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生命如同此江,观照如同此月;渊明有诗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自在”如同此诗。只要我心自在,一切自然就都能自在了!
自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自在就是我们的生命,活一天就要自在一天,不能完全做到那要尽量去做到,否则枉费今生。
3、做一个心灵解脱的人
有人说:“心灵的困窘,是人生中最可怕的贫穷。”
——在所有不堪重负的事情中,最需要解脱的是心灵吗?你问。我无话可说。
——你问我月亮在哪里?我用手一指,你却把我的手认做月亮。
——你要扬帆过海,寻找家园,我赠你一叶扁舟,你却把船当作归宿了。
——你要解开生活的疑团,我在你的灯下放了一本书,你却悄悄的用别人的头脑去思考了。
——在湛然的水边,你想辩清自己的面容,却把倒影记在心底。我无话可说。
——“我要解脱。”你请求。
——“谁绑了你?”我问。
——“没人。”你答。
——“那还解脱什么?”我说。
每天,我们的生活里都充满各种烦恼,但是我们真有那么多的烦恼吗?能够囚禁我们的心灵的,除了自己,还能有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因为我们不知道世间是无常的,而引发对世间错误的认识,把世间的一切执为实有,贪恋、执着,但谁又能战胜无常呢?
《金刚经》说:菩萨对于所作的福德,不应该贪恋执着,因为福德也是虚假不真实的,所以说菩萨不接受福德。
心如果执着会产生极大的力量,下面的故事就是个例证:过去有个土财主出国旅行,到法国买了一只珍贵的盘子。回到家中忍不住想向朋友炫耀这项珍品,于是利用假日邀集三五好友聚餐,设宴款待。席间特地用此盘子,端出一道佳膳美肴。朋友见状,个个赞不绝口,叹为希有。
正当主人陶醉于赞美声中,有一名迟到的客人匆匆赶到会场。一看到餐桌上早已杯盘狼藉,主客正是酒酣耳热。待他仔细一瞧那只盘子,不禁失声大叫。
所有人立刻围拢过来,追间之下,这名客人吞吞吐吐的说:“那只盘子,是法国贵族用来小便的夜壶。”话一讲完,在场的人都呕吐不止。
其实,那只盘子一定是洗得干干净净,只是一沾上“夜壶”这个名词,搞得所有的人吐得七董八素。足见人心执着的力量有多大。心灵没有办法超越,正是因为六根面对六尘(感官的世界)产生了执着,而让我们产生极大的烦恼。事实上,人都是被名相所转;人对种种名相加以执着,束缚自己。
因此,佛才说:“没有人能束缚我们,只有自己束缚自己。”“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只有当走路困难的时候,你才会发现,有健康的双腿是多么幸运!”现在的人们往往忽视眼前和当下的快乐,在极度的贪欲和憎恨之中,追求虚构的、华而不实的颠倒人生。其实,“你不觉得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奇迹吗?”
在现实中,我们无数处地看到这样的情景,男女双方都无限执着地爱着对方。正因为这种执着的爱,就产生了一种必然的恐惧,那就是怕失去对方,为了不失去对方,就想尽一切办法,让对方时时处处都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这样就形成了“爱之适足害之的状态”。这不仅让自己乱了方寸,也让他人压力重重。这不但使自己痛苦,也使他人难受。最终的结果除了悲剧还能有其它吗?
佛说放弃执着你就能够解脱,放弃自尊你就能够超脱。执着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着,摆脱身心的桎梏。
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解脱、自在。俗话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普通人总是被是非、得失、利害所围绕,一天到晚感到莫名其妙的压力,展现在脸上都是满面愁容。
解脱者则深知世间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他了解执取人生的现象为实有,根本是种错觉,所以能够“安贫乐道,随遇而安”,在面对生活中的顺逆境界,自然知道“人生如戏”,随缘尽力扮好自己的角色。
佛教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也许就是“轮回转世”说。它给芸芸众生一个极大的希望!
不管别人怎么想,我倒希望“轮回转世”真的存在,哪怕下辈子降低身份做牛做马也无所谓。再说我这辈子也没干过损人利己的坏事,下辈子也不会落到如此地步,赶巧,阎罗五打磕睡,把某件大功德记在俺的头上,转世为贵人也不得知也!
总之,“轮回转世”让人觉得挺有盼头!
