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0800000022

第22章 谁说谁剪谁的辫子——乾隆年间“剪辫”谣言大恐慌(3)

让我们感到奇怪的是,乾隆年间和光绪年间的两次剪辫谣言都起源于浙江,由此看来,浙江似乎天生就是各种巫术、妖术频生之地。乾隆年间剪辫谣言的发源地萧山县,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又刮起了一阵谣言大台风,并在短时间内向周边地区蔓延。这个谣言的内容是说,萧山匪徒在路上拋置食物,并在果饼铺内售卖食物时,暗中更换,小孩子食之即毙,他们把毙后的小孩子的脑肾心脏取出来,至于做什么用,大家却不知道。有时候,大家所传播的谣言只是一个行为,却从来没有原因与结果。当地百姓在谣言风起时,就用红布缀于幼孩襟领,做辟邪之用。当时的两江总督李星沅负责调查此时,最终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有下面这样的话:“非奸民乘机恐吓图便穿窬,即游民好事播扬”。

道光皇帝跟他讲:“今夏京中传闻此说,朕早洞悉,卿等不知耳”,“审办此等案件,断不可意存成见,尤不可附和宣扬,以致惶惑人心,弄假成真……,慎之,静以处之”。与他的祖先乾隆皇帝相比,道光皇帝似乎多了许多理性与人性。要知道,“妖言惑众”是中国民间秘密宗教在仪式上的最大特色,主要表现为用法术取信于人。这些法术包括符咒、幻术、巫术、神降及扶乩、铁布衫、算命、摸骨等。与其他王朝所不同的是,大清王朝上至皇帝,下至督抚对民间宗教利用法术造作谣言,常常作低调处理,乾隆皇帝自然是个例外,但从他对剪辫谣言的处理上也可以看出,他始终在谨小慎微。道光皇帝认为,如果地方官员无约束的滥捕可疑之人,必将会激发民变,如此一来,那些秘密宗教反而会通过谣言的帮助来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从而借机起事。道光皇帝在给两江总督李星沅的回复中就反复强调对待妖术谣言要“静以处之”及“镇之以静”,即使在今天来看,也应该说是对付妖术恐慌的最佳举措。当年扬州的地方官做的就非常好,当他们得知谣言是故意有人制造出来后,就采取了以逸待劳,令其自身逐渐消止的方法。结果谣言在很快的时间内就消失了。

回过头来,我们再对这两次剪辫谣言从谣言的角度进行分析。一般而言,大多数这种直指人们生命意识中最迫切关注的问题,如生命或财产安全等谣言都发生在国家太平时期,因为只有这个时候,人们才对自己第生命与财产有所重视,当人们对这两方面非常重视的时候,就害怕遭受伤害,而谣言一旦兴起,人们的担忧使得谣言变得无限重要,越是荒诞不经的传闻,人们就越是敏感。

在这种情况下,辟谣似乎已经显得毫无意义。原因很简单,即使最高明的人来进行辟谣,也不可能直指人的内心,而那些谣言之所以被人们传播,就是因为人们不敢直面内心的恐惧,导致了恐惧,才使得谣言有隙可乘。而且,谣言的依据越是带有感情色彩,辟谣则是以事实为根据,用理性去对付感情,显然会适得其反。一份对谣言和辟谣的最新研究显示,即使群众不相信谣言,也会或多或少地受其影响。一个实验表明,人们可能会受到辟谣的反面影响,即人们相信辟谣的真实性。因为在许多人看来,越是想要说清楚的东西,就肯定越有问题。这是人的心理本能。

无论是乾隆年间的剪辫谣言还是道光年间的剪辫谣言,中央政府在处理这类谣言之前,都有同一的认识,用乾隆的话而言:“此等造作讹言,最易煽惑民听”。就是说,这种妖术谣言对人们具有很强的蛊惑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妖术谣言始终成为很多王朝的一个棘手问题。所不同的是,发生在清朝的这两次妖术谣言都在太平时节,国家没有大的动乱,而在其他王朝,往往发生在王朝末期,于是,妖术就与谶纬结合,也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民变时期的大谣言。

确切地说,只要产生妖术谣言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没有改变,同类的谣言就会持续出现。

那么,妖术谣言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到底是什么呢?

