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7000000052

第52章 不可磨灭的历史性成就(4)

看来,仅仅从概念差别出发,对现代社会生活仍有隔膜的这些质疑者并没有深入领会星云所说的“不管佛教有小乘、大乘,有显教、密教,不管它怎么分,应该要有人间性,这是很适合时代的潮流。不仅承继传统,而且是时代所趋,人间佛教必然是未来的一道光明”[72]的内涵,人间佛教固然不是突然从天而降,有来自《阿含》与大乘的坚实经典依据,也继承与强调发挥大乘的积极人世精神,但它与以往佛教的重大差别就在于其代表的现代趋向。[73]此点当然为古代所无。同样,正因我们生活在价值多元化的现代,关于“不同经论或宗派在教义上的冲突,使现代人无所适从”的问题,关于“如何对待主要倡导者们对‘人间佛教’同一命题的不同诠释”的问题,就不能像生活在封闭时代的人们那样去对待,即要求有一个绝对可依傍的权威。在教义上,如果真是一个现代人的话,应该学会寻求不同经论或宗派或人间佛教诠释者之间的共识,这些共识其实比某一权威可靠得多,这就是有所适从的教义内容。而修行方法、途径则从来就可依个人根器,选择禅、净或密是自己的事。在此,不宜把具体修行方式的选择与人间佛教对人生方向的指引混淆。正如星云既坚持人间佛教理念指引,又继承禅门临济宗风,还早就创办了“星期六共修念佛法会”等修习净土的团体。当然教义的差别也会对修行方式产生影响,但人间佛教也融会了禅宗的般若思想与净土宗的救度精神,因此不但不妨碍禅、净的修习,而且能够把修行与从现代生活中的烦恼中得解脱结合起来。

佛教与其他宗教一样具有超越性。实际上,星云之所以仅强调《阿含》与大乘经的人间性一面,在当时主要是为了克服反对人间佛教的阻力。如果说过去的世间实际上就是印度种姓社会与中国的宗法社会,佛法尚主张不离,那么当下的世间就是市民社会,佛法更不能离。人间佛教同样继承着佛教根本的超越性,包括对人间的超越,其超越性就表现在对净土理想的不懈追求,对解脱自在境界的探寻与体验,结合着参与社会改造、引导心灵净化。这一取向与世界现代宗教趋同,而与中世纪各大宗教旨在逃避社会的取向有别。

上述所有疑虑具有相当大的代表性,反映了学者与法师对佛教未来的关切,也是人间佛教前行所不容回避的问题,理应肯定。至于从望文生义出发,把人间说成就是世俗,认为强调佛教的人间性就是只讲世间法,人间化就是佛教的世俗化等等,则恐怕是有意散布的迷雾了。

对所有善意的疑虑最好回答,以及驱散迷雾的最佳方法,都奠过于以事实说话。星云不是佛教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对习惯啃概念的书生而言,也许他的通俗化阐述说服力不强,也不够深刻。星云虽对太虚倡导的人间佛教理论有所推进,但主要突出了可行性,主要意向也在于让大家都能够了解,能够做就是了。在这一意义上,星云是推行人间佛教理念的非凡实干家,他创建的佛光山是活生生的人间佛教的典范之一。对人们争辩了几千年的诸如信仰与理性、神圣性与世俗化等等悖论,再争几千年也无济于事,甚至恐怕永远都解决不了。但在务实的光辉照耀下,只要不是心存偏见,并对过去佛教界衰败情形有所了解,那么满布的疑云迷雾就会被驱散。因为生活无限丰富,无限广阔,往往逻辑上解决不了的悖论,理论上难以逾越的障碍,若通过广泛的实践,用般若(无执无偏)智慧加以总结,就能打开通途,找到保持着逻辑矛盾张力的平衡点。是的,理论总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

星云的弘法生涯已走过了五十年。五十年来,有些道场纵然深有根基,架子也维持着,但走进去就可感危机扑面。有些道场则已经或正在瓦解。而星云孑然一身,了无凭藉,就结合着那云水三千的践履与洞察人心的善巧,创建了佛光山僧团与国际佛光协会。在批评甚至毁谤中,他们不但屹立不倒,而且由小到大,影响扩及全球。其间原因虽多,却也简单。——星云与佛光山上下遇到问题与困难,如他自己讲的那样“永不退缩”,总是务实地力求一一解决。而面临危机的道场无非两种情形,或小问题没引起重视,以至积重难返;或看到了却见怪不怪,以至矛盾猝然爆发。由此看来,无论是面对宗教界的共性问题,克服明清以来的教界流弊,还是解决个别道场的具体问题,谋得生存与发展,人间佛教的积极进取精神与星云特有的务实精神都至可宝贵。然而,在克服了如来藏说的负面表现之一——自了倾向之时,更要警惕其负面表现之二——在集团利益掩盖下的自我膨胀干扰佛教的解脱本怀。

