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6300000003

第3章 电视新闻发展历程(1)

一、世界电视新闻的发展历程

电视新闻的发展,是社会前进的需要,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则为它创造了条件。

1、口播新闻阶段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郊区亚历山大宫正式播送电视节目,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电视的诞生日,电视新闻也随之而诞生。开播之初的电视新闻,由记者、编辑写稿,播音员播报,它具有广播新闻的特点,而不具有电视新闻的特点。

193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展示电子产品,并当场实况播放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出席博览会的讲话,被称为最早的有现场图像的电视新闻。美国电视新闻最早出现在1940年,采用分割式的播放方式,每5分钟播报一个新闻段落,用的是出播音员图像的口播新闻,人们把这种方式叫“Lip Read”,即“撕下来念”。

2、影片新闻阶段

1947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相继与电影厂商合作,生产专供拍摄电视新闻用的16毫米摄影机和胶片,由此开创了电视新闻“影像新闻”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一直延续到70年代初期,从美国开始逐渐为世界各国电视新闻部所通用。影像新闻虽然采用后期配音,时效性较差,但在信息传播上优于报纸、广播,有了形象化的特色,较之口播新闻,影像新闻更受观众的欢迎。

我国电视新闻于1958年随中国电视诞生而起步,起步之初同时使用影片新闻和口播新闻。第一批电视记者来自于广播电台和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3、电子摄录阶段

电视新闻发展的根本性突破是电子新闻采集设备(ENG)的使用。ENG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美国电视界率先使用,并很快普及到欧洲、日本等电视发达的国家,成为采摄电视新闻的主要工具。

ENG的最大特点是摄录同步,它可以把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的采访、报道直接声形并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ENG把电视记者采访、报道活动直接带到屏幕上,让观众看到的是采访的过程而不是结论;它把采摄合一的电视新闻工作推向了采摄分家、声画同步的荧屏形象。打破了电影化的无声画面不能表现过去,不能表现心理活动,不能传达抽象概念等种种缺陷,为电视新闻传播信息注入了新的活力。ENG使电视新闻摆脱了新闻电影的模式而有了电视自己的语言。

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运用ENG的。首先是在中央电视台,并很快普及到全国各省台,使得80年代开始组建的各省台的新闻部,没有经历影片新闻阶段而直接跨入电子新闻的摄录阶段。但一段时期以来,电视新闻记者习惯了影片新闻的拍摄手法。没有充分利用其声音部分,电视新闻还是画面加解说的影片新闻模式。直到90年代初期,才开始普遍运用摄录同步的报道手法,采摄合一逐步向采摄分家转化,现场报道、现场采访等具有电视特色的新闻传播报道手法,逐步被推广、运用。

4、卫星传播

卫星传送在传播方式上极大地提高了电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为电视新闻提供了作为印刷媒介的报纸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使重大新闻事件可以做到世界范围的同步报道。

1962年7月10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专门用于传送电视节目的卫星“电星一号”,开创了卫星传播电视新闻的新时代,极大地加快了电视新闻报道的时效。

1964年8月20日,“国际卫星通讯联合组织”正式成立。1965年4月6日,该组织将第一颗国际商用通讯卫星“晨鸟”送人大西洋上空的轨道,从此,世界各国开始租用卫星传送电视节目。

1969年7月19日,通讯卫星转播了人类第一次登月活动。全世界47个国家、约7亿观众收看了克朗凯特主持的宇航员登月实况报道。1980年6月1日,泰德·特纳(Ted Tumer)开办世界上第一座24小时传送新闻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通过卫星向全世界传播。

我国最早运用通讯卫星传送电视新闻节目是在尼克松访华的时候,那时我国在上海建立了一座袖珍地面接收站,通过卫星传送,使美国观众也能及时看到中、美两国元首会谈等重要新闻。

1984年,我国成功发射通讯卫星,开始了边远地区节目的卫星传送。

1990年9月,我国通过卫星,成功地向世界各国传播了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洲运动会的实况。

1994年开始,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逐渐采用卫星传送电视节目。卫星传送节目、卫星落地使中国电视新闻展开了新一轮的全面竞争。

