起两位翰林院学士的重视,就连宋神宗都亲自参与进来,自古至今,能有多少这样的案例呢?阿云姑娘何其幸运,据说当时在皇宫之中,文武百官们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主要的辩手自然是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个人唇枪舌剑,谁都不愿意输掉这场比赛,最终以王安石的胜利告终。

这只是一件小事,却拉开了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变法与反变法的争斗,这场争斗一直延续到王安石变法失败为止。

1068年,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王安石的这场火直接将矛头对准了那些享受着各种特权的皇亲国戚。在变法之前,这些王公贵族们整日里就想着要朝廷的俸禄去享受生活,造成了国库的亏损甚大。对于这些问题,王安石在一上台就颁布了《裁减皇族恩例》和《刊定任子条式》,这两条规定直接废除了众多公爵席位。如果你想要爵位,成,先去参加公务员考试再说!除此之外,王安石还直接打起了皇帝女人的主意,认为这些贵妃啊、娘娘啊,平日里开销太大,得省着点花!

一时之间,王安石变法立刻成为了风口浪尖的焦点事件。很多人都伸着脖子等着看这个被宋神宗看做是神仙的王安石如何能够在大宋王朝上翻云覆雨,究竟这场变法会演变成一种什么态势!不过这一场火确实灭了很多贵族的嚣张气焰,却也为最终变法失败埋下了最隐蔽且最难规避的隐患。

除了开源节流之外,王安石还主张改革科举考试制度。他的想法比较像我们现在考大学要分专业一样,专门培养一批人才,这样才能让宋朝有人才可用,而非是只会玩弄文字的风流文人。王安石这样说并没有言过其实,因为在宋朝的科举制度之中,主要考的内容是填写诗词歌赋。或许在我们现在人眼中看来,这多少有点玩物丧志的意思,毕竟会填写诗词歌赋的人,最多也只能算是个文学家。就连文学巨匠曹雪芹曹先生最终也没有进入庙堂,而那些只会附庸风雅的文人墨客,又怎么能够胸怀天下,懂得治国之道呢?王安石同样是这么想的,可是他的这个举措却引起了另一位的攻击,这个人就是厨艺非常好、文采也非常好的苏轼。

苏轼同样是反对变法阵营中的一员主将,他认为,王安石改变科举制度是对文人的一种侮辱。我们都知道苏轼的文学功底不容小觑,他还想凭借着自己的文采在朝廷中实现自己的抱负,可此时王安石却要变法,严重阻碍了他的仕途之路。于是乎,他就用自己最擅长的学问,一连写了3篇思想报告《议学校贡举状》、《上神宗皇帝书》和《再上神宗皇帝书》,直接将炮火对准了王安石。在所有的史料记载中,苏轼是第一个用文字形式炮轰王安石的人。好在宋朝并没有什么传媒集团,否则这两位文学家的炮轰事件绝对得上头版头条!

宋神宗看到这3份思想报告,很自然他就要给苏轼做做思想工作。可是这个皇帝的做法很有意思,他表面上听取了苏轼对王安石的抱怨,然而王安石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该怎么改革就怎么改革,丝毫没有受到半点影响。在此之后,苏轼彻底和王安石铆上了劲。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王安石成功地将苏轼调离了京城之后,就开始着手“青苗法”等改革方案的制定当中。可惜啊,麻烦总是接二连三地找到他,在这个时候,京城中发生了一件事情——“唐介之死”。

这个唐介曾经是北宋的宰相,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就算是面对着皇帝老儿,他照样直来直往,常常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事情,搞得宋神宗很是头疼。可是唐介突然之间过世了,史书上记载说他是因为后背上长了毒疮而死。但在庙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却并不这样认为,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唐介是被王安石气死的。

一来二去,“唐介被王安石气死了”这句谣言从甲传给了乙,从乙传给了丙……这回,王安石可真是人在屋中坐,祸从天上来,莫名其妙地成为了间接杀人凶手,死的还是个在百姓、其他同僚心中很有地位的一号人物。如果这个时候王安石能够站出来澄清一下,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发生,可是才子多半都骄傲、清高、孤芳自赏,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态让他保持着沉默。

这次的退让并没有真的得到海阔天空,宋神宗依旧选择无条件地相信王安石。可是朝廷中的其他同僚纷纷站出来弹劾他,甚至以辞官作为筹码,然而宋神宗一句“朕不准你们辞官”回绝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事件,却不难看出王安石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种种缺陷。也正是这种缺陷,最终让他在朝廷之中落得个孤军奋战的结果。也正是这样的缺陷,让他的变法最终只能走向失败,甚至输掉了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以及皇帝心中最难能可贵的那份信任!

