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5000000021

第21章 幸福人生的自我创建(2)

三、做人的基本准则

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应该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当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怎样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又应该如何应对?我们认为,如何理解人性是如何做人的前提和基础。英国学者莱?史蒂文森在《人性七论》中指出:“对于人性的不同见解,自然导致了我们应当做什么,以及我们能够怎样做的不同结论。”所以,正确地理解人性的基本矛盾,明确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是怎样做人的关键。

通过前面几章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人是自需与共生的对立统一体,自需与共生的矛盾是人性的基本矛盾。人的自需属性表明了人的各种需要都是自觉的自我需要,人的需要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即表现为由生理层面到心理层面、由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升华过程。人的自需属性是私有制形成的基础,是个人利益产生的根源。由于这一属性的存在,自我与他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不可避免地形成相互排斥的生存竞争态势,从而派生出各种社会矛盾,甚至有的矛盾还十分尖锐。例如,贫富分化的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战争的此起彼伏、激烈的军备竞赛等全球性危机问题就是由人的自需属性派生出来的,这些都是私有制社会无法根本解决的矛盾。如果人的自需无规则地恶性膨胀,后果将不堪设想。人所以为人并能够长期兴旺地繁衍下去,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集中表现为:与自需既对立又统一的人的另一种属性——共生——对自需的制衡。共生客观要求物质资料公有,因而,共生是取消个人利益的理论依据。由于这一属性的存在,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是不可分离、相互依赖、平等互助的关系,个人利益完全服从于集体或社会(共生体)的利益。所以,自需都应是人在共生轨道上的自需,不存在超越共生的自需,否则,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或者应受到共生体的制裁。在自需与共生的共同作用下,人应该具有个人利益,才能激发出个体劳动的积极性。但是,个体利益的获得必须在有益于或者至少是不损害于集体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进行,也就是个体利益必须与社会共生体的整体利益保持一致。因此,人性的基本矛盾决定着做人的基本准则。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个体在人的自需和共生两种属性之间偏向任何一个极端,都不利于个体正常的生存。

根据人性的基本矛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明白,个人与社会不是抽象的对立物,而是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个人是社会的一员,所有成员组成了社会。没有离开个人的社会,也没有脱离社会的个人。所以,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同样地既有权利,又有义务和责任,每一个人都应该首先考虑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为共生体多服务、多做贡献。因为只有整个社会成员的生产大于消费、贡献大于索取,社会才能进步和发展,否则必然停滞或倒退,其结果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不利的。何况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共生体而独立地生存和发展?

根据人的共生属性,社会成员彼此之间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都具有共同的利益,而且这种共同利益首先是作为彼此分工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深刻地领悟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与他人的关系,他说:“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量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并且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人人为我,我也必须为人人。”

可见,不论是从人对自然界的改造,还是从个人生活的表现方式,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依存方式,或者从个人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实现来说,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都是相互依存的统一的共生关系。同时,个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共生体的制约,不管个体是否意识到,也不管其在主观上想怎样超脱这种制约,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种制约关系的产物,这是无法逃避的,因为人本来就是人性基本矛盾的产物,置身于这一矛盾之外就不能成为现实的人。总之,所有个体都应在互助合作的共生基础之上获得各自应有的需要

当然,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固定的层面上,我们还应该从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来定。

在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首先,社会是个人发展的场所和前提,个人的发展是在社会提供的可能基础上进行的。其次,每个人的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个人的潜能和才华充分发展了,才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因为它为社会提供了富于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能动主体。在自我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上,马克思有段话是有启发性的。他说:“共产主义者既不拿利己主义来反对自我牺牲,也不拿自我牺牲来反对利己主义,理论上既不是从那情感的形式,也不是从那夸张的思想形式去领会这个对立,而是在于揭示这个对立的物质根源,随着物质根源的消失,这种对立自然而然也就消灭。共产主义者……清楚地知道,无论利己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也就是说,无论个人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有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土壤,不能抽象地肯定一个而否定另一个,谈论它们一定要在具体的境况中。人都是有需要的.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中,个人主义盛行,个人利益第一,这势必会引起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对立。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所以,不同的阶层、集团和个体之间存在着各自的利益,但是,根本利益还是一致的。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密切结合的,但是,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不能两全时,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而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时,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应该做到:彼此平等、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真正显现出相互共生的进步特征。

