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激情凝练出他倔强自信的笑脸。生命的激情引导他走近古老民族的心灵。生命的激情催化出他艺术的汪洋恣肆,让人激奋,因为,激情是生命的本质、人类的财富!
激情是做任何事的必备条件,任何人,只要具备了这个条件,都能够获得成功。有一位成功的人士曾说过个这一段话:“我愈老愈更加确认对生命充满激情是胜利的秘诀。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在技术、能力和智慧上的差别并不会很大,但如果两个人各方面都差不多,拥有激情的人将会拥有更多如愿以偿的机会。一个人的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如果具有热忱,往往一定会胜过能力比自己强却缺乏热忱的人。”
生命的激情并非来自于个体生命自身,而是来源于富有创造力的自然宇宙。当我们不断的去开放自我、开放心灵、扩展爱心、扩展光明,我们就会走出自我的小天地而更多的展现大我的广阔天地。
7、用全心全意关爱别人
墨子从功利的角度解释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的思路是这样:如孝子替父母考虑,自然也希望别人爱利自己的父母;要想别人爱自己的父母,自己首先就必须以实际行动来爱别人的父母;别人作为回报,也就会反过来爱利自己的父母。这种思路虽然极端幼稚,但却体现了墨子兼爱论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坚持对等互利原则。《兼爱上》云:“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子不爱父,弟不爱兄,臣不爱君,这叫乱;同样地,父不慈子、兄不慈弟、君不慈臣,这也叫乱。所以,父子、兄弟、君臣之间的爱是互相的、对等的。
从理论上讲,对等互利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原则,它比自私自利更能满足人们争取最大利益的要求。但是,互利必须建立在互爱的前提上,即每个人都意识到互利能更好地利己。比较而言,自利来得更直接,更容易见效,互利而利己却不那么容易被人所认识。
墨子讲兼爱,还常与“利”相并提。如“兼相爱,交相利”、“爱利万民”、“爱人利人”、“相爱相利”等等均为其例。在墨子的观念里,爱人利人必表现于实际的事功,没有实际事功的爱就不能称作真正的爱。所以,虽从概念上分辨,“兼相爱”可以说是一条最基本的道德理想,“交相利”是这种道德理想在实际中应用的结果,但究极而言,“兼相爱”就等于“交相利”,“交相利”也就等于“兼相爱”,两者说的实际上是一回事儿。
墨子所谓“利”,非个人的私利,乃天下之公利。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今吾本原兼之所生,天下之大利者也;吾本原别之所生,天下之大害者也。是故子墨子日:“别非而兼是者,出平若方也。”
墨子念念不忘的是“天下之利”、“国家百姓之利”、“万民之大利”,这些既是圣王之道,又是仁人、君子所应努力追求的目标,它同时还是检验一种言论是非的标准,天下之公利、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成了墨子立说的最后根据。这一点说明墨子的功利主义屑于利他主义的范畴。
合乎天下公利的行为,墨子称之为“义”;不合乎天下公利的行为,墨子称之为,“不义”。“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因为合乎天下人民的利益,所以是义事。“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朽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因为不合乎天下人民的利益,所以是不义之事。
墨子认为窃取桃李、偷盗牛马、杀人越货,人们都知道是不义之事,都会主动地去指责这种行为。但攻打别人的国家,杀人盈城,血流成河,人们却认为是值得称赞的义事,从而热情地歌颂它。就自利而言,偷盗、杀人和攻国具有同样的性质,在损害别人利益的程度上,攻国比偷盗、杀人更严重,可二者指责,一者称颂,这难道算是明白“义”与“不义”之别吗?
