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9300000020

第20章 生态经济发展研究(1)

在秦汉以前,黄土高原地区物产丰饶,人称“陆海”。“关中自湃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

正因为如此,在比较长的时间里,这里一直为京都提供比较充裕的物质保障,但在秦统一六国前后,粮食供给问题就已日趋严重,秦汉时期的国都咸阳和长安,在战国末年粮食供给就被迫仰仗巴、蜀地区,这固然与关中地区人口剧增导致粮食需求增大有关,但生态环境的衰变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再给他。”这种马太效应在生态贫困地区有着更充分的体现。哲学思想提醒人们,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要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P.托达罗曾提出“地域”差异理论,以此来解释贫穷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当一个贫困地区的生态系统状况虽然不良、生态问题较为突出,但在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可以进行适度的经济开发,或适当的经济开发活动本身可以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方式时,可以在保护和建设生态系统的前提下,通过生态经济的形式,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保护生态与环境。“由于穷人比富人更加依赖于自然资源,如果他们没有可能得到其他资源的话,他们或许会更快地消耗自然资源。”贫困农民如果不能通过其他更有效的渠道获得补偿,他们可能会加剧“过度开采、资源滥用以及资本高估”的行为。

考察黄土高原生态持续恶化的历史原因,回顾60年大规模生态建设低效率的里程,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深层原因是不断增长的人类需求与日益稀缺的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因此,保护和建设生态的根本就是要彻底摆脱经济贫困的羁绊。或者说,加快发展经济是最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切入点。因此,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这一观点也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关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目前理论界存在两个基本对立的观点,对这两个观点的检验构成了环境经济学实证研究的大部分内容。观点之一为具有新马尔萨斯特征的人口压力假说。

该假说认为,人口的增长增加了对于农田的需要,由此引起的毁林造田将引起森林面积减少;人口的增长还加重了环境吸收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压力,从而会加重环境污染。对人口压力假说的支持者来说,人口的增加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森林面积减少和环境污染加剧,因此控制人口数量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必由之路。人口压力假说的反对者则认为,虽然单纯的人口增长确实会引起环境退化,但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最终能够抵消甚至超越人口增长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

该观点的支持者认为,随着耕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就会出现Haya-mi和鲁坦所描述的诱致性技术变迁,农业技术进步能够抵消因人口增长所引起的毁林造田等环境破坏的压力,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和污水处理等都会相应改善,环境状况最终将会好转。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述的是用某些指标来衡量的环境污染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倒U形关系,这种倒U形关系由格罗斯曼和克鲁格首先发现,因其与描述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库兹涅茨曲线相似而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现有的研究文献表明,随着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空气中的SO2、CO2、NOx、烟尘及悬浮颗粒,河水中的一些污染指标,以及负的卫生指标等,均呈现一种先恶化、后改善的统计规律,赛尔登以及斯托齐从理论上论证了EKC存在的可能性。EKC所描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倒U形关系常被用作论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依据。

因此,以牺牲生态效益换取经济效益固然不对,但只顾生态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也不可取,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1宏观经济方面

1.1黄土高原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现状

除了少数地方,黄土高原绝大多数地区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一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一方面又面临着空前严峻的资源短缺甚至枯竭、人口超载严重、发展任务繁重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1.1.1农业自然资源“瓶颈”制约愈趋严重农业自然资源短缺是占黄土高原区域面积绝大多数的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而愈趋突出,特别是农业自然资源贫乏的红灯早已亮出,农业发展难以为继。(1)水资源濒临枯竭。西北黄土高原(包括河套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6.9%,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2.2%,而水量仅占全国的1.8%。干旱和地表水的短缺加剧了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如陕西关中地区地下水超采面积达2590km2甘肃民勤盆地地下水位由20世纪50年代的1m~3m下降到现在的13m以下。地下水位下降导致了地表植被衰亡。据1991年统计,20世纪70年代营造的1.73万hm2沙枣林,已有0.65万hm2成片死亡,0.58万hm2衰败;天然灌木林由7.24万hm2减少到2.37万hm2;人造灌木林中有1/3死亡。再如甘肃省中部定西市安定区,水资源濒临枯竭。现在人均水资源仅为300m3,可利用淡水资源人均不足200m3,耕地面积中的灌溉面积仅占7.8%。全区唯一的长约50km、平均宽约3km~4km的农田灌溉带,在过去几十年间一直是全区唯一旱涝保收的米粮仓,而今因水源逐渐枯竭,农田灌溉面积被迫逐渐减少,灌溉质量不断下降。据定西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监测数据,安定区降水量在上世纪1950至1980年的30年间,平均值为425mm,1980至1999的20年间平均值为385mm,而近10多年的平均值为350mm。特别是最近连续四年的特大旱灾都是历史上罕见的,2007年的旱灾是1929年以来从未有过的。(2)耕地资源锐减。如定西市安定区从1949年到2006年的57年间,人均耕地面积从0.53hm2减少到0.229hm2,减少了56.8%。若照此速度再减下去,75年后将无地可耕!

