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目的不纯的行为,最后的结果都会是糟糕的。还是坦荡的做好人,没事别动歪脑筋,动一点点也不行,不行的。
后来发工资,佑宝发现建筑队没有扣他生病这一天的工钱,原来是堂哥张队长替他码了一天砖块。问张队长药费多少钱,他说建筑队给报销了。打听过队友,建筑队从来就没有报销药费这一说。当然,工伤例外。佑宝自责,感动!
不要以自己的思维定义一个人,要慢慢相处,了解。日久见人心,真的是那么回事。
感动归感动,还是叫永盛大哥。还是保留对他的成见,要是放弃成见就彻底承认自己狭隘,宁愿错怪别人,也不承认是自己错。男人们常犯这个错,这样撑住自己没失败这个假象。
有错就承认,然后改过来。很简单的道理,为何有人死不认错。撑什么?面子?可怕的面子还是面具。
简单,真诚!生活比较轻松!
当有一天你明白了,你就成熟了,也领悟了生活的真谛!
佑宝还很小,还不懂!
家庭环境影响,心理有些不健康。人们总会无意间给穷人家的孩子制造很多阴影,影响穷人家孩子的一生。穷人家的孩子们必须自己在生活中慢慢认知,调整观念。
“佑宝,明天再休息一天”佑宝的师傅对佑宝说,他知道佑宝需要休息。挺关心自己的小徒弟,也很喜欢他。
“我好了师傅,明天上班”佑宝逞强的说,年少都会有的表现。
“好吧!你觉得能行就好,歇着不如去干活对吧”师傅明白,闷在宿舍也没什么好。
“你再歇一天”张永盛命令式的说,他可不愿意佑宝身体好不利索就上班,他很心疼堂弟。他的大女儿十二岁,佑宝不满十六岁,在他心里佑宝像他的孩子一样。
“不,我没事,我要干活挣钱”佑宝反驳着,从未有过的反驳。好像故意气堂哥,他还在记仇。小孩子的小气,惹一会记恨半年。
叛逆时期的少年都如此,和大人对着干。
“好吧!知道挣钱是好事”张永盛认为自己的堂弟挺上进,没有多想。
在SD中部丘陵地带,有很多青石山。有个小山村在两座大山的夹缝中,就是巧芸所在的村子。
这个小山村在两座山夹缝中,地都在两座山的坡面上。村中人多数姓吴,所以叫吴家坡村。(明明两座山中间是峪,为什么不叫吴家峪村。)
据说,这个村的祖先们耍点小聪明。假如远处的女子找婆家,听说是什么坡。必定山不高,地在坡上种地不费劲,愿意嫁过来。听说是什么峪,必定是山高才形成夹缝,夹缝里的村都叫什么峪村。女子不会情愿嫁来,就算拒绝不了,也会索要很高的彩礼。这吴家坡,原来是糊弄人骗媳妇才取得名字。
如今,村子虽然不适合播种庄稼,可是出产石头。青石山的大青石可以造房子,小的石头做建筑工地浇筑用的原材料‘石子’很小的石子磨成粉末和泥浆用。青石,还是建筑材料水泥的原材料。这大山里唯一的大厂子,就是水泥厂。因为有水泥厂才修了土公路,村民们饱受水泥厂的粉尘污染,也享受水泥厂修的土路带来的便利。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六,正是秋季农作物成熟的季节。村子里的人们,都在梯田上忙着秋收。层层梯田,青石垒的堰,堰旁种着果树。树根有保持雨水,不会冲坏堰边的作用。多是些山楂树,柿子树,枣树。能在秋后摘了果子卖些零花钱。也有花椒树,核桃树,香椿树,杏树,不过都很少,是自己家拉馋才种的。种果树的梯田,都是些地块很窄,土质不好,不能种庄稼的地。大块的梯田土质较好,堰边种树,中间种农作物。梯田播种,收获都很费劲,都是用筐背或者肩挑。
巧芸已经回到家,过完了中秋节。今天在自家梯田里,帮助家里收玉米。此时的巧芸头巾包的只露着眼睛,穿着母亲的破衣服,带着手套。要是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巧芸的母亲。看不出,这是那个穿着连衣裙的小公主。
难怪巧芸那么白皙,原来下地武装的这么严实。不过也不对,在城里去菜市场拉菜也晒太阳。人家就是生的白嫩。城里妞也羡慕呢!