正因为相信天下士君子不能明白“义”与“不义”之辨,所以墨子才极力抬高“义”的地位,并四处宣传“为义“的重要性。在《贵义》篇一开头,墨子就开宗明义地说:“万事莫贵于义。”在《耕柱》篇中,墨子进一步把“义”比作良宝:“义,天下之良宝也。”良宝的作用是可以利民,而以“义”为政的话,同样可以使国家富、人民众、刑政治、社稷安,同样可以达到利民的目的。为了宣传和实践“义”,墨子本人上说下教,以自苦为极。
当他的一位故人劝他“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时,墨子则回答说,正因为天下莫为义,所以我才应该更加努力。他曾告诫弟子说:“为义而不能,必毋排其道。”这足可看出墨子对“义道”的信念之坚。所以,当巫马子之流攻击他“子之为义,人不见而助,鬼不见而富,而子为之,有狂疾”时,墨子一点都不为所动,而是以“受狂何伤”的态度照样行义不懈。
准确地说,义利并提并不始于墨子。《左传》中已有“义以建利”、“义,利之本也”、“言义必及利”、“义者,利之正也”等许多说法。大体上讲,这些说法都比较倾向于用义来约束利,也就是说,虽然言义的时候免不了会涉及到利,可是利的根本仍在于义。墨子和这些说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把“义”直接归结到“利”,并进而把“爱”和“利”相提并论,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功利主义的思想体系。这样,“利”不再是“义”的附属物,而是评价一种行为是否属于“义”的标准。考虑到以耻言功利为主的儒家德性伦理学在中国思想史上长期占有统治地位,墨子所提出的这套功利主义主张显得尤其珍贵。
一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些人为了财,偷鸡摸狗,有些人为了财,坑蒙拐骗,有些人为了财,博彩赌博,有些人为了财,丧德失性,有些人为了财,杀人放火。
鸟为了争食,大不了争个头破血流,远没有人类高明,人类为了财,抛妻者有之,铩父者有之,敢与法律比高低者有之,敢让道德座下骑者有之。
财可以使亲情淡薄如纸,财可以使法律苍白如土,财可以使道德沦丧如粪,财可以使人性扭曲如花。
财本来是一个伟大的东西,当我们的祖宗用它作为人类交换的工具时,可能绝没想到它竟然让人变得如此疯狂。
财本来是历史发展的车轮,是人类前进的助推器,是个体生命发扬光大的动力。
当人类数钞票时,大多喜笑颜开,很少听人说,谁谁不爱财,数钱时,哭丧着个脸。可这些笑背后,都藏着什么东西?上帝也不敢妄言。
有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钱连鬼都能指挥得动,有什么不能?
有人对此质疑,钱能买来一切,但不能买来爱情,可每当我看到有人二奶、三奶,甚至模特,明星的金丝鸟一个又一个,又不得不对这种质疑产生质疑。
有人说,什么都可以有,不能有病,什么都可以无,不能无钱。确是真理之言,有了病,人受折磨不说,还要花钱,无钱连公交车都别想坐。
可见,钱本无错,是人类赋予了其灵性,或美、或丑、或真、或善、或恶。
祖先在创造“财”字时,将贝与才相联系,大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味道,贝只有与才相结合,才是真正的财。
二是正确对待,才能做到爱人
也只有正确看待义利的人,才能做到爱人,从而得到他人的爱。一个抛却义而去逐利之人,根本谈不上爱人,也不会拥有爱,也就说,有私心就不会有爱心。爱心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白隐禅师一向受到邻居的称颂,说他是位生活纯洁的圣者。
有一对夫妇,在他附近开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个漂亮的女儿。不意间,两夫妇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了起来。
这事使她的父母颇为震怒,追问来由。她起初不肯招认那人是谁,但经一再苦逼之后,她终于说出了“白隐”两字。她的父母怒气冲冲去找白隐问罪,但这位大师只有—句答话:“是这样吗?”
孩子生下来后,就送给白隐。此时,他的名誉虽已扫地,但他并不介意,每天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向邻居乞讨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
事隔一年,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再也忍不下去了,她终于向她的父母吐露了真情:孩子的亲生父亲是在鱼市工作的一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白隐在交回孩子时轻声说道:“是这样的吗?”
这位白隐大师是很富有爱心的。他本可以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向受骗女子的父母陈述事情的原由,使真相大白,但他没有这样做。他选择的这种甘愿受过的方式一方面掩盖了事实真相,另一方面还给年轻女子和她的父母带来愧疚和懊悔,让他们觉得伤害了一个好人,这种精神负担肯定是这位仁慈为怀的禅师不愿看到的。悟道如禅者况且不能自以为完全掌握了爱的艺术,我们这些凡俗之辈,在面对“爱”这个字眼时,不更应谦虚谨慎一些吗?