四、希望是人生的精神脊梁

对人来说,生命仅有一次,生命一旦停止,人生也就结束。所以,人生最宝贵的就是生命。可是,生活着的人们对生命的态度却不尽一致。据2003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报告:中国的自杀率为每10万人中有22.2人,据估计每年还有不少于200万人自杀未遂。因此,中国已经成为高自杀率国家。自杀不仅给家人和亲友带来不幸,还给国家和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负担。人为什么会如此轻生?人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由第三章的分析可知,需要是人的基本属性,没有需要就不会有人的生存。动物的需要只是一种本能,表现为对眼前生理需要的满足。而人是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能动动物,人对需要的满足过程不仅仅是一种低级的生理过程,更表现为一种自觉的高级的心理过程;是一种由生理层面到心理层面、由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升华过程。所以,人的需要表现为欲望、愿望和希望,表现为对未来的憧憬,甚至是对目标和理想的期盼。

人生就是一种期待,是由需要即身心缺失而引发的对未来的希望。动物的活着是由于生理需要得到满足而为之,人的活着则是由于对生理需要的追求和对心理(精神)需要的期待。因为人除了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这些基本物质的需要以外,还具有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心理需要。这些心理(精神)需要的发展前景都存在于人的希望之中。如果一个人没有对生命坚定的信念,没有对家庭和社会的强烈责任感,一旦其心理的或精神的需要(欲望)受到沉重打击,这个人就会感到希望或理想破灭,其人生希望就会呈现出失落感甚至是虚无感,觉得人生就是虚无,因而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就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尤其是对处于厄运中的人来说,希望是一种特殊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厄运中的人之所以还能活着,就是因为在心灵中还存在着某种希望。希望,哪怕是一丝的希望,也往往能使身陷困境的人豁然开朗,坦然无惧,在痛苦中振奋精神而生存下去。例如,在痛苦的绝望中,有的人是因为对亲人的责任(为了使亲人减少痛苦)而活了下来;有的人是因为事业的未就而活了下来;有的人是因为美好的理想而活了下来。维克多E.弗兰克尔是一名心理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作为一名生活在维也纳的犹太人被希特勒部下送进了纳粹的集中营。刚进入时,一名纳粹军官将包括弗兰克尔在内的90%的人送往蒸汽炉工作,那里的环境极端恶劣,还经常遭到士兵的毒打。弗兰克尔发现,凡是对未来失去希望的人心里都很空虚,他们放弃任何努力而等待着死亡,还有的干脆一死了之;而一些幸存者都是心存着对未来的希望,他们为了生存的意义而不顾难以忍受的苦难。但是,幸存者们对未来希望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是为了完成自己尚未完成的书稿,有的人是为了能看到自己的孩子……总之,是希望使他们活了下来。对此,日本的人生哲学家池田大作说的好:“在走向人生这个征途中,最重要的既不是财产,也不是地位。而是在自己胸中像火焰一般熊熊燃起的一念,即‘希望’。因为那种毫不计较得失,为了远大希望而活下去的人,肯定会生出勇气,不以困难为事,肯定会激发出巨大的激情,开始闪烁出洞察现实的睿智之光。只有睿智之光与时俱增、终生怀有希望的人,才是具有最高信念的人,才会成为人生的胜利者。”德国小说家托马斯?曼也说过:“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应该是希望,而不是现实。尽管希望是多么的虚幻,至少它能领导我们从一条愉快的道路走完人生的旅途。”可见,希望既是人生在世的感情慰藉,又是人创造新生活的精神准备,它面向现在,更代表未来,是人生通向未来的桥梁。所以,希望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生命的脊梁。

希望是人生的未来,能使未来向人开放。动物仅以本能生存着,由于不具有意识能力,对未来和死亡是不可知之。而人对未来则有着自觉的认识,人甚至把对未来的探索和思考作为自己的重要特征。被称为希望哲学家的布洛赫干脆把人定义为“有希望的动物”。在他看来,人心中有着不可压抑的对希望的向往,了解这种向往是了解人的存在的关键。人的未来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人总是希望自己选择好的可能性,虽然这种选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的意志力和能力,但是,希望总会使人对美好前景的可能性优先确认,并且在想象中对未来美好事物超前体验或超前拥有。因此,歌德说,人们不会从感情上让出希望。他有一句更有力的箴言:“希望是不幸者的第二灵魂。”现代德国哲学家鲍勒诺夫这样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希望显出行善扶生的力量,它唤起蛰居在人身上的潜力,使他有可能去做要不然他就会无能为力的丰功伟业。当烦恼和绝望有制服人的危险时,希望给人以安慰,用勇气激励他。”因此,希望展开了人生未来的引人注目、让人欢欣、令人激动的境域。它犹如初生的红日驱散心头的阴霾,它是人积极能力的投射,是人积极性格的展露。

