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2800000004

第4章 领先世界的诸子百家(1)

名家:事物的异同之辩

当我们为了弄明白“白马非马”论,去学习“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时候,相信古人在棺材里默默流泪了。对于传统文化不太关注的人们,估计对“名家”是何物估计都不清楚。但是,提到“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这些字眼时,不少人会恍然大悟,不就是哲学中的逻辑学嘛,辩证法嘛。我们时常会被微积分学里那些弯弯曲曲的符号折磨得抓耳挠腮,当提到“南方无穷而有穷”,“轮不辗地”这些命题时,不少人拍案惊奇,这不就是“变量”的引入嘛,没错,这并不是从西方进口的新鲜玩意儿,而是完完全全的土特产,是我们的老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研究的东西了。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他们提倡的“正名实”,是要“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符”。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纷乱里,提出这样的主张非常普通,儒家有“必也正名乎”,法家有“综核名实”,墨家有“以名举实”,都与之类似。那“名家”又何以为“名家”呢?“名家”与各家不同之处,正是在于“正名实”的方法。他们主要是以逻辑原理来分析事物,辩论的内容,又多半集中于与政治事务无关的哲学问题,惠施和公孙龙是最为知名的代表。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会“辩”并不能“富国强兵”,也不能扩大地盘,更不能称霸一统天下,所以,那时不屑于讨论“名实之辩”的人占多数,甚至称“名家”是“诡辩”,连庄子都曾评论公孙龙“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到汉代以后,名家的思想就成了绝学,不仅没有人继承发扬这些思想,甚至连这些思想家哲学家遗留的作品都失传了,据说现存的只有《公孙龙子》一书。

惠子,本名惠施,宋国人。但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并没无惠子其人,更别说事迹,不过在《战国策》的魏策和《韩非子·内储说》上都有关于惠子的记载,在《庄子》中,惠子的一些思想更是可见。现在,我们也只能从《庄子·天下篇》提到的只言片语中拾起光彩依旧的智慧了。《庄子》的记载中被称为“历物十事”的十个命题可能是战国时惠子针对墨家的辩论。但是,记录在案的也仅仅是这几句话而已,没有具体的内容,也没有详细的论证。

这些命题都是惠施对自然界的思考,经过历代后人对当时文献的整合,发现这十个命题不仅是惠施对于自然界的思考,还有更深层的认识和思想。如今,处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和平年代,站在我们的角度上,去追究当时惠施想表达的确切意思已经毫无意义,与其如此,不如主观地对其内涵外延加以注释并为我所用。我们就从庄子记载的这十个命题作为了解惠子的切入点吧!

第一个: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大一”是说整个空间大到无所不包,不再有外部;“小一”是说物质最小的单位,小到不可再分割,不再有内部。这是惠施对无限空间抽象出的一种有限概念,“大一”和“小一”分别是大、小的极限。换句话说,“大一”和“小一”就是无限大和无限小,而“无外”“无内”也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并不是确切的存在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个无限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极限”。只是由于那个时代对宇宙宏观及微观的认识有局限性,能够把宇宙抽象出“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已经显示出当时的最高认识水平,没有做的,只是用数学方式来求解而已。但透过时间这个望远镜去看惠施的这个命题,当我们再去面对微积分学的鼻祖莱布尼茨时,是不是感觉不一样了呢?

不仅如此,这个概念是惠施思想主张的集中体现,其他的命题基本上都是以这个为基础的。后人称惠施的理论是“合同异”,很有道理。我们都知道,除数不能为零,那么“小一”的出现就可以解决这个麻烦。把“小一”视为一个可以变化的过程,什么样的过程呢,就是任意小,所以说,“小一”不是定量,而是一个变量,这个变量正是自然界中事物自然属性的回归。

