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3200000034

第34章 中苏两党关系破裂始末(5)

最让毛泽东不能容忍的是:于1959年6月13日访问苏联和东欧八国归来的彭德怀,在7月初召开的庐山会议上批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一是时间上几乎与赫鲁晓夫同步,二是观点上与赫鲁晓夫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毛泽东虽然没有同意给彭德怀定下“里通外国”的重罪,但讽刺彭德怀“在国外取了些经回来了”,认为彭德怀在国内反对搞人民公社,赫鲁晓夫在国外反对中国搞人民公社,两人“内外呼应”,赫鲁晓夫就是中共党内反对大跃进反对人民公社的总后台。于是,我们看到了庐山会议由纠左到反右的戏剧性转变,以及彭德怀的悲剧人生。

这一方面决定中苏两党关系破裂的不可挽回,也决定了以后毛泽东产生“赫鲁晓夫就睡在我们身边”的思想。

七、1959年:苏美戴维营会谈,中苏北京吵架

正在中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同时,赫鲁晓夫一如既往地继续进行和美国缓和关系的努力。

1959年1月,苏共二十一大召开。会前,赫鲁晓夫提出在苏共二十一大上取消“社会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苏共为中心”的提法,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联合朝鲜的金日成等国的共产党领袖,表示反对。但在会上,赫鲁晓夫既没有宣布取消“以苏联为首”和“以苏共为中心”的提法,也没有明确表示继续坚持这一提法,而是反复说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各国党是平等的,在此基础上它们才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和自愿合作的关系。不仅如此,赫鲁晓夫还进一步阐述了苏共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为核心的外交总路线,并提出将邀请艾森豪威尔总统访苏。与此同时,赫鲁晓夫和尤金还不点名地批评中国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虽然毛泽东对赫鲁晓夫和尤金批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很恼火,但当时中共中央也已经发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种种弊病,正准备召开第二次郑州会议进行纠正,所以只在会上正面阐述“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以及争取15至20年建成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作为对赫鲁晓夫和尤金批评的回答。

赫鲁晓夫卸掉“社会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苏共为中心”包袱的目的,是为苏美会谈铺平道路。为了表示缓和苏美关系的诚意,同月,赫鲁晓夫派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高扬赴美访问。同年6月,又派自己的亲信部长会议副主席科兹洛夫访美,名义上主持苏联在纽约举办的展览会,实际上是与美国秘密接洽,商讨赫鲁晓夫访美事宜。代表团返归苏联时,科兹洛夫把艾森豪威尔的亲笔邀请信带给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同意接受邀请后,8月3日,艾森豪威尔正式宣布邀请赫鲁晓夫访美。随后,赫鲁晓夫宣布9月15日前往美国访问。

为了进一步铺平访美道路,赫鲁晓夫做了两件损害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事情。一是于6月20日致函中共中央,借口现在苏联正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日内瓦进行关于禁止核试验的谈判,给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制作原子弹的技术资料可能会受到西方的指责,决定停止供应中国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二是在中印边境冲突问题上,在印度污蔑中国侵略,国际上掀起反华浪潮情况下,苏联塔斯社于9月9日发表关于中印边境冲突的声明,对中印边境发生的事件表示“遗憾”,说中印边境的冲突是“那些企图阻碍国际紧张局势缓和的人搞的”,而且还进一步说这件事情“使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同志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互相访问前夕的局势复杂起来”。

这两件事,一件是撕毁中苏协议的开始,一件是把中苏分歧公开化的开始。赫鲁晓夫如此行为,表明他已经把中苏同盟远远抛在了脑后,不再因为中苏同盟而得罪美国,妨碍他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外交政策了。

