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0500000020

第20章 口舌与意气

这件在当时轰动一时的是非总算有惊无险,曾国荃与曾纪泽最后都安然无恙,官文最后被调走,曾国荃反倒获得了个意外的胜利。可曾国藩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弟弟的这种看似意气用事的小小纠缠往往会为将来埋下隐患。后来,果不其然,在事后不久,官文抓住曾国藩作战失利的把柄,纠合朝廷内满族官员的力量,对曾国藩进行了疯狂的攻击。而曾国藩最终不堪压力,在剿捻的事情上最后功败垂成,也留下了重大的遗憾。

曾国藩痛定思痛,写了很多封信教育弟弟曾国荃和儿子曾纪泽。

他对弟弟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不肖,曰傲,曰嚚讼,即多言也。”(《曾国藩全集·家书》)

这话是说,古来因为个人品德败坏而导致人生悲剧的人很多,总体来说有两种不良品德最易导致人生悲剧,一个是长傲,意即总是很傲,心中总是老子天下第一,谁也不服,而且还不是暂时的,是长久的,这叫长傲气;二是多言。这个多言是指什么呢?曾国藩举了个例子,比如尧的儿子丹朱不是不聪明,但品德败坏,所以尧宁肯把位置传给舜也不传给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儿子。那么丹朱的品德到底坏在哪里呢?曾国藩说他非常傲气,而且一直这样,就是前面说的长傲了。因为傲气,所以喜欢惹是生非,经常搞一些嚚讼。什么叫嚚讼呢?就是奸诈地揭别人的短,告别人的黑状,引发无穷无尽无聊事端,这就叫“多言”!

话说到这个份上,话里话的分量已经很重了,因为曾国荃干的这事,已经有“嚚讼”之嫌。所以曾国藩苦口婆心,最后说弟弟你也是一方诸侯,怎么动不动就与人起口舌之争呢?曾国藩说:“凡说话不中事理、不担斤两者,其下必不服。”(《曾国藩全集·家书》)这个“说话不中事理、不担斤两”正是指意气用事的口舌之争。

至于教育儿子曾纪泽,曾国藩就更直接了。他也没有过多埋怨曾纪泽,因为这毕竟不是曾纪泽的错,但是他直截了当地告诫曾纪泽说:“欲以口舌胜人,转为人所不服也。”就是说别想靠争论胜过别人,越是吹得天花乱坠,别人越是不会服你的。所以,“居今之世,要以言逊之宜!”(《曾国藩全集·家书》)这就是明确提出来,以后遇事要不纠缠、少争论。

那么,为什么遇事要不纠缠、少争论呢?

曾国藩认为道理有三:

第一,争论容易导致口舌之争、意气之争。一意气,争论就很容易发展到争吵,而一争吵,注定两败俱伤,根本无是非可言。所以曾国藩说:“彼此持论不合,反复辩诘。内有矜气,自是特甚。”(《曾国藩全集·家书》)就是说,争论发展到争吵已经无是非了,根本就是意气用事。

确实,吵架这种事,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吵架的双方都拼命要争出个对方的不是来,甚至在家吵不行,现在还有很多上电视上吵的,但不论你吵得多文明、多作秀,你看这些吵架的,哪一个能说出是非分明的呢?我们生活里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清官为什么难断家务事?清官要断家务事的时候,往往都是因为家里人因家务事而起了争执的时候,一旦到了要清官来断的地步,那说明这种争执已经升级到非常的地步了,到这种地步,是非还说得清吗?别说清官了,就是天官也断不了啊!

有一年过年前我跟孩子去买炮仗,因为年前买炮仗的人很多,所以排了很长的队。我们正在排队,突然前面有两对夫妻吵了起来。一对夫妻说另外一对插队,另外一对说自己没插队,只是去拿装东西的篮子了,结果争着争着四个人就吵起来了,吵了好半天,几乎要动起手来。四人在众人的劝说下好不容易才罢手,各自骂骂咧咧地散伙。事后,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问当时还在上小学的孩子,问他这个事谁对谁错?

小孩还小,所以还算有童真,所以他的答案也令我非常意外。我本以为他会说插队的当然不对,但他却说这两对夫妻都不对。原因很简单,大庭广众之下,吵到这个地步,就算吵赢了,也颜面扫地了。

我一想,还真是这样,如此斯文扫地,哪有赢家呢?只要你开争、开吵、开骂,你已经输到底,输到家了!可惜,我们做大人的成熟之后世故了,虚伪了,要面子了,往往还不如孩子的眼睛看问题看得透彻。

这就要说到不纠缠、少争论的第二个理由——从形式上看,争论就是纠缠,对内属于内耗,对外完全没有必要。

柏杨先生曾有一段宏论,他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一个中国人往往是一条龙,但一群中国人往往就成了一堆虫!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人喜欢内斗、内耗。而内斗、内耗的典型方式就是争吵不止、争论不休。