1.1.2市场风险增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决定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而不是生产和供给。欠发达地区广大农民的经营能力和市场谈判能力普遍较弱,加之市场交易的体系和规则还不够健全和规范,使得农民在搜集、辨析和处理有关市场信息并做出决策时,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只能被动地承受各种风险,无奈的“试错”经营决策和弱势市场谈判地位常常导致农民在实现“惊险的一跃”时被跌得头破血流。比如内官营镇(定西市安定区主要蔬菜生产基地)的菜农们,因为2005年甘蓝(一种小白菜)市场价格比较高,2006年菜农们大量种植甘蓝菜,但因市场行情骤变,甘蓝价格狂跌,2005年0.6元/kg以上的批发价,2006年只能卖到1kg几分钱。这样的市场风险对于一年一个生产周期的农民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1.1.3农民素质相对低下,农村出现了凋敝化趋势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根本的要素。就整体而言,欠发达地区农民至今还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根本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据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对全省15个县6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全省农村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劳动力占23.42%,小学文化程度占38.80%,分别比全国平均数高出16.42、7.8个百分点;高中以上占8.3%,比全国低3.7个百分点。甘肃省2003年农村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5.2年,比全国平均值少1.1年,15岁及以上人口文盲、半文盲率为20.33%,比全国高出9.38个百分点。这种劳动力素质状况在技术水平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只能靠增加劳动强度和外延型扩大再生产来实现。另外,随着大量农村有文化青年劳动力的非农化、城镇化转移,农村务农劳动力呈现出“高龄化”、“低素质化”趋向,导致农村出现逐渐凋敝的趋势。甘肃省2003年农村流动劳动力平均年龄为28岁,其中,男性29.2岁,占流动劳动力总数的70.5%,女性22.7岁,占流动劳动力总数的29.5%。流动劳动力文化程度与农村劳动力平均文化程度相比:大专以上是3.5倍,中专3.7倍,高中1.5倍,初中1.3倍,小学0.7倍,文盲、半文盲0.3倍。

1.1.4相对贫困化趋势明显,城乡差距大据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扶贫办公室资料,全国23%的贫困县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其中最贫困的县该比例高达25%,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均收入在200元以下的人口达600多万。黄土高原人口占全国的7.6%左右,而工农产值占6.3%,人均粮食占全国平均数的78%。在农村改革以来的近三十年间,若纵向观察,农民基本摆脱了绝对贫困的困扰。比如甘肃省绝对贫困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74.8%下降到2005年的7.2%。但是,若横向对比,相对贫困化趋势十分明显。比如,甘肃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978年为101元,占全国当年平均水平134元的75.4%,2005年为1980元,占全国当年平均水平3255元的60.8%,下降了14.6个百分点。

位于甘肃中部的定西市,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62元,占全国当年平均水平3587元的49.1%,比2000的56.2%年下降7.1个百分点,下降速度之快令人担忧。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92元,占全国当年平均水平11759元的62%。同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之比为4.14∶1,高于全国3.23∶1的平均水平。