巧芸负责掰玉米,母亲用镰刀割玉米秸秆。父亲用筐把玉米背到山路上,再用担子挑回去。三口人合作的挺好。
以前佑宝纳闷,巧芸那么瘦小还那么有劲。原来是山里干活,锻练出来的。
“巧芸,今天这块地就收完了”母亲一边用镰刀割玉米秸秆,一边和巧芸拉呱。
“可不是,还得翻地呢!”巧芸更正母亲。
“我说的是收完了,你想什么呢?”母亲纠正巧芸,纳闷姑娘的聪明劲去哪了,回来后一直心不在焉。好像有心事,得问问。
“没有想啥,没听清楚”巧芸还是心不在焉的回答着,不过手底下的活,干的挺快。
干活是什么手,人的性格决定了。嘎巴脆的性格,说话办事都会很利落。
“不对,你回来后没把心带回来,建筑队里有相中的人了?”母亲精明的问到要紧处,问的巧芸回答不上来。
这巧芸母亲,绝对是个山里的精明女人。活儿那个利索,嘴儿那个巧,长得那个俏。你看生出的闺女就知道了,像天际飘着的巧云。白花花,叫人看了心里亮堂堂的。
巧芸母亲上过识字班,所以给女儿名字里的云字加了草字头。她觉得云飘着太虚,加把草更实在。多淳朴的想法,还把名字取得这么好,大智慧隐于民间。
巧芸不敢回话,在家有点怕母亲。这时怕说错话,惹母亲生气。母亲生气那还了得,要数落个没完。
“不吱声,那就是我说对了”母亲继续试探,用诈问的方法。
巧芸知道母亲的招数,说什么都会被追问到底,干脆不回答。
“你不承认,那就是不算数,还是你喜欢人家,人家不知道”母亲继续唠叨,凭着经验判断着。
“你不说话,就是不成事,那还是应了本村的亲事。咱村是不好,可是知根知底。你还能帮帮你弟弟,你姐弟俩感情好,你不是也离不开弟弟嘛!”母亲已经不再追问建筑队的事,改成说村里的亲事。
“晚饭后你和涛子拉拉呱,你俩岁数不小了,凑合一对挺好的。中秋节过完了,他快回部队了,这几天就走,你俩最好定下来,春节涛子退伍你们就结婚。岁数到了,赶紧的”巧芸母亲边用镰刀割玉米秸秆,边絮叨。干活拉呱两不误,也不管巧芸听见没听见。好像说给她自己听的,没抬过头。
巧芸故意干的很快,把母亲甩在身后。好像离得远就可以什么也听不到。她装作听不到,其实听得真真的。心里在想涛子现在什么样了,还和以前一样懒散吗?去部队后懒散应该改掉了,部队可不培养懒人。
“闺女啊!别以为跑那头装听不见就行,你老大不小了。咱长的不差,可不要做老姑娘(老姑娘,SD土话意思是剩女)。这两年家里叫你出去挣钱耽误了说婆家,不怨你呀!这个娘知道的”巧芸母亲一下子把唠叨的语调改了,变成自责的腔调!好像还带着伤感。
巧芸装不下去了,赶紧从梯田的另一头跑过来。她可没有埋怨过父母,是自愿出门挣钱供弟弟念书。知道弟弟喜欢读书,一定会帮助弟弟。在家里父亲很少说话,母亲太爱唠叨又很厉害。只有小弟弟和她最亲,走到哪里跟到哪里。
“娘,说啥了。我挣钱不为谁!在山里多闷,出门打工长见识。我岁数不大,城里人二十五六才搞对象,俺工地上的保管员快三十了还没找对象呢!”巧芸安慰着母亲,她才不怕母亲唠叨,更不怕母亲厉害的训斥!最怕母亲伤心,她们全家最怕母亲伤心,都会手无举措。
在巧芸家,母亲很少伤心。一旦伤心,父亲就会发愁。父亲不喜欢说话,着急的蹲在大门口抽烟,叹气!小弟弟会害怕,会吓哭躲在巧芸怀里。母亲生在山外平坦的村子,那里生活相对富足。种地省劲,道路平坦。属于下嫁了父亲,有点抱怨正常。平日里抱怨是她排解压抑的方法,不停地说,厉害的说。其实心里很脆落,一旦不再厉害的抱怨那就坏了。
巧芸明白母亲,所以听到语调不对赶紧跑过去。顶撞母亲会叫她生气,没想到不出声也会叫她伤心。
巧芸是单纯的,哪里知道母亲是故意的,母亲是半真半假。真,是觉得没叫女儿多读书有点内疚,也耽搁了寻个好婆家。假,是这时候说这些不是自责是叫巧芸顺她心意,乖乖相亲。她一直有亲戚在山外,也不托人给闺女找婆家。她的小算盘,就是想把闺女留在身边,能帮助儿子。重男轻女,儿子才是她的心事。有女婿在本村,儿子有依靠。她早三年前涛子去当兵时就想好了,涛子懒散去部队后会出息的。部队会锻炼人,哪一个去了回来不变样,都是邋遢着去,精神着回。那时巧芸才十九岁,她盘算了三年巧芸二十二岁结婚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