这两件事所引起的毛泽东和中国党对赫鲁晓夫的反感,是可想而知的。

中共中央接到苏共中央6月20日来信,决定不理赫鲁晓夫那一套,自己动手,从头做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中国领导人由此得出一个刻骨铭心的重要教训:在关系战略全局的尖端技术和核心技术上,是不能指望别人的,中国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9月15日,赫鲁晓夫访美,兴冲冲地在美国到处访问。25日至27日,赫鲁晓夫和艾森豪威尔举行了举世瞩目的戴维营会谈。两人就德国、柏林、裁军、两国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谈判。艾森豪威尔表示如果赫鲁晓夫不收回解决柏林问题的最后期限,美国就不参加苏联建议召开的四大国最高级会议。赫鲁晓夫作了让步,取消了自己宣布的在德国问题上所提出的6个月的期限,并表示不单方面解决柏林问题。在裁军问题上,赫鲁晓夫建议,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与华沙条约组织国家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并撤出外国驻军和海外基地。艾森豪威尔认为,驻军和基地属于防务性质,应该先清除侵略威胁。会谈结束后发表的公报宣布:赫鲁晓夫撤销限定其他占领国在6个月内就德国问题达成协议的声明,美国同意就柏林问题和德国统一问题召开四大国首脑会议,艾森豪威尔总统应邀将于1960年春回访苏联。

对于戴维营会谈,赫鲁晓夫认为:“这次会晤使得有可能保证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国际局势中,出现会使各国人民免于新战争的恐惧的历史转折点。”苏联舆论也大事宣扬“戴维营精神”标志着“人类历史新的转折点”,是国际关系的“新纪元”。随后,赫鲁晓夫又积极为召开苏美英法四国首脑巴黎会议作准备。

对于赫鲁晓夫访美,中共中央决定:按照他公开的表现来报道他的活动,给予适当的评价;实际情况究竟怎么样,观察一些时候再说。根据中央的精神,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全文发表赫鲁晓夫在美国的多次正式讲话,9月29日访问结束的时候,《人民日报》还发表了一篇评论,对他这次访美表示支持,认为赫鲁晓夫访美对和缓国际紧张局势是有益的。同时,社论也阐明:我国政府也主张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赞成他这种活动,赞成他为全面彻底裁军这个目标而做的努力。当然,全面彻底裁军能否实现,是不是应当采取赫鲁晓夫采取的那样的办法去实现,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赫鲁晓夫访美之后回到莫斯科,第二天就飞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大庆。当时,许多国家共产党都派来了代表团,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代表团团长基本都是党的第一把手。苏联共产党是由苏斯洛夫率领一个代表团先来,赫鲁晓夫来了以后担任代表团团长。赫鲁晓夫到北京以后,当天(9月30日)晚上,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招待会上,发表了长篇讲话。周总理在招待会上的祝酒词才讲了1000字左右,而赫鲁晓夫讲了6000字左右。赫鲁晓夫滔滔不绝,在谈到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强大之后说:“这当然绝不是说,既然我们这么强大,就应该用武力去试试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固性,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人民绝不会理解,也绝不会支持那些想这样干的人。”这段话很明显是继续批评中国炮击金门事件和1959年8月中印边境冲突事件。

第二天上午,即10月1日上午,赫鲁晓夫登上天安门城楼观摩中国庆祝国庆10周年的阅兵活动。作为正式礼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正式会见了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在同毛泽东会见时,讲他在美国的所见所闻,说美国人生活怎样富裕,艾森豪威尔怎样希望和平等等。

10月2日,中苏两党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正式会谈。

会谈一开始,赫鲁晓夫首先谈其访美情况。他认为这次访美虽然没有达成什么协议,但还是比较满意的,艾森豪威尔的确需要缓和。他还说所到之处受到很热烈的欢迎,一位农场主送他三头良种牛,有位资本家还送给他一盘古银币。他说:美国差不多每个家庭都有汽车,一家都有几间房子,住得很好,吃得也很好,生活水平很高。他的结论是:我们跟美国只能在经济上搞竞赛,搞和平竞赛,不能用武力来“试试它的稳定性”。这时毛泽东回答他说:我们赞成你访美,赞成你跟艾森豪威尔会晤。我们赞成同美国搞和平共处。美国究竟怎么样,不能看表面,应该要看美国帝国主义的本质。艾森豪威尔有阶级局限性,很难说他真正爱好和平。