第二个: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墨子·经上》曾说:“厚,有所大。”墨家认为有“厚”才能有体积,才能有物体的“大”。而惠施反驳说:“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意思是说,平面就没有厚度,体积也是零,但面积却可以是无限大。但从当时几何学的发展来看,立体几何并没有真正的成为一门学问,所以,我们所说的平面,确切地说,应该是惠施所说的“小一”。这个命题在如今的我们看来,非常简单,但是对于战国时代没有变量数学的这些学问家而言,去量化地论证自己的观点难度很大。这个命题,更像是惠施对于自然界,也就是宇宙的一种哲学思考,还是从惠施的“小一”概念出发,来肯定宇宙之中“无厚”的存在。根据“小一”的性质,很易得出“无厚”是“不可积”的,而由“小一”在宇宙中的无穷无尽,由“小一”堆积而起的“无厚”自然也可“其大千里”了。再来看我们今天熟知的积分学,惠施这个命题像不像是“无限求和”这个概念呢?

第三个: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墨子·经上》说:“平,同高也。”墨家认为同样的高度叫做“平”,而惠施反驳说:“天与地卑(“卑”是接近的意思),山与泽平。”意思是说,天与地一样低,山与湖一样平。这很明显,是惠施对于相对论的一种解释。还是以“大一”“小一”为出发点,把宇宙视为“至大”,那么,天再高,也高不过宇宙,地再低,也还在宇宙之内,把天地山泽的参照物都选为无限大的宇宙空间,天与地不是接近的?山与湖不是相平的?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中引用李颐的话:“以地比天,则地卑与天,若宇宙之高,则天地皆卑,山与泽平矣。”这跟惠施的本意接近。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天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大地之上空虚之境皆为天,所以天与地仅仅相随,没有天高地低的区别,在高山之上,天就高,在水泽之下,天就低,因此天地等齐,无论是高山还是湖泊,与天地距离都很相似,所以山与泽平。这与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相比而言,我们的先人已经意识到要确切地描述一件事物,必须有参照系这个前提,否则,这个对于事物的描述就是不成立的。

第四个: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不少人对惠施的这个命题持有否定态度,原因是:他无条件的承认“亦彼亦此”,只讲转化而不讲条件,否定事物的相对稳定性。但其实不然,我们再来仔细分析:太阳刚升到正中,同时就开始西斜;一件东西刚生下来,同时又走向死亡。前面一句是说,太阳在正“中”的时间仅仅是一个点,极为短暂,相对于宇宙的时间而言,瞬时即罢。以地球为参照物,太阳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形,可以看做是一个点以地球为中心沿着一个椭圆无休止地运行。那么以地球上的人为参照物,当太阳到达正中的位置时,以这个点为椭圆画一条切线,切线是水平的。可是再选取轨道上的下一个点,这个切点的切线必定是斜的。从事物运动的趋势发展来看,太阳到达正中的那一刻,可以看做是上升的顶点,也可以看做是西落的起点。这是对事物绝对运动的认识。后面一句:万物在出生的那刻就走向死亡。相对于前面那句而言,应该不是惠施对于生命的单纯感叹,而是借助于“生”“死”的流转来阐述自己对于万物不断变化的认识。

古代李颐评价说:“凡中昃(太阳偏西)之与升没,若转枢循环,自相为前后。始终无别,则存之、死生,与之何殊也?”意思是:太阳在中天和偏西与升起和落下,如同门轴转动一样循环,互相为前为后。始终没有差别,那么存与亡、生与死,有什么差别呢?这是惠施对于矛盾运动的辩证思想——世间万物,都是在运动变化之中。如果说前面的命题是惠施对于空间的认识,那么这个命题就是对于时间的认识。我们知道,只承认运动否认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从我们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惠施是承认事物的运动,但没有否认静止。所以,“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这与我们现在的观点不谋而合。