1997年,中央电视台利用通讯卫星对香港回归、三峡截流等大型新闻事件进行了现场直播,这一年也因之被称为“中国电视直播年”。

ENG的普及和通讯卫星的传输,使电视新闻异军突起,成为最重要的新闻来源和受众最多、最有影响的新闻媒介,电视因此被称为当代社会的“第一媒介”。

二、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电视新闻和中国电视同步发展,都经历了四个时期。

1、初创期(1958年——1965年)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成立,5月15日,第一次播出了自办的电视新闻节目《图片报道》,就是将新闻图片分切组合,再配以解说的新闻报道形式。

1958年10月1日,国庆庆典活动实况转播是中国第一次电视新闻现场直播。

同年11月2日,开播《简明新闻》,即口播新闻的消息类新闻节目。

1959年创办《国际新闻》。

1960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有了每晚固定播出的《电视新闻》栏目。

这一阶段塑造了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一代模式,图片新闻、胶片新闻和口播新闻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组成部分,新闻电影的手法还在沿用,新闻的时效性被忽视了,报道内容也基本与社会生活脱节。严格说来,那时的电视新闻节目还不能叫做新闻,只不过是一种形象化的纪录方式。

2、停滞期(1966年——1976年)

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很大挫折,开始进入停滞阶段。这一时期,电视新闻节目表现的是各种政治运动及“抓革命促生产”等内容,“假、大、空”、“高、大、全”是电视新闻的主流。电视新闻虽然也成功地记录下了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毛泽东追悼会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但电视新闻的发展基本上是处于一个停滞时期。

3、调整改进时期(1977年一1993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电视新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开播,用微波传送,十多个省市电视台同时播出。迄今为止,它仍然是我国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是中国亿万观众获知新闻的重要渠道之一,电视新闻在我国的地位由此确立。

1980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始通过国际通信卫星收录英国维斯新闻社和英、美合资的合众国际电视新闻社的新闻资料,并把《国际新闻》纳入《新闻联播》。

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创办第一个新闻评论栏目《观察与思考》,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首次采用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

1984,年,中央电视台创办国际性的评论栏目《今日世界》。

1984年,中央电视台增加了台湾和港澳新闻及亚广联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新闻。

这一时期中国的电视技术也有了较快的发展。1980年以后中央电视台全部节目采用录像带播出,ENG逐渐普及,为大幅提高新闻时效,加大新闻节目信息量提供了保证。新闻报道内容与体裁样式日益增多,开始体现出电视新闻的传播优势,并朝着国际化方向迈进,传播范围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新闻在电视传播中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4、发展成熟期(1993年一至今)

1993年3月1日起,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新闻播出频率由4次增加到12次,国内外新闻以最快速度传送。

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杂志型节目《东方时空》面世,开创了一个集新闻性、社会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节目样式,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东方时空》作为电视新闻杂志栏目在中国拓展了电视新闻的意义,使电视新闻不仅仅局限于《新闻联播》和整点新闻之类的各种消息类新闻报道,而增添了无论在容量和内涵上都更为深广的人物访谈和深度报道,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由此日益故事化,体现出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特色。

1994.年4月1日开播的《焦点访谈》是一个以深度报道为主的电视新闻栏目,每期13分钟,栏目定位为”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现改为”用事实说话“)。在节目形态上,《焦点访谈》采用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结构方式,述与评相辅相成。该栏目推出了一批观众认可的”记者主持人“,通过不懈的努力朝着中国第一代电视新闻评论员的方向一步步前进。经历了十余年的磨练,《焦点访谈》现在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电视新闻栏目之一,也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它所进行的舆论监督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由《焦点访谈》先行而后风行于全国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基本上形成了相对于单纯动态消息报道而言的全新新闻类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焦点访谈》在节目管理和制作上采用了制片人制,这是国内首次将制片人制引入新闻节目中。在这一体制下,制片人是栏目的管理者和节目制作的组织者与把关人,也是节目的第一责任人,对节目的制作全程、经费使用、人员调配具有决定权。

1996年3月6日,《实话实说》节目开播,它是中国第一档在业界和学界引起广泛关注的电视新闻”脱口秀“(talk show)。节目形式为群体现场交谈。节目主持人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嘉宾和现场观众就社会生活或人生体验的某一话题展开讨论,达到各抒己见,增进参与者之间交流和理解目的。把一定时期内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搬上电视屏幕,使电视媒介变成了一个”大众话题评说“的空中客厅,一个社会舆论表达的公共场所,从而开启了中国电视的第四次浪潮。(中国电视节目的五次浪潮指的是80年代后期,以《正大综艺》为代表的综艺浪潮,90年代中期,以《生活空间》为代表的纪录片浪潮,90年代中后期,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游戏节目浪潮,90年代后期,以《实话实说》为代表的谈话节目浪潮,21世纪初,以《幸运52》为代表的益智类节目浪潮。)