人亡政息

在风风雨雨中,在很多人的反对和非议中,王安石坚持着自己的变法道路。尽管王安石的变法在历史上失败了,可王安石临死的时候,变法依旧在进行着,就连宋神宗临死的时候,变法也在进行着。或许这就是天意吧,宋神宗什么都好,他有着先进的思想和智者具备的果敢,但是却没有一个长命百岁的身体。

1085年,年仅38岁的宋神宗过世了,登上皇位的是他年仅9岁的儿子宋哲宗。一个9岁的孩子,还是个整天只想着玩乐的少爷,又怎么能对天下事进行判断和裁决呢?大宋的江山又岂能容他人插手呢?于是宋哲宗的奶奶高太皇太后就决定,她要“垂帘听政”。当然,她并非像慈禧那样坐在宋哲宗身后,国家大事由她来做决定这就够了。

在前文中我们说过,王安石刚一开始变法,首先就将矛头狠狠地对准了王孙贵族,其中就包括了当时还是高太后的许多亲戚。我们不难想象,当这些亲戚们知道自己的利益被触犯的时候,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告状,跟高太后哭诉王安石如何如何整治自己、针对自己。高太后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现如今自己的儿子一心一意想要变法,不管王安石做了什么,他都会全力支持,故隐忍不发。现如今,宋神宗驾崩了,真正掌权的是她,是宋哲宗的奶奶,那她要做的事情,一点都不难想到,那就是将变法的策略一一废除。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很多非常杰出的改革家,比如商鞅,比如张居正,比如王安石。尽管最终他的变法在诸多反对的声音中以失败告终,但是他的功绩,我们绝对不能够否认。

宋神宗接管过来的虽然是一个平静的江山,然而在这个平静之下,却隐藏着波涛汹涌,一个不留神,或许就能够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前文中我们也提到过,当时的国库早已是严重赤字,王安石的财政改革,让这个濒临破产的大宋江山起死回生;他的科举改革,用现在的眼光看来,是明智的,知人善用,这才是一个管理者应当具备的专业素养,而非用诗词歌赋等文字游戏能够取而代之的……

王安石的变法对宋哲宗时期贡献颇大,对后来的影响也着实不小。宋哲宗即位之后,曾经支持王安石的一些官员,被称为“元丰党人”,比如章惇、蔡京;反对变法的人被称做“元祐党人”,比如苏轼。“元丰党人”把自己看做是王安石变法的继承人,在宋哲宗身边装扮起“改革行家”的姿态,希望这个小皇帝能够继续让他们掌控朝政,而“元祐党人”则被他们一一迫害。可是王安石提拔的官员,大都心术不正,企图打着“改革”的旗号来获得自己的政治利益,实属投机分子,而王安石的识人不清给了他们掌握大宋江山的机会。

更让北宋江山雪上加霜的是,这宋哲宗的寿命也不长,才24岁就归了西,继而上位的就是北宋最昏庸的皇帝宋徽宗。我们都知道,这皇帝换得越快,天下就越不稳定。再加上在宋徽宗身边的都是高俅、蔡京等奸臣,他们以搜刮民脂民膏为乐,以奢侈享受为生活标准,祖宗留下来的七成财产都被他们挥霍了。

正是因为这个理由,曾经有人说过,“靖康之耻”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就是王安石。对于这种说法,现代人看来或许觉得纯属无稽之谈,然而在南宋到晚清这段时间里,竟然有很多人都是愿意相信的,甚至因此而将王安石说成是猪狗之辈。比如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第四卷《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中,描写了王安石辞官之后回家乡的一些场景:

话说王安石看到宋神宗不再像曾经那样坚持变法、信任自己,以他为人的孤傲来说,果真像电影中的那句台词,如果不想别人先拒绝你,那就要学会先拒绝别人。王安石拒绝宋神宗的方法就是写了好几封辞职报告,上交给领导。宋神宗一看王安石连辞职的理由都想好了,无非是什么年事已高、身体不适之类的借口,他明白,事已至此,挽留也没有丝毫办法了,干脆还是放行吧。

就这样,王安石打点好了自己的行李,决定返回老家去度过晚年。在宋朝,就算是要告老还乡,皇帝也会给个小小的地方官来做,这个地方官员的俸禄就相当于你的退休金。王安石要去的地方就是江宁府,从东京汴梁到江宁府得坐船。这一路的风景还算优美,王安石又是个文人墨客,免不了要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怀,可是他并不知道还有很大的波澜在等待着他。