希望是人生的未来,未来引导着现在,使人生的现在有了“奔头”。所以,希望能焕发出生命的信心和活力。倘若一个人处在某种不幸境遇中,要在逆境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对未来充满信心,这种信心源于对自己和与自己相关的人和事的美好前景的希望。一个对前途充满希望的人会饱含生活热情,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相反,一个悲观失望、毫无信心的人总是心无斗志,意气沉滞,仿佛暮气笼罩,心入黄昏,结果不是功败垂成,就是枉然一身,甚至是遇到挫折就没有生活的勇气。基督教把信仰、希望、仁爱作为基本教义并非没有道理,它至少说出了“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的事实。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往往是希望使人勇敢地生存下去,也是希望使人从事各种物质和文化创造成为必要,甚至是希望把人团结在一起。如果说希望使人合群,那么绝望则使人孤独。从医学的观点看,满怀希望的人总是精力充沛。免疫系统处于活跃状态,而陷入绝望的人总是心灰意冷,无精打采,对一切事物失去兴趣,免疫系统也会落入抑制状态,久而久之,人将身心俱病。

希望的意义,表现为现实性与未来性的统一。看不到这一点,自然就难以有希望。莱布尼茨说过:“现在包含着过去,而又充满了未来。”过去以现在为归宿,未来以现在为渊源,所以现在是一种变易的状态。从感情上讲,未来之所以比过去重要,甚至比现在还重要,是因为未来引导着我们,使人们不再盲目、茫然。人生的这种方向感使人们避免了精力的浪费,因而也使他们更多地拥有了自己。就现实的人来说,他们对明天的憧憬常常甚于对今天的关注。据说,拿破仑表示过他不是为今天活着.而是为明天的事情活着。站立在现实的根基上,永不间断地去思考和探索未来,这是人的重要特征之一。关于未来在人们观念生活中的位置,心理学家威廉斯坦这样说,观念生活的整个发展是指向未来的。“意识所抓住的与其说是对过去的关联,不如说是对未来的关联”。人总要向前看,对未来的希望总是会关系到他现在的生活。而那些对未来不抱希望的人,则将冒着丧失现在的危险。曾有这样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一家医院同时收住了两个病人,一个病情较重,一个病情较轻,但由于两个被告知的诊断情况搞颠倒了,结果重症者日见好转,轻症者却转变为绝症。除了外部原因以外,正是这两人对生存的内在希望的截然不同,导致了这场误会的悲喜剧的发生。

同类推荐
  • 老子全书

    老子全书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是一部涵盖了人生大智慧的经典著作,但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并不能指导人们的现实生活。本书试图对《道德经》中的文化精华加以解读,来指导人们在具体生活中所遇到的为人处世、生活情趣、工作态度、人际交往、婚姻家庭、企业管理、养生之道等问题,帮助人们从生活与情感的困惑中走出来。
  • 身边的哲学(上)

    身边的哲学(上)

    一本值得放在枕边细细品读的心灵之书。人生哲学随处可见,只是我们太过于熟悉而忽略了它的存在,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就能从中提炼出生活的真谛。给予我们激励的也许并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人或事,毕竟生活中的大事件与伟人并不多见,在平凡中获得激励,学会用灵魂去思想,我们就能惊奇地发现,给我们勇气与智慧的往往是那些日常生活里的小事。
  • 孟子一百句

    孟子一百句

    本书内容包括:人性原本是善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善?;说“心”;人与动物的差别就那么一点点;把放出去的“心”收回来;是做不到还是不想做等。
  • 老子正解

    老子正解

    本书共81章,对《老子》进行了研究,每章都包括“经文校正”、“词义注释”、“白话译文”及“原意解说”四部分。
  • 鬼谷子一日一谋

    鬼谷子一日一谋

    产生于战国中期的《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集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鬼谷子的生平已无确考,最早提到他的《史记》认为鬼谷子是苏秦、张仪的老师,那么鬼谷子与苏秦、张仪同时代而稍前是可以肯定的。本书在对《鬼谷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这部奇书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诠释和解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系统而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能更轻松地领略到《鬼谷子》谋略的精髓,用最简单的方式知晓成功的哲理。事实上,也只有拨开人生的迷雾,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热门推荐
  • 婚途情深

    婚途情深

    景向冉爱纪少希入骨,为了他岌岌可危的事业,不惜为陌生夫妇代孕生子,二十几年的守护,最终换来一纸离婚书,净身出户。韩禹枫的出现,是景向冉的救赎,面对舆论的压力,韩禹枫将景向冉护在了自己的羽翼下。“我的女人,只有我能碰!”“我的女人,只有我能宠!”“我的女人,只有我能爱!”在韩禹枫温柔的目光下,景向冉遗失了自己的心。韩禹枫孩子的身世揭开,景向冉得知是自己当年代孕生下孩子,流泪满面。景向冉相信,终有一天,会有那么一个男人来到自己的身边守护呵护自己,如今,景向冉等到了。有他,有孩子,她的一生足矣……
  • 邪少霸宠俏丫头:我的世界我做主