接下来,赫鲁晓夫说:中国和美国的关系还是要搞好,希望中国主动采取一些步骤来改善同美国的关系。你们去年对金门打炮不是办法。台湾现在也不能解放,索性像苏联过去内战时期(1920年到1922年)对“远东共和国”那样处理。列宁当时曾同意成立“远东共和国”,为的是缓和日本人支持白匪对苏联的进攻。当时列宁在苏联欧洲部分遭到外国干涉很严重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在东方同日本作战,采取了这个办法。中国也可以用这样的办法来处理台湾问题。

周恩来首先回答赫鲁晓夫说:要解决我们跟美国的关系,唯一办法是美国撤出台湾,从台湾撤兵。至于台湾和大陆的关系,那是我们的内政,我们用什么办法解放台湾,用和平的办法还是用武力的办法来解放台湾,别人不能干涉。这是我们跟台湾国民党之间的事情,是中国国内的事情,同美国无关。美国不能干涉,任何外国都不能干涉。

毛泽东这时也直率地说:赫鲁晓夫同志,你把问题搞错了,你把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搞混了。一个问题是我们跟美国的关系问题,这是国际问题;另一个问题是我们跟台湾的关系问题,这是中国国内的问题。我们跟美国的关系问题是美国侵略我国台湾的问题,是我们要求美国撤出台湾而美国应该撤兵的问题。至于我们跟台湾的关系,则是台湾怎样解放的问题。这个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别人无权过问。你赫鲁晓夫同志,对前一个问题有发言权,可以劝艾森豪威尔从台湾撤出一切武装力量。对后一个问题,你是无能为力的,不宜说三道四。赫鲁晓夫听了很尴尬,耸耸肩,摊摊手。

随后,赫鲁晓夫又提出:为着缓和跟美国的关系,中国是不是可以把监狱里的几个美国人释放?当时中国监狱里关押着的几个美国人,有两个是驾驶美国间谍飞机被打下来以后被俘的,另外一些是以神甫的身份在中国进行间谍活动被逮捕的。

毛主席告诉赫鲁晓夫:放是要放的,但不是现在,而是在他们服刑期满的时候,或者是在服刑期间有好的表现因而提前释放的时候。这都要按照中国的法律办事。赫鲁晓夫又碰了钉子。

接着,会谈转到中国和印度的关系问题。赫鲁晓夫说:你们应该和印度搞好关系,印度是一个中立国,尼赫鲁是比较开明的,应该团结他。发生中印边境军事冲突是不对的。

陈毅首先站起来说:你怎么能这样说呢?分明是印度挑起这场冲突。印度军队越过边界,也越过麦克马洪线,在我们边境内设立哨所,向我们开枪。随即,气呼呼的陈毅指着赫鲁晓夫接着说:你们和我们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你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头头,为什么对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生冲突,分明是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挑衅的,你不但不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反而支持资本主义国家,指责社会主义国家?你们9月9日发表的那个塔斯社声明,是偏袒印度,指责中国的。

赫鲁晓夫说:我们根本不知道情况,印度说你们打死他们的人。

陈毅继续对赫鲁晓夫说道:我们9月6日给你们打了招呼,你们应该知道这个情况。9月8日,你们跟我们说准备发表塔斯社声明,我们劝你们慢一点,并且告诉你们,我们也要发表一个文件,请你们看了我们的文件以后再表态。退一万步说,就算像你说的你们不了解情况,那么你们应当慎重一些,等弄清情况再表态。但是你们根本不听我们打招呼,急急忙忙抢先发了你们塔斯社的声明,这是为什么?

赫鲁晓夫辩解道:我不知道你们的情况,但是印度有一个士兵被打死,一个士兵受伤,这就证明你们不对。

陈毅生气地说:你我都是打过仗的人,谁死伤多不能说明谁就对,这个道理你不懂吗?

赫鲁晓夫也非常生气地说:你是元帅,我是中将,但不管怎么样,是你们先打死了人家的人,又把达赖放跑了。

这个时候彭真插进来同赫鲁晓夫辩论说:赫鲁晓夫同志,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达赖是叛国外逃,他走的时候我们怎么能拦得住他?我们人生地不熟,追也没有追上。

赫鲁晓夫又转移话题说:反正你们把跟印度的关系搞坏就不对。你们何必去争那么一点地方呢?喜马拉雅山下荒无人烟,争那么一小块地方有什么意思?