1996年5月17日,大型新闻调查类节目《新闻调查》开播,这是目前最长的就一个新闻事件,新闻热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分析的新闻节目,提供更为客观、系统、权威的信息,也是目前体现中央电视台新闻制作最高水平的一档节目,被称为中国的《60分钟》,开启了中国电视新闻”加深、加厚“时代。

其间,消息类新闻节目也有较大的发展,中午时间段的《新闻30分》,早晨的《早间新闻》,以及晚间的《晚间新闻报道》等相继开播,由此,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就形成了以早间新闻,午间新闻,新闻联播,晚间新闻报道时段为四大骨干新闻时段的新闻栏目结构。

2003年5月1日,这是一个将在中国电视新闻史上留下印迹的时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试播出,7月1日正式播出。它是电视媒体实力和权威性的重要标志。传媒大亨默多克过去从来不在电视领域介入新闻,但几年后他却断言:“没有新闻频道的电视媒体毫无价值。”于是他继CNN之后建立了福克斯新闻网,目前收视率已超过CNN。

虽然从目前来看,新闻频道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直播和现场来的内容还是相对较少,许多节目采用录制,时效性较差,原创类的节目所占比例不大,大多数节目从一套“移花接木”而来。但正如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刘春所言:“尽管在目前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这个频道的缺点,但它肯定会将中国的新闻改革推向一个新的平台。所以,它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大步,也是中国的一大步,其蕴涵的历史意义将会在未来岁月中尽情彰显。”

三、发展前景展望

1、CNN的启示

1980年,泰德·特纳在美国亚特兰大开办了全世界第一座24小时传播新闻的有线电缆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简称CNN),当时评论界认为泰德·特纳是异想天开,以“鸡汗速食面网(Chicken Noodle Network)”来嘲笑它,经过十多个春秋的拼搏,今天,CNN在电视新闻传播的数量、时效和影响力都超过三大广播公司而雄踞首座(近期被FOX新闻频道超过)。

CNN创办之初,由于经营不善曾经出现亏损现象,扭亏为盈的转折是开始于1983年。泰德·特纳推出了“陕速、详尽、现场、深度”八字方针,CNN在这四方面不懈努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西方国家的电视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

(1)快速。CNN通过卫星传送新闻,而且是24小时从不间断,使它可以做到完全意义上的同步报道。即:事件发生和报道是同步的,报道和传播是同步的,只要观众在事件发生的同时也在收看CNN的节目,那么观众看到的是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现场情况,真正如“身临其境”目睹参与了事件。所以,有人说,CNN对电视新闻的最大贡献就是直播。

CNN并没有满足传播快的优势,而且在独家新闻报道上屡有建树。以“报道独家新闻,我们就能击败任何一家公司”作为它出奇制胜的经营之道,一旦世界上发生了重大新闻事件,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是去收看CNN的节目。同样,哪里有突发事件,CNN记者就能及时出现在哪里。

自成立以来,从里根遇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柏林墙的倒塌,苏联解体,东欧巨变,海湾战争,CNN都成功进行了现场报道,尤其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空袭3小时后,巴格达对外通讯中断,CNN驻巴格达记者发出的消息成为全世界仅有的新闻源,别的广播电视不得不采用CNN的消息。

今天,CNN在世界各地已派驻了数十个记者站,独家新闻,对重大新闻的快速反应,已成为CNN的制胜武器,CNN是美国国内和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新闻提供者。连电视传播媒介权威CBS(60分钟》创办人唐·休伊特都说:“只要发生什么事,人们就会跑去看CNN。”

(2)详尽。CNN不仅对重大新闻以最快速度报道、传送,同时还对事态作详尽的追踪报道。CNN在事件现场,随着事态的发生,发展,随时传递着最新的信息。

1985年美国环球航空公司发生劫机事件,CNN不间断连续报道了17天。

同类推荐
  • 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本书收录了《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改革开放30年与城市发展的战略转型》、《中国城市正进入品牌价值时代》、《五大趋势预示中国城市新价值》、《生活质量是检验城市价值的唯一标准》等文章。
  • 图书情报学论集:续编