8、用洁身自爱影响别人
《墨子·修身》篇认为,君子作战虽然有阵法,但是勇敢是其根本所在;治丧虽然有丧礼,但是哀悼是其根本;士人虽然有学问,但是品行是其根本。所以栽树时根基立得不安稳,就不要求得枝叶繁茂;连左右的人都不亲近,就不要求远方的人了;连亲戚都不归附,就不要谈外交了;办事没有终与始,就不要求成就多种事业;列举事物却不明确.就不要求广见博闻了。所以,古代圣王治理天下,必定明察左右,招徕远方贤人。君子明察左右人,因此左右人的行为就修好了;看见不修行或毁誉的人就反躬自问,因此用怨恨反省自身,行为就可以修正了。谗言恶语不去听它,攻击斥责他人的言论,不要去说;杀伤人家孩子的念头,心中不能产生。这样即使有低毁的人,也将没有所依赖的。
墨子的意思是说,大凡做事都要有其根本。对于土人来说,品行是其根本。君子明察左右人的善行以借鉴,看见品行较差的人即反省自己,因此自己的品行就可以修正。不听谗言,不说恶语,不存害人之心,虽有恶人影响,也不会起作用。墨子之意在于君子要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必须首先修身。这是在讲修身的必要性。《修身》篇义云: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其意为意志不坚强的人智力就不会发达,出言不守信用的人行事就不会成功。拥有钱财不能分给他人者,不值得与其交友;不能忠实坚持为人之道、不能广博认识事物、不能明察是非者,不值得与其同游。《修身》篇还说: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故其文意为,源头混浊,水流不能清澈;行为无信,名声必然败坏。墨子在此着力强调君子修身的重要性。人在社会上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从修身做起,必须要铸就高尚的品行。这才是一切事业的起点。此外,墨子还在《所染》篇中强调朋友的优劣对人的影响。
《兼爱中》云: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其意为,仁义之士所要做的事,必然是兴盛天下人的利益,消除天下人的危害,以此作为自己的事业。就也是说,君子要兴盛天下人的公利,消除天下人的公害。
《经上八》又云:义,利也。可见,墨子所言的兴天下之利,就是要兴天下之正义或公义。为此,仁人君子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正义感。这也是君子为人的根本原则之所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谓这一含义的延伸。
一是修身要知反躬自省
修身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成功了总结经验,失败了汲取教训。不断地反躬自省,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人将因此变得聪明起来。
有个汉子,赶着一辆牛车,经过岔路口,老牛只顾低着头朝前走。汉子连忙跳下车子,想要叫牛车朝后退几步。本来,他只要一手牵住牛鼻子上的缰绳,一手晃动鞭子,老牛就会乖乖地向后退。可是他不,他很生老牛的气,就只管用双手扳住车子向后拖。而牛呢,却拼命朝前走。于是,一个向后拖,一个朝前走,就在大路上顶起牛来。汉子愈使力,牛便愈用劲。这个汉子如此蛮干,结果不免要闯祸。
这是《周易·睽》中的一种卦象。这个汉子不懂因势利导,一味蛮干,本来轻而易举的事结果弄得难以招架。这位汉子太不聪明,简直是存心跟自己过不去。
《周易·井》中的一种卦象也颇有意味。
村子里有一眼井,井水又清又甜。全村男女老少来来往往到井上汲水。淘米、洗衣、饮用都靠这口井的水。可是大家只管汲水,却不知爱护。渐渐地,井水干枯了,被泥沙堵塞住了。村里人汲不着水,围在井边吵吵嚷嚷,却不想法去淘清这眼井,反而气急败坏地把汲水用的瓶子砸个稀烂。
本来是很小的一件事,发动大家把井淘清就是了。可这些人只会怨这怨那,甚至迁怒到汲水瓶子,结果大家都用不成水,使自己为难。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若处理得好,自己就会轻松愉快,感到事事顺心;若处理得不好,就会事事麻烦,就像一团乱麻,理也理不顺。
不会处理问题,使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使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变得于自己不利,这就叫与自己作对。
一个学生,本该好好读书学习,长大后有益社会,他却整天吊儿郎当,不学无术;一个官员,本该为社会多做贡献,他却贪赃枉法,骄横无道。因自己的不慎毁灭自己的理想,葬送自己的前途,这真是人生悲剧。
与自己作对,也许本不情愿,但客观效果就是如此,摆也摆不脱。因过分放纵自己而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后悔就来不及了。
所以,最积极的办法是防患于未然。时时提醒自己,做到自省、自励、自强。
二是不与自己作对,化不利为有利
人为什么会与自己作对呢?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明智的、理性的自我,一个是放纵的、迷惘的自我;一个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开放的自我,一个是脱离时代的、封闭僵化的自我;一个是关怀友爱的自我,一个是自私自利的自我。当两个自我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与自己作对便不可避免。
因而,从与自己作对的困境中走出来,丰富提高自己的人生,便显得格外可贵。
在安逸与劳累面前,我们能放弃安逸的生活,而不以劳累为苦吗?
在清贫和奢侈面前,我们能不厌弃清贫,不追求奢侈吗?
在荒淫和自律面前,我们能力戒荒淫而洁身自好吗?
安逸、奢侈、荒淫等是最能迷惑人的东西,让人沉湎眼前的享受而放弃人生的大目标,这叫自己害自己。劳累、清贫、自律等表面看来是吃苦受累,但人的意志力因此得到锻炼,人的才学和品行因此得到培养,人因此变得聪明起来,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化不利的因素为有利的因素,这对人生来说,真是善莫大焉。
9、用求真务实启发别人
墨子主张求真务实。他说,辨的目的,是要分清是非的区别,审察治乱的规律,辩明同异所在,考察名实的道理,决断利害,解决疑惑。于是,要探讨万事万物本来的样子,分析、比较各种不同的言论。用概念来反映事物,用判断来表达思想,用推论来揭示原因。
墨子的这种尚节俭,重实用的原则今天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
假如丈夫给妻子买回一双时装皮鞋,穿起来很好看,但不到三天就断了鞋跟,这位丈夫必定遭到妻子的埋怨,责备他不会买东西,花那么多钱买回的鞋穿不到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