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9000000021

第21章 心灵的沉思(2)

认识的目的是求“真”,而在求真前,必须把那些“信以为真的一切见解统统清除出去,再从根本上重新开始”。笛卡尔认为完成这一任务的是“怀疑”,只有把一切不能确定为“真”的东西用怀疑的扫帚清扫出去,才能在纯真的前提下“建立起某种坚定可靠、经久不变的”哲学基础。那么,什么东西是值得怀疑的呢?

首先,靠感觉获得的知识是十分可疑和不可靠的。人们的多数知识“都是从感官和通过感官得来的。不过,我有时觉得这些感官是骗人的”,可是“我自从幼年时期起就把一大堆错误的见解当做真实的接受了过来”,如果我们需要对以往的“全部旧见解进行一次总的清算”的话,并不需要证明所有的旧见解都是错误的,我们只需“找到哪怕是一点点可疑的东西就足以使我把它们全部都抛弃掉”。我们说在离得很远或光线很暗的时候我们的感觉容易出错,这一般的人都容易理解。但人的自我感觉会出错吗?如我此时此刻正坐在桌子旁写字,或者正躺在床上捧着一本书看,这难道还会有错吗?笛卡尔回答说,你在睡梦中一样可以梦见这样的活动,可此时你正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当你在梦中感觉到那一切都是真的,可实际上并不是真的。“我时常在睡梦中受过这样一些假象的欺骗”,我又怎么保证醒时所感觉到的一切都是真的呢?因为我们并不可能“清清楚楚地分辨出清醒和睡梦来”。既然我在梦中感觉到的东西并不是现实中真实发生的,那我就不能说感觉的东西是真实的,因为我的自我感觉曾经以假象的形式欺骗过我。

梦中的东西不是现实中真实的东西,但梦中东西毕竟也在我的意识中发生过,“必须承认出现在我们梦里的那些东西”只是对某种真实东西的模仿。同样地,人清醒时的任何荒诞离奇的虚构,也是对某种真实存在的东西的拼凑和模仿。所以说,“存在于我们思维中的东西的一切形象,不管这些东西是真的、实在的也罢,还是虚构的、奇形怪状的也罢”,它们之中都掺杂着一些“更简单、更一般的东西”,正是这些简单、一般的东西保证了梦与虚幻的真实性,而这些简单、一般的东西被笛卡尔概括为:“一般的物体的性质和它的广延,以及具有广延性东西的形状、量或大小数目都属于这一类东西;还有这些东西所处的地点,所占的时间,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

在笛卡尔看来,不管是睡着还是醒着,我所感觉到的具体的东西都是可怀疑的,而那些掺杂在具体东西中“更简单、更一般的东西”却是真实的。当笛卡尔把具体事物与一般共性比作绘画中的色彩和颜色这是对的,但当他认为这些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是真的,具体的东西是假的时,他又把共性和个性对立起来、分裂开来。值得注意的是,笛卡尔一直把这些简单的、一般的观念当做一种独立的精神实体,这种错误也就奠定他的二元论基础。还有,他把梦中与清醒的混淆,是以现实和想像的混淆为前提的,他这里的现实是清醒时的感觉存在,是主观的;而他的想像,也是一种精神性的活动,是对现实感觉的想像。康德后来针对这一问题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那就是,“我口袋里的100元”和“我想像我的口袋里有100元”毕竟不是一回事。

值得注意的是,笛卡尔并没有完全否定感觉的价值和作用,他认为:“有很多的东西,虽然我们通过感官认识它们,却没有理由怀疑它们。”“我有时觉得这些感官是骗人的。”既然是有时,就说明不是总是,也不是所有。笛卡尔这一态度也符合近代理性主义的特点,他重视理性的作用,但并不完全否认感官的作用。

在感觉分析的基础上,笛卡尔对各门科学进行了评价,他认为,那些以具体对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都是值得怀疑的,如“物理学、天文学、医学,以及研究各种复合事物的其他一切科学”。与此相对,那些以“一般的、简单的”东西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则是可以信赖的,如算术、几何学等,因为这些学科都“含有某种确定无疑的东西”。