第五个: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这里是指事物本身的同一与差别的相对性。“大同”和“小同”有差异,这就叫“小同异”;万物都相同又都不同,这就叫“大同异”。什么是“大同”呢?墨家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质粒子所构成,从惠施“大一”、“小一”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他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万物既然都由微小的物质粒子构成,同样基于“小一”,所以说“万物毕同”;但是由“小一”构成的万物形态千变万化,在“大一”中所处的位置各不相同,因此又可以说“万物毕异”。在万物千变万化的形态中,有“毕同”和“毕异”的“大同异”,也还有事物之间一般的同异,就是“小同异”。他把事物的异同看做相对,但又是统一在一起的,这是同一与差别的辩证关系。

举个例子,羊和猪都是生物,这是“毕同”,但是两者根本不是同一种动物,这是“毕异”,整体看来,这就是“大同异”。再者,两者都属哺乳类,这就是相同之处,但是前者有角后者没有,这是小异之别。但是你反过来讲,二者不同,惠施便会反驳说,一样,因为它们都是生物。所以,惠施是用“大同”的观点来淡化“小异”之处,也就是“合异同”。

第六个:南方无穷而有穷。

《墨子·经说下》说:“或不容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后期墨家曾经严格区分空间的“有穷”和“无穷”。认为个别区域前不容一线之地,这是“有穷”;与此相反,空间无边无际,这是“无穷”。而惠施反驳说,“南方无穷而有穷”。不少人理解为地理上的南方,实际上有边际,是因为看不到尽头所以说无穷。但是我认为这很牵强。

惠施的思想是以“大一”和“小一”为先基础而论证的。同样的,这个命题也是“大一”和“小一”的运用。“南方”并不是特指一个方向,也不是一块区域,而是泛指宇宙中的一个“可以沿一个方向变化的范围”,通俗地讲,就是“取一个有方向的变量”即“一个可以变化的矢量”,这个也可以解释为“一个半开放性的区间,这个区间的起点是不固定的,包含在宇宙内也包含宇宙本身”。这个特殊的“变量”又被称为“矢量”,“区间”有这么两个特点:一是“无穷”,因为它有方向,并且依照“至大无外”的思想,既然可以延伸,那么就可以延伸到无穷远处,直到“无外”;二是“有穷”,因为尽管它有方向,它还是属于宇宙这个范围内,所以是有穷尽的。个人认为,这种解释更为符合惠施对于自然界的宏观认识。

第七个:今日适越而昔来。

如果有人自某地“适越”,临行时人问则可说“今日适越”。到越后,次日人问何时而来,则可回答“昔来”。这是惠施对于昨天、今天、明天,过去、现在、未来在时间轴上的思考。每个今天都有明天,而每个明天又都会成为昨天。过去都曾是未来,未来也总要成为现在。但惠施此命题似乎更主要的是说明了不同的地方存在不同的时间,也就是时差。虽然那个年代对于时差并不清楚,但他似乎已经发现东方比西方较早看到太阳升起的事实,由此而认识到各地“今”“昔”起止时间是不同的。若按古老的记日法,以第一日日出到第二日日出为一日,那么,对东部的“越”来说已进入新的一日,对西部的“楚”来讲或许还在“昔”;对西部的“楚”来讲是“今”,对东部的“越”则已可能进入更新的一天了。假定在越之新的一日刚开始时,从越楚边界自东向西向楚出发,到达楚时,楚或许还未进入新的一日,如果以新的一日为今日,那么,则可以说是“今日适越而昔来”。假定在“楚”之今日,从楚自西向东向越出发,在当日即将结束时到达越,按楚之时间尚为今日,按越之时间或已进入更新的一天了,此可谓今日适越而明日来。这可以给人一个假象,使人以为这不违反常人的看法。但反过来,如果以到达越时的更新的一天为今日,那么则可以说是“今日适越而昔来”。“今日适越”之“今日”是出发时以楚地时间为标准的,“昔来”之“昔”是到达时以楚地之“今日”相对越地之“今日”而为昔。惠施对于不同地域时间起点的认识,对于现代的我们而言,还是有着深刻的意义的。