当年曹操八十万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东吴的谋臣武将还在为是战是和争论不休,就算是诸葛亮这种能舌战群儒的天才来了,也得一个一个吵完了才能引导孙权作决定。当然,诸葛亮舌战群儒这是小说家言,但孙权被手下吵昏了头也是事实,后来是鲁肃、周瑜坚定其必战之心,才最终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

相比较孙权,益州的刘璋就没那么幸运了,刘备入川,手下为此争论到水火不容的地步,而刘璋本身孱弱,根本无力制止这种纷争,以至实力内耗殆尽,原有人才团队也分崩离析,终究把大好家国拱手让与他人。

综合比较来看,倒是曹操一方办事效率最高,他手下也谋士如云,他也非常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但奇怪的是他手下的谋士之间很少有争论的事情发生,这大概也是曹魏集团最终能胜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说,争论本身容易导致纠缠,在一个团队内部而言,往往会导致团队力量的内耗。但曾国藩更有远见,他说:“牢骚太盛者,其后必多抑塞。盖无故而怨天,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人必不服。”(《曾国藩全集·家书》)喜欢争论的人不仅对团队会造成一种内耗,甚至还会对自己造成一种内耗,因为争论的杀伤力是有反作用力的。一则意气之争容易动情动气,这最容易伤肝;二则意气之争容易导致怨天尤人,既然怨天尤人,那同样也会人尤天怨,所以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

你看,民间传说曾国藩是晚清算命大师,这都从命运的角度说争论的利害了,可见他对这事看得多重了。

至于对外的争论、争吵就更没有必要了。曾国藩说:“大抵清议所不容者,断非一口一疏所能挽回。”(《曾国藩全集·家书》)就是说如果外部环境不如意,你去争论、争吵、争执,从事理的角度看,根本就不会起半分作用,还是不要去费这个劲儿好了。

第三,不纠缠、少争论主要指的是那些意气之争。从内容上看,像真理,肯定是愈辩愈明的;而像做事的方案、方法等属于技术性的争论是有必要的,但因矛盾、是非、利益、关系而产生的争论就是绝对没必要的。

像曾国荃怒告官文,这种争论纯属是怄气。曾国藩事后替曾国荃分析,像官文这样的人,本身没什么能力,朝廷把他放在这个位置上,根本就是要监视我们用,说到底,他就是一颗棋子,你跟他有什么好争的呢?幸好他能力不强,他要是能力强,又有着制约我们的特权,你还跟他这么意气之争,你说你能讨什么好去?

况且,官文也不过就是欺负你没文化,替你申请了个“帮办军务”的虚名来笑话笑话你,就为这事,你跟他动真火、动肝气,你说你值得吗?别说他只是用这种歪主意来取笑你,就算他真的动了你的利益,你也不应该跟他这样起争执、告黑状啊?你这不是让全天下笑话吗?

曾国藩对曾国荃说,你总记得我常说的那句话吧——“让他三尺又何妨!”

说起这句话,还真是曾国藩后代常提起一句家训至宝。1988年,曾家后人、年过古稀的曾德培老人还在台湾著文回忆说,自己1939年要走上抗日前线的前夜,母亲在煤油灯下为他说起曾国藩为曾家留下的很多家训名言,其中就有一首“让他三尺又何妨”的七言绝句。

当然,细究起来,这首诗还并不是曾国藩的原创。它的作者是清康熙朝的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当时张英在京为官,他老家修房子,因为宅基地跟邻居起了争执。家人于是寄了一封信进京,要张英凭地位“摆平”这个不知趣的邻居。结果张英看完家书后一笑,直接在家书上题了一首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然后,张英就让人把信原封不动又送回家了。

巧的是曾国藩也遇到了这种事,他们曾家在湖南老家要盖新房,也跟邻居因为宅基地起了争执。当时主持家务的曾国藩的四弟曾国潢是个非常霸道的人,因为这事几乎要到县衙打官司,同时修书一封给曾国藩,让他“摆平”当地衙门。曾国藩看完后,不像张英只回了一首诗,而是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来教育弟弟,让他应以此为戒,勿与邻争利。信的最后,曾国藩又附了张英这首诗。后来,曾国潢看后还是接受了大哥的教育,曾家为此还主动把地基缩后了三尺。邻居一看不好意思,又听说曾国藩专门写了“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家书回来,更是感动非常,反而主动让出一些地基,让曾家扩建了新宅。

所以曾德培老人说,曾家世世代代都传续着这样的故事,也传续着这样的精神:不与人争利益之短长,专与己争品性之长短!