笛卡尔并不满足于简单的正面论证,他要对自己所确定的东西进行怀疑和否定。他要我们在上帝和错误感觉之间进行选择和思考。他假设,既然上帝是万能的,他就可以在“本来就没有地,没有天,没有带有广延性的物体,没有形状,没有大小,没有地点”的情况下,偏偏让我们有“这一切东西的感觉”,也就是说,上帝让我们具有错误的感觉是可能的。他甚至可能让我们在二加三等于几、正方形有几个边等这样极简单、极明了的问题上出错。这一切,作为万能的上帝,不是办不到的。问题是,上帝愿意不愿意这样做,如果我们承认上帝是至善的,那他就一定不会有意让我们犯这样的错误。所以说,我们感觉中的错误不是上帝造成的。

不是上帝造成的,那就一定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这样说也与上帝有关系,因为人是上帝创造的,完满的上帝不可能生产出不完满的东西。人的错误的感觉是由人的不完满造成的,而人的不完满不正也说明创造人的上帝的不完满吗?对这样的假设,笛卡尔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对于这样的一些理由,我当然无可答辩。”但他还是坚信:“凡是我早先信以为真的见解,没有一个是我现在不能怀疑的。”由于这些“旧的、平常的见解经常会到我的思维中”,并以习惯的力量支配着我的信念,所以要想破除这些旧的见解是相当困难的。为了“使我的判断今后不至为坏习惯所左右,不至舍弃可以导向认识真理的正路反而误入歧途”,我就只能“千方百计地来欺骗我自己,假装所有这些见解都是错误的”。笛卡尔看到这种自我欺骗式的假设会对认识主体的我有“太多的不信任”,这对人的行动是有害的。

上帝和“我”都不是普遍怀疑的根据,笛卡尔一时陷入了困境,不过笛卡尔很聪明,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妖怪的角色,他具有上帝的能力却没有上帝的至善,“这个妖怪的狡诈和欺骗手段不亚于他本领的强大,他用尽了他的机智来骗我”。这个妖怪果然厉害,他不仅使我对外在事物有错误的感觉,而且对我自身也有错误的感觉。“我要把我自己看成是本来就没有手,没有眼睛,没有肉,没有血,什么感官都没有,而却错误地相信我有这些东西。”笛卡尔的怀疑程度是和妖怪的欺骗能力成正比的,妖怪越欺骗,我就越怀疑。在这里,“怀疑”成了抵挡妖怪欺骗的有力武器,是一种有效的反欺骗手段。如果怀疑不能让我得到什么,但它也不能把任何东西强加给我。而且事实上,彻底的怀疑是“非常艰苦吃力的”,它与“日常的生活方式”相冲突,人们更容易相信生活中的经验而不愿相信怀疑的东西,而且精神上的彻底怀疑会使生活彻底的虚无。它“不但不会在认识真理上给我带来什么光明”,反而搅动起笛卡尔心头的乌云,使他有些害怕和恐惧。

带着这样的心情,笛卡尔开始寻找那个确定的“我”,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开始其认识真理的过程。

第二个沉思精神的本质

这部分内容我们在第二章《寻找自我》中已经讲过,在此不再赘述。不过作为笛卡尔的思想体系,这个自我既是怀疑的结果,又是理性认识的逻辑起点。笛卡尔对“我”的本质的确定和探讨,实现了认识向主体自身的转化,强调了人和人的理性的地位和作用。人发现了自己,并以自我为中心,用理性之光向外辐射,整个世界连同上帝渐渐在我们的理性演绎中显现出来。

