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9500000056

第56章 有关农村改革起步的三则史料

沈宝祥

我国的改革发端于农村,由农村而城市,形成全面改革的局面。农村的改革又是从“大包干”起步的。

我在阅看报刊书籍时,发现农村改革起步的一些材料,觉得颇有价值,记述如下,与读者共享。

(一)《贵州日报》在1978年11月11日鲜明提出姓“社”姓“资”的命题并明确表态。

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有个顶云公社,共两个大队,28个生产队,1978年3月,县委主要负责同志遵从基层干部和农民的强烈要求,同意在16个生产队实行“定产到组,超产奖励”的管理办法,他们称之为作业组生产责任制。具体做法是,以“五统一”为前提,将生产队划分为若干作业组,定下产量指标,超产给予奖励。所谓“五统一”,主要是生产资料归生产队所有,由队统一调配。这个办法的主要特点是联系了产量,有了奖励制度,实际上是作业组承包,把生产队的集体收益与社员个人所得联系起来。这个办法,还不是“大包干”,只是在原来的“大锅饭”体制上打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但它将“包”字引进了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下一步必然是包产到户),这是一个突破。

就是这样一点改革,却有效地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很快见了成效。尽管这年夏收作物遭受严重冰雹,秋作物又遇到了干旱,但这16个生产队仍然队队增产,产量比上年增三成,全公社一举改变了粮食生产10年徘徊的局面,还多卖了5万多斤粮食给国家。广大干部和社员拍手称快,他们说,这样搞下去,农业就有奔头,高速度发展农业就有望头。

就是这样一点改革,却引起了上上下下的争论,一些人指责这样做是破坏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争论的焦点就是:“定产到组”姓“社”还是姓“资”?

1978年11月11日的《贵州旧报》,在第一版用整版篇幅就这个问题报道议论。报纸的大标题是:定产到组,超产奖励姓“社”不姓“资”。

《贵州日报》的编者按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顶云公社的实践已经证明,实行联系产量的生产责任制是正确的,效果是好的。“定产到组”,根本不是单干或半单干,更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一切有利于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受到农民群众欢迎的政策、办法,就应该大胆实行。这反映了贵州省委领导的鲜明态度。

(以上均见1978年11月11日《贵州日撼第1版)

这大概是姓“社”姓“资”争论的最早版本,值得记载。

(二)甘肃省陇西县红崖湾在1978年秋实行了“大包干”。

陇西县属甘肃定西地区,苦瘠甲于天下。解放近三十年,人民生活仍不得温饱,很穷很苦。

陇西县碧岩公社红崖湾生产队,十几户人家。解放以来,这十几户人家不但从来没有向国家缴过一斤粮食,而且年年吃回销粮,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外出要饭打工,连队长也无人当了,生产无法进行。1978年秋后的一个晚上(应为秋收后的一天——编著者注),碧岩公社党委书记袁志茂找到县委书记张自强。他提出:能让我回去把他们包产到户吗?县委书记说:你真胆大。公社书记说:我实在没办法了,没办法了。县委书记经过考虑,认为一个十几户的队,试就试一下吧,便对他说;你回去试办,可要把后路留开。第一条你在公社不准讨论,我在县上也不讨论,你知我知咱俩知道就行。第二条你回去后给社员宣布一条铁的纪律,要绝对保密,对亲戚朋友都不能说。第三条当年收成下来后,第一场打碾的粮食必须按公社分配的数目缴清公购粮。公社书记袁志茂回去后,在红崖湾悄悄实行了包产到户,把全队500亩土地划分到户。据侏平在甘肃》一书记载,时间是1978年10月21日。到了第二年春天,县委书记同袁志茂相约,两人不进村直接上山进地察看。他们从山顶往下看,麦苗长势很好,细看一下,看到人们分散在一块一块地里劳动,庄稼锄得像花园一样。这年秋收后,红崖湾一次就缴清了公购粮,人均粮食破天荒地上了千斤。社员们喜悦地说:活了半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多的粮食!他们决定来年继续照样办。大队党支部书记知道此事后说:红崖湾包产到户了,今年人家把牲口赶上,带头缴粮哩,几十年来就没见过红崖湾人缴粮的。他说,这和你发面(发酵面)一样,在那一盆面里,你已经把一疙瘩酵母子放进去了,这面已经起来了,从盆的四周溢出来了,那你要收拾也就收拾不住了。事情确实如此。红崖湾的事情就慢慢传开了。1979年2月,陇西县四级干部会议决定在全县试办大包干。

(以上见中共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调查与研究》2009年第1期《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的前前后后》,张自强口述,张全有整理)