争论不过徒费口舌,口舌之争往往只有恶果。我们应该还记得那个著名的《三个和尚》的故事吧。

从前,有一个瘦和尚住在山顶的一座庙里,每天他都会下山挑水吃。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两个人每天都一起下山抬水吃。后来又来了一个矮和尚,这下为了谁该去抬水发生了争执,三个人由争论到争吵,谁也不肯服输,最后索性谁也不肯下山。

水缸里已经没水了,三个和尚还是彼此不服气,终于一天晚上,老鼠弄倒了灯台,庙里一时火起,却因为水缸里没水,三个和尚最后失却安身之所。

所以中国人常教育子孙说: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其中蕴含的智慧,正是——少争论,莫纠缠,脚踏实地把事干!

同类推荐
  • 尼采的幸福哲学

    尼采的幸福哲学

    这是一本能够引导读者开心、幸福生活的读物。作者在研习尼采思想的基础上,从改变自己、丢掉坏情绪、寻找爱、享受当下、正确交友、懂得舍弃等八个方面总结出了尼采在“经营幸福人生”上的精髓和感悟,给生活中常感到浮躁、压力巨大、不快乐的人们以指导。本书可以引导我们改变自己的心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卸下压力和负担……从而让喜悦永驻心间,活出自己的精彩,拥有幸福的人生。
  • 世界大师侃幽默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世界大师侃幽默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收录了伏尔泰和马克·吐温的探讨人生的文章。包括了《天生的性格》、《常识与理智》、《先知的痛苦》、《变化的地球》、《宗教起源》、《尊敬的女士》、《劳动骑士团》等。
  • 哈佛逻辑课

    哈佛逻辑课

    逻辑与人类理性思维的关系犹如空气与生命,我们绝不会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而否定它对于生命的意义。人类与生俱来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具有超常逻辑思维能力的人,走到哪里者是卓尔不群的。请让我们跟随大学的教授和学子们,一同走进哈佛的逻辑思维世界。在领略哈佛风采的同时,带你走进一个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内容包括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节选)、产业革命、大城市、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红旗卷起农奴戟。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热门推荐
  • 五灵堂

    五灵堂

    浮生若梦,浮尘如空,为欢几何,百转千折。情景一“喂!这是我的。”“这位公子,你还未付钱买就说是你的,未免有些…”司徒雨尊一惊:“我手中何时拿了一玉镯了。”面前的女扮男装的女子笑着举了举手中的发钗道:“公子说的可是这个吗?不好意思现在在我手上了。”“雨公子,若喜欢这镯子,在下希望雨公子以后遇到心仪的女子,就给她亲自带上吧。”情景二:司徒雨尊向我靠近一步,我后退一步,他那个眼睛里带着一丝狡黠,慢慢用手靠近我的脸,奇怪异灵术怎么就失灵了呢?“为何这身装束,为何把自己打扮成这样?”“很简单啊,我不想当皇帝的妃子。“朕决定,封上官灵为灵贵妃,其余秀女都封为才子。”
  • 变形机甲

    变形机甲

    六千年以后,宇宙巨变,机甲时代来临,异能时代来临,变形时代开启。对待敌人要狠,绝不留情,哪怕对手强大无比,也绝对不会怯懦,不是不怕死,而是为了保护至亲至爱之人,不得不勇往直前。凭着满腔热血,凭着有情有义,他如同一颗星星般冉冉升起。他叫李小凡,他心胸开阔,不甘平凡。在接踵而至的阴谋中挣扎徘徊,以决不放弃的信念,不断地提升自我,翱翔星空。这是一个青年,一个机器人,两只机器狗和一群战友、兄弟、妹子一起闯荡宇宙的故事。这个故事有感情,有热血,有感动,有眼泪,有欢笑,有愤怒。变形机甲,给你一个真正的未来世界。
  • 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

    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扮男装:银镯钦定无盐妻

    女扮男装:银镯钦定无盐妻

    二十一世纪,她是精明的女干警。穿越古代,她成了将军之女!凭借做特警的能力,她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勇退敌军,在朝堂之上妙语连珠,智破危机,却不曾想惹来一段段剪不清理还乱的情缘,也在此时,她才知晓自己的真正身份!(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仲景伤寒补亡论

    仲景伤寒补亡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云宫法语

    云宫法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帝狂妃:绝色二小姐

    魔帝狂妃:绝色二小姐

    再次醒来,她褪去废柴之名,立于九州之巅,坐看风起云涌——再度醒来,她不再懦弱胆小,不再废柴,她已不再是从前的!如今的她变得性情孤傲、心狠手辣!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便灭他满门!姐姐陷害,皇子退婚,使她沦为整个皇城嘲笑的对象。她笑,今日欺辱她的人她定会铭记在心,他日卷土重来,定要百倍还之!今日他们伤了她的骄傲,明日便要他们一一偿还!(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东谷赘言

    东谷赘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之十年一觉丑妃梦

    穿越之十年一觉丑妃梦

    云想衣裳花想容,十年梦醒岁不更。夫妻四载一朝逝,谁言来世无缘情?爱人身畔死,做鬼也忠贞!
  •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上)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科技精英。如毕达格拉斯、希波克拉特斯、希帕克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祖冲之、郭守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