第三个沉思 关于上帝存在的有关证明

通过第二个沉思,笛卡尔从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恐惧中走了出来,他终于找到了他的阿基米德式的“宇宙支点”——一个原始的、确实的、简单的、统一的、自明的精神性的“我”。在此之前,我们也为他捏了一把汗,他怀疑得真大胆、真全面,所有的感觉他怀疑,个人的感觉判断他也怀疑;梦境和幻想他怀疑,他一直崇尚的数学也怀疑;甚至连上帝的存在和是否骗人他也敢怀疑,到了最后,他竟连自己的身体器官也一起怀疑了。我们一时间仿佛置身于虚无和荒漠之中,感到手足无措、无所适从。现在,当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的时候,我们似乎明白了,怀疑只不过是笛卡尔一个沉思的技巧,他要通过这个方法,“使我们不可能对我们最后发现为真的东西还有任何怀疑”。

在未进入“我”的理性思考和判断之前,笛卡尔告诫自己什么都不能轻信,我们要时刻以怀疑和警惕的“精神目光”打量周围的一切,以防止那些在感觉、意志和信念支配下闯入我们心灵的东西。只有那个“在怀疑,在领会,在肯定,在否定,在愿意,在不愿意,也在想像,在感觉”的思维的东西存在着。那个思维的东西就是“我”。

一旦确定了“我”的存在,笛卡尔就急不可耐地要兑现他的承诺和使命,他要通过他的认知来确立上帝的本性和存在的合理性,以此协调哲学、宗教和科学之间的关系。不过,在论证上帝存在问题上,笛卡尔总是充满着矛盾,当他把上帝置于自己的认知体系里论证时,他是理性的、革命的、进步的,可是一旦上帝的存在和本性与他的认知体系发生冲突时,他总是让理性屈从于信仰,甚至牺牲自己的普遍怀疑原则,进入一种循环论证。尽管笛卡尔既充满自信又小心翼翼地证明上帝,但他的每一步证明都遭到了来自各方面人士的反驳,使他再一次成为争议的焦点。

我们不妨先与笛卡尔一起沉思吧。

在第三个沉思一开始,笛卡尔就声称“我要闭上眼睛,堵上耳朵”,这一举动,说明他对感觉的抗拒,也说明他的自信和轻松。“我仅仅和我自己打交道,仅仅考虑我的内部,我要试着一点点地进一步认识我自己。”要认识上帝,必须首先认识自己,因为“我”是认识的主体,只有认识了我,确立好认识的基本规则,才能认识上帝,笛卡尔的主体优先原则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确立了认识主体的“我”,笛卡尔就把他心里的东西抖落出来,他要考虑这其中有没有“我还没有感觉到的其他认识”,考察结果,他发现内心里只有“我在思维”是一个“清楚、明白的知觉”,而“我所说的清楚、明白的知觉才能使我确实知道真实性”,据此,笛卡尔提出了认识的总原则:“凡是我们领会得十分清楚、十分分明的东西都是真实的。”

可是,并不是任何清楚明白的东西都是真实的,比如过去当我看到日月星辰时,我以为它们就如我所看到的那样,事实上,我对它们真正的理解只是“这些东西在我心里呈现的观念和思维”。还有一种情况是,把观念和外在对象绝对统一起来,以为“这些观念就是从那里发生的,并且和那些东西一模一样”。即便是对“3+2=5”这样简单的问题我有时也可能出错。每当这时,我就想,这是不是上帝在作怪呢?他有那样大的本事,“如果他愿意,他会很容易使我甚至在我相信认识得非常清楚的东西弄错”。笛卡尔这时似乎与上帝较上劲了,他说,“既然现在我存在这件事是真的”,那么上帝就不能让我从来不存在,他也不能让“3+2=5”这样真的东西成为错的(上帝才不搞这样的恶作剧)。嗬,这么一拗,反把自己和上帝拗到一块去了。

笛卡尔把思维分为三类:一是观念,它是对事物的影像。另一种是意志或情感,如我想要,我害怕,我希望等。再一种就是判断,就是通过认知“把某些东西加到我对于这个东西所具有的观念上”。笛卡尔认为,观念、意志和情感都是真的,只有判断可能出现真或假、对或错。其错误的原因就是我们习惯于把内心的观念和心外的东西相混淆。