船靠了岸,就像是浮萍找到了港湾,可是王安石看到的却是百姓们一副“痛打落水狗”的架势。当然百姓们是不敢真的抄起家伙和一个朝廷命官动手的,他们所用的方法还颇为文雅,武器就是文字。

走了一段路,王安石感觉有些口渴了,于是乎就走进了一间茶社。小二们都站在茶社外面招揽客人,可是看到王安石却全当没看到。受到这样待遇的王安石不明所以,于是就想招呼小二哥,可是这话还未出口,却抬眼看到茶社的墙壁上写着一首诗:

祖宗制度至详明,百载余黎乐太平。

白眼无端偏固执,纷纷变乱拂人情。

这首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说这大宋江山的制度,早就由太祖赵匡胤制定好了,黎民百姓们生活得也是太太平平,没有一点点风波;可是有一个“白眼”却自命不凡,非要做些波澜壮阔之事,弄得这世道一点都不太平。这首诗里所说的“白眼”就是指王安石,据说因为他眼睛白多黑少,所以很多讽刺他的人都称他为“王白眼”。

看到这首诗,王安石恐怕也没什么心情喝茶了,于是又上了路。走着走着,看到了一座庙宇,想那王安石也是个喜欢观赏名胜古迹之人,于是他就走了进去。墙上仍然有一首诗:

五叶明良致太平,相君何事苦纷更?

既言尧舜宜为法,当效伊周辅圣明。

排尽旧臣居散地,尽为新法误苍生。

翻思安乐窝中老,先讽天津杜宇声。

甚至就连王安石去个洗手间,百姓们也不放过他,墙壁上仍然有诗:

初知鄞邑未升时,为负虚名众所推。

苏老《辨奸》先有识,李丞劾奏已前知。

斥除贤正专威柄,引进虚浮起祸基。

最恨邪言“三不足”,千年流毒臭声遗。

看到这里,王安石已经无法抑制内心的悲愤了,他扬声长叹:

事皆前定,岂偶然哉!作此诗者,非鬼即神。不然,如何晓得我未来之事?吾被鬼神诮让如此!人亦没有放过我啊,视我为猪、狗!悲哉!

冯梦龙的这篇文章,肯定是他构想出来的,当时的百姓肯定也没有写过类似的文章辱骂过王安石。不得不说的是,在当时的社会中,王安石的名气非常不好,那么究竟是谁,为王安石翻了案呢?这个人也是个改革者,他就是近代改革家梁启超,他曾经写过一本《王荆公》的著作,其中非常详细地说明了王安石变法始末和变法内容的评价。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本书,让世人对王安石的印象从一个猪狗之辈,转眼间成为了最伟大的改革家之一。其后,孙中山、列宁、蒋介石等人都曾经开诚布公地说,王安石的变法,实属精妙之举,他也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改革者。

为什么一个变法,却能够让人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其实一点都不难解释,王安石的变法策略,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过于超前,很多百姓不能明白这变法中的学问,只能凭借着自己的生活水平来决定自己的好恶。

恰好在王安石变法之后,大宋承受了几次天灾,这也导致了很多百姓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他们非但没能看到变法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反而要经受灾难的考验,当然会把自己的满腔怒火全部转移给王安石。而那些给王安石翻案的人是旁观者,他们的慧眼自然能够识得王安石的改革风采。

宋朝仅有的两次变法,其实在很多地方都有着惊人的相同之处,除了在农业、商业等方面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太过于牺牲朝廷内部官员的利益。可能这些利益见不得光,可是“一个好汉三个帮”才能完成一件大事,不帮忙也无所谓,但是不能站在对立的立场之上。

然而,范仲淹也好,王安石也罢,他们都是将自己摆在了众多同僚的对立面,变法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同类推荐
  • 叶屌丝挣命记

    叶屌丝挣命记

    要是能回家我做这些干啥!但你不要逼我,再逼我老子推了你,屌丝急了也咬人
  • 回味宋朝

    回味宋朝

    宋朝是一个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时代。它在经济、文化、科技上都创造了光辉的成就,现代学者普遍认为,两宋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成就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则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连现在的余秋雨都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可见宋朝的魅力。
  • 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史

    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史

    本书就好比一座时而璀球绚烂、时而暗淡凋敝的舞台,在这座舞台上,各色帝王、将相、官宦、妃嫉、英雄人物一一登场,从盘古开天辟地的古老传说,至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各色人物或扭曲狰狞、阴晤腐朽,或志得意满、豪气冲天。
  • 从零开始做皇帝