注释:

[1]释太虚:《存在·僧·羯磨》,《太虚大师全书》第35册。

[2]释星云:《老二哲学》,《往事百语》,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4年第1版,第115页。

[3]释星云:《有情有义:星云回忆录》,圆神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第336页。

[4]释星云编著《人间佛教》,第200~201页。

[5]欧阳渐:《唯识抉择谈》,《悲愤而后有学》第25页。

[6]佛光山宗务委员会编《佛光学》第290页,该会1997年印行。

[7]释星云编著《人间佛教》第547~548页。

[8]释太虚:《我的佛教革命失败史》。

[9]陈兵:《正法重辉的曙光》,佛光山文教基金会编《2001年佛学研究论文集》第60~61页。

[10]转引自符之瑛《传灯:星云大师传》第347~348页。

[11]符之瑛:《传灯:星云大师传》,第101~102页。

[12]释星云:《有情有义:星云回忆录》,第537页。

[13]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16页。

[14]释星云:《人间佛教》(《佛教》丛书之十,佛光山宗务委员会1995年印行),第23页。

[15]释星云:《人间佛教》,第179页。

[16]释星云:《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

[17]释慈客:《佛教史上的改革创见大师》(下),《普门学报》第八期(2002年3月)第21、25页。

[18]释星云:《有情有义:星云回忆录》,第336页。

[19]参见拙著《太虚大师全传》第184、222、223页。

[20]江灿腾:《当代台湾佛教五大道场的管理革命》,《台湾近代佛教的变革与反思》,第375页。

[21]释星云:《老二哲学》,《往事百语》(二),(台北)佛光文化事业公司,2002年第4版,第179页。

[22]释星云:《老二哲学》,第186、187、191页。

[23]郭冠廷:《佛光山人间佛教的管理思想》,《2001年佛学研究论文集:人间佛教》第225~228页,(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年印行。

[24]佛光山宗务委员会编《佛光学》第27页。

[25]释星云:《皆大欢喜》,第145页。

[26]详见释星云编著《人间佛教》第422页。

[27]参见释太虚《从巴利语系佛教说到今菩萨行》、《中国需耶教与欧美需佛教》、《阅回教改造杂志第一期》,载《太虚大师全书》善导寺印本第35、41、50册。关于吸取藏传佛教的优点,参见拙著《太虚大师传》(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38页。

[28]张培耕:《山光、云彩、晨曦》,《我们认识的星云大师》第178~182页。

[29]释星云:《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

[30]释星云:《有情有义:星云回忆录》,第343页。

[31]根据《佛光山寺组织章程》的内容,星云为克服在僧信会员素质不够高的前提下,采用普选制的固有缺陷,借鉴了太虚设“佛教正信会”的做法,把会员分为两大类,即僧众会员与信众会员,两大类会员中根据其归属与贡献,仍有进一步的资格区分。另外,参考了太虚“菩萨学处”设想与现代职称制度,订立《徒众序列等级办法》,序列依次为清净士、学士、修士、开士、大师(长老)五等十六级,依学历、年资、品行特别是成就与贡献等逐次晋升,寓有现代激励制度的一些内涵。以此为基础,《组织章程》对会员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行使,都有一定的资格限制。同时,也规定了与不同资格相应的权利与义务,权利大意味着义务也更重,这与传统的等级身份制是有根本差别的。应当承认,民主实现应有逐步渐进的过程,否则,骤然的“大民主”反会造成灾难。“大民主”其实正与高度集权的官僚制相反相成。