在笛卡尔看来,人的观念的来源有三个渠道:有的是与生俱来的,领会真理的能力;有的是外来的,如听见声音、看见太阳等;还有的是自己做成的和捏造的,如人鱼、飞马等。

关于外来观念,笛卡尔认为,它并不像经验主义者所说的那样,是外在对象通过我们的感官把它们的观念或影像传给了人们,并印上了它们的形象。笛卡尔认为,外在事物的表象是与我们对它的观念不一样的。还有一种可能,某些外来观念是作为某种思维的方式存在着,它们不可能是我们人自己产生的,而是由我们之外的一个观念实体创造出来的,创造者应该比观念形式有更大的存在和完满性。

笛卡尔说,我心里分明体会到“一个至高无上的、永恒的、无限的、不变的、全知的、全能的、他自己以外的一切事物的普遍创造者的上帝的那个观念”。这个普遍创造者的观念既然存在于我的心里,而且是那样的清楚明白,它当然就是真的。可这真观念又不可能是自然的,也不可能是我自造的,它只能来自于我之外的、比我头脑中的上帝观念更完满、更真实的实体。为什么这个外在的实体就一定要比我内在的观念更完满真实呢?笛卡尔这时就通过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引出“因果恰当性原则”。在笛卡尔看来,无中不能生有,产生实在性结果的原因本身必须具有实在性,比较完满的东西不可能由不完满的东西所产生,“有多少原因至少就有多少结果”,“没有任何结果不是以相似的或更高的形式存在于先前的原因之中”。如一块石头表现出来的所有实在,必定以某种方式表现在产生这块石头的原因中。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只是思维或精神的一个样态”,它的一切属性都蕴藏在产生它的原因中。

我头脑中的上帝观念不能够单独来源于我,因为“我是一个有限的实体,因而我不能有一个无限的实体”,如果没有一个真正无限的实体把这个观念放到我的心里,那这个上帝的观念就不可能在我们心中出现。可是我心里分明有个无限完满的上帝的观念,根据笛卡尔的因果恰当性原则,那在我的心外就一定存在一个无限完满的上帝的实体。

人头脑中的上帝观念是如何来的?笛卡尔认为,他不是通过感官接受来的,因为上帝从来就不是一个感性存在物。他也不是由我的精神创造出来的,因为我的思维没有创造他的能力。那么上帝的观念只能是与生俱来的,是“上帝在创造我的时候就把这个观念放在我的心里,就如同工匠把标记刻印在他的作品上一样”。既然上帝观念与生俱来,他甚至先于“我”的观念而存在。正是由于我心里有上帝的观念,所以,当我在怀疑、在希望、在否定的时候,我也就同时体验到我的缺陷和不完满,“当我对我自己进行反省的时候,我不仅认识到我是一个不完满、不完全、依存于别人的东西,这个东西不停地倾向、希望比我更好、更伟大的东西,不是不确定地、仅仅潜在地,而是实际现实无限地具有这些东西”,我所希望成为的就是上帝。

有希望、有怀疑,就说明我有缺陷;我的缺陷是与头脑中的上帝观念比较出来的;我头脑中上帝的观念是上帝赋予我的。所以,上帝是存在的。

同类推荐
  • 人格大师:康德

    人格大师:康德

    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人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成长日记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成长日记

    本书讲述了洛克菲勒的成长以及创业故事。洛克菲勒堪称是一个商业奇才,他从来都认为自己的成功完全在于自己。他内心非常强大,很小的时候就懂得理财,具有超强的财商。在成长过程中,一次次准确的判断为他带来的大量的财富。他曾经说过,即使把他放在沙漠身无分文,即使有个驮队经过,他也能东山再起。洛克菲勒一直是一个狠角色,所以他的成长更具有传奇色彩。因为作者研究日久,采访了洛克菲勒家族的后人,并且掌握了第一手很多外界并不知道的秘密,在本书中都是首次披露。
  • 移居永靖之孔子后裔的历史与现状