    图书情报学论集:续编

    本书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员利用图书情报发展状况,包括论现代中国图书馆发展的初创阶段、浅谈电子报纸的发展前景、试论高校图书馆员科研能力的培养等内容。
  •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本书总结了传统的国际新闻报道体裁在网络中的运用,重点阐述了Web2.0时代博客、微博客、播客和维客在国际新闻传播中所作的贡献,网络中这些新的传播手段带来了国际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报道领域的拓展以及报道速度上的革命。从人的角度出发,《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指出了目前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国外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人性化经验,以资借鉴。由于国际新闻报道一直面临解释的困境,所以追求沟通与理解成为其基本的追求,《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提出,无论是对现存问题进行批判还是对美好未来进行规划,都应该坚持一种入学的立场。
  •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迎来六十华诞。六十年来,南航培养了12万余名校友,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开拓者及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共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各个时期从南航毕业到校外工作或曾经在南航工作过的校友访谈录100篇 (共两辑)。篇目按受访校友的入校先后顺序排列,同级校友以姓氏笔画为序。从这些讲述校友成长足迹和创业风采的朴实文字中,读者能够分享南航校友们的人生经验,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可以读出一部鲜活的南航“校史”,找寻一脉相承的南航“基因”,感悟生生不息的南航“精神”。
  • 师爱:教育可以如此智慧

    师爱:教育可以如此智慧

    本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丛书”中的第三十二册,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教育如何改革,师爱都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本书将为您细致阐述在这种无价的爱中如何使您的教育充满智慧。其中技巧、情感、沟通等搭建的方法全都融会于本书之中,是一本教师必备的实用手册。
热门推荐
  • 在人间

    在人间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高尔基《人生三部曲》之一。小说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他为了生活,就与外祖母摘野果出去卖糊口,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他一有机会就阅读大量书籍。生活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他决心“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要为环境所屈服”。他怀着这样的坚定信念,离开家乡奔赴喀山。
  • 传奇执法官

    传奇执法官

    不是小白文!不是后宫文!建议初中以上的学历观看本文!希望有人能理解和欣赏在下拙作
  • 开拓未来

    开拓未来

    人类难道真是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从一个单细胞生物进化到猿,再由猿进化成人的吗?是上帝创造了人类,还是女娲抟土造人?人类的文明是否来自天外?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难道真的没有什么不同吗?宇宙当中,人类是否孤独?…无边界量子宇宙学成功的把造物主这一角色从宇宙创生的场景中祛除,但这种新学说却又将人类推上万物之灵的宝座。人类,到底是宇宙生命中渺小的一份子,还是某种神秘存在的可怜的实验品。
  • 仙路难尽

    仙路难尽

    主人公曾经是武林高手,却因缘巧合成为了修仙者,从此开始修仙之路......
  •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本书第一次对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他的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思想,而是还将其思想放到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加以考察,认为杜光庭上承唐代道教思想的传统,下开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之先河,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通过对杜光庭思想的研究来把握唐宋道教的转型,这对于把握整个中国道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了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迷心局

    迷心局

    30个故事,30个不同的情人,30段不同的人生。如梦幻般鬼魅的场景,如同曼陀罗般妖娆的女子在午夜静静绽放。
  • 踮起脚尖爱

    踮起脚尖爱

    三年之后的现在,我已经不记得萧子齐是什么样子了……直到今天,突发奇想地在微博上搜索他的名字,终于看到了他的消息,三年后的他,坚持曾经的梦想,成了一名职业的足球运动员,微博只有几十篇,粉丝,我是第3781位。
  • 邪恶帝心

    邪恶帝心

    实验室被毁,爷爷失踪,才上高中的孙自野接连遭袭,面对身边出现的一波波拥有特殊能力特殊身份的人,究竟谁是朋友谁是敌人?一百多年前的海战究竟有没有真正结束,跨越几个世纪的阴谋究竟是何目的,传说中的地狱究竟是真是假?随着一层层迷雾逐渐散去,那罪恶的火种终究会泯灭在正义的波涛骇浪中!
  • 我的使命在召唤

    我的使命在召唤

    林友钱,一个平凡的宅男,生活在一个战乱的世界,同样,我是一个学生,这里没有语文没有数学,有的只是武器,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死人,一种活人,活人和活人的战争,活人与死人的战争。看主角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
  • 英雄无涯

    英雄无涯

    苍茫大地中,英雄正在决心那个,受困于桎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