这时候周恩来回答他:不能这么说。我们不去占人家一寸土地,也不能让人家占我们一寸土地,我们绝不能干那些丧权辱国的事情。

陈毅再次说道:你那个塔斯社声明,就是迁就主义。

赫鲁晓夫非常生气地说:我怎么是迁就主义?你们才是冒险主义,狭隘民族主义。这又引起陈毅、彭真的强烈驳斥。

在争论过程中,毛泽东没有多说话。每当争论激烈的时候,他还笑着对中国同志说,“不要打架呵。”到会议快结束的时候,毛泽东说:这个问题还是要把事实搞清楚。别的事情我们管不了,对有关中国的事情,我们希望苏联同志能够听听中国的意见,把情况搞清楚,预先向中国打招呼,同中国商量,再对外公开表态,这样比较好。对尼赫鲁,我们还是要同他友好,还是要团结他。我们的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不为天下先。但是,谁要欺负我们,那是不行的。谁都不行。

最后,赫鲁晓夫说:既然这样,我就没什么可以再谈的了。我在美国跟艾森豪威尔说过,我访美之后,接着要到中国去。艾森豪威尔对我说,你到中国去一定是白跑一趟。果然是白跑一趟了。

会谈终于不欢而散。10月4日,赫鲁晓夫离京回国,10月6日在海参崴发表演讲,公开发表批评中国党的言论,甚至不指名地影射攻击毛泽东像“好斗的公鸡”,热衷于战争。

10月4日,毛泽东送走赫鲁晓夫后,回颐年堂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同赫鲁晓夫会谈的情况。会议认为赫鲁晓夫对艾森豪威尔抱有幻想,只看到美国当局表面上表示的所谓“爱好和平”的一面,没有看到美帝国主义的本质,至少在这个问题上表现有修正主义的倾向,我们目前应采取团结为重、不搞争论、冷静观察的方针,但要看到国际上出现修正主义思潮。会议还决定:近期内要就国际形势,其中包括中苏关系的情况,向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打招呼。

同类推荐
  •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2007年是杨尚昆同志百年诞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为此几次来向我了解杨尚昆的一些情况。之后,应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料征集办公室之邀,陆续将杨尚昆同志在撰写回忆录期间有关回忆录第二册的谈话内容整理成文,在《百年潮》和《中共党史资料》杂志上陆续发表,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2008年秋,在杨尚昆同志逝世十周年之际,又以一篇拙文《怀念杨尚昆》回顾了他光辉的一生,缅怀伟人,激励自己。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这些文稿汇编成《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出版。为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根据出版社的要求,特将经杨尚昆生前审定、以杨尚昆名义公开发表的《高饶事件》一并放入《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 旧制度与大革命(政务版)

    旧制度与大革命(政务版)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开篇即写道:“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已经有前人绘声绘色地书写过,我不愿意再写。我现在所创作的这部书绝不是为了讲述这一段大历史,而是志在思考、研究、透视这一场大革命。”这部作品从宏观角度揭示了大革命的本质、使命与功绩,从中观角度解析了引发大革命的各种制度性诱因,从微观角度解析了引发大革命的各种社会性诱因。这部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国大革命,并从中获得历史的启示。
  • 世界主要国家安全机制内幕

    世界主要国家安全机制内幕

    这是一本写给大众读者的热点时政类畅销书。当今世界主要国家都已经建立起高度统一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实现战略顶层设计,以更方便、更流畅、更及时、更高权限地协调各部门,既对短中长期进行战略规划,又能及时有效应对各种国内外突发事件。本书从热点时事出发,既从总体介绍各国国家安全机制,向读者展示其安全机构设置、性质、职能、权限、统属关系、反应程序、历史沿革等内容,又结合典型历史事件、突发事件分析比较其机制的优劣,成败因果。
  • 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发展观研究

    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发展观研究

    本书主要讲述了邓小平的发展研究“发展是硬道理 邓小平发展观研究”。
  • 政务工作全书(下)

    政务工作全书(下)

    全面披露中国近五年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真实反映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若干动作,具体描述中国特色政治管理体制改革全过程
热门推荐
  • 乡村小神农