第八个:连环可解也。

这个命题至今都没有能令人信服的解法。冯友兰的解释也只是草草地说“成毁是相对的”(连环是不可解的,但是当它毁坏的时候,自然就解了),一笔带过。如章太炎引《国策》解连环法,认为解连环是用铁锤敲碎(章太炎《诸子略说》);牟宗三认为:“‘连环可解也’并不是独立的一条,而是对前两句的提示,‘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就是把宇宙看成圆的”(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胡适认为“关于连环可能是最没意义的”(胡适《中国名学史》);郭沫若:“庄子所谓‘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连环如各得环中以运,则彼此不相拘束,是不解而自解了。”(郭沫若《十批判书》)

这里有一个故事。曾有一个鲁国人献给宋王两副连环,说是最聪明的人才能将这两副连环解开。宋王倾尽举国智囊,也未能解开这副连环。就在宋王窘迫万分之时,一位风尘仆仆的辩士赶到宫廷,轻易地解开了其中一副,然后就说:“都已经解开了。”他解释道:“另一副连环本来就不可解。不可解便是这副连环的解。”由此看来,“不可解即解”。

但我个人更倾向于郭沫若先生的解释。一是庄子与惠子本来就是好友兼辩论的对象,而惠子也是庄子唯一可以对话的人。而记录在《庄子》中的惠子的命题,均是惠子与墨家辩论的内容,那么,按照庄子“得其环中以应无穷”的观点来解释惠子的命题,就再为合适不过了。结合庄子与惠子生活的年代,我们可以把这个连环看做当时诸子百家不同的思想学说,表面上看,这些不同的学说在不同的年代为不同的王室服务,但是究其思想本质却互为相通,所以,只要这些学说互相不约束彼此,又可以运用到各国的建设发展中去,将理论运用于实际,那么即便天下有再多的学派,再多不同的思想潮流,不同学术之间的矛盾也可以迎刃而解了。个人觉得,这样的解释更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惠施的政治思想。

第九个: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

《墨子·经上》说:“中,同长也。”墨家认为,以“中”为分界,两边的部分是等长的。而惠施反驳说:“我知天下之中央,燕(当时最北的诸侯国)之北,越(当时最南的诸侯国)之南是也。”有人解释为:因为空间无边无际,无限大,到处都可以成为中心。看似是“宇宙时空观”的解释,但又很牵强。“燕之北”也就是说中国以北,“越之南”也就是中国以南,为何中国之外是天下的中心呢?中国之外,周围都是实力尚浅的蛮夷之族,何谈“中心”呢?我们应该考虑到惠施“去尊”的思想,这正是他“平等”思想的体现。

同类推荐
  • 红色苏联

    红色苏联

    巨大钢铁战机,流星般地闪耀长空,重生成为苏联远东军区的安德烈中尉,驾驶着三倍音速战机,搏击长空,尽显英雄本色!东平岛国,西定列强,科技强军,改革兴国,镰刀和斧头的旗帜,插满仇视苏维埃的自由世界!PS:新书《第三帝国》,已经上传,欢迎喜欢看二战的书友大大阅读!
  • 平乱策

    平乱策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每一个站在高处的人身后都铺满了累累白骨。是任人宰割还是奋起抗争?不想永远被别人欺压,就必须有一种誓死如归的精神。要想成就一番霸业,不能单凭一时的血气之勇,还需要超人的智慧。
  • 赝品太监

    赝品太监

    潘又安被征召入宫,在净身的时候被人做了手脚,得以保住健全的身体。只因这一疏漏,他成了赝品太监。也正因为这一疏漏,皇宫里才充满了欢声和笑语:他出现在哪里,那里就有故事,就有戏。诙谐幽默一本书,嬉笑怒骂一场戏。看罢犹当一笑了之,莫查史书究根问底。
  • 战国纵横家