古时,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与大家分享:
明朝有个老和尚,坐化后,投生在一户富人家,富人给孩子起了名:王阳明,并起了个大名叫王守仁。这个王守仁,聪明过人,学问高明的不得了,在历史上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
有一年,王守仁在江西当巡抚,某日闲游,来到一座庙前,看见一间房门紧锁,灰尘积得很厚,好像几十年没打开过的样子。王心里一动,要庙里的和尚将门打开看看。和尚说这个门不能开,这是本庙立下的规矩。王阳明那么大的官,管着一省的规矩,哪管你一个小庙的规矩?再说你这个屋子要是蒇着一个女人或强盗,他也不闻不问吗?他坚决要求把门打开。和尚只好照办。王阳明走进去,只见一个涅槃老和尚的肉身,已经干扁了,坐在那里,前面挂了一块布,上面写着:
“五十年前王守仁,开门即是闭门人。”
王阳明一看傻眼了,但他一生再不谈此事。
关于轮回转世的传说很多,古代也有,现代也有,曾看过这样的新闻:一个小女孩,说她前生是某地人,有几个儿子,带她去,她居然认得路,还叫得出那家人的名字。看到这真叫人想入非非啊!
佛家轮回转世说,是佛祖的慈悲,是帮助人们解脱烦恼的方法,他给人们一种希望,人们心中有个念想,杂念也就少了,心也就安定了。
对没有信仰,满脑子唯物的现代人来说,无论“论回转世”学说是否成立,相信他都是很困难的。所以,大家拼命享受,要在这辈子把福享尽,至于下辈子,管他呢。
但是,从“唯物”的观点看问题,无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还是我与非我、众生与非众生,以及“轮回转世”,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它遵循的是一个物质不灭,能量守恒、永恒运动的原理。在过支若干年,我在哪里?我不存在,但我也存在。那滴水中,那片树叶中,那片云彩中,那个人身上都有我;未来若干年,我不存在,但我也存在。那滴水中,那片树叶中,那片云彩中,那个人身上,那些人心里,那项他人继承的事业中,也有我。此时此刻,我在哪里?我在这里,我又不在这里。无论过去未来,我所显示出来的只是我的幻像,而不是我的法身,所以说我非我。以此内推,众生是众生,又是非众生。
如果人们执着于自己的幻像,就像被一根绳子系住了脖子,永远难获自由;人们所追求的享乐,也无非是苦中做乐,并非真乐。而佛祖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弘扬佛法,帮助人们挣脱心灵的绳索,获得真正的解脱。这种解脱,绝非放弃生命、轻视生命、恰恰相反,是珍视生命,珍视现在,使心灵与生命一起流畅起来,获得自在自由。
解脱者的心境是坦荡荡、不忧不悔的。对于已经做过的事情,不起追悔;面对未来,也不噜忧心忡忡。一切都只是行所当行、受所当受;称得上是真正的“心安理得”。
假如你能不用依靠外在的刺激,也可以活得很快乐,那么你就能保持内心宁静和安详了。有很多人是需要靠着外在的麻醉和喧哗,来感觉自己的存在,而真正充实的人,对于声色犬马则有免疫力。
灵魂若找不到目标,就会迷失;拯救自己的灵魂,比得到全世界更有价值。
有量就有福,有福,心就灵,所谓福至心灵;就是说,“金钱无法带给你心灵的安详,心灵的安详只能靠个人自己去探索、培养,没有内在的安详,人就无法感到幸福,而心灵的安详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体验。”
想要获得心灵的解脱,要能不为物牵。贫者患得,富者患失——贫者千方百计地欲求所得,所以极其烦恼;富者担心失去已拥有的,因而无法轻安自在。
有智慧的人,会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外在的世界的确很美,但是,怀着贪婪游荡,永远无法找到正确的答案。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这句话在佛教经典里很多,也是平常修行人真常所用到的词。佛家有这么一句话“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二个花瓶,前来献佛。佛对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又把右手拿的花瓶放下。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放下了,请问您现在要我放下什么?”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和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婆罗门才了解佛陀放下的道理。
“放下”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吾人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吾人在肩上的重担,在心上的压力,岂止手上的花瓶?这些重担与压力,可以说使人生活过得非常艰苦。必要的时候,佛陀指示的“放下”不失为一条幸福解脱之道!