群众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妖术。确切地说,在中国历史上,对妖术的概念性描述几乎没有。不过当你读《聊斋志异》后,你就明白到底什么是妖术了。

《聊斋志异》中有篇文章的名字就叫妖术。

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君可危。”公乃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公不听。

倏勿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一漏向尽,更无死法。意欲就枕,忽闻窗隙【上穴下卒】【同上字】有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遂遽小,复寻窗隙,意欲遁去。公疾斫之,应手而倒。烛之,则纸人,已腰断矣。公不敢卧,又坐待之。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为两,皆蠕动。恐其复起,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上而下大】。审视,则土偶,片片已碎。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震摇,其势欲倾。公惧覆压,计不如出而斗之,遂【砉刂】然脱扃,奔而出。见一巨鬼,高与檐齐;昏月中,见其面黑如煤,眼闪烁有黄光;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公方骇,鬼则弯矣。公以剑拨矢,矢堕;欲击之,则又关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战战有声。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猱进,刀中庭石,石立断。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入;刀落,断公裙。公以及胁下,猛斫之,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公乱击之,声硬如柝。烛之,则一木偶,高大如人。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出。公因秉烛待旦,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皆翳形术也,犬血可破。”公如言,戒备而往。卜人又匿如前。急以犬血沃立处,但见卜人头而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乃执付有司而杀之。

这就是妖术,我们不能清晰地定义它,却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那么,社会心理是什么呢?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Gustave Le Bon)有一句名言:“群众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这就是社会心理,当一个谣言产生的时候,人们不会去追究谣言的源头和真实性,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将其传播开来,然后回过头来再去寻找真实。而由于他们不亲自来审查,所以很多谣言都被认定是真实的。中国历史上,百姓的这个特征在一些非常事件,尤其是带有妖术这类蛊惑性的突发事件中完全可以得到重复性的验证。这也正是让人难以置信,却又不得不相信的一个现象:许多人相信妖术谣言的心理机制恰恰就在于谣言的本质──虚假性。谣言越是离奇古怪、荒诞不经,人们就越是相信,这是谣言这个最古老的大众传媒之所以能持续不衰的根本所在。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七月,大唐帝国的京都长安笼罩在一片恐怖中:平日熙熙攘攘的街市冷冷清清,偶有几个行人也亦神色凝重,行色匆匆。到了夜晚,几乎所有的人都手执弓箭刀叉,找不到武器的人就砍下竹子代替,不敢入睡,郊外人烟断绝,无人敢独行。这可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怎么会有王朝末期的景象?原因就是,民间有一谣言:“官遣枨枨杀人,以祭天狗,云:其来也,身衣狗皮,铁爪,每于暗中取人心肝而去”。此事在传播了几天后居然惊动了唐太宗李世民。这位皇帝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命令命令通夜开诸坊门,派兵巡逻,并宣旨慰谕,安定人心。正是这位皇帝的英明举措,使得谣言在一个月后销声匿迹。事后,当人们想起这一谣言来的时候,却并没有感到自己当初的可笑,反而有很多人认为,那谣言传播的内容的确存在,只不过由于皇帝的英明,妖怪不敢了。这当然也是典型的妖术谣言。

我们再来看社会环境,无论是乾隆年间还是道光年间,更或是太宗年间都处在太平时期,国家没有大的动乱,百姓生活安定。这就是妖术谣言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发生的社会环境。

前面我们分析过,当人们越是重视一件事情的时候,关于重视的那件事的谣言就会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动乱年代,人们对生命并非是不重视,而是没有机会,死于非命的几率非常大,动乱年代百姓的财产几乎就没有,所以无所谓重视。太平时节则不同,用“饱暖思淫欲”这句话来做反面的形容并不过分。也就是说,当人们因为生命与财产有了保障,往往会产生失去它们的担心。在这种情况下,谣言就会不请自来。