1.2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1.2.1生态退化与经济贫困恶性循环建国以后,长期推行“以粮为纲”、“以钢为纲”的农、工发展战略。在农村一味的强调多生产粮食,因而“开荒种地”、“填湖造田”成了各地通行的法则,造成生态植被退化,农耕面积比重过大,土地垦殖率不断走高。正是因为人口增长和畸形经济发展的合力最终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经济系统结构特点可总结为“四多四少”:即人口多——耕地多——地面水分蒸发多——自然灾害多;天然降水少——植被少——工业产值少——农民收入少。自然再生产、经济再生产状况堪忧,生态经济系统处于恶性循环状态: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较低——农业水平低而不稳——社会经济贫困——人的观念滞后——人口众多——加大对土地的开发强度——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失衡。生态经济学认为,生态经济再生产是由经济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生态环境再生产的统一。只有三种再生产相适应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黄土高原经济欠发达地区所面临的经济与环境“生态脆弱——经济贫困——生态更加脆弱”的恶性循环,其根源在于三种生产关系的失调。即人口再生产数量超过了经济再生产和生态环境再生产速度,导致该地区人口超载;同时人口再生产质量滞后,造成人力资源素质和结构水平低,以破毁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谋生则成为必然。

1.2.2物质能量投入不足农业生产是物质和能量循环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生态与经济复合而成的复杂系统,作为生态系统,其内部各种物质和能量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结构进行循环和转化,才能保持稳定;作为经济系统,必须以一定量的合理投入换取最大经济产量,以保证系统的长久高效性。投入的不足,限制了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了农业基本条件的改善、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型产业的开发。区内农民的经济基础较差,投入不足,技术落后,能量循环和物质转化效率低,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比如在已实施的生态建设、水土保持治理中,尽管有国家拨付经费的支持,但就多数工程而言,质量还是不高,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中央拨付的资金数额不足,而地方配套投入又不到位。特别是造林种草,管理抚育没有赶上,成活率和保存率普遍偏低,经济效益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开展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积极性。

1.2.3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协调丹尼尔认为,产业层次越高,其对环境的破坏作用就越小。因为,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知识在产业中的含量会越来越高,对有形资产的依赖会越来越小,对资源利用的强度会越来越大,所以它对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和经济集约化程度,以及对投资规模、经济增长方式的改进都将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可以合理地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促进生产稳定持续增长,发挥地区优势和结构的总体功能效应。黄土高原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仍以定西市为例:先从产业结构看,二、三产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2006年第一产业产值占社会生产总值40.06%,基本上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再从农业生产结构看,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69.0%,林、牧、其他所占的比重分别为0.8%、27.1%、3.2%,基本是以种植业为主体的单一农业结构,作为影响生态与环境的主导产业的林业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占比很低,牧业主要是以耕畜饲养为主,未形成商品优势,耕畜在大部分时间里闲置,浪费了资源。这与半干旱黄土高原区多宜林地、牧荒地的资源条件极不相适宜,距离优化结构相差甚远。

1.2.4农产品的初级形态未得到明显改变改革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快速提高,但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

投向市场的农副产品大都以原始状态为主,这既降低了产品的价值,影响了农业收入和积累,又形成农副产品收购旺季产品过于集中,淡季过于萧条,市场供应出现畸峰畸谷,买难卖难并存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了农民收入。

同类推荐
  • 山川锦绣:地理卷

    山川锦绣:地理卷

    地理文化普及读物。“人文甘肃丛书”之一。甘肃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地理位置独特、地质地貌呈现丰富特色的一个省份,这些神秘和独特之处一直没能被广大读者所了解,本书的出版不失为读者更深入、更全面了解甘肃丰富地质、地理文化特色的首选读物。
  • 在科技馆听讲座

    在科技馆听讲座

    本书将我国部分专家、学者在山西省科学技术馆创办的“星期日知识讲座”公益课堂上的讲演稿编辑整理汇集在一起。内容包括:山西历史、文物保护、民俗文化、晋商、家庭教育、儒家文化与传统教育、傅山研究、个人激励与自我成才、防震减灾、环境保护等等。
  • 中国未解之谜(上)

    中国未解之谜(上)