4、做一个心灵警觉的人
活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时间中充斥着血性,空间中隐藏着陷阱,笑脸后暗藏杀机,阳光下呈现的多是假相。不是所有的山雨欲来都会风满楼,不是一切危险漂临之前都会先通知你一声,都会让你明显明确地感知到险之将至,早作准备。这个世界虽然存在着道德,但你要搞清楚,一切道德都是关于强者生存的道德。一个弱者要变成强者,其间要历经多少狂风暴雨的袭击,惊涛巨浪的拍打,要在悄无声息中经受多少血与泪的洗礼;其从弱小到强大,要历经多少苦难,多少不公平的竞争,正因为这样,强者总是少数。
在自然界中,弱肉强食就是自然的道德,一个弱者要想成为一个强者,其中最不可少的能力是警觉能力。一切动物都是有灵性的,灵性是动物的最高智慧,若哪一个动物失去了灵性,失去了警觉能力,自然很快会被另类残杀掉,谁叫它不机警一点,在危险将至时逃得远远的呢?被吃掉自是活该,同时,被吃掉也许是自然道德对弱者的惩罚。
警觉的目的就是要使我们活得更有“意识”,更觉知,更觉醒。
生命的进化本身也在于变得越来越有意识,而随时保持警觉状态,则更是这生命的目的。
意识对我们来说有二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意识是对生理、对外景的某个东西的意识,它是对客体的意识;而警觉是第二个层面的意识,它是心灵的意识,它是最终的意识。
正如老虎望着草地上的兔子,而猎人正瞄准着老虎。你在看物时,你不可能意识到意识本身,只有当你用警觉来看你大脑正在思考一些什么时,那才是更高层面的意识了。
真正的意识是讲第二个层面的意识,只有它才能看到老虎的行为,又能看到小白兔的行为,同时还能知道自己的行为——它能全面观照主客世界。
当然这种观照还可以再向上升级,你可以升起第四只眼再盯着前面那升起的第三只慧眼,依此类推,警觉的程度是无穿无尽的,这正合了智慧是不封顶的。
当一个陌生人在大街上与你打招呼时,你要保持警觉,尤其是他想将你拉到路边说话时,那更要警觉。
如果你能保持警觉,你将会看到:第一,在你身体里面能量的改变;第二,陈旧观念从头脑被抛开;第三,自我从心灵中升华。
当你变得警觉后,当陌生人问你时,你是不会跟着他到小巷的阴暗角落去的。当你看到从天而降的钱财、好运从天而降时,你会警觉起来,你必须警觉起来,世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突然平空飞来这么多午餐,你应升起警觉,那只是灰尘头脑的诡计,那只是逻辑头脑的陷阱。只有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增加才会产生那些诡计,所以,在一切他人的言词中你应升起警觉之心。
当然,警觉的用途不是用来使你上当受骗的,它最大的用途是用来提升自我的灵性头脑的。当你警觉时,骗子自然不会再进行下去了,因为你升起了一股正气,你脸上,你眼中透露出了你已洞察到了对方的诡计。你若是真的警觉了,骗局将不会在你身上发生。
当骗子悻悻然离开时,你会变得更加警觉,这个警觉便没有了对象,它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它就转化成正面的能量输入到你的觉知能量库里去了。
警觉要在事实发展最初的那一刻升起,当你要发火时,你应升起警觉心,要放弃某件事时,要升起警觉心,要上车时,人还站在门口处时就要升起警觉心,一旦警觉心升起,他就会转化事件的发生。车上有抢劫犯,他们准备在半路上实施抢劫,你在车站上车时,要保持警觉,一旦你升起警觉去扫视车上的人时,你就会有一股特殊的能量传递出去,你会看出车上是否有抢劫犯,看不出也会感觉得出。你便会下车,或及时报警,而不是到了半路上才开始警觉,那已经来不及了,箭已经射出,你无法再改变它。上了高速路,你是免不了也被抢劫的。所以,警觉只有在事件发生前的那一瞬间升起才最有效。
灰尘的头脑若一直占据你的大脑,那个警觉是不可能升起的。因为你被灰尘沾满了,被构成灰尘的内容如占有、贪求、好色等一系列扩大的文化习惯占据了,你不可能获得那个闪亮的一瞥,不可能获得警觉。
情绪是障碍,思维是障碍,一切沾满扩大欲求的外来头脑都是障碍,它们都会或多或少地阻止你升起警觉,阻止你灵性的头脑成为主人。
如果你灰尘的头脑不消失,你就不可能升起警觉。
这是一个很深的技巧,在任何行为里,任何感觉里,你只要带入警觉,那么一切事件都不会发生,除了灵性的发展之外。
一个烦乱的人是没有警觉的,他正在烦乱,他正在被情绪控制。警觉一旦被带人,你就不可能会是烦乱的。烦乱是被动的,是灰尘的头脑被环境刺激的结果。
而警觉是主动的,是主人亲自值班的行为。
当你在警觉时,你不可能烦乱,不可能痛苦,不可能愤怒,因为你正在注视着那个愤怒,那个烦乱。你突然升起,你轻咳一声,主人的轻咳打断了那个烦乱,中止了烦乱的恶化,关闭了烦乱的能量,而且统统将一种摄人的魅力从目光中传达到了那些烦乱的“小人”身上,于是,“小人”被你强大的主人收服了,归顺了。
一切消极的人,一切被动的人,一切主观做梦的人,一切分裂的人,一切封闭的人,都不可能是正在警觉中的人。警觉代表着主人,主动\积极、开放,接纳一切。
相传武林大侠杜心武,即自然门的开创者杜心武在带徒弟时,其最基本的训练就是训练警觉,其他的每一件事都是次要的,拳术、剑术、内功等每一件事是次要的。
一个人他的功夫再高,若没有升起警觉之心,那他就依然只是一个被动的人,一个没有变化的人。
你可以将警觉带入任何行为里,任何负面、或正面的行为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