《吕氏春秋》中有篇《察传》是专门探讨谣言的专论,今天许多探讨谣言的专论未必比这篇文章所说的精准。该篇文章中有这样的话:“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矍,矍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在这段话后面,又举个“穿井得人”的例证:“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於宋君。宋君令人问之於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谣言是需要借助于语言来传播,而中国汉字与拼音文字不同,有其特殊性,汉字的造法有六: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前面我们提到的许多谣言(谣谶)的制作正是借助于此,以天干地支、阴阳五行、谶纬等理论学说,配合离合、谐音、双关、隐语、暗喻等方式,由此来表达自己的目的。东汉末年,有首谣言的内容是这样的:“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它使用的就是离合法,“千里草”是“董”字,“十日卜”是“卓”字,“凡别字之体,皆从上起,左右离合,无有从下发端者也。今二字如此者,天意若曰:卓自下摩上,以臣陵君也”,这是在说权臣董卓必将灭亡。《晋书·载记第二十四》也记载了一个谣言:“一束藁,两头燃,秃头小儿来灭燕”,预言高云(慕容云)将灭掉后燕,上句为离合,“藁”字两头燃尽则成“高”字,下句为隐语,云之父名拔,小字秃头,有三子,云最小。

由此可知,中国的谣言在传播过程中更具有杀伤力,妖术谣言的内容虽然没有明显的利用中国汉字的特殊性来进行谣言的内容创作,但在传播过程中,人们互相的传播难免会有错误,这个错误并非是故意犯下的,而这是谣言的一大特性(它是人感情的发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需要把握住中心思想即可)。所以,谣言从石匠到和尚再到乞丐,最后到了民间秘密宗教,整个内容已经发生大变化。剪一缕头发到剪断整个发辫到剪妇女的裙子,仿佛是一条始终向前延伸的看不到头的大路,通在所谓的太平盛世上。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
  • 新命

    新命

    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如何一展所学,如何在乱世安身立命?这是我的故事,也是他的。
  • 恶魔猎手但丁

    恶魔猎手但丁

    在30年前的战争中,存活下来的人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 瓜田李夏:神族王妃

    瓜田李夏:神族王妃

    夕颜,活泼可爱、美貌与智慧的化身的神族小公主是也!当然了,这是她自封的!真实情况是――她是神见神躲,诸神俱怕的混世小魔王!因此,被自己的父亲罚下人间,美名其曰:历练!可是,谁不知道是怕她打扰了他与娘亲的二人世界啊!不过,就算如此,她也照样可以在人间混的风生水起!
  • 樱兰贵族学院:皇室公主

    樱兰贵族学院:皇室公主

    我认为作品介绍没用,所以就不写了。第一次写书,请多关照,谢谢。
  • 网游之称霸江湖

    网游之称霸江湖

    公元2049年6月8日,高中毕业的刘春雷在暑假接触到了模拟现实的《江湖》网游,从此开始了练级打怪称霸江湖的道路。四海之广,我欲称霸,谁人敢档,佛挡斩佛,神挡杀神。江湖之大,我欲驰骋,谁人来堵,杀敌于营,士气万丈……古有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今看刘春雷破千军斩万敌……求【推荐、收藏】多【评论、打赏】
  • 穿越到岳飞身边的云

    穿越到岳飞身边的云

    如果世上最悲惨的事情莫过与明明知道结果悲剧却还无力改变,那么最悲催的事情就是明明知道结果悲剧有能力改变却又还……不远千年穿越到北宋末年汤阴县孝悌里永和乡岳飞家中,阴差阳错的成为世人皆知的赢官人,虽然猜不到开始,可是英雄的儿子二十三年悲惨命运问世人谁又不知?奋力自救想改变命运,可偏偏对手太太强大,岳元帅的睿智,秦丞相的狡诈,高宗的腹黑,还有那个怎么看也像是二十八世纪来客的宪哥哥。不甘暴尸街头,又不忍看那人华发早生,你若安好,我一切都好!
  • 阳光下的你

    阳光下的你

    一个爱笑爱闹仿佛全世界都会宠着他的男人,一个沉默不语眼底却总流露出千头万绪的男人,好像冥冥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年少时她疯狂迷恋追寻他的脚步,时过境迁命运的手把他送到她的眼前,她是否忘了那抹爱笑爱闹的阳光还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最初的选择。花开花败留下的只是那抹最深最努力活过的记忆摇曳在风中。
  •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