    邪少霸宠俏丫头:我的世界我做主

    匆匆那年里,有的人走了,有的人留下了,许多事情我们都说不清楚,就像那甜甜涩涩的爱恋一般,它是人类最接近魔法的东西。无良俏丫头林若会在她的青春里谱写下怎样的乐章?面对自己逆袭的身世又该何去何从?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面她可以一直保持着那份不变的单纯吗?面对花美男的诱惑她又将与谁走到最后?爱的乐章开始了,一场关于青春的年少轻狂展开了。476951735这是群,欢迎大家加入
  • 犬夜叉之穿越时空

    犬夜叉之穿越时空

    自从看过杀薇文之后,就有了想写这本小说的冲动
  • 寻宝蛟龙鳞

    寻宝蛟龙鳞

    天下万宝,皆有灵性。所谓,灵宝现,则灵物见。凡是有灵气宝物出现的地方皆会出现有灵气的护宝灵兽,故事讲述了一个兵中的圣者,巧遇一个獒中的王者,一个可以认作生死兄弟的朋友,展开了他们自己的寻宝路,他们入丛林深处寻找万足虫灵,去沙漠腹地铲除灭世蝎,为救兄弟,唤醒兵器之魂,前往长江源头寻找世间重宝,蛟龙鳞。
  • 酒中文化

    酒中文化

    谈到酒,尤其是世界名酒,总少不了那些让人耐人寻味的传说故事。因为酒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文化。在不同的国度中,因为有了不同的民族特性和相异的文化背景,所以酒也沾染上自己独特的气质,因而很多人都说,品一国美酒的同时,也是在细细的品味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但历数世界各国美酒,他们的故事又曾有多少为人所知?
  • 南风入我怀

    南风入我怀

    如果这条路,你不能走下去,那么,让我成为你——陆笙。Strongisbeautiful——南风。
  • 环抱青山来种田

    环抱青山来种田

    农家有女乔小桥,爹死娘弱幼弟小。奶奶极品,伯娘嚣张。大伯老实又精明,大姑心狠贪便宜。不时还有外家掺和打秋风!面对这样一群极品家人,一穿来就要面对这配阴婚的危险,乔小桥娇臂一振,斗极品,护弱娘,教幼弟。上山狩猎赚银钱;重做农活养家禽。饭一口一口的吃,路一步一步走。且看她教得幼弟读书考科举,护得弱娘有个性,斗得极品直头疼。年岁适龄,该嫁人了?笑话,她坐拥千顷良田,白银万两的还用得着嫁?直接抬了轿子去把那土财家的儿子给姐抬来,姐要娶!
  • 神奇宝贝小天梦缘之旅

    神奇宝贝小天梦缘之旅

    小天,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他热爱神奇宝贝(口袋妖怪),他不满于自己平平常常的生活,在一次事件后,他的灵魂排斥出了神奇宝贝世界的小智灵魂从而变成小智,就此,一场梦与爱情和冒险的旅程!打响了!
  • 我的有钱老婆

    我的有钱老婆

    很多人会问:“爱情到底是什么?”“哪里可以找到纯真的爱情呢?”其实我也不知道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子……或许所谓的爱情就像是一只彩色的蝴蝶,看起来美丽,让人想抓住她,却又永远也不能接近,如果你真的把它抓在手里,她便会挣扎,宁愿抹掉身上那层美丽的色彩,也要离开你飞到远处……不再美丽。你可能会明白什么,如果还是疑惑,就让此书来缅怀我们曾经逝去的爱情……
  • 手机天尊之三国杀

    手机天尊之三国杀

    赵云,当然不是那一生可谓屡遇绝境,但凭借他非凡的能力和英勇的气魄总能涉险过关的一身是胆的赵子龙的那个赵云。而是二十一世纪最杰出的大众屌丝中的精钢斯的赵云,与上述中的那个赵云恰恰相反,咱们这个赵云好事呢做过,可能是上小学的时候。当然坏事嘛,这要分大小,大的没胆做,小的嘛也要分事情,比如调戏下美女,欺负下小孩子什么的倒经常做。要说有什么本事?还真没有,平时的生活来源就靠送送矿泉水,一个月千百块够自己开销。唯一的长处嘛便?这真要找一个就只能说找不到了,不过也有一个,就是玩游戏比较厉害。最近迷上了一个叫三国杀的游戏,还常常吹牛说自己就是其中一身是胆的赵云赵子龙!当然传奇也在三国杀中慢慢的开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