(三)1978年12月,安徽小岗村秘密签订“大包干”文书。

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底实行“大包干”的事,已经流传很广。

凤阳是一个有名的穷地方。我的家乡邻近安徽,我从小就听说凤阳“十年倒有九年荒”。小岗村是凤阳县的一个小村落,只有20户人家。1978年,安徽大旱。夏收麦子,小岗村每个劳动力才分到35公斤。农民说,再这样下去不行了,得想想办法。这年12月的一天晚上,18位农民在队长严俊昌家秘密开会商讨,将土地分到各户耕种,不再吃大锅饭。在当时来说,这是冒大风险的事。他们签订了一个契约式的文书,文书写明:我们分田到户,家家户户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小岗全村20户人家,在这文书上盖了4个印章,按了17个手印,队长严俊昌一人盖了二个章,有2人代表二户人家按了手印。人们将这个文书称之为“大包干合同”,或“包干合同”。

现在,人们从网上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这个“大包干合同”的影印件。如果仔细看一下,就会产生一些疑问。应当说,这件事,是确确实实的,对其真实性不容怀疑。但已被收藏在博物馆的这张文书,却是以后补制的。

小岗村的大包干一年就见成效。第二年秋收,小岗村的粮食总产量由1978的1.8万公斤,猛增到6.6万公斤,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跃升到400元。小岗村不仅结束了多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而且破天荒地上缴国家粮食3200公斤。

小岗村的“大包干”同样引起人们议论纷纷,甚至批评说是“开倒车”。但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给予坚决的支持。万里在小岗村的座谈会上说:地委批准你干三年,我批准你们干五年。有人问,周围群众都吵着要学小岗,怎么办?万里说:学就学呗。万里不但支持小岗,还支持推广。万里很快到中央工作。小岗的经验得到中央的肯定,对推进农村改革起了积极作用。小岗村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小岗人的骄傲,也是小岗人的一种幸运吧!

记述了以上材料,有一些感想。

一是,以上三个材料,一个来自西南地区,一个来自西北地区,另一个来自华东地区。在这样广阔的地域几乎同时出现“大包干”的形式,这更能说明农村改革的必然性,更能说明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二是,从农村改革起步,搞“大包干”,就出现姓“社”姓“资”的争论,延续至今。这充分反映了“左”的特点,就是在反“资”的名义下反对社会主义的改革。他们把农村一切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活跃经济的改革举措,都说成是“资”(资本主义)。这是一种“恐资病”。这种以反“资”为特点的“左”,影响很深,在不同时期,它会以不同的形式、以不同的题目出现,至今不可忽视。

三是,我国的改革已经进行了31年,到了回顾和书写改革历史的时候了,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许多改革史论著。历史贵在真实。如果能够收集更多真实反映改革历史的资料,将能使改革史写得更全面更充实,立论也更准确。依据更丰富的史料,若干年来说惯了的一些话,作些调整,也是很自然的。我在一篇文章中曾说,小岗村的改革“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缕曙光”,现在看来,这个说法是有点绝对了。

——摘自2009年11月2日《学习时报》

沈宝祥简介:中央党校教授。1932年生,江苏武进人。195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生毕业。1977年6月起,在胡耀邦指导下参与筹办《理论动态》,为理论动态组成员,后任理论动态组副组长、组长,理论动态编辑部主任、主编。1978年11月20日在《理论动态》发表的《平反冤案的历史借鉴》一文,《人民日报》作为特约评论员文章发表,新华社转发全国。1981年3月5日在《理论动态》发表的《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清理“左”的思想》一文,鲜明提出反“左”,《人民日报》作为社论发表,新华社转发全国。所写文章被作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的社论、特约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观察家文章发表的有30多篇,多数由新华社转发。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兼及党建理论和中共党史。1999年参与筹办《学习时报》,后任《学习时报》顾问。

同类推荐
  • 环球东宋帝国

    环球东宋帝国

    穿越小说,商业小说,海上贸易,社会制度变革,大航海等等一个持久的帝国其实力不仅仅表现在军事上,也表现在经济文化上。
  • 大唐之一路升官

    大唐之一路升官

    窦一官:屠夫世家子弟,在其20岁时的“猪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偶然穿越到公元572年一段纷乱而又辉煌的岁月来临了。苍天呀!大地呀!你让个“胸有半点墨,手握蛋糕刀,”的20世纪“五好青年”如何在这个乱世生存………杀猪?熬尿!调教几代明君!不是吧?......本书大官群:64374061
  • 兽王三国

    兽王三国

    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西凉‘猛虎’董卓!幽州‘老牛’公孙瓒!冀州‘老鼠’袁绍!兖州‘毒蛇’曹操!江东‘烈马’孙坚!流浪‘鸡仔’刘备!荆州‘兔子’刘表……主角?‘蠢猪’……袁术是也。万兽齐鸣,鹿之天下,究竟花落谁家?一切尽在书中!完本有保障,请各位书友放心阅读。(有人和我说简介写的不好,这个我真不太会,随意改了一下,就这样吧!)
  • 锦衣护国

