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占有,在我国大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高教界尚未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如果说,高等教育是一种稀缺的资源,那么,教育竞争主体为了获得生存空间,就必须自觉地占有市场。市场问题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命运是“多舛”的。对于教育市场,传统的高等教育理论也长期存在认识上的偏颇,实践中或否定高等教育市场机制和市场流通的作用,或限制性地利用教育市场的功能。但无论承认与否,高等教育市场一直都在改变着世界高等教育的历史进程,也正悄然地影响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理论的研究不是为了说明理论本身,而是为了指导建立在这种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活动。
一、市场占有的时代蕴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市场占有是一个普遍性的现象,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高等教育市场的实质是一个实现的问题。因为,“每一种商品都只能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它的价值;是否实现价值,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价值,这取决于当时市场的状况”。也就是说,“社会产品的实现必须通过市场。从社会再生产来说,一切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只有使其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而一切生产都是在消费中才能得到最后完成。因此,产品的市场实现就是指产品进入消费。一旦产品得不到实现,也就是不能进入消费,再生产过程就不能重新开始。”所以,高等教育市场实现问题,成为大学“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成为大学进一步获取“稀缺资源”、提高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和提升竞争实力,发展自己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宏观角度来说,大学的教育产品主要不是为了自我消费,是为了通过教育、科技市场,满足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需要而生产的。因此,市场是一个“炼金炉”,大学产品的市场实现问题当属一种社会过程的现象,必将以竞争的方式推动大学的发展与壮大。在工商业中,通常将市场占有理解为市场营销。但在高教界中,我们认为教育市场占有“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实现,即表现为大学的市场竞争,但竞争的“本领”却在幕后。换言之,不论大学,还是国家,市场的开拓都应以自身实力的雄厚作为后盾,任何撇开实力对市场占有的追求,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里的实力不仅是数量的扩张,而且是质量的提高,品牌、特色的较量,也是知识和科技含量,以及价值增值的比拼。
二、影响市场占有的因素
(一)影响市场占有的外部因素
(1)体制、制度环境因素。如社会转型、高等教育大发展政策、西部大开发、就业状况和走势、学龄人口分布等。
(2)政治法律因素。如竞争机制引入高教界的政策力度、政治制度、规范教育竞争的相关法规、wT0的有关教育服务的条款。
(3)社会文化认同因素。如大学竞争观、教育市场竞争的风险大小。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等。
(二)影响市场占有的内部因素
(1)教育产品的质量。从理论上说,在同类教育产品中,质量较高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实践中,由于高质量往往要有高投人(虽然二者未必同比例增加),“一般而言,质量建立在一定的成本之上,不存在无成本的质量。如果离开成本谈质量不仅不能全面地把握质量的特性,而且也使质量缺乏可比性和基础。……以往我们在强调质量越高越好的同时,产生了教育的不足和教育的过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忽视了教育成本问题”。也就是说,高质量常常意味着较高的价格。然而,高教界尚未形成按质收费、按质拨款的机制,虽然高质量可以给大学带来良好的声誉,但是,高质高价是否一定能获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是一个需要具体分析的复杂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权衡得失的市场策略问题。
(2)教育产品的结构特色和品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少有某种单一的教育产品能够长期占据市场,即使是原有的竞争力非常强的产品,如果不成系列,没有更新,也必将衰落无疑。只有那些稀缺的,独具特色的产品,才能构成大学的竞争优势。所以,系列化、多元化的教育产品结构也是决定市场占有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由此,加快我国大学学科、专业的调整力度,改革不适宜的课程结构,以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以及加入WTO后对人才的要求来重塑我国大学竞争力的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3)大学的声誉。伴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大学形象与声誉的竞争。名牌大学、名牌学科和专业已逐渐演变成大学的重要标志,大学的声誉和品牌等无形资产不仅是持久性的竞争资源,而且为大学的市场占有提供了持久的动力,它既为大学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也反映出办学者的风格和精神。
三、市场占有的形式和扩展谋略
在现代汉语中,占有一词有两层含义:第一,从过程来看,是指占据,即用强力取得或保持;第二,从结果来看,是指处在某种地位。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占有,那么,市场占有的内涵是:市场占有指经济主体运用市场力量来取得或保持市场上的地位。
“取得和保持”,是市场占有的两种形式。具体来说,保持即巩固原有的市场地位。取得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开拓或扩大市场广度;第二,挖掘或深化市场深度。这两者相对于原有的市场地位,都是一种新的市场地位的取得与获得。这里,我们不妨借鉴工商业中市场占有的基本理论,以期给我们一点启示。
第一,经济主体在未来的产品——市场范围与方向。安索夫的产品——市场扩展方格图形象地说明了以上四种情况
第二,经济主体在市场中的优势。美国的迈克尔·波特认为,市场地位即竞争优势,“取得或保持市场上的地位”也就是建立竞争优势。他对竞争优势的实证分析,与安索夫一样,也是从产品与市场角度出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