    乡村小神农

    小农民获得神农传承,人生从此彪悍!身怀绝世医术,专治各种不服,眼带逆天透视,玩转香艳都市。妩媚村花要嫁给他,俏艳女老师爱上他,双胞胎美女对他不依不挠,还有那大都市中的傲娇总裁,绝美的校花……各色美女纷至沓来,贫困小山村也彻底变了样。
  • 忘川堂夜话

    忘川堂夜话

    “忘川堂”是一家夜晚营业的旧货店。被看不见的东西追赶着的夏至,误打误撞闯入了“忘川堂”。出于某种秘不可宣的目的,她开始了在旧货店打工的生活。这是一家很奇怪的店,明明卖旧货却贵得离谱,摆明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光顾这家店的客人也同样古怪:有因过分漂亮而被割下脸皮的玉面人,有专做亡人生意的血货郎,有依附百年老屋而生的屋魅……在他们或狰狞或美好的外衣下,包涵着温情的守护、绝望的爱恋、无尽的寂寞和迷失的自我。在经历过一次次危险后,夏至渐渐对清明和遥产生了微妙的感情。究竟,夏至更在意的,是时而为猫时而为人,笑容灿若春风的遥;还是外表冷淡而内心温柔的清明呢?抑或是甩不掉的宿命和本能在操纵着她……
  • 思念如水 倒映年华

    思念如水 倒映年华

    是一本关于青春与成长的小说,小说描写的是林梦颖,朱念蕊,琳达三个好姐妹在考进望夏一中之后经历的一系列关于爱情,友情,亲情的故事,伴着欢笑,心酸,泪水与哀愁,每个人都在这段时光之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痛苦与成长。时间教会我们的是,无论你过去做过什么决定,对你现在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好的或者不好的影响,你都无法回头;人生教会我们的是,无论你过去做过什么决定,对你现在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好的或者不好的影响,你都要学会放下。
  • 悲伤公主的死亡双翼

    悲伤公主的死亡双翼

    她,拥有天使般的容颜,却是坠入人间的魔鬼。世界第一大黑帮残泪的帮主,世界第一跨国公司m.e.s的总裁,如此优秀的她却有一段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拥有帅气的容貌,却是十二个恶魔。仅次于残泪的世界第二黑帮的十二位帮主,世界第二大跨国公司m.x的十二位总裁。
  • 至尊艳皇

    至尊艳皇

    本书概述:一个屌丝得到女神的传承,过着狂拽牛逼吊炸天的生活。
  • 蜀山剑侠传(卷九)

    蜀山剑侠传(卷九)

    《蜀山剑侠传》讲述了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人的拜师学艺和斩妖除魔的经历,他们在外出修行的过程中,经历无数的机缘巧合,获得了种种威力巨大的奇珍异宝,在和邪派的斗争中本领日渐高强,最终,在第三次峨眉斗剑中,正邪人物进行了最后的一次较量。本书共9卷,此为卷九。
  • 青红帮演义

    青红帮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宝宝这一年:3岁,规则意识建立关键期

    宝宝这一年:3岁,规则意识建立关键期

    本书遵循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来教育孩子这一崭新理念,综合分析了3岁孩子的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多角度论述了与3岁幼儿的相处和沟通,提出要对孩子进行品格引导和智力培养,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及其社交能力。
  • 切换

    切换

    如果有部超级电脑和大脑链接,并可以自由切换身体功能的控制,各项机能可以如数控机床般精确,发挥人体的最大潜能……那么:泡妞,切换到情圣模式……遇龙,切换到战士模式……发展领地,切换到商业模式……地球少年李峰奇的异世界传奇。===================================三江结束前,每天三更,敬请关注切换。
  • 穿越之高门庶女

    穿越之高门庶女

    现代女苏锦一朝穿越成了古代高门庶女叶明珠。虽然说是庶女,却也是高门。高门里是非多,她一个没了亲娘又是久病之体的庶女,还是在嫡母和忠仆的庇护下好好看戏吧。本以为这样活一天算一天,谁曾想一朝高嫁,不但成了太夫人,还得了一个敬她、怜她、宠她、爱她的夫君。叶明珠表示,在古代的日子还是不错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