    锦衣护国

    大明正德年间、君臣博弈、文武相轻、阉党弄权、厂卫相争。有一个就业路上,屡被蹂躏的古汉语专业研究生,回到了明朝,进入了山村一家幼童身体后的故事。木讷父亲泼辣娘,一水的极品亲戚,农家小院是非不少。好在,咱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四书五经八股文,专业也对口。谁言寒门再难出贵子!身为穿越一小民,是随波逐流浑噩一世?抑或是力图奋进彪炳春秋?做一个最强锦衣卫,坚决守护富饶江山!波橘云诡,风云变幻,权柄美人,敌国之富,尽在《锦衣护国》!
  • 草根王朝:刘邦与朱元璋时代

    草根王朝:刘邦与朱元璋时代

    本书分为七部分,内容包括:草根生涯:王侯将相宁有种?白手起家:打出一片锦绣江山黄金组合:一个好汉三个帮王者之风:得民心者得天下流氓本色:不当皇帝誓不休巩固政权:从造反者到统治者血染皇城:举起杀戮功臣的屠刀治理天下:休养生息与乱世重典。
热门推荐
  • 窗边的孩子

    窗边的孩子

    本书的目的是发现家庭环境因素对北京市初中生电子游戏使用问题(成瘾和偏爱暴力游戏)的影响过程和方式,从而使家长、学校和社会管理部门能够更有效地预防初中生和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出现电子游戏使用问题,并对预防其它心理和行为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论文运用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并提出了家庭环境对电子游戏使用问题影响的“下旋螺旋模式”,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 江湖一片坑

    江湖一片坑

    江湖险恶,魔影重重,君子如玉,处处销魂。李绯青学成后下山,想要在这江湖闯荡出一番名堂……
  • 幻想龙骑士

    幻想龙骑士

    Danslavalléedevotreprofond,violettoujoursàlareproduction;(在你幽深的山谷中,紫罗兰仍旧在滋生)EndépitdeSècheteslarmes,ilseraenfleurs.(尽管干枯了,你的泪水会使它绽放花朵)Endépitdelachaneliéànous,maisdesAnneauxpeutêtrecassé(尽管锁链缚住了我们,但有些环必能打碎)Alorsoui,têtederetour:convoquervotrechefaime(那时候啊,转头回来:召唤你们拥戴的首领)这是中世纪最后的疯狂。东罗马帝国的末日狂欢,英格兰与法兰西的世纪决战,莫斯科汇聚力量的最终爆发,神圣的罗马,不朽的帝国
  • 英雄联盟之云帝

    英雄联盟之云帝

    这个世界没有光速QA,没有AP赵信和剑圣,没有一秒五刀,没有摸眼回旋踢和R闪于是,他来了...世界为之颠覆这是一个令人振奋,让人暗爽的故事.....
  • 我家楼顶通天庭

    我家楼顶通天庭

    毕业半年没找到工作的陈泽机缘巧合下被太白金星带到天庭。初到天上的他却发现真正的天庭和传说中的大不一样,所谓的“天”居然是一颗类似于地球的巨大的星球。这里没有地球上的美食,没有地球上的高科技产品,也没有地球上的众多娱乐项目。陈泽敏锐的察觉到了天庭处处是商机,决定从卖麻辣烫开始,在天庭拼出一个闪闪发光的未来。萝莉玉兔,御姐嫦娥,傲娇萌宠哮天犬。一边挣钱,一边修炼,轻轻松松成神仙。闲来和神仙打打麻将,没事就和仙女斗斗地主,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天庭,这里有一群欢乐逗比的神仙。
  • TFBOYS之劲糖爆果

    TFBOYS之劲糖爆果

    “凯,你醒了?快吃点东西吧!”雨担心的问道,门外的四人
  • 绝对叛逆的罗氏女

    绝对叛逆的罗氏女

    在满世界求宠的时代里,她不去好好攒人品修仙,反而凭不作也会死的桀骜自成一统,不伦不类。各路人马看不顺眼于是纷纷来撕,让丫装不成逼格、组不了cp!为了自己,也为世界和平,男神最终单膝下跪献上皮鞭求勾搭。她有点犹豫,还缺蜡烛,谈何恋爱……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三生倾城为谁谱

    三生倾城为谁谱

    她,失踪已久的天宫之主,他,隐居人世间的魔宫之主,对于人间的七情六欲,他们又懂得多少?他们第一次见面,却是在那么狼狈不堪的场景上相遇,他们会发生什么呢?她为了爱人轮回三世,他为了爱人追她三世,静看他们的甜美爱情吧!
  • 逆光之处都是暖伤

    逆光之处都是暖伤

    在那个夏天开始之前,路安琪将十多年的暗恋终结——青梅竹马的少年柯禹晨喜欢上了别人。伤痛又趁着青春的缝隙来捣乱:美好却心碎的少年丁佑逆光而来,绝望地依赖上路安琪的温暖;身世悲凉的少女曾子芯,残酷的遭遇成了柯禹晨最深的羁绊。时间如风,倔强与脆弱、张扬与轻狂、守护与错过,扬着帆将他们越拉越远。青春退场,在经历了误解、决裂、生死两隔之后,她还能不能拨开云雾,看到掩藏在里面愈久弥坚的真心?
  • 滴天髓

    滴天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