    在这种严肃而充满趣味的探索中,读者将会了解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尽情领会事物的丰富与变幻无穷,更加完整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同时引导读者掌握研究事物和探求真相的方法,从中获得思考与发现的巨大乐趣。这不仅有助于读者在现实生活中以更辨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更促进思想的成熟。 本书以解谜团、说故事的形式,把历史、考古、文学、艺术、军事、政治等范畴的知识生动地描述了出来,在知识含量大的基础上,吏具趣味性。读者开卷后,会轻松地了解、掌握、历史知识,对广大青少年朋友尤为适宜。
  • 破译神奇地理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神奇地理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神奇的地球地球曾有过光环吗人类觉察到太阳系行星上的光环,可能是300年以前的事。17世纪,科学家伽利略首先从天文望远镜里看到土星周围闪耀着一条明亮的光环。后来,人们又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了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数百年过去了,也没有听说它们周围出现光环。
  • 神秘的南极

    神秘的南极

    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陆。南极在人们的眼里是神秘的,总是戴着一层面纱,让人想掀开,一探究竟。《神秘的南极》带我们一起走进南极,撩开南极的那一层面纱,给我们展现一个不一样的南极,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观赏南极的神奇景观,领略南极的无穷魅力。
热门推荐
  • 乱世武途

    乱世武途

    诸天乱世,少年争霸。自天地间最神秘的苍穹星系而出,历经末世九劫,终成一代武中帝皇!八大帝皇,统领诸天!末世来临,天地量劫,谁能超脱天地,率领诸天将领打破末世预言!
  • 一切如来说佛顶轮王一百八名赞

    一切如来说佛顶轮王一百八名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武剑尊

    神武剑尊

    数万年前,一场惊世大战,玄天剑碎,散落凡尘。少年秦昊,爷爷亡故,遭人谋害,幸得小姐姐出手,拜入雪山派,开始修仙之旅。秦昊偶得断剑,获得无名传承,报仇,杀敌,一路高歌猛进,闯出一片天地。事关身世、九州、隐秘,掀起一场恩怨情仇纠葛。玄天剑出,谁与争锋。且看秦昊凭剑杀出一个至尊未来。
  • 不忘你眼眸

    不忘你眼眸

    前世因果,他错手杀她,下世情缘能否再续。
  • 倾城月

    倾城月

    锦墨觉得穿越这件事简直就是彩票中奖,甚至比彩票中奖还更严重。这种机率恐怕这世上也只有她一个人能遇到。有人说,脸上有酒窝的人今生是来寻找上辈子的恋人的。这种说法也许在她身上得到了验证。她觉得自己穿越过来,就是为了要找到卫青。不管她想去说什么,做什么,卫青他都会在她说之前,做之前全部安排好。不会让她操半点心。如果不是去和亲。锦墨不知道卫青对她的感情。那天晚上的月光,就像多年前。许原老师对她说的一样。她感到自己很幸运,爱与被爱的两种感情她全部都遇到了。
  • 修炼须知

    修炼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骨战

    骨战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刀一斧修仙路。看铁血少年,如何逆天伐道!
  • 经历之街头知己

    经历之街头知己

    一段传奇的青春经历,一个执着于爱的故事,一段用青春去流浪的经历。两个有着共同信仰的人,彼此相互扶持,相互走过漫长的6年,他们受过无数人唾弃的眼神,也获得过万千好人的帮助。他们是老愈与无沙。老愈是个读书人,饱读诗书,熟悉中、英、日三国语言,却流浪于街头。无沙是个固执的丫头,悲伤的经历始终没有磨灭她心中对爱的追求,她也崇拜老愈的才识,他与她之间既是知己,也是相互的依靠。这是一段关于他与她6年的故事。
  • 总裁驯养幼齿妻

    总裁驯养幼齿妻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梦定生死

    梦定生死

    梦!人人都做,可有谁知道,有这样一群人,被梦定生死。也许一梦醒来。也许一梦,就是永眠。张东,为了摆脱梦定生死,他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梦的世界千其百怪,有时它就是一座别墅,里面生活着杀人恶魔。要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逃脱,那么梦醒你生!要是反之,则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