[32]林清玄:《浩瀚星云》,第328页。

[33]参见《徒众序列等级阶位办法》,《佛光山开山30周年纪念特刊》第102页。

[34]如汪缙、彭绍升等居士创立建阳书院,首开此例。

[35]参见《佛光山开山30周年纪念特刊》第373页。

[36]林清玄:《浩瀚星云》,第332页。

[37]林清玄:《浩瀚星云》,第327页。

[38]佛光山宗务委员会编《佛光学》第212页。

[39]释星云:《如何建设现代佛教》,《星云大师讲演集》第四集,(高雄)佛光出版社。

[40]王雷泉:《将终极托付给历史》,《闻思:金陵刻经处30周年纪念专辑》,华文出版社,1997年,第57页。

[41]释星云:《有情有义:星云回忆录》,第221页。

[42]释星云:《今日佛教复兴的希望在那里》,《星云大师讲演集》第一集。

[43]王顺民:《当代台湾佛教变迁之考察》,《中华佛学学报》第8期(1995年)。

[44]释见晔编著《走过台湾佛教转型期的比丘尼:释天乙》,(台北)中天出版社,1999年,第20页。

[45]参见释东初《了解台湾佛教的线索》,张曼涛主编《台湾佛教篇》,(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第109页。

[46]释见晔编著《走过台湾佛教转型期的比丘尼:释天乙》第23页。

[47]蓝吉富:《佛教文化形态的形成及其发展》,《听雨僧庐佛学杂集》,(台北)现代禅出版社,2003年,第14~16页。

[48]参见陈兵、邓子美《20世纪中国佛教》第五章,民族出版社2000年初版,(台北)现代禅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

[49]世代概念也借用了前揭蓝吉富同文的说法,而大乘佛教的第一世代乃印度大乘,第三世代乃吸取了中华佛教传统,并与日、韩等民族文化融合的日、韩等目的佛教。

[50]龚自珍:《支那古德遗书序》,《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51]杨文会:《十宗略说》,《杨仁山居士遗著》(金陵刻经处1982年重刊本)第4册。

[52]杨文会:《十宗略说》。

[53]参见松本史朗《缘起性空:如来藏思想批判》(大藏出版社1989年版);袴谷宪昭《本觉思想批判》、《批判佛教》(大藏出版社1989、1990年版);林镇目《“批判佛教”思潮》、《空性与现代性》[(台北)立绪文化事业公司1999年版]。

[54]袴各宪昭:《作为场所的真如》,第289页。

[55]宇井伯寿:《中印佛教思想史》,(新竹)无量寿出版社,1987年,第122页。

[56]当然问题并不会就此解决,还会以貌似新的面孔出现,如同美国学者拉斯豪斯正确地指出,所谓“批判佛教”的出现有其必然性,这次是以哲学方式推展的东亚百年来运用“19世纪西方圣经研究学所发展起来的历史语言学方法的必然结果。在西方,这种方法同样也以怀疑《历史上的基督》、福音书的编辑和早期教会历史等方式,质疑基督教历史的起源”。(《批判佛教与回归源头》,《修剪菩提树》第31页脚注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57]张志刚:《宗教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30~239页。

[58]释太虚:《自传》,《太虚大师全书》第58册,(台北)善导寺流通处印本。

[59]释星云:《我的宗教体验》,《星云大师讲演集》第二集。

[60]释太虚:《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太虚大师全书》第2册。

[61]释星云:《佛教现代化》,《星云大师讲演集》第二集。

[62]释星云:《如何建设现代佛教》,《星云大师讲演集》第四集。

[63]释见晔:《释悟因访谈记录五》,《走过台湾佛教转型期的比丘尼:释天乙》第363、366页。

[64]释见晔:《释悟因访谈记录二》,《走过台湾佛教转型期的比丘尼:释天乙》第341页。

[65]江灿腾:《台湾当代佛教》,(台北)南天书局,1997年,第9页。

[66]释星云:《佛教的财富观》,《星云大师讲演集》第二集。

[67]释星云:《从佛教的观点看未来的世界》,《星云大师讲演集》第二集。

[68]参见拙著《太虚大师全传》第223页,(台北)慧明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

[69][美]约翰·希克:《理性与信仰:宗教多元论诸问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0~30页。

[70]周庆华:《后人间佛教的建构》,《2001佛学研究论文集·人间佛教》,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年,第193、202页。

[71]释星云:《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星云大师讲演集》第四集。

[72]释星云:《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

[73]其间的继承性与差异性,详见拙文《论人间佛教的现代品格》(《中国禅学》第一卷,中华书局,2002年)。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大展台。这些世界性的宗教也是最先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与汇合,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景观。长安以西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佛教的石窟和造像,诉说着佛教从印度一路走来的历史: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亦无不取道于丝绸古道,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亦由此传入西域、印度,丝绸古道堪称为宗教文化之路。
  • 莲心禅韵