    移居永靖之孔子后裔的历史与现状

    本书总共五章:移居永靖之孔子后裔的历史与现状、孔氏行辈与家谱、祭孔子文、黄河三峡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总体规划设计简介等。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本书分为乔治·马歇尔、古德里安、切斯特·尼米兹等部分。
  •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是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介绍张伯伦将军。张伯伦将军的勇敢精神,尤其是他的宽容精神,无论是对美国内战,还是当今中国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热门推荐
  • 豪门99天:你情我愿

    豪门99天:你情我愿

    做女人不易,做秦二的妻更不易,要打得小三,K得坏人,装得幸福。漫漫婚姻路,新婚数月,她成了A市众所丈夫抛弃婆婆嫌弃众所皆知的妒妇,只是……为何,在三儿与心上人挨了揍找上门告状时,他立即回身问媳妇“手可打疼了?”
  • 潇雨

    潇雨

    他,是名满江湖、武艺高绝的一代剑侠。她,却只是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平凡女子。两人的生活本不该有任何交集,缘起却只因那一场美丽的飘摇细雨。多年之后,那场记忆中的雨,终究是缓缓停了。沧海桑田恍若瞬间,他和她又回到一切的起点,终于能抛却所有顾忌,向着彼此,许下相守一生的誓言:青山白雨一壶间,柳岸风堤自搁浅。依榭宿聆风雨来,始知红尘江湖远。
  • 我的诡异老婆

    我的诡异老婆

    为了给母亲筹钱治病,我成了上门女婿,婚后,我发现妻子许多诡异、恐怖的秘密……
  • 牧野奇志

    牧野奇志

    天下虽大,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只有江湖,江湖是自由者的天堂,江湖没有拘束,没有辖制,倘若谁妄想改变江湖,那么他的下场只有一个——死!
  • 仙道狂龙

    仙道狂龙

    他是一个凡人出生,他没有天才该拥有的资质,然就这样的一个凡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修道,创世,空间,宇宙,道本是悟,凡人修仙,一切尽在仙道狂龙。灵根:苦灵根、准灵根、人灵根(灵根)、地灵根、天灵根主角:曾浩(准风灵根)道号:混沌天尊用名:鸿钧道人又名:鸿蒙老祖
  • 守护甜心之韶华未既

    守护甜心之韶华未既

    天使国度的三位公主用时空之境去人类世界,并可以附在人类身上,但是记忆得存放在自己的项链里,而项链是由主人身体大小而变化的~~~~~~~~~~~~~
  • 投机狂魔

    投机狂魔

    一个山村穷小子,读完大学后穷困潦倒,无意间开始参与股票期货市场,从此神与魔鬼并肩,穿越地狱和天堂的生存故事。
  • 能力有限责任公司

    能力有限责任公司

    类似于无限流,但不等于无限流。制度上允许刷分,但主角不会刷分。谜一样的公司,无法分清的敌友,无数智与力的碰撞,从出生就开始的阴谋……只会吐槽的一介落魄普通人的求生之旅……就算只会吐槽,我也要活下去!
  • 都市修仙医圣

    都市修仙医圣

    呆傻医生竟是仙界药王谷首席天才大弟子的转世,恢复记忆,昔日恩仇涌上心头。当初坑过我的,你们一个都跑不了。我是天才中的天才,不过现在我要夹起尾巴做人,有谁知道怎么干么?在线等,挺急的。
  • 凡尘仙踪

    凡尘仙踪

    大地流转,花开花落,人力何以回天。苍天不知苦!仙人顶上指手问苍天。白驹过隙,白衣苍狗,世事变幻莫测;他仙袂飘飘,弑魔顶战天斗地。然而天地万物不过浮云尔尔,金阳没夜,冰轮挂天;人之力又岂能力斗上天?万物的匆忙,世间的疾苦,人心的险恶。白若松能否克服眼前丛丛叠嶂?