    战国纵横家

    这是一部关于先秦战国时期的小说,可以说这是一个先秦纵横家的传记,也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生活,努力奋斗的人的小说。
  • 重生之疯神演义

    重生之疯神演义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一个网络混子到唐朝能做什么?书里杨风说了,能做的事,其实很多,书里杨风又说了,当11中学的时候不是考过古诗的填空选择么,总之你弄的越香艳越好,唐朝女人就喜欢这调调。怎么才能做一个无敌的统帅?杨风还说了,不告诉你,自己看书去。
热门推荐
  • 慕苏寒

    慕苏寒

    苏寒是二十一世纪顶级特种兵,从她在孤儿院被领养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接受各种残酷的训练,从原始森林到热带雨林,再到无边无迹的沙漠及草地,总之,哪里危险就哪里训练。终于,经过十几年暗无天日的训练后,在二十一岁那年,顺利出师。令天,出任务七年的她又一次完美的完成认务,便窝外自己的小屋看小说。这是她业余时间最热衷的事之一。可是,为什么,第二天她就穿越了,而且还是昨天她看的小说里的一个女配。老天,你玩她吗。
  • 重生之绝对娇妻

    重生之绝对娇妻

    她是豪门千金,傅氏当家主母,强势腹黑,度个假竟然让她重生了!啥,这个女人这么无能?善良懦弱,双亲离世,老公出轨,还有小三登门来找茬!切,弱妇要翻身,这一次,她依然要做自己的主人,把所有人统统踩在脚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古代谋略与教子之道

    古代谋略与教子之道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人寂寂无闻,有人叱咤风云;有人流芳百世,有人遗臭万年;有人一生幸福,有人历经挫折……不同的人各有不同的命运际遇。不论是伟人还是凡人,他们都曾经是人之子或人之父,人之女或人之母,他们走过了或正在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长长的成长过程。教子成材、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共同心愿。怎样教出大人物?怎样使你的孩子将来有个美丽灿烂的前景?怎样令你的孩子一生无憾?怎样使你和你的家庭温馨美满?答案必须由你——此刻的家长去填写。
  • 大明宦难情

    大明宦难情

    浙江松林富家公子李庆渝原是纨绔子弟锦衣玉食,终日无所事事踏山玩水游手好闲,后因反书(元记)被操家,双亲入狱死于酷刑,家道中落因差阳错入宫成为一名太监,从此经历一段繁复的人生之旅。
  • 穿越王朝:皇上,请走开!

    穿越王朝:皇上,请走开!

    宫末景每靠进一步心就痛一点,为什么她对其他的男子如此温柔……为什么她的温柔竟然不是对自己,为什么现在的她看上去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难道这才是真正的她吗?夏七七,你竟然这样对我?自古多情总被伤,痴心男子人间少有……
  • 紫墙

    紫墙

    本书是“京味文学丛书”中的一册,“京味文学”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概念,以及它的涵盖范围等等,历来有着争论和岐议。有关这些问题,尽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北京为写作背景,熟练准确地运用了北京语言特色,反映了各个不同时期北京人的生活与思想情感的作品。有着风格迥异的鲜明个性。无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都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读者的喜爱,有的甚至成为代表一个时代的经典之作。
  • 挺进产权交易市场

    挺进产权交易市场

    本书概述了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和民航运输业的发展现状,结合案倒讨论了产权交易市场在民航企业重组中的积极作用,剖析了航空公司进场交易的基础及方案选择。本书对于从事民航企业发展和产权交易市场理论研究及实际运用的人士颇具参考价值。
  •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巅峰造诣的科学家(4)》本书分为诺伯特·维纳、沃纳·海森堡、卡特·哥德尔等部分。
  • 卿本嘉人

    卿本嘉人

    “陆嘉人,你给我听好了,你这一生只能是老子的人,听清楚了没有!”“听……听到了”“乖~”身着西装的男人一脸宠溺的摸着少年的头,温柔说道。
  • On the Frontier

    On the Fronti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