    莲心禅韵

    一位印度智者追寻禅宗智慧,探求人生哲理的心路历程,带你走向心灵自由之路,文化没有国界,思想没有疆界,智慧的激情碰撞,文化的和谐沟通。
  • 放下:快乐之道

    放下:快乐之道

    做人,要像一只皮箱,能够提得起,也要能够放得下。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辛苦;光是放下,要用的时候,就会感到不便。所以,做人要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的时候放下。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要放下,要放下!
  •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本书力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佛教的产:尘及在中尉的弘扬。著者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种角度来探索佛救,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人精深。
热门推荐
  • 佛说黑氏梵志经

    佛说黑氏梵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世界帝国背后的真相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世界帝国背后的真相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世界帝国背后的真相系列书简明勾勒了人类文明史上不同类型的帝国发生、发展、竞争、交融、替代、演变的轮廓,讲述了自公元前3000年埃及帝国形成以来到21世纪美国成为唯一的巨无霸新帝国的故事,给信息时代的读者提供一套线索清晰的普及历史读物,如果能引导读者思考在帝国争霸的历史舞台剧背后,有什么样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规律在主导和演进,在看似明晰的历史叙述中又有着怎样迷人的难解奥秘,就是本系列图书策划者的理想追求了。曾几何时,奥斯曼帝国风然崛起,一个游牧民族的雄风吹向欧洲大陆,此后,突厥民族坚毅骁勇的铁骑一路西迁,他们的灵魂拥抱着这片蓝色的土地,在这里休养生息。
  • 小肥羊的逆袭

    小肥羊的逆袭

    潇飞扬误入修真界,从此踏上修仙之途;这是纯粹的巧合?还是命运的安排?一路摸爬滚打,逐渐认识到修真界残酷的他;是否还有勇气继续前行?爱与恨,不过一念之别,谁人能看透……
  • QQ书城月刊第15辑

    QQ书城月刊第15辑

    -----------------------------------------------------------{卷┊首}11月,阳光渐渐变得柔软,风吹过,满大街都开始飘散着一股萧瑟的味道,苍凉而又陈冗。我总爱在这样的气候里独自捧了一本书,躲在窗后静静发呆,以打发午后安逸的时光。于是,回忆便纷沓而至,旧日时光回忆起来叫人惆怅,那时我们无不对生活野心勃勃,时常充满激情地描绘未来。而今,却早已是,人非昨,物非昔。而幼年那些遗忘在时光隧道里的豪情壮志,在耳畔回荡,隐隐约约像一首昨日的挽歌.....挽歌唱尽,而我们,已悄然长大,再不复昔日摸样....◆完◆by:阿懒(qq:970558132)
  • 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阅读,是通往人类文明的途径,100位大师的心得与感悟,播洒了一路的智慧之光,像路标一般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沿着满径的书香 走来,我们一定会收获人生最丰硕的果实……《百位名人读书心法》一书精心撷取了古今中外 100位名人、伟人的读书心得,按编年的方式进行编排,并分为上、中、下三篇,力求做到条分缕析,让人读之有所收获。
  • 守护甜心之最美的回忆

    守护甜心之最美的回忆

    一个原本幸福的17岁少女日奈森亚梦因朋友和男友的不信任,陷入了仇恨的沼泽之中。当得知自己是世界首富的亲生女儿,但养育了自己时间年的父母离奇被杀,她又将如何面对?她在复仇的过程之中不断成长,懂得了人情世故、悲欢离合,终于悟懂了“人生”,学会了宽容,与她的真命天子一起坐等夕阳西下。可是,正当幸福来临之际,他们又会面临什么样的挫折呢?
  • 中国思想史

    中国思想史

    《中国思想史》,作者:韦政通。2009-年8月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发行。本书是台湾地区著名学者韦政通的代表作之一,阐述了从先秦至明清时期中国思想界各种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
  • 道本为凡

    道本为凡

    佛说,世间万物本有佛性;我说,天地乾坤皆存道意。道至简,方而平凡;道至陋,方难发现。问道者,朝生夕死,求仙者,缥缈不见。我因有道,故而平凡,此凡,不凡!这是一个至陋至简的世界,因有道心,故而问道,因有道意,方能求仙。道若凡,回首红尘中,何处不是仙?
  • 守候天堂

    守候天堂

    米兰·昆德拉说:“一个背井离乡的人是可悲的。”冯权裔背井离乡已经三年了,她好像一直在守望着什么。这是一座美轮美奂的城市,从这边的写字楼……
  • 旋动在花蝶中的舞姿

    旋动在花蝶中的舞姿

    一个一生被厄运缠身的女孩,遇见小时候花园中的少年,曾经安慰过她的男孩,一直想取她性命的男子,谁才是她的最终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