    从零开始做皇帝

    陈熙穿越后成为了皇帝这才知道当皇帝原来不只是酒池肉林还要面对数不清的阴谋阳谋、诡计搏杀可能动动手指别人整个家族就灭门了也可能一时疏忽自己的皇位就不保了皇权之争永不停息且看陈熙如何从零开始做皇帝作者熊猫tv直播间http://www.panda.tv/269109每晚直播码字、心灵毒药、污力觉醒
  • 一本皇叔

    一本皇叔

    文艺简介:如果有人问你看的什么书,你可以光明正大的告诉他,我看的是一本皇叔。二笔简介:这就是一本皇叔。普通简介:我是刘皇叔,我为自己带盐,听说黑我的很多,那我就让你们看看本皇叔是如何混吃等死的泡妹子的。扬州新军:52811130欢迎各位!
热门推荐
  • 纨绔丹神

    纨绔丹神

    升仙丹劫降临,当朱飞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重生在了一位大家族的废柴私生子身上。面对他人的欺辱和挑衅,他,还会像以前那样胆小懦弱吗?面对自身的孱弱,他,又会作何改变?且看一个废物的逆袭,如何一步步以嚣张而霸道的姿态,最终走上巅峰!
  • 母仪天下之风雨夺嫡路

    母仪天下之风雨夺嫡路

    被车撞的穿越?这么狗血的事情居然会发生在她的身上!幸好有疼宠自己的老爹和娘亲,却依旧躲不过嫡母的残害。此仇不报非女子!刚好这有个半残废的墨蛟国九皇子,既然是同命相连,那就一起夺了这江山,做这至高人,自此天下把手握!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纯狱天堂

    纯狱天堂

    疯子与傻子的爱情故事里,藏着多少人的梦想与夙愿。
  • 逆尊

    逆尊

    一个生在武学世家的优异少年,自小就在同辈当中拔萃出众,无人能及。可到头来却在家族权谋斗争中成为了利益牺牲品、因为不甘心奸人得逞,他选择了与仇敌同归于尽。可是,世间总有那些阴差阳错,究竟会是怎么样呢?...带着记忆转世,是否还是原来的他呢???敬请期待...小说读者群:372794052欢迎大家加入...
  • 永恒灵魂

    永恒灵魂

    十年前,魔族掌握了时空之力,通过割裂宇宙的位面来到了甘德位面,并对甘德位面进行进攻。虽然人类、矮人、精灵等种族一起抵抗也只是和魔族大军势均力敌而已。然而,这场战争却触动了这个世界的护卫者——洪荒巨龙。十三条洪荒巨龙及其众多神诋巨龙从大陆的四面八方聚集而来重新创造这个世界。自那时开始,这个世界就沉浸在无尽的杀戮之中……十年后,一切都开始恢复,但是魔族还没有全部清除,人类、矮人、精灵已经把斩杀这些它们当作试练来锻炼每个希望成为强者的人。却不知道,在这个甘德位面的边缘,魔族切割的位面还没有愈合,魔族还在准备着再次进军……
  • 深圳打工:厂花爱上我

    深圳打工:厂花爱上我

    我是在深圳打工的一名小杂工,因一次客户来访表现出色,被美女上司看中,从此我过上了与众不同的打工生活。
  • 异界之奇皇

    异界之奇皇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切,仅从一个差点被人忘记的小山村开始......
  • 盛爱甜心迷你版

    盛爱甜心迷你版

    陌夕唯很想撞墙,为毛她会变成奶娃娃,躺在这个妖孽的床上,虽然衣服穿的严密,但是,是个女的就会YY的,尤其妖孽还把她揽入怀中。摸着她的发顶,声线魅惑“乖~”的时候,她很想挣扎好不好,但是,为毛胳膊腿都这么短啊喂!妖孽,再不远离,我就流鼻血了!
  • 续三国演义

    续三国演义

    小说:《续三国演义》内容简介,三国蜀国先帝刘备的从孙子刘席履在三个月大就成了孤儿、在十三岁小女孩雪儿的精心照顾下、饱尝人间的各种艰辛、经过艰苦不懈地卓绝努力、最终建立起自己理想的国家。天下之小孩皆我之子孙、世上之老人皆我之父母;人人出生在同一起跑线上、消灭了官二代、杜绝了富二代;让黑势力绝迹、黑白相勾结、叫他们同时绝迹。人人讲文明、讲道德、尊老爱幼、知书达理、奋发向上。奋发者即可享受、懒惰者就要受穷。让桃花源世界变为现实!
  • 东